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2923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92256.6

申请日:

2011.04.13

公开号:

CN102191788A

公开日:

2011.09.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3B 3/02申请公布日:201109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3/02申请日:20110413|||公开

IPC分类号:

E03B3/02; E02D29/045; B01D24/02; B01D35/027

主分类号:

E03B3/02

申请人: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耀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环中路14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代理人:

黄秀婷;丁秀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外周围的外墙结构、围绕外墙结构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夹设于外墙结构和地下室维护结构之间的填充有过滤材料的滤水贮水层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内的集水装置;滤水贮水层顶部设有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和集水装置设有之间用来使滤水贮水层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本发明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并解决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外周围的外墙结构(2)、围绕外墙结构(2)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3)、夹设于外墙结构(2)和地下室维护结构(3)之间的滤水贮水层(4)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4)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4)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与地面(5)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4)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1)的基础底板(6)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7)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6)和基础底板(6)下方的地层(8)之间的疏水层(9)以及设于疏水层(9)和集水坑(7)之间的溢流通道(10),所述滤水贮水层(4)的底部与疏水层(9)连通,疏水层(9)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7)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9)的层顶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地下室(1)内或建筑物地下室(1)上方设有蓄水池(11),所述集水坑(7)和蓄水池(11)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7)内的水抽往蓄水池(11)的抽水装置(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13)、滤水管分布层(14)和土工布层(1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贮水层(4)和疏水层(9)内填充的过滤材料包括碎石、卵石或成品滤水塑料板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说明书

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的地下空间有限,传统的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系统容量小,当遇到突下大暴雨或连续下大雨的天气时,传统的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系统无法容纳贮存大量的雨水,导致大量的雨水无处排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它可在城市地下空间有限情况下,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千吨以上规模的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不仅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外周围的外墙结构、围绕外墙结构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夹设于外墙结构和地下室维护结构之间的滤水贮水层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与地面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内贮存的水通过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可将来自屋顶、花园、草坪、铺地区和车道等建筑物周边的雨水都收集到滤水贮水层内,经滤水贮水层过滤后,由水流通道送到集水装置收集起来,收集的水无需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后即可作为非饮用水水源。使用该水源,在工程施工阶段,可提供施工现场的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卫生洁具用水、洗浴间用水、洗车台用水及绿化带用水。在工程建成使用后,该系统可提供消防用水及绿化用水,也可为住户提供两种入户水源,替代自来水解决卫生洁具用水及洗涤用水等生活用水。

此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还做了以下改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雨水过滤贮水空间并方便过滤收集雨水,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的基础底板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和基础底板下方的地层之间的疏水层以及设于疏水层和集水坑之间的溢流通道,所述滤水贮水层的底部与疏水层连通,疏水层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的层顶高度。流入滤水贮水层的雨水经疏水层进一步过滤后,通过溢流通道自然溢流至集水坑内。疏水层还可将来自地层的地下水资源过滤收集溢流至集水坑。

为了进一步方便及时收集流入集水坑内的水,所述建筑物地下室内或建筑物地下室上方设有蓄水池,所述集水坑和蓄水池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往蓄水池的抽水装置。当集水坑内蓄积了一定量的水后,通过抽水装置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到蓄水池内收集起来。蓄水池内的水可通过抽水管道或依靠人力输送到建筑物地下室或其上方或其外部的用水设施使用。

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滤水管分布层和土工布层。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可在城市地下空间有限情况下,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千吨以上规模的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不仅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

(2)通过疏水层,不仅可充分利用建筑基础周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其自动过滤收集起来,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还可释放或降低地下水对建筑物地下室的基础底板产生的水浮力,降低基础底板的渗水概率。

(3)本发明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建筑物地下室,2、外墙结构,3、地下室维护结构,4、滤水贮水层,5、地面,6、基础底板,7、集水坑,8、地层,9、疏水层,10、溢流通道,11、蓄水池,12、抽水装置,13、透水地面层,14、滤水管分布层,15、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外周围的外墙结构2、围绕外墙结构2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3、夹设于外墙结构2和地下室维护结构3之间的滤水贮水层4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4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4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与地面5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4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

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1的基础底板6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7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6和基础底板6下方的地层8之间的疏水层9以及设于疏水层9和集水坑7之间的溢流通道10,所述滤水贮水层4的底部与疏水层9连通,疏水层9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7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9的层顶高度。

所述建筑物地下室1内或建筑物地下室1上方设有蓄水池11,所述集水坑7和蓄水池11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7内的水抽往蓄水池11的抽水装置12。

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13、滤水管分布层14和土工布层15。

所述滤水贮水层4和疏水层9内填充的过滤材料包括碎石、卵石或成品滤水塑料板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91788A43申请公布日20110921CN102191788ACN102191788A21申请号201110092256622申请日20110413E03B3/02200601E02D29/045200601B01D24/02200601B01D35/02720060171申请人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地址350000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环中路148号72发明人王耀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8代理人黄秀婷丁秀丽54发明名称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外周围的外墙结构。

2、、围绕外墙结构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夹设于外墙结构和地下室维护结构之间的填充有过滤材料的滤水贮水层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内的集水装置;滤水贮水层顶部设有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和集水装置设有之间用来使滤水贮水层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本发明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并解决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

