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727700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93007.2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386830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7/18,A01N43/824,A01P3/00,A01P7/02,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47/18,A01N43/824,A01P3/00,A01P7/02,A01P7/04

申请人:

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永星,韦庆书,邓明娟,蓝宏彦,谭仁景,谭仁卫,和立连

地址: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雒容镇强容路13号

优先权:

CN201610793007A

专利代理机构: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卢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为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所述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二氯恶菌唑1‑30份;多菌灵1‑50份。本发明能克服和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防效优于单剂、耐雨水冲刷、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减少使用次数,省时、省力,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以及病害,降低了用药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按重量份数计为:二氯恶菌唑1-30份;多菌灵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5份,所述多菌灵为1-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所述多菌灵为1-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所述多菌灵为1-2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农药组合物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溶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中的一种或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添加的重量份数为:分散剂0.1-16份;乳化剂0.1-12份;防冻剂0.1-4份;增稠剂0.1-5份;消泡剂0.1-2份;溶剂25.5-96.0份;润湿剂0.1-13份;崩解剂0.1-5份;填料8-96.2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磺酸钠盐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柴油、甲苯、环己醇、甲醇、大豆油、松节油、油酸甲酯、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乙醇、N-吡咯烷酮、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拉开粉、烷基萘磺酸钠和皂角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羧酸钠、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甘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消泡剂为硅油、有机硅酮和聚氧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崩解剂为膨润土、硫酸铵、碳酸氢钠、氯化铝和丁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和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由于农药的单一使用和用药不科学、不合理,快速地加重了害虫对当前使用的农药的抗性,使得高成本、长时间投入研制的一些农药新成分缩短了使用寿命,同时使用次数多,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和增加用药成本。柑桔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唯一媒介,在同年有嫩梢的情况下,一年可发生11~14代,田间世代重叠,单个木虱传病率高达70-80%,成虫可飞,防治难度高。同时,在柑橘各个生长时期,除了木虱,还有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粉虱、蚜虫等虫害和树脂病(砂皮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同时发生,所以迫切需要解决此类病虫害问题。目前对于农业上易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治,主要办法是开发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份或已有农药品种之间的复配,前者由于所需的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而且目前开发速度远远比不上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

二氯恶菌唑:是一种噁唑砜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为:2-甲基砜基-5-(2,4-二氯苯基)-1,3,4-噁二唑,分子结构为其分子式为C9H6Cl2N2O3S,相对分子质量为293.1。是一种新型杀菌剂,是低毒、安全的绿色化学农药,但是该农药还未被广泛使用。理化性质:原药为针状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常用有机溶剂。原药对光、热稳定,在碱性条件(pH10)下易分解。哺乳动物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1780mg/kg。大鼠急性经皮和吸入LD50>2000mg/kg。

多菌灵,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化学名称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熔点302℃~307℃(分解),密度1.45glcm3(20℃)。24℃时溶解度:水29mglL(PH4),二甲基甲酰胺5g/L,微溶于有机溶剂中。低于50℃至少2年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随pH升高分解加快,随pH降低失去活性,以7作为基准。在酸中稳定形成可溶性盐。原药为棕色粉末。化学性质稳定,原药在阴凉、干燥处贮存2-3年,有效成份不变。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也低。多菌灵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

上述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柑橘树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霜霉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灰霉病、柑橘蚜虫、柑橘木虱对多菌灵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单独使用已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目前,我们尚未查到将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组合使用的相关专利和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能克服和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防效优于单剂、耐雨水冲刷、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减少使用次数,省时、省力,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以及病害,降低了用药成本。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为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按重量份数计为:

二氯恶菌唑 1-30份;

多菌灵 1-50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5份,所述多菌灵为1-40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所述多菌灵为1-15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所述多菌灵为1-20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农药组合物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溶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中的一种或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助剂添加的重量份数为: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磺酸钠盐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柴油、甲苯、环己醇、甲醇、大豆油、松节油、油酸甲酯、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乙醇、N-吡咯烷酮、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拉开粉、烷基萘磺酸钠和皂角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羧酸钠、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甘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消泡剂为硅油、有机硅酮和聚氧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崩解剂为膨润土、硫酸铵、碳酸氢钠、氯化铝和丁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和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是将活性成分和助剂按重量份数混合,按其剂型的常规加工方式即可得到。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的用途,它是在防治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柑橘树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霜霉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灰霉病、柑橘蚜虫、柑橘木虱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组分均为市售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多菌灵由于施用时间较早,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柑橘树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霜霉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灰霉病、柑橘蚜虫、柑橘木虱对其已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二氯恶菌唑对土传病害和迁徙病害及其他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以质量比1:50~30:1复配,能产生较高的增效作用,扩大杀菌广谱,克服和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效优于单剂、耐雨水冲刷、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减少使用次数,省时、省力,能同时防治多种病原菌以及病害,降低了用药成本。尤其对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柑橘树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霜霉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灰霉病、柑橘蚜虫、柑橘木虱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5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实施例2: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实施例3: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实施例4: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实施例5: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为: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原料、溶剂混合搅拌溶解,加入乳化、分散等助剂进行高速剪切乳化,制成相对应的二氯恶菌唑·多菌灵悬浮剂。

