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50838.4 (22)申请日 2015.11.30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泸州市容大竹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盐 店口东来国际三楼 (72)发明人 魏晋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30 代理人 徐金琼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涉及农 业种植技术领域, 包括造林、 护林阶段, 分别对种 植地区、 种源品种、 种植方法、 低产林改造、 丰产措 施等进行了详。
2、细说明, 能有效扩大大竹笋的种植 规模, 满足人们对大竹笋的需求 ; 促使大竹笋产 量高, 克服了大小年, 达到丰产目的 ; 对病虫防治 提倡生物防治, 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施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农药, 环保绿色, 减少污染。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CN 105432286 A 2016.03.30 CN 105432286 A 1.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在600-1400米、 土壤厚度大于30厘米、 气候温凉、 湿润、 雨量 充沛的地区; (2) 。
3、种源选择: 选择抽梢短、 尖削度小、 笋肉厚、 颜色黄绿色、 耐风折、 耐雪压、 发笋力强、 产量高以及在海拔低于800米的地区表现良好的种源; (3) 整地及打穴: 25度以下坡地进行带状整地, 按水平方面向作带宽2-3米, 垦植带内全 垦, 深25-35cm; 保留带2-3米, 不垦地, 砍除杂草灌丛, 有保护价值的树种可适当保留; 坡度 25-35度的陡坡地采用块状整地, 块大33米, 深垦25-35cm; 造林密度每亩40株, 株行距4 4米; 呈品字形打穴, 打穴规格为长1.2米、 宽60厘米、 深50厘米; (4) 母竹的挖取: 选择1-2年生、 胸径2-3厘米、 分枝低、 无病虫。
4、害的健壮母竹, 其所连的 鞭还需是壮龄鞭, 鞭色鲜、 具有2个以上的饱满芽, 鞭根健全, 3-5株一丛, 连竹、 篼、 鞭挖起, 保留来鞭30厘米, 去鞭60厘米, 秆只保留3-5盘活枝, 余者连稍砍去, 竹杆切口马耳形, 包扎 运输到造林地; (5) 栽植: 在空穴内回填5厘米的细土, 将母竹轻轻放于穴内, 让鞭根舒展, 然后用细土 填于鞭根两侧, 边填边紧, 覆土深度高土原土印3-5厘米, 栽植时每窝施0.5-1公斤复合肥作 底肥, 栽后灌一次透水; (6) 栽竹时间: 2月至4月之间; (7) 抚育管理措施: 除草松土, 逐年扩带, 扩窝; (8) 病虫防治: 及时清理清除病、 虫危害竹。
5、笋 (枝叶杆) 和老弱残次竹, 清除林内病虫源 和传播源, 改善竹林环境; 采取冬季垦复、 夏季除草, 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 越夏场所, 降低 有害生物种群数, 采用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低产林改造, 所述低 产林改造即为对造林阶段完成后, 年亩产带壳鲜笋200公斤以下、 竹林郁闭度0.3以下、 立竹 400株以下或林地荒芜的竹林进行改造, 包括如下步骤: (1) 砍杂清林: 降低上层林郁闭度, 将上层林郁闭度降低到0.3, 砍除林内杂草、 灌木、 5 年以上老竹, 清除林内枯竹、 倒地竹、 段竹, 清除物移出林外集。
6、中销毁或废旧利用; (2) 补植: 在林中空地和过稀的地方补植大竹; (3) 林地松土: 在砍杂清林的基础上, 对林地全面松土, 深15-20厘米, 挖除林内竹兜、 树 桩、 老鞭; (4) 施肥: 春夏季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笋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 每 亩每年500-1500公斤; (5) 护笋养竹: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以前, 尽量不采笋, 不采第一、 二批笋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其特征在于,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后, 为 克服大小年, 达到丰产目的, 还包括丰产措施, 所述丰产措施包括如下步骤: (1) 劈山: 每年6月底以前或11月。
