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27000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27145.0

申请日:

20160825

公开号:

CN106376589A

公开日:

2017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7/38,A01N37/40,A01N25/04,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47/38,A01N37/40,A01N25/04,A01P7/04

申请人:

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毛堂富,徐长才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G4楼D区6层

优先权:

CN20161072714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领域。至少由甲氧虫酰肼20份、茚虫威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份、黄原胶0.3份、苯甲酸钠0.4份、消泡剂0.3份和补足至100份的去离子水制成。将所有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本发明以2:1配比混用所复配的30%时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杀虫组合物,例如中国专利CN 103999875 A公开了一种“稻纵卷叶螟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活性组分由素云金杆菌、灰色链霉菌、康宽组成,所述素云金杆菌、灰色链霉菌、康宽的重量比为(1~10):(1~10):(10~1)。另有中国专利“CN 103918674 A”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为甲维盐和吡丙醚其重量比为2:83,用有效剂量的甲维盐和吡丙醚与固体或液体载体、助剂及其它添加剂。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该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发现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针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所公开的几种剂型,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问题的缺陷。例如,可湿性粉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或堵塞喷头,在喷雾器中道理沉淀等现象,造成喷洒不匀。

3)、复配问题,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热贮稳定性试验以及混配共毒系数测定发现,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该悬浮剂设计合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佳,且可实现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的明显增效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甲氧虫酰肼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种,主要是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即使昆虫蜕皮而死,并能抑制摄食。本品水防治对象选择性强,只对鳞翅目幼虫有效。甲氧虫酰肼属双酰肼类杀虫剂。为一种非固醇型结构的蜕皮激素,模拟天然昆虫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激素,激活并附着蜕皮激素受体蛋白,促使鳞翅目幼虫在成熟前提早进入蜕皮过程而又不能形成健康的新表皮。从而导致幼虫提早停止取食、最终死亡。

茚虫威通过阻断昆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适用于防治甘蓝、花椰类、芥蓝、番茄、辣椒、黄瓜、小胡瓜、茄子、莴苣、苹果、梨、桃、杏、棉花、马铃薯、葡萄等作物上的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卷叶蛾类、苹果蠹蛾、叶蝉、金刚钻、马铃薯甲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龄期幼虫都有效。药剂通过接触和取食进入昆虫体内,0-4小时内昆虫即停止取食,随即被麻痹,昆虫的协调能力会下降(可导致幼虫从作物上落下),一般在药后24-60小时内死亡。其杀虫机理独特,与其他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哺乳动物、家畜低毒,同时对环境中的非靶生物等有益昆虫非常安全,在作物中残留低,用药后第2天即可采收。尤其是对多次采收的作物如蔬菜类也很适合。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

本发明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制备的悬浮剂在悬浮率、持久起泡性、湿筛试验等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2)、通过实验验证,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以2:1配比混用所复配的30%时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同时,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实施例内容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悬浮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1

30%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 20 茚虫威 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 黄原胶 0.3 苯甲酸钠 0.4 消泡剂 0.3 去离子水 63

制备方法: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实施例2

29%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 19 茚虫威 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 黄原胶 0.3 苯甲酸钠 0.4 消泡剂 0.3 去离子水 6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28%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 19 茚虫威 9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 黄原胶 0.3 苯甲酸钠 0.4 消泡剂 0.3 去离子水 6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31%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 20 茚虫威 1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 黄原胶 0.3 苯甲酸钠 0.4 消泡剂 0.3 去离子水 6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32%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30%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 20 茚虫威 10 地共同甙 0.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 黄原胶 0.3 苯甲酸钠 0.4 消泡剂 0.3 去离子水 62.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所制备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6制备的产品在悬浮率、持久起泡性、湿筛试验等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所制备的产品。

