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29034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86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77153.5

申请日:

20160202

公开号:

CN105725079A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7/152,A23L5/30,A23L33/10,A23L33/135,A23L33/125,A23L33/21

主分类号:

A23L7/152,A23L5/30,A23L33/10,A23L33/135,A23L33/125,A23L33/21

申请人:

易健(大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庞美华,龚利芸

地址:

116048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街道北海村

优先权:

CN20161007715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将具有天然色泽、风味和口感的小麦芽粉与植物乳杆菌粉、改性膳食纤维、酵素粉、低聚糖等功能性产品科学复配,不仅有效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营养性、食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益生性和质量稳定性,其组分简单,色泽、风味和口感天然,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益生菌活菌数量高、益生性强,益生菌功能性代谢物种类全、含量高,食品安全性高,保质期长。其中小麦芽制备过程采用超声清洗、微波瞬时膨化杀胚、高压脉冲、生物酶解联合浸泡、催芽,浸泡和发芽时间短,发芽率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生产效率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小麦芽粉40-60份,改性膳食纤维8-15份,植物乳杆菌粉6-12份,酵素粉5-10份,低聚糖5-10份;所述植物乳杆菌粉是以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为出发菌株按常规方法制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小麦芽粉45-55份,改性膳食纤维11-13份,植物乳杆菌粉8-10份,酵素粉7-9份,低聚糖6-8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小麦芽粉50份,改性膳食纤维12份,植物乳杆菌粉9份,酵素粉8份,低聚糖7份。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小麦放在装有0.01-0.03%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400W、频率20-30KHz室温超声清洗3-5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38-42℃、料层厚度2-4cm微波干燥10-15s,然后置温度为33-36℃、pH值为6-8的浸泡液中浸泡4-6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0.25%的复合酶,每隔15-20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3-0.15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0-15kV/cm,脉冲时间100-300μs,脉冲频率60-8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0-45%;浸泡后的小麦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0-24℃,暗发芽时间为20-24h,经发芽后的小麦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8%,低温粉碎,过60-8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4:2-4:1-3均匀混合。 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酵素粉制备方法如下:采用泡菜发酵生产末期排放的发酵液为原料,过滤除去发酵液中的菜叶等大粒物质得到发酵液体,发酵液体采用冷冻干燥获得酵素粉;冷冻干燥的条件是:-30--40度预冻6小时;然后冻干直到含水量小于5%。 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40-50份,低聚麦芽糖30-40份,棉子糖20-40份,大豆低聚糖16-18份,低聚半乳糖10-15份,低聚木糖10-15份,低聚异麦芽糖10-15份,水苏糖8-12份。 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冬黑麦、沙冬青、鲨鱼皮胶原蛋白分别清洗、沥干,按质量比8-10:3-5:2-4均匀混合,加入混合物料质量0.1-1倍的pH值为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冷冻料层厚度3-5cm,粉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0-20倍的水,用乳酸调节pH值为3.5-5.5,于室温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脉冲时间3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20-30min;然后于室温在功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5-20min,同时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加入提取液质量1-2%的复配酶,于45-55℃酶解30-50min;酶解液过滤、滤液浓缩、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1-0.3mm即得保护剂;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1-2:1-2均匀混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制备植物乳杆菌粉时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冬黑麦、沙冬青、鲨鱼皮胶原蛋白分别清洗、沥干,按质量比8-10:3-5:2-4均匀混合,加入混合物料质量0.1-1倍的pH值为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冷冻料层厚度3-5cm,粉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0-20倍的水,用乳酸调节pH值为3.5-5.5,于室温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脉冲时间3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20-30min;然后于室温在功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5-20min,同时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加入提取液质量1-2%的复配酶,于45-55℃酶解30-50min;酶解液过滤、滤液浓缩、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1-0.3mm即得保护剂;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1-2:1-2均匀混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辐照提取为间歇式提取,即微波辐照10s,间隔20s。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型混合罐均匀混合25-35min,搅拌转速20-4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2-18min,搅拌转速40-60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所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20-40min。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深加工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芽粉是小麦芽经过超低温干燥处理,低温微粒研磨技术,将整棵小麦芽研磨成超微 粉。其性状温和,极易被身体吸收,吸收率高达96%以上。是全球独创的具有全面营养的绿 色有机食品。能够提供人体必要的营养,帮助人体代谢、排出各种毒素,使我们减少罹患疾 病的危险。主要成分及作用1.叶绿素:绿色血液叶绿素的构成与人体的血红素相似,能快 速溶入红血球,使人恢复活力。叶绿素亦能进入组织中,清除残留的药物和毒素,中和不利 于健康的化学物质,有清肝、活血、强心脏、降血糖、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2.丰富的维生 素:小麦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E。维生素A对身体生长相当重要,而且可以增 进视力。科学界已证实,它是一种抗癌的维生素。维生素B有益于神经系统,可预防脚气病, 促进食欲,消除疲劳,协助细胞摄取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维生素C对皮肤、牙齿、眼睛、肌 肉等非常重要。维生素E是人体的清洁剂,可保护心脏,延缓衰老,有利于改善皮肤松弛、 皮肤干燥、粉刺、贫血等症状。3.矿物质的宝库:小麦芽中含有钙、铁、锰、磷、钠、钴、 锌等矿物质。更为重要的是钾离子,对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保 持心肌和全身肌肉的力量等很多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4.碱性食品之王:由于小麦芽中含 有大量的金属矿物质,碱性程度比蔬菜中碱性最高的菠菜(39.6)高近一倍(66.4),是纠正酸 性体质的最佳食品。5.酵素酵素又称为"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酵素广泛作用于人体的各 个组织和器官,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催化剂,促进食物分解与代谢,促进组织修复,是人 体生化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可以说,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关于小麦芽的常识美国医生 DrAnnWigmore因自身患有癌症,而深入研究小麦芽的功能,从而发现了利用小麦芽来控制 癌细胞扩散的方法而得救。也因此成立了一个专门利用小麦芽来医治癌症的医疗中心。经过 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多年的研究,证明小麦芽能有效的调整人体新陈代谢及荷尔蒙分泌,能调 整各种生理指标趋于正常,完全符合自然、原始、本源的健康法则。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写小麦芽(麦苗):"味辛、寒、无毒,主治消酒毒、暴热、酒 疽、目黄。并捣烂绞汁日饮之,又解蛊毒;煮汁滤服,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 肠。"《本草纲目》中所描述小麦芽是不包含根部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小麦芽叶子属寒 性,根茎属燥热,所以,一般市面上销售的小麦芽产品只采用叶子部分,因而寒性过高,容易 导致呕吐,头晕的副作用。EasyPha-max研究发现,只有小麦芽自己的根,可以抵消其叶子的 寒性。因此,EasyPha-max将小麦芽根部保留一起加工,成为一种不燥不寒的营养保健佳品。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小麦芽的根茎含有丰富的酶等活性营养成分。实验已经证实,根茎和叶 子分别包含多种营养成分,以合适的比例共存并构成完整的营养整体,它们使得营养的吸收 更加容易。在小麦芽根茎中发现的活性成分,特别是植物生长激素,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修 复。

目前,以小麦为原料制备纯小麦芽粉的较多:

中国专利CN104146218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形式的富硒小麦芽粉,属于植物与食品领 域。将小麦籽粒浸泡于200ppm的亚硒酸钠水溶液中12-24小时,然后平铺于有大量孔洞的 培育盘上,方保持一定高度的无水空间,于20℃-30℃温度下发芽,每1个小时左右200ppm 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喷洒一次,经过3-4天时间,小麦芽的高度为2-3cm时,将发芽长出的 叶片和根剪下,丢弃包括籽粒的剩下的部分。将剪下的叶片和根置于低于70℃的温度下烘干, 再磨成粉。制作富硒小麦芽粉的原料不包括籽粒,可以减少因籽粒霉变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小麦根中的有机硒含量高于叶片,有利于提高整个产品中有机硒的含量。上述公开的专利浸 泡和发芽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浸泡液容易污染、给小麦芽粉带来异味,且排放后污染 环境。

中国专利CN103504216B公开了一种富硒麦芽粉加工工艺及植物无土培育机,旨在提 供一种生产过程容易把握、生产的麦芽粉硒含量高的富硒麦芽粉加工工艺及植物无土培育机。 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浸种、催芽、培育、清洗、干燥、粉碎、过筛、杀菌、包装。 上述公开的专利浸泡液成分化学成分多,含有赤霉素---抗生素,严重污染环境且存在食品安 全隐患,同样存在浸泡和发芽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同时采用100-120℃的高温 烘烤,麦芽的生物活性物质损失较大。

中国专利CN102132838A公开了一种膨化富铬苦荞麦芽粉的制备方法,苦荞麦在100mg/L 蛋氨酸铬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放入筐内发芽,并在发芽过程中每隔4小时用100mg/L蛋 氨酸铬溶液喷淋一次,待芽苗长到1-2厘米时,水洗、去壳,60-80℃热风干燥至含水量 15-20%,用挤压膨化机140℃膨化、粉碎,得到膨化富铬苦荞麦芽粉。本发明保持了苦荞麦 原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黄酮药用功效,含铬量10mg/kg,不含无机铬。可作补铬食品添加剂 和防治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人群的功能性食品,疗效显著。上述公开的专利浸泡和发 芽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浸泡液容易污染、给苦荞麦芽粉带来异味,且排放后污染环境; 同时高温膨化也会造成麦芽生物活性物质的损失。

