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气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供气系统.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21194.6 (22)申请日 2017.06.07 (71)申请人 吴旭榕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街通 湖路236号通湖公寓3号楼515 (72)发明人 吴旭榕 (51)Int.Cl. A62B 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供气系统 (57)摘要 一种供气系统, 包括呼吸空气气源, 所述供 气系统还包括一种供气管道, 上述供气管道与呼 吸空气气源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 形的开口, 上述开口的一侧的管壁直接或通过链。
2、 带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 壁直接或通过链带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I, 上述链 牙I和链牙II能够闭合连接在一起或者被分离张 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9页 附图7页 CN 107185121 A 2017.09.22 CN 107185121 A 1.一种供气系统, 包括呼吸空气气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一种供气管 道, 上述供气管道与呼吸空气气源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 上述开口 的一侧的管壁直接或通过链带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直接或通过 链带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I, 上述链牙I和链牙II能够闭合连接在一起或者被分离。
3、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包括胶 管, 上述胶管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上述开口的一侧的管壁连接有排列的 链牙I, 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弹性 材料, 所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和链带II, 上述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 I, 上述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 II或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
4、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 带I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的链带II与链牙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 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牙I和链牙II上设置有通气 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以链牙I和链牙II为轨道进行滑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 结构包括两个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底板和盖板之间设 置有缝隙,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 位于通气滑块 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分离张开,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6.如权利要求5所。
5、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 述的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 板, 上述底板设置有孔洞I, 上述盖板设置有孔洞II,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 被所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上述孔洞I、 空隙、 孔洞II与 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出气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 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 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出 气管道, 上述出气管道。
6、位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供气 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上述孔洞I、 出气管道、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气盖或气 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气系统, 其特征在于: 垂直或基本垂直于所述盖板的两 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 导向边I和导向边II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 II, 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一个导向口II。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185121 A 2 一种。
7、供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供呼吸空气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建筑物内可燃装饰、 化纤地毯和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陈设较多, 这些可燃物 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 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在建筑火灾中, 烟雾 是阻碍人们逃生, 导致被困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英国对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统 计表明,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总死亡人数的40 50, 而被烧死的人当中, 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 火灾发生时, 由于燃烧要消 耗大量的氧气, 使空气中的氧浓度显著下降, 人长时间在这种低氧的环境中, 就会造成呼吸 障碍、 。
8、失去理智、 痉挛、 脸色发青, 甚至窒息死亡。 建筑物内当火灾燃烧旺盛时, 还会产生大 量的二氧化碳, 当人员接触1020浓度的二氧化碳后, 会引起头晕、 昏迷、 呼吸困难, 甚 至神经中枢系统出现麻痹, 使人失去知觉, 导致死亡。 另外, 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较强刺 激作用的气体, 让人无法看清方向, 本来很熟悉的环境也会变得无法辨认其疏散路线和出 口。 人在烟雾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脱离险境的能见度最低为5米, 当人的视野降到3米以 下, 逃离现场就非常困难。 人在烟雾中, 心理极不稳定, 会产生恐怖感, 以致惊慌失措, 给组 织疏散灭火行动造成很大困难。 同时, 烟气有遮光作用, 对疏散和。
9、救援活动会造成很大的障 碍。 因此, 烟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 刺激以及高温作用。 目前控制烟雾有 “防烟” 和 “排烟” 两种方式, 人们逃生途中遇到浓烟时 也仅能做到半蹲或匍匐前进, 以呼吸残留地面的尚未污染的新鲜空气, 人们还可采用逃生 面具或湿毛巾或湿布来阻挡烟雾。 但上述方案都不能避免逃生人员在逃离火灾过程被烟雾 围困, 造成生命危险。 0003 建筑发生火灾时, 为了避免烟雾对人们的侵害, 现有技术已有如下: 在建筑的结构 的内部或结构外设置有供气管道, 上述供气管道在楼层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供 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
