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通信基站.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2764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61288.3

申请日:

2013.06.27

公开号:

CN103375033A

公开日:

2013.10.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12申请日:20130627|||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12; E04H12/18; E04H12/34

主分类号:

E04H1/12

申请人:

广西凯威电力通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覃世仁; 谭日升; 李岩舟; 陆伟明; 韦健; 覃燕; 陈永叠; 覃艳梅

地址: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凯路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主要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所组成。一体化基站塔体为套接结构升降装置由钢丝绳、卷扬机及滑轮组成,所述的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基节,然后依次绕过固定在第二节上滑轮、固定在基节上滑轮后,另一端与固定在基节上的卷扬机相连;其它节段按此理依次缠绕,则可完成同步升降操作。同时一体化基站的塔体通过电机以及滑轮系统等实现立式和卧式转换,能方便地在运输及工作状态切换。从而可满足安装搬运方便、节能环保降耗、塔房一体设计等工作与技术需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通过机房底座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由底板、及底板上由矩形钢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所组成。底板通过螺栓与地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安装塔体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六面体框架靠近安装塔体的前后侧面处,安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塔体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通过转动副形成转动连接,塔体底部通过钢丝绳,以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通过钢丝绳带动塔体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转换成立式后,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由基节、第一动节、第二动节组成。所述基节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一动节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二动节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到卷扬机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固定装置上。卷扬机通过牵引钢丝绳将第一动节顶起。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和固定装置上。当第一动节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将第二动节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放松牵引钢丝绳,从而将第一动节放下。钢丝绳,在第一动节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放下。

说明书

一体化通信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特别设计一种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机房与天线系统组合为一体的一体化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网络基站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及基站周围居民对无线基站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谈站难、建站难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国家加大了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基站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通信网络质量需求,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断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保持移动网络的竞争优势,达到全覆盖、无缝覆盖的目标,全方位强化中国移动金牌网络品牌。 
对于一些位置比较特殊,物业较难协调的地方如:热点投诉地区覆盖、建站过程中临时性覆盖、政府储备土地区域覆盖、大型建筑施工期间覆盖、不允许开挖地基区域覆盖、拆迁区域覆盖、紧急事件、大型集会、大型体育赛事覆盖等,运营商要自建基站或租赁基站的难度相当大。对此需要有一种快速、便捷的建站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由汽车运输至安放地点后能快速安装并投入使用的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其是一种快速集成通信装置,主要由升降塔、底座、支撑、机房、控制等五部分组成;配备不同的通信设备后,可满足相应通信需求。一体化基站具有安装搬运便捷、塔体高度可调、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特殊场景:大型集会、抢险救灾等需要应急通信的场合;一体化基站机房塔桅安装完成仅需几天时间,适用于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需要快速建站的场合;适用于因民扰而无法建站的问题站点;适用解决于大型施工场地(铁路施工沿线、公路施工沿线、旧城改造、工业区建设等)一段时间内(几个月乃至几年等)的通信问题;信号测试和定位用(因为搬运和建站方便、快捷;所以可以用于在建永久基站前的测试和定位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上述目的: 
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 机。所述机房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通过机房底座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由底板、及底板上由矩形钢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所组成。底板通过螺栓与地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安装塔体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六面体框架靠近安装塔体的前后侧面处,安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 
所述塔体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通过转动副形成转动连接,塔体底部通过钢丝绳,以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通过钢丝绳带动塔体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转换成立式后,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 
所述塔体由基节、第一动节、第二动节组成。所述基节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一动节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二动节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到卷扬机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固定装置上。卷扬机通过牵引钢丝绳将第一动节顶起。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和固定装置上。当第一动节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将第二动节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放松牵引钢丝绳,从而将第一动节放下。钢丝绳,在第一动节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放下。 
本发明突出优点在于: 
传统的通信基站建设方式主要有租用机房、自建土建机房和自建活动机房,塔桅主要有单管塔、三管塔、角钢塔、灯杆型美化天线和拉线塔几种形式。其搭建流程为: 

从上面可以看出,传统基站建设需要进行地勘及土建基础施工,耗费时间较长。且大量设备安装需要工人在现场进行实地安装,容易出现纰漏。而采用一体化基站的大致建设流程如下: 

