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30348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39644.8

申请日:

20160313

公开号:

CN105639872A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4B19/34,A44B19/24,A44B19/30

主分类号:

A44B19/34,A44B19/24,A44B19/30

申请人:

郑运婷

发明人:

郑运婷

地址:

523907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龙南路金鸾花园A座908房

优先权:

CN20161013964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链条、上钢卷尺以及上钢卷带,链座设有左链槽以及右链槽,链条包括有左链条、右链条、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左链条设有左链扣以及左链布,左链扣设有左防插片、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钩;右链条设有右链扣以及右链布,右链扣设有右防插片、右上链钩以及右下链钩;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带,下钢卷尺设有下钢卷带,左防插片位于每个左链扣之间的位置,右防插片位于每个右链扣之间的位置,使用时,将双卷单层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上,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封住链条,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权利要求书

1.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1)、链条(2)以及钢卷尺(3),钢卷尺(3)包括有上钢卷尺(4)以及下钢卷尺(5),链座(1)与链条(2)以及钢卷尺(3)的外壳(6)连接;链座(1)设有左链槽(7)以及右链槽(8),链条(2)包括有左链条(9)、右链条(10)、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左链条(9)以及右链条(10)与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连接;左链条(9)与左链槽(7)连接,右链条(10)与右链槽(8)连接;左链条(9)设有左链扣(13)以及左链布(14),左链扣(13)与左链布(14)连接,左链扣(13)设有左防插片(15)、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左链扣(13)、左防插片(15)、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链条(10)设有右链扣(18)以及右链布(19),右链扣(18)与右链布(19)连接,右链扣(18)设有右防插片(20)、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22),右链扣(18)、右防插片(20)、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22)由一体的材料构成;上钢卷尺(4)设有上钢卷带(23),上钢卷带(23)的上头端(24)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上钢卷带(23)与左上链钩(16)以及与右上链钩(21)动配合连接,上钢卷带(23)位于链座(1)的上方;下钢卷尺(5)设有下钢卷带(25),下钢卷带(25)的下头端(26)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下钢卷带(25)与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动配合连接,下钢卷带(25)位于链座(1)的下方;左防插片(15)位于每个左链扣(13)之间的位置,右防插片(20)位于每个右链扣(18)之间的位置,利用左防插片(15)以及右防插片(20)封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2)的难度;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链条(2)时,利器被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挡住,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链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座(1)包括有上链板(27)、合链柱(28)以及下链板(29),上链板(27)与合链柱(28)连接,合链柱(28)与下链板(29)连接;或者,上链板(27)、合链柱(28)以及下链板(29)由一体的材料构成;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链板(27)设有上导轮(30),上钢卷带(23)经过上导轮(30)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外壳(6)与上链板(27)连接;下链板(29)设有下导轮(31),下钢卷带(25)经过下导轮(31)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外壳(6)设有拉手(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使上钢卷带(23)能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使下钢卷带(25)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链板(27)的宽度,使上链板(27)能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链板(29)的宽度,使下链板(29)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钩(16)的左上钩尾(32)到右上链钩(21)的右上钩尾(33)的距离小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以免上钢卷带(23)脱离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左下链钩(17)的左下钩尾(34)到右下链钩(22)的右下钩尾(35)的距离小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以免下钢卷带(25)脱离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与上链板(27)之间,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上面,上链板(27)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下面;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与下链板(29)之间,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上面,下链板(29)位于下钢卷带(25)上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左间隙(36)比左防插片(15)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右间隙(37)比右防插片(20)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链扣(13)的宽度与右链扣(18)的宽度相等;左防插片(15)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左链扣(13)的宽度与左防插片(15)的宽度相等,右链扣(18)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座(1)设有动锁孔(38),链尾封口件(12)设有定锁孔(39),以方便利用锁具将链座(1)与链尾封口件(12)锁在一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拉链,特别是一种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背景技术

