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9572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73586.8

申请日:

20110627

公开号:

CN102845334A

公开日:

2013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47/04,A01K47/06

主分类号:

A01K47/04,A01K47/06

申请人:

陈亚云

发明人:

陈亚云

地址:

412403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乡黄草村

优先权:

CN20111017358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是用模具预制好水泥构件再组合修建的地下蜂巢,是通过地下蜂巢的巢底地下室为主的蜂巢通风系统,能自动地把大气吸入地下气室,再与大地700毫米以下深度的恒温、相对恒湿的地能源的气体结合,并吸附大地微妙的地灵气,中和后成为蜂群所需的生息气体供给蜂巢中的蜂群使用。解决现有背景技术问题,用人工的手段恢复多数蜜蜂种类,特别是中华蜜蜂亘古以来就是筑巢于地下的原生状态。用本技术方案养蜂,可突破到使城市、平原和丘陵有常年定居的蜜蜂生存,可突破到只要有植物生长和有蜜源的地方就能有常年定居的蜜蜂生存。

权利要求书

1.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其特征是首先用模具预制好有继箱高度的蜂巢墙板和巢底板的水泥制品构件,尺寸规格按所用巢框而定。有巢前后墙板,巢左右墙板和巢底板共5块。巢前后左右墙板平行预制有双层巢框凸挂线条。巢前墙板预留有巢门洞。巢底板中部靠后预留有直径为100毫米的底窗,底窗上面部边沿有凸出的瓶颈口,用于捆绑纱网,还要预制一个口径为80毫米外沿有凸出瓶颈口的进气口构件。然后在安放蜂巢处安放巢底板的地下,修建一个直径为300毫米,深不低于200毫米的地池,在地池同巢门方向的池底部修建一个口径为80毫米的气通道与进气口构件对接,能接大气至地池,进气口构件外沿用纱网捆绑封口,再把巢底板平整严实盖在地池上,巢底窗上面凸边沿用纱网封口,巢底窗正对地池即成地下气室。再把蜂巢4墙板组合安装在巢底板之上,巢前面留出巢门空间后,外粘贴保温材料,巢左右后三方用土填至巢上口平面,上盖纱网盖,再盖波瓦即成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其特征为水泥制品模具,根据尺寸规格成套,每套分为:巢前墙板模具、巢后墙板模具、巢左右墙板模具、巢底板模具、进气口构件模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属于养蜂机具、蜂巢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1.目前所有蜂箱、蜂巢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与大气是直接连通的,进入蜂巢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与当 时实况气象数据相同,其作用仅是换气通风。如夏天进入的空气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因此蜂群 在这样的蜂巢中生存就必须付出很多劳作才能维持生存,这种劳作对蜂群来讲是高碳付出。不少 蜂群在度夏过冬中全军覆灭,也就是由于蜂巢不适用造成的。目前在城市、平原、丘陵都没有常 年定居的蜜蜂,尤其是中华蜜蜂,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很多植物无法受粉而濒临灭绝。

2.目前制造蜂箱、土建蜂巢都限定在木工制作和泥工制作,无模具生产蜂巢的工艺。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本发明设置的地下蜂巢的巢底地下气室通风装置,把大地下恒温恒湿的地下 灵气(在北纬26°测得地下深700毫米处全年温度在20-26摄氏度)自动供给蜂巢中的蜂群使用。 解决现有背景技术问题,用人工的手段恢复多数蜜蜂种类,特别是中华蜜蜂亘古以来就是筑巢于 地下的原生状态。用本发明技术可突破到使城市、平原和丘陵有常年定居的蜜蜂,可突破到只要 有植物生长和有蜜源的地方就有常年定居的蜜蜂。

2.由于本发明实施时牵涉到水泥预制构件,其相关模具就应用而生,应用模具生产蜂巢,促进蜂巢 制造多元化。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用模具预制好有继箱高度的蜂巢墙板和巢底板的水泥制品构件,尺 寸规格按所用巢框而定,有巢前后墙板、巢左右墙板和巢底板,共计5块。前后左右墙板平行预制有双层 巢框凸挂线条,巢前墙板预留有巢门洞,巢底板中部靠后留有直径为100毫米的底窗,底窗上面部边沿有 凸出的瓶颈口,用于捆绑纱网。还要预制一个口径为80毫米、外沿有凸出瓶颈口的进气口构件。然后在 安放蜂巢处安放巢底板的地下修建一个直径为300毫米、深不低于200毫米的地池,地池同巢门方向的池 底部修建一个口径为80毫米的气通道,与进气口构件对接,能接大气至地池。进气口构件外沿用纱网捆 绑封口,再把巢底板平整严实盖在地池上。巢底窗上面凸边沿用纱网封口。巢底窗正对地池即成地下气室。 再把蜂巢4墙板组合安装在巢底板之上,巢前面留出巢门空间后,外粘贴保温材料,巢左右后三方用土填 至巢上口平面。上盖纱网盖,再盖波瓦即成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