从上面流程可以看出,采用一体化基站是不涉及到土建基础施工,无需土建开挖,也不用土建地勘,这样第一节省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地勘时间比较长,而土建施工一般都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这样采用一体化基站建设,跨过了土建勘查施工阶段,也大大的节省了基站建设时间。且大部分工作在厂房中就能完成,避免了工人在现场出现安装失误,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通信基站卧式状态图。 
图2为一体化通信基站立式状态图。 
图3为一体化通信基站机房底座立体图。 
图4为一体化通信基站机房底座平面图。 
图5为一体化机房塔体及卷扬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1、塔体2、铁塔支撑3、机房底座4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17。所述机房1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1通过机房底座4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4由底板5、及底板5上由矩形钢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6所组成。底板5通过螺栓与地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6安装塔体2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28。六面体框架6靠近安装塔体2的前后侧面处,安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8和第四支撑杆29,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9、第六支撑杆27。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塔体2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与六面体框架结构6通过转动副10形成转动连接,塔体2底部通过钢丝绳11,以及第一滑轮12和第二滑轮30、与电机13相连接。电机13通过钢丝绳11带动塔体2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2转换成立式后,塔体2与六面体框架结构6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3。 
如图5所示,所述塔体2由基节14、第一动节15、第二动节16组成。所述基节14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18,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26、第三滑轮19。所述第一动节15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20、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21,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22。所述第二动节16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23。钢丝绳24一端连接到卷扬机17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19和第四滑轮20连接到固定装置18上。卷扬机17通过牵引钢丝绳24将第一动节15顶起。钢丝绳25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18和固定装置26上。当第一动节15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21、第六滑轮22和第七滑轮23将第二动节16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17放松牵引钢丝绳24,从而将第一动节15放下。钢丝绳25,在第一动节15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21、第六滑轮22和第七滑轮23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16放下。 

一体化通信基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体化通信基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体化通信基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通信基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通信基站.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75033A43申请公布日20131030CN103375033ACN103375033A21申请号201310261288322申请日20130627E04H1/12200601E04H12/18200601E04H12/3420060171申请人广西凯威电力通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地址53003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凯路21号72发明人覃世仁谭日升李岩舟陆伟明韦健覃燕陈永叠覃艳梅54发明名称一体化通信基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主要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所组成。一体化基站塔体为套接结构升降装置由钢丝绳、卷。

2、扬机及滑轮组成,所述的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基节,然后依次绕过固定在第二节上滑轮、固定在基节上滑轮后,另一端与固定在基节上的卷扬机相连;其它节段按此理依次缠绕,则可完成同步升降操作。同时一体化基站的塔体通过电机以及滑轮系统等实现立式和卧式转换,能方便地在运输及工作状态切换。从而可满足安装搬运方便、节能环保降耗、塔房一体设计等工作与技术需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75033ACN103375033A1/1页21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

3、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通过机房底座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由底板、及底板上由矩形钢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所组成。底板通过螺栓与地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安装塔体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六面体框架靠近安装塔体的前后侧面处,安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塔体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通过转动副形成转动连接,塔体底部通过钢丝绳,以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通过钢丝绳带动塔体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转换成立式后,塔体与。

4、六面体框架结构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由基节、第一动节、第二动节组成。所述基节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一动节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二动节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到卷扬机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固定装置上。卷扬机通过牵引钢丝绳将第一动节顶起。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和固定装置上。当第一动节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将第二动节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放松牵引钢丝绳,从而将第一动节放下。钢丝绳,在。

5、第一动节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放下。权利要求书CN103375033A1/3页3一体化通信基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设计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特别设计一种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机房与天线系统组合为一体的一体化通信基站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网络基站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及基站周围居民对无线基站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谈站难、建站难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国家加大了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基站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通信网络质量需求,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断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保持移动网络的竞争优势,达到全覆盖、。

6、无缝覆盖的目标,全方位强化中国移动金牌网络品牌。0003对于一些位置比较特殊,物业较难协调的地方如热点投诉地区覆盖、建站过程中临时性覆盖、政府储备土地区域覆盖、大型建筑施工期间覆盖、不允许开挖地基区域覆盖、拆迁区域覆盖、紧急事件、大型集会、大型体育赛事覆盖等,运营商要自建基站或租赁基站的难度相当大。对此需要有一种快速、便捷的建站方案。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由汽车运输至安放地点后能快速安装并投入使用的一种一体化通信基站。其是一种快速集成通信装置,主要由升降塔、底座、支撑、机房、控制等五部分组成;配备不同的通信设备后,可满足相应通信需求。一体化基站具有安装搬运便捷、塔体高。

