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27065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38687.9

申请日:

20150828

公开号:

CN106471908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79/00,A01G25/00

主分类号:

A01B79/00,A01G25/00

申请人:

哈尔滨弘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有力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小区15栋1单元5层3号

优先权:

CN20151053868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所述的技术方法是:(1)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2)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技术方法是:(1)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2)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 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包括的方面非常多,如种植业:深耕、整地、土壤培肥、作物配肥、构筑农业设施、育苗、播种、施肥、灌水、除草、病虫害防治、间苗、打顶、修枝、收割、脱粒、分级、包装、出售等等。养殖业:交配、繁殖、饲养、防治疾病、孵蛋、挤奶、圈舍消毒杀菌、粪便清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所述的技术方法是:(1)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2)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所述的技术方法是:(1)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2)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38687.9 (22)申请日 2015.08.28 A01B 79/00(2006.01) A01G 25/00(2006.01) (71)申请人 哈尔滨弘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 小区 15 栋 1 单元 5 层 3 号 (72)发明人 王有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 水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 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1) 中 耕培土 : 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前期每隔。

2、 10 15 天进行 1 次浅锄, 多在雨后进 行, 保持土壤墒情, 防止板结, 到株高达4050厘 米时, 开始培土, 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 结合培 土将畦沟深挖到 30 厘米, 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 置在行间, 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 结合追肥, 再进 行 1 次培土, 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 垄高 10 12 厘米, 宽 20 厘米左右, 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 块外露, 促成块大、 皮薄、 肉嫩, 是争取优质高产的 必要措施 ; (2) 灌溉排水 :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 以利土温的回升, 出苗以后, 保持畦面干干湿湿, 不宜多浇, 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 使根不受涝而免遭。

3、腐烂, 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 要在早晚勤浇凉水, 促进分枝和膨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471908 A 2017.03.08 CN 106471908 A 1/1 页 2 1.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技术方法 是 : (1) 中耕培土 : 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前期每隔 10 15 天进行 1 次浅 锄, 多在雨后进行, 保持土壤墒情, 防止板结, 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 开始培土, 将行间的 土培向种植沟, 结合培土将畦沟深。

4、挖到 30 厘米, 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 拆去荫 棚或遮荫草时, 结合追肥, 再进行 1 次培土, 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 垄高 10 12 厘米, 宽 20 厘米左右, 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 促成块大、 皮薄、 肉嫩, 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 要措施 ; (2) 灌溉排水 :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 以利土温的回升, 出苗以后, 保持畦面干干湿 湿, 不宜多浇, 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 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 拆去荫棚或遮 荫草以后, 要在早晚勤浇凉水, 促进分枝和膨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471908 A 2 1/2 页 3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

5、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 溉排水方法, 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 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 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 又叫渔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 是林业, 利用土地资源 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 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 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

6、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 又称休闲农业。这是 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 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0003 农业生产包括的方面非常多, 如种植业 : 深耕、 整地、 土壤培肥、 作物配肥、 构筑农 业设施、 育苗、 播种、 施肥、 灌水、 除草、 病虫害防治、 间苗、 打顶、 修枝、 收割、 脱粒、 分级、 包 装、 出售等等。 养殖业 : 交配、 繁殖、 饲养、 防治疾病、 孵蛋、 挤奶、 圈舍消毒杀菌、 粪便清理等。

7、。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 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 提出了一种农业大姜 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 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 效率, 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1) 中耕培 土 : 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前期每隔 10 15 天进行 1 次浅锄, 多在雨后进 行, 保持土壤墒情, 防止板结, 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 开始培土, 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 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 30 厘米, 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

8、放置在行间, 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 结合追肥, 再进行 1 次培土, 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 垄高 10 12 厘米, 宽 20 厘米左右, 培 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 促成块大、 皮薄、 肉嫩, 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 ; (2) 灌溉 排水 :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 以利土温的回升, 出苗以后, 保持畦面干干湿湿, 不宜多浇, 雨 季要及时清沟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 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 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 要在 早晚勤浇凉水, 促进分枝和膨大。 0006 本发明的优点是 : 本发明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 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 率, 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9、 书 CN 106471908 A 3 2/2 页 4 000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 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 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 在以 下说明中,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 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08 一种农业大姜生产种植的中耕培土和灌溉排水方法,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1) 中 耕培土 : 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前期每隔 10 15 天进行 1 次浅锄, 多在雨 后进行, 保持土壤墒情, 防止板结, 到株高达 40 50 厘米时, 开始培土, 将行间的土培向种 。

10、植沟, 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 30 厘米, 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 拆去荫棚或遮荫 草时, 结合追肥, 再进行 1 次培土, 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 垄高 10 12 厘米, 宽 20 厘米左 右, 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 促成块大、 皮薄、 肉嫩, 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 ; (2) 灌溉排水 :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 以利土温的回升, 出苗以后, 保持畦面干干湿湿, 不宜多 浇, 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 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 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 要在早晚勤浇凉水, 促进分枝和膨大。 000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6471908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