二、毒理学资料

甲氧虫酰肼:大鼠急性口服、经皮LD50均>5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3mg/L。大鼠90d亚慢性喂饲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Ames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无致畸性、无致癌性。其制剂24%雷通悬浮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0.9mg/L;对皮肤、眼睛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茚虫威:大鼠急性经口LD50:1867mg/kg(雄)、687mg/kg(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三、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室内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1引言

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合成的是通过脊柱神经传递和触杀胃毒作用的系统性杀虫剂,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广泛散布,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有兴奋作用,杀虫击倒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现就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两种药剂混用后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及最佳配比进行测试。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药剂及混用配方设计:

1.甲氧虫酰肼: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茚虫威: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2混用配方设计

以实施例1-6共6实施例所给出的配比进行设计。

2.3供试昆虫

稻纵卷叶螟从合肥市肥西县小庙镇拐岗村水稻田中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若虫,挑选生长发育正常,虫体活跃大小相对一致,生活力强的个体若虫作毒力测定试虫。

2.4测定方法

定量称取原药稀释后按比列配置混剂。先将药剂以丙酮为溶剂制成母液,贮藏于冰箱中备用。以母液用丙酮稀释,将药剂设计成5-6个系列浓度。将稻纵卷叶螟放入培养皿(1头/培养皿)中,用微量点滴仪将药液点滴于稻纵卷叶螟胸部背面。在正式测定之前,先进行计量范围测定的预备试验。测定时,每个浓度处理20头幼虫,并用丙酮作空白对照。在26℃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检查结果。根据总虫数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用对照死亡率进行校正。以死亡率值和剂量对数进行直线回归,计算LD50值,计算共毒系数(C.T.C)

3结果

3.1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毒力

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以6种不同比列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毒力测定,数据显示,在被测定的各个不同配比中,以甲氧虫酰肼:茚虫威为2:1的毒力最高(实施例1、6所示的配比的LD50依次为3.22546/头、3.09187/头);其他配比的毒力均不太理想(实施例2-5所示的配比的LD50依次为4.84646/头、5.47894/头、5.31245/头、5.37635/头)。

3.2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混用的联合作用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反应用共毒系数(C.T.C)表示,联合作用反应分为三种类型,即拮抗作用(C.T.C<70)、相加作用(C.T.C=70~150)和增效作用(C.T.C>150)。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达到185、190),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依次为70、72、75、71)。同时,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复配悬浮剂中添加了少量的地共同甙后,可使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27145.0 (22)申请日 2016.08.25 (71)申请人 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 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G4楼D区6层 (72)发明人 毛堂富 徐长才 (51)Int.Cl. A01N 47/38(2006.01) A01N 37/40(2006.01) A01N 25/04(2006.01) 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 制备方法 (。

2、57)摘要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 制备方法, 涉及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领域。 至少由甲氧虫酰肼20份、 茚虫威10份、 脂肪醇聚 氧乙烯醚3份、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份、 黄 原胶0.3份、 苯甲酸钠0.4份、 消泡剂0.3份和补足 至100份的去离子水制成。 将所有原料抽入配制 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 再经砂磨机细 磨, 取样分析, 合格后过滤、 计量、 包装、 入库。 本 发明以2: 1配比混用所复配的30时的甲氧虫酰 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 围,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 均无法达到明显增 效作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

3、06376589 A 2017.02.08 CN 106376589 A 1.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其特征在于: 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 再经砂磨机细磨, 取样分析, 合格后过滤、 计 量、 包装、 入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76589 A 2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 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

4、0002 目前 , 现有的 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杀虫组合物 , 例如中国专利CN 103999875 A公开了一种 “稻纵卷叶螟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活性组分由素云金杆菌、 灰色 链霉菌、 康宽组成, 所述素云金杆菌、 灰色链霉菌、 康宽的重量比为(110): (110): (10 1)。 另有中国专利 “CN 103918674 A” 公开了一种 “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 , 有效成分 为甲维盐和吡丙醚其重量比为2:83, 用有效剂量的甲维盐和吡丙醚与固体或液体载体、 助 剂及其它添加剂。 0003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 该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0004 1)。

