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呼吸防护装置,尤其是呼吸防护装置的面罩主体,该面罩 主体限定与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连通的第一空气腔室,和限定佩 戴者的可呼吸空气区的第二腔室。
背景技术
呼吸防护装置常常包括面罩主体和附接到该面罩主体的一个或多个滤 筒。面罩主体佩戴在个人面部、鼻部和嘴部上,并且可以包括覆盖头部、 颈部或在一些情况下覆盖其他身体部位的部分。在穿过设置在滤筒中的过 滤介质之后,清洁空气变得为佩戴者可用。在负压呼吸防护装置中,利用 佩戴者在吸入期间产生的负压通过滤筒吸取空气。来自外部环境的空气穿 过过滤介质并且进入面罩主体的内部空间,空气可能在该内部空间由佩戴 者吸入。
各种技术已经用于将滤筒或过滤元件附接到呼吸器。滤筒常常通过例 如螺纹接合、卡口接合或其它接合来连接至面罩主体的入口。就设置两个 筒为佩戴者过滤空气的双筒呼吸防护装置而言,滤筒常常连接至定位为靠 近面罩的每个脸颊部分、远离面罩的中心部分的进气口,使得筒在佩戴者 头部的侧面处向外延伸。常常为每个进气口提供吸入止回阀,使得空气可 通过远离中心部分且(例如)靠近面罩主体的每个脸颊部分的进气口从滤 筒递送到呼吸区中。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包括面罩主体和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呼吸面罩,该面罩主 体限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具有适于接收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和第 二呼吸空气源部件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腔室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 口流体连通,并且第二腔室限定用于佩戴者的可呼吸空气区,并且流体摄 入连通部件被构造成允许空气在由佩戴者吸入期间通过吸入口从所述第一 腔室至所述第二腔室的连通。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面罩主体包括将面罩主 体划分成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中心轴线,并且流体摄入连通部件定位为靠近 中心轴线。
本公开还提供负压呼吸面罩,该负压呼吸面罩包括面罩主体,该面罩 主体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滤筒和第二 滤筒,所述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在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处附接到面罩主 体;内壁,该内壁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划分开;以及吸气阀,该吸气阀 在面罩主体的中心部分处定位在内壁上。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各自具有与 第一腔室流体连通的出口,第二腔室限定用于佩戴者的可呼吸空气区,并 且吸气阀允许空气在由佩戴者吸入期间从第一腔室至第二腔室的连通。
上述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描述每个公开的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以下 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举例说明了例示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本公开将参照附图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其中在此若干视图中的类似结 构由类似数字指代,并且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呼吸防护系统的前透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呼吸防护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该 呼吸防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面罩主体。
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呼吸防护系统的前透视图,该呼吸防护系 统包括关闭阀。
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呼吸防护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该 呼吸防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关闭阀的面罩主体。
图2c是根据本公开的呼吸防护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剖视透视 图,该呼吸防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处于打开位置的关 闭阀的面罩主体。
图2d是根据本公开的呼吸防护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剖视透视 图,该呼吸防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处于闭合位置的关 闭阀的面罩主体。
虽然上述附图示出本发明所公开的主题的各种实施例,但还可以想到 其它的实施例。在所有情况下,本公开通过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呈现 本发明所公开的主题。应当理解,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多个其 他修改形式和实施例,这些修改形式和实施例也在本公开的原理的范围和 实质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具有面罩主体的呼吸防护装置,该面罩主体限定第一腔室 和第二腔室,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入口,该一个或多个入口被构造成接收 与第一空气腔室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呼吸空气源部件。第一腔室允许空 气从一个或多个入口进入来进行混合且被引导到面罩主体内的期望位置。 流体摄入连通部件诸如吸气阀允许空气在由佩戴者吸入期间从第一腔室至 第二腔室的连通。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一个或多个呼吸空气源部 件诸如滤筒中的每个的空气通过单个流体摄入连通部件进入限定用于佩戴 者的可呼吸空气区的第二腔室。