以小麦为原料制备小麦芽复合粉的较少:

中国专利CN103039863B公开了一种清热利湿的麦芽粉,包括苦瓜超微粉、薏仁超微粉 和麦芽粉;其中苦瓜超微粉的重量份为5~15,薏仁超微粉的重量份为10~20,麦芽粉的重 量份为65~85;本发明有益效果:清热解毒,行气消食,清热利湿,续精神,保持人体健 康。上述公开的专利在制备麦芽时采用了低温分段干燥的方式,但没有公开具体的发芽过程。

综上,以小麦为主要原料,浸泡和发芽时间短,效率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液不 易污染、变味,最终制备一种口感和色泽天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组分简单、 功能性强保健效果显著的小麦芽复合粉仍是一种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小麦芽粉及其制备的缺陷,以小麦为主要原料,添 加益生性强大的植物乳杆菌粉、酵素粉,并科学复配改性膳食纤维、低聚糖等功能性原料, 浸泡和发芽时间短,效率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液不易污染、变味,最终制备一种口 感和色泽天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组分简单、功能性强、保健效果显著的小 麦芽复合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0-60份,改性膳食纤维8-15份,植物乳杆菌粉6-12份,酵素粉5-10份,低 聚糖5-10份;

优选地,所述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5-55份,改性膳食纤维11-13份,植物乳杆菌粉8-10份,酵素粉7-9份,低 聚糖6-8份;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50份,改性膳食纤维12份,植物乳杆菌粉9份,酵素粉8份,低聚糖7份;

进一步地,所述小麦芽粉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依次经超声清洗、微波瞬时处理、超声 辅助生物酶解浸泡、发芽、干燥、低温粉碎等工艺而制备的;

优选地,所述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小麦放在装有0.01-0.03%碳酸氢 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400W、频率20-30KHz室温超声清洗3-5min,取出、沥 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38-42℃、料层厚度2-4cm微波干燥10-15s,然后置 温度为33-36℃、pH值为6-8的浸泡液中浸泡4-6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0.25% 的复合酶,每隔15-20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3-0.15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0-15kV/cm, 脉冲时间100-300μs,脉冲频率60-8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 40-45%;浸泡后的小麦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0-24℃,暗发芽时 间为20-24h,经发芽后的小麦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8%,低温粉碎,过60-80目筛即得小麦 芽粉;

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4:2-4:1-3均匀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膳食纤维是将膳食纤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处理而得到的具 有强持水性、膨胀性、增稠性、吸附性且网格结构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生物活性强、 对人体益生菌群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纤维素,与普通膳食纤维相比,其生物活性作用更强 大,还可大大延长葡萄粉的保质期;

优选地,所述改性纤维是由菊粉、苹果纤维、燕麦纤维、小麦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经生 物酶酶解而得到的;

更优选地,所述改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菊粉、小麦纤维、燕麦纤 维按质量比5-7:2-4:1-3均匀混合,加入其质量3-7倍的水,室温100-300W、35-40KHz条件 超声提取10-15min,然后在电场强度20-40kV/cm,脉冲时间300-500μs,脉冲频率200-400Hz 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15min;用乳酸调节pH值为4.5-6.5,加入混合物质量 0.1-0.3%的生物酶,于45-55℃酶解20-48min;酶解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至水 分含量为5-8%即得改性膳食纤维;

所述生物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1-3:1-3:1-2:1-2均匀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乳杆菌粉是以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为出发菌株按常规方法 制备的,其活菌含量为:7×1012-9×1012cfu/g;其中冷冻干燥工艺采用的冷冻保护剂以含有 抗冻蛋白的动物或植物为原料,经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和复配酶酶解而 制得的,可有效提高植物乳杆菌粉在冷冻干燥过程活菌存活率;

优选地,所述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冬黑麦、沙冬青、鲨鱼皮胶原蛋白 分别清洗、沥干,按质量比8-10:3-5:2-4均匀混合,加入混合物料质量0.1-1倍的pH值为 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冷冻料层厚度3-5cm,粉 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0-20倍的水,用乳酸调节pH值为3.5-5.5,于室温 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脉冲时间3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 场处理20-30min;然后于室温在功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5-20min,同时在 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加入提取液质量1-2%的复配酶, 于45-55℃酶解30-50min;酶解液过滤、滤液浓缩、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1-0.3mm即得保护 剂;

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1-2:1-2 均匀混合;

更优选地,所述微波辐照提取为间歇式提取,即微波辐照10s,间隔20s。

进一步地,所述酵素粉制备方法如下:采用泡菜发酵生产末期排放的发酵液为原料,过 滤除去发酵液中的菜叶等大粒物质得到发酵液体,发酵液体采用冷冻干燥等干燥方法制备获 得酵素粉。冷冻干燥的条件是:-30--40度预冻6小时;然后冻干直到含水量小于5%。泡菜 生产方法参照中国专利201110421967.3或201210310308.7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糖为低聚果糖、水苏糖、棉子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 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麦芽糖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40-50份,低聚麦芽糖30-40份,棉子糖 20-40份,大豆低聚糖16-18份,低聚半乳糖10-15份,低聚木糖10-15份,低聚异麦芽糖 10-15份,水苏糖8-12份。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方比例, 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型混合罐均匀混合 25-35min,搅拌转速20-4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2-18min,搅拌转速 40-60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优选地,所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优选地,所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或臭氧 消毒20-4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6.84×1011-9.49×1011cfu/g。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XH于2015年11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NO.11763,保藏地 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植物乳杆菌益生特性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下存活, 在1%胆盐培养4小时后仍处于存活状态;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降解亚硝酸盐速度快, 分解能力达到10.9mg/h/kg,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在4.8mg/kg 以下;CGMCCNO.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76%。CGMCCNO.11763 黏附能力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

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对胆固醇降解能力研究和测定:

取1mlCGMCCNO.11763母液接种于10mL的MRS胆固醇液体培养基(胆固醇含量 0.1mg/ml,pH6.2)中,37℃的恒温静置分别培养20h、40h、60h备用,以接入1mL无菌水的 MRS胆固醇培养基为对照,取以上培养不同时间的菌液样品及对照液各1ml,9000r/min,4℃ 下离心10min,得到发酵上清液,邻苯二甲醛法测定上清液中胆固醇含量(具体为:取各上 清液0.1ml于相应的试管中,加冰醋酸0.3ml,1mg/ml的邻苯二甲醛0.15ml,缓缓加入浓硫 酸1.0ml,混合均匀。室温静置10min,于550nm下测吸光值)。每一处理3个重复,以同样 方法制作胆固醇标准曲线,计算上清液中胆固醇含量及降解率,结果见表1。可知, CGMCCNO.11763对胆固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在发酵60h小时后,降解率可达到64.76%。

表1对胆固醇的降解情况。

降解时间(h) 0 20h 40h 60h 胆固醇含量(mg/ml) 0.2273±0.0058 0.1356±0.0018 0.1011±0.0094 0.801±0.0231 胆固醇降解率% 40.34% 55.52% 64.76%

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菌株的耐胆盐试验:

取CGMCCNO.11763菌液1mL接种菌种于含有不同胆盐(含量梯度为0.0%、0.2%、0.4%、 0.6%、0.8%、1%)的10mLMRS液体培养基(PH=6.4),置于37℃下分别培养0、2、4h,每 个处理3个重复。各取1ml样品菌液于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制备稀释度溶液,取0.1ml稀 释液于MRS中涂布,于37℃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小时(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记录 计算平板上的菌数个数。结果见表2。可知该菌在胆盐浓度为1%处理4h后菌的生长量依然

达到0.59±0.92×107(cfu/ml),有很好的耐胆盐能力。

表2耐胆盐能力检测[(±s)×107cfu/ml]

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菌株的耐酸试验

取HLX37母液按1ml接种菌种于不同pH值(pH梯度为1.5、2.0、2.5、3.0、3.5、4.0) 的10mLMRS液体培养基,置于37℃下分别培养0、2、4h,每一处理3个重复。各取1ml样 品菌液于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制备稀释溶液,取0.1ml稀释液于MRS中涂布,于37℃ 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小时(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记录平板上的菌落个数。结果见 表3。说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耐酸能力。

表3耐酸能力检测[(±s)×107cfu/ml]

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的黏附能力测定

培养CGMCCNO.11763(MRS液体培养基)、大肠杆菌DH5α(LB液体培养基)24h得发 酵液,分别置于3000r/min、4℃下离心10min,收集菌泥,分别用pH=7.0的无菌磷酸盐缓 冲液(PBS)洗涤菌泥2次(即在菌落中加入PBS,震荡混合均匀后,置于3000r/min、4℃ 下离心10min,收集菌体)。自凝集率(%):用无菌的PBS将菌泥CGMCCNO.11763制成在 波长600nm处的吸光值为0.4±0.1(A0)的悬浮菌液及菌悬液,静置24h后测定吸光 值A24,自凝集率(%)公式为(A0—A24)/A0。;他凝集率(%):将CGMCCNO.11763 和大肠杆菌DH5α的悬菌液调节成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值为0.6±0.1(A0)的混合悬 浮菌液。静置24H后测定吸光值A24,他凝集率(%)公式为(A0—A24)/A0。测 定结果见表5,可知CGMCCNO.11763的自凝集率为95.71%,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表4黏附能力表

