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29130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44951.X

申请日:

20101207

公开号:

CN201911031U

公开日:

2011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1/02,F16H1/22

主分类号:

A01C11/02,F16H1/22

申请人:

东北农业大学

发明人:

蒋恩臣,赵匀,孙良,尹大庆,王金武

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优先权:

CN201020644951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属于农业机械;移箱箱体与传动箱壳体固装成一体,固装第一锥齿轮的动力输入轴配装在移箱箱体内,固装第二锥齿轮、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主传动轴配装在移箱箱体和传动箱壳体内,固装被动圆柱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副传动轴、固装第六锥齿轮的右动力输出轴、固装第五锥齿轮的左动力输出轴配装在传动箱壳体内,左、右动力输出轴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状对称配置,左、右分插机构分别与左、右动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本机构实现了分插机构的全齿轮传动,且满足和适应了水稻宽窄行插秧农艺要求,具有结构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振动小、使用可靠、故障少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包括左分插机构(16)和右分插机构(17),其特征在于移箱箱体(1)与传动箱壳体(5)固装成一体,固装第一锥齿轮(2)的动力输入轴(15)配装在移箱箱体(1)内,固装第二锥齿轮(3)、主动圆柱齿轮(14)和第三锥齿轮(13)的主传动轴(4)与动力输入轴(15)呈垂直地配装在移箱箱体(1)和传动箱壳体(5)内,其中第二锥齿轮(3)位于移箱箱体(1)内,且与第一锥齿轮(2)啮合,主动圆柱齿轮(14)和第三锥齿轮(13)位于传动箱壳体(5)内,固装被动圆柱齿轮(7)和第四锥齿轮(8)的副传动轴(6)与主传动轴(4)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5)内,被动圆柱齿轮(7)与主动圆柱齿轮(14)啮合,右动力输出轴(10)和左动力输出轴(11)与主传动轴(4)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5)上,第六锥齿轮(9)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10)上,且与第四锥齿轮(8)啮合,第五锥齿轮(12)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11)上,且与第三锥齿轮(13)啮合,右动力输出轴(10)和左动力输出轴(11)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α角状对称配置,在传动箱壳体(5)左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左动力输出轴(11)垂直连接配合的左分插机构(16),在传动箱壳体(5)右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右动力输出轴(10)垂直连接配合的右分插机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右动力输出轴(10)与左动力输出轴(11)的转速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水稻插秧机具。

