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38308.0 (22)申请日 2016.11.18 (73)专利权人 北京志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何营路8 号院科派产业基地6号楼 (72)发明人 蓝发兴 吕光华 郭士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66 代理人 黄启行 张效荣 (51)Int.Cl. A22C 17/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57)摘要 公开了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包括:。
2、 由 上至下设置的梭状导向板、 靠杆、 转动调节组件、 支撑座; 靠杆包括: 设置在梭状导向板外侧、 且沿 梭状导向板长边延展的左靠杆、 右靠杆; 转动调 节组件设置在左、 右靠杆之间, 包括: 至少一个左 侧转动调节单元、 至少一个右侧转动调节单元;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与右侧转动调节单元具有相 同结构, 包括: 至少一个左连杆、 第一配重块、 第 一转轴; 左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左靠杆上, 左连杆 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配重块, 并且, 左连杆通过 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转动轴点与第一转轴垂直 相连; 支撑座设置于转动调节组件下方, 且支撑 座通过安装块与梭状导向板相连。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
3、2页 CN 206251816 U 2017.06.16 CN 206251816 U 1.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由上至下设置的梭状导向板 (1)、 靠杆(2)、 转动调节组件(3)、 支撑座(4); 靠杆(2)包括: 设置在梭状导向板(1)外侧、 且沿梭状导向板(1)长边延展的左靠杆 (21)、 右靠杆(22); 转动调节组件(3)设置在左、 右靠杆之间, 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转动调节单元(31)、 至少 一个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31)与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具有相同结构, 其中, 左侧转动调节 单元(31)包括: 至少一个左连杆。
4、(311)、 第一配重块(312)、 第一转轴(313); 左连杆(311)的 一端固定在左靠杆(21)上, 左连杆(31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配重块(312), 并且, 左连杆 (311)通过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转动轴点与第一转轴(313)垂直相连; 支撑座(4)设置于转动调节组件(3)下方, 且支撑座(4)通过安装块(5)与梭状导向板 (1)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左侧平衡单元(31)设有两个左连杆(311); 所述两个左连杆(311)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杆(7)固定相连, 且第一配重块(312)可拆卸 地安装在安装杆(7)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支撑座(4)通过安装块(5)与梭状导向板 (1)相连, 具体为: 在安装块(5)设有安装孔, 将螺栓穿入所述安装孔, 且令螺栓的一端紧固在支撑座(4) 上、 另一端紧固在梭状导向板(5)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左连杆(311)包括: 位于转动轴点左侧的第一 弯折部(3111)、 位于转动轴点右侧的第二弯折部(3112), 并且, 第一弯折部(3111)的长度大 于第二弯折部(3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比满足: 2w5; 式中, w是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
6、征在于, 靠杆(2)的初始设置位置距离梭状导向板的 水平间距d满足: 3mmd2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左、 右靠杆对称设置在梭状导向板的外侧, 且 左、 右靠杆均为向外侧突起的弧状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51816 U 2 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屠宰生产线上牲畜胴体(如片猪肉)的姿态稳定装置, 尤其涉及一 种重力及弹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激光灼刻标识方法是通过激光灼刻技术使对象的表层材料发生气化或者颜色变 化, 从而使对象留下不易更改的标记。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肉类、 蔬菜等。
7、物品流通溯源与追 溯体系平台, 用于对物品交易信息的去向进行关联。 0003 在对屠宰流水线上的牲畜胴体(比如片猪肉)进行激光灼刻时, 通常将牲畜胴体 (如片猪肉)挂在担钩上、 并通过传动链的带动进行单向或往复运动, 来完成各个屠宰加工 工序。 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悬挂在担钩上的片猪肉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晃动, 因此严重影响了 激光灼刻的准确性与清晰性。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公司之前研制了一种用于稳定担钩姿态的固定型梭状 阻尼器。 该梭状阻尼器的前、 后两端呈开口相对的 “V” 形, 中间呈矩形。 在具体使用时, 将所 述固定型梭状阻尼器安装在架体顶部, 当担钩运行至固定型梭状阻尼。
