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59442.3 (22)申请日 2016.08.27 (73)专利权人 青川县翠檬茶业有限公司 地址 62810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前进乡 大坪村 (72)发明人 张琪 张志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30 代理人 徐金琼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 置, 涉及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包括工。
2、作 台和进出料机构, 所述进出料机构设在工作台 上; 所述进出料机构由装料桶、 步进齿轮带、 步进 齿轮、 步进电机、 旋转齿轮带、 旋转齿轮、 旋转电 机组成, 打开步进电机和旋转电机, 将待杀青的 鲜茶叶置于装料桶中, 然后步进齿轮带驱动装料 桶进入杀青室进行杀青, 通过调节步进电机的频 率, 故而加热时间可控; 所述旋转齿轮带驱动装 料桶旋转, 使得装料桶内的鲜茶叶受热均匀, 杀 青效果佳,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不均导致茶叶 杀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所述步进齿轮带与旋转 齿轮带均为金属齿轮带, 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使用寿命长, 容易维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
3、06238263 U 2017.06.13 CN 206238263 U 1.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包括工作台 (1) 和进出料机构 (3) , 所述进出料机构 (3) 设 在工作台 (1) 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 (1) 上设有旋转固定柱 (11) 、 步进固定柱 (12) 、 旋 转安装孔 (13) 、 步进安装孔 (14) 以及热茶出口 (15) , 所述旋转固定柱 (11) 、 步进固定柱 (12) 均至少设有四个, 所述热茶出口 (15) 设在杀青室内末端的两个步进固定柱 (12) 之间; 所述 进出料机构 (3) 由装料桶 (31) 、 步进齿轮带 (32) 、 步进齿。
4、轮 (33) 、 步进电机 (34) 、 旋转齿轮带 (35) 、 旋转齿轮 (36) 、 旋转电机 (37) 组成, 所述装料桶 (31) 设有若干个, 装料桶 (31) 均布在 步进齿轮带 (32) 的内侧, 装料桶 (31) 的下端与旋转齿轮带 (35) 相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带 (32) 套设在步进固定柱 (12) 外, 步进齿轮带 (32) 与步进齿轮 (33) 相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 (33) 与步进电机 (34) 相连; 所述旋转齿轮带 (35) 套设在旋转固定柱 (11) 外, 旋转齿轮带 (35) 与旋转齿轮 (36) 相啮合, 所述旋转齿轮 (36) 与旋转电机 (37) 。
5、相连, 所述步进齿轮带 (32) 与旋转齿轮带 (35) 均为金属齿轮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茶出口 (15) 内设 有固定强磁板 (2) , 所述装料桶 (31) 的底端设有转动强磁底盖 (318) , 所述转动强磁底盖 (318) 与装料桶 (31) 之间转动连接, 转动强磁底盖 (318) 与固定强磁板 (2) 的磁性相异, 所述 转动强磁底盖 (318) 与装料桶 (31) 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317)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料桶 (31) 上端的 1/3处与步进齿轮带 (32) 之间。
6、转动连接, 装料桶 (31) 下端的1/3处设置成齿轮部 (315) , 所述 齿轮部 (315) 与旋转齿轮带 (35) 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料桶 (31) 包括筒 体 (311) , 所述筒体 (311) 外套设有转动环 (314) , 所述转动环 (314) 外套设有连接环 (313) , 所述连接环 (313) 与转动环 (314) 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环 (313) 与步进齿轮带 (32) 之间 设有连接部 (312)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环 (314) 外沿 周向设有。
7、环形滚珠槽 (3141) , 所述滚珠槽 (3141) 内设有滚珠 (3142) , 所述连接环 (313) 内沿 周向设有环形转动槽 (3131) 。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 (311) 的外壁 上设有卡死装置 (316) 。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死装置 (316) 设 置成锁紧螺钉, 所述转动环 (314) 与筒体 (311) 侧壁的相应位置均设有相应的螺纹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死装置 (316) 设 置成若干弹性按钮, 所述弹性按钮之间相互连。