7、以后, 伐除林内5年以上老竹、 地径1.5厘米以下的弱 竹、 病虫竹、 藤蔓及灌林; (2) 松土: 竹林在劈山后立即松土, 松土深度10-15厘米, 行间深、 株内浅; 在松土过程中 挖除竹篼树桩、 地下老竹鞭, 清理病虫枝叶; (3) 施肥: 春夏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季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每亩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432286 A 2 每年500-1500公斤; (4) 护笋养竹: 出笋盛期选留无病害、 健壮、 地径2厘米以上竹笋, 护笋养竹, 保留竹笋稀 密均匀, 每两平方米留1株; 使竹林立竹每亩800-1000株, 1-3年生占全林株。
8、数的90%, 4-5年 生竹占10%; (5) 改造产笋大小年竹林: 小年不采笋, 大年疏笋, 连续2-3年就可使竹林年年高产; (6) 科学采笋: 大竹笋期分为出笋初期、 盛期和末期, 初期笋多属浅土笋, 笋体小, 但价 格高, 全采; 盛期时, 除每平方米留0.5-0.6株健壮笋护笋成林外全部采去; 末期因生长期 短, 病虫害较多, 全采; 当笋长到30-60厘米时就可采笋, 在出笋期3-5天采一次; 采笋时不能 伤竹鞭, 不能把竹鞭翻出土面, 不踩伤和挖伤小笋, 采笋后立即覆土壅鞭。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432286 A 3 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技术领域 00。
9、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合江方竹又名水尾大竹, 寒竹属, 地下茎复轴混生,地下茎节间长0.8-5.3厘米, 直 径6-10厘米, 圆柱形,笋期9-10月, 可食用, 俗称 “大竹笋” , 远销省内外, 是重要的笋用竹和 主要山珍产品之一, 秆可作建筑等用,人们对它的需求日益增大, 野生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 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以扩大种植规模, 满足人们对大竹笋的需求。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造林地选择: 。
10、选择海拔在600-1400米、 土壤厚度大于30厘米、 气候温凉、 湿润、 雨量 充沛的地区; (2) 种源选择: 选择抽梢短、 尖削度小、 笋肉厚、 颜色黄绿色、 耐风折、 耐雪压、 发笋力强、 产量高以及在海拔低于800米的地区表现良好的种源; (3) 整地及打穴: 25度以下坡地进行带状整地, 按水平方面向作带宽2-3米, 垦植带内全 垦, 深25-35cm; 保留带2-3米, 不垦地, 砍除杂草灌丛, 有保护价值的树种可适当保留; 坡度 25-35度的陡坡地采用块状整地, 块大33米, 深垦25-35cm; 造林密度每亩40株, 株行距4 4米; 呈品字形打穴, 打穴规格为长1.2米、。
11、 宽60厘米、 深50厘米; (4) 母竹的挖取: 选择1-2年生、 胸径2-3厘米、 分枝低、 无病虫害的健壮母竹, 其所连的 鞭还需是壮龄鞭, 鞭色鲜、 具有2个以上的饱满芽, 鞭根健全, 3-5株一丛, 连竹、 篼、 鞭挖起, 保留来鞭30厘米, 去鞭60厘米, 秆只保留3-5盘活枝, 余者连稍砍去, 竹杆切口马耳形, 包扎 运输到造林地; (5) 栽植: 在空穴内回填5厘米的细土, 将母竹轻轻放于穴内, 让鞭根舒展, 然后用细土 填于鞭根两侧, 边填边紧, 覆土深度高土原土印3-5厘米, 栽植时每窝施0.5-1公斤复合肥作 底肥, 栽后灌一次透水; (6) 栽竹时间: 2月至4月之间;。
12、 (7) 抚育管理措施: 除草松土, 逐年扩带, 扩窝; (8) 病虫防治: 及时清理清除病、 虫危害竹笋 (枝叶杆) 和老弱残次竹, 清除林内病虫源 和传播源, 改善竹林环境; 采取冬季垦复、 夏季除草, 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 越夏场所, 降低 有害生物种群数; 优化竹林结构, 科学施肥、 灌水、 促进竹林生长, 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 抗和忍受能力,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法。 0005 更优的, 还包括低产林改造, 所述低产林改造即为对造林阶段完成后, 年亩产带壳 鲜笋200公斤以下、 竹林郁闭度0.3以下、 立竹400株以下或林地荒芜的竹林进行改造, 包括 说 明 书 1/4 。