图1a和图1b示出呼吸防护装置100的示例,该呼吸防护装置100可 覆盖鼻部和嘴部并且向佩戴者提供可呼吸的空气。呼吸防护装置100包括 面罩主体120,该面罩主体120包括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第一呼 吸空气源部件101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102可以定位在面罩主体120的 相对侧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 件为被构造成附接在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处的滤筒。滤筒101、 102过滤从外部环境接收的空气,之后空气进入面罩主体内的内部空间中以 供递送到佩戴者。
面罩主体120可包括刚性或半刚性部分120a和柔顺的面部接触部分 120b。例如,面罩主体的柔顺的面部接触部分顺从地形成,以便允许面罩 主体被舒适地支撑在个人的鼻部和嘴部上和/或用于提供与佩戴者面部的足 够密封以限制空气不期望地进入面罩主体120的内部。面部接触构件120b 可以具有内弯的折边,使得面罩可舒适地并紧密地贴合在佩戴者的鼻部上 并抵靠佩戴者的脸颊。例如,刚性或半刚性部分120a为面罩主体120提供 结构完整性,使得它可适当地支撑呼吸空气源部件,诸如滤筒101、102, 例如。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面罩主体部分120a和120b可以整体地提 供或作为单独形成部分提供,该单独形成部分为随后以持久或可移除方式 接合在一起的。
呼出口130允许空气在佩戴者的呼出期间从面罩主体内的内部空间清 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呼出口130居中定位在面罩主体120上。呼气阀 装配在呼出口处以允许空气由于呼出时面罩主体120内产生的正压而退 出,同时阻止外部空气进入。
可提供带具或其它支撑件(未示出)以将面罩支撑在佩戴者的鼻部和 嘴部周围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包括经过佩戴者头部后面的一 条或多条系带的带具。在一些实施例中,系带可以附接到支撑在佩戴者头 部上的冠状构件、安全帽的悬架或另一个头套。
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被构造成接收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101 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102。在图1a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面罩主体 120包括面罩主体120的任一侧上的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并且可 以靠近面罩主体120的脸颊部分。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包括互补 配合特征结构(未示出),使得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101和第二呼吸空气 源部件102可以牢固地附接到面罩主体120。可以提供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其 它合适的连接。配合特征结构可以导致可移除的连接,使得在呼吸空气源 部件的使用寿命结束时或在期望使用不同的呼吸空气源部件时可以移除并 置换呼吸空气源部件101、102。另选地,连接可以是持久的,使得例如在 不损坏呼吸空气源部件的情况下,不能移除呼吸空气源部件。
图1b示出示例性面罩主体120的穿过面罩主体的中间部分120a的代 表性剖视图。示例性面罩主体120包括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第一 呼吸空气源部件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诸如呼吸空气源部件101、102) 可以附接到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与 第一腔室121流体连通。因此,在穿过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101之后通过 第一入口103进入面罩主体120的空气与在穿过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102 之后通过第二入口104进入面罩主体120的空气连通。因此允许来自第一 呼吸空气源101和第二呼吸空气源102的空气在被递送到由面罩主体120 的第二腔室122限定的可呼吸空气区之前于第一腔室121中混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由具有流体摄入连 通部件140的内壁124隔开。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包括一个或多个开 口,以提供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之间的流体连通。流体摄入连通 部件140可以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允许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之间的 流体连通的吸气阀,如下更详细地描述。
第一腔室121是由面罩主体120的一个或多个壁限定的并且可以表现 出任何期望的形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1由外壁123和内壁 124部分地限定,该外壁123是面罩主体120的外壁。第一腔室121除了一 个或多个入口之外被与外部环境基本上密封隔离,该一个或多个入口为诸 如延伸穿过外壁123的第一入口103和第二入口104。
至少部分地由面罩主体120的壁限定且与面罩主体120或刚性或半刚 性部分120a一体化形成的腔室提供面罩主体120的结构内的腔室,该腔室 可被构造成使与面罩主体隔开的腔室相关联的额外体积或重量最小化。另 外,可靠近佩戴者的头部提供腔室,使得呼吸防护装置的轮廓不被大大增 大,从而使远离佩戴者头部的大的惯性矩最小化,该惯性矩可能被感知到 而引起佩戴者颈部疼痛或其它不适。