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的菌株生理特性

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XH于2015年11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NO.11763,保藏地址 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该菌株特点如下: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株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无鞭毛,不 产芽孢;在固体培养基上,该菌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致密,形态为圆形,边缘较整齐。

理化特征为:过氧化氢酶(-),明胶液化(-),吲哚实验(+),运动性(-),发酵产气 (-),亚硝酸盐还原(-),发酵产气(-),产硫化氢气体(-),pH4.0MRS培养基中生长(+)。 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命名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plantarum)XH。

菌株能够在57℃下生长良好,葡萄糖耐受能力为275g/L。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由采集人李建树,从新疆维吾尔族老乡家中酸奶中分离得到,采集时 间2015年6月2日。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下存活,在1% 胆盐培养4小时后仍处于存活状态;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降解亚硝酸盐速度快,分解 能力达到10.9mg/h/kg,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在4.8mg/kg以 下;CGMCCNO.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76%。CGMCCNO.11763黏 附能力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菌株能够在57℃下生长良好,葡萄糖耐受能力为275g/L。

有益效果:

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将具有天然色泽、风味和口感的小麦芽粉与植物乳杆菌粉、改性膳 食纤维、酵素粉、低聚糖等功能性产品科学复配,不仅有效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营养性、 食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益生性和质量稳定性,与现有小麦 芽复合粉相比:其组分简单,色泽、风味和口感天然,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生物活性 物质含量高,益生菌活菌数量高、益生性强,益生菌功能性代谢物种类全、含量高,食品安 全性高,保质期长。其中小麦芽制备过程采用超声清洗、微波瞬时膨化杀胚、高压脉冲、生 物酶解联合浸泡、催芽,浸泡和发芽时间短,发芽率高、芽长均一、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生产效率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液不易污染、变味,对环境友好。具体试验效果见实 施例七-十二,具体组分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下存活,在 1%胆盐培养4小时后仍处于存活状态;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降解亚硝酸盐速度快,分 解能力达到10.9mg/h/kg,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在4.8mg/kg 以下;CGMCCNO.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76%。CGMCCNO.11763 黏附能力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

2.本发明在制备植物乳杆菌粉剂时采用的冷冻保护剂将含有抗冻蛋白较高的冬黑麦、沙 冬青和鲨鱼皮胶原蛋白科学复配,经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和生物酶解而 制得,全程低温提取,抗冻蛋白提取率高,损失少,得到的保护剂抗冻多肽含量高、种类全、 功能性强、抗冻效果好,提高了植物乳杆菌粉剂中的活菌含量。

3.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膳食纤维是将膳食纤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处理而得到的, 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生物活性强、对肠道益生菌群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纤维素,与普通 膳食纤维相比,其生物活性作用更强大:1)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更容易被益生菌利用,可 提高益生菌在肠道的生长及繁殖能力,增加益生菌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降低大肠pH值,改善 肠道微生态环境;2)强大的吸附能力,经改性后,纤维素的比表面积增大,网格结构丰富, 吸附力增强,螯合、吸附胆固醇和胆汁酸类的有机分子能力更强、抑制人体对它们的吸收;3) 离子交换能力增强,对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吸附效果更强;4)持水性、膨胀性、增 稠性更强且不受酸、碱、盐的影响,5)调节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定植时间,增强肠道的消化和 吸收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最终显著提高小麦芽粉有效成分的消化和吸收率;6)促进胃肠 蠕动,减缓并消除胃胀、腹胀等不良反应;7)包埋作用强,可有效防止外界环境(氧气、温 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稳定了产品的生物活性,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4.本发明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对浸泡过程的小麦进行超声清洗、微波瞬时处理和高压脉 冲电场处理有效防止了浸泡液污染杂菌,避免了产生臭味渗透到小麦芽粉产品中,同时,可 有效增强谷物种皮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透性、提高全谷物种子的吸水率,促进种子提前萌 发,提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促进发芽前期小麦种子多种 生物酶的激活和释放、胚乳溶解及功能性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成分的合成,促 进了种子的呼吸代谢作用,加快了营养及功能性物质、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成分的富集进 程,缩短了富集时间,提高了营养及功能性物质、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成分的含量,与生 物酶解有机结合,可进一步降解种皮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结构,增加种皮通透性,激活各种生 物活性物质(内源酶等)活力最强,富集量更大,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随之增大,为小麦芽粉 中的植物乳杆菌提供了营养因子,效果更佳显著;将超声、微波、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和生物 酶解有机结合,缩短了浸泡时间,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均一度;可最大限度保持小麦芽粉热 敏性物质含量,尤其是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六磷酸肌醇、维生素C、多酚等),最大限度 地保证小麦芽粉的天然色泽、口感和风味,同时还可起到杀菌作用;特别是经微波瞬时适度 杀胚后,在不影响小麦芽种子的生物活性的情况下,随着水分的吸收,的小麦芽胚被抑制但 不影响各项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增长和胚乳的溶解,芽生长很短,呼吸作用弱,发芽损失低, 提高了小麦芽粉的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了小麦芽粉产品中功能性、营养性、生物活性物质 的含量,提高了小麦芽粉的保健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去除人体内氧自由基、降血脂、延 缓衰老)、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制备的小麦芽发芽率达97%以上,芽长0.2-0.5mm,长度 均一,发芽损失仅为1.5-2.1%,比现有发芽工艺损失降低4.8-7.1%,功能性物质含量高, 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为303.8-315.6mg/100g,谷胱甘肽16.1-18.3mg/100g,六磷酸肌醇(IP6) 460.8-484.4mg/100g,膳食纤维3.7-4.2mg/100g。

5.本发明制备的酵素粉不仅含有醋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纯种益 生菌,而且含有更多、更有益的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参与和产生的多种野生微生物菌株,其生 物活性和益生性更加全面和强大,与本发明制备的植物乳杆菌粉科学复配,其效果更加显著。

6.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设备要求低,可工业化和规模 化生产,将改性膳食纤维最后混合,发挥了其强大的包埋作用,使得产品的性状更稳定、保 质期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技术效果是各组分技术特征和方法特征相互协同、 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技术特征(组分功能)的叠加,各组分技术特征的有机结合和 协同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各单一技术特征功能和效果的叠加,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 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原料制备

1、改性膳食纤维的制备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菊粉、小麦纤维、燕麦纤维按质量比6:3:2均匀混合,加入其质量5倍的水,室温200W、 38KHz条件超声提取13min,然后在电场强度30kV/cm,脉冲时间400μs,脉冲频率300Hz条件 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3min;用乳酸调节pH值为5.5,加入混合物质量0.2%的生物酶, 于50℃酶解34min;酶解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为6.5%即得改性膳食 纤维;

上述生物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2:2:1.5:1.5均匀混合。

2、植物乳杆菌粉的制备

植物乳杆菌粉是以植物乳杆菌CGMCCNO.11763为出发菌株按常规方法制备的,其活菌含 量为:8×1012cfu/g;其中冷冻干燥工艺采用的冷冻保护剂以含有抗冻蛋白的动物或植物为原 料,经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和复配酶酶解而制得的,可有效提高植物乳 杆菌粉在冷冻干燥过程活菌存活率;

上述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冬黑麦、沙冬青、鲨鱼皮胶原蛋白分别清洗、沥干,按质量比9:4:3均匀混合,加入 混合物料质量0.5倍的pH值为4.2的乳酸润湿6h,于-20℃冷冻1.5h后立即进行粉碎,冷冻 料层厚度4cm,粉碎物粒径2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5倍的水,用乳酸调节pH值为4.5, 于室温下在电场强度30kV/cm,脉冲时间400μs,脉冲频率25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 理25min;然后于室温在功率225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8min,其微波辐照10s,间隔 20s,同时在功率250W,频率35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加入提取液质量1.5%的复 配酶,于50℃酶解40min;酶解液过滤、滤液浓缩、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2mm即得保护剂;

上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单宁酶按质量比3:2:2:1.5:1.5均 匀混合。

3、酵素粉的制备

其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泡菜发酵生产末期排放的发酵液为原料,过滤除去发酵液中的菜叶等大粒物质得到 发酵液体,发酵液体采用冷冻干燥等干燥方法制备获得酵素粉。冷冻干燥的条件是:-35度 预冻6小时;然后冻干直到含水量3%。泡菜生产方法参照中国专利201110421967.3制备。

以下实施例二至六所使用的改性膳食纤维、植物乳杆菌粉、酵素粉均由实施例一制备。

实施例二: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50份,改性膳食纤维12份,植物乳杆菌粉9份,酵素粉8份,低聚糖7份;

其中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45份,低聚麦芽糖35份,棉子糖30份,大豆低聚 糖17份,低聚半乳糖13份,低聚木糖13份,低聚异麦芽糖13份,水苏糖10份;

其中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2%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300W、频率25KHz室温超 声清洗4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40℃、料层厚度3cm微波干 燥13s,然后置温度为35℃、pH值为7的浸泡液中浸泡5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 的复合酶,每隔18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4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3kV/cm,脉冲时间 200μs,脉冲频率7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3%;浸泡后的小麦 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2℃,暗发芽时间为22h,经发芽后的小麦 干燥至水分含量为6.5%,低温粉碎,过7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上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3:3:2均匀混合。

