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播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播种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711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 CN 204047110 U (21)申请号 201420437308.8 (22)申请日 2014.08.05 A01C 7/02(2006.01) A01C 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万年泉路 126 号 (72)发明人 朱立贵 吴菊香 许婷婷 王磊 许曼琳 迟玉成 (54) 实用新型名称 便携式播种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播种器, 包括一 筒体, 所述筒体呈柱体状, 该筒体内部中空且两端 开口 ; 还包。
2、括安装在筒体上的松土组件、 动力组 件、 刻度组件及储物组件 ; 所述松土组件及刻度 组件分别安装在筒体的下端, 所述动力组件与松 土组件传动连接 ; 所述储物组件安装在筒体的上 端, 该储物组件内开设有储物腔, 该储物腔与筒 体内部连通 ; 所述松土组件包括一安装套、 至少 一个铲土片 ; 所述安装套固定地套设在筒体的下 端 ; 各铲土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套铰接。本 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播种器其携带方便、 适用范围 广、 播种速度快且很均匀。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
3、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7110 U CN 204047110 U 1/1 页 2 1. 便携式播种器, 包括一筒体, 所述筒体呈柱体状, 该筒体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 ; 其特 征在于 : 还包括安装在筒体上的松土组件、 动力组件、 刻度组件及储物组件 ; 所述松土组件 及刻度组件分别安装在筒体的下端, 所述动力组件与松土组件传动连接 ; 所述储物组件安 装在筒体的上端, 该储物组件内开设有储物腔, 该储物腔与筒体内部连通 ; 所述松土组件包 括一安装套、 至少一个铲土片 ; 所述安装套固定地套设在筒体的下端 ; 各铲土片的上端分 别与所述安装套铰接。 2. 根据。
4、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各铲土片的下端为尖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松土组件还包括数量 与铲土片相等的弹性件 ; 各弹性件分别与安装套及一铲土片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把手、 一活 动柄及一第一拉绳 ; 所述把手固定在筒体上, 所述活动柄与把手或者筒体铰接 ; 该活动柄 与把手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 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柄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松土组 件固定连接 ; 该第一拉绳与松土组件固接的一端上有数量与铲土片相等的分支 ; 各分支分 别与铲土。
5、片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储物组件包括一储物本体、 一第一挡片、 一第二挡片、 两个扭簧及两个第二拉绳 ; 所述储物本体内部开设有一所述储 物腔 ; 该储物本体还开设有一入料口及一出料口 ; 所述第一挡片的一端与所述储物本体铰 接, 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拉绳连接 ; 所述第二挡片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铰接, 另 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拉绳连接 ; 两个所述第二拉绳分别所述动力组件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挡片位于第一挡片的 下方, 且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 7. 根据权利要求 。
6、1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刻度组件包括一刻度尺及 一游标 ; 所述游标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 所述刻度尺的一端与筒体固接, 该刻度尺穿过所述 通孔。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游标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 端为一标记端。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便携式播种器还包括一护 手组件, 该护手组件安装所述动力组件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护手组件包括一连接片及 一弧形扣 ; 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扣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
