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2723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28598.2

申请日:

2013.08.01

公开号:

CN103352413A

公开日:

2013.10.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19/08申请日:20130801授权公告日:20150708终止日期:20160801|||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C 19/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张树生变更后权利人:山东大学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3号111信箱变更后权利人:250199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登记生效日:20150610|||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1C 19/0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树生 来文洋 周玉立 刘如一 冯跃兵 李德智变更后:鹿晔 陈岩 张树生 来文洋 周玉立 刘如一 冯跃兵 李德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9/08申请日:20130801|||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9/08

主分类号:

E01C19/08

申请人:

张树生

发明人:

张树生; 来文洋; 周玉立; 刘如一; 冯跃兵; 李德智

地址: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3号111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王书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连续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过渡转移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本发明采用多个加热滚筒结构,各加热滚筒之间设置过渡转移舱,使各加热滚筒可以竖向倾斜布置,加热滚筒既能独立转动又能将物料通过过渡转移舱输送到下一个加热滚筒,适应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状态下的干燥工艺参数,增加换热效果,延缓了热气体流动,有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其特征是: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过渡转移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对接,各个对接处设置旋转连接器,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连接器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转芯和轴承安装板,转芯与进口端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与出口端连接在一起,转芯与出口端之间以及转芯与轴承安装板之间均设置轴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转移舱包括舱体、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与舱体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的锐角,内布料板与外布料板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转移舱包括舱体和传输机构,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内设置传输机构。