8、器时, 担钩的两端与 固定型梭状阻尼器相接触。 也就是说, 担钩在运行过程中相当于跨在固定型梭状阻尼器上。 这样一来, 固定型梭状阻尼器能够对牲畜胴体的姿态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0005 但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牲畜胴体大小不均、 担钩老化等影响, 担钩会产生 变形。 比如, 担钩由于工作负重产生随机变形, 或者担钩由于长期负重产生永久变形。 这样 一来, 担钩与固定型梭状阻尼器之间经常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使得固定型梭状阻尼器的稳 定牲畜胴体姿态的作用大打折扣, 进而影响了激光灼刻的准确性与清晰性。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亟需一种新的阻尼装置, 以克服固定型梭状阻尼器易与挂 。
9、钩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牲畜胴体姿态稳定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阻尼装置, 以克服现有的固定型梭状阻尼器 易与挂钩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牲畜胴体姿态稳定效果差的缺陷, 从而提高牲畜胴体在运行 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 实现激光灼刻设备的正常运行。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由上至下设置的梭 状导向板、 靠杆、 转动调节组件、 支撑座; 0009 靠杆包括: 设置在梭状导向板外侧、 且沿梭状导向板长边延展的左靠杆、 右靠杆; 0010 转动调节组件设置在左、 右靠杆之间, 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转动调节单元、 至少一。
10、 个右侧转动调节单元; 0011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与右侧转动调节单元具有相同结构, 其中,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 包括: 至少一个左连杆、 第一配重块、 第一转轴; 左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左靠杆上, 左连杆的另 一端安装有第一配重块, 并且, 左连杆通过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转动轴点与第一转轴垂直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251816 U 3 相连; 0012 支撑座设置于转动调节组件下方, 且支撑座通过安装块与梭状导向板相连。 0013 优选的, 左侧平衡单元设有两个左连杆; 所述两个左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杆固 定相连, 且第一配重块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杆上。 0014 优选的, 所述支撑。
11、座通过安装块与梭状导向板相连, 具体为: 在安装块上设有安装 孔, 将螺栓穿入所述安装孔, 且令螺栓的一端紧固在支撑座上、 另一端紧固在梭状导向板 上。 0015 优选的, 左连杆包括: 位于转动轴点左侧的第一弯折部、 位于转动轴点右侧的第二 弯折部, 并且, 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折部。 0016 优选的, 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比满足: 0017 2w5; 0018 式中, w是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比。 0019 优选的, 靠杆的初始设置位置距离梭状导向板的水平间距d满足: 0020 3mmd20mm。 0021 优选的, 左、 右靠杆对称设置在梭状导向板的外侧, 且左、。
12、 右靠杆均为向外侧突起 的弧状结构。 0022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主要包括: 由上至 下设置的梭状导向板、 靠杆、 转动调节组件、 支撑座; 靠杆包括: 设置在梭状导向板外侧、 且 沿梭状导向板长边延展的左靠杆、 右靠杆; 转动调节组件设置在左、 右靠杆之间, 包括: 至少 一个左侧转动调节单元、 至少一个右侧转动调节单元;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与右侧转动调节 单元具有相同结构, 包括: 至少一个左连杆、 第一配重块、 第一转轴; 左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左 靠杆上, 左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配重块, 并且, 左连杆通过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转动轴 点与第一转轴垂直相连。
13、; 支撑座设置于转动调节组件下方, 且支撑座通过安装块与梭状导 向板相连。 这样一来, 当吊挂牲畜胴体(如片猪肉)担钩对靠杆碰撞施压后, 本装置可以以转 动轴点为中心旋转一定角度, 从而对牲畜胴体姿态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当施压消失时, 本 装置又能自动复位。 进而, 与传统的固定型梭状阻尼器相比, 本装置具有更好的牲畜胴体姿 态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 更加容易理解, 在附图中: 0024 图1是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
14、026 图3是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的剖视图; 0027 1、 梭状导向板; 2、 靠杆; 3、 转动调节组件; 4、 支撑座; 5、 安装块; 6、 担钩; 7、 安装杆; 21、 左靠杆; 22、 右靠杆; 31、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 32、 右侧转动调节单元; 311、 左连杆; 312、 第 一配重块; 313、 第一转轴; 321、 右连杆; 322、 第二配重块; 323、 第二转轴; 3111、 第一弯折部; 3112、 第二弯折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251816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