第二腔室122相似地由面罩主体120的一个或多个壁限定并且可以表 现出在佩戴者的鼻部和嘴部周围限定可呼吸空气区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在 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22由内壁124、外壁123的一部分以及当呼吸 防护装置100定位在佩戴者上供使用时,佩戴者面部和/或头部的一部分来 部分地限定。在各种实施例中,内壁124将由外壁123限定的内部空间分 隔成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该外壁123包括外壁123在内壁124的 前部并且部分地限定第一腔室121的一部分,和外壁123靠近佩戴者的面 部并且部分地限定第二腔室122的一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1可以起导管的作用,以便将来自入 口诸如第一入口103或第二入口104的空气引导到面罩主体120中的不同 位置。虽然许多传统的呼吸面罩通过入口递送来自筒的清洁空气并且将其 递送到入口位置处的面罩主体中,但是第一腔室121允许入口103、104大 体独立于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被定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入口103、 104定位在面罩主体120的脸颊部分附近,并且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居中 定位。例如,流体摄入连通部件定位为靠近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延伸穿 过面罩且将面罩主体120划分成假想的左半部和右半部,诸如轴线190。此 类部件在该部件的一些部分定位在轴线190的每侧上时可以说是居中定位 的。入口103、104定位在脸颊部分附近而同时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居中 定位的构造可以允许在所需位置和/或取向(例如,沿佩戴者面部向后延 伸)上接收呼吸空气源部件,以便使对视野的阻碍最小化或保持筒的质心 靠近面罩主体120和/或佩戴者面部。然而,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仍然可 居中定位,以便靠近佩戴者鼻部和嘴部递送清洁空气,并且在示例性实施 例中该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是设置在上部中心位置处。因此,例如,第 一腔室121允许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被定位以提供 期望的人体工程学特性,并且允许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被定位以向佩戴 者提供所需的气流。另外,第一腔室121允许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与单个 流体摄入连通部件流体连通。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可呼吸空气源部件和单个 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呼吸防护装置可降低制造成本且提供更稳健的呼吸防 护装置。可使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成本最小化,并且可减少相对易碎的隔 膜或翼片的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壁124包括流体摄入连通部件,该流体摄入连 通部件包括吸入口141以允许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之间的流体连 通。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允许空气在吸入期间从第一腔室被吸取到第二 腔室中,但禁止空气从第二腔室进入到第一腔室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 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包括隔膜或翼片143。隔膜或翼片143可以由中心销 144固定,或固定在周边边缘或如本领域已知的另一个合适的位置处。在面 罩主体120的第二腔室122内不存在负压时,诸如例如当佩戴者呼出时, 隔膜被朝向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表面诸如密封环145推压。在由佩戴者吸 入期间,第二腔室122内的负压(即低于外部大气压的压力)可导致隔膜 或翼片143处于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空气从第一腔室121进入第二腔室 122。即,隔膜或翼片143远离密封环145弯曲或移动,使得空气可进入到 第二腔室122中以待由佩戴者吸入。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流体摄入连 通部件14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吸入口和/或两个或更多个隔膜或翼片 143,以便当第二腔室122中的压力为负时选择性地允许从第一腔室121至 第一腔室122的流体连通。
图2a至图2d示出包括关闭阀250的呼吸防护装置200的示例性实施 例。类似于上述参考图1a和图1b描述的呼吸防护装置100,呼吸防护装置 200包括面罩主体220,该面罩主体220包括第一入口203和第二入口 204。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201和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202可以定位在面罩 主体220的相对侧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呼吸空气源部件201和第 二呼吸空气源部件202是被构造成附接在第一入口203和第二入口204处 的滤筒。滤筒201、202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空气,之后空气进入面罩主体 220的第一腔室221并通过流体摄入连通部件并且进入第二腔室222中以用 于递送至佩戴者。
