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生通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救生通道.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9478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7.13 CN 201894788 U *CN201894788U* (21)申请号 201020615132.2 (22)申请日 2010.11.17 A62B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廷 地址 543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蝶山二 路蝶苑里 66 号 801 房 (72)发明人 刘廷 (74)专利代理机构 梧州市万达专利事务所 ( 普 通合伙 ) 45108 代理人 游庆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地震救生通道 (57) 摘要 一种地震救生通道, 其特征在于由主体、 装在 主体上。
2、顶内侧的照明灯 (6) 和通风设备、 装在主 体下部中央的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 (13)、 装在主 体下部两侧的多个液压油缸 (5) 构成 ; 主体上顶 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4), 两侧和底部中 央是单层钢结构, 底部两旁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 加强筋 ; 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 (13) 由设置在主 体下部两侧的数组皮带传动轴 (15) 上的传动轮 (11) 带动, 液压油缸 (5) 间通过输油管 (12) 连 接 ; 主体前端设置有能开合的前嘴。本实用新型 的地震救生通道能直接推入废墟救生位置, 安全 地实施救生。 无论救生通道外发生什么情况, 都不 影响通道内进行救生。 (51)I。
3、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CN 201894793 U1/1 页 2 1. 一种地震救生通道, 其特征在于由主体、 装在主体上顶内侧的照明灯 (6) 和通风 设备、 装在主体下部中央的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 (13)、 装在主体下部两侧的多个液压油缸 (5) 构成 ; 主体上顶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4), 两侧和底部中央是单层钢结构, 底部 两旁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 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 (13) 由设置在主体下部两侧的数 组皮带传动轴 (15) 上的传动轮 (11) 带动, 液压。
4、油缸 (5) 间通过输油管 (12) 连接 ; 主体前 端设置有能开合的前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1/3 页 3 地震救生通道 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通道, 特别是一种地震救生通道, 供地震发生后实施应 急救援时使用。 二、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外发生地震后, 到现场实施救援的人都使用大型钩吊车把砖石物资吊出 现场, 由于条件的局限, 有些废墟中也不宜使用钩吊车把压在废墟中的砖头杂物吊出。 只好 采取人力把压于废墟底下人体表面及周边的砖块等物向外清理。这样又费时费力, 很难清 除废物救人, 最重要的是。
5、不安全, 在清理中废墟周边还有大量的砖块杂物跌落, 无法实施救 人, 使被救人失去时间及救生机会。 三、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 是提供一种能到现场安全实施救援的地震救生通道。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救生通道, 其特征在于由主体、 装在主体上顶内侧的照明灯和 通风设备、 装在主体下部中央的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 装在主体下部两侧的多个液压油缸 构成 ; 主体上顶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两侧和下底中央是单层钢结构, 下底两旁是 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 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由设置在主体下部两侧的数组皮带传动 轴上的传动轮带动, 传动轮则由通过电机带动的皮带转动坑轮带动。
6、 ; 液压油缸间通过输油 管连接 ; 主体前端设置有能开合的前嘴。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救生通道为扁型主体, 主体前端设置的前嘴为鸭嘴锥型, 利用 液压叉车动力可把救生通道推到预定位置进行救生。救生通道的前进及后退都由叉车完 成。 救生通道向前推进入废墟的砖石物质时, 须要巨大的推动力, 所以通道主体设置为扁型 减少推进阻力, 当通道推进入废墟砖石物质到达预定位置, 救生人员再启动液压油泵, 把 10 多组油缸输入液体, 把油缸活塞推动打开通道上框架盖板变为日字型救生通道。 0006 当被救目标位置确定后, 利用液压叉车把救生通道推入废墟救生位置, 接通液压 油, 输油管与通道外的油源连。