7、CN 204047110 U 2 1/3 页 3 便携式播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设备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播种器。 背景技术 0002 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 100 多个, 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气含油量高 50, 品质优良, 气味清香, 除供食用外, 还用于印染、 造纸工业 ; 花生也是一味中药, 适用营养不良、 脾胃失调、 咳嗽痰喘、 乳汁缺少等症。 0003 现有的播种器体积较大, 通常适用于在平坦的地域进行播种, 在丘陵或者山地上 基本上无法适用。因此当不能适用现有播种设备的地域中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播种, 但是人 工。
8、播种的效率较低, 且播种的密度不均匀。因此现有的播种器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适用范围大的 便携式播种器, 该播种器能使得播种的密度均匀。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便携式播种器, 包括一筒体, 所述筒体呈柱体状, 该筒体内部中空且两端开 口 ; 还包括安装在筒体上的松土组件、 动力组件、 刻度组件及储物组件 ; 所述松土组件及刻 度组件分别安装在筒体的下端, 所述动力组件与松土组件传动连接 ; 所述储物组件安装在 筒体的上端, 该储物组件内开设有储物腔, 该储物腔与筒体。
9、内部连通 ; 所述松土组件包括一 安装套、 至少一个铲土片 ; 所述安装套固定地套设在筒体的下端 ; 各铲土片的上端分别与 所述安装套铰接。 0007 优选地, 各铲土片的下端为尖端。 0008 优选地, 所述松土组件还包括数量与铲土片相等的弹性件 ; 各弹性件分别与安装 套及一铲土片连接。 0009 优选地,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把手、 一活动柄及一第一拉绳 ; 所述把手固定在筒体 上, 所述活动柄与把手或者筒体铰接 ; 该活动柄与把手之间形成预定角度 ; 所述第一拉绳 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柄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松土组件固定连接 ; 该第一拉绳与松土组件固接 的一端上有数量与铲土片相等的分支 ; 。
10、各分支分别与铲土片固定连接。 0010 优选地, 所述储物组件包括一储物本体、 一第一挡片、 一第二挡片、 两个扭簧及两 个第二拉绳 ; 所述储物本体内部开设有一所述储物腔 ; 该储物本体还开设有一入料口及一 出料口 ; 所述第一挡片的一端与所述储物本体铰接, 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拉绳连接 ; 所述第二挡片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部铰接, 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拉绳连接 ; 两个所述 第二拉绳分别所述动力组件连接。 0011 优选地, 所述第二挡片位于第一挡片的下方, 且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有 间隙。 0012 优选地, 所述刻度组件包括一刻度尺及一游标 ; 所述游标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 。
11、所 说 明 书 CN 204047110 U 3 2/3 页 4 述刻度尺的一端与筒体固接, 该刻度尺穿过所述通孔。 0013 优选地, 所述游标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为一标记端。 0014 优选地, 所述便携式播种器还包括一护手组件, 该护手组件安装所述动力组件上。 0015 优选地, 所述护手组件包括一连接片及一弧形扣 ; 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把手 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扣固定连接。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播种器, 通过动力组件带动所述松土组件在土地上铲出预定 深度的种植洞, 并同时使得将储料组件内的种子落入该种植洞内。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 。
12、式播种器操作简单, 从而实现快速将种子种人土里, 提高种植速度。另外, 是在一柱状的筒 体上安装所述松土组件、 动力组件、 刻度组件及储物组件, 从而便于携带, 因此在平地、 山地 或丘陵地带等都可以使用。并通过一刻度组件对种植密度进行调整, 从而使得种植密度均 匀。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播种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物组件示意图。 0020 图中 ; 1、 筒体 ; 2、 松土组件 ; 21、 安装套 ; 22、 铲土片 ; 23、 弹性件 ; 3、 动力组件 ; 31、 把手 ; 32、 活动柄 ; 33、 第一。
13、拉绳 ; 4、 刻度组件 ; 41、 刻度尺 ; 42、 游标 ; 421、 标记端 ; 5、 储物组 件 ; 50、 储物腔 ; 51、 储物本体 ; 52、 第一挡片 ; 53、 第二挡片 ; 54、 扭簧 ; 55、 第二拉绳 ; 56、 间 隙 ; 6、 护手组件 ; 61、 连接片 ; 62、 弧形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 0022 参照图 1 与图 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播种器, 包括一筒体 1, 安装在筒体 1 上的松土组件 2、 动力组件 3、 刻度组件 4 及储物组件 5。所述筒体 1 呈柱体状, 。