实施例6: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7: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8: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9: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10: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6-10的制备方法为: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原料、溶剂混合搅拌溶解,加入乳化剂进行高速剪切乳化,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实施例11: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2: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3:5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4: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5: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1-15的制作方法为: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原料混合粉碎,经过造粒、干燥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6: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7: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8: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9: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0: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20的制作方法为: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原料混合超微粉碎,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实施例22: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实施例23: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实施例24: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实施例25: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实施例20-25的制备方法为: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原料、溶剂混合搅拌溶解,加入乳化剂、水进行高速剪切,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应用实施例:

为了检测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杀虫效果,现列举以下实验数据:

以下表1至表10的药剂稀释后的喷洒量均按本领域的常规喷洒要求,即叶子的正背面、果实表面喷洒至形成滴状流下即可。

应用实施例5

将本发明实施例5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喷雾法,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在树脂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共施4次,末次药后20天进行调查,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枝条,每个枝条调查顶叶往下4张叶及全部果实,记录调查的总叶(果)数、病叶(果)数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应用实施例5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1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树脂病(砂皮病)发生初期开始施第一次药,在谢花后座果中后期、幼果期、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按1500倍稀释喷雾,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7

将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正反两面,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存活虫数,共3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个调查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5片叶的蚜虫数,计算相对防效。应用实施例7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如表2:

表2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蚜虫药效试验结果

表2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按以上使用量喷药,对防治柑橘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15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溶解稀释配成药液,对柑橘树整株进行喷雾,在柑橘新梢抽发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天、10天、15天各调查一次存活虫数,共3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调查方法采用定株定梢调查,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不同方位各选取2个有虫梢进行标记,调查记录每梢活虫数。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15防治柑橘木虱试验结果如表3:

表3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结果

表3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木虱危害期施药,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正反两面,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存活虫数,共3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个调查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5片叶的蚜虫数,计算相对防效。应用实施例15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药效试验结果

表4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树蚜虫盛发期施药,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16

将本发明实施例16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枝梢至湿润,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施药后1天、7天、14天、21天、28天各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活螨数,共5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标记侧枝,调查20张新叶背面的活螨数量,用10倍折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16防治柑橘锈壁虱试验结果如表5:

表5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结果

表5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对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锈壁虱有较好的防效。

将本发明实施例16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正反两面、枝干至湿润,在柑橘红蜘蛛盛发初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施药后15天、20天、30天各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红蜘蛛数量,共3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在树冠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标记一个树梢枝条,调查每梢最顶的5张叶片,共调查25张叶片上残存红蜘蛛数量,用10倍折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16防治柑橘红蜘蛛试验结果如表6:

表6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结果

表6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红蜘蛛盛发初期施药,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22

将本发明实施例22得到的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溶解稀释配成药液,对柑橘树整株进行喷雾,在柑橘新梢抽发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天、10天、15天各调查一次存活虫数,共3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调查方法采用定株定梢调查,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不同方位各选取2个有虫梢进行标记,调查记录每梢活虫数。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22防治柑橘木虱试验结果如表7:

表7 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结果

表7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木虱为害期施药,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6

将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采用喷雾法,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在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共施4次。末次药后20天进行调查。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枝条,每个枝条调查顶叶往下4张叶及全部果实,记录调查的总叶(果)数、病叶(果)数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应用实施例6防治柑橘霜霉病试验结果如表8:

表8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霜霉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8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霜霉病发生初期开始施第一次药,在谢花后座果中后期、幼果期、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在以上使用量试验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

将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采用喷雾法,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在柑橘炭疽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共施3次,施药间隔10天,末次药后15天进行一次性调查,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记录调查的总叶树,病叶树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两株柑橘树,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记录调查的总果树和病果数,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应用实施例6防治柑橘炭疽病试验结果如表9:

表9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炭疽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9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炭疽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幼果期、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11

将本发明实施例11得到的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叶面喷雾法,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枝梢至湿润,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1次,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施药后1天、7天、14天、21天、28天各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活螨数,共5次。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标记侧枝,调查20张新叶背面的活螨数量,用10倍折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11防治柑橘锈壁虱试验结果如表10:

表10 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结果

表10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以上使用量试验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锈壁虱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例实施例14

将本发明实施例14得到的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采用喷雾法,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在柑橘溃疡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共施3次,施药间隔10天,末次药后15天进行一次性调查,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记录调查的总叶树,病叶树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两株柑橘树,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记录调查的总果树和病果数,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应用实施例14防治柑橘溃疡病试验结果如表11:

表11 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11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溃疡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幼果期、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效。

应用实例实施例19

将本发明实施例19得到的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脐橙果园,采用喷雾法,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在柑橘灰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共施3次,施药间隔10天,末次药后15天进行一次性调查,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记录调查的总叶树,病叶树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两株柑橘树,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记录调查的总果树和病果数,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应用实施例19防治柑橘灰霉病试验结果如表12:

表12 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灰霉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12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灰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幼果期、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对防治柑橘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

以下实例说明组合物的增效作用

农药杀菌杀虫组合物对柑橘木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为柑橘木虱。

试验采用药膜法。取圆柱形透明玻璃罐头瓶(底部直径6.8cm,瓶口直径5.5cm,高8.7cm),加入50ml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药液,盖紧盖子,轻轻摇匀,倒置30s,使瓶内壁都粘满药液,然后将药液倒出,然后让瓶子自然晾干。将柑橘嫩芽用相同药液浸泡1min,自然晾干后放入已晾干的瓶中;用浸过相同药液的棉花包住嫩芽基部保湿。木虱成虫用带塞玻璃试管从九里香树上采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10头成虫。处理时用CO2麻醉(18-20s)后放入各个处理瓶中,空白对照用清水,每个瓶口用40目纱网盖好,以防成虫飞出。20分钟后检查是否有死虫,记录药前活虫数。将接虫后的玻璃瓶置于温度(25±1)℃的光照培养箱中。药后24h目测死虫数、活虫数,计算死亡率,清水对照死亡率不超过10%为有效试验。先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反正弦代换值。再以反正弦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实验结果如表13:

表13: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多菌灵 -- 6.25 - 二氯恶菌唑 -- 4.33 -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50:1 3.86 160.52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40:1 3.53 175.16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30:1 3.39 181.77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5:1 3.18 191.24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1 2.93 174.60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5 2.75 165.95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10 2.82 157.96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15 2.89 152.76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20 2.96 148.46 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1:30 3.17 137.96

表13表明多菌灵与二氯恶菌唑按质量比50:1~1:30复配,对柑橘木虱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5~4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共毒系数均大于160,远远大于增效作用的评价标准120。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载玻片浸渍法。每块载玻片接种20头活的雌成螨,在3次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设系列浓度值,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共60头雌成螨)。浸药5秒钟后立即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入24-26℃恒温箱中,药后48小时检查死亡率,计算校正死亡率。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反正弦代换值,再以反正弦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根据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求出校正死亡率反正弦代换值(y),通过查反对数表得出EC50值,再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4:

表14: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二氯恶菌唑 -- 8.36 - 多菌灵 -- 5.92 -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0 4.36 136.3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40 4.05 147.22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30 3.83 156.04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5 3.48 173.2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 3.01 230.2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5:1 2.79 280.3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0:1 3.35 240.54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1 4.32 188.66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20:1 4.88 168.01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30:1 5.95 138.66

表14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红蜘蛛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40~2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树脂病(破皮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5;

表15: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二氯恶菌唑 - 9.89 - 多菌灵 - 6.56 -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0 4.82 134.89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40 4.37 151.36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30 3.95 167.90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5 3.52 190.37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 3.08 256.10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5:1 3.86 236.23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0:1 4.73 199.87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1 5.26 182.24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20:1 5.83 165.64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30:1 6.62 146.99

表15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组合物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树脂病(破皮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2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6;

表16: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16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组合物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炭疽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5;

表15: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15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组合物按质量比1:40~30:1复配,对柑橘溃疡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6;

表16: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二氯恶菌唑 -- 9.34 - 多菌灵 -- 6.18 -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0 4.82 129.07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40 4.26 146.2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30 3.72 167.96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20 3.39 185.29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5 3.01 209.75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0 2.93 217.61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 3.24 224.72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5:1 3.84 224.13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0:1 4.12 216.63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1 4.51 200.6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20:1 4.79 190.35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30:1 4.99 184.14

表16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组合物按质量比1:40~30:1复配,对柑橘霜霉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7;

表17: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二氯恶菌唑 -- 8.65 - 多菌灵 -- 6.34 -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0 4.59 138.85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40 4.12 154.89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30 3.72 171.91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20 3.39 189.43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5 3.23 199.62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0 3.02 215.16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1 3.24 225.83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5:1 3.56 229.07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0:1 3.81 219.76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15:1 4.12 205.28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20:1 4.53 187.69 二氯恶菌唑:多菌灵 30:1 5.13 166.66

表17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多菌灵组合物按质量比1:40~30:1复配,对柑橘灰霉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

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7;