8、接, 所述筒体 (311) 的外壁设有若干弹性按钮 凹槽, 弹性按钮设置在弹性按钮凹槽内, 所述转动环 (314) 内壁与弹性按钮凹槽的相应位置 设有卡紧槽。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 (311) 包括壳 体 (3111) , 所述壳体 (3111) 内壁设置若干钢丝 (3112)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38263 U 2 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制造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杀青, 是绿茶、 黄茶、 黑茶、 乌龙茶、 普龙茶。
9、、 部分红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 主要目的 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 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 蒸发鲜 叶部分水分, 使茶叶变软, 便于揉捻成形, 同时散发青臭味, 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它是绿茶 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0003 现有杀青装置的结构过于简单, 不能够很好的将茶叶进行杀青, 大大的影响茶叶 的的品质, 而且传统的茶叶杀青装置有时候会因为温度不均导致茶叶杀青效果不理想, 同 时也可能会导致装置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不均导致茶 叶杀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10、,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0006 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包括工作台和进出料机构, 所述进出料机构设在工作 台上,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旋转固定柱、 步进固定柱、 旋转安装孔、 步进安装孔以及热茶出口, 所述旋转固定柱、 步进固定柱均至少设有四个, 所述热茶出口设在杀青室内末端的两个步 进固定柱之间; 所述进出料机构由装料桶、 步进齿轮带、 步进齿轮、 步进电机、 旋转齿轮带、 旋转齿轮、 旋转电机组成, 所述装料桶设有若干个, 装料桶均布在步进齿轮带的内侧, 装料 桶的下端与旋转齿轮带相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带套设在步进固定柱外, 步进齿轮带与步进 齿轮相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与步。
11、进电机相连; 所述旋转齿轮带套设在旋转固定柱外, 旋转齿 轮带与旋转齿轮相啮合, 所述旋转齿轮与旋转电机相连, 所述步进齿轮带与旋转齿轮带均 为金属齿轮带, 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使用寿命长, 容易维修; 打开步进电机和旋转电机, 将 待杀青的鲜茶叶置于装料桶中, 然后步进齿轮带驱动装料桶进入杀青室进行杀青, 通过调 节步进电机的频率, 加热时间可控; 所述旋转齿轮带驱动装料桶旋转, 使得装料桶内的鲜茶 叶受热均匀, 杀青效果佳,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不均导致茶叶杀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7 更进一步的, 所述热茶出口内设有固定强磁板, 所述装料桶的底端设有转动强磁 底盖, 所述转动强磁底。
12、盖与装料桶之间转动连接, 转动强磁底盖与固定强磁板的磁性相异, 所述转动强磁底盖与装料桶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当装料桶移动至热茶出口上方时, 转动 强磁底盖受到固定强磁板的磁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性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从而打开转动强 磁底盖, 进出料机构带动装料桶离开热茶出口时, 转动强磁底盖受到固定强磁板的磁力小 于复位弹簧的弹性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复位弹簧拉动转动强磁底盖复位, 无需人力控制, 精 确度高; 由于驱动装料桶移动的是步进电机, 故而装料桶每移动一下均会停留一段时间, 相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238263 U 3 应地, 装料桶移至热茶出口上方会停留一段时间, 。
13、从而保证装料桶内的茶叶完全卸下。 0008 更进一步的, 所述装料桶上端的1/3处与步进齿轮带之间转动连接, 装料桶下端的 1/3处设置成齿轮部, 所述齿轮部与旋转齿轮带相啮合, 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09 更进一步的, 所述装料桶包括筒体, 所述筒体外套设有转动环, 所述转动环外套设 有连接环, 所述连接环与转动环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环与步进齿轮带之间设有连接部, 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0 更进一步的, 所述转动环外沿周向设有环形滚珠槽, 所述滚珠槽内设有滚珠, 所述 连接环内沿周向设有环形转动槽, 将连接环与转动环之间的摩擦力改为滚动摩擦, 大大减 少了转动阻力, 使得装料桶的筒。