10、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 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 伸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 因此建筑的下方 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 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 性就更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逃生的人们可打开阀门或开关通过所述的出气口吸入空 气, 由于供气管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建筑的外侧并没有受到烟雾的影响, 或者就如上述技术 方案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气体过滤装置连接或与空气净化室连接或与氧气室连接或 新风空调机房连接, 那么即使烟雾蔓延到该处, 但从上述进气口进入供气管道的气体是不 会受到烟雾污染的, 因此人们可借助出气口吸入没受烟雾。
11、影响的空气, 然后憋住呼吸前进 一段时间如5-20秒钟, 在另一个出气口处呼出空气, 同时打开另一个出气口的开关通过上 述另一个出气口吸入空气后关闭开关继续前进, 这样循环就可不断前进并且不会吸入烟 雾, 从而保证生命的安全并可逃离建筑。 这样的技术措施存在使用出气口不方便的缺点, 而 且不能持续地吸入新鲜空气, 会对逃生人员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 并且容易造成争抢出气 说 明 书 1/19 页 3 CN 107185121 A 3 口的风险。 0004 现有技术已揭示拉链的定义, 拉链是由两条互为啮合的柔性牙链带及可使其重复 进行拉开、 拉合的拉头等组成的连接件。 拉链可分为三个系列: 金属、。
12、 尼龙、 胶牙(注塑); 连 续成型: 尼龙; 单个成型: 金属(冲压)、 胶牙(注塑)。 按材质分类: 金属材料分为铝质和铜质; 尼龙的材料为聚酯单丝; 胶牙的材料主要为聚甲醛(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 拉链的工作原 理一般是用合力和分力的原理解释的: 拉开拉链时, 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 动, 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 在夹角很小的情况下, 作用在尖角上的力很 大, 两分力向拉链施力且分力大于竖直向下的合力, 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 所以很难直接分 离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分开。 也可以说拉链又称拉锁, 是一个可重复拉合、 拉开的由 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 它。
13、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常见的拉链 形式有单头闭尾式、 双头闭尾式、 双头开尾式等。 拉链的原理是利用了一个简单机械斜 面, 也叫楔。 用手拉动时你会感觉很轻松, 因为利用斜面是省力的, 但要用手直接将拉链啮 合, 却是十分的困难。 早在西元前2500年埃及人建金字塔时, 即使用斜面来移动巨大石块。 虽斜面已被人使用数世纪之久, 直到1586年时斯蒂文才提出理论上的说明, 当一物体沿一 光滑斜面向上推时, 将其提高到斜面顶端所需的力是Fwh/d, 其中F是平行於斜面方向施 加於物体的外力, W是物重, h足斜面的高度, d是斜面长度。 斜面减少了提高物体所需之外 力, 因斜面具有。
14、机械利益, 即d/h比值。 斜面越平缓, 机械利益越大。 拉链也是斜面应用的一 种, 斜面使拉拉链的微小力量转换成足以分合链齿的强大力量。 拉头是一头大一头小, 有点 像船形, 大头端的中间还有一个中心顶舌, 闭合拉链时, 一对对锁齿被引导到小头, 依靠小 头逐对逐对地迫使锁齿互扣。 打开拉链时, 大头处的中心顶舌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锁齿, 打开的锁齿被引导向大头, 即向两旁分开。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输送呼吸空气供气系统, 当建筑或森林等处发生火 灾时, 在人们逃离过程或避难时可以很方便地从上述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
15、方案: 0007 一种供气系统, 包括呼吸空气气源, 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一种供气管道, 上述供气 管道与呼吸空气气源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 上述开口的一侧的管 壁直接或通过链带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直接或通过链带连接有 排列的链牙II, 上述链牙I和链牙II能够闭合连接在一起或者被分离张开, 所述排列的链牙 I和链牙II相互交错排列, 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能够与上述链牙I或链牙II注塑成型, 或者 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线孔, 用细线穿过上述线孔能够把上述链牙I或链 牙II捆绑固定, 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线孔, 用细线穿过。
16、上述线孔能 够把设置有上述链牙I或链牙II的链带捆绑固定, 上供气管道布置在建筑的位置包括: 楼梯 间或过道或大厅或卧室等处; 0008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包括胶管, 上述胶管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 方向的开口, 上述开口的一侧的管壁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连接有 排列的链牙II; 0009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弹性材料, 所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 说 明 书 2/19 页 4 CN 107185121 A 4 和链带II, 上述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 牙II; 0010 其中, 所述链牙I和。
17、链牙II上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以链牙 I和链牙II为轨道进行滑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两个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 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隙,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 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分离张开,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上述内芯体分离张开或者被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 部腔体的凸出的轨道或凸出的腔体结构分离张开, 有一段所述开口两侧连接的链牙I和链 牙II从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腔体穿过, 并且与上述位于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腔体内的 链牙I和链牙II连接的管。
18、壁从上述缝隙中穿过并向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外部延伸, 或者所 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和链带II, 上述链带I连接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链带II连接 有排列的链牙II, 上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中穿过并向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外部延 伸后与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所述排列的链牙I和 链牙II相互交错排列, 采用现有技术的拉头能够夹持链牙I和链牙II, 借助上述拉头拉襻滑 行即可使链牙I和链牙II相互啮合或脱开,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拉头的结构 进行改进、 变化得到的, 当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一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 上述开口另一侧 的管壁连接有链。