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 型混合罐均匀混合30min,搅拌转速3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5min,搅拌转速 50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上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上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消毒3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9.49×1011cfu/g。

实施例三: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5份,改性膳食纤维11份,植物乳杆菌粉8份,酵素粉7份,麦低聚糖6份;

其中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40份,低聚麦芽糖30份,棉子糖20份,大豆低聚 糖16份,低聚半乳糖10份,低聚木糖10份,低聚异麦芽糖10份,水苏糖8份;

其中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1%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W、频率20KHz室温超 声清洗3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38℃、料层厚度2cm微波干 燥10s,然后置温度为33℃、pH值为6的浸泡液中浸泡4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的复合酶,每隔15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3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0kV/cm,脉冲时间 100μs,脉冲频率6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0%;浸泡后的小麦 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0℃,暗发芽时间为20h,经发芽后的小麦 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低温粉碎,过6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上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2:1均匀混合。

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 型混合罐均匀混合25min,搅拌转速2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2min,搅拌转速 40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上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上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消毒2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9.02×1011cfu/g。

实施例四: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55份,改性膳食纤维13份,植物乳杆菌粉10份,酵素粉9份,麦低聚糖8份;

其中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50份,低聚麦芽糖40份,棉子糖40份,大豆低聚 糖18份,低聚半乳糖15份,低聚木糖15份,低聚异麦芽糖15份,水苏糖12份;

其中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3%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400W、频率30KHz室温超 声清洗5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42℃、料层厚度4cm微波干 燥15s,然后置温度为36℃、pH值为8的浸泡液中浸泡6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5% 的复合酶,每隔20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5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5kV/cm,脉冲时间 300μs,脉冲频率8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5%;浸泡后的小麦 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4℃,暗发芽时间为24h,经发芽后的小麦 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低温粉碎,过8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上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4:4:3均匀混合。

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 型混合罐均匀混合35min,搅拌转速4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8min,搅拌转速 60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上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上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消毒4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8.88×1011cfu/g。

实施例五: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0份,改性膳食纤维8份,植物乳杆菌粉6份,酵素粉5份,低聚糖5份;

其中低聚糖为水苏糖;

其中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1%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400W、频率20KHz室温超 声清洗5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38℃、料层厚度4cm微波干 燥10s,然后置温度为36℃、pH值为6的浸泡液中浸泡6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的复合酶,每隔20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3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5kV/cm,脉冲时间 100μs,脉冲频率8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0%;浸泡后的小麦 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4℃,暗发芽时间为20h,经发芽后的小麦 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低温粉碎,过6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上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4:1均匀混合。

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 型混合罐均匀混合28min,搅拌转速25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4min,搅拌转速 45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上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上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臭氧消毒2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6.84×1011cfu/g。

实施例六: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60份,改性膳食纤维15份,植物乳杆菌粉12份,酵素粉10份,低聚糖10份;

其中低聚糖为大豆低聚糖;

其中小麦芽粉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3%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W、频率30KHz室温超 声清洗3min,取出、沥干,于频率2450MHz、功率3000W、温度42℃、料层厚度2cm微波干 燥15s,然后置温度为33℃、pH值为8的浸泡液中浸泡4h,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5% 的复合酶,每隔15min通风一次,通风压力0.15MPa,同时于电场强度10kV/cm,脉冲时间 300μs,脉冲频率6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5%;浸泡后的小麦 沥干,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暗发芽温度保持20℃,暗发芽时间为24h,经发芽后的小麦 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低温粉碎,过8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上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按质量比4:2:3均匀混合。

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依次将酵素粉、植物乳杆菌粉、小麦芽粉、低聚糖加入V 型混合罐均匀混合33min,搅拌转速35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7min,搅拌转速 55r/min,无菌灌装、密封、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上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辐照剂量4kGy;

上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臭氧消毒40min。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7.75×1011cfu/g。

实验例七食用小麦芽复合粉后总胆固醇的变化

选总胆固醇180mg/dl-250mg/dl的成年人48名,男女各半,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每天 晚餐饮用150毫升矿泉水;第二组每天晚餐冲饮普通市售小麦芽复合粉150g,第三组每天晚 餐冲饮本发明实施例2的小麦芽复合粉150g,期间每天食用同样的食物,食物包括肉、蛋、 蔬菜和水果。分别在实验开始的前一天和第20、40、60天采集试验者的血液,测定血液中 的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如表1:

表1: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知冲饮本发明实施例2的小麦芽复合粉后,成年人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的含量发 生明显变化。与普通市售小麦芽复合粉相比,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成年人血液中的总胆固 醇的含量明显的降低,而矿泉水组成年人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的含量明显的增加,市售小麦芽 复合粉虽然有所降低,但与本发明产品相比,效果不显著,由此可知,本发明采用具有降低 胆固醇特性的特定菌株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具有很好的降低胆固醇的保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6所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各实 施例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实施例八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保质期内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稳定性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于室温22-25℃、通风条件下分别储藏3个月、6 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并测定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结果如表2:

表2:保质期内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检测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储存稳定性较好,抗环境(温度、适度、氧气、 光照、水分等)影响因素能力大,保质期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损失率最大(36个月)为15%, 比现有的同类产品活菌含量高、损失率低、保质期长,同时反映出小麦芽复合粉的其它生物 活性成分具有同样的储存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6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例之间及与上述实验 效果差异性不大。

实施例九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感官品评试验

邀请24名人员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与市售两种同类相同生产日期的小 麦芽复合粉进行品评,感官打分,其中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各12名,专业人员青年、中年、老 年各4名,男女各半,非专业人员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3名,男女各半;打分包括外 观(20分)、质地(25分)、风味(30分)、口感(25分)四个方面,打分人员独立进行,互 不影响,以保证品评结果准确。对品评结果进行了统计,均分值取近似值,保留整数,具体 见表3:

表3:感官品评统计结果

注:同一行内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从外观、质地、风味和口感任何一方面都要明 显优于市售小麦芽复合粉,特别是外观、风味和口感极好,同时也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消 费层次的消费者食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6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 例之间及与上述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实施例十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益生性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用无菌水制备成活菌数为2×1010CFU/mL的植物 乳杆菌溶液,于4℃保存备用;

1、取保存好的10mL植物乳杆菌溶液注入到试管1中,采用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 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迅速摇匀。再 将装有10mL植物乳杆菌溶液的试管2置于80-90℃水浴锅中加热15-25min,取加热后的植物乳 杆菌溶液进行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 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并迅速摇匀。最后将加热前和加热后的平板均在35℃条件下培养 24h,计算加热前后的数量。

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达到了88%以上。

2、模拟胃液及肠液的耐受试验:取100g/L的盐酸16.4mL加蒸馏水稀释,使pH值分别为 1.5、2.5和3.5,取100mL稀盐酸溶液,分别加入1g胃蛋白酶,使其充分溶解,得模拟胃液, 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 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蛋白酶10g,加水100mL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 1000ml,得模拟肠液,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取1mL保存好的植物乳杆菌溶液加入 到9mL的模拟胃液中(即十倍逐级稀释),并迅速在振荡器上充分混匀,然后置于30-45℃静 置培养2-4h。分别在1h、2h、3h、4h的时候取出培养液并立即计数残存活菌数,与原活菌数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为98%。然后取在人工胃液中消化不同时间的培养液各1mL, 分别接种于9mLpH值为6.8的人工肠液中,置于30-45℃静置培养2-4h,并分别在0、3、6、24h 取样,测定其活菌数,与原活菌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为99%。

3、模拟胆盐的耐受试验:用胰液素制成1g/L的溶液,并在溶液中加入0.8%的猪胆盐, 用10%的NaOH调整pH为8.0,然后用0.45μm微滤膜过滤并除菌。将0.5mL保存好的植物乳杆菌 溶液接种到4.5mL模拟胆盐中,培养24h后得到培养液,计数残存的活菌数。将培养液在灭菌 生理盐水中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并用MRS倾注,然后置于35℃静置培养24h。结果表明活菌存 活率为99%。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中的植物乳杆菌益生性(耐热性、耐pH性、耐 胆盐)较强,非常适合人体胃肠环境,在模拟胃肠环境中存活率大,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6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 例之间及与上述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实施例十一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小鼠肠道性能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用无菌水制备成活菌数为2×1010CFU/mL的植物 乳杆菌溶液,于4℃保存备用;

选取普通昆明小白鼠60只,雌雄各半,18-20g,常规词养。从中随机挑选40只,每天早 晨9:00灌胃盐酸林可霉素0.2mL(20mg)/只,其它作为对照组,每天同一时间灌胃等量灭菌 生理盐水,连续一周,制备肠道菌群失调的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饮食下降,未出现死亡和 明显的腹泻现象,排软粪,外形正常含水分较多,垫料潮湿。将40只肠道菌群失调小鼠,随 机分为2组,一组20只作为治疗组,每天灌胃保存好的植物乳杆菌溶液0.5ml(2×1010cfu/ml) /只,另20只作为自然恢复组,每天同一时间灌胃等量灭菌生理盐水,连续两周。整个试验期 21天,每天观察小白鼠的生长和排便情况,于第8、21天对小麦芽复合粉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 的小鼠进行称重,计算各组体重平均增长率,结果如表4;每5天测各组小鼠粪便大肠杆菌数 量,计算平均数,结果如表5。取小鼠粪便约0.1g,于无菌操作台内加入3粒玻璃珠(以0.1g 粪样加0.5mL稀释液),稀释并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计算每克湿便中的大肠杆菌数。

