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杀虫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配杀虫剂.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20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22089 A (21)申请号 201410490802.5 (22)申请日 2014.09.23 A01N 43/40(2006.01) A01P 7/04(2006.01) A01N 37/46(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 8 号 (72)发明人 杨会营 刘晓娇 吴勇 马嵩岳 梁芸潇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复配杀虫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 其中包含氯氟 氰虫酰胺与烯啶虫胺两种活。
2、性组分, 两种活性组 分的重量比为 1 : 60-60:1。本复配杀虫剂杀虫谱 广, 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延长持效期, 有明显的增 效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2089 A CN 104222089 A 1/1 页 2 1. 一种复配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由氯氟氰虫酰胺和烯啶虫胺组成, 所述氯 氟氰虫酰胺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 1 : 60 60 : 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配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 由活。
3、性成分和辅料制成悬浮剂、 水 分散粒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2089 A 2 1/6 页 3 一种复配杀虫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含有氯氟氰虫酰胺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杀虫 剂。 背景技术 0002 氯氟氰虫酰胺 (ZJ4042) 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 胺类杀虫剂,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高效、 低毒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虫剂。 其作用于昆虫 的鱼尼丁受体, 是昆虫细胞内源钙离子释放, 影响肌肉收缩, 该类杀虫剂已经成为新农药创 制的研究热点。对小菜蛾、 甜菜夜蛾、 稻飞虱等长江害虫有比较好的效果。 0003 烯啶虫胺 (n。
4、itenpyram) 烟酰亚胺类, 是日本继吡虫啉、 啶虫咪之后开发的又一种 新型产品。具有卓越的内吸性、 渗透作用、 杀虫谱广、 安全无药害。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如白粉虱、 蚜虫、 梨木虱、 叶蝉、 蓟马的换代产品。 0004 稻飞虱是水稻常见的害虫之一, 主要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和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三种, 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 水稻等作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产品来说持效性长、 速效性高、 安全的杀虫组 合物, 能更好的防治难防害虫。
5、。具体的涉及氯氟氰虫酰胺与烯啶虫胺为有效成分的复配杀 虫剂。 0006 上述复配杀虫剂中, 氯氟氰虫酰胺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 1:60 60:1。 0007 利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 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 以本领域内技术人 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 包括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0008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 1、 复配制剂, 两种有效成分具有增效作用 ; 2、 针 对难防害虫, 速效性好 ; 3、 持效期长。 0009 申请人首先对氯氟氰虫酰胺和烯啶虫胺进行了配方筛选的研究, 针对两种成分的 作用特点, 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稻飞虱, 具体实验情况以及结果如下 : 0。
6、010 室内生测的方法为 : 采用 90的氯氟氰虫酰胺原药和 90的烯啶虫胺原药, 根 据设定的配比浓度, 配制成所需浓度的药液, 备用。参照杀虫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 则 ( 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4.14-2008), 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 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为 1.0L。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逐头点滴于稻飞虱的背面, 每一浓度处理 100 头左右的稻飞 虱, 处理后将稻飞虱放入一个养虫笼内, 笼内置水稻供取食, 另用丙酮点滴 100 头幼虫作为 对照。经处理后的稻飞虱仍放在饲养室内, 48h 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 SPSS 软件统计处理。 求出毒力回归式、 致死中浓度、 相关系数。
7、等, 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0011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 0012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3 2/6 页 4 0013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 TTI ( 某药的毒力指数 ATI 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 分的百分率 )。 0014 0015 CTC 大于 120 时为增效作用, 小于 80 时为拮抗作用, 80 120 时为加和作用。 0016 表 1 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0017 0018 上述生测实验结果看出, 氯氟氰虫酰胺与烯啶虫胺不同比例复配时, 所有复配配 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19 。
8、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 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所使用的原药以及助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0020 配方实例如下 : 0021 实例一 : 30.5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22 0023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4 3/6 页 5 0024 实例二 : 32.8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0025 0026 实例三 : 21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27 0028 实例四 : 16.5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29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5 4/6 页 6 0030 实例五 。
9、: 18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31 0032 0033 实例六 : 10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34 0035 实例七 : 24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36 0037 实例八 : 33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 0038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6 5/6 页 7 0039 实例九 : 62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0040 0041 实例十 : 36.6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0042 0043 分别配制上述十个实施例配方样品, 进行 18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以 及其他复配配方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实验, 同时通过与 10氯氟氰虫。
10、酰胺悬浮剂、 30 烯啶虫胺水剂单剂的效果对比, 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 试验地点为江西省新余县, 时间为 2013 年 7 月 3 日, 试验共四个处理, 每个处理三个重复, 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 68m2, 所有 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 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 具体如 下 : 0044 表 2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0045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7 6/6 页 8 0046 调查标准为 : 药后 3d、 7d、 14d 在各调查一次稻飞虱的虫口基数, 采用盘拍法平行 跳跃式取样 20 点, 每点调查一从, 共调查 20 从水稻。药后 3d 。
11、调查并计算虫口减退率, 药后 7d 和 14d 调查并计算防治效果。具体计算公式和数据 ( 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 ) 如下 : 0047 校正虫口减退率处理药剂虫口减退率 - 空白对照虫口减退率 0048 0049 表 318氯氟氰虫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及其他复配配方对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 验 0050 0051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 在使用相同的有效剂量下, 复配制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两种 单剂, 复配制剂在药后 7d、 14d 的保苗效果均超过了 87, 而两个单剂 14d 的保苗效果分别 为 58.93和 59.29, 可见两种成分复配后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复配药剂在 14d 的防效要 优于 7d, 与单剂相比, 延长了持效期。 说 明 书 CN 104222089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