19、带II时, 上述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 上述链带II的一侧边设 置有排列的链牙II, 为便于安装通气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采用如下活动组 装结构: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端部的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上 设置有竖直的内芯体, 内芯体与盖板活动连接, 例如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螺丝孔, 对应 上述螺丝孔位置的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 采用螺丝穿过上述盖板上的孔洞就可旋转进入 上述内芯体顶部的螺丝孔达到让上述底板连接固定盖板的目的, 还有下列活动连接方案, 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螺丝, 对应上述螺丝位置的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 上述 盖板通过。
20、上述孔洞能够套在上述内芯体的螺丝上并采用螺帽旋转到上述螺丝上并压住盖 板把盖板固定在上述内芯体上, 上述活动连接的方式还可采用插接固定的方式, 插接固定 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这里不作详述, 在本申请的上述供气管道安装上述通气 滑块装置时, 我们先让上述链牙I与链牙处于分离状态, 这很容易做的, 我们把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的盖板与底板分离, 先把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塞进或安装进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内, 然后把盖板压住链牙I与链牙II并固定在上述内芯体上, 链牙 I与链牙II能够被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 还有简单的方法是 把链带I的链牙。
21、I与链带II的链牙II塞进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内时一边塞 进一边沿链带I或链带II的方向左右移动, 这样很快就能够把上述链牙I与链牙II安装进上 述底板上的内部腔体或底板上的轨道内, 然后把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压住上述链牙I 与链牙II并连接固定到上述底板上的内芯体上并沿链带I或链带II的方向左右移动, 这样 通过通气滑块的导向口及内芯体的作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外侧附近的链带I 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张 开状态, 但远离上述通气滑块的链带I和链带II依然处于分离状态, 我们仅需把通气滑块装 置滑动到上述链。
22、牙I及链牙II的一端再反向滑动到上述链牙I及链牙II的另一端就实现了 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 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 说 明 书 3/19 页 5 CN 107185121 A 5 处于张开状态, 通过上述安装方法还能够在链带I和链带II继续安装多个通气滑块装置并 让安装在链带I和链带II上的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 上 述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张开状态, 上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 中穿过,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通气滑块装置在移动时位于上述导向口处的 链牙I与链牙II能够被上述导向口的。
23、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 缝隙中穿过并向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外部延伸后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 位于所述供气管道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或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 可打开或闭合链带I和链带II, 闭合链带I和链带II时,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一对对链 牙I和链牙II被引导到导向口, 依靠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和链牙II互 扣, 打开链带I和链带II时, 上述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和链牙II, 打开 的链牙I和链牙II在通气滑块装置内向两旁分开再被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腔体引导延伸到 另一个导向口, 上述内芯体设置有。
24、斜面或楔, 内芯体的结构包括: 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 或内芯体为内芯支柱、 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 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 或截面为椭圆 环形、 或截面为圆环形、 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 通过上述通气孔洞或者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 部相通,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与通气管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 洞或者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 并且通气管能够 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 管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 当所述。
25、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 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容纳新 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密闭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 备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 上述空气罐采用无耐压功能的密 闭空气罐或采用压缩空气罐, 当采用无耐压功能的空气罐时, 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设置有 正压送气设备能够满足把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向所述建筑内输送或向通过 空压机向另一个压缩空气罐输送, 最好采用压缩空气罐, 上述压缩空气罐与呼吸空气压缩 机连接, 呼吸空气压缩机启动时, 经净化后的无污染的新鲜空气经呼吸空。
26、气压缩机的空气 压缩气缸吸气口进入并通过处理后产生新鲜的高压空气, 上述压缩空气罐通过供气竖管与 上述本申请的供气管道连接, 上述与压缩空气罐连接的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用来控制向 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 电磁阀还可与控制电路连 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 因此最好供气方案是设置两个空气罐, 第一个空气罐的进气 管或进气口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 空气罐的外部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后产生的新鲜 空气进入上述第一个空气罐, 上述两个空气罐的第二个空气罐为压缩空气罐, 在上述第一 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用管道连接, 上述管道上或上述压缩空气罐的进气口处设置有 呼吸空。
27、气压缩机, 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呼吸空气压缩机的压缩处理后产生 高压新鲜空气向压缩空气罐内输送, 上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通过供气管路与上述本申请的 供气管道连接, 上述与压缩空气罐出气口连接的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通气阀用来控制向 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 当然我们还可在上述第一 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电磁通气阀,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 呼吸空气压缩 机以及电磁通气阀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 还有技术方案是上述供气管 说 明 书 4/19 页 6 CN 107185121 A 6 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
