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柱.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72762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16087.7

申请日:

2012.06.27

公开号:

CN103362285A

公开日:

2013.10.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E04F 15/02申请公布日:201310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15/02申请日:20120627|||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5/02; E04F15/024

主分类号:

E04F15/02

申请人:

久光建设株式会社

发明人:

滨田久光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2.03.30 JP 2012-078486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刘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支承柱,其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包括: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地梁进行支承;轴部,该轴部贯穿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轴部的上端,通过与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固定。藉此,能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支承柱,其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
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松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接触;
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所述地梁进行支承;
轴部,该轴部贯穿所述松紧螺纹扣、所述地基接触部及所述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
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上端,通过与所述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所述地梁,来对所述地梁进行固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包括在所述轴部的上端形成的第一阳螺纹部,
所述地梁固定部由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第一阳螺纹部的螺母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包括在所述轴部的下端形成的第二阳螺纹部,
还包括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第二阳螺纹部的地脚螺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梁支承部包括具有圆筒形状的第三阳螺纹部和固定在所述第三阳螺纹部的上部、对所述地梁进行支承的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包括能供所述轴部贯穿的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能相对于所述松紧螺纹扣、所述地基接触部及所述地梁支承部移动。

说明书

支承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柱,更特定地涉及一种固定在地基上,对地梁进行支承的支承柱。
背景技术
在住宅等建筑物中,一般采用如下结构:用龙骨及地梁对铺设住宅地板所需的基底予以支撑,并用支承柱(地板支承柱)将地梁支承于基座或支承柱基石(日文:束石)等地基。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由能升降的腿部和固定在腿部上的地梁承接部构成的钢制支承柱。在上述钢制支承柱中,地梁承接部包括:底板;两块立起板,这两块立起板从上述底板的一对对边分别朝上方立起,并倾斜成其上缘部的相对间隔扩大;以及地梁卡合爪,该地梁卡合爪分别朝各自的立起板的内侧方向突出而弯曲形成。通过使地梁卡合爪从两侧分别与架在底板上的钢制地梁的凹部卡合,钢制支承柱能对钢制地梁进行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73528号公报
在使用木制的地梁时,地梁随着时间推移会变薄,而使地梁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变小。若地梁的厚度变小,则支承柱固定地梁的力就会变弱,因而存在地梁出现晃动这样的问题。
虽然专利文献1的钢制支承柱并非是对木制地梁进行固定的支承柱,但是,倘如使用专利文献1的钢制支承柱对木制地梁进行固定,也会出现上述问题。即,一旦木制地梁随着时间推移收缩的话,地梁卡合爪与地梁的凹部之间的卡合就会脱开,因此,地梁会出现晃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支承柱可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包括: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地梁进行支承;轴部,该轴部贯穿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轴部的上端,通过与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效果等可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记载并结合附图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柱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地基接触部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地梁支承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图8是表示使用支承柱来将地梁固定在地基上的方法的图。
