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54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N 104255409 A (21)申请号 201410459369.9 (22)申请日 2014.09.11 A01G 31/00(2006.01) A01K 67/033(2006.01) A23K 1/14(2006.01) A23K 1/10(2006.01) A23K 1/00(2006.01) (71)申请人 邓鼎勋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福成镇 竹林盐场机关平房 49 号 (72)发明人 邓鼎勋 (54) 发明名称 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 产方法 。
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 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属于生物质资源的饲料加 工领域, 其特征在于 : 利用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 糠的混合菌糠为基料, 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 在一种 “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 物反应器” 中进行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 在共生 培养的过程中 “蚓触圈” 及绞股兰根际复合菌群 在小球藻生长因子的促助下, 协同转化混合菌糠, 生成富含多种天然免疫活性物质的有机免疫饲料 源。可部分替代饲用抗生素用于畜禽水产动物饲 养, 减少抗生素在养殖产品残留, 促进健康肉食品 的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
3、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5409 A CN 104255409 A 1/1 页 2 1. 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利用桑黄菌糠与灵芝菌草糠的混合菌糠为基料, 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 在一种 “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内进行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5409 A 2 1/2 页 3 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4、属于生物质资源的饲料加工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 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利用食用菌下脚料作为原料生产饲料源的方法大都使用发酵法生产为主, 尚 未见有关利用菌糠为基质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药用植物与药用昆虫共生培养转化生产有 机生物免疫饲料的相关报导。 0003 绞股兰富含与人参皂苷药效相似的绞股兰皂苷, 因而俗名南方人参 ; 目前其生产 主要以土地载培为主, 尚未见有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工厂化立体培植的相关报导 ; 亦未见 有利用小球藻糖浆作为营养源培植绞股兰的相关报导。 0004 当前蚯蚓生物反应器有多种类型, 主要以处理有机废物生产肥料为目的, 尚。
5、未见 有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共生培养绞股兰与蚯蚓制备生物饲料的生物反应器的相关报 导。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属于 生物质资源的饲料加工领域, 其特征在于 : 利用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为基料, 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 在一种 “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中进 行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 在共生培养的过程中,“蚓触圈” 及绞股兰根际复合菌群在小球 藻生长因子的促助下, 协同转化混合菌糠, 生成富含多种天然的活性物质的有机免疫饲料 源,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06 (1) 将绞股兰植株移植。
6、于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培养基中驯化培植 二十天左右。 0007 (2) 将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按各 50的比例混合均匀, 调节含水量 60 70。 0008 (3) 将已驯化生根、 长度约 30cm 的绞股兰植株分多层四周均布横插入 “绞股兰与 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的梳型竖齿缝中, 植株约 10cm 在筐外, 20cm 在筐 内 ; 每筐反应器约植入 400 株胶股兰植株。 0009 (4) 上述 “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由一块 50cmx50cm 的 漏缝底板和两个高 25cm 的梳型边框叠加组合成一个筐型生物反应器, 并在器内设置供氧 管。
7、。梳型边框利于藤状绞股兰植株植入和缷出 ; 供氧管为器内生物反应供给氧气。具结构 简单, 使用方便, 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10 (5) 将混合菌糠加入反应器内, 边加入边调整绞股兰植株处于水平位置, 筐内混合 菌糠填充高度约 45cm。供氧管散气头位于反应器内中心点。 0011 (6) 将 1 2 万条一月龄幼蚓放入反应器内, 与绞股兰共生培养 30 40 天。 说 明 书 CN 104255409 A 3 2/2 页 4 0012 (7) 通过供气管向反应器连续供给 18 20的压缩空气。 0013 (8) 隔天向反应器上部菌糠表面加入适量的小球藻糖浆。 0014 (9)培养结束后将绞股。
8、兰, 蚯蚓连同菌糠蚓沙一起缷出混合粉碎成 “南参桑芝藻地 龙” 浓膏。 0015 (10) 将 “南参桑芝藻地龙” 浓膏经 45以下低温干燥得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 免疫饲料源产品。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 “绞股兰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结构示意图。漏缝 底板。上梳型边筐下梳型边筐。 0017 图 2 是梳型边筐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8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例作详细说明 : 本实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 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操作过程。 0019 实例 1 : 一种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
9、020 (1) 将绞股兰植株移植于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培养基中驯化培植 二十天左右。 0021 (2) 将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按各 50的比例混合均匀, 调节含水量 60 70。 0022 (3) 将已驯化生根、 长度约 30cm 的绞股兰植株分多层四周均布横插入 “绞股兰与 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 的梳型竖齿缝中, 植株约 10cm 在外筐外, 20cm 在 筐内 ; 每筐反应器约植入 400 株胶股兰植株。 0023 (4) 将混合菌糠加入反应器内, 边加入边调整绞股兰植株处于水平位置, 筐内混合 菌糠填充高度约 45cm。供氧管散气头位于反应器内中心点。 0024 (5) 将 1 2 万条一月龄幼蚓放入反应器内, 与绞股兰共生培养 30 40 天。 0025 (6) 通过供气管向反应器连续供给 18 20的压缩空气。 0026 (7) 隔天向反应器上部菌糠表面加入适量的小球藻糖浆。 0027 (8)培养结束后将绞股兰, 蚯蚓连同菌糠蚓沙一起缷出混合粉碎成 “南参桑芝藻地 龙” 浓膏。 0028 (9) 将 “南参桑芝藻地龙” 浓膏经 45以下低温干燥得 “南参桑芝藻地龙” 有机免 疫饲料源产品。 说 明 书 CN 104255409 A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540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