28、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 机连接或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 还有方案是上述供气 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内部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 缩机连接或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带有正压送气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正压送 气设备连接, 火灾时上述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 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启动往上述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气体并在供气管道内形成正压, 所述 供气管道的链带上设置有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 使用通气管插进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进行吸气, 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 气孔洞连。
29、接后, 上述通气管能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移动时位 于所述的滑块通气装置外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 露或少泄露的目的, 逃生人员在避难等待救援时可靠近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直接 或通过吸气管吸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或者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不断从上述滑 块通气装置内吸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空气净化设备连 接或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 气体过滤装置或空 气净化室或氧气室, 所述正压送气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 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 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 上述消防。
30、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 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的电源采用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 筑的供电线路, 为了保证进气口躲避烟雾还有方案如下, 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一卷 软管, 上述软管的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可与消防空 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一起移动 以避开烟雾,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 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伸到地面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 上流动的, 因此建筑的下方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 如向建筑的外。
31、侧延伸一段距离如 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性就更低, 上述供气管道设置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 砖墙的外侧, 还有方案如下, 上述供气管道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 面内但供气管道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部空间, 也就 是从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 还有方 案如下, 上述供气管道有部分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部分供 气管道和供气管道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 也就是 从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设置有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 部分供气。
32、管道凸出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 还有技术方案如下, 所 述供气管道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也就是所述供气 管道悬挑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0011 其中,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的端部设置有上止和下止,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在上 止和下止之间滑动; 0012 其中, 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II或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 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的链带II与链 牙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 胶条, 让啮合的链带I、。
33、 链带II能够起密封的作用; 说 明 书 5/19 页 7 CN 107185121 A 7 0013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为封闭状态, 即所述供气管道的供气末端的截面采用 密封构件如密封胶体进行堵塞、 封堵; 0014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管道如采用胶管, 上述胶管的一端的进气口与进气 管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填充泵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设置有呼吸空气压 缩机的压缩空气罐的出气口连接, 距离与上述进气管连接的胶管的端部一段距离如3到20 厘米的距离的胶管处开始设置所述的开口并开始连接设置所述链带I和链带II, 所述胶管 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如所述胶管的另一端的截面被胶带或。
34、密封构件堵住, 上述开口从上述 进气口的一段开始延伸到上述胶管的另一端或延伸到距离上述胶管的另一端一段距离的 位置, 上述开口连接所述链带I、 链带II并安装带有阀门的通气滑块装置后, 上述供气管道 的内部腔体形成圆柱状的杯体, 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不会渗漏,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流 进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后在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腔体内形成压力, 当打开通气滑块装置的 阀门后,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就可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孔洞中流动到所述供 气管道的外部提供使用, 使用者能够通过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洞不断吸取新鲜空气 并能够移动逃生; 0015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不锈钢管, 上述不。