图9~图11是表示支承柱的调节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柱(地板支承柱)100在例如住宅等的一层的地板下面被固定在支承柱基石等地基上。支承柱100起到对地梁进行支承,并将地板的载重传递至地面的作用。
支承柱100总体由例如钢构成,其主要包括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地梁支承部5、轴部7和地梁固定部9。松紧螺纹扣1具有圆筒形状, 其包括在上端形成的阴螺纹部1a和在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1b。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只要至少形成在上下端即可,如图2所示,也可以沿松紧螺纹扣1的延伸方向形成在整体上。
地基接触部3具有中空形状,其设置在松紧螺纹扣1的下部。地基接触部3包括底板31和设置在底板31上部的阳螺纹部33。底板31呈板状,其是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的部分。阳螺纹部33通过螺纹作用从下方嵌入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1b。
地梁支承部5具有中空形状,其设置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地梁支承部5包括:地梁承接部51(主体部的一例);贴在地梁承接部51上表面上的橡胶片53;以及设置在地梁承接部51下部的阳螺纹部55(第三阳螺纹部的一例)。地梁承接部51呈板状,其从下方对地梁进行支承。橡胶片53起到对地梁上的作用有来自地梁承接部51的压力的部分进行保护的作用。阳螺纹部55具有圆筒形状,其通过螺纹作用从上方嵌入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1a。
另外,地梁支承部5是与地梁的侧面接触的壁部,其还包括朝大致垂直于地梁承接部51的方向延伸的壁部。
轴部7贯穿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的内部。较为理想的是,轴部7没有固定在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中的任一个上,而是能相对于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移动。轴部7例如在整体上形成有阳螺纹。轴部7的下端7b埋设在地基上。轴部7的上端7a设有地梁固定部9。
地梁固定部9设在轴部7的上端7a,并通过与地梁支承部5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固定。上述夹持力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力。地梁固定部9例如由螺母形成,其通过螺纹作用从上方旋入轴部7的上端7a的阳螺纹部(第一阳螺纹部的一例)。为了增加对地梁施力的部分的面积,地梁固定部9也可以是其下端的面积比上端的面积大。
另外,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形成的情况下,轴部7的阳螺纹部可供地梁固定部9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地进行轴部7 的加工,轴部7由全螺纹丝杆形成,并在轴部7的整体上形成阳螺纹部。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之外的构件形成时,在轴部7上不需要形成阳螺纹部,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形成时,也只要至少在轴部7的上端7a形成阳螺纹部即可。
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松紧螺纹扣1旋转的螺母11a、11b。此外,也可以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a、11b之间分别设有垫圈(弹簧垫圈)13a、13b。螺母11a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地梁支承部5的阳螺纹部55。垫圈13a夹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a之间。螺母11b在松紧螺纹扣1的下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地基接触部3的阳螺纹部33。垫圈13b夹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b之间。
也可以在轴部7的下端7b上设有滚轮式地脚螺栓15。滚轮式地脚螺栓15通过螺纹作用旋入轴部7的下端7b的阳螺纹部(第二阳螺纹部的一例)。通过设置滚轮式地脚螺栓15,就能将支承柱100更稳定地固定在地基上。另外,滚轮式地脚螺栓15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它方法固定于轴部7的下部7b。
图3是表示地基接触部的结构的仰视图。
参照图3,在地基接触部3中,在底板31上形成有供螺钉穿过的多个孔3a,该螺钉用于将支承柱100固定在地基上。在底板31的中央部形成有构成中空部分的孔3b。孔3b及其周围朝上方突起。
图4是表示地梁支承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参照图4,在地梁支承部5中,在地梁承接部51及橡胶片53上形成有供螺钉穿过的多个孔5a,该螺钉用于对地梁进行固定。在地梁承接部51的中央部形成有构成中空部分的孔5b。轴部7贯穿孔5b。孔5b及其周围朝下方凹陷,在除上述部分之外的部分粘贴有橡胶片53。
接着,使用图5~图8对使用支承柱将地梁固定在地基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5,首先,在例如由混凝土构成的地基BS上确定设置支承柱100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开孔。接着,将滚轮式地脚螺栓15插入上述孔中。 藉此,将滚轮式地脚螺栓15固定在地基BS内。
