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41789.0 (22)申请日 2017.05.16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顺德区拓维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32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众 涌村众涌工业区3-3号 (72)发明人 林寿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郑永泉 邱奕才 (51)Int.Cl. A62B 7/00(2006.01) A62B 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
2、域, 公开了 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包括顺序连接的主机、 导 管和口罩, 所述主机中设有至少一个高效吸附空 气净化装置,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 晕模块和主集尘模块, 所述电晕模块设置在主集 尘模块上且两者相互固定, 所述电晕模块为多根 并排设置的电晕极, 所述主集尘模块为多块并排 且相间隔设置的通电极板, 所述电晕极与所述通 电极板相间设置, 所述通电极板为铝板吸附板。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中的通电极板采用铝板 吸附板, 导电性能好, 吸附稳定性高, 还能进一步 缩小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进而 减小随身净化呼吸器的体积和重量, 使其更加轻 便易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4页 附图4页 CN 206700528 U 2017.12.05 CN 206700528 U 1.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包括顺序连接的主机、 导管和口罩, 所述主机中设有至少一个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晕模块和主集尘模块, 所述电 晕模块设置在主集尘模块上且两者相互固定, 所述电晕模块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电晕极, 所 述主集尘模块为多块并排且相间隔设置的通电极板, 所述电晕极与所述通电极板相间设 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极板为铝板吸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还 包括与主集尘模块相结合的副集尘模块。
4、, 所述副集尘模块为多块并排设置的非通电感应极 板,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与所述通电极板相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为铝板感 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与导管通过连接器连 接, 所述连接器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进气单向阀连通的 内接口, 所述导管与内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上还设有与出气单 向阀连通的外罩, 所述外罩为靴子结构, 所述靴子结构的靴筒与内接口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为硅胶导 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随身净化呼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包括相互扣 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的空间中。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700528 U 2 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净化器又称为空气清洁器、 空气清新机、 净化器, 是指能够吸附、 分解或转化 各种空气污染物 (一般包括PM2.5、 粉尘、 花粉、 异味、 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 细菌、 过敏原 等) 。
6、, 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主要分为家用、 商用、 工业、 楼宇等。 0003 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 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 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 吸附技术、 负 (正) 离子技术、 脆化技术、 光触媒技术、 超结构光矿化 技术、 HEPA高效过滤技术、 静电集尘技术等; 材料技术主要有: 光触媒、 活性炭、 合成纤维、 HEPA高效材料、 负离子发生器等。 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是基于各种类型滤网, 强制空气通 过滤网过滤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目的, 而为了达到一定的净化程度往往需要较大功率风机及 其维持在较高转速, 能耗高噪音大, 而且随着滤网的逐渐堵塞, 净化率。
7、会明显下降, 还有不 时需要更换耗材。 其次利用到的是利用静电原理吸附和利用强电场吸附原理, 虽然两者基 本可以改善滤网型空气净化器的缺点, 但是由于静电的吸附力较低净化率有限, 而强电场 中为了加大吸附面积往往整体结构很复杂, 电极工艺要求太高, 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等, 所 以目前都还不能普及。 再结合目前的口罩存在呼吸不是很舒适、 发闷, 对雾霾无任何防护作 用, 多次使用, 容易导致污染或细菌感染, 不卫生, 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大多印染材料含 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及密封性差等缺点。 因此, 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
8、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 净化率高且净化持续有效的便携式随身净化呼吸器。 0005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包括顺序连接的主机、 导管和口罩, 所述主机中设有至少一 个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晕模块和主集尘模块, 所述 电晕模块设置在主集尘模块上且两者相互固定, 所述电晕模块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电晕极, 所述主集尘模块为多块并排且相间隔设置的通电极板, 所述电晕极与所述通电极板相间设 置, 所述通电极板为铝板吸附板。 0007 本实用新型中, 随身净化呼吸器采用中国发明公开。
