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饲料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 对虾生物饲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对水产动物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技术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水产动物的生长缓慢、品质下降、 发病率增加、死亡率升高。目前,许多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有赖于抗 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将会使病原菌 具有抗药性,药物的功效也将随之降低;而且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容易 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残 留还会对人类的食品安全产生威胁。生物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饲 料添加剂越来越受到饲料行业的关注和重视。生物饲料被国际上公认 为是极具潜力的“第四代饲料”,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关注。所谓生物 饲料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所开发的 新型饲料资源,如酶制剂、益生菌、生物活性肽和寡糖等。通过对饲 料原料进行生物工程发酵和酶解,产生益生菌和活性肽等,提高饲料 效价和利用率,有效节约资源,大幅度减少环境和水体污染;有效增 强动物的免疫抗病力,预防病害,保证安全,杜绝有害物和违禁品使 用等;实际效果表现为吸收消化好、诱食性强、水污染轻、发病少、 经济效益提升。在动物养殖生产中作为微生态制剂的生物饲料具有促 进生长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微生态环境、改善动物产品 品质等功效。
生物饲料具有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已在生产中 得到了证实。生物饲料配方中包含了经过益生菌发酵的产物,与传统 的配合饲料及添加有微生态制剂的饲料相比,其差别在于生物饲料中 的部分物料经益生菌降解后以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小肽、核酸、 核苷酸和壳寡糖等形式存在,其中的植物蛋白被转化为微生物的菌丝 蛋白,同时富含耐高温益生菌和各种酶类,具有促进水产动物免疫器 官发育和提高抗病力的作用,其促生长作用十分显著。此外,生物饲 料中的益生菌有稳定养殖生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吸收或降解水中的 有机物质或有毒物质,改善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进入水体后能迅速消 除水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平衡酸碱度。 因此生物饲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饲料,物料经过发酵和酶解后抗营养 因子得以消除,营养物质也更易于消化吸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后有 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最早应用生物饲料概念的是“发酵豆粕”,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 的台湾等地已普遍应用,国内近年在南方也有少数企业开始使用。国 内真正全面意义上的“生物发酵饲料”尚处于空白,因此新型对虾生 物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对虾生物饲料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对虾生物饲料,饲料为干料,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发 酵豆粕10~15﹪、发酵生粕15~25﹪、酶解多肽15~20﹪、破壁酵 母5~7﹪、鱼粉5%~7﹪、虾壳粉3~5﹪、高筋面粉20~25﹪、大 豆磷脂1~2﹪、磷酸二氢钙1~2﹪、复合维生素0.5~1﹪和复合矿 物质0.5~1﹪。
所述发酵豆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在豆粕中 发酵获得;
所述发酵生粕将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在生粕中发 酵获得。
所述酶解多肽为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动物加工副产 品所得产物。
所述动物加工副产品为畜禽屠体、内脏、肉(骨)粉、血粉、鱼 排、鱼内脏、鱼粉蒸煮水浓缩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破壁酵母为将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于培养基中发 酵培养所得发酵物经破壁处理后所得物质;其中,培养基为淀粉加工 副产物玉米浆等。