参照图6,接着通过将轴部7的下端7b嵌入滚轮式地脚螺栓15,就可将支承柱100安装在滚轮式地脚螺栓15上。此时,使地梁固定部9与轴部7脱离。底板31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与地基BS的上表面接触。底板31也可以用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地基BS上。接着,拧松螺母11a、11b,使松紧螺纹扣1形成为能旋转的状态。
参照图7,接着,将地梁支承部5中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在此为从地基BS的上表面至橡胶片53的上表面之间的长度)调节至设置地梁的预定的高度L1。可通过使松紧螺纹扣1旋转来调节地梁支承部5上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即,在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1所示的方向旋转时,拧松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朝远离松紧螺纹扣1的方向移动),并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提高。相反,在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2所示的方向旋转时,拧紧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朝靠近松紧螺纹扣1的方向移动),并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变低。
参照图8,接着,拧紧螺母11a及11b,固定松紧螺纹扣1的旋转,以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不发生变化。接着,准备预先形成有孔PL的由木材形成的地梁WD,并将轴部7插入孔PL,以将地梁WD配置在地梁支承部5上。通过将轴部7插入孔PL,就能将地梁WD更稳定地配置在地梁支承部5上。此时,地梁WD可再通过螺钉固定于地梁支承部5。此后,将地梁固定部9嵌入轴部7,并用地梁固定部9从上方将地梁WD紧固。藉此,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夹住地梁WD。在此状态下,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此处为从地基BS的上表面至地梁固定部9的下表面的长度)相当于高度L1与地梁WD的厚度d1相加的高度L2。
通过以上工序,就可将地梁WD固定在地基BS上。
接着,使用图9~图11对地梁随着时间推移变薄,而使地梁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变小时的支承柱的调节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9,在此,假设地梁WD随着时间推移变薄,而使地梁WD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从厚度d1(图8)变为厚度d2(d1>d2)的情况。此时,在地梁支承部5与地梁WD之间、或地梁固定部9与地梁WD之间存在间隙。其结果是,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夹住地梁WD的力变弱,而使地梁WD出现晃动。
参照图10,在图9的状态下,松开螺母11a、11b,使松紧螺纹扣1处于能旋转的状态。接着,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1的方向旋转。藉此,地梁支承部5上升,而使地梁支承部5与地梁固定部9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能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再次夹住地梁WD。
另外,可将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维持在高度L2上。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限定了从地基BS至地梁的上表面的高度或至地板的基底的高度,这些高度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参照图11,最后拧紧螺母11a及11b,固定松紧螺纹扣1的旋转,以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在此状态下,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相当于高度L2与厚度d2之差的高度L3。
通过以上工序,就可完成支承柱100的调节。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梁随着时间推移变薄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地梁支承部上升,来用地梁支承部和地梁固定部夹住地梁。其结果是,能抑制地梁的晃动。此外,通过使松紧螺纹扣旋转,就能使地梁支承部上升,因此,能容易地对地梁支承部的高度进行调节。此外,通过使轴部贯穿地梁,就能将地梁更稳定地固定在地梁支承部上。
此外,由于地梁固定部由螺母构成,且通过螺纹作用旋入轴部的阳螺纹部,因此,能容易地对地梁固定部的高度进行调节。
此外,通过在轴部的下部设置滚轮式地脚螺栓,能将支承柱更稳定地固定在地基上。
此外,由于能使轴部在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移动,因此,无论轴部的埋设在地基上的部分的长度(形成于地基的孔的深度)如何,均能使地基接触部容易地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
[其它]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支承柱由钢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构成支承柱的材料也可以是钢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铝、铁、树脂或塑料等。构成地梁的材料也可以是木材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钢、铁等。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梁由木材以外的材料形成时,也能抑制其晃动。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进行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的。