14、例如圆柱体 或者矩形柱体。该筒体 1 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松土组 2 件及刻度组件 4 分别安装在 筒体 1 的下端, 所述动力组件 3 与松土组件 2 传动连接。所述储物组件 5 安装在筒体 1 的 上端, 该储物组件 5 内开设有储物腔 50, 该储物腔 50 与筒体 1 内部连通。 0023 所述松土组件 2 包括一安装套 21、 至少一个铲土片 22。所述安装套 21 固定地套 设在筒体 1 的下端。各铲土片 22 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套 21 铰接。以便所述动力组件 3 带动该铲土片 22 进行转动。通过一安装套 21 将铲土片 22 安装在筒体 1 上。以便根据实 际需要更换所。
15、述铲土片 22。 0024 优选地, 所述松土组件 2 还包括数量与铲土片 22 相等的弹性件 23。各弹性件 23 分别与安装套 21 及一铲土片 22 连接。该弹性件 23 用于为铲土片 22 还原复位。该弹性件 23 可为弹簧。各铲土片 22 的下端为尖端。以便铲土片 22 顺利的插入土里。 0025 所述动力组件 3 包括一把手 31、 一活动柄 32 及一第一拉绳 33。所述把手 31 固定 在筒体 1 上, 该活动柄 32 与所述把手 31 或者筒体 1 铰接。该活动柄 32 与把手 31 之间形 成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可为 10-45 度左右。所述第一拉绳 33 的一端与所述活动。
16、柄 32 连 接, 另一端与所述松土组件 2 固定连接。该第一拉绳 33 与松土组件 2 固接的一端上有数量 说 明 书 CN 204047110 U 4 3/3 页 5 与铲土片 22 相等的分支 ( 图未标 )。各分支分别与铲土片 22 固定连接。 0026 可通过握持活动柄 32, 使得该活动柄 32 朝向把手 31 转动, 从而带动第一拉绳 33 朝着把手31方向运动, 并通过所述分支拉动各铲土片22, 使得铲土片22朝着筒体1的四周 转动, 呈打开状态。当松土组件 2 插在土里时, 铲土片 22 打开时可将土松开, 方便种子种在 土里。拔出松土组件 2 时, 土会自动将种子覆盖。当放。
17、开所述活动柄 32 时, 所述铲土片 22 在弹性件 23 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关闭状态。 0027 所述刻度组件 4 包括一刻度尺 41 及一游标 42。所述游标 42 的一端开设有一通 孔 ( 图未标 ), 所述刻度尺 41 的一端与筒体 1 固接, 该刻度尺 41 穿过所述通孔。所以所述 游标 42 可在刻度尺 41 上进行滑动。所述游标 42 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为一标记端 421。 例如, 标记端 421 为游标 42 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如向下延伸, 且该端为一尖端。可根据 实际需要调整游标 42 的位置, 并通过所述标记端 421 在预定位置进行标记, 以便将种子种 植在预定的位。
18、置。因此可以通过该刻度组件 4 可以实现种子种植密度均匀。 0028 所述储物组件 5 包括一储物本体 51、 一第一挡片 52、 一第二挡片 53、 两个扭簧 54 及两个第二拉绳 55。所述储物本体 51 内部开设有一所述储物腔 50、 该储物本体 51 还开设 有一入料口及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挡片 52 的一端与所述储物本体 51 铰接, 另一端与其中 一个所述第二拉绳 55 连接。所述第二挡片 53 的一端与所述筒体 1 的内部铰接, 另一端与 另一所述第二拉绳 55 连接。该第二挡片 53 位于第一挡片 52 的下方, 且第一挡片 52 与第 二挡片 53 之间形成有间隙 56。该间隙。
19、 56 内可容置预定数量的种子。该两个扭簧 54 分别 安装在第一挡片 52 与第二挡片 52 的铰接处。两个所述第二拉绳 55 分别所述动力组件 3 连接。 0029 当所述松土组件 2 的铲土片 22 呈闭合状态时, 所述第一挡片 52 呈打开状态, 以便 储物本体 51 内的种子进入第一挡片 52 与第二挡片 53 之间的间隙 56 内。所述第二挡片 53 呈关闭状态, 用于将种子限制在所述间隙 56 内。当铲土片 22 呈打开状态时, 所述动力组件 3 拉动所述第二拉绳 55, 将所述第二挡片 53 打开, 并将第一挡片 52 关闭, 因此所述间隙 56 内的种子通过筒体 1 内进入到。
20、土内。第一挡片 52 将储物腔 50 内的种子挡住, 防止过多的 种子落入土内。从而保证每次播种的数量差别不大。以种花生为例, 每次播种时种子的数 量之间的差距不会超过三个。 0030 作为另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播种器还包括一护手组件 6, 该护手组 件 6 安装所述动力组件 3 上。该护手组件 6 用于减轻操作者手的负担, 操作更轻松。所述 护手组件 6 包括一连接片 61 及一弧形扣 62。所述连接片 61 的一端与所述把手 31 固定连 接, 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扣 62 固定连接。该弧形扣 62 大致呈 C 形, 可扣在使用者的手臂上。 0031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 做出其它各种 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4047110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7110 U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711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