所述复合维生素成分为(g/kg)维生素A,15~20;维生素D, 11~15;维生素E,1~3;维生素K,2.5~5;维生素B1,4~8;维 生素B2,5~10;维生素B6,5~10;烟酸,20~25;泛酸,20~25; 生物素,1~2;胆碱,150~200;叶酸,10~20;维生素B12,1~ 2,余下为脱脂米糠。
所述复合矿物质成分为(g/kg),磷酸二氢钙,550~600;硫酸 铬钾,5~10;碳酸铜,4~8;柠檬酸铁,10~20;氧化镁,26~30; 硫酸锰,5~10;单水柠檬酸钾,200~300;硫酸钾,50~100;氯 化钠50~100,余下为沸石粉。
按上述比例将发酵豆粕、发酵生粕、酶解多肽、破壁酵母、鱼粉、 虾壳粉、高筋面粉、大豆磷脂、磷酸二氢钙、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 质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经过粗粉机和超微粉碎机,分选、制粒、熟化、 烘干即得到适合对虾幼体、成体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干粉饲料。
同时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其营养需要也各有不 同,仅通过调整各种原料的用量和所必需添加的营养物质,即可实现 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系列饲料产品。
具体是,对虾幼体阶段需要优质的高蛋白质饲料,促使对虾生长 快、活力强、成活率高,给养殖打下基础。在中后期随着对虾对饲料 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比幼虾低,因此针对对虾 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新型对虾生物饲料针对幼体阶段,提高富 含小肽的酶解多肽与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的比例,优质蛋白质含 量相对较高;对于对虾中后期的生物饲料,提高发酵豆粕与发酵生粕 等植物性蛋白源比例,并且减低粗蛋白含量,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养殖 对虾中后期,一方面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可以减少水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利用来源于动物性、植物性、单细胞微生物的生物酶 解制备小肽、复合益生菌发酵植物蛋白、超微破壁制备酵母蛋白作为 主要的蛋白源,综合考虑其营养组成以降低饲料中鱼粉含量,与其他 原料经合理的配比开发出新型的对虾生物饲料。本发明适用于对虾幼 体及成体各阶段,能明显降低对虾饲料鱼粉用量和粗蛋白含量,与普 通对虾饲料相比粗蛋白含量降低3-5%,具有低蛋白、高消化率、富 含活性肽、益生活菌及有机酸等特点。
具体是,本发明饲料选择由生物酶解制备的动物蛋白多肽、复合 益生菌发酵的植物蛋白、超微破壁制备的酵母蛋白作为主要的蛋白 源,通过合理的配比降低对虾饲料中的鱼粉含量,再与其他原料经合 理的配比而形成本发明的新型对虾生物饲料。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 等多元化生物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低质廉价的多种蛋白原料处理后获 得富含活性益生菌、功能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优质蛋白原料。采 用功能性蛋白原料的对虾生物饲料最大限度的降低饲料中鱼粉用量, 将鱼粉用量降到8%以下,添加多种蛋白源克服单一蛋白源氨基酸不 平衡问题。
本发明利用生物酶解小肽、发酵植物蛋白、破壁酵母作为主要的 蛋白源,生产低鱼粉配方的饲料,可以显著降低对虾饲料中鱼粉的使 用量,能够提高饲料效价和利用率、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和水体 污染、增强动物免疫抗病力,经过长期饲养实验结果表明,用本发明 的对虾低蛋白饲料饲养凡纳滨对虾,对其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没有不 良影响,还可减少水体氮磷排放量。本发明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资 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过程中氮磷排放,以减少环境污染, 增强动物免疫抗病力、预防病害、保证安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料及普通料对凡纳滨对虾免疫 及消化酶指标的效果图。其中,A为生物池与普通池对虾血清中超氧 化物歧化酶活性含量比较;B为生物池与普通池对虾血清蛋白含量比 较;C为生物池与普通池对虾血清抑菌活性比较;D为生物池与普通 池对虾血清溶菌活性含量比较;E为生物池与普通池对虾肝胰腺蛋白 含量比较;F为生物池与普通池对虾总蛋白酶含量比较。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副溶血弧菌对两种饲料组对虾攻毒 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对虾生物饲料,包含:发酵豆粕、发酵生粕、 酶解多肽、破壁酵母、鱼粉、虾壳粉、高筋面粉、大豆磷脂、磷酸二 氢钙、复合维生素以及复合矿物质原料组分。
下面结合具体较佳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 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发酵豆粕15﹪、发酵生粕18﹪、酶解 多肽20﹪、破壁酵母7﹪、鱼粉7﹪、虾壳粉5﹪、高筋面粉22﹪、 大豆磷脂2﹪、磷酸二氢钙2﹪、复合维生素1﹪、复合矿物质1﹪。