说明书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路面铣刨后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再利用的装置,属于沥青混合料再生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路面的翻修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废旧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老化沥青、碎石和砂,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后利用价值仍然较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意识的加强,各国政府对固体废物的排放加以立法限制,作为固体废物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将不能被随意的堆放或废弃。因此,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门课题,对沥青旧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强公共经济效益的目的。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搅拌成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
目前,滚筒式搅拌设备在性能和结构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上的重大改进;加长滚筒以增大加热的空间,增加拌和时间,从而改善拌和的均匀性;加密搅拌叶片的数量,形多层撒布的料帘,改善骨料与燃气之间的热交换,阻止火焰直接喷向沥青,改善沥青的老化和蓝烟的问题;(2)燃烧技术的改进:首先表现在火焰形状的改变上,同时加大了二次风的风量和风压,引入了喷油量和二次风的自动控制系统;(3)早期的滚筒式搅拌设备采用独立式控制系统虽然可以保证骨料和沥青供给系统的稳定运转,却难以反映砂石料流量随机性的变化,无法随时控制沥青的喷射量,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混合料。
中国专利文献CN2555277 公开的《双层逆流沥青混合料连续拌合设备》以及文献《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在沥青热再生中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NO.8,2010,总第198期)和《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在沥青热再生中的应用分析》(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7卷第3期,2005年9月,V01-7 NO.3,Sep.2005)中均提到了采用了双层结构的双滚筒,使烘干和拌和都在滚筒内进行。这些文献所指的“双滚筒”的结构是大筒套小筒,内外夹套结构,内筒是一个旋转体,支承、转动和内部结构与间歇式搅拌设备中的干燥滚筒相似,用于冷矿料的加热。被加热的矿料在燃烧器一端的出料口从内筒流到外筒的内腔中,与填充料、回收料、再生剂以及沥青混合。当内筒旋转时,内筒外壁上的搅拌叶桨拨动混合料向冷矿料运动相反方向作螺旋运动推进,搅拌混合料经过外筒较长时间的拌和,成品料从卸料口排出。双滚筒的调整主要是保证双滚筒的运行平稳,可以通过支承轮进行调整,其驱动是靠浮动的马鞍形链条完成。
上述“双滚筒”的结构若使“外筒的加料口加入的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达到铺设所需要的温度和产量,不是增加其轴向长度,就是增加在滚筒内的运行时间和增大外筒容积。
因此,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再生成本”问题,若满足沥青路面连续铺设要求,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过程”就必须连续。若实现连续再生,且批量达到一定量(譬如每分钟生产3000kg)烘干滚筒内径就要达到1000mm,长度就要接近10米,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并且,目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连续加热滚筒没有考虑到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物性参数,而有些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差异很大,若干燥(或加热)过程中采用相同的干燥(或加热)工艺就很难满足差异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设备存在的生产量小、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生产量大、加热搅拌效果好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过渡转移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
旋转连接器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转芯和轴承安装板,转芯与进口端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与出口端连接在一起,转芯与出口端之间以及转芯与轴承安装板之间均设置轴承。应用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加热滚筒的一端和过渡转移舱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实现加热滚筒与过渡转移舱的连接,同时加热滚筒可以转动。
过渡转移舱的第一种结构,包括舱体、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与舱体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的锐角,内布料板与外布料板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
过渡转移舱的第二种结构,包括舱体和传输机构,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内设置传输机构。
本发明采用多个加热滚筒结构,各加热滚筒之间设置过渡转移舱,使各加热滚筒可以竖向倾斜布置,减小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加热滚筒既能独立转动又能将物料通过过渡转移舱输送到下一个加热滚筒,可分别对不同滚筒进行工艺参数控制,适应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状态下的干燥工艺参数,增加换热效果,延缓了热气体流动,有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旋转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大倾角过渡转移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小倾角过渡转移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口,2、排料口,3、旋转连接器,4、第一加热滚筒,5、第一过渡转移仓,6、第二过渡转移仓,7、第二加热滚筒,8、第三加热滚筒;31、进口端,32、出口端,33、转芯,34轴承安装板,35、轴承;61、来料口,62、出料口,63、舱体,64、内侧布料板,65、外侧布料板,66、螺旋传输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两个加热滚筒(图1中设置有三个加热滚筒,第一加热滚筒4、第二加热滚筒7和第三加热滚筒8),第一加热滚筒4和第二加热滚筒7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转移舱5,第二加热滚筒7和第三加热滚筒8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转移舱6,第一加热滚筒4、第一过渡转移舱5、第二加热滚筒7、第二过渡转移舱6和第三加热滚筒8依次对接在一起,各个对接处设置旋转连接器3,以使各加热滚筒能够转动。第一加热滚筒4上设有进料口1,第三加热滚筒8上设有排料口2。各个加热滚筒的轴线可以呈任意角度布置,加热滚筒的轴向截面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各个加热滚筒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过渡转移舱可以独立转动。
旋转连接器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进口端31、出口端32、转芯33、轴承安装板34和轴承35,转芯33与进口端3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34与出口端3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转芯33与出口端32之间以及转芯33与轴承安装板34之间均设置轴承35,这样进口端31和出口端32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只能转动。应用时,进口端31和出口端32分别与加热滚筒的一端和过渡转移舱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加热滚筒与过渡转移舱的连接,同时加热滚筒可以转动,而过渡转移舱固定不动。
过渡转移舱的结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倾角过渡转移舱,一种是小倾角过渡转移舱。大倾角过渡转移舱是指过渡转移舱安装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60℃,小倾角过渡转移舱是指过渡转移舱安装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60℃。
大倾角过渡转移舱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舱体63、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舱体63两端分别为来料口61和出料口62,舱体63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与舱体63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的锐角,内布料板64与外布料板65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来料口61承接来自上一个加热滚筒的加热的混合料,混合料进入舱体63内后在惯性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混合料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首先受到内侧布料板64阻隔改变了流动方向,在内侧布料板64的导流作用下,从内布料板64上滑落下的物料洒落在外布料板65上,洒落到该外布料板的物料在重力和惯性共同作用下再滑落到下一个内布料板上,与此反复直到物料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混合料在通过出料口62后完成在该过渡转移舱的转移,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这个洒落过程也是物料不断翻转过程。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的交错布置,不仅使混合料在移动过程得到不断翻转,防止粘连结团,而且还使热气流从混合料中穿堂而过,使混合料尽量多的表面与热气流接触,增大受热面积热交换,同时,还可以避免混合料与热气流出现“擦肩而过”的现象,实现均匀热交换和换热最大化的效果。
如图4所示,小倾角过渡转移舱同样包括舱体,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是在舱体内特别设置螺旋传输机构66。混合料由来料口进入舱体内后在螺旋传输机构66作用下向前移动,经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传输机构可以选用现有的螺旋输送机或其它结构的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角根据过渡转移舱的倾斜角度和物料物性参数进行选择,螺旋输送机可以自带动力,也可以靠物料下滑重力带动旋转。割作用外,还利用其弹性对混合料黏联团起到敲打的作用,均有利于混合料黏联团的粉碎。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52413A43申请公布日20131016CN103352413ACN103352413A21申请号201310328598222申请日20130801E01C19/0820060171申请人张树生地址25006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3号111信箱72发明人张树生来文洋周玉立刘如一冯跃兵李德智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代理人王书刚54发明名称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连续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过渡转移。