目前,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链,由于拉链的强度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拉链,就可以将拉链划开,一种防止拉链被划开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已成为提高拉链强度以及防盗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用于提高拉链强度以及提高拉链的防盗性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链条以及钢卷尺,钢卷尺包括有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链座与链条以及钢卷尺的外壳连接;链座设有左链槽以及右链槽,链条包括有左链条、右链条、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左链条以及右链条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左链条与左链槽连接,右链条与右链槽连接;左链条设有左链扣以及左链布,左链扣与左链布连接,左链扣设有左防插片、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钩,左链扣、左防插片、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链条设有右链扣以及右链布,右链扣与右链布连接,右链扣设有右防插片、右上链钩以及右下链钩,右链扣、右防插片、右上链钩以及右下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带,上钢卷带的上头端与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上钢卷带与左上链钩以及与右上链钩动配合连接,上钢卷带位于链座的上方;下钢卷尺设有下钢卷带,下钢卷带的下头端与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下钢卷带与左下链钩以及右下链钩动配合连接,下钢卷带位于链座的下方;左防插片位于每个左链扣之间的位置,右防插片位于每个右链扣之间的位置,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的难度;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链条时,利器被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挡住,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链条。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链布、右链布与行李箱的箱口连接,并使钢卷尺上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封闭行李箱时,手抓拉手牵引钢卷尺以及链座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使左链条与右链条咬合扣接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封闭;上钢卷尺跟随链座移动,上钢卷带随着钢卷尺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上钢卷带被左上链钩以及右上链钩扣在链座的上面,将左链条与右链条的闭合口上方封住;同时,下钢卷尺跟随链座移动,下钢卷带随着下钢卷尺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下钢卷带被左下链钩以及右下链钩扣在链座的下面,将左链条与右链条的闭合口下方封住;左链条与右链条闭合时,左防插片移动到位于一个左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位置,以及右防插片移动到位于一个右链扣与另一个右链扣之间位置,利用左防插片挡住一个左链扣与另一个左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右防插片挡住一个右链扣与另一个右链扣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用手通过拉手牵引链座反方向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使闭合的左链条与右链条分开;同时,上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上钢卷带在上钢卷尺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内;以及下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下钢卷带在下钢卷尺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双卷单层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上,双卷单层防插拉链设有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链条设有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封住链条,当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链条时,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图、图3所示图1的右视图以及图4所示图3的俯视图;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1、链条2以及钢卷尺3,钢卷尺3包括有上钢卷尺4以及下钢卷尺5,链座1与链条2以及钢卷尺3的外壳6连接;链座1设有左链槽7以及右链槽8,链条2包括有左链条9、右链条10、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左链条9以及右链条10与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连接;左链条9与左链槽7连接,右链条10与右链槽8连接;左链条9设有左链扣13以及左链布14,左链扣13与左链布14连接,左链扣13设有左防插片15、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左链扣13、左防插片15、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链条10设有右链扣18以及右链布19,右链扣18与右链布19连接,右链扣18设有右防插片20、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22,右链扣18、右防插片20、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22由一体的材料构成;上钢卷尺4设有上钢卷带23,上钢卷带23的上头端24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上钢卷带23与左上链钩16以及与右上链钩21动配合连接,上钢卷带23位于链座1的上方;下钢卷尺5设有下钢卷带25,下钢卷带25的下头端26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下钢卷带25与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动配合连接,下钢卷带25位于链座1的下方;左防插片15位于每个左链扣13之间的位置,右防插片20位于每个右链扣18之间的位置,利用左防插片15以及右防插片20封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2的难度;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链条2时,利器被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挡住,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链条2。

为了实施利用上钢卷尺4的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尺5的下钢卷带25封住链条2的闭合口,以及保持链条2的闭合以及分开功能,链座1包括有上链板27、合链柱28以及下链板29,上链板27与合链柱28连接,合链柱28与下链板29连接;或者,上链板27、合链柱28以及下链板29由一体的材料构成;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上链板27设有上导轮30,上钢卷带23经过上导轮30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外壳6与上链板27连接;下链板29设有下导轮31,下钢卷带25经过下导轮31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外壳6设有拉手40。