5、、 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 发现对水稻稻纵 卷叶螟的防治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0005 2)、 针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所公开的几种剂型, 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 问题的缺陷。 例如, 可湿性粉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 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 或堵塞喷头, 在喷 雾器中道理沉淀等现象, 造成喷洒不匀。 0006 3)、 复配问题, 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虫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 热 贮稳定性试验以及混配共毒系数测定发现, 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该悬浮剂设计 合理, 对水。

6、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佳, 且可实现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的明显增效作用。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0010 0011 0012 甲氧虫酰肼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种, 主要是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即使昆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6376589 A 3 虫蜕皮而死, 并能抑制摄食。 本品水防治对象选择性强, 只对鳞翅目幼虫有效。 甲氧虫酰肼 属双酰肼类杀虫剂。 为一种非固醇型结构的蜕皮激素, 模拟天然昆虫蜕皮激素20-羟基 蜕皮激素, 激活并附着蜕皮激素受体蛋白, 促使鳞翅目幼虫。

7、在成熟前提早进入蜕皮过程而 又不能形成健康的新表皮。 从而导致幼虫提早停止取食、 最终死亡。 0013 茚虫威通过阻断昆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 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 适用于防 治甘蓝、 花椰类、 芥蓝、 番茄、 辣椒、 黄瓜、 小胡瓜、 茄子、 莴苣、 苹果、 梨、 桃、 杏、 棉花、 马铃薯、 葡萄等作物上的甜菜夜蛾、 小菜蛾、 菜青虫、 斜纹夜蛾、 甘蓝夜蛾、 棉铃虫、 烟青虫、 卷叶蛾 类、 苹果蠹蛾、 叶蝉、 金刚钻、 马铃薯甲虫。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对各龄期幼虫都有效。 药剂 通过接触和取食进入昆虫体内, 0-4小时内昆虫即停止取食, 随即被麻痹, 昆虫的协调能力 会下降(可。

8、导致幼虫从作物上落下), 一般在药后24-60小时内死亡。 其杀虫机理独特, 与其 他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对哺乳动物、 家畜低毒, 同时对环境中的非靶生物等有益昆虫非 常安全, 在作物中残留低, 用药后第2天即可采收。 尤其是对多次采收的作物如蔬菜类也很 适合。 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 0014 本发明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5 1)、 本发明制备的悬浮剂在悬浮率、 持久起泡性、 湿筛试验等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 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0016 2)、 通过实验验证, 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以2: 1配比混用所复配的30时的甲氧虫 酰肼和。

9、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 均无法达到 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同时, 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 实际毒性 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001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将 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 再经砂磨机细磨, 取样分析, 合格后过滤、 计 量、 包装、 入库。 0018 本发明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制备工艺较为简便, 易于 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但是, 实施例内容仅是对。

10、本发 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 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 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 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 范围,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0 一、 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制备, 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悬浮剂的各 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0021 实施例1 0022 30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23 成分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20 茚虫威10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6376589 A 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黄原胶0.3。

11、 苯甲酸钠0.4 消泡剂0.3 去离子水63 0024 制备方法: 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 再经砂磨机细磨, 取样 分析, 合格后过滤、 计量、 包装、 入库。 0025 实施例2 0026 29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27 成分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19 茚虫威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黄原胶0.3 苯甲酸钠0.4 消泡剂0.3 去离子水64 002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9 实施例3 0030 28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31 成分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19 茚虫威9 。

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黄原胶0.3 苯甲酸钠0.4 消泡剂0.3 去离子水65 003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3 实施例4 0034 31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35 成分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20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6376589 A 5 茚虫威1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黄原胶0.3 苯甲酸钠0.4 消泡剂0.3 去离子水62 003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7 实施例5 0038 32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39 0040 0041 制。