9、号CN105797853A, 发明创造名 称为一种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中公开的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其构成包 括电晕模块和主集尘模块, 所述电晕模块设置在主集尘模块上且两者相互固定, 所述电晕 模块上设有电晕极, 所述电晕极为金属丝, 所述主集尘模块上设有集尘极, 所述集尘极为多 块并排且相间隔的通电极板, 所述金属丝位于通电极板之间, 还包括与主集尘模块相结合 的副集尘模块, 所述副集尘模块上设有副集尘极, 所述副集尘极包括多块非通电感应极板,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设置在通电极板之间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呼吸器通过该技术手段实现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700528。
10、 U 3 疏而不堵、 疏而不漏的持续净化功效, 不需要更换耗材。 更重要的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铝板 吸附板作为通电极板, 通电极板由金属制成, 保证通电极板导电性能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了 通电极板的吸附效率, 同时还能减小通电极板的厚度, 进而缩小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 体积; 另外, 铝板吸附板具有较小的密度, 减轻了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重量, 提高了高 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而且使其性能更为稳定, 同时保证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的轻便, 从而使得随身净化呼吸器的便携性。 0008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与主集尘模块相结合的副集尘模块, 所述副集 尘模块为多块并排设置的非通电。
11、感应极板,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与所述通电极板相间设 置。 在不发生击穿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采用较高的工作电压, 但是工作电压也有一个限度, 而为了使得净化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增加通电极板的数量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但 是, 由于通电极板数量的增大会增加功耗和影响击穿电压, 因此得不偿失。 因此本专利在通 电极板之间设置非通电感应极板, 非通电感应极板本身不直接连接外部电路, 而使通过电 场感应带电工作, 在不显著影响击穿电压和增大功耗的前提下,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吸附面 积和净化率。 进一步地, 为了提高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吸附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所述非 通电感应极板为铝板感应板。 00。
12、09 所述口罩与导管通过连接器连接, 所述连接器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进气单向阀连通的内接口, 所述导管与内接口连接。 空气经过设置于 主机中的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后进入导管, 再经进气单向阀进入口罩中供人体吸 入, 而人体呼出的气体将由出气单向阀排出, 气体只能由进气单向阀进入口罩中, 而口罩中 的气体只能从出气单向阀排出, 有效避免气体回流, 气体在口罩腔内形成环形流动, 保证佩 戴者呼吸顺畅不憋气。 进一步地, 为避免出气单向阀直接暴露在呼吸器外面, 所述连接器上 还设有与出气单向阀连通的外罩, 所述外罩为靴子结构, 所述靴子结构的靴筒与内接口同 轴设置。
13、。 设置在连接器上的外罩对出气单向阀形成保护, 减小灰尘粘附在出气单向阀上的 概率。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导管为硅胶导管, 硅胶导管采用医护级硅胶材料制成, 美观耐用可 日常拆卸清洁, 便于存放。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主机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 置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的空间中。 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主机的外壳, 结构简单, 高效 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卡合于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空间中, 组装便捷, 有利于拆卸清洗。 00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 1、 本专利采用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实现对空气的持续净化, 不需要更换耗材,。
14、 使用方便, 结构简单, 组装容易, 体积小, 适合用于小型化的净化装置中。 0014 2、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中的通电极板采用铝板吸附板, 导电性能好, 吸附稳定 性高, 还能进一步缩小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进而减小随身净化呼吸器的 体积和重量, 使其更加轻便易携。 0015 3、 口罩与主机由导管连接, 方便拆卸清洗存放。 0016 4、 连接口罩与导管的连接器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导管与连通进气单 向阀的内接口连接, 有效避免气体回流, 气体在口罩腔内形成环形流动, 保证佩戴者呼吸顺 畅不憋气。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700528 U 4 附图。
15、说明 0017 图1是随身净化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随身净化呼吸器剖视图; 0019 图3是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剖视图; 0020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1 图5是主机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主机100, 上壳体110, 下壳体120,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 电晕 模块131, 主集尘模块132, 副集尘模块133, 导管200, 口罩300, 连接器310, 进气单向阀311, 出气单向阀312, 内接口313, 外罩3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 附 图某些部件会。