表17: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代森锰锌·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mg/kg) 共毒系数 二氯恶菌唑 - 7.61 - 代森锰锌 - 5.62 -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50 4.1 137.78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40 3.9 145.03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30 3.56 159.21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20 3.28 173.5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15 2.99 191.08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10 2.78 207.08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1 3.05 211.98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5:1 3.57 201.29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0:1 4.12 178.95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15:1 4.46 166.93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20:1 4.65 160.94 二氯恶菌唑:代森锰锌 30:1 4.91 153.24

表17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代森锰锌组合物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溃疡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20~15: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8;

表18: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代森锰锌·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16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代森锰锌组合物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霜霉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15: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4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0℃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抑制率换算反正弦函数值,以反正弦函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再进行反自然对数换算得出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9;

表19: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代森锰锌·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19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代森锰锌组合物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灰霉病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锈壁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载玻片浸渍法。每块载玻片接种20头活的雌成螨,在3次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设系列浓度值,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共60头雌成螨)。浸药5秒钟后立即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入24-26℃恒温箱中,药后48小时检查死亡率,计算校正死亡率。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反正弦代换值,再以反正弦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根据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求出校正死亡率反正弦代换值(y),通过查反对数表得出EC50值,再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20

表20: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代森锰锌·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20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代森锰锌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锈壁虱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4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载玻片浸渍法。每块载玻片接种20头活的雌成螨,在3次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设系列浓度值,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共60头雌成螨)。浸药5秒钟后立即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入24-26℃恒温箱中,药后48小时检查死亡率,计算校正死亡率。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反正弦代换值,再以反正弦代换值为因变量,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根据各个药剂的毒力回归直线方程求出校正死亡率反正弦代换值(y),通过查反对数表得出EC50值,再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21:

表21: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代森锰锌·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表21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氯恶菌唑与代森锰锌按质量比1:50~30:1复配,对柑橘蚜虫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1:2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93007.2 (22)申请日 2016.08.31 (71)申请人 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雒容 镇强容路13号 (72)发明人 梁永星 韦庆书 邓明娟 蓝宏彦 谭仁景 谭仁卫 和立连 (74)专利代理机构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45113 代理人 卢兰 (51)Int.Cl. A01N 47/18(2006.01) A01N 43/824(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P 。

2、7/02(2006.01) 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 的农药组合物, 包括活性成分, 所述活性成分为 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 所述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 计为: 二氯恶菌唑1-30份; 多菌灵1-50份。 本发明 能克服和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 防效优于单剂、 耐雨水冲刷、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 减少使用次 数, 省时、 省力, 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以及病害, 降低了用药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0页 CN 106386830 A 2017.02.15 CN 106386830。

3、 A 1.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包括活性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成 分为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 按重量份数计为: 二氯恶菌唑 1-30份; 多菌灵 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氯恶菌唑为1-5份, 所述多菌灵为1-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氯恶菌唑为1-20份, 所述多菌灵为1-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氯恶菌唑为1-20份, 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5.根据权。

4、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氯恶菌唑为1-30份, 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氯恶菌唑为1-30份, 所述多菌灵为1-2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 征在于: 该农药组合物还包括助剂, 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 乳化剂、 防冻剂、 增稠剂、 消泡剂、 溶剂、 润湿剂、 崩解剂和填料中的一种或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助剂添加的重量。

5、份数为: 分散剂 0.1-16份; 乳化剂 0.1-12份; 防冻剂 0.1-4份; 增稠剂 0.1-5份; 消泡剂 0.1-2份; 溶剂 25.5-96.0份; 润湿剂 0.1-13份; 崩解剂 0.1-5份; 填料 8-96.2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 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十二烷基聚 氧乙烯磺酸钠盐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为二甲苯、 柴油、 甲苯、 环己醇、 甲。

6、醇、 大豆油、 松节油、 油酸甲酯、 溶剂油、 二甲 基甲酰胺、 乙醇、 N-吡咯烷酮、 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拉开 粉、 烷基萘磺酸钠和皂角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钠、 十 二烷基苯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聚羧酸钠、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甘油聚氧乙烯醚脂肪 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386830 A 2 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7、上的组合; 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硅酸铝镁、 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 合; 所述消泡剂为硅油、 有机硅酮和聚氧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崩解剂为膨润土、 硫酸铵、 碳酸氢钠、 氯化铝和丁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 合; 所述填料为白炭黑、 高岭土、 硅藻土、 轻质碳酸钙和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农 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 水乳剂、 水分散粒剂、 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386830 A 3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

8、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农药的单一使用和用药不科学、 不合理, 快速地加重了害虫对当前使用的农 药的抗性, 使得高成本、 长时间投入研制的一些农药新成分缩短了使用寿命, 同时使用次数 多, 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和增加用药成本。 柑桔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唯一媒介, 在同年有嫩梢 的情况下, 一年可发生1114代, 田间世代重叠, 单个木虱传病率高达7080, 成虫可飞, 防治难度高。 同时, 在柑橘各个生长时期, 除了木虱, 还有红蜘蛛、 锈壁虱、 潜叶蛾、 粉虱、 蚜 虫等虫害和树脂病(砂皮病)、 炭疽病。