支承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支承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支承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承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承柱.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62285A43申请公布日20131023CN103362285ACN103362285A21申请号201210216087722申请日20120627201207848620120330JPE04F15/02200601E04F15/02420060171申请人久光建设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滨田久光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刘佳54发明名称支承柱57摘要一种支承柱,其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包括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地基的。

2、上表面接触;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地梁进行支承;轴部,该轴部贯穿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轴部的上端,通过与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固定。藉此,能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62285ACN103362285A1/1页21一种支承柱,其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

3、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松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接触;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所述地梁进行支承;轴部,该轴部贯穿所述松紧螺纹扣、所述地基接触部及所述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上端,通过与所述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所述地梁,来对所述地梁进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包括在所述轴部的上端形成的第一阳螺纹部,所述地梁固定部由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第一阳螺纹部的螺母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

4、述轴部包括在所述轴部的下端形成的第二阳螺纹部,还包括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所述第二阳螺纹部的地脚螺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支承部包括具有圆筒形状的第三阳螺纹部和固定在所述第三阳螺纹部的上部、对所述地梁进行支承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能供所述轴部贯穿的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能相对于所述松紧螺纹扣、所述地基接触部及所述地梁支承部移动。权利要求书CN103362285A1/5页3支承柱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柱,更特定地涉及一种固定在地基上,对地梁进行支承的支承柱。背景技术0002在住宅等建筑物中,一般采用如下结构用龙骨及地梁对铺设住宅地。

5、板所需的基底予以支撑,并用支承柱(地板支承柱)将地梁支承于基座或支承柱基石(日文束石)等地基。0003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由能升降的腿部和固定在腿部上的地梁承接部构成的钢制支承柱。在上述钢制支承柱中,地梁承接部包括底板;两块立起板,这两块立起板从上述底板的一对对边分别朝上方立起,并倾斜成其上缘部的相对间隔扩大;以及地梁卡合爪,该地梁卡合爪分别朝各自的立起板的内侧方向突出而弯曲形成。通过使地梁卡合爪从两侧分别与架在底板上的钢制地梁的凹部卡合,钢制支承柱能对钢制地梁进行固定。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73528号公报0005在使用木制的地梁时,地梁随着时间推移会变薄,而使地梁的上。

6、下方向上的厚度变小。若地梁的厚度变小,则支承柱固定地梁的力就会变弱,因而存在地梁出现晃动这样的问题。0006虽然专利文献1的钢制支承柱并非是对木制地梁进行固定的支承柱,但是,倘如使用专利文献1的钢制支承柱对木制地梁进行固定,也会出现上述问题。即,一旦木制地梁随着时间推移收缩的话,地梁卡合爪与地梁的凹部之间的卡合就会脱开,因此,地梁会出现晃动。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000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支承柱可固定在地基上,并对地梁进行支承,包括松紧螺纹扣,该松紧螺纹扣包括至少在上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地基接触部,该地基接触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

7、紧螺纹扣的下端,并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地梁支承部,该地梁支承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松紧螺纹扣的上端,并对地梁进行支承;轴部,该轴部贯穿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且下端埋设在地基中;以及地梁固定部,该地梁固定部设置在轴部的上端,通过与地梁支承部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固定。0009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效果等可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记载并结合附图得以明确。附图说明0010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柱的结构的主视图。说明书CN103362285A2/5页40011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0012图3是表示地基接触部的结构的仰视图。0013图4是表示地梁支承部的结构的俯。

8、视图。0014图5图8是表示使用支承柱来将地梁固定在地基上的方法的图。0015图9图11是表示支承柱的调节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17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柱(地板支承柱)100在例如住宅等的一层的地板下面被固定在支承柱基石等地基上。支承柱100起到对地梁进行支承,并将地板的载重传递至地面的作用。0018支承柱100总体由例如钢构成,其主要包括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地梁支承部5、轴部7和地梁固定部9。松紧螺纹扣1具有圆筒形状,其包括在上端形成的阴螺纹部1A和在下端形成的阴螺纹部1B。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只要至少形成在上下端即。

9、可,如图2所示,也可以沿松紧螺纹扣1的延伸方向形成在整体上。0019地基接触部3具有中空形状,其设置在松紧螺纹扣1的下部。地基接触部3包括底板31和设置在底板31上部的阳螺纹部33。底板31呈板状,其是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的部分。阳螺纹部33通过螺纹作用从下方嵌入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1B。0020地梁支承部5具有中空形状,其设置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地梁支承部5包括地梁承接部51(主体部的一例);贴在地梁承接部51上表面上的橡胶片53;以及设置在地梁承接部51下部的阳螺纹部55(第三阳螺纹部的一例)。地梁承接部51呈板状,其从下方对地梁进行支承。橡胶片53起到对地梁上的作用有来自地梁承接部51。