为了使链座1能于链条2移动,以及避免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脱离链条2,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使上钢卷带23能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使下钢卷带25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链板27的宽度,使上链板27能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链板29的宽度,使下链板29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左上链钩16的左上钩尾32到右上链钩21的右上钩尾33的距离小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以免上钢卷带23脱离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左下链钩17的左下钩尾34到右下链钩22的右下钩尾35的距离小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以免下钢卷带25脱离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与上链板27之间,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上面,上链板27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下面;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与下链板29之间,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上面,下链板29位于下钢卷带25上面。

为了实施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的动配合连接,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左间隙36比左防插片15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右间隙37比右防插片20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左链扣13的宽度与右链扣18的宽度相等;左防插片15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左链扣13的宽度与左防插片15的宽度相等,右链扣18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

为了利用锁具锁住链座1,链座1设有动锁孔38,链尾封口件12设有定锁孔39,以方便利用锁具将链座1与链尾封口件12锁在一起。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链布14、右链布19与行李箱的箱口连接,并使钢卷尺3上的拉手40位于行李箱外;封闭行李箱时,手抓拉手40牵引钢卷尺3以及链座1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40移动,使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封闭;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上钢卷带23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上钢卷带23被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扣在链座1的上面,将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的闭合口上方封住;同时,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下钢卷带25随着下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下钢卷带25被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扣在链座1的下面,将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的闭合口下方封住;左链条9与右链条10闭合时,左防插片15移动到位于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3之间的位置,以及右防插片20移动到位于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位置,利用左防插片15挡住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间隙,利用右防插片20挡住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用手通过拉手40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40移动,使闭合的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同时,上钢卷带23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上钢卷带23在上钢卷尺4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4内;以及下钢卷带25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下钢卷带25在下钢卷尺5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5内。

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时,手抓拉手40牵引链座1以及外壳6移动,左链扣13以及左防插片15由左链槽7导入,右链扣18以及右防插片20由右链槽8导入,利用链座1的左链槽7以及右链槽8使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连接,同时,左防插片15跟随左链扣13移动到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左间隙36的位置;右防插片20跟随右链扣18移动到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右间隙37的位置;同时,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上钢卷带23随着上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上钢卷带23被扣在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与上链板27之间;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下钢卷带25随着下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拉出的下钢卷带25被扣在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与下链板29之间。

为了实施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跟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40向闭合链条2的方向移动时,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跟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移动,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上钩尾32与右上钩尾33距离小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使上钢卷带23被扣在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内;以及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跟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移动,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下钩尾34与右下钩尾35距离小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使下钢卷带25被扣在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内。

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时,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上链板27跟随拉手40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上钢卷带23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下链板29跟随拉手40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下钢卷带25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由闭合状态分开时,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上链板27跟随拉手40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上钢卷带23被收回上钢卷尺4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下链板29跟随拉手40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下钢卷带25被收回下钢卷尺5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闭合时,链座1向链尾封口件12方向移动移动,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闭合;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分开时,链座1向链头封口件11方向移动移动,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分开;每个左防插片15与相邻的左链扣13动配合连接,每个右防插片20与相邻的右链扣18动配合连接。

为了减少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移动的摩擦力,上导轮30与上链板27铰接,下导轮31与下链板29铰接;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闭合或者分开时,上钢卷带23与上导轮30动配合连接,下导轮31与下链板29铰接,以及下钢卷带25与下导轮31动配合连接。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卷单层防插拉链.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39644.8 (22)申请日 2016.03.13 A44B 19/34(2006.01) A44B 19/24(2006.01) A44B 19/30(2006.01) (71)申请人 郑运婷 地址 523907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龙南路 金鸾花园 A 座 908 房 (72)发明人 郑运婷 (54) 发明名称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57) 摘要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包括有链座、 链条、 上钢 卷尺以及上钢卷带, 链座设有左链槽以及右链槽, 链条包括有左链条、 右链条、 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 封口件, 左链条设有左链扣以及。

2、左链布, 左链扣设 有左防插片、 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钩 ; 右链条设 有右链扣以及右链布, 右链扣设有右防插片、 右上 链钩以及右下链钩 ; 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带, 下 钢卷尺设有下钢卷带, 左防插片位于每个左链扣 之间的位置, 右防插片位于每个右链扣之间的位 置, 使用时, 将双卷单层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 上,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 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用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 封住链条, 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5639872 A。