所述发酵豆粕是利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植物蛋白。筛选产蛋白酶 活性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等混合于豆粕中发酵。其是 利用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技术来制备发酵植物蛋白,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分子量较大的蛋 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小肽、乳酸、UGF(未知生 长因子)等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小肽营养和益生特性的蛋白原料。
具体是,将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体积比1:1)以10% (体积质量比V/W)接种量接入经过灭菌处理的以豆粕原料的发酵基 质中,37℃恒温培养2-3天结束。
所述发酵生粕是利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植物蛋白。筛选产蛋白酶 活性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等混合于生粕中发酵。其是 利用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技术来制备发酵植物蛋白,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最大限度地消除生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分子量较大的蛋 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小肽、乳酸、UGF(未知生 长因子)等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小肽营养和益生特性的蛋白原料。
具体是,将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体积比1:1)以10% (体积质量比V/W)接种量接入经过灭菌处理的以生粕原料的发酵基 质中,37℃恒温培养2-3天结束。
所述酶解多肽,是生物酶解陆生和水产动物加工副产品制备的动 物蛋白小肽。加工副产品包括畜禽屠体和内脏、肉(骨)粉、血粉、 鱼排、鱼内脏、鱼粉蒸煮水浓缩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这类原 料较鱼粉产量高,价格较低等,同时有着较高的蛋白含量和平衡的氨 基酸组成。通过蛋白酶酶解,将各种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 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处理的蛋白更易于吸收,是对虾饲料 的理想蛋白源。
具体是,利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均购自丹麦诺维信公司) 酶解动物加工副产品,两种酶的添加量各为0.5%(W/W),在温和的 条件下进行,即恒温搅拌,在45~55℃下酶解1~2小时,然后灭酶 终止反应。
所述的破壁酵母,是利用超微粉碎方式破壁酵母,饲料酵母属单 细胞蛋白。破壁酵母超微粉富含氨基酸、小分子肽、核苷酸、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物质,且营养成分的配比具有先天的协调性,实际上属于 一种复合营养源,对虾对其的利用度更高。
具体是,以淀粉生产企业的副产物,按照不同的质量比(W/W) 混合玉米浆(60%)、玉米麸(30%)、玉米皮(8.5%)为主要底物, 再添加少量尿素(1.5%)作为无机氮源,混合接种10%热带假丝酵母 和10%产朊假丝酵母液体种子(体积质量比V/W),在28-32℃的适 宜温度下发酵1-2天,发酵终止后通过流化床干燥得到酵母产物。所 得酵母菌体及代谢产物等干物质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使超微后所有组 分都能够通过300目的筛网。
所述的复合维生素将下列成分为(g/kg,计量标准按照每kg维 生素预混料)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维生素A,15;维生素D,11; 维生素E,1;维生素K,2.5;维生素B1,4;维生素B2,5;维生 素B6,5;烟酸,20;泛酸,20;生物素,1;胆碱,150;叶酸,10; 维生素B12,1;脱脂米糠,754.5。
所述的复合矿物质将下列成分为(g/kg,计量标准按照每kg矿 物质预混料)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磷酸二氢钙,550;硫酸铬钾,5; 碳酸铜,4;柠檬酸铁,10;氧化镁,26;硫酸锰,5;单水柠檬酸 钾,200;硫酸钾,50;氯化钠50,沸石粉100。
制备方法是:将称取的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经过粗粉机和超微 粉碎机,使所有成分都能够通过80目的筛网;将所有原料加入到调 制器,通入90℃的水蒸气调制7分钟,然后在80℃的温度下进行挤 压制粒;在90℃条件下将饲料颗粒烘干;将烘干后的颗粒饲料冷却 后,经破碎、筛分、包装,即得到种对虾幼体开口的干粉生物饲料。
实施例2