10、的压力的部分进行保护的作用。阳螺纹部55具有圆筒形状,其通过螺纹作用从上方嵌入松紧螺纹扣1的阴螺纹部1A。0021另外,地梁支承部5是与地梁的侧面接触的壁部,其还包括朝大致垂直于地梁承接部51的方向延伸的壁部。0022轴部7贯穿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的内部。较为理想的是,轴部7没有固定在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中的任一个上,而是能相对于松紧螺纹扣1、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移动。轴部7例如在整体上形成有阳螺纹。轴部7的下端7B埋设在地基上。轴部7的上端7A设有地梁固定部9。0023地梁固定部9设在轴部7的上端7A,并通过与地梁支承部5一起夹住地梁来对地梁进行。

11、固定。上述夹持力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力。地梁固定部9例如由螺母形成,其通过螺纹作用从上方旋入轴部7的上端7A的阳螺纹部(第一阳螺纹部的一例)。为了增加对地梁施力的部分的面积,地梁固定部9也可以是其下端的面积比上端的面积大。0024另外,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形成的情况下,轴部7的阳螺纹部可供地梁固定部9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地进行轴部7的加工,轴部7由全螺纹丝杆形成,并在轴部7的整体上形成阳螺纹部。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之外的构件形成时,在轴部7上不需要形成阳螺纹部,在地梁固定部9由螺母形成时,也只要至少在轴部7的上端7A形成阳螺纹部即可。说明书CN103362285A3/5。

12、页50025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松紧螺纹扣1旋转的螺母11A、11B。此外,也可以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A、11B之间分别设有垫圈(弹簧垫圈)13A、13B。螺母11A在松紧螺纹扣1的上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地梁支承部5的阳螺纹部55。垫圈13A夹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A之间。螺母11B在松紧螺纹扣1的下部通过螺纹作用旋入地基接触部3的阳螺纹部33。垫圈13B夹在松紧螺纹扣1与螺母11B之间。0026也可以在轴部7的下端7B上设有滚轮式地脚螺栓15。滚轮式地脚螺栓15通过螺纹作用旋入轴部7的下端7B的阳螺纹部(第二阳螺纹部的一例)。通过设置滚轮式地脚螺栓15,就能将支承柱。

13、100更稳定地固定在地基上。另外,滚轮式地脚螺栓15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它方法固定于轴部7的下部7B。0027图3是表示地基接触部的结构的仰视图。0028参照图3,在地基接触部3中,在底板31上形成有供螺钉穿过的多个孔3A,该螺钉用于将支承柱100固定在地基上。在底板31的中央部形成有构成中空部分的孔3B。孔3B及其周围朝上方突起。0029图4是表示地梁支承部的结构的俯视图。0030参照图4,在地梁支承部5中,在地梁承接部51及橡胶片53上形成有供螺钉穿过的多个孔5A,该螺钉用于对地梁进行固定。在地梁承接部51的中央部形成有构成中空部分的孔5B。轴部7贯穿孔5B。孔5B及其周围朝下方凹陷,在除上。

14、述部分之外的部分粘贴有橡胶片53。0031接着,使用图5图8对使用支承柱将地梁固定在地基上的方法进行说明。0032参照图5,首先,在例如由混凝土构成的地基BS上确定设置支承柱100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开孔。接着,将滚轮式地脚螺栓15插入上述孔中。藉此,将滚轮式地脚螺栓15固定在地基BS内。0033参照图6,接着通过将轴部7的下端7B嵌入滚轮式地脚螺栓15,就可将支承柱100安装在滚轮式地脚螺栓15上。此时,使地梁固定部9与轴部7脱离。底板31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与地基BS的上表面接触。底板31也可以用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地基BS上。接着,拧松螺母11A、11B,使松紧螺纹扣1形成为能旋转的状态。0。