7、度可调、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特殊场景大型集会、抢险救灾等需要应急通信的场合;一体化基站机房塔桅安装完成仅需几天时间,适用于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需要快速建站的场合;适用于因民扰而无法建站的问题站点;适用解决于大型施工场地铁路施工沿线、公路施工沿线、旧城改造、工业区建设等一段时间内几个月乃至几年等的通信问题;信号测试和定位用因为搬运和建站方便、快捷;所以可以用于在建永久基站前的测试和定位用。000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上述目的0006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塔体、铁塔支撑、机房底座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所述机房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通过机房底座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由底板、及底板上由矩形钢。

8、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所组成。底板通过螺栓与地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安装塔体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六面体框架靠近安装塔体的前后侧面处,安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0007所述塔体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通过转动副形成转动连接,塔体底部通过钢丝绳,以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通过钢丝绳带动塔体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转换成立式后,塔体与六面体框架结构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0008所述塔体由基节、第一动节、第二动节组成。所述基节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说明书CN1033750。

9、33A2/3页4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一动节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二动节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到卷扬机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固定装置上。卷扬机通过牵引钢丝绳将第一动节顶起。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和固定装置上。当第一动节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将第二动节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放松牵引钢丝绳,从而将第一动节放下。钢丝绳,在第一动节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放下。0009本发明突出优点在于0010传统的通信基站建设方式主要有租用机房。

10、、自建土建机房和自建活动机房,塔桅主要有单管塔、三管塔、角钢塔、灯杆型美化天线和拉线塔几种形式。其搭建流程为00110012从上面可以看出,传统基站建设需要进行地勘及土建基础施工,耗费时间较长。且大量设备安装需要工人在现场进行实地安装,容易出现纰漏。而采用一体化基站的大致建设流程如下00130014从上面流程可以看出,采用一体化基站是不涉及到土建基础施工,无需土建开挖,也不用土建地勘,这样第一节省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地勘时间比较长,而土建施工一般都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这样采用一体化基站建设,跨过了土建勘查施工阶段,也大大的节省了基站建设时间。且大部分工作在厂房中就能完成,避免了工人在现场出。

11、现安装失误,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严重损失。附图说明0015图1为一体化通信基站卧式状态图。0016图2为一体化通信基站立式状态图。0017图3为一体化通信基站机房底座立体图。0018图4为一体化通信基站机房底座平面图。0019图5为一体化机房塔体及卷扬机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002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通信基站包括机房1、塔体2、铁塔支撑3、机房底座4以及升降塔体的卷扬机17。所述机房1为六面体钢架结构,机房1通过机房底座4与地面固连,所述机房底座4由底板5、及底板5上由矩形钢管焊接成的六面体框架6所组成。底板5通过螺栓与地。

12、面固连。所述六面体框架6安装塔体2的右侧面安装有倾斜的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28。六面体框架6靠近安装塔体2的前后侧面处,安说明书CN103375033A3/3页5装有垂直的第三支撑杆8和第四支撑杆29,以及倾斜的第五支撑杆9、第六支撑杆27。0022如图1、图2所示,所述塔体2安装在六面体框架结构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与六面体框架结构6通过转动副10形成转动连接,塔体2底部通过钢丝绳11,以及第一滑轮12和第二滑轮30、与电机13相连接。电机13通过钢丝绳11带动塔体2完成卧式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当塔体2转换成立式后,塔体2与六面体框架结构6之间能增加一个铁塔支撑3。0023如图5所。

13、示,所述塔体2由基节14、第一动节15、第二动节16组成。所述基节14顶部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18,顶部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26、第三滑轮19。所述第一动节15底部安装有第四滑轮20、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五滑轮21,右侧安装有第六滑轮22。所述第二动节16底部安装有第七滑轮23。钢丝绳24一端连接到卷扬机17上。另一端穿过第三滑轮19和第四滑轮20连接到固定装置18上。卷扬机17通过牵引钢丝绳24将第一动节15顶起。钢丝绳25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装置18和固定装置26上。当第一动节15上升时,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21、第六滑轮22和第七滑轮23将第二动节16顶起,从而实现塔体升起的效果。当卷扬机17放松牵引钢丝绳24,从而将第一动节15放下。钢丝绳25,在第一动节15下降时,通过第五滑轮21、第六滑轮22和第七滑轮23利用重力将第二动节16放下。说明书CN103375033A1/2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375033A2/2页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37503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