7、接, 液压油缸作为通道开合动力, 在液压力推动下由救生通道 主体前嘴液压油缸推动打开前嘴实施救生。救生人员可从通道入口进入通道快速实施救 人, 通过平面皮带传动, 把救生人员从救生通道输送到出口。无论救生通道外发生什么情 况, 都不影响通道内进行救生。 四、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地震救生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皮带传动救生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前嘴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前嘴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地震救生通道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 1 是救生通道出入口, 2、 3 是主体 说 明 书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2/。
8、3 页 4 上顶, 4 是加强筋, 5 是液压油缸, 6 是照明灯, 7 是液压油缸活塞头, 8 是液压油缸输油管, 9 是液压油缸出入口, 10是液压油缸底座, 11是传动轮, 12是液压油缸出入油管, 13是皮带传 动救生输送带, 14是油缸活塞, 15是传动轴, 16是活塞油封, 17是救生通道通前嘴开合转动 轴套, 18是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9是前嘴上端开合钢板, 20是皮带转动坑轮, 21下底支 承钢板。 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地震救生通道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地震 救生通道由主体、 装在主体上顶内侧的照明灯 6 和通风设备、 装在主体。
9、下部中央的皮带传 动救生输送带 13、 装在主体下部两侧的多个液压油缸 5 构成 ; 主体上顶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 有加强筋 4, 两侧和底部中央是单层钢结构, 底部两旁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 ; 皮带 传动救生输送带 13 由设置在主体下部两侧的数组皮带传动轴 15 上的传动轮 11 带动, 传动 轮 11 则由通过电机带动的皮带转动坑轮 20 带动 ; 液压油缸 5 间通过输油管 12 连接 ; 主体 前端设置有能开合的前嘴。 0009 前嘴救生口为鸭嘴锥型口, 上端钢板 19 设置能闭开合, 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8 为固定钢板, 通过左右四个液压油缸的活塞推动打开通道救生口的上。
10、盖板, 盖板的闭合由 油缸通过把总成油路手动阀门回油, 即可闭合状态。主体推进废墟时处闭合状态。 0010 整个救生通道主体均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 为日字型结构。外壳可承压 10 吨以上 压力无变形。通道内设置照明及探明灯及通风电控等装置。主体内设置了 10 多组小型液 压泵, 液压泵分左右两边设置, 油缸 5 的活塞头用螺栓与上顶钢板 2 相连接。油缸 5 的底座 10 与主体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8 相连接, 用螺栓固定在钢板 18 上。泵体油缸在输送油 管的液油进入油缸内, 油缸活塞就向上方向推出, 把上端钢板 19 打开, 救生人员即可从通 道入口进入通道内实施救生。 0011 通道。
11、内所设置的液压油缸运行工作的液压油由通道外的液压叉车提供, 只须在通 道内设置一条输油管及一条回油管于叉车接通即可。 0012 主体上顶包括连成一体的上顶钢板 2 与上顶钢板 3, 两层钢板内有加强筋 4。主体 两侧和底部中央是单层钢结构, 底部两旁是双层钢结构, 层间有加强筋。下底板 21 延伸至 前嘴。主体前端为鸭嘴犁带弧状锥型 30 度左右坡度的前嘴 ( 救生口 )。前嘴底板是主体的 下底板 21, 支承钢板分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8 和前嘴上端开合钢板 19, 下底板 21 与下 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18间有加强筋4。 前嘴上端开合钢板19是能闭合的活动构件, 其一端 两边设置有轴及救。
12、生通道通前嘴开合转动轴套 17, 此套一端与主体上顶钢板 3 焊接, 另一 端与前嘴上端开合钢板 19 相连接焊紧。鸭嘴口内设置四只油缸 5, 活塞头 7 与前嘴上端开 合钢板 19 相连接, 油缸底座与上层支承钢板 18 相连接。鸭嘴内前设置有探照灯 6, 与鸭嘴 相连接液压油缸油管 8, 设置于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8 相连接, 油缸的油嘴 9、 12 即上下 油嘴与输油管 8 相连接。 0013 在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18平面均分有约10坑皮带传动轮坑槽。 长形传动轮11 两端外伸出有传动轮轴头, 长形传动轮设置在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板 18 坑槽内, 两传动轴 头固于下底两旁上层支承钢。
13、板 18, 上设置有轴承, 传动轮上设置有传动皮带 13, 其中只有 一个传动轮一端的轴上有皮带转动坑轮20设置于上层支承钢板18, 通过电机动力带动。 皮 说 明 书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3/3 页 5 带转动坑轮 20 又带动板面上所有的长形传动轮, 从而带动了救生通道内的长形传动皮带, 13 皮带设置往复式控制开关。 0014 救生通道为扁型进入废墟砖石泥之中, 此结构为减轻前进阻力而设置, 当通道推 进预定位置后, 再把液压缸用油推动活塞, 形成日字型救生通道。 说 明 书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3/5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4/5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4788 U CN 201894793 U5/5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478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