35、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的 内螺纹或外螺纹, 上述不锈钢管设置有所述开口, 所述开口从上述不锈钢管的一端开始延 伸到上述不锈钢管的另一端, 多根上述不锈钢管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让相邻 两根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齐, 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设置在开口 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 在链带I、 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后, 通气滑块 装置就能够在上述多根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续滑动, 上述多根不锈钢管安装在建筑的楼梯 间的墙壁上时, 在转弯处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管, 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 纹连接的内螺纹或外螺纹, 上述圆弧形的不锈钢管通过螺纹连。
36、接方式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 连接并且能够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 齐, 由于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能够随意弯曲并不影响使用, 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 I、 链带II设置在开口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 在链带I、 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 块装置后, 通气滑块装置就能够在直线形不锈钢管的开口和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 续滑动不受转弯改变方向的影响, 这能够保证使用者通过呼吸面罩的通气管与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连接并带动通气滑块装置在上述楼梯间内转弯连续逃生同时不断通过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内的出气孔洞从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0016 其中, 所述供。
37、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的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 通; 0017 其中, 所述滑块出气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盖板 上设置有孔洞II,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所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 所述 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上述孔洞I、 空隙、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上述孔 洞I、 空隙、 孔洞II形成所述的出气孔洞; 0018 其中, 所述孔洞I或孔洞II上设置有出气管口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0019 其中, 所述滑块出气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盖板 上设置有孔洞II, 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出。
38、气管道, 上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通气滑 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上述孔洞I、 出 说 明 书 6/19 页 8 CN 107185121 A 8 气管道、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上述孔洞I、 出气管道、 孔洞II形成所述的出气 孔洞; 0020 其中,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上述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出气孔洞的通或断; 0021 其中, 所述滑块出气装置通过所述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以所述的链牙I和链牙II 为导轨进行滑动; 0022 其中, 所述链带由布带和链牙组成。
39、, 链牙有大小之分, 齿形各有不同, 通气滑块装 置的造型富于变化, 每一个链牙都是一个小型的钩, 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 个链牙的孔眼匹配或啮合,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两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 链带闭合牢固, 只 有通气滑块装置滑动使链牙或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上述链带由带有链牙I的链带I和带有链 牙II的链带II组成,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 盖板活动连接, 垂直或基本垂直于盖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 导向边I 和导向边II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II, 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 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一。
40、个导向口II, 也就是说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口I和 导向口II, 上述导向口I和导向口II外侧的链带I和链带II通过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 链带II上的链牙II啮合而处于闭合状态, 上述链带的链带I的链牙I和链带II的链牙II通过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入口I进入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的时候被设置在通气滑块装置 内的内芯支柱或内芯轨道或内芯腔体的斜面拉开或挤开而分离并通过上述通气滑块装置 的导向口II的挤压啮合后从导向口II延伸出, 同时上述链带I和链带II的布带从上述通气 滑块装置侧边的缝隙I和缝隙II中穿过, 所述供气管道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被拉开或挤开 的链带I和链带II之间。
41、的空隙与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或者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出气孔 洞从上述被拉开或挤开的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空隙中穿过, 当打开通气滑块装置的阀门 后就能够让所述的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详细 解释为: 相配的链带I和链带II, 通过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作用拉合, 通过上述内芯体 作用拉开, 当拉合时, 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链带II上的链牙II因上述导向口的内腔 闭合角的形状限制, 受到推挤, 从而互相有规则的啮合, 这就形成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闭 合状态, 当拉开时, 通过滑动通气装置的内芯体或拉头内腔拉体柱或内腔支心的的两侧柱 面组成的劈开角或二。
42、面角的作用把链牙I的牙峰和链牙II的牙谷逐个分开, 使两条链带分 离, 这样能够保证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带I和链带II处于分离张开状态确保了所述通 气滑块装置的出气孔洞的形成, 同时保证了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在滑动过程所述通气滑块装 置两侧的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始终闭合状态确保了所述供气管道内的具有压力的气体不 会泄露或少泄露; 0023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采用柔性材料,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 如采用刚管或铁管或镀锌管, 或者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如采用胶管或橡胶管; 0024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开口的圆形或具有开口的椭圆形或 具有开口的多边形, 。