2、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本发明采用多个加热滚筒结构,各加热滚筒之间设置过渡转移舱,使各加热滚筒可以竖向倾斜布置,加热滚筒既能独立转动又能将物料通过过渡转移舱输送到下一个加热滚筒,适应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状态下的干燥工艺参数,增加换热效果,延缓了热气体流动,有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52413ACN103352413A1/1页21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

3、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其特征是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过渡转移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对接,各个对接处设置旋转连接器,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连接器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转芯和轴承安装板,转芯与进口端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与出口端连接在一起,转芯与出口端之间以及转芯与轴承安装板之间均设置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转移舱包括舱体、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

4、舱体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与舱体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的锐角,内布料板与外布料板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转移舱包括舱体和传输机构,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内设置传输机构。权利要求书CN103352413A1/3页3一种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路面铣刨后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再利用的装置,属于沥青混合料再生加热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

5、2在对路面的翻修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废旧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老化沥青、碎石和砂,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后利用价值仍然较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意识的加强,各国政府对固体废物的排放加以立法限制,作为固体废物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将不能被随意的堆放或废弃。因此,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门课题,对沥青旧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强公共经济效益的目的。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搅拌成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0003目。

6、前,滚筒式搅拌设备在性能和结构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上的重大改进;加长滚筒以增大加热的空间,增加拌和时间,从而改善拌和的均匀性;加密搅拌叶片的数量,形多层撒布的料帘,改善骨料与燃气之间的热交换,阻止火焰直接喷向沥青,改善沥青的老化和蓝烟的问题;(2)燃烧技术的改进首先表现在火焰形状的改变上,同时加大了二次风的风量和风压,引入了喷油量和二次风的自动控制系统;(3)早期的滚筒式搅拌设备采用独立式控制系统虽然可以保证骨料和沥青供给系统的稳定运转,却难以反映砂石料流量随机性的变化,无法随时控制沥青的喷射量,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混合料。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555277公开的双层逆流沥青。

7、混合料连续拌合设备以及文献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在沥青热再生中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NO8,2010,总第198期)和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在沥青热再生中的应用分析(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7卷第3期,2005年9月,V017NO3,SEP2005)中均提到了采用了双层结构的双滚筒,使烘干和拌和都在滚筒内进行。这些文献所指的“双滚筒”的结构是大筒套小筒,内外夹套结构,内筒是一个旋转体,支承、转动和内部结构与间歇式搅拌设备中的干燥滚筒相似,用于冷矿料的加热。被加热的矿料在燃烧器一端的出料口从内筒流到外筒的内腔中,与填充料、回收料、再生剂以及沥青混合。当内筒旋转时,内筒外壁上的搅拌叶桨拨动混合。

8、料向冷矿料运动相反方向作螺旋运动推进,搅拌混合料经过外筒较长时间的拌和,成品料从卸料口排出。双滚筒的调整主要是保证双滚筒的运行平稳,可以通过支承轮进行调整,其驱动是靠浮动的马鞍形链条完成。0005上述“双滚筒”的结构若使“外筒的加料口加入的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达到铺设所需要的温度和产量,不是增加其轴向长度,就是增加在滚筒内的运行时间和增大外筒容积。0006因此,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再生成本”问题,若满足沥青路面连续铺设要求,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过程”就必须连续。若实现连续再生,且批说明书CN103352413A2/3页4量达到一定量(譬如每分钟生产3000KG)烘干。

9、滚筒内径就要达到1000MM,长度就要接近10米,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并且,目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连续加热滚筒没有考虑到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物性参数,而有些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差异很大,若干燥(或加热)过程中采用相同的干燥(或加热)工艺就很难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针对现有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设备存在的生产量小、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生产量大、加热搅拌效果好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0008本发明的具有过渡转移舱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加热滚筒,各个加热滚筒内均设置有抄板,相邻加热滚筒之间设置有过渡转移舱,。

10、过渡转移舱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加热滚筒的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第一加热滚筒上设有进料口,最后一个加热滚筒上设有排料口。0009旋转连接器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转芯和轴承安装板,转芯与进口端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与出口端连接在一起,转芯与出口端之间以及转芯与轴承安装板之间均设置轴承。应用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加热滚筒的一端和过渡转移舱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实现加热滚筒与过渡转移舱的连接,同时加热滚筒可以转动。0010过渡转移舱的第一种结构,包括舱体、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内侧布料板和外侧布料板与舱体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