承上,本发明实施时牵涉到水泥预制构件,成套模具分为:巢前墙板模具、巢后墙板模具、巢左右墙 板模具、巢底板模具、进气口构件模具。

附图说明

附图是结构剖视图

进气口构件1;气通道2;地下气室3;巢底窗4;主巢室5;继巢室6;纱网盖7;波瓦8;巢 前墙板9;巢后墙板10;巢左墙板及凸挂线条11;巢底板12;巢门13;巢门拱版14;巢框15;保 温材料层16;砖墙体17;回填土18;波瓦垫木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系统从下至上由进气口构件1;气通道2;地下气室3;巢底窗4;主巢室5;继巢 室6;纱网盖7;波瓦8组成,如同一个竖立的高炉。当蜂群入居在主巢室5之后,会产生35℃的生物 温度,这个温度大于地巢中相对恒定的20-26℃的温度,热空气上升,通过继巢室6,过纱网盖7,从波瓦 8的凸凹槽排出,而新的空气必然会从进气口构件1吸入补充,通过气通道2进入地下气室3,从巢底窗4 进入主巢室5。这样就周而复始地进行通风换气,而气流的快慢大小完全由蜂群自需自体调节,如结球或 者护脾。这样无论是在酷暑严寒,蜂群用低碳的付出,就能调节到最佳生存状态。因为本技术方案核心是 所设置的地下气室3是一个具体有葫芦空间效应的装置,当大气从较小口径的气通道2进入空间较大的地 下气室3时,立即得到缓冲,形成回旋气流,能使进入的气体充分吸收地下相对恒温和相对恒湿的地气, 并吸附微妙的神奇的地下灵气,中和后成为蜂群所需的生息气体,再从有瓶颈作用的巢底窗4有序进入主 巢室5,完成整个系统无碳运作,加之蜂巢又在能保温保湿的地下,本技术方案就完全实现了本发明的目 的。

本发明涉及到的模具,都是制板模具,尺寸规格不定,但结构通常简单。只是制作材料利制作精度要 求较高,就模具结构不作详述。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533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 CN 102845334 A *CN102845334A* (21)申请号 201110173586.8 (22)申请日 2011.06.27 A01K 47/04(2006.01) A01K 47/06(2006.01) (71)申请人 陈亚云 地址 412403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乡黄 草村 (72)发明人 陈亚云 (54) 发明名称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 (57) 摘要 一种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 具, 是用模具预制好水泥构件再组合修建的地下 蜂巢, 是通过地下蜂巢。

2、的巢底地下室为主的蜂巢 通风系统, 能自动地把大气吸入地下气室, 再与大 地 700 毫米以下深度的恒温、 相对恒湿的地能源 的气体结合, 并吸附大地微妙的地灵气, 中和后成 为蜂群所需的生息气体供给蜂巢中的蜂群使用。 解决现有背景技术问题, 用人工的手段恢复多数 蜜蜂种类, 特别是中华蜜蜂亘古以来就是筑巢于 地下的原生状态。 用本技术方案养蜂, 可突破到使 城市、 平原和丘陵有常年定居的蜜蜂生存, 可突破 到只要有植物生长和有蜜源的地方就能有常年定 居的蜜蜂生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3、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 其特征是首先用模具预制好有继箱高度 的蜂巢墙板和巢底板的水泥制品构件, 尺寸规格按所用巢框而定。 有巢前后墙板, 巢左右墙 板和巢底板共 5 块。巢前后左右墙板平行预制有双层巢框凸挂线条。巢前墙板预留有巢门 洞。巢底板中部靠后预留有直径为 100 毫米的底窗, 底窗上面部边沿有凸出的瓶颈口, 用于 捆绑纱网, 还要预制一个口径为 80 毫米外沿有凸出瓶颈口的进气口构件。然后在安放蜂巢 处安放巢底板的地下, 修建一个直径为 300 毫米, 深不低于 200 毫米的地池, 在地池同。

4、巢门 方向的池底部修建一个口径为 80 毫米的气通道与进气口构件对接, 能接大气至地池, 进气 口构件外沿用纱网捆绑封口, 再把巢底板平整严实盖在地池上, 巢底窗上面凸边沿用纱网 封口, 巢底窗正对地池即成地下气室。再把蜂巢 4 墙板组合安装在巢底板之上, 巢前面留出 巢门空间后, 外粘贴保温材料, 巢左右后三方用土填至巢上口平面, 上盖纱网盖, 再盖波瓦 即成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 其特征为水泥制 品模具, 根据尺寸规格成套, 每套分为 : 巢前墙板模具、 巢后墙板模具、 巢左右墙板模具、 巢 底板模具、 进气口构。

5、件模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45334 A 2 1/2 页 3 巢底有地下气室通风的地下蜂巢及其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属于养蜂机具、 蜂巢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1. 目前所有蜂箱、 蜂巢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与大气是直接连通的, 进入蜂巢的空气 其温度和湿度与当时实况气象数据相同, 其作用仅是换气通风。 如夏天进入的空气温度高、 冬天温度低。因此蜂群在这样的蜂巢中生存就必须付出很多劳作才能维持生存, 这种劳作 对蜂群来讲是高碳付出。 不少蜂群在度夏过冬中全军覆灭, 也就是由于蜂巢不适用造成的。 目前在城市、 平原、 丘陵都没有常年定居的蜜蜂, 尤其是中华蜜蜂, 从而导致这。