背景技术

宽窄行插秧就是指水稻插秧的行间距实行一宽一窄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利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通过调整插秧的行间距,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减轻病害,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分插机构是插秧机上实现取秧、植入田中、使秧苗成行种植的部件。在现有公开的插秧机分插机构中,其传动箱都采用链条传动,而链条传动振动大、容易断链;现有插秧机上的左、右两个分插机构采用与前进方向相平行地的结构配置,分插机构上的栽植臂也只能做平行于前进方向且垂直地面的平面运动,在取秧口等距分布前提下,插秧位置不能形成农艺要求的宽窄行秧苗分布,影响了宽窄行插秧新农艺方法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生产作业的实际需要,设计提供一种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达到满足和适应水稻插秧宽窄行作业农艺要求、减轻插秧机作业振动、减少机具故障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包括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移箱箱体与传动箱壳体固装成一体,固装第一锥齿轮的动力输入轴配装在移箱箱体内,固装第二锥齿轮、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主传动轴与动力输入轴呈垂直地配装在移箱箱体和传动箱壳体内,其中第二锥齿轮位于移箱箱体内,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齿轮位于传动箱壳体内,固装被动圆柱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副传动轴与主传动轴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内,被动圆柱齿轮与主动圆柱齿轮啮合,右动力输出轴和左动力输出轴与主传动轴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上,第六锥齿轮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上,且与第四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上,且与第三锥齿轮啮合,右动力输出轴和左动力输出轴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α角状对称配置,在传动箱壳体左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左动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的左分插机构,在传动箱壳体右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右动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的右分插机构。右动力输出轴与左动力输出轴的转速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一套锥齿轮传动机构代替传统的链轮链条传动,减小振动,避免出现断链,传动更平稳;同时,通过双轴分别安装斜置式锥齿轮传动实现分插机构部件的倾斜安装,使得栽植臂在倾斜平面内运动,使秧苗入土点相对取秧位置左移或右移,在取秧口等距分布前提下使得插秧位置形成农艺要求的宽窄行不等行距分布,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故障少、作业振动小、使用寿命长、尤其能满足和适应水稻宽窄行插秧作业要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省略左、右分插机构的传动箱壳体俯向结构视图,即传动箱与移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稻秧苗宽窄行插秧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移箱箱体、2、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主传动轴、5、传动箱壳体、6、副传动轴、7、被动圆柱齿轮、8、第四锥齿轮、9、第六锥齿轮、10、右动力输出轴、11、左动力输出轴、12、第五锥齿轮、13、第三锥齿轮、14、主动圆柱齿轮、15、动力输入轴、16、左分插机构、17、右分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包括左分插机构16和右分插机构17,移箱箱体1与传动箱壳体5固装成一体,固装第一锥齿轮2的动力输入轴15配装在移箱箱体1内,固装第二锥齿轮3、主动圆柱齿轮14和第三锥齿轮13的主传动轴4与动力输入轴15呈垂直地配装在移箱箱体1和传动箱壳体5内,其中第二锥齿轮3位于移箱箱体1内,且与第一锥齿轮2啮合,主动圆柱齿轮14和第三锥齿轮13位于传动箱壳体5内,固装被动圆柱齿轮7和第四锥齿轮8的副传动轴6与主传动轴4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5内,被动圆柱齿轮7与主动圆柱齿轮14啮合,右动力输出轴10和左动力输出轴11与主传动轴4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5上,第六锥齿轮9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10上,且与第四锥齿轮8啮合,第五锥齿轮12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11上,且与第三锥齿轮13啮合,右动力输出轴10和左动力输出轴11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α角状对称配置,在传动箱壳体5左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左动力输出轴11垂直连接配合的左分插机构16,在传动箱壳体5右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右动力输出轴10垂直连接配合的右分插机构17。右动力输出轴10与左动力输出轴11的转速相同。

如图3所示,d为秧门位置,e为已插好的秧苗位置,相邻两秧门距离S=300mm,由于宽窄行分插机构插秧位置相比较取秧位置横向有ΔS的偏移量,则插秧后形成宽行距f=S+2*ΔS,窄行距g=S-2*ΔS。例如ΔS=30mm,则宽行距f=360mm,窄行距g=240mm,秧苗形成宽窄行距相间分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动力由移箱箱体机构输入,通过一对锥齿轮啮合传递给传动箱机构中的主传动轴,主传动轴上的一个锥齿轮与固连在左动力输出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固连在副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与固连在主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副传动轴上固连一个锥齿轮,与固连在右动力输出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动力由左、右动力输出轴输出。由于左、右动力输出轴与水平面之间设有一个向上倾斜配置的夹角,使得分别固连在左、右动力输出轴上的左、右锥齿轮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安装,使分别固连于左、右动力输出轴上的左、右分插机构部件同向、等速地在倾斜平面内运动。左分插机构部件的插秧位置在取秧位置的左侧,右分插机构部件的插秧位置在取秧位置的右侧,在秧门等距分布的前提下,实现宽窄行插秧作业。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1103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03 CN 201911031 U *CN201911031U* (21)申请号 201020644951.X (22)申请日 2010.12.07 A01C 11/02(2006.01) F16H 1/2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北农业大学 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 街 59 号 (72)发明人 蒋恩臣 赵匀 孙良 尹大庆 王金武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 构 (57) 摘要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 构属于农业机械 。

2、; 移箱箱体与传动箱壳体固装成 一体, 固装第一锥齿轮的动力输入轴配装在移箱 箱体内, 固装第二锥齿轮、 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 齿轮的主传动轴配装在移箱箱体和传动箱壳体 内, 固装被动圆柱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副传动轴、 固装第六锥齿轮的右动力输出轴、 固装第五锥齿 轮的左动力输出轴配装在传动箱壳体内, 左、 右动 力输出轴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状对称配置, 左、 右 分插机构分别与左、 右动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 ; 本机构实现了分插机构的全齿轮传动, 且满足和 适应了水稻宽窄行插秧农艺要求, 具有结构合理、 作业质量好、 作业振动小、 使用可靠、 故障少的特 点。 (51)Int.Cl. (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1911032 U1/1 页 2 1. 一种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 包括左分插机构 (16) 和右分 插机构 (17), 其特征在于移箱箱体 (1) 与传动箱壳体 (5) 固装成一体, 固装第一锥齿轮 (2) 的动力输入轴 (15) 配装在移箱箱体 (1) 内, 固装第二锥齿轮 (3)、 主动圆柱齿轮 (14) 和第 三锥齿轮 (13) 的主传动轴 (4) 与动力输入轴 (15) 呈垂直地配装在移箱箱体 (1) 和传动箱 壳体 (5) 内, 其中第二锥齿轮 (3) 。