16、有省略、 放大或缩小, 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 示例性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 细说明。 0024 如图1所示, 一种随身净化呼吸器, 包括顺序连接的主机100、 导管200和口罩300, 所述主机100中设有至少一个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 包括电晕模块131和主集尘模块132, 所述电晕模块131设置在主集尘模块132上且两者相互 固定, 所述电晕模块131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电晕极, 所述主集尘模。
17、块132为多块并排且相间 隔设置的通电极板, 所述电晕极与所述通电极板相间设置, 所述通电极板为铝板吸附板。 0025 本实用新型中, 随身净化呼吸器采用中国发明公开号CN105797853A, 发明创造名 称为一种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及空气净化器中公开的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 其 构成包括电晕模块131和主集尘模块132, 所述电晕模块131设置在主集尘模块132上且两者 相互固定, 所述电晕模块131上设有电晕极, 所述电晕极为金属丝, 所述主集尘模块132上设 有集尘极, 所述集尘极为多块并排且相间隔的通电极板, 所述金属丝位于通电极板之间, 还 包括与主集尘模块132相结合。
18、的副集尘模块133, 所述副集尘模块133上设有副集尘极, 所述 副集尘极包括多块非通电感应极板,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设置在通电极板之间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呼吸器通过该技术手段实现疏而不堵、 疏而不漏的持续净化功效, 不需要更换耗 材。 更重要的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铝板吸附板作为通电极板, 通电极板由金属制成, 保证通 电极板导电性能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了通电极板的吸附效率, 同时还能减小通电极板的厚 度, 进而缩小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体积; 另外, 铝板吸附板具有较小的密度, 减轻了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重量, 提高了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净化效率而且使其 性能更为稳定。
19、, 同时保证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轻便, 从而使得随身净化呼吸器的便 携性。 0026 所述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还包括与主集尘模块132相结合的副集尘模块 133, 所述副集尘模块133为多块并排设置的非通电感应极板,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与所述 通电极板相间设置。 在不发生击穿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采用较高的工作电压, 但是工作电压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700528 U 5 也有一个限度, 而为了使得净化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增加通电极板的数量是一个比较好 的解决方法, 但是, 由于通电极板数量的增大会增加功耗和影响击穿电压, 因此得不偿失。 因此本专利在通电极板。
20、之间设置非通电感应极板, 非通电感应极板本身不直接连接外部电 路, 而使通过电场感应带电工作, 在不显著影响击穿电压和增大功耗的前提下, 可以大幅度 的提高吸附面积和净化率。 进一步地, 为了提高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吸附效率和性 能稳定性, 所述非通电感应极板为铝板感应板。 0027 所述口罩300与导管200通过连接器310连接, 所述连接器310上设有进气单向阀 311和出气单向阀312, 所述连接器310上设有与进气单向阀311连通的内接口313, 所述导管 200与内接口313连接。 空气经过设置于主机100中的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的净化后进 入导管200, 再经进气单向。
21、阀311进入口罩300中供人体吸入, 而人体呼出的气体将由出气单 向阀312排出, 气体只能由进气单向阀311进入口罩300中, 而口罩300中的气体只能从出气 单向阀312排出, 有效避免气体回流, 气体在口罩300腔内形成环形流动, 保证佩戴者呼吸顺 畅不憋气。 进一步地, 为避免出气单向阀312直接暴露在呼吸器外面, 所述连接器310上还设 有与出气单向阀312连通的外罩314, 所述外罩314为靴子结构, 所述靴子结构的靴筒与内接 口313同轴设置。 设置在连接器310上的外罩314对出气单向阀312形成保护, 减小灰尘粘附 在出气单向阀312上的概率。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导管。
22、200为硅胶导管200, 硅胶导管200采用医护级硅胶材料制成, 美观耐用可日常拆卸清洁, 便于存放。 0029 进一步地, 所述主机1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 所述高效吸附空 气净化装置130设置于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构成的空间中。 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构成 主机100的外壳, 结构简单, 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130卡合于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组成 的空间中, 组装便捷, 有利于拆卸清洗。 0030 显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700528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206700528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206700528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206700528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206700528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