3、 2016.06.08 CN 105639872 A 1.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 (1) 、 链条 (2) 以及钢卷尺 (3) , 钢卷尺 (3) 包括有上钢卷尺 (4) 以及下钢卷尺 (5) , 链座 (1) 与链条 (2) 以及 钢卷尺 (3) 的外壳 (6) 连接; 链座 (1) 设有左链槽 (7) 以及右链槽 (8) , 链条 (2) 包括有左链条 (9) 、 右链条 (10) 、 链头封口件 (11) 以及链尾封口件 (12) , 左链条 (9) 以及右链条 (10) 与链头 封口件 (11) 以及链尾封口件 (12) 连接; 左链条 (9。

4、) 与左链槽 (7) 连接, 右链条 (10) 与右链槽 (8) 连接; 左链条 (9) 设有左链扣 (13) 以及左链布 (14) , 左链扣 (13) 与左链布 (14) 连接, 左链 扣 (13) 设有左防插片 (15) 、 左上链钩 (16) 以及左下链钩 (17) , 左链扣 (13) 、 左防插片 (15) 、 左上链钩 (16) 以及左下链钩 (17) 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链条 (10) 设有右链扣 (18) 以及右链 布 (19) , 右链扣 (18) 与右链布 (19) 连接, 右链扣 (18) 设有右防插片 (20) 、 右上链钩 (21) 以及 右下链钩 (22) , 。

5、右链扣 (18) 、 右防插片 (20) 、 右上链钩 (21) 以及右下链钩 (22) 由一体的材料 构成; 上钢卷尺 (4) 设有上钢卷带 (23) , 上钢卷带 (23) 的上头端 (24) 与链条 (2) 的链头封口 件 (11) 连接, 上钢卷带 (23) 与左上链钩 (16) 以及与右上链钩 (21) 动配合连接, 上钢卷带 (23) 位于链座 (1) 的上方; 下钢卷尺 (5) 设有下钢卷带 (25) , 下钢卷带 (25) 的下头端 (26) 与 链条 (2) 的链头封口件 (11) 连接, 下钢卷带 (25) 与左下链钩 (17) 以及右下链钩 (22) 动配合 连接, 下钢。

6、卷带 (25) 位于链座 (1) 的下方; 左防插片 (15) 位于每个左链扣 (13) 之间的位置, 右防插片 (20) 位于每个右链扣 (18) 之间的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 (15) 以及右防插片 (20) 封住 左链扣 (13) 以及右链扣 (18) 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 (2) 的难度; 当不法分子 用利器插入链条 (2) 时, 利器被上钢卷带 (23) 以及下钢卷带 (25) 挡住, 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 链条 (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链座 (1) 包括有上链 板 (27) 、 合链柱 (28) 以及下链板 (29) 。

7、, 上链板 (27) 与合链柱 (28) 连接, 合链柱 (28) 与下链板 (29) 连接; 或者, 上链板 (27) 、 合链柱 (28) 以及下链板 (29) 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带 (23) 位于左上链钩 (16) 与右上链钩 (21) 之间, 下钢卷带 (25) 位于左下链钩 (17) 与右下链钩 (22)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链板 (27) 设有上导 轮 (30) , 上钢卷带 (23) 经过上导轮 (30) 与链头封口件 (11) 连接, 外壳 (6) 与上链板 (27) 连 接; 下链板 (29) 设有下导轮 (31)。

8、 , 下钢卷带 (25) 经过下导轮 (31) 与链头封口件 (11) 连接, 外 壳 (6) 设有拉手 (4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钩 (16) 与右上 链钩 (21) 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钢卷带 (23) 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 (23) 能于左上链钩 (16) 与右上 链钩 (21) 之间移动; 左下链钩 (17) 与右下链钩 (22) 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钢卷带 (25) 的宽度, 使下钢卷带 (25) 能于左下链钩 (17) 与右下链钩 (22) 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钩 (16。