15、述。 对示例性实施方式 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 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0029 在屠宰流水线上, 以往是通过固定型梭状阻尼器对携带的牲畜胴体(如片猪肉)的 担钩进行稳定。 但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担钩经常因负重过大、 材料老化等产生变形, 导致 担钩与固定型梭状阻尼器之间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进而使得固定型梭状阻尼器的作用大打 折扣。 0030 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的阻尼装置, 以克服固定型梭状阻尼 器易与挂钩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牲畜胴体姿态稳定效果差的缺陷, 提高牲畜胴体在运行过 程中的姿态稳定性。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
16、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 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 梭阻尼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的剖视图。 从图1至图3可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主要包括: 由上至下设置的 梭状导向板1、 靠杆2、 转动调节组件3、 支撑座4。 0032 在该实施例中, 梭状导向板1可采用现有的固定型梭状阻尼器的结构: 两端大致呈 V型, 中间大致呈矩形。 在具体实施时, 梭状导向板的长度、 宽度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 置。 0033 靠杆2包括: 设置在梭状导向板1外侧、 且沿梭状导向板1长。
17、边延展的左靠杆21、 右 靠杆22。 为使靠杆与担钩两端携带的牲畜胴体的形状相匹配, 可将左、 右靠杆设计为向外侧 突起的弧状结构, 并将左、 右靠杆对称设置在梭状导向板的外侧。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 考虑到担钩与梭状导向板之间实际可能出现的间隙或过盈量的大小, 靠杆的初始设置位置 距离梭状导向板的水平间距d满足: 3mmd20mm。 当d处于以上取值范围时, 既能使 靠杆对担钩携带的牲畜胴体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又能使担钩顺利通过该重力型涨梭阻尼 装置。 0034 转动调节组件3设置在左、 右靠杆之间, 用于在担钩碰撞施压后带动靠杆向外侧旋 转一定角度, 并在施压消失后带动靠杆复位。 转动。
18、调节组件3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转动调节 单元31、 至少一个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31与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具有 相同结构。 具体的, 左侧转动调节单元31包括: 两个左连杆311、 第一配重块312、 第一转轴 313。 两个左连杆311的一端均固定在左靠杆21上, 两个左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杆7固定相 连, 第一配重块31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杆7上。 并且, 在两个左连杆311上均设有转动轴点, 两个左连杆分别通过转动轴点与第一转轴313垂直相连。 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包括: 两个右 连杆321、 第二配重块322、 第二转轴323。 在右侧转动调节单元32中, 两个右连。
19、杆321的一端 均固定在右靠杆22上, 两个右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杆7固定相连, 第二配重块322可拆卸 地安装在安装杆7上。 并且, 两个右连杆321均通过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转动轴点与第二转 轴323垂直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 左侧或右侧转动调节单元中连杆的数量也可为1个、 3个或 者其他可选数值。 0035 支撑座4设置于转动调节组件3的下方, 且支撑座4通过安装块5与梭状导向板1相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251816 U 5 连。 在具体实施时, 可在安装块5上设置安装孔, 将螺栓竖直穿入所述安装孔, 并将螺栓的一 端紧固在支撑座4上、 另一端紧固在梭状导向板5上。 0。
20、036 在本实施中, 在担钩携带的牲畜胴体对靠杆碰撞施压后, 由于连杆与靠杆相连的 一端承受的压力变大, 继而产生向外侧的转动力矩, 因此与靠杆相连的左、 右连杆会绕着转 动轴点向外侧转动一定角度, 当连杆两端达到力矩平衡时, 连杆停止转动; 当施压消失后, 力矩平衡状态遭破坏, 因此左、 右连杆会绕着转动轴点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 从而带动靠杆 复位。 这样一来, 即便担钩与梭状导向板之间出现间隙或过盈量, 本实施例中的重力型涨梭 阻尼装置也能对牲畜胴体的姿态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0037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力型涨梭阻尼装置对牲畜胴体姿态的稳定效果, 在一个较佳的 实施例中, 还对左、 右连杆的。
21、结构进行了如下设置: 左连杆包括位于转动轴点左侧的第一弯 折部3111、 位于转动轴点右侧的第二弯折部3112, 并且, 第一弯折部(3111)的长度大于第二 弯折部(3112)。 其中, 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比w的一个优选范围为: 2w5。 由 于转动轴点左侧的力臂大于右侧的力臂, 因此当担钩携带的牲畜胴体给靠杆施加一个较小 的力时, 就能使靠杆发生较大的转动, 从而对牲畜胴体的姿态起到很好的稳定效果。 0038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 但是应当理解, 本实用新型 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 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251816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251816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251816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