9、等病害的同时发生, 所以迫切需要解决此类病虫害问 题。 目前对于农业上易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治, 主要办法是开发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 成份或已有农药品种之间的复配, 前者由于所需的开发成本高、 周期长, 而且目前开发速度 远远比不上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 0003 二氯恶菌唑: 是一种噁唑砜类杀菌剂, 化学名称为: 2-甲基砜基-5-(2,4-二氯苯 基)-1,3,4-噁二唑, 分子结构为其分子式为C9H6Cl2N2O3S, 相对分 子质量为293.1。 是一种新型杀菌剂, 是低毒、 安全的绿色化学农药, 但是该农药还未被广泛 使用。 理化性质: 原药为针状晶体, 不溶于水, 易溶于常用有机溶。

10、剂。 原药对光、 热稳定, 在碱 性条件(pH10)下易分解。 哺乳动物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780mg/kg。 大鼠急性经皮和 吸入LD502000mg/kg。 0004 多菌灵, 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 化学名称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 酯,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 熔点302307(分解), 密度1.45glcm3(20 )。 24时溶解度: 水29mglL(PH4), 二甲基甲酰胺5g/L, 微溶于有机溶剂中。 低于50至少 2年稳定。 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 随pH升高分解加快, 随pH降低失去活性, 以7作为基准。 在 酸中稳定形成可溶性盐。 。

11、原药为棕色粉末。 化学性质稳定, 原药在阴凉、 干燥处贮存2-3年, 有效成份不变。 对人畜低毒, 对鱼类毒性也低。 多菌灵广泛应用于果树、 蔬菜等作物, 有效防 治黑星病, 黑痘病、 白腐病、 斑点落叶病、 白粉病、 褐斑病、 锈病、 条锈病、 赤霉病等。 对子囊菌 纲、 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 壳二孢属、 尾孢霉属、 刺盘孢属、 球痤菌属、 茎点霉属、 柱隔孢 属、 壳针孢属、 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 白粉菌科、 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 和治疗作用。 对葡萄炭疽病、 白腐病效果也很好。 0005 上述柑橘红蜘蛛、 柑橘锈壁虱、 柑橘树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霜霉病、 柑橘溃。

12、疡 病、 柑橘灰霉病、 柑橘蚜虫、 柑橘木虱对多菌灵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单独使用已达不到理 想的防治效果。 目前, 我们尚未查到将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组合使用的相关专利和文献报 道。 说 明 书 1/30 页 4 CN 106386830 A 4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 物, 能克服和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 防效优于单剂、 耐雨水冲刷、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 减少 使用次数, 省时、 省力, 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以及病害, 降低了用药成本。 0007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

13、农药组合物, 包括活性成分, 所述活性成分为二氯 恶菌唑和多菌灵, 按重量份数计为: 0009 二氯恶菌唑 1-30份; 0010 多菌灵 1-50份。 0011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5份, 所述多菌灵为1-40份。 001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 所述多菌灵为1-15份。 0013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20份, 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0014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 所述多菌灵为1-30份。 001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二氯恶菌唑为1-30份, 所述。

14、多菌灵为1-20份。 0016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农药组合物还包括助剂, 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 乳化 剂、 防冻剂、 增稠剂、 消泡剂、 溶剂、 润湿剂、 崩解剂和填料中的一种或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7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助剂添加的重量份数为: 0018 0019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十二烷基聚氧乙 烯醚、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脂肪酸聚 氧乙烯基酯、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磺酸钠盐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 一种或多种; 0020 以上所述溶剂为二甲苯、 柴油、 。

15、甲苯、 环己醇、 甲醇、 大豆油、 松节油、 油酸甲酯、 溶 剂油、 二甲基甲酰胺、 乙醇、 N-吡咯烷酮、 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1 以上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 物、 拉开粉、 烷基萘磺酸钠和皂角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2 以上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说 明 书 2/30 页 5 CN 106386830 A 5 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聚羧酸钠、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甘油聚氧 乙烯醚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3 以上所述。

16、防冻剂为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4 以上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硅酸铝镁、 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以上的组合; 0025 以上所述消泡剂为硅油、 有机硅酮和聚氧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 合; 0026 以上所述崩解剂为膨润土、 硫酸铵、 碳酸氢钠、 氯化铝和丁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的组合; 0027 以上所述填料为白炭黑、 高岭土、 硅藻土、 轻质碳酸钙和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组合。 0028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以上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 水乳剂、 水分散粒剂、 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 0029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二氯。