对虾养成中期干粉生物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发酵豆粕15﹪、 发酵生粕20﹪、酶解多肽18﹪、破壁酵母7﹪、鱼粉6%、虾壳粉5 ﹪、高筋面粉25﹪、大豆磷脂1.5﹪、磷酸二氢钙1.5﹪、复合维生 素0.5﹪、复合矿物质0.5﹪。
其中,复合维生素与复合矿物质的具体成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对虾养成后期干粉生物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发酵豆粕15﹪、 发酵生粕25﹪、酶解多肽15﹪、破壁酵母5﹪、鱼粉5%、虾壳粉5 ﹪、高筋面粉25﹪、大豆磷脂1﹪、磷酸二氢钙1﹪、复合维生素0.5 ﹪、复合矿物质0.5﹪。
其中,复合维生素与复合矿物质的具体成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利用上述实施例制备的饲料对对虾生长、免疫抗病及环境的效果 检测:
两种饲料,饲料1为商用对虾饲料(普通料),饲料2为本发明 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对虾幼体期和中期饲料(生物料),于7、8月 在山东滨州乔庄镇养殖场进行了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应用对比试验,以 一定时间间隔测定试验池和对照池对虾生长、免疫、消化指标及环境 指标等,并以副溶血弧菌进行了攻毒。以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 系数为生长性能评价指标,以血清中蛋白含量、溶菌活性、抑菌活性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免疫评价指标,以肝胰腺中总蛋白含量及总 蛋白酶含量为消化性能的评价指标,以PH、NH4-N、NO2-N等为环境评 价指标,
生长与免疫指标的测定方法:
存活率(Survival rate,SR,%)=成活尾数/总尾数×100%;
对虾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计算公式如下:
SGR=[(lnWf-lnWi)/T]×100%
FER=(Wf-Wi)/Wt
Wf、Wi分别表示平均终体质量(g)、平均初体质量(g);T表示饲养时 间(d);Wt表示实验期间投入饲料量(g)。
血清中及肝胰腺中蛋白含量采用蛋白总量试剂盒测定。
溶菌活性:按Hultmark等(1980)的方法进行测定。溶壁微球菌 (Microeoecus lxsoleikticu)冻干粉用0.1M,pH=6.4磷酸钾盐缓冲 液(PBS)配成OD570≈0.3的菌悬液,取3ml配制好的菌悬液放入试管, 加入200μl血清混匀,测其570nm透光值T0,对照组加入200μl 100U/ml溶菌酶标准品。然后将试管移入37℃水浴3Omin,取出后立 即置于冰浴中10min,让其终止反应,测570nm透光值T,溶菌酶活力 按下公式计算:
ALSZ(mU/mgprot)=(T血清-T血清0)/(T标准-T标准0)×溶菌酶标准品 ALSZ(mU/mgprot)/蛋白浓度
抑菌活性:将大肠杆菌用LB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8000g离心弃上 清,后用等体积0.1M,pH=6.4磷酸钾盐缓冲液(PBS)复溶成菌悬液, 使其OD570≈0.3,取3ml配制好的菌悬液放入试管,加入200μl血清混 匀,测其570nm透光值T0,对照组加入200μlPBS水。然后将试管移 入37℃水浴3Omin,取出后立即置于冰浴中10min,让其终止反应,测 570nm透光值T,溶菌酶活力按下公式计算:
A抑菌(mU/mgprot)=(T血清-T血清0)/(T对照×蛋白浓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南京建成SOD试剂盒测定。
总蛋白酶含量:将240μl Tris-HCl(50mM,PH7.5)加入20μl肝 胰腺匀浆液及500μl 2%偶氮酪蛋白室温10min,后加入500μl 2% 三氯乙酸室温5min终止反应,6500g离心5min,取上清液测定450nm 吸光值。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吸光值下降0.001为一个酶活力单 位。
表1 生物料及普通料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消化酶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饲料试验池成活率为91.5%,比对照池高出 5.3%;生物饲料饲料系数为0.96,而普通饲料为1.00;喂养一定时 间后,生物饲料组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及溶 菌活性较普通饲料组有显著性提高(图1);生物饲料组对虾总蛋白 酶活性有显著性提高(表1);生物饲料组NH4-N、NO2-N等指标略 低于普通饲料组,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攻毒试验(1.03×107CFU/ml, 200μl/尾)表明,24h内生物饲料组对虾的成活率高于普通饲料组 (图2)。另外,生物饲料试验池在对虾增长、增重和生长速度上均 好于对照池(使用对照组饲料);试验池虾的平均体长大于对照池, 而且试验池对虾肠道粗长且清晰无炎症,虾粪较松软,说明在使用对 虾生物饲料有助于消化和吸收率的提高,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 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 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