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94749.0 (22)申请日 2016.05.06 (71)申请人 安徽蓝盈食品股份公司 地址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桃花工 业园拓展区工投立恒工业广场标准化 厂房A-6第3-4层 (72)发明人 赵兰清 (51)Int.Cl. A23L 33/1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 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 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终端; S。
2、2, 启动热处理 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 热源温度保持在300-340;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 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处理工作室 的数量为3-7个, 处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 菌, 持续10-20s后; S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 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 内, 通过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 环。 本发明热处理加工方法适于连续自动化生 产, 温度控制准确, 温度精准, 杀菌时间短, 效果 显著, 能源消耗比一般的热处理方式要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
3、919119 A 2016.09.07 CN 105919119 A 1.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终端; S2,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00- 340;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处理工作室的数量为3-7个, 处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且处理工作室和真空泵之间安装有真空缓冲罐;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菌, 持续10-20s后, 将汤料粉通过 旋流器和过滤器进行冷却, 并分离出潮气和水分; S。
4、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 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为蒸汽 或透热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终端包 括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人工交互模块用于调节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 启动 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2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
5、N 105919119 A 2 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 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利用热处理技术生产无菌化的汤料粉主要存在加热不均匀、 温度控制不能够 实现自动化、 生产成本较高、 无菌化不达标、 破坏食品营养成分等问题, 热处理是食品加工 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 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主要作用是杀灭 致病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钝化酶类, 破坏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 改善食品的品质和 特性, 以及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 可消化性等。 当然热处理也存在一定的。
6、负面影 响, 如对热敏性成分影响较大, 也会使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变化, 加工过程消耗的能 量较大。 现有的技术装置设备大多结构复杂, 运转成本高, 不具有能量回收设备, 使加热成 本增加, 有些热处理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破坏较大, 消耗能量较大,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汤 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000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终端; S2,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
7、稳定,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00- 340;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处理工作室的数量为3-7个, 处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且处理工作室和真空泵之间安装有真空缓冲罐;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菌, 持续10-20s后, 将汤料粉通过 旋流器和过滤器进行冷却, 并分离出潮气和水分; S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 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0005 优选地, 所述热源为蒸汽或透热油。 0006 优选地,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人工。
8、交互模块用于调节加工温度 和加工时间。 0007 优选地, 所述S2中,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热 源温度保持在320。 0008 本发明中, 通过检测终端进行统一控制, 有利于对整个加工流程进行规范, 处理前 先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可以和处理后进行对比, 保证热处理加工效率, 将待处理汤 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通过多个处理工作室每次杀菌一个或多个包装容 量的汤料粉, 以短工作周期的连续操作来达到工业规模所必需的工作效率, 残余热空气通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919119 A 3 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
9、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 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有利于能量回收, 本发明热处理加工方法 适于连续自动化生产, 温度控制准确, 温度精准, 杀菌时间短, 效果显著, 能源消耗比一般的 热处理方式要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0010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终端; S2,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00 ;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
10、作室, 处理工作室的数量为3个, 处 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且处理工作室和真空泵之间安装有真空缓冲罐;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菌, 持续10s后, 将汤料粉通过旋流 器和过滤器进行冷却, 并分离出潮气和水分; S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 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0011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终端; S2,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11、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20 ;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处理工作室的数量为5个, 处 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且处理工作室和真空泵之间安装有真空缓冲罐;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菌, 持续15s后, 将汤料粉通过旋流 器和过滤器进行冷却, 并分离出潮气和水分; S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 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0012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汤料粉的热处理加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将检测结果发送。
12、至检测终端; S2, 启动热处理装置, 通过热源加热, 使得热量温度保持稳定, 其热源温度保持在340 ; S3, 将待处理汤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处理工作室的数量为7个, 处 理工作室连接有真空泵, 且处理工作室和真空泵之间安装有真空缓冲罐; S4, 使汤料粉和带有压强的热空气混合对流, 进行杀菌, 持续20s后, 将汤料粉通过旋流 器和过滤器进行冷却, 并分离出潮气和水分; S5, 残余热空气通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919119 A 4 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
13、循环加工。 0013 本发明中, 通过检测终端进行统一控制, 有利于对整个加工流程进行规范, 处理前 先检测待处理汤料粉的含水量, 可以和处理后进行对比, 保证热处理加工效率, 将待处理汤 料粉运输至热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工作室, 通过多个处理工作室每次杀菌一个或多个包装容 量的汤料粉, 以短工作周期的连续操作来达到工业规模所必需的工作效率, 残余热空气通 过传热介质净化器进行回收, 并储存在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内, 通过传热介质贮藏装置将加 热介质进行循环, 实现汤料粉的热处理循环加工, 有利于能量回收。 001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91911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