11、的锐角,内布料板与外布料板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0011过渡转移舱的第二种结构,包括舱体和传输机构,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舱体内设置传输机构。0012本发明采用多个加热滚筒结构,各加热滚筒之间设置过渡转移舱,使各加热滚筒可以竖向倾斜布置,减小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加热滚筒既能独立转动又能将物料通过过渡转移舱输送到下一个加热滚筒,可分别对不同滚筒进行工艺参数控制,适应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状态下的干燥工艺参数,增加换热效果,延缓了热气体流动,有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发明中旋转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本发明中大倾角过渡转移。

12、舱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4是本发明中小倾角过渡转移舱的结构示意图。0017其中1、进料口,2、排料口,3、旋转连接器,4、第一加热滚筒,5、第一过渡转移仓,6、第二过渡转移仓,7、第二加热滚筒,8、第三加热滚筒;31、进口端,32、出口端,33、转芯,34轴承安装板,35、轴承;61、来料口,62、出料口,63、舱体,64、内侧布料板,65、外侧布料板,66、螺旋传输机构。说明书CN103352413A3/3页5具体实施方式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两个加热滚筒(图1中设置有三个加热滚筒,第一加热滚筒4、第二加热滚筒7和第三加热滚筒8),第一加热滚筒4和第。

13、二加热滚筒7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转移舱5,第二加热滚筒7和第三加热滚筒8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转移舱6,第一加热滚筒4、第一过渡转移舱5、第二加热滚筒7、第二过渡转移舱6和第三加热滚筒8依次对接在一起,各个对接处设置旋转连接器3,以使各加热滚筒能够转动。第一加热滚筒4上设有进料口1,第三加热滚筒8上设有排料口2。各个加热滚筒的轴线可以呈任意角度布置,加热滚筒的轴向截面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各个加热滚筒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过渡转移舱可以独立转动。0019旋转连接器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进口端31、出口端32、转芯33、轴承安装板34和轴承35,转芯33与进口端3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轴承安装板34。

14、与出口端3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转芯33与出口端32之间以及转芯33与轴承安装板34之间均设置轴承35,这样进口端31和出口端32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只能转动。应用时,进口端31和出口端32分别与加热滚筒的一端和过渡转移舱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加热滚筒与过渡转移舱的连接,同时加热滚筒可以转动,而过渡转移舱固定不动。0020过渡转移舱的结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倾角过渡转移舱,一种是小倾角过渡转移舱。大倾角过渡转移舱是指过渡转移舱安装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60,小倾角过渡转移舱是指过渡转移舱安装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60。0021大倾角过渡转移舱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舱体。

15、63、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舱体63两端分别为来料口61和出料口62,舱体63的内壁上分布有交错布置的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与舱体63的内壁面形成大于60的锐角,内布料板64与外布料板65的延长线的法相夹角在15之间。来料口61承接来自上一个加热滚筒的加热的混合料,混合料进入舱体63内后在惯性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混合料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首先受到内侧布料板64阻隔改变了流动方向,在内侧布料板64的导流作用下,从内布料板64上滑落下的物料洒落在外布料板65上,洒落到该外布料板的物料在重力和惯性共同作用下再滑落到下一个。

16、内布料板上,与此反复直到物料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混合料在通过出料口62后完成在该过渡转移舱的转移,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这个洒落过程也是物料不断翻转过程。内侧布料板64和外侧布料板65的交错布置,不仅使混合料在移动过程得到不断翻转,防止粘连结团,而且还使热气流从混合料中穿堂而过,使混合料尽量多的表面与热气流接触,增大受热面积热交换,同时,还可以避免混合料与热气流出现“擦肩而过”的现象,实现均匀热交换和换热最大化的效果。0022如图4所示,小倾角过渡转移舱同样包括舱体,舱体两端分别为来料口和出料口,是在舱体内特别设置螺旋传输机构66。混合料由来料口进入舱体内后在螺旋传输机构66作用下向前移动,经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加热滚筒。传输机构可以选用现有的螺旋输送机或其它结构的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角根据过渡转移舱的倾斜角度和物料物性参数进行选择,螺旋输送机可以自带动力,也可以靠物料下滑重力带动旋转。割作用外,还利用其弹性对混合料黏联团起到敲打的作用,均有利于混合料黏联团的粉碎。说明书CN103352413A1/1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35241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