14、体转动更为顺畅。 0011 更进一步的, 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卡死装置, 将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固定、 卡 死, 增大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转动的阻力, 减少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转动的可能性, 避 免筒体从转动环上掉落。 0012 更进一步的, 所述卡死装置设置成锁紧螺钉, 所述转动环与筒体侧壁的相应位置 均设有相应的螺纹孔, 安装时, 先将转动环套设在筒体外的相应位置, 将锁紧螺钉旋入螺纹 孔, 即可将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固定、 卡死, 增大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转动的阻力, 减 少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转动的可能性。 0013 更进一步的, 所述卡死装置设置成若干弹性按钮, 所述弹性按钮之间相互。
15、连接, 所 述筒体的外壁设有若干弹性按钮凹槽, 弹性按钮设置在弹性按钮凹槽内, 所述转动环内壁 与弹性按钮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卡紧槽, 安装时, 按住任意一颗弹性按钮, 将转动环套设在 筒体外, 松开弹性按钮, 调整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至弹性按钮卡进卡紧槽, 此 时转动环与筒体之间相互固定、 卡死, 不会发生相互转动。 0014 更进一步的, 所述筒体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内壁设置若干钢丝, 当筒体被旋转齿轮 带驱动进行转动时, 杀青的茶叶受到离心力向壳体靠拢, 茶叶很容易发生抱团的现象, 从而 造成杀青不均匀、 不彻底等问题, 设置的若干钢丝起一个搅拌疏导的作用, 避免在杀青过程 中。
16、茶叶抱团, 从而避免了因茶叶抱团造成的杀青不均匀、 不彻底等问题。 0015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6 1、 所述旋转齿轮带驱动装料桶旋转, 使得装料桶内的鲜茶叶受热均匀, 杀青效果 佳,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不均导致茶叶杀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17 2、 所述步进齿轮带与旋转齿轮带均为金属齿轮带, 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使用寿 命长, 容易维修; 0018 3、 调节步进电机的频率即可控制装料桶在杀青室的停留时间, 故而加热时间可 控。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17、 0022 图3是装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238263 U 4 0024 图5是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标号分别为: 1、 工作台; 11、 旋转固定柱; 12、 步进固定柱; 13、 旋转安装孔; 14、 步进安装孔; 15、 热茶出口; 2、 固定强磁板; 3、 进出料机构; 31、 装料桶; 311、 筒体; 3111、 壳 体; 3112、 钢丝; 312、 连接部; 313、 连接环; 3131、 转动槽; 314、 转动环; 3141、 滚珠槽; 3142、 。
18、滚 珠; 315、 齿轮部; 316、 卡死装置; 317、 复位弹簧; 318、 转动强磁底盖; 32、 步进齿轮带; 33、 步 进齿轮; 34、 步进电机; 35、 旋转齿轮带; 36、 旋转齿轮; 37、 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 包括工作台1和进出料机构3, 所述进 出料机构3设在工作台1上, 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旋转固定柱11、 步进固定柱12、 旋转安装孔 13、 步进安装孔14以及热茶出口1。
19、5, 所述旋转固定柱11、 步进固定柱12均至少设有四个, 所 述热茶出口15设在杀青室内末端的两个步进固定柱12之间; 所述进出料机构3由装料桶31、 步进齿轮带32、 步进齿轮33、 步进电机34、 旋转齿轮带35、 旋转齿轮36、 旋转电机37组成, 所 述装料桶31设有若干个, 装料桶31均布在步进齿轮带32的内侧, 装料桶31的下端与旋转齿 轮带35相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带32套设在步进固定柱12外, 步进齿轮带32与步进齿轮33相 啮合, 所述步进齿轮33与步进电机34相连; 所述旋转齿轮带35套设在旋转固定柱11外, 旋转 齿轮带35与旋转齿轮36相啮合, 所述旋转齿轮36与旋转。
20、电机37相连, 所述步进齿轮带32与 旋转齿轮带35均为金属齿轮带。 0030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为: 打开步进电机34和旋转电机37, 将待杀青的鲜茶叶置于 装料桶31中, 然后步进齿轮带22驱动装料桶31进入杀青室中进行杀青。 0031 本实施例通过调节步进电机34的频率即可控制装料桶31在杀青室中的停留时间, 故而加热时间可控; 所述旋转齿轮带35驱动装料桶31旋转, 使得装料桶31内的鲜茶叶受热 均匀, 杀青效果佳,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不均导致茶叶杀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施例 中的步进齿轮带32与旋转齿轮带35均为金属齿轮带, 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使用寿命长, 而 且容易维修。。