表4:小鼠增重情况

表5:小鼠粪便中大肠杆菌数的情况

小麦芽复合粉治疗组小鼠体重平均增长率(67.96%)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组(32.14%); 饲喂溶液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降低97.07%,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24.78%),表 明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中的植物乳杆菌在小白鼠肠道内迅速定植,形成优势菌群,并有效抑 制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并且定植时间长,持续、有效改善了肠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6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 例之间及与上述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实施例十二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1实验目的

通过运动耐力测试(小鼠游泳试验),验证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作 用。

2实验材料与试剂

2.1供试药物:

市售小麦芽复合粉(G1);市售小麦芽复合粉(G2);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的小麦芽复 合粉(G3-G7)。

2.2试剂:

肝/肌糖原测试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研究所;浓硫酸(AR),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生理盐水,山东长富洁晶药业有限公司。

3.实验动物

ICR小鼠,♂,清洁级,体重18-22g,由宁夏医科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实验期间小 鼠自由饮食。

4.主要仪器

铝制游泳箱(50cm×50cm×40cm),铅丝,低温高速离心机:5804R型,Eppendrof公 司;水浴锅:DK-S26型,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子称:BS224S型,Sartorius 公司;秒表,温度计

5.实验分组

5.1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随机将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第1组至第7组分 别给G1~G7的药物,第8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每组每日均灌胃1次, 灌胃体积为0.2ml/10g,连续给予受试样品30天。

5.2样品配制第1组至第7组:称取2.25g药物样品,用蒸馏水配至150ml;空白对照 组:双蒸水150ml。

6.实验方法

6.1负重游泳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置小鼠于游泳箱中,水深不少于30cm,水温25 ±1℃,鼠尾根部负荷5%体重的铅皮,记录小鼠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作为小鼠游泳时 间。

6.2小鼠血清尿素测定末次给药30min后,在温度为30℃的水中不负重游泳90min, 休息60min后摘眼球采血0.5mL(不加抗凝剂),置4℃冰箱3h,血凝固后2000r/min离 心15min,取血清送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检测。

6.3肝糖原的测定末次给药30min后,在温度为25±1℃的水中不负重游泳90min,颈椎 脱臼处死小鼠,用生理盐水洗净,并用滤纸吸干水分后,准确称取肝脏100mg,肝糖原检测 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糖原含量。

6.4血乳酸的测定末次给药30min后采血,然后不负重在温度为30℃的水中游泳10min 后停止。乳酸仪测定方法:分别在游泳前、游泳后、游泳后休息20min后各采血20μL加 入40μL破膜液中,立即充分振荡破碎细胞用乳酸仪测定。(血乳酸曲线下面积=5×(游泳 前血乳酸值+3×游泳后0min的血乳酸值+2×游泳后20min的血乳酸值)

7.观察指标负重游泳时间,血乳酸、尿素、肝糖原值

8.统计方法实验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9.实验结果

9.1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各组小鼠在给予G1~G9药物后,前、中,后期体重分别见下表所示,各组小鼠的初 始体重和增重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G1~G9药物均无明显的 毒性。实验结果详见表6。

表6负重游泳实验小鼠的初始体重、中期体重和结束体重

9.2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G1~G7药物后,G1~G2药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延长小鼠负 重游泳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G3~G7药物与空白对照组 比较,可以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G1~G2 药物。结果详见表7。

表7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p<0.05vs空白对照;

“**”p<0.01vs空白对照;

9.3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运动前后血乳酸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本发明的小麦芽复合粉后,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G3~G7药物对小鼠运动 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1~G2药物组小鼠血乳酸曲 线下面积与对照组比较虽有所降低,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运动前后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p<0.05vs空白对照;

9.4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G1~G7药物后,G1~G2药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肝糖原含量均有明 显的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G3~G7药物与与空白对照 组比较,小鼠肝糖原含量均有明显的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G1~ G2药物。结果详见表9。

表9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p<0.05vs空白对照;

“**”p<0.01vs空白对照;

9.5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血清尿素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G1~G7药物后,G1~G2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 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G3~G7药物与与 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且明显优于G1~G2药物。结果详见表10。

表10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对小鼠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p<0.05vs空白对照;

“**”p<0.01vs空白对照;

10.实验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同时检测小鼠肝糖原的储备来观察本发明小麦芽复合 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效果。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1、本发明G3~G7小麦芽复合粉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且效果明显 优于其它G1~G2的小麦芽复合粉。

2、生化检测方面显示,本发明G3~G7小麦芽复合粉各剂量组均能减少运动后小鼠血清 中葡萄糖无氧酵解所产生的乳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G1~ G2的小麦芽复合粉虽然也能减少运动后小鼠血清中葡萄糖无氧酵解所产生的乳酸含量,但与 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本发明G3~G7小麦芽复合粉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糖原的储备(P<0.01), 且效果明显优于其它G1~G2的小麦芽复合粉;

4、高尿酸模型发现,本发明G3~G7小麦芽复合粉能显著降低小鼠游泳后血清中尿素的 含量(P<0.01),且效果明显优于其它G1~G2小麦芽复合粉;

11.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小鼠的体力和耐力,降低 小鼠运动后血清中尿素及乳酸的含量,且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糖原的储备,有助于缓解运 动负荷引起的疲劳;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至力竭的时间。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77153.5 (22)申请日 2016.02.02 (83)生物保藏信息 CGMCC NO.11763 2015.11.30 (71)申请人 易健 (大连) 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116048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 街道北海村 (72)发明人 庞美华 龚利芸 (51)Int.Cl. A23L 7/152(2016.01) A23L 5/30(2016.01) A23L 33/10(2016.01) A23L 33/135(2016.01) A23L 33。

2、/125(2016.01) A23L 33/21(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 方法, 将具有天然色泽、 风味和口感的小麦芽粉 与植物乳杆菌粉、 改性膳食纤维、 酵素粉、 低聚糖 等功能性产品科学复配, 不仅有效提高了小麦芽 复合粉的营养性、 食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 而且 显著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益生性和质量稳定 性, 其组分简单, 色泽、 风味和口感天然, 营养价 值高, 保健功能强,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益生菌 活菌数量高、 益生性强, 益生菌功能性代谢物种 类全、 含量高, 食品安全性高, 保质期长。

3、。 其中小 麦芽制备过程采用超声清洗、 微波瞬时膨化杀 胚、 高压脉冲、 生物酶解联合浸泡、 催芽, 浸泡和 发芽时间短, 发芽率高、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生 产效率高,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9页 CN 105725079 A 2016.07.06 CN 105725079 A 1.一种小麦芽复合粉,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0-60份, 改性膳食 纤维8-15份, 植物乳杆菌粉6-12份, 酵素粉5-10份, 低聚糖5-10份; 所述植物乳杆菌粉是以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为出发菌株按常规方法制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4、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45-55份, 改性膳食纤维11-13份, 植物乳杆菌粉8-10份, 酵素粉7-9份, 低聚糖6-8 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小麦芽粉50份, 改性膳食纤维12份, 植物乳杆菌粉9份, 酵素粉8份, 低聚糖7份。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 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1-0.03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400W、 频率20-30KHz室温超声清洗3-5min, 取出、 沥干,。

5、 于频率2450MHz、 功率3000W、 温度38-42、 料层厚度2-4cm微波干燥10-15s,然后置温度为33-36、 pH值为6-8的浸泡液中浸泡4-6h, 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0.25的复合酶, 每隔15-20min通风一次, 通风压力 0.13-0.15MPa, 同时于电场强度10-15kV/cm, 脉冲时间100-300 s,脉冲频率60-80Hz条件进 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 直至小麦水分含量为40-45; 浸泡后的小麦沥干, 在发芽室内进行 暗发芽, 暗发芽温度保持20-24, 暗发芽时间为20-24h, 经发芽后的小麦干燥至水分含量 为5-8, 低温粉碎, 。

6、过60-80目筛即得小麦芽粉; 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 -葡聚糖酶、 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4:2-4:1-3均匀混合。 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酵素粉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 泡菜发酵生产末期排放的发酵液为原料, 过滤除去发酵液中的菜叶等大粒物质得到发酵液 体, 发酵液体采用冷冻干燥获得酵素粉; 冷冻干燥的条件是: -30-40度预冻6小时; 然后冻 干直到含水量小于5。 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 果糖40-50份, 低聚麦芽糖30-40份, 棉子糖20-40份, 大豆低聚糖16-18份, 低聚半乳糖1。

7、0-15 份, 低聚木糖10-15份, 低聚异麦芽糖10-15份, 水苏糖8-12份。 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将冬黑麦、 沙冬 青、 鲨鱼皮胶原蛋白分别清洗、 沥干, 按质量比8-10:3-5:2-4均匀混合, 加入混合物料质量 0.1-1倍的pH值为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 冷冻料 层厚度3-5cm, 粉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0-20倍的水, 用乳酸调节pH值为 3.5-5.5, 于室温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 脉冲时间300-500 s,脉冲频率200-30。