呼吸防护装置200包括用于手动地闭合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关闭阀 25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闭阀250可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在闭合位置,关闭阀250阻止呼吸空气源部件201和202两者与面罩主体 220的可呼吸空气区之间的流体连通。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闭阀阻断流体 摄入连通部件240的一个或多个吸入口241,以阻止空气从第一腔室221至 第二腔室222的连通。
关闭阀250允许佩戴者执行负压密合度检查,以提供在面罩主体周边 周围存在裂漏的指示。当关闭阀250处于闭合位置时,空气入口203和204 可保持与第一腔室221流体连通,但空气不能够进入面罩主体220的由第 二腔室222限定的可呼吸空气区。当关闭阀处于闭合位置时由佩戴者吸入 将导致面罩内的负压,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在面罩主体与佩戴 者面部之间实现了足够密封,那么可引起柔顺的面部接触构件向内挠曲。 如果未实现足够密封,那么吸入可导致来自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由第二腔 室222限定的在面罩主体的周边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可呼吸空气区。以此 方式,可由佩戴呼吸防护装置200的使用者容易地执行负压密合度检查, 以便确定在呼吸防护装置200与佩戴者面部和/或头部之间是否实现足够密 封。
图2b示出示例性面罩主体220的穿过面罩主体220的中间部分的代表 性剖视图。示例性面罩主体220包括第一腔室221和第二腔室222。第一入 口203和第二入口203与第一腔室221流体连通。因此,在穿过第一呼吸 空气源部件201之后通过第一入口203进入面罩主体220的空气与在穿过 第二呼吸空气源部件202之后通过第二入口204进入面罩主体220的空气 连通。因此允许来自第一呼吸空气源201和第二呼吸空气源202的空气在 被递送到面罩主体220的第二腔室222之前于第一腔室221中混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室221和第二腔室222由具有流体摄入连 通部件240的内壁224隔开。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包括一个或多个开 口,以提供第一腔室221与第二腔室222之间的流体连通。流体摄入连通 部件240可以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允许第一腔室221与第二腔室222之间的 流体连通的吸气阀,类似于上述的流体摄入连通部件14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包括吸入口241以允许第 一腔室221与第二腔室222之间的流体连通,在第一腔室221中来自第一 呼吸空气源和第二呼吸空气源的空气可进行混合,第二腔室222限定可呼 吸空气区。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允许空气在吸入期间从第一腔室被吸取 到第二腔室中,但禁止空气从第二腔室222进入到第一腔室221中。在示 例性实施例中,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包括隔膜或翼片243。隔膜或翼片 243可以由中心销或凸缘固定在中心位置244处,或固定在周边边缘或如本 领域已知的其它合适的位置处。在面罩主体220的第二腔室222内不存在 负压时,诸如例如当佩戴者呼出时,隔膜被朝向流体摄入连通部件的表面 诸如密封环245推压。在由佩戴者吸入期间,第二腔室222内的负压导致 隔膜或翼片243处于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空气从第一腔室221进入第二腔 室222。即,隔膜或翼片243远离密封环245弯曲或移动,使得空气可以穿 过吸入口241并进入到第二腔室222中以待由佩戴者吸入。在各种示例性 实施例中,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可以包括多个吸入口241和/或两个或更 多个隔膜或翼片243,以便当第二腔室222中的压力为负时选择性地允许从 第一腔室221至第一腔室222的流体连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面罩主体220的关闭阀250包括致动器251和密 封垫252。在闭合位置,密封垫252接触内壁224以阻断吸入口241,从而 阻止两个或更多个呼吸空气源与可呼吸空气区第二腔室222之间的流体连 通。当关闭阀250处于闭合位置时,来自呼吸空气源部件201、202的空气 与第一腔室221流体连通,但被阻止通过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进入由第 二腔室222限定的可呼吸空气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垫252接触围 绕吸入口241的密封表面246。密封表面246可以是从内壁224向外延伸的 脊或突出的形式,以允许在吸入口241的整个周边周围执行足够的密封。
密封垫242可以由柔软或弹性材料形成,使得密封垫可以在接触密封 表面246时弯曲。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垫252包括座置特征结构,诸 如成角度或带凸缘的唇部(未示出),以有利于与密封表面246的足够密 封。密封垫242的全部或一部分当接触密封表面246时还可铰接或旋转。 可弯曲和/或铰接或旋转的密封垫可有利于在吸入口241周围形成足够的密 封。
可以手动地操作关闭阀250,以便在打开位置(图2c)与闭合位置 (图2d)之间切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器251是按钮,诸如包覆模 制的弹性体按钮,该按钮可由佩戴者向内按压以引起密封垫252朝向流体 摄入连通部件240移动直至密封垫252接触密封表面246。在图2c中所示 的打开位置,如果隔膜或翼片243允许,那么空气可穿过吸入口241进入 由第二腔室222限定的可呼吸空气区中。在图2d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密封 垫252与密封表面246密封接合以阻止空气穿过吸入口241。当致动器251 由佩戴者释放时,由于推压密封垫252而远离与密封表面246的密封接合 的弹性构件,致动器251返回到打开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弹性体按钮形式的致动器251起到弹性构件的 作用,该弹性构件朝向打开位置推压密封垫而远离与密封表面246的密封 接合。致动器251可以包括附接到面罩主体220的外壁223(图2a、图 2b)的柔性腹板256,以支撑致动器251和/或推压关闭阀250到打开位 置。腹板由在佩戴者向内按压致动器251时能够弹性变形的柔性或柔顺材 料形成,例如,如图2d中所示。在闭合位置,柔性腹板256弯曲和/或变 形,从而允许密封垫252朝向密封表面246行进。柔性腹板256的弯曲和/ 或变形有利地不应高于弹性范围,使得柔性腹板256能够反复恢复到关闭 阀250处于打开位置的初始构造。