9、) 与右上 链钩 (21) 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链板 (27) 的宽度, 使上链板 (27) 能于左上链钩 (16) 与右上链钩 (21) 之间移动; 左下链钩 (17) 与右下链钩 (22) 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链板 (29) 的宽度, 使下链 板 (29) 能于左下链钩 (17) 与右下链钩 (22) 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钩 (16) 的左上 钩尾 (32) 到右上链钩 (21) 的右上钩尾 (33) 的距离小于上钢卷带 (23) 的宽度, 以免上钢卷带 (23) 脱离左上链钩 (16) 以及右上链钩 (21) ; 左下链钩 (17) 。

10、的左下钩尾 (34) 到右下链钩 (22)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639872 A 2 的右下钩尾 (35) 的距离小于下钢卷带 (25) 的宽度, 以免下钢卷带 (25) 脱离左下链钩 (17) 以 及右下链钩 (22)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钢卷带 (23) 位于左 上钩尾 (32) 以及右上钩尾 (33) 与上链板 (27) 之间, 左上钩尾 (32) 以及右上钩尾 (33) 位于上 钢卷带 (23) 的上面, 上链板 (27) 位于上钢卷带 (23) 的下面; 下钢卷带 (25) 位于左下钩尾 (34) 以及右下。

11、钩尾 (35) 与下链板 (29) 之间, 下钢卷带 (25) 位于左下钩尾 (34) 以及右下钩尾 (35) 上面, 下链板 (29) 位于下钢卷带 (25) 上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个左链扣 (13) 与另 一个左链扣 (13) 之间的左间隙 (36) 比左防插片 (15) 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一个右链 扣 (18) 与另一个右链扣 (18) 之间的右间隙 (37) 比右防插片 (20) 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 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链扣 (13) 的宽度与 右链扣 (1。

12、8) 的宽度相等; 左防插片 (15) 的宽度与右防插片 (20) 的宽度相等; 左链扣 (13) 的 宽度与左防插片 (15) 的宽度相等, 右链扣 (18) 的宽度与右防插片 (20) 的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链座 (1) 设有动锁孔 (38) , 链尾封口件 (12) 设有定锁孔 (39) , 以方便利用锁具将链座 (1) 与链尾封口件 (12) 锁在 一起。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639872 A 3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拉链, 特别是一种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背景技术 。

13、0002 目前, 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链, 由于拉链的强度不够, 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 法分子用利器插入拉链, 就可以将拉链划开, 一种防止拉链被划开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已 成为提高拉链强度以及防盗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双卷单层防插拉链, 用于提高拉 链强度以及提高拉链的防盗性能。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 链条以及钢卷尺, 钢 卷尺包括有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 链座与链条以及钢卷尺的外壳连接; 链座设有左链槽 以及右链槽, 链条包括有左链条、 右链条、 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 左链条以及右链条。

14、 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 左链条与左链槽连接, 右链条与右链槽连接; 左链条设 有左链扣以及左链布, 左链扣与左链布连接, 左链扣设有左防插片、 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 钩, 左链扣、 左防插片、 左上链钩以及左下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链条设有右链扣以及 右链布, 右链扣与右链布连接, 右链扣设有右防插片、 右上链钩以及右下链钩, 右链扣、 右防 插片、 右上链钩以及右下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带, 上钢卷带的上头 端与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 上钢卷带与左上链钩以及与右上链钩动配合连接, 上钢卷带 位于链座的上方; 下钢卷尺设有下钢卷带, 下钢卷带的下头端与链条的链。

15、头封口件连接, 下 钢卷带与左下链钩以及右下链钩动配合连接, 下钢卷带位于链座的下方; 左防插片位于每 个左链扣之间的位置, 右防插片位于每个右链扣之间的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 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的难度; 当不法分子用利器 插入链条时, 利器被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挡住, 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链条。 0005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 将左链布、 右链布与行李箱的箱口连 接, 并使钢卷尺上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 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手牵引钢卷尺以及链座移 动, 链座跟随拉手移动, 使左链条与右链条咬合扣接在一起, 将行李箱的箱口封闭;。