3、2191791A1/1页21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外周围的外墙结构(2)、围绕外墙结构(2)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3)、夹设于外墙结构(2)和地下室维护结构(3)之间的滤水贮水层(4)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4)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4)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与地面(5)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4)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1)。

4、的基础底板(6)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7)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6)和基础底板(6)下方的地层(8)之间的疏水层(9)以及设于疏水层(9)和集水坑(7)之间的溢流通道(10),所述滤水贮水层(4)的底部与疏水层(9)连通,疏水层(9)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7)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9)的层顶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地下室(1)内或建筑物地下室(1)上方设有蓄水池(11),所述集水坑(7)和蓄水池(11)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7)内的水抽往蓄水池(11)的抽水装置(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

5、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13)、滤水管分布层(14)和土工布层(1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贮水层(4)和疏水层(9)内填充的过滤材料包括碎石、卵石或成品滤水塑料板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权利要求书CN102191788ACN102191791A1/3页3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背景技术0002由于城市的地下空间有限,传统的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系统容量小,当遇到突下大暴雨或连续下大雨的天气时,传统的地下雨水过。

6、滤贮存系统无法容纳贮存大量的雨水,导致大量的雨水无处排放。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它可在城市地下空间有限情况下,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千吨以上规模的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不仅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外周围的外墙结构、围绕外墙结构之外。

7、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夹设于外墙结构和地下室维护结构之间的滤水贮水层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与地面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内贮存的水通过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0005运用本发明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可将来自屋顶、花园、草坪、铺地区和车道等建筑物周边的雨水都收集到滤水贮水层内,经滤水贮水层过滤后,由水流通道送到集水装置收集起来,收集的水无需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后即可作为非饮用水水源。使用该水源,在工程施工阶段,可提供施工现场的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卫生洁具。

8、用水、洗浴间用水、洗车台用水及绿化带用水。在工程建成使用后,该系统可提供消防用水及绿化用水,也可为住户提供两种入户水源,替代自来水解决卫生洁具用水及洗涤用水等生活用水。0006此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还做了以下改进为了进一步扩大雨水过滤贮水空间并方便过滤收集雨水,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的基础底板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和基础底板下方的地层之间的疏水层以及设于疏水层和集水坑之间的溢流通道,所述滤水贮水层的底部与疏水层连通,疏水层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的层顶高度。流入滤水贮水层的雨水经疏水层进一步过滤后,通过溢流通道自然溢流至集水坑内。

9、。疏水层还可将来自地层的地下水资源过滤收集溢流至集水坑。0007为了进一步方便及时收集流入集水坑内的水,所述建筑物地下室内或建筑物地下室上方设有蓄水池,所述集水坑和蓄水池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往蓄水池的抽水说明书CN102191788ACN102191791A2/3页4装置。当集水坑内蓄积了一定量的水后,通过抽水装置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到蓄水池内收集起来。蓄水池内的水可通过抽水管道或依靠人力输送到建筑物地下室或其上方或其外部的用水设施使用。0008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滤水管分布层和土工布层。0009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可在城市地下空间有限情况。

10、下,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千吨以上规模的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大容量地下雨水过滤贮存空间,将大量的雨水自动过滤收集起来,不仅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大量雨水排放的问题。0010(2)通过疏水层,不仅可充分利用建筑基础周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其自动过滤收集起来,替代自来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有效降低市政给水压力的目的,还可释放或降低地下水对建筑物地下室的基础底板产生的水浮力,降低基础底板的渗水概率。0011(3)本发明所述的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

11、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3标号说明1、建筑物地下室,2、外墙结构,3、地下室维护结构,4、滤水贮水层,5、地面,6、基础底板,7、集水坑,8、地层,9、疏水层,10、溢流通道,11、蓄水池,12、抽水装置,13、透水地面层,14、滤水管分布层,15、土工布层。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雨水自动收集过滤贮存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外周围的外墙结构2、围绕外墙结构2之外建设的地下室维护结构3、夹设于外墙结构2和地下室维护结构3之间。

12、的滤水贮水层4以及设于建筑物地下室1内的集水装置;所述滤水贮水层4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滤水贮水层4的顶部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与地面5上空间透水过滤隔离的透水过滤隔离层,滤水贮水层4和集水装置之间设有用来使滤水贮水层4内贮存的水通往集水装置的水流通道。0015所述集水装置由建筑物地下室1的基础底板6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的集水坑7构成;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6和基础底板6下方的地层8之间的疏水层9以及设于疏水层9和集水坑7之间的溢流通道10,所述滤水贮水层4的底部与疏水层9连通,疏水层9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集水坑7的坑底高度低于疏水层9的层顶高度。0016所述建筑物地下室1内或建筑物地下室1上方设有蓄水池11,所述集水坑7和蓄水池11之间设有用来将集水坑7内的水抽往蓄水池11的抽水装置12。0017所述透水过滤隔离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地面层13、滤水管分布层14和土工布层15。说明书CN102191788ACN102191791A3/3页50018所述滤水贮水层4和疏水层9内填充的过滤材料包括碎石、卵石或成品滤水塑料板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说明书CN102191788ACN102191791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9178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