43、所述供气管道的端头设置有用于连接螺纹槽或用于快速连接的结构; 0025 其中, 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 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 所述供 气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 0026 其中, 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 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 所述供 说 明 书 7/19 页 9 CN 107185121 A 9 气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如采用胶管, 上述链带通过胶水或防火粘结剂与所 述供气管道粘结, 或者上述链带通过防火细绳缝制在所述供气管道上, 当供气管道采用刚 性材料时, 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处的管壁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 当供气管道采用胶 管时,。
44、 胶管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 0027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指 示灯, 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连续的指示 灯, 在火灾烟雾中可指引逃生人员把通气管插入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内, 该指示灯与控 制器连接, 当火灾时可自动或人工控制上述指示灯通电; 0028 其中, 所述通气管与口罩或面罩连接, 所述建筑内设置有多个通气管的存放处或 在供气管道的附近设置有多处防烟面罩的存放处, 上述存放处集中放置多个防烟面罩, 防 烟面罩连接有所述通气管, 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调节器; 0029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设。
45、置于建筑包括在楼梯间或走道或休息平台或卫生间或窗户 旁或阳台旁或卧室内或客厅内或墙体上或建筑地板上, 所述供气管道的截面面积为3平方 厘米到78平方厘米之间, 当然供气管道还可不必设置在建筑结构的内部, 那供气管道的截 面面积就可扩大为3平方厘米到390平方厘米之间。 00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我们在走道和楼梯间的内墙上安装设置有所述的供气管道 后,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互 为啮合的链带, 链带上设置有滑块通气装置, 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可在链带上移动, 上述滑块 通气装置内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与所述供气管。
46、道的外 部相通, 上述通气孔能够与通气管连接, 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沿供气管 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 当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 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够容 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 备的空气罐连接或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 最好供气方案是设置两个空气罐, 第一个空气罐的进气管或进气口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 空气罐的外部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设 备净化后产生的新鲜空气进。
47、入上述第一个空气罐, 上述两个空气罐的第二个空气罐为压缩 空气罐, 在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用管道连接, 上述压缩空气罐的进气口处 设置有呼吸空气压缩机, 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呼吸空气压缩机的压缩处理 后产生高压新鲜空气向压缩空气罐内输送, 上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通过供气管与上述本申 请的供气管道连接, 上述与压缩空气罐出气口连接的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通气阀用来控制 向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 当然我们还可在上述第 一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电磁通气阀,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 呼吸空气压 缩机以及电磁通气阀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
48、人工控制, 火灾时上述呼吸空气压缩 机或正压送气设备启动保证上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保持有一定的正压, 上述供气管道 上设置有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进 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进行吸气, 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连接后, 上述 通气管能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移动时位于所述的滑块通气装 置外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露或少泄露的目的。 逃 说 明 书 8/19 页 10 CN 107185121 A 10 生人员在避难等待救援时可靠近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直接或通过吸气管吸入没有 被烟雾污染。
49、的新鲜气体或者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不断从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吸入没有被 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的电源采用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 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筑的供电线路, 为了保证进气口躲避烟雾还有方案如下, 所述供 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一卷软管, 上述软管的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 上述供气 管道的进气口可与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一起移动以避开烟雾,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 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 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伸后向建筑 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 因此建筑的下方的空气一般 是不会有烟雾的, 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性就更低, 这比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还有方案是在进气口一端连接有呼吸空气压缩 机, 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或人工启动呼吸空气压缩机, 这样供气管道内就迅速充满新鲜 空气并形成正压, 逃生人员用通气管插入供气管道上的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后供气管道 内的新鲜空气通过通气管就可直接进入使用者的嘴内, 这样使用者就可轻松地吸入没受烟 雾影响的空气, 使用者吸入空气, 保证了使用者的氧气需求, 使用者吸完空气后, 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