16、 上钢卷 尺跟随链座移动, 上钢卷带随着钢卷尺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被左上链钩以及右上 链钩扣在链座的上面, 将左链条与右链条的闭合口上方封住; 同时, 下钢卷尺跟随链座移 动, 下钢卷带随着下钢卷尺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被左下链钩以及右下链钩扣在链 座的下面, 将左链条与右链条的闭合口下方封住; 左链条与右链条闭合时, 左防插片移动到 位于一个左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位置, 以及右防插片移动到位于一个右链扣与另 一个右链扣之间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挡住一个左链扣与另一个左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用右 防插片挡住一个右链扣与另一个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 。

17、度; 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 用手通过拉手牵引链座反方向移动, 链座跟随拉手移动, 使闭合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5639872 A 4 的左链条与右链条分开; 同时, 上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 上钢卷带在上钢卷尺扭簧的 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内; 以及下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 下钢卷带在下钢卷尺扭 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内。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 将双卷单层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上, 双卷单层防 插拉链设有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 链条设有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 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用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封住。

18、链条, 当不 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链条时, 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 意图、 图3所示图1的右视图以及图4所示图3的俯视图;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1、 链 条2以及钢卷尺3, 钢卷尺3包括有上钢卷尺4以及下钢卷尺5, 链座1与链条2以及钢卷尺3的 外壳6连接; 链座1设有左链槽7以及右链槽8, 链。

19、条2包括有左链条9、 右链条10、 链头封口件 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 左链条9以及右链条10与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连接; 左链 条9与左链槽7连接, 右链条10与右链槽8连接; 左链条9设有左链扣13以及左链布14, 左链扣 13与左链布14连接, 左链扣13设有左防插片15、 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 左链扣13、 左 防插片15、 左上链钩16以及左下链钩17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链条10设有右链扣18以及右 链布19, 右链扣18与右链布19连接, 右链扣18设有右防插片20、 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 22, 右链扣18、 右防插片20、 右上链钩21以及右下链钩。

20、22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尺4设有 上钢卷带23, 上钢卷带23的上头端24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 上钢卷带23与左上链钩 16以及与右上链钩21动配合连接, 上钢卷带23位于链座1的上方; 下钢卷尺5设有下钢卷带 25, 下钢卷带25的下头端26与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 下钢卷带25与左下链钩17以及右 下链钩22动配合连接, 下钢卷带25位于链座1的下方; 左防插片15位于每个左链扣13之间的 位置, 右防插片20位于每个右链扣18之间的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15以及右防插片20封住左 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2的难度; 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

21、 入链条2时, 利器被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挡住, 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链条2。 0009 为了实施利用上钢卷尺4的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尺5的下钢卷带25封住链条2的 闭合口, 以及保持链条2的闭合以及分开功能, 链座1包括有上链板27、 合链柱28以及下链板 29, 上链板27与合链柱28连接, 合链柱28与下链板29连接; 或者, 上链板27、 合链柱28以及下 链板29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 下钢卷带25位 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 上链板27设有上导轮30, 上钢卷带23经过上导轮30与链 头封口件11连接, 外壳6与上链板。

22、27连接; 下链板29设有下导轮31, 下钢卷带25经过下导轮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5639872 A 5 31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 外壳6设有拉手40。 0010 为了使链座1能于链条2移动, 以及避免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脱离链条2, 左 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钢卷带23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23能于左上链钩16 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 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 使 下钢卷带25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 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的距离 大于上链板27的宽度, 使上链板27能于左上链钩16与。

23、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 左下链钩17与 右下链钩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链板29的宽度, 使下链板29能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 间移动; 左上链钩16的左上钩尾32到右上链钩21的右上钩尾33的距离小于上钢卷带23的宽 度, 以免上钢卷带23脱离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 左下链钩17的左下钩尾34到右下链 钩22的右下钩尾35的距离小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 以免下钢卷带25脱离左下链钩17以及右 下链钩22; 上钢卷带23位于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与上链板27之间, 左上钩尾32以及 右上钩尾33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上面, 上链板27位于上钢卷带23的下面; 下钢卷带25位于左 。