13、页 4 CN 105432286 A 4 如下步骤: (1) 砍杂清林: 降低上层林郁闭度, 将上层林郁闭度降低到0.3, 砍除林内杂草、 灌木、 5 年以上老竹, 清除林内枯竹、 倒地竹、 段竹, 清除物移出林外集中销毁或废旧利用; (2) 补植: 在林中空地和过稀的地方补植大竹; (3) 林地松土: 在砍杂清林的基础上, 对林地全面松土, 深15-20厘米, 挖除林内竹兜、 树 桩、 老鞭; (4) 施肥: 春夏季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笋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 每 亩每年500-1500公斤; (5) 护笋养竹: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以前, 尽量不采笋, 不采第一、 。
14、二批笋子。 0006 更优的,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后, 为克服大小年, 达到丰产目的, 还包括丰产措 施, 所述丰产措施包括如下步骤: (1) 劈山: 每年6月底以前或11月以后, 伐除林内5年以上老竹、 地径1.5厘米以下的弱 竹、 病虫竹、 藤蔓及灌林; (2) 松土: 竹林在劈山后立即松土, 松土深度10-15厘米, 行间深、 株内浅; 在松土过程中 挖除竹篼树桩、 地下老竹鞭, 清理病虫枝叶; (3) 施肥: 春夏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季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每亩 每年500-1500公斤; (4) 护笋养竹: 出笋盛期选留无病害、 健壮、 地径2厘米以上竹笋, 。
15、护笋养竹, 保留竹笋稀 密均匀, 每两平方米留1株; 使竹林立竹每亩800-1000株, 1-3年生占全林株数的90%, 4-5年 生竹占10%; (5) 改造产笋大小年竹林: 小年不采笋, 大年疏笋, 连续2-3年就可使竹林年年高产; (6) 科学采笋: 大竹笋期分为出笋初期、 盛期和末期, 初期笋多属浅土笋, 笋体小, 但价 格高, 全采; 盛期时, 除每平方米留0.5-0.6株健壮笋护笋成林外全部采去; 末期因生长期 短, 病虫害较多, 全采; 当笋长到30-60厘米时就可采笋, 在出笋期3-5天采一次; 采笋时不能 伤竹鞭, 不能把竹鞭翻出土面, 不踩伤和挖伤小笋, 采笋后立即覆土壅鞭。
16、。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优化了竹林结构, 科学施肥、 灌水、 促进竹林生长, 提高了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 和忍受能力; (2) 竹林立林均匀, 维持了1-3年生占全林株数的90%, 4-5年生竹占10%的比例, 保障了 竹林出笋活力, 提高大竹笋产量; (3) 克服了大竹笋产量的大小年, 达到了丰产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本发明的应用原理、 作用与功效, 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0009 实施例1 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在600-1400米、 土壤厚度大于30厘米、 气候温凉、 湿润、 雨量 充沛的。
17、地区; (2) 种源选择: 选择抽梢短、 尖削度小、 笋肉厚、 颜色黄绿色、 耐风折、 耐雪压、 发笋力强、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5432286 A 5 产量高以及在海拔低于800米的地区表现良好的种源; (3) 整地及打穴: 大竹笋主要是靠地下鞭根发笋成竹, 而整地是促进鞭生长的最好的办 法; 鞭根生长以水平方向为主, 所以坡地的整地方式采用带状和块状整地; 25度以下坡地进 行带状整地, 按水平方面向作带宽2-3米, 垦植带内全垦, 深25-35cm; 保留带2-3米, 不垦地, 砍除杂草灌丛, 有保护价值的树种可适当保留; 坡度25-35度的陡坡地采用块状整地, 块大3。
18、 3米, 深垦25-35cm; 造林密度每亩40株, 株行距44米; 呈品字形打穴, 打穴规格为长1.2 米、 宽60厘米、 深50厘米; (4) 母竹的挖取: 选择1-2年生、 胸径2-3厘米、 分枝低、 无病虫害的健壮母竹, 其所连的 鞭还需是壮龄鞭, 鞭色鲜、 具有2个以上的饱满芽, 鞭根健全, 3-5株一丛, 连竹、 篼、 鞭挖起, 保留来鞭30厘米, 去鞭60厘米, 秆只保留3-5盘活枝, 余者连稍砍去, 竹杆切口马耳形, 包扎 运输到造林地; (5) 栽植: 在空穴内回填5厘米的细土, 将母竹轻轻放于穴内, 让鞭根舒展, 然后用细土 填于鞭根两侧, 边填边紧, 覆土深度高土原土印3。