13、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2 实施例6 0043 30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44 成分重量份 甲氧虫酰肼20 茚虫威10 地共同甙0.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黄原胶0.3 苯甲酸钠0.4 消泡剂0.3 去离子水62.6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6376589 A 6 004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6 实施例16所制备的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 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 结果如表1所示, 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47 表1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0048 0049 00。

14、50 表2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6376589 A 7 0051 0052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 实施例1和6制备的产品在悬浮率、 持久起泡性、 湿筛试验等 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所制备的产品。 0053 二、 毒理学资料 0054 甲氧虫酰肼: 大鼠急性口服、 经皮LD50均5000mg/kg; 大鼠急性吸入LC504.3mg/L。 大鼠90d亚慢性喂饲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 Ames试验、 小鼠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 试验均为阴性, 无致畸性、 无致癌性。 其制剂24雷通悬浮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

15、0mg/kg, 急性经皮LD502000mg/kg; 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0.9mg/L; 对皮肤、 眼睛无刺激性, 无致敏 性。 0055 茚虫威: 大鼠急性经口LD50: 1867mg/kg(雄)、 687mg/kg(雌); 大鼠急性经皮LD50 5000mg/kg。 无致癌、 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0056 三、 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配悬浮剂的室内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0057 1引言 0058 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复合成的是通过脊柱神经传递和触杀胃毒作用的系统性杀 虫剂, 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广泛散布, 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有兴奋作用, 杀虫击倒速度较 快, 持效期较长, 防治稻纵卷叶螟效。

16、果较好。 现就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两种药剂混用后对稻 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及最佳配比进行测试。 0059 2材料与方法 0060 2.1供试药剂及混用配方设计: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6376589 A 8 0061 1.甲氧虫酰肼: 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62 2.茚虫威: 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63 2.2混用配方设计 0064 以实施例1-6共6实施例所给出的配比进行设计。 0065 2.3供试昆虫 0066 稻纵卷叶螟从合肥市肥西县小庙镇拐岗村水稻田中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若虫, 挑 选生长发育正常, 虫体活跃大小相对一致, 生活力强的个体若虫作。

17、毒力测定试虫。 0067 2.4测定方法 0068 定量称取原药稀释后按比列配置混剂。 先将药剂以丙酮为溶剂制成母液, 贮藏于 冰箱中备用。 以母液用丙酮稀释, 将药剂设计成5-6个系列浓度。 将稻纵卷叶螟放入培养皿 (1头/培养皿)中, 用微量点滴仪将药液点滴于稻纵卷叶螟胸部背面。 在正式测定之前, 先进 行计量范围测定的预备试验。 测定时, 每个浓度处理20头幼虫, 并用丙酮作空白对照。 在26 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检查结果。 根据总虫数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 用对照死亡率进行 校正。 以死亡率值和剂量对数进行直线回归, 计算LD50值, 计算共毒系数(C.T.C) 0069 3结果 00。

18、70 3.1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毒力 0071 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以6种不同比列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毒力测定, 数据显 示, 在被测定的各个不同配比中, 以甲氧虫酰肼: 茚虫威为2: 1的毒力最高(实施例1、 6所示 的配比的LD50依次为3.22546/头、 3.09187/头); 其他配比的毒力均不太理想(实施例2-5所 示的配比的LD50依次为4.84646/头、 5.47894/头、 5.31245/头、 5.37635/头)。 0072 3.2甲氧虫酰肼与茚虫威混用的联合作用反应 0073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反应用共毒系数(C.T.C)表示, 联合作用反 应分为三种类型, 即拮抗作用(C.T.C70)、 相加作用(C.T.C70150)和增效作用(C.T.C 150)。 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 分别达到185、 190), 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 用(共毒系数依次为70、 72、 75、 71)。 同时, 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可以看出, 在复配悬浮剂中添 加了少量的地共同甙后, 可使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6376589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