6、些地区的很 多植物无法受粉而濒临灭绝。 0003 2. 目前制造蜂箱、 土建蜂巢都限定在木工制作和泥工制作, 无模具生产蜂巢的工 艺。 发明内容 0004 1.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本发明设置的地下蜂巢的巢底地下气室通风装置, 把大地 下恒温恒湿的地下灵气(在北纬26测得地下深700毫米处全年温度在20-26摄氏度)自 动供给蜂巢中的蜂群使用。 解决现有背景技术问题, 用人工的手段恢复多数蜜蜂种类, 特别 是中华蜜蜂亘古以来就是筑巢于地下的原生状态。用本发明技术可突破到使城市、 平原和 丘陵有常年定居的蜜蜂, 可突破到只要有植物生长和有蜜源的地方就有常年定居的蜜蜂。 0005 2. 由于本发明实。

7、施时牵涉到水泥预制构件, 其相关模具就应用而生, 应用模具生 产蜂巢, 促进蜂巢制造多元化。 0006 为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首先用模具预制好有继箱高度的蜂巢墙板和巢底板 的水泥制品构件, 尺寸规格按所用巢框而定, 有巢前后墙板、 巢左右墙板和巢底板, 共计 5 块。 前后左右墙板平行预制有双层巢框凸挂线条, 巢前墙板预留有巢门洞, 巢底板中部靠后 留有直径为 100 毫米的底窗, 底窗上面部边沿有凸出的瓶颈口, 用于捆绑纱网。还要预制一 个口径为 80 毫米、 外沿有凸出瓶颈口的进气口构件。然后在安放蜂巢处安放巢底板的地下 修建一个直径为300毫米、 深不低于200毫米的地池, 地。

8、池同巢门方向的池底部修建一个口 径为 80 毫米的气通道, 与进气口构件对接, 能接大气至地池。进气口构件外沿用纱网捆绑 封口, 再把巢底板平整严实盖在地池上。巢底窗上面凸边沿用纱网封口。巢底窗正对地池 即成地下气室。再把蜂巢 4 墙板组合安装在巢底板之上, 巢前面留出巢门空间后, 外粘贴保 温材料, 巢左右后三方用土填至巢上口平面。 上盖纱网盖, 再盖波瓦即成巢底有地下气室通 风的地下蜂巢。 0007 承上, 本发明实施时牵涉到水泥预制构件, 成套模具分为 : 巢前墙板模具、 巢后墙 板模具、 巢左右墙板模具、 巢底板模具、 进气口构件模具。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2845334 。

9、A 3 2/2 页 4 0008 附图是结构剖视图 0009 进气口构件 1 ; 气通道 2 ; 地下气室 3 ; 巢底窗 4 ; 主巢室 5 ; 继巢室 6 ; 纱网盖 7 ; 波 瓦 8 ; 巢前墙板 9 ; 巢后墙板 10 ; 巢左墙板及凸挂线条 11 ; 巢底板 12 ; 巢门 13 ; 巢门拱版 14 ; 巢框 15 ; 保温材料层 16 ; 砖墙体 17 ; 回填土 18 ; 波瓦垫木 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附图所示, 本系统从下至上由进气口构件 1 ; 气通道 2 ; 地下气室 3 ; 巢底窗 4 ; 主巢室 5 ; 继巢室 6 ; 纱网盖 7 ; 波瓦 8 组成, 如。

10、同一个竖立的高炉。当蜂群入居在主巢室 5 之后, 会产生 35的生物温度, 这个温度大于地巢中相对恒定的 20-26的温度, 热空气上 升, 通过继巢室 6, 过纱网盖 7, 从波瓦 8 的凸凹槽排出, 而新的空气必然会从进气口构件 1 吸入补充, 通过气通道 2 进入地下气室 3, 从巢底窗 4 进入主巢室 5。这样就周而复始地进 行通风换气, 而气流的快慢大小完全由蜂群自需自体调节, 如结球或者护脾。 这样无论是在 酷暑严寒, 蜂群用低碳的付出, 就能调节到最佳生存状态。 因为本技术方案核心是所设置的 地下气室 3 是一个具体有葫芦空间效应的装置, 当大气从较小口径的气通道 2 进入空间较 大的地下气室 3 时, 立即得到缓冲, 形成回旋气流, 能使进入的气体充分吸收地下相对恒温 和相对恒湿的地气, 并吸附微妙的神奇的地下灵气, 中和后成为蜂群所需的生息气体, 再从 有瓶颈作用的巢底窗 4 有序进入主巢室 5, 完成整个系统无碳运作, 加之蜂巢又在能保温保 湿的地下, 本技术方案就完全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0011 本发明涉及到的模具, 都是制板模具, 尺寸规格不定, 但结构通常简单。只是制作 材料利制作精度要求较高, 就模具结构不作详述。 说 明 书 CN 102845334 A 4 1/1 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45334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