15、034参照图7,接着,将地梁支承部5中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在此为从地基BS的上表面至橡胶片53的上表面之间的长度)调节至设置地梁的预定的高度L1。可通过使松紧螺纹扣1旋转来调节地梁支承部5上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即,在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1所示的方向旋转时,拧松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朝远离松紧螺纹扣1的方向移动),并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提高。相反,在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2所示的方向旋转时,拧紧地基接触部3及地梁支承部5(朝靠近松紧螺纹扣1的方向移动),并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变低。0035参照图8,接着,拧紧螺母11A及11B,。

16、固定松紧螺纹扣1的旋转,以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不发生变化。接着,准备预先形成有孔PL的由木材形成的地梁WD,并将轴部7插入孔PL,以将地梁WD配置在地梁支承部5上。通过将轴部7插入孔PL,就能将地梁WD更稳定地配置在地梁支承部5上。此时,地梁WD可再通过螺钉固定于地梁支承部5。此后,将地梁固定部9嵌入轴部7,并用地梁固定部9从上方将地梁WD紧固。藉此,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夹住地梁WD。在此状态下,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说明书CN103362285A4/5页6触的接触面的高度(此处为从地基BS的上表面至地梁固定部9的下表面的长度)相当于高度L1与地梁WD的厚度D1相加。

17、的高度L2。0036通过以上工序,就可将地梁WD固定在地基BS上。0037接着,使用图9图11对地梁随着时间推移变薄,而使地梁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变小时的支承柱的调节方法进行说明。0038参照图9,在此,假设地梁WD随着时间推移变薄,而使地梁WD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从厚度D1(图8)变为厚度D2(D1D2)的情况。此时,在地梁支承部5与地梁WD之间、或地梁固定部9与地梁WD之间存在间隙。其结果是,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夹住地梁WD的力变弱,而使地梁WD出现晃动。0039参照图10,在图9的状态下,松开螺母11A、11B,使松紧螺纹扣1处于能旋转的状态。接着,使松紧螺纹扣1沿箭头AR1的方向旋。

18、转。藉此,地梁支承部5上升,而使地梁支承部5与地梁固定部9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能用地梁支承部5和地梁固定部9再次夹住地梁WD。0040另外,可将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维持在高度L2上。地梁固定部9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限定了从地基BS至地梁的上表面的高度或至地板的基底的高度,这些高度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0041参照图11,最后拧紧螺母11A及11B,固定松紧螺纹扣1的旋转,以使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在此状态下,地梁支承部5的与地梁接触的接触面的高度相当于高度L2与厚度D2之差的高度L3。0042通过以上工序,就可完成支承柱100的调节。004。

19、3实施方式的效果0044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地梁晃动的支承柱。0045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梁随着时间推移变薄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地梁支承部上升,来用地梁支承部和地梁固定部夹住地梁。其结果是,能抑制地梁的晃动。此外,通过使松紧螺纹扣旋转,就能使地梁支承部上升,因此,能容易地对地梁支承部的高度进行调节。此外,通过使轴部贯穿地梁,就能将地梁更稳定地固定在地梁支承部上。0046此外,由于地梁固定部由螺母构成,且通过螺纹作用旋入轴部的阳螺纹部,因此,能容易地对地梁固定部的高度进行调节。0047此外,通过在轴部的下部设置滚轮式地脚螺栓,能将支承柱更稳定地固定在地基上。0048此外,由于能使轴。

20、部在松紧螺纹扣、地基接触部及地梁支承部的内部移动,因此,无论轴部的埋设在地基上的部分的长度(形成于地基的孔的深度)如何,均能使地基接触部容易地与地基的上表面接触。0049其它0050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支承柱由钢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构成支承柱的材料也可以是钢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铝、铁、树脂或塑料等。构成地梁的材料也可以是木材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钢、铁等。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梁由木材以外的材料形成时,也能抑制其晃动。0051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进行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说明书CN103362285A5/5页7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的。说明书CN103362285A1/7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2/7页9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3/7页10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104/7页11图8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115/7页12图9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126/7页13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137/7页14图11说明书附图CN103362285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