19、-5厘米, 栽植时每窝施0.5-1公斤复合肥作 底肥, 栽后灌一次透水; (6) 栽竹时间: 2月至4月之间; (7) 抚育管理措施: 新造林的抚育管理主要以改良土壤, 加速郁闭为前提, 因此对新造 林地要加速土壤熟化, 连抚三年, 除草松土, 逐年扩带, 扩窝以达到全垦的目的; 封山育林, 护笋养竹, 禁止人畜践踏; (8) 病虫防治: 及时清理清除病、 虫危害竹笋 (枝叶杆) 和老弱残次竹, 清除林内病虫源 和传播源, 改善竹林环境; 采取冬季垦复、 夏季除草, 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 越夏场所, 降低 有害生物种群数; 优化竹林结构, 科学施肥、 灌水、 促进竹林生长, 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
20、的抵 抗和忍受能力, 采用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法。 001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还包括低产林改造, 所述 低产林改造即为对造林阶段完成后, 年亩产带壳鲜笋200公斤以下、 竹林郁闭度0.3以下、 立 竹400株以下或林地荒芜的竹林进行改造, 包括如下步骤: (1) 砍杂清林: 降低上层林郁闭度, 将上层林郁闭度降低到0.3, 砍除林内杂草、 灌木、 5 年以上老竹, 清除林内枯竹、 倒地竹、 段竹, 清除物移出林外集中销毁或废旧利用; (2) 补植: 在林中空地和过稀的地方补植大竹; (3) 林地松土: 在砍杂清林的基础上, 对林地全面。
21、松土, 深15-20厘米, 挖除林内竹兜、 树 桩、 老鞭; (4) 施肥: 春夏季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笋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 每 亩每年500-1500公斤; (5) 护笋养竹: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以前, 尽量不采笋, 不采第一、 二批笋子。 001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大竹笋造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立竹密度为达到800株 后, 为克服大小年, 达到丰产目的, 还包括丰产措施, 所述丰产措施包括如下步骤: (1) 劈山: 每年6月底以前或11月以后, 伐除林内5年以上老竹、 地径1.5厘米以下的弱 竹、 病虫竹、 藤蔓及灌林; 说 明 书 3/4。
22、 页 6 CN 105432286 A 6 (2) 松土: 竹林在劈山后立即松土, 松土深度10-15厘米, 行间深、 株内浅; 在松土过程中 挖除竹篼树桩、 地下老竹鞭, 清理病虫枝叶; (3) 施肥: 春夏施竹笋专用复合肥, 每亩施肥50公斤, 冬季在采笋结束后施有机肥每亩 每年500-1500公斤; (4) 护笋养竹: 出笋盛期选留无病害、 健壮、 地径2厘米以上竹笋, 护笋养竹, 保留竹笋稀 密均匀, 每两平方米留1株; 使竹林立竹每亩800-1000株, 1-3年生占全林株数的90%, 4-5年 生竹占10%; (5) 改造产笋大小年竹林: 小年不采笋, 大年疏笋, 连续2-3年就可。
23、使竹林年年高产; (6) 科学采笋: 大竹笋期分为出笋初期、 盛期和末期, 初期笋多属浅土笋, 笋体小, 但价 格高, 全采; 盛期时, 除每平方米留0.5-0.6株健壮笋护笋成林外全部采去; 末期因生长期 短, 病虫害较多, 全采; 当笋长到30-60厘米时就可采笋, 在出笋期3-5天采一次; 采笋时不能 伤竹鞭, 不能把竹鞭翻出土面, 不踩伤和挖伤小笋, 采笋后立即覆土壅鞭。 0012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任何人应该得知 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 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 均落入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5432286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