24、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与下链板29之间, 下钢卷带25位于左下钩尾34以及右下钩尾35上 面, 下链板29位于下钢卷带25上面。 0011 为了实施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的动配合连接, 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 间的左间隙36比左防插片15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 之间的右间隙37比右防插片20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左链扣13的宽度与右链扣18的 宽度相等; 左防插片15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 左链扣13的宽度与左防插片15的 宽度相等, 右链扣18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 0012 为了利用锁具锁住链座1,。

25、 链座1设有动锁孔38, 链尾封口件12设有定锁孔39, 以方 便利用锁具将链座1与链尾封口件12锁在一起。 0013 双卷单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 将左链布14、 右链布19与行李箱的箱口 连接, 并使钢卷尺3上的拉手40位于行李箱外; 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手40牵引钢卷尺3以及 链座1移动, 链座1跟随拉手40移动, 使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 将行李箱的箱 口封闭; 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 上钢卷带23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 23被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扣在链座1的上面, 将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的闭合口上方封 住; 同时, 下钢卷尺5。

26、跟随链座1移动, 下钢卷带25随着下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下钢卷 带25被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扣在链座1的下面, 将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的闭合口下方 封住; 左链条9与右链条10闭合时, 左防插片15移动到位于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上链扣 13之间的位置, 以及右防插片20移动到位于一个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位置, 利 用左防插片15挡住一个左链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间隙, 利用右防插片20挡住一个 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打开行 李箱的箱口时, 用手通过拉手40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 链座1跟随拉手40。

27、移动, 使闭合的左 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 同时, 上钢卷带23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 上钢卷带23在上钢卷尺4 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4内; 以及下钢卷带25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 下钢卷带25 在下钢卷尺5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5内。 0014 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手40牵引链座1以及外壳6移动, 左链扣13以及左 防插片15由左链槽7导入, 右链扣18以及右防插片20由右链槽8导入, 利用链座1的左链槽7 以及右链槽8使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连接, 同时, 左防插片15跟随左链扣13移动到一个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5639872 A 6 左链。

28、扣13与另一个左链扣13之间的左间隙36的位置; 右防插片20跟随右链扣18移动到一个 右链扣18与另一个右链扣18之间的右间隙37的位置; 同时, 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 上钢 卷带23随着上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23被扣在左上链钩16以及右上链钩21 与上链板27之间; 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下钢卷带25随着下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25被扣在左下链钩17以及右下链钩22与下链板29之间。 0015 为了实施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跟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移动, 链座1跟 随拉手40向闭合链条2的方向移动时, 左上钩尾32以及右上钩尾33跟随。

29、左链扣13以及右链 扣18移动, 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上钩尾32与右上钩尾33距离小于上 钢卷带23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23被扣在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内; 以及左下钩尾34以 及右下钩尾35跟随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移动, 左链扣13与右链扣18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下钩尾34与右下钩尾35距离小于下钢卷带25的宽度, 使下钢卷带25被扣在左下链钩17与 右下链钩22之内。 0016 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 上链板27跟随 拉手40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23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 链条。

30、10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下链板29跟随拉手40 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 下钢卷带25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 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左链条9与右链条10由闭合状态分开时, 上钢卷尺4跟随链座1 移动, 上链板27跟随拉手40于左上链钩16与右上链钩21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23被收回上钢 卷尺4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5跟随链座1 移动, 下链板29跟随拉手40于左下链钩17与右下链钩22之间移动, 下钢卷带25被收回下钢 卷尺5的长度与左链条9与右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

31、等。 0017 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闭合时, 链座1向链尾封口件12方向移动移动, 左链扣13以 及右链扣18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闭合; 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分开时, 链座1向链头封 口件11方向移动移动, 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分开; 每个左防插片 15与相邻的左链扣13动配合连接, 每个右防插片20与相邻的右链扣18动配合连接。 0018 为了减少上钢卷带23以及下钢卷带25移动的摩擦力, 上导轮30与上链板27铰接, 下导轮31与下链板29铰接; 左链扣13以及右链扣18闭合或者分开时, 上钢卷带23与上导轮 30动配合连接, 下导轮31与下链板29铰接, 以及下钢卷带25与下导轮31动配合连接。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5639872 A 7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5639872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