4、位于移箱箱体 (1) 内, 且与第一锥齿轮 (2) 啮合, 主动圆 柱齿轮 (14) 和第三锥齿轮 (13) 位于传动箱壳体 (5) 内, 固装被动圆柱齿轮 (7) 和第四锥 齿轮 (8) 的副传动轴 (6) 与主传动轴 (4) 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 (5) 内, 被动圆柱齿轮 (7) 与主动圆柱齿轮 (14) 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 (10) 和左动力输出轴 (11) 与主传动轴 (4) 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 (5) 上, 第六锥齿轮 (9) 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 (10) 上, 且与第 四锥齿轮 (8) 啮合, 第五锥齿轮 (12) 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 (11) 上, 且与第三锥齿轮 (。

5、13) 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 (10) 和左动力输出轴 (11) 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 角状对称配置, 在传动箱壳体(5)左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左动力输出轴(11)垂直连接配合的 左分插机构(16), 在传动箱壳体(5)右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右动力输出轴(10)垂直连接配合 的右分插机构 (17)。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 其特征在于 右动力输出轴 (10) 与左动力输出轴 (11) 的转速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11031 U CN 201911032 U1/2 页 3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 技术领。

6、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 主要涉及水稻插秧机具。 背景技术 0002 宽窄行插秧就是指水稻插秧的行间距实行一宽一窄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利 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 通过调整插秧的行间距, 改善植株间通风、 透光度, 减轻病害, 增加叶面积指数, 延长叶片寿命, 加速干物质积累, 从而达到优质高产、 节本增效的目的。 分 插机构是插秧机上实现取秧、 植入田中、 使秧苗成行种植的部件。 在现有公开的插秧机分插 机构中, 其传动箱都采用链条传动, 而链条传动振动大、 容易断链 ; 现有插秧机上的左、 右两 个分插机构采用与前进方向相平行地的结构配置, 分插机构上的栽植臂也只能做平行。

7、于前 进方向且垂直地面的平面运动, 在取秧口等距分布前提下, 插秧位置不能形成农艺要求的 宽窄行秧苗分布, 影响了宽窄行插秧新农艺方法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结合农业生产作业的实际需 要, 设计提供一种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 达到满足和适应水稻插 秧宽窄行作业农艺要求、 减轻插秧机作业振动、 减少机具故障的目的。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包括 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 移箱箱体与传动箱壳体固装成一体, 固装第一锥齿轮的动力输 入轴配装在移箱箱体内, 固装第二锥齿轮。

8、、 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主传动轴与动力 输入轴呈垂直地配装在移箱箱体和传动箱壳体内, 其中第二锥齿轮位于移箱箱体内, 且与 第一锥齿轮啮合, 主动圆柱齿轮和第三锥齿轮位于传动箱壳体内, 固装被动圆柱齿轮和第 四锥齿轮的副传动轴与主传动轴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内, 被动圆柱齿轮与主动圆柱齿 轮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和左动力输出轴与主传动轴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上, 第六锥 齿轮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上, 且与第四锥齿轮啮合, 第五锥齿轮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上, 且 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和左动力输出轴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 角状对称配置, 在传动箱壳体左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左动。

9、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的左分插 机构, 在传动箱壳体右外侧部配置安装与右动力输出轴垂直连接配合的右分插机构。右动 力输出轴与左动力输出轴的转速相同。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通过设计一套锥齿轮传动机构代替传统的链轮链条传动, 减小振动, 避免出现断链, 传动更平稳 ; 同时, 通过双轴分别安装斜置式锥齿轮传动实现分 插机构部件的倾斜安装, 使得栽植臂在倾斜平面内运动, 使秧苗入土点相对取秧位置左移 或右移, 在取秧口等距分布前提下使得插秧位置形成农艺要求的宽窄行不等行距分布, 具 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 作业质量好、 作业故障少、 作业振动小、 使用寿命长、 尤其能满足和适 应水稻宽窄行。