8、0Hz条件 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20-30min; 然后于室温在功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 15-20min, 同时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 加入提取液质 量1-2的复配酶, 于45-55酶解30-50min; 酶解液过滤、 滤液浓缩、 低温粉碎至粒径为 0.1-0.3mm即得保护剂; 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果胶酶、 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1-2: 1-2均匀混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制备植物乳杆菌粉时保护剂的制备 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将冬黑麦、 沙冬青、。

9、 鲨鱼皮胶原蛋白分别清洗、 沥干, 按质量比8-10:3- 5:2-4均匀混合, 加入混合物料质量0.1-1倍的pH值为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725079 A 2 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 冷冻料层厚度3-5cm, 粉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 量10-20倍的水, 用乳酸调节pH值为3.5-5.5, 于室温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 脉冲时间 300-500 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20-30min; 然后于室温在功 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

10、5-20min, 同时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 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 加入提取液质量1-2的复配酶, 于45-55酶解30-50min; 酶解液 过滤、 滤液浓缩、 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1-0.3mm即得保护剂; 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果胶酶、 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1-2: 1-2均匀混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麦芽复合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波辐照提取为间歇式提取, 即微波辐照10s, 间隔20s。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按 照配方比例, 称取各原料, 依次。

11、将酵素粉、 植物乳杆菌粉、 小麦芽粉、 低聚糖加入V型混合罐 均匀混合25-35min,搅拌转速20-4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2-18min,搅拌转 速40-60r/min,无菌灌装、 密封、 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 粉状灌装机灌装, 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 辐照剂量4kGy; 所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 装; 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20-40min。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725079 A 3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

12、01 本发明涉及小麦深加工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芽粉是小麦芽经过超低温干燥处理, 低温微粒研磨技术, 将整棵小麦芽研磨 成超微粉。 其性状温和, 极易被身体吸收, 吸收率高达96以上。 是全球独创的具有全面营 养的绿色有机食品。 能够提供人体必要的营养, 帮助人体代谢、 排出各种毒素, 使我们减少 罹患疾病的危险。 主要成分及作用1.叶绿素: 绿色血液叶绿素的构成与人体的血红素相似, 能快速溶入红血球, 使人恢复活力。 叶绿素亦能进入组织中, 清除残留的药物和毒素, 中和 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 有清肝、 活血、 强心脏、 降血糖、 加速伤口愈。

13、合的作用。 2.丰富的维 生素: 小麦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B、 C、 E。 维生素A对身体生长相当重要, 而且可以增进视 力。 科学界已证实, 它是一种抗癌的维生素。 维生素B有益于神经系统, 可预防脚气病, 促进 食欲, 消除疲劳, 协助细胞摄取碳水化合物的能量。 维生素C对皮肤、 牙齿、 眼睛、 肌肉等非常 重要。 维生素E是人体的清洁剂, 可保护心脏, 延缓衰老, 有利于改善皮肤松弛、 皮肤干燥、 粉 刺、 贫血等症状。 3.矿物质的宝库: 小麦芽中含有钙、 铁、 锰、 磷、 钠、 钴、 锌等矿物质。 更为重 要的是钾离子, 对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 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 保持心肌。

14、和全身肌肉的 力量等很多方面, 起着显著的作用。 4.碱性食品之王: 由于小麦芽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矿物 质, 碱性程度比蔬菜中碱性最高的菠菜(39.6)高近一倍(66.4), 是纠正酸性体质的最佳食 品。 5.酵素酵素又称为“酶“, 是一种活性蛋白质。 酵素广泛作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催化剂, 促进食物分解与代谢, 促进组织修复, 是人体生化反应的重 要活性物质。 可以说, 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 关于小麦芽的常识美国医生Dr Ann Wigmore因 自身患有癌症, 而深入研究小麦芽的功能, 从而发现了利用小麦芽来控制癌细胞扩散的方 法而得救。 也因此成立了一个专门利用。

15、小麦芽来医治癌症的医疗中心。 经过很多国家的科 学家多年的研究, 证明小麦芽能有效的调整人体新陈代谢及荷尔蒙分泌, 能调整各种生理 指标趋于正常, 完全符合自然、 原始、 本源的健康法则。 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 本 草纲目 中这样描写小麦芽(麦苗):“味辛、 寒、 无毒, 主治消酒毒、 暴热、 酒疽、 目黄。 并捣烂 绞汁日饮之, 又解蛊毒; 煮汁滤服, 除烦闷, 解时疾狂热、 退胸膈热, 利小肠。 “ 本草纲目 中 所描述小麦芽是不包含根部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 小麦芽叶子属寒性, 根茎属燥热, 所以, 一般市面上销售的小麦芽产品只采用叶子部分,因而寒性过高,容易导致呕吐,头晕的副。

16、作 用。 Easy Pha-max研究发现,只有小麦芽自己的根,可以抵消其叶子的寒性。 因此, Easy Pha-max将小麦芽根部保留一起加工, 成为一种不燥不寒的营养保健佳品。 从科学的角度来 看, 小麦芽的根茎含有丰富的酶等活性营养成分。 实验已经证实, 根茎和叶子分别包含多种 营养成分, 以合适的比例共存并构成完整的营养整体, 它们使得营养的吸收更加容易。 在小 麦芽根茎中发现的活性成分, 特别是植物生长激素, 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0003 目前, 以小麦为原料制备纯小麦芽粉的较多: 0004 中国专利CN 104146218 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形式的富硒小麦芽粉, 属于植物与。

17、 说 明 书 1/19 页 4 CN 105725079 A 4 食品领域。 将小麦籽粒浸泡于200ppm的亚硒酸钠水溶液中12-24小时, 然后平铺于有大量孔 洞的培育盘上, 方保持一定高度的无水空间, 于20-30温度下发芽, 每1个小时左右 200ppm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喷洒一次, 经过3-4天时间, 小麦芽的高度为2-3cm时, 将发芽长出 的叶片和根剪下, 丢弃包括籽粒的剩下的部分。 将剪下的叶片和根置于低于70的温度下 烘干, 再磨成粉。 制作富硒小麦芽粉的原料不包括籽粒, 可以减少因籽粒霉变带来的食品安 全风险。 小麦根中的有机硒含量高于叶片, 有利于提高整个产品中有机硒的含量。 。

18、上述公开 的专利浸泡和发芽时间长, 效率低, 成本高, 浸泡液容易污染、 给小麦芽粉带来异味, 且排放 后污染环境。 0005 中国专利CN 103504216 B公开了一种富硒麦芽粉加工工艺及植物无土培育机, 旨 在提供一种生产过程容易把握、 生产的麦芽粉硒含量高的富硒麦芽粉加工工艺及植物无土 培育机。 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浸种、 催芽、 培育、 清洗、 干燥、 粉碎、 过筛、 杀菌、 包装。 上述公开的专利浸泡液成分化学成分多, 含有赤霉素-抗生素, 严重污染环境且存在食品 安全隐患, 同样存在浸泡和发芽时间长, 效率低, 成本高的缺陷, 同时采用100-120的高温 烘烤, 麦芽。

19、的生物活性物质损失较大。 0006 中国专利CN 102132838 A公开了一种膨化富铬苦荞麦芽粉的制备方法, 苦荞麦在 100mg/L蛋氨酸铬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 放入筐内发芽, 并在发芽过程中每隔4小时用 100mg/L蛋氨酸铬溶液喷淋一次, 待芽苗长到1-2厘米时, 水洗、 去壳, 60-80热风干燥至含 水量15-20, 用挤压膨化机140膨化、 粉碎, 得到膨化富铬苦荞麦芽粉。 本发明保持了苦 荞麦原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黄酮药用功效, 含铬量10mg/kg, 不含无机铬。 可作补铬食品添 加剂和防治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压人群的功能性食品, 疗效显著。 上述公开的专利浸泡和 发芽。

20、时间长, 效率低, 成本高, 浸泡液容易污染、 给苦荞麦芽粉带来异味, 且排放后污染环 境; 同时高温膨化也会造成麦芽生物活性物质的损失。 0007 以小麦为原料制备小麦芽复合粉的较少: 0008 中国专利CN 103039863 B公开了一种清热利湿的麦芽粉, 包括苦瓜超微粉、 薏仁 超微粉和麦芽粉; 其中苦瓜超微粉的重量份为515, 薏仁超微粉的重量份为1020, 麦芽 粉的重量份为6585; 本发明有益效果: 清热解毒, 行气消食, 清热利湿, 续精神, 保持人体 健康。 上述公开的专利在制备麦芽时采用了低温分段干燥的方式, 但没有公开具体的发芽 过程。 0009 综上, 以小麦为主要原。

21、料, 浸泡和发芽时间短, 效率高,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 液不易污染、 变味, 最终制备一种口感和色泽天然, 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组分 简单、 功能性强保健效果显著的小麦芽复合粉仍是一种必要。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小麦芽粉及其制备的缺陷, 以小麦为主要原 料, 添加益生性强大的植物乳杆菌粉、 酵素粉, 并科学复配改性膳食纤维、 低聚糖等功能性 原料, 浸泡和发芽时间短, 效率高,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液不易污染、 变味, 最终制备一 种口感和色泽天然, 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组分简单、 功能性强、 保健效果显著 的小麦芽复合粉。 001。