21、 0032 实施例2 0033 如图3所示,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 所述热茶出口15内设有固定强磁板2, 所述装料桶31的底端设有转动强磁底盖318, 所述转 动强磁底盖318与装料桶31之间转动连接, 转动强磁底盖318与固定强磁板2的磁性相异, 所 述转动强磁底盖318与装料桶31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317, 本实施例中, 当装料桶31移动至 热茶出口15上方时, 热茶出口15内设置的固定强磁板2吸引转动强磁底盖318向下。 0034 本实施例中转动强磁底盖318的开启闭合原理为: 当装料桶31移动至热茶出口15 上方时, 转动强磁底盖318受到固定强。
22、磁板2的磁力大于复位弹簧317的弹性拉力与重力的 合力, 从而打开转动强磁底盖318, 进出料机构3带动装料桶31离开热茶出口时, 转动强磁底 盖318受到固定强磁板2的磁力小于复位弹簧317的弹性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复位弹簧317拉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238263 U 5 动转动强磁底盖318复位, 无需人力控制, 精确度高。 0035 由于本实施例中驱动装料桶31移动的是步进电机34, 故而装料桶31每移动一下均 会停留一段时间, 相应地, 装料桶31移至热茶出口15上方也会停留一段时间, 从而可证装料 桶31内的茶叶完全卸下。 0036 实施例3 0037 在实施例。
23、2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 所述装料桶 31上端的1/3处与步进齿轮带32之间转动连接, 装料桶31下端的1/3处设置成齿轮部315, 所 述齿轮部315与旋转齿轮带35相啮合, 所述装料桶31包括筒体311, 所述筒体311外套设有转 动环314, 所述转动环314外套设有连接环313, 所述连接环313与转动环314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环313与步进齿轮带32之间设有连接部312,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0038 实施例4 0039 如图5-图6所示, 在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 化, 所述转动环314外沿周向设有环形滚。
24、珠槽3141, 所述滚珠槽3141内设有滚珠3142, 所述 连接环313内沿周向设有环形转动槽3131, 本实施例的设置将连接环与转动环之间的摩擦 力改为了滚动摩擦, 大大减少了转动阻力, 使得装料桶31的筒体311的转动更为顺畅。 0040 实施例5 0041 在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 所述筒体311 的外壁上设有卡死装置316, 所述卡死装置316设置成锁紧螺钉, 所述转动环314与筒体311 侧壁的相应位置均设有相应的螺纹孔, 本实施例安装时, 先将转动环314套设在筒体311外 的相应位置, 将锁紧螺钉旋入螺纹孔, 即可将转动环314与筒体311之。
25、间相互固定、 卡死, 增 大转动环314与筒体311之间相互转动的阻力, 减少转动环314与筒体311之间相互转动的可 能性。 0042 实施例6 0043 在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 所述筒体311 的外壁上设有卡死装置316, 所述卡死装置316设置成若干弹性按钮, 所述弹性按钮之间相 互连接, 所述筒体311的外壁设有若干弹性按钮凹槽, 弹性按钮设置在弹性按钮凹槽内, 所 述转动环314内壁与弹性按钮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卡紧槽; 本实施例安装时, 按住任意一颗 弹性按钮, 将转动环314套设在筒体311外, 松开弹性按钮, 调整转动环314与筒体311之间。
26、的 位置关系, 直至弹性按钮卡进卡紧槽, 此时转动环314与筒体311之间相互固定、 卡死, 不会 发生相互转动; 本实施例中若干弹性按钮凹槽均设有弹簧, 弹簧外端连接固定板, 所述固定 板连通所以弹性按钮凹槽, 固定板外侧与弹性按钮相连, 所述弹性按钮凹槽的数目比卡紧 槽至少多一个, 且多余的那些弹性按钮凹槽设置在其他弹性按钮凹槽的外围, 便于取下转 动环314。 0044 实施例7 0045 如图4所示, 在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杀青机的进出料装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 所述筒体311包括壳体3111, 所述壳体3111内壁设置若干钢丝3112, 当筒体311被旋转齿轮 带35驱动进行转动时,。
27、 杀青的茶叶受到离心力向壳体3111靠拢, 茶叶很容易发生抱团的现 象, 从而造成杀青不均匀、 不彻底等问题, 本实施例设置的若干钢丝3112即可起一个搅拌疏 导的作用, 避免在杀青过程中茶叶抱团, 从而避免了因茶叶抱团造成的杀青不均匀、 不彻底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238263 U 6 等问题。 0046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任何人 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 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 术方案, 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238263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6238263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6238263 U 9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6238263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