17、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它是将活性成 分和助剂按重量份数混合, 按其剂型的常规加工方式即可得到。 0030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的农药组合物的用途, 它是在防治柑橘红 蜘蛛、 柑橘锈壁虱、 柑橘树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霜霉病、 柑橘溃疡病、 柑橘灰霉病、 柑橘蚜 虫、 柑橘木虱上的应用。 0031 本发明的组分均为市售产品。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多菌灵由于施用时间较 早, 柑橘红蜘蛛、 柑橘锈壁虱、 柑橘树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霜霉病、 柑橘溃疡病、 柑橘灰霉 病、 柑橘蚜虫、 柑橘木虱对其已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18、 二氯恶菌唑对土传病害和迁徙病害及 其他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经研究发现, 二氯恶菌唑和多菌灵以质量比1:5030: 1复配, 能产生较高的增效作用, 扩大杀菌广谱, 克服和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防效优于单 剂、 耐雨水冲刷、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 减少使用次数, 省时、 省力, 能同时防治多种病原菌以 及病害, 降低了用药成本。 尤其对柑橘红蜘蛛、 柑橘锈壁虱、 柑橘树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 霜霉病、 柑橘溃疡病、 柑橘灰霉病、 柑橘蚜虫、 柑橘木虱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

19、于 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0034 实施例1: 5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说 明 书 3/30 页 6 CN 106386830 A 6 0035 0036 实施例2: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0037 0038 实施例3: 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0039 0040 0041 实施例4: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说 明 书 4/30 页 7 CN 106386830 A 7 0042 0043 实施例5: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0044 0045 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 将原料、 溶剂混合搅 拌溶解, 加入乳化、 分散等助剂进行高速剪切乳化。

20、, 制成相对应的二氯恶菌唑多菌灵悬浮 剂。 0046 实施例6: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说 明 书 5/30 页 8 CN 106386830 A 8 0047 0048 实施例7: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0049 0050 实施例8: 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0051 说 明 书 6/30 页 9 CN 106386830 A 9 0052 0053 实施例9: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0054 0055 实施例10: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0056 0057 实施例6-10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 将原料、 溶剂混合搅 拌溶解, 加入乳化剂进行。

21、高速剪切乳化, 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 说 明 书 7/30 页 10 CN 106386830 A 10 0058 实施例11: 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0059 0060 实施例12: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0061 0062 实施例13: 5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0063 0064 0065 实施例14: 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说 明 书 8/30 页 11 CN 106386830 A 11 0066 0067 实施例15: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0068 0069 实施例11-15的制作方法为: 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

22、 将原料混合粉碎, 经过造粒、 干燥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0070 实施例16: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0071 0072 0073 实施例17: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说 明 书 9/30 页 12 CN 106386830 A 12 0074 0075 实施例18: 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0076 0077 实施例19: 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0078 0079 实施例20: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0080 0081 0082 实施例16-20的制作方法为: 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 将原料混合超微粉 碎, 制成相对。

23、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 0083 实施例21: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说 明 书 10/30 页 13 CN 106386830 A 13 0084 0085 实施例22: 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0086 0087 实施例23: 6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0088 0089 0090 实施例24: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说 明 书 11/30 页 14 CN 106386830 A 14 0091 0092 实施例25: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0093 0094 0095 实施例20-25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各实施例的配比称取原料后, 将原料、 溶剂混合 搅。

24、拌溶解, 加入乳化剂、 水进行高速剪切, 制成相对应的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 0096 应用实施例: 0097 为了检测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杀虫效果, 现列举以下实验数据: 0098 以下表1至表10的药剂稀释后的喷洒量均按本领域的常规喷洒要求, 即叶子的正 背面、 果实表面喷洒至形成滴状流下即可。 0099 应用实施例5 0100 将本发明实施例5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 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 说 明 书 12/30 页 15 CN 106386830 A 15 脐橙果园, 喷雾法, 配制药液时采用二。

25、次稀释法, 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 在树脂病发 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 共施4次, 末次药后20天进行调查,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 3株柑橘树), 每小区调查2株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五个点取样, 每点调查两个枝条, 每个枝条调查顶叶往下4张叶及全部果实, 记录调查的总叶(果)数、 病叶(果)数和病级, 计 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101 应用实施例5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试验结果如表1: 0102 表1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药效试验结果 0103 0104 表1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树脂病(砂皮病)发生初期开始施第一次药, 在谢花后座。

26、 果中后期、 幼果期、 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悬浮剂防治柑橘树脂 病(砂皮病)按1500倍稀释喷雾, 有较好的防效。 0105 应用实施例7 0106 将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 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 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 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正反两面, 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 施药后1天、 3天、 7天各调查一次存活 虫数, 共3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

27、株按 东、 南、 西、 北、 中5个方位个调查5个被害梢, 每梢调查顶梢5片叶的蚜虫数, 计算相对防效。 应用实施例7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如表2: 0107 表2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蚜虫药效试验结果 0108 0109 表2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 2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按以 上使用量喷药, 对防治柑橘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0110 应用实施例15 0111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溶解。