22、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说 明 书 2/19 页 5 CN 105725079 A 5 0012 一种小麦芽复合粉,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0013 小麦芽粉40-60份, 改性膳食纤维8-15份, 植物乳杆菌粉6-12份, 酵素粉5-10份, 低 聚糖5-10份; 0014 优选地, 所述小麦芽复合粉,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0015 小麦芽粉45-55份, 改性膳食纤维11-13份, 植物乳杆菌粉8-10份, 酵素粉7-9份, 低 聚糖6-8份; 0016 更优选地, 所述小麦芽复合粉,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0017 小麦芽粉50份。

23、, 改性膳食纤维12份, 植物乳杆菌粉9份, 酵素粉8份, 低聚糖7份;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小麦芽粉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 依次经超声清洗、 微波瞬时处理、 超声辅助生物酶解浸泡、 发芽、 干燥、 低温粉碎等工艺而制备的; 0019 优选地, 所述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将小麦放在装有0.01-0.03 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于功率200-400W、 频率20-30KHz室温超声清洗3-5min, 取 出、 沥干, 于频率2450MHz、 功率3000W、 温度38-42、 料层厚度2-4cm微波干燥10-15s,然后 置温度为33-36、 pH值为6-8的浸泡液中浸。

24、泡4-6h, 浸泡液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0.25的复合酶, 每隔15-20min通风一次, 通风压力0.13-0.15MPa, 同时于电场强度10- 15kV/cm, 脉冲时间100-300 s,脉冲频率60-80Hz条件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 直至小麦水 分含量为40-45; 浸泡后的小麦沥干, 在发芽室内进行暗发芽, 暗发芽温度保持20-24, 暗发芽时间为20-24h, 经发芽后的小麦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8, 低温粉碎, 过60-80目筛即 得小麦芽粉; 0020 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 -葡聚糖酶、 木聚糖酶按质量比2-4:2-4:1-3均匀混合。 0021 进一步地, 所。

25、述改性膳食纤维是将膳食纤维经物理、 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处理而得 到的具有强持水性、 膨胀性、 增稠性、 吸附性且网格结构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 生物 活性强、 对人体益生菌群有重要的、 积极作用的纤维素, 与普通膳食纤维相比, 其生物活性 作用更强大, 还可大大延长葡萄粉的保质期; 0022 优选地, 所述改性纤维是由菊粉、 苹果纤维、 燕麦纤维、 小麦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经生物酶酶解而得到的; 0023 更优选地, 所述改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将菊粉、 小麦纤维、 燕麦 纤维按质量比5-7:2-4:1-3均匀混合, 加入其质量3-7倍的水, 室温100-300W、 35-。

26、40KHz条件 超声提取10-15min,然后在电场强度20-40kV/cm, 脉冲时间300-500 s,脉冲频率200-400Hz 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15min; 用乳酸调节pH值为4.5-6.5, 加入混合物质量0.1- 0.3的生物酶, 于45-55酶解20-48min; 酶解液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 冷冻干燥至水分含 量为5-8即得改性膳食纤维; 0024 所述生物酶为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漆酶、 果胶酶按质量比1-3:1-3:1-2:1-2均匀 混合。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植物乳杆菌粉是以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为出发菌株按常规 方法制备的, 其。

27、活菌含量为: 71012-91012cfu/g; 其中冷冻干燥工艺采用的冷冻保护剂 以含有抗冻蛋白的动物或植物为原料, 经高压脉冲电场提取、 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和复配 酶酶解而制得的, 可有效提高植物乳杆菌粉在冷冻干燥过程活菌存活率; 0026 优选地, 所述保护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将冬黑麦、 沙冬青、 鲨鱼皮胶原蛋 说 明 书 3/19 页 6 CN 105725079 A 6 白分别清洗、 沥干, 按质量比8-10:3-5:2-4均匀混合, 加入混合物料质量0.1-1倍的pH值为 3.8-4.5的乳酸润湿3-8h,于-18-22冷冻1-2h后立即进行粉碎, 冷冻料层厚度3-5c。

28、m, 粉 碎物粒径0.5-3mm,接着加入粉碎物质量10-20倍的水, 用乳酸调节pH值为3.5-5.5, 于室温 下在电场强度25-35kV/cm, 脉冲时间300-500 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 电场处理20-30min; 然后于室温在功率150-300W条件下进行微波辐照提取15-20min, 同时 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 加入提取液质量1-2的复配 酶, 于45-55酶解30-50min; 酶解液过滤、 滤液浓缩、 低温粉碎至粒径为0.1-0.3mm即得保 护剂; 0027 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 蛋白酶、 淀粉。

29、酶、 果胶酶、 单宁酶按质量比2-4:1-3:1-3: 1-2:1-2均匀混合; 0028 更优选地, 所述微波辐照提取为间歇式提取, 即微波辐照10s, 间隔20s。 0029 进一步地, 所述酵素粉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泡菜发酵生产末期排放的发酵液为原 料, 过滤除去发酵液中的菜叶等大粒物质得到发酵液体, 发酵液体采用冷冻干燥等干燥方 法制备获得酵素粉。 冷冻干燥的条件是: -30-40度预冻6小时; 然后冻干直到含水量小于 5。 泡菜生产方法参照中国专利201110421967.3或201210310308.7制备。 0030 进一步地, 所述低聚糖为低聚果糖、 水苏糖、 棉子糖、 低聚木。

30、糖、 低聚半乳糖、 大豆 低聚糖、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麦芽糖中至少一种; 0031 优选地, 所述低聚糖重量份数组成为低聚果糖40-50份, 低聚麦芽糖30-40份, 棉子 糖20-40份, 大豆低聚糖16-18份, 低聚半乳糖10-15份, 低聚木糖10-15份, 低聚异麦芽糖10- 15份, 水苏糖8-12份。 0032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 比例, 称取各原料, 依次将酵素粉、 植物乳杆菌粉、 小麦芽粉、 低聚糖加入V型混合罐均匀混 合25-35min,搅拌转速20-40r/min,然后加入改性膳食纤维均匀混12-18min,搅拌转。

31、速40- 60r/min,无菌灌装、 密封、 包装即得小麦芽复合粉; 0033 优选地, 所述无菌灌装采用自动粉状灌装机灌装, 同时采用60Co辐照灭菌, 辐照剂 量4kGy; 0034 优选地, 所述小麦芽粉采用铝塑复合袋灌装; 所述铝塑复合袋灌装前采用紫外线 或臭氧消毒20-40min。 0035 经上述方法制备的小麦芽复合粉植物乳杆菌活菌含量为6.841011-9.49 1011cfu/g。 0036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H于2015年11月30日保藏于中国 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 保藏号为CGMCC N。

32、O.11763, 保藏 地址为: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 100101。 0037 植物乳杆菌益生特性如下: 0038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 下存活, 在1胆盐培养4小时后仍处于存活状态;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降解亚硝酸 盐速度快, 分解能力达到10.9mg/h/kg, 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 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 度在4.8mg/kg以下; CGMCC NO.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 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76。 CGMCC NO.11763黏附能力。

33、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 说 明 书 4/19 页 7 CN 105725079 A 7 0039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对胆固醇降解能力研究和测定: 0040 取1ml CGMCC NO.11763母液接种于10mL的MRS胆固醇液体培养基(胆固醇含量 0.1mg/ml,pH 6.2)中, 37的恒温静置分别培养20h、 40h、 60h备用, 以接入1mL无菌水的MRS 胆固醇培养基为对照, 取以上培养不同时间的菌液样品及对照液各1ml,9000r/min, 4下 离心10min, 得到发酵上清液, 邻苯二甲醛法测定上清液中胆固醇含量(具体为: 取各上清液 0.1ml于。

34、相应的试管中,加冰醋酸0.3ml,1mg/ml的邻苯二甲醛0.15ml, 缓缓加入浓硫酸 1.0ml, 混合均匀。 室温静置10min, 于550nm下测吸光值)。 每一处理3个重复, 以同样方法制 作胆固醇标准曲线, 计算上清液中胆固醇含量及降解率,结果见表1。 可知, CGMCCNO.11763 对胆固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在发酵60h小时后, 降解率可达到64.76。 0041 表1对胆固醇的降解情况。 0042 降解时间(h)020h40h60h 胆固醇含量(mg/ml)0.22730.00580.13560.00180.10110.00940.8010.0231 胆固醇降解率 40.。

35、3455.5264.76 0043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菌株的耐胆盐试验: 0044 取CGMCCNO.11763菌液1mL接种菌种于含有不同胆盐(含量梯度为0.0、 0.2、 0.4、 0.6、 0.8、 1)的10mL MRS液体培养基(PH6.4), 置于37下分别培养0、 2、 4h, 每个处理3个重复。 各取1ml样品菌液于9ml生理盐水中混匀, 制备稀释度溶液, 取0.1ml稀释 液于MRS中涂布, 于37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小时(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记录计算平 板上的菌数个数。 结果见表2。 可知该菌在胆盐浓度为1处理4h后菌的生长量依然 0045 达到0。