取代柔性腹板或除其之外,可提供其它弹性构件。在各种示例性实施 例中,可提供卷簧、片簧、弹性体带或如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合适的弹性构 件来推压致动器251和密封垫252到打开位置。另选地或除此之外,可在 密封垫252的表面上设置弹簧加载构件以远离密封表面246且朝向打开位 置推压致动器251和关闭阀25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轴254周围设 置卷簧259以推压致动器251和密封垫252而远离密封表面246并进入打开 位置。取代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弹性构件(诸如上述弹性体腹板)或除其之 外,卷簧可提供推压致动器251和密封垫252的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器251附接到面罩主体220,使得在致动器 251与面罩主体220之间例如通过在面罩主体120上重叠注塑致动器来形成 密封。可以使用垫圈、凸缘、粘合剂、过盈配合、模塑技术、声波焊接和 如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合适的技术来提供其它合适密封,使得来自外部环境 的空气和污染物不能够靠近致动器251进入面罩主体220。阻止空气和污染 物从外部环境进入的足够密封的存在是所需的,因为围绕关闭阀250的在 面罩主体220内部的部分的体积与可呼吸空气区222是流体连通的。因此 靠近致动器251的足够密封在关闭阀250处于打开位置、闭合位置或中间 位置时保护可呼吸空气区222中的空气的可呼吸性。
流体摄入连通部件240和关闭阀250被构造成使关于压降的负面效应 最小化,该降压可能妨碍佩戴者的自由呼吸能力。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中,当关闭阀250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垫252定位在距密封表面246为 8mm和1mm、6mm和2mm之间、或约3mm之处。即,密封垫252从打开 位置到闭合位置行进约8mm和1mm之间的距离。此类距离使得关闭阀可 以是相对紧凑的,同时当关闭阀处于打开位置时提供足够空间以供空气穿 过。
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面罩内的负压,关闭阀250可保持处于 闭合位置。即,当执行负压密合度检查时,佩戴者可通过向内按压致动器 251来将致动器251移动到闭合位置、吸入且随后释放致动器251。在佩戴 者释放致动器251之后,弹性构件可能未克服由佩戴者吸入引起的作用于 密封垫252上的第二腔室222内的负压。关闭阀250可因此保持处于闭合 位置,直至佩戴者呼出或第二腔室222内的压力不再足以克服弹性构件的 力。允许关闭阀250甚至在由佩戴者释放致动器251之后保持处于闭合位 置的弹性构件可以允许更准确的密合度检查,因为佩戴者未对致动器251 施加可能影响面罩主体220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密封的力。然而,即使在 弹性构件允许关闭阀250由于面罩主体220的可呼吸空气区内的负压而保 持处于闭合位置时,关闭阀也可以自动回到打开位置而无需佩戴者对致动 器251进行另外的输入。例如由佩戴者的呼气引起的面罩主体内的压力增 大可以导致关闭阀250回到佩戴者可自由呼吸的打开位置。此类特征结构 允许佩戴者安全呼吸,而无需对致动器251进行另外的输入以使关闭阀250 回到打开位置。
标题为呼吸器负压密合度检查装置和方法(Respirator Negative Pressure Fit Check Devices and Methods)且与此同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No. 13/757,373提出了包括负压密合度检查特征结构的呼吸防护装置的各种实施 例,并且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根据本公开的面罩主体提供若干优点。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面 罩主体允许第一腔室将空气递送到期望位置,而同时两个或更多个呼吸空 气源可按照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期望的方式定位。呼吸防护装置的部件可有 利地独立于入口定位,使得例如连通部件可相对于佩戴者的嘴部定位在所 需的位置。另外,可提供多个呼吸空气源,而同时仅需要单个流体摄入连 通部件,诸如吸气阀。本公开因此提供具有降低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的更 稳健的面罩主体。此外,根据本公开的面罩主体有利于关闭阀的使用,该 关闭阀可用于执行负压密合度检查以提供面罩主体的周边周围的足够密封 的指示。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呼吸面罩因此提供闭合许多先前装置中难以 接近且不易闭合的入口阀的解决方案。因此,本设计在递送和从面罩的可 呼吸空气区排出空气方面比先前设计具有更大的柔韧性和功效。如本文所 述的面罩主体可适用于半面罩式呼吸器、全面罩式呼吸器、装有动力的或 正压呼吸器和其它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
提供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和实例仅为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不应由此理 解为不必要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 对所述实施例作出许多修改,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上述任何实施 例描述的任何特征或特性可被单独地结合或者与任何其它特征或特性组 合,并且仅为清楚起见而按照上述顺序和组合来呈现。因此,本公开的范 围不应受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细节和结构,但相反应以权利要求的文字所 描述的结构和那些结构的等同物进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