28、稀释配成药液, 对柑橘树整株进行喷 雾, 在柑橘新梢抽发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 施药后5天、 10天、 15天各调查一次 说 明 书 13/30 页 16 CN 106386830 A 16 存活虫数, 共3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调查方法采用定株定梢调 查, 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5个不同方位各选取2个有虫梢进行标 记, 调查记录每梢活虫数。 与空白对照区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0112 应用实施例15防治柑橘木虱试验结果如表3: 0113 表3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结果 0114 011。

29、5 表3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木虱危害期施药,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 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 0116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 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正反 两面, 在柑橘蚜虫盛发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 施药后1天、 3天、 7天各调查一次 存活虫数, 共3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 株按东、 南、 西。

30、、 北、 中5个方位个调查5个被害梢, 每梢调查顶梢5片叶的蚜虫数, 计算相对防 效。 应用实施例15防治柑橘蚜虫试验结果如表4: 0117 表4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药效试验结果 0118 0119 表4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树蚜虫盛发期施药,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 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0120 应用实施例16 0121 将本发明实施例16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

31、释配成药液, 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 枝梢至湿润, 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 施药后1天、 7 天、 14天、 21天、 28天各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活螨数, 共5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 23株柑橘树),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5个方位标记侧 枝, 调查20张新叶背面的活螨数量, 用10倍折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 与 说 明 书 14/30 页 17 CN 106386830 A 17 空白对照区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0122 应用实施例16防治柑橘锈壁虱试验结果如表5: 0123 表5 。

32、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结果 0124 0125 0126 表5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在 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 对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锈壁虱有较好的防效。 0127 将本发明实施例16得到的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 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正 反两面、 枝干至湿润, 在柑橘红蜘蛛盛发初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 施药后15 天、 20天、 30天各。

33、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红蜘蛛数量, 共3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 3株柑橘树),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在树冠按东、 南、 西、 北、 中5个方位各标 记一个树梢枝条, 调查每梢最顶的5张叶片, 共调查25张叶片上残存红蜘蛛数量, 用10倍折 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 与空白对照区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0128 应用实施例16防治柑橘红蜘蛛试验结果如表6: 0129 表6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结果 0130 0131 表6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红蜘蛛盛发初期施药, 3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 粉剂在以上使用量的情况下, 对防治。

34、柑橘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效。 0132 应用实施例22 0133 将本发明实施例22得到的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 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 队脐橙果园, 0134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溶解稀释配成药液, 对柑橘树整株进行喷雾, 在柑 橘新梢抽发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虫口基数, 施药后5天、 10天、 15天各调查一次存活虫 数, 共3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调查方法采用定株定梢调查, 每小 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5个不同方位各选取2个有虫梢进行标。

35、记, 调查记 录每梢活虫数。 与空白对照区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说 明 书 15/30 页 18 CN 106386830 A 18 0135 应用实施例22防治柑橘木虱试验结果如表7: 0136 表7 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结果 0137 0138 表7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木虱为害期施药, 1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微乳剂在以 上使用量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 0139 应用实施例6 0140 将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 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 脐橙。

36、果园, 采用喷雾法, 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 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 在霜霉 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 共施4次。 末次药后20天进行调查。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 为23株柑橘树), 每小区调查2株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五个点取样, 每点调查两个枝 条, 每个枝条调查顶叶往下4张叶及全部果实, 记录调查的总叶(果)数、 病叶(果)数和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141 应用实施例6防治柑橘霜霉病试验结果如表8: 0142 表8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霜霉病药效试验结果 0143 0144 表8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霜霉病发生初期开始施第一次药, 在。

37、谢花后座果中后 期、 幼果期、 果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在以上使用量试验的 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 0145 将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与500克/升多菌灵悬浮 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丰一队 脐橙果园, 采用喷雾法, 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 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 在柑橘 炭疽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共施3次, 施药间隔10天, 末次药后15天进行一 次性调查,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0146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2株树, 。

38、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五个点取样, 每点 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的总叶树, 病叶树和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147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两株柑橘树, 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 记录调查 的总果树和病果数, 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0148 应用实施例6防治柑橘炭疽病试验结果如表9: 说 明 书 16/30 页 19 CN 106386830 A 19 0149 表9 40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炭疽病药效试验结果 0150 0151 表9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炭疽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幼果期、 果 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 40多菌灵二氯恶菌。

39、唑水乳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 对防 治柑橘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效。 0152 应用实施例11 0153 将本发明实施例11得到的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叶面喷雾法, 按处理用药量兑水稀释配成药液, 均匀喷施于柑橘树叶片、 枝梢至湿润, 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1次, 施药前夕调查活螨数量, 施药后1天、 7 天、 14天、 21天、 28天各调查一次定点叶的残存活螨数, 共5次。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 23株柑橘树),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2棵柑橘树, 每。