36、.590.92107(cfu/ml), 有很好的耐胆盐能力。 0046 表2耐胆盐能力检测(s)107cfu/ml 0047 0048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菌株的耐酸试验 0049 取HLX37母液按1ml接种菌种于不同pH值(pH梯度为1.5、 2.0、 2.5、 3.0、 3.5、 4.0)的 10mLMRS液体培养基, 置于37下分别培养0、 2、 4h, 每一处理3个重复。 各取1ml样品菌液于 9ml生理盐水中混匀, 制备稀释溶液, 取0.1ml稀释液于MRS中涂布, 于37生化培养箱中倒 置培养48小时(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记录平板上的菌落个数。 结果见表3。 。

37、说明该菌具有 很强的耐酸能力。 0050 表3耐酸能力检测(s)107cfu/ml 说 明 书 5/19 页 8 CN 105725079 A 8 0051 0052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的黏附能力测定 0053 培养CGMCC NO.11763(MRS液体培养基)、 大肠杆菌DH5 (LB液体培养基)24h得发酵 液, 分别置于3000r/min、 4下离心10min, 收集菌泥, 分别用pH7.0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PBS)洗涤菌泥2次(即在菌落中加入PBS, 震荡混合均匀后, 置于3000r/min、 4下离心 10min, 收集菌体)。 自凝集率(): 用无菌的PB。

38、S将菌泥CGMCC NO.11763制成在波长600nm处 的吸光值为0.40.1(A0)的悬浮菌液及菌悬液,静置24h后测定吸光值A24, 自凝集率() 公式为(A0A24)/A0。 ; 他凝集率(): 将CGMCC NO.11763和大肠杆菌DH5 的悬菌液调节成 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值为0.60.1(A0)的混合悬浮菌液。 静置24H后测定吸光值A24, 他凝 集率()公式为(A0A24)/A0。 测定结果见表5, 可知CGMCC NO.11763的自凝集率为 95.71, 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0054 表4黏附能力表 0055 0056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的菌株。

39、生理特性 0057 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H于2015年11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 保藏号为CGMCC NO.11763, 保藏地 址为: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 100101。 0058 该菌株特点如下: 在显微镜下观察, 该菌株为短杆状,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无鞭毛, 不产芽孢; 在固体培养基上, 该菌菌落为白色, 表面光滑, 致密, 形态为圆形, 边缘较整齐。 0059 理化特征为: 过氧化氢酶(-), 明胶液化(-), 吲哚实验(+), 运动。

40、性(-), 发酵产气 (-), 亚硝酸盐还原(-), 发酵产气(-), 产硫化氢气体(-), pH4.0MRS培养基中生长(+)。 经过 生理生化鉴定为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命名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XH。 0060 菌株能够在57下生长良好, 葡萄糖耐受能力为275g/L。 0061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由采集人李建树, 从新疆维吾尔族老乡家中酸奶中分离得到, 采集时间2015年6月2日。 0062 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下存活, 在 1胆盐培养4小时后。

41、仍处于存活状态;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降解亚硝酸盐速度快, 分解能力达到10.9mg/h/kg, 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 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在4.8mg/ kg以下; CGMCCNO .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 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 .76。 CGMCC NO.11763黏附能力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 菌株能够在57下生长良好, 葡萄糖耐受能 说 明 书 6/19 页 9 CN 105725079 A 9 力为275g/L。 0063 有益效果: 0064 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将具有天然色泽、 风味和口感的小麦芽粉与植物乳杆菌粉、 改性膳食纤维、 酵素粉、。

42、 低聚糖等功能性产品科学复配, 不仅有效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营 养性、 食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 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芽复合粉的益生性和质量稳定性, 与现 有小麦芽复合粉相比: 其组分简单, 色泽、 风味和口感天然, 营养价值高, 保健功能强, 生物 活性物质含量高, 益生菌活菌数量高、 益生性强, 益生菌功能性代谢物种类全、 含量高, 食品 安全性高, 保质期长。 其中小麦芽制备过程采用超声清洗、 微波瞬时膨化杀胚、 高压脉冲、 生 物酶解联合浸泡、 催芽, 浸泡和发芽时间短, 发芽率高、 芽长均一、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 生 产效率高,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浸泡液不易污染、 变味, 对环境友好。。

43、 具体试验效果见实施 例七-十二, 具体组分效果如下: 0065 1.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经实验发现能够在pH为1.50的条件下存 活, 在1胆盐培养4小时后仍处于存活状态;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763降解亚硝酸盐速 度快, 分解能力达到10.9mg/h/kg, 该菌种在生产泡菜时, 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在 4.8mg/kg以下; CGMCC NO.11763在发酵60h小时后, 对胆固醇降解率可达到64.76。 CGMCC NO.11763黏附能力测定的自凝集率为95.71。 0066 2.本发明在制备植物乳杆菌粉剂时采用的冷冻保护剂将含有抗冻蛋白。

44、较高的冬 黑麦、 沙冬青和鲨鱼皮胶原蛋白科学复配, 经高压脉冲电场提取、 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和生 物酶解而制得, 全程低温提取, 抗冻蛋白提取率高, 损失少, 得到的保护剂抗冻多肽含量高、 种类全、 功能性强、 抗冻效果好, 提高了植物乳杆菌粉剂中的活菌含量。 0067 3.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膳食纤维是将膳食纤维经物理、 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处理而得 到的, 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 生物活性强、 对肠道益生菌群有重要的、 积极作用的纤维素, 与 普通膳食纤维相比, 其生物活性作用更强大: 1)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高, 更容易被益生菌利 用, 可提高益生菌在肠道的生长及繁殖能力, 增加益生菌菌群的种类和数量。

45、, 降低大肠pH 值, 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2)强大的吸附能力, 经改性后, 纤维素的比表面积增大, 网格结构 丰富, 吸附力增强, 螯合、 吸附胆固醇和胆汁酸类的有机分子能力更强、 抑制人体对它们的 吸收; 3)离子交换能力增强, 对金属元素, 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吸附效果更强; 4)持水性、 膨胀 性、 增稠性更强且不受酸、 碱、 盐的影响, 5)调节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定植时间, 增强肠道的消 化和吸收能力, 提高人体免疫力, 最终显著提高小麦芽粉有效成分的消化和吸收率; 6)促进 胃肠蠕动, 减缓并消除胃胀、 腹胀等不良反应; 7)包埋作用强, 可有效防止外界环境(氧气、 温度、 光照、 湿。

46、度等)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稳定了产品的生物活性, 延长了产品的保质 期。 0068 4.本发明小麦芽粉的制备方法对浸泡过程的小麦进行超声清洗、 微波瞬时处理和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有效防止了浸泡液污染杂菌, 避免了产生臭味渗透到小麦芽粉产品中, 同时, 可有效增强谷物种皮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透性、 提高全谷物种子的吸水率, 促进种 子提前萌发, 提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 促进发芽前期小 麦种子多种生物酶的激活和释放、 胚乳溶解及功能性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成分 的合成, 促进了种子的呼吸代谢作用, 加快了营养及功能性物质、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成。

47、 分的富集进程, 缩短了富集时间, 提高了营养及功能性物质、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成分的 说 明 书 7/19 页 10 CN 105725079 A 10 含量, 与生物酶解有机结合, 可进一步降解种皮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结构, 增加种皮通透性, 激活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内源酶等)活力最强, 富集量更大, 可溶性纤维素含量随之增大, 为 小麦芽粉中的植物乳杆菌提供了营养因子, 效果更佳显著; 将超声、 微波、 高压脉冲电场技 术和生物酶解有机结合, 缩短了浸泡时间, 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均一度; 可最大限度保持小 麦芽粉热敏性物质含量, 尤其是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 六磷酸肌醇、 维生素C、 多酚。

48、等), 最 大限度地保证小麦芽粉的天然色泽、 口感和风味, 同时还可起到杀菌作用; 特别是经微波瞬 时适度杀胚后, 在不影响小麦芽种子的生物活性的情况下, 随着水分的吸收, 的小麦芽胚被 抑制但不影响各项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增长和胚乳的溶解, 芽生长很短, 呼吸作用弱, 发芽 损失低, 提高了小麦芽粉的产量和质量, 显著提高了小麦芽粉产品中功能性、 营养性、 生物 活性物质的含量, 提高了小麦芽粉的保健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去除人体内氧自由基、 降 血脂、 延缓衰老)、 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 制备的小麦芽发芽率达97以上, 芽长0.2- 0.5mm,长度均一, 发芽损失仅为1.5-2.1, 。

49、比现有发芽工艺损失降低4.8-7.1, 功能性物 质含量高, 其中-氨基丁酸含量为303.8-315.6mg/100g, 谷胱甘肽16.1-18.3mg/100g, 六 磷酸肌醇(IP6)460.8-484.4mg/100g, 膳食纤维3.7-4.2mg/100g。 0069 5.本发明制备的酵素粉不仅含有醋酸杆菌、 双歧杆菌、 酵母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 纯种益生菌, 而且含有更多、 更有益的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参与和产生的多种野生微生物菌 株, 其生物活性和益生性更加全面和强大, 与本发明制备的植物乳杆菌粉科学复配, 其效果 更加显著。 0070 6.本发明小麦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对设备要求低, 可工业化 和规模化生产, 将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