10、插秧作业要求的特点。 说 明 书 CN 201911031 U CN 201911032 U2/2 页 4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是双轴锥齿轮传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 0007 图2是图1中省略左、 右分插机构的传动箱壳体俯向结构视图, 即传动箱与移箱装 配结构示意图 ; 0008 图 3 是水稻秧苗宽窄行插秧示意图。 0009 图中件号说明 : 0010 1、 移箱箱体、 2、 第一锥齿轮、 3、 第二锥齿轮、 4、 主传动轴、 5、 传动箱壳体、 6、 副传动 轴、 7、 被动圆柱齿轮、 8、 第四锥齿轮、 9、 第六锥齿轮、 10、 右动力输出轴、 11、 。

11、左动力输出轴、 12、 第五锥齿轮、 13、 第三锥齿轮、 14、 主动圆柱齿轮、 15、 动力输入轴、 16、 左分插机构、 17、 右 分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 1、 图 2 所示。双轴锥齿轮传 动斜置式宽窄行插秧机分插机构包括左分插机构16和右分插机构17, 移箱箱体1与传动箱 壳体 5 固装成一体, 固装第一锥齿轮 2 的动力输入轴 15 配装在移箱箱体 1 内, 固装第二锥 齿轮 3、 主动圆柱齿轮 14 和第三锥齿轮 13 的主传动轴 4 与动力输入轴 15 呈垂直地配装在 移箱箱体 1 和传动箱壳体 5 内, 其中第二锥齿。

12、轮 3 位于移箱箱体 1 内, 且与第一锥齿轮 2 啮 合, 主动圆柱齿轮 14 和第三锥齿轮 13 位于传动箱壳体 5 内, 固装被动圆柱齿轮 7 和第四锥 齿轮 8 的副传动轴 6 与主传动轴 4 平行地配装在传动箱壳体 5 内, 被动圆柱齿轮 7 与主动 圆柱齿轮 14 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 10 和左动力输出轴 11 与主传动轴 4 呈垂直地配装在传动 箱壳体 5 上, 第六锥齿轮 9 固配在右动力输出轴 10 上, 且与第四锥齿轮 8 啮合, 第五锥齿轮 12 固配在左动力输出轴 11 上, 且与第三锥齿轮 13 啮合, 右动力输出轴 10 和左动力输出轴 11的轴端外侧均呈相对于水。

13、平面向上倾斜角状对称配置, 在传动箱壳体5左外侧部配置 安装与左动力输出轴11垂直连接配合的左分插机构16, 在传动箱壳体5右外侧部配置安装 与右动力输出轴 10 垂直连接配合的右分插机构 17。右动力输出轴 10 与左动力输出轴 11 的转速相同。 0012 如图3所示, d为秧门位置, e为已插好的秧苗位置, 相邻两秧门距离S300mm, 由 于宽窄行分插机构插秧位置相比较取秧位置横向有 S 的偏移量, 则插秧后形成宽行距 f S+2*S, 窄行距gS-2*S。 例如S30mm, 则宽行距f360mm, 窄行距g240mm, 秧苗形成宽窄行距相间分布。 001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

14、: 动力由移箱箱体机构输入, 通过一对锥齿轮啮合传 递给传动箱机构中的主传动轴, 主传动轴上的一个锥齿轮与固连在左动力输出轴上的锥齿 轮啮合传动 ; 固连在副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与固连在主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啮合传动, 副 传动轴上固连一个锥齿轮, 与固连在右动力输出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 动力由左、 右动力 输出轴输出。 由于左、 右动力输出轴与水平面之间设有一个向上倾斜配置的夹角, 使得分别 固连在左、 右动力输出轴上的左、 右锥齿轮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安装, 使分别固连于左、 右 动力输出轴上的左、 右分插机构部件同向、 等速地在倾斜平面内运动。 左分插机构部件的插 秧位置在取秧位置的左侧, 右分插机构部件的插秧位置在取秧位置的右侧, 在秧门等距分 布的前提下, 实现宽窄行插秧作业。 说 明 书 CN 201911031 U CN 201911032 U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11031 U CN 201911032 U2/2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11031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