40、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5个方位标记侧 枝, 调查20张新叶背面的活螨数量, 用10倍折叠式手持扩大镜直接观察每一视野的螨数。 与 空白对照区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0154 应用实施例11防治柑橘锈壁虱试验结果如表10: 0155 表10 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结果 0156 0157 表10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锈壁虱发生高峰前期施药, 2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 水分散粒剂在以上使用量试验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锈壁虱有较好的防效。 0158 应用实例实施例14 0159 将本发明实施例14得到的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2。

41、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采用喷雾法, 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 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 在柑橘溃疡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共施3次, 施药间隔10天, 末次药后15天 进行一次性调查,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0160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2株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五个点取样, 每点 说 明 书 17/30 页 20 CN 106386830 A 20 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的总叶树, 病叶树和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161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

42、区调查两株柑橘树, 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 记录调查 的总果树和病果数, 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0162 应用实施例14防治柑橘溃疡病试验结果如表11: 0163 表11 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乳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结果 0164 0165 表11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溃疡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幼果期、 果 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 58多菌灵二氯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效。 0166 应用实例实施例19 0167 将本发明实施例19得到的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与500克/升多菌 灵悬浮剂、 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

43、试验, 试验地点是桂林市广西农垦桂林良 丰一队脐橙果园, 采用喷雾法, 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 均匀喷施于柑橘枝叶和果实, 在柑橘灰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共施3次, 施药间隔10天, 末次药后15天 进行一次性调查, 调查面积以小区算(每小区为23株柑橘树)。 0168 叶片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2株树, 每株按东、 南、 西、 北、 中五个点取样, 每点 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的总叶树, 病叶树和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169 果实病害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两株柑橘树, 每株随机调查100个果实, 记录调查 的总果树和病果数, 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0。

44、170 应用实施例19防治柑橘灰霉病试验结果如表12: 0171 表12 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灰霉病药效试验结果 0172 0173 表12试验结果表明, 在柑橘灰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第一次施药, 幼果期、 果 实生长期再各施一次, 65多菌灵二氯恶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以上用药量试验的情况下, 对防治柑橘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 0174 以下实例说明组合物的增效作用 0175 农药杀菌杀虫组合物对柑橘木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0176 试验对象为柑橘木虱。 说 明 书 18/30 页 21 CN 106386830 A 21 0177 试验采用药膜法。 取圆柱形透明玻璃罐头瓶(底部直。

45、径6.8cm, 瓶口直径5.5cm, 高 8.7cm), 加入50ml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药液, 盖紧盖子, 轻轻摇匀, 倒置30s, 使瓶内壁都粘 满药液, 然后将药液倒出, 然后让瓶子自然晾干。 将柑橘嫩芽用相同药液浸泡1min, 自然晾 干后放入已晾干的瓶中; 用浸过相同药液的棉花包住嫩芽基部保湿。 木虱成虫用带塞玻璃 试管从九里香树上采集。 每个处理重复3次, 每次重复10头成虫。 处理时用CO2麻醉(18-20s) 后放入各个处理瓶中, 空白对照用清水, 每个瓶口用40目纱网盖好, 以防成虫飞出。 20分钟 后检查是否有死虫, 记录药前活虫数。 将接虫后的玻璃瓶置于温度(251)的光照。

46、培养箱 中。 药后24h目测死虫数、 活虫数, 计算死亡率, 清水对照死亡率不超过10为有效试验。 先 将浓度换算成自然对数值, 校正死亡率换算成反正弦代换值。 再以反正弦代换值为因变量, 以剂量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 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得出各个药剂的毒力 回归直线方程。 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0178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179 单剂理论毒力指数单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在混剂中的含量 018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各单剂理论毒力指数之和 0181 共毒系数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 0182 评价。

47、标准: CTC80为拮抗作用, 80CTC120为相加作用, CTC120为增效作用。 0183 实验结果如表13: 0184 表13: 各个药剂的毒力指数和多菌灵二氯恶菌唑的共毒系数 0185 供试药剂配比EC50(mg/kg)共毒系数 多菌灵-6.25- 二氯恶菌唑-4.33-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50: 13.86160.52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40: 13.53175.16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30: 13.39181.77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5: 13.18191.24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12.93174.60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52.75165.95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102.82157.96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152.89152.76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202.96148.46 多菌灵: 二氯恶菌唑1: 303.17137.96 0186 表13表明多菌灵与二氯恶菌唑按质量比50: 11: 30复配, 对柑橘木虱均有增效作 用, 尤其是配比在1:540:1之间时, 增效更显著, 共毒系数均大于160, 远远大于增效作用 的评价标准120。 0187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柑橘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 0188 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载玻片浸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