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2659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35583.4

申请日:

2013.04.18

公开号:

CN103233685A

公开日:

2013.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B 17/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江克坚变更后:王政伟 董丽华 赵艳 韩国栋 付振喜 侯平 王敏 郭峻李 付丽波 林彩云 黄鑫 左敏 李阳阳 李倩 苏佳|||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17/00登记生效日:2017110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江克坚变更后权利人:王政伟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三街27号-5-1-3变更后权利人:2516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胜利油田东胜公司胜临采油管理区注采3站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后权利人:董丽华 赵艳 韩国栋 付振喜 侯平 王敏 郭峻李 付丽波 林彩云 黄鑫 左敏 李阳阳 李倩 苏佳|||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17/00申请日:20130418|||公开

IPC分类号:

E21B17/00

主分类号:

E21B17/00

申请人:

江克坚

发明人:

江克坚

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三街27号-5-1-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康海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本发明避免了石油腐蚀动力系统,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可靠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管孔为与无杆抽油系统的连杆端部配合的孔,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三油管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在第二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第三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三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通过过油孔使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第三输油通道和台肩上的通孔依次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二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一油管的第一输油通道及第二油管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二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三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二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第三油管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三油管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左端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的右端面或/和台肩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三油管右端的过油孔及台肩上的通孔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为输油通孔,在该输油通孔内设置有开启方向朝向第二油管的单向阀。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油管的台肩上还开设有电缆线过孔,电缆线过孔与通孔相错开。

说明书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减少能耗,降低制造成本,油田采油更倾向于采用往复式无杆采油系统。而往复式无杆采油系统需把动力系统安装在油井下,通过连杆的连接,使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带动柱塞泵工作。由于油井下的石油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其腐蚀性极强,容易对动力系统中零部件进行腐蚀,而影响动力系统工作,甚至导致动力系统的毁坏,而现有技术中还未能找到一种很好的方法来防止动力系统被石油腐蚀,故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结构来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往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能够避免石油腐蚀动力系统,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使用。
本发明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管孔为与无杆抽油系统的连杆端部配合的孔,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三油管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在第二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第三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三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通过过油孔使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第三输油通道和台肩上的通孔依次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二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一油管的第一输油通道及第二油管的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二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三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二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第三油管的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三油管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左端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的右端面或/和台肩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三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台肩上的通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为输油通孔,在该输油通孔内设置有开启方向朝向第二油管的单向阀。
使用时,将动力系统的电机和换向机构(或其它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如直线电机驱动,及气动、液压驱动系统)均安装在第三油管的管孔中,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从第三油管的管孔中穿出,通过插销式轴联器与位于第二油管的管孔中的连杆连接,连杆左端端部安装在第一油管的管孔中,与其间隙配合(该间隙较小,连杆可在中心孔中滑动并呈密闭滑动状态,即能够阻止石油通过第一油管的管孔内壁与连杆间的间隙而进入管腔中),连杆的最左端通过连接轴套与柱塞泵的柱塞连接。
本发明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将无杆采油的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安装在油管的管孔中,石油从油管管壁的夹层中流过,避免了石油因与动力系统的接触而对动力系统产生腐蚀,很好地保障了动力系统在油井下安全可靠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二油管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所示,该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第一油管1、第二油管2、第三油管3和第四油管4;
所述第一油管开设有与连杆端部配合的管孔11,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12。
所述第二油管2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21,所述第二油管2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外壁22和第一内壁23,第一外壁22和第一内壁23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24,在第二油管2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25。
所述第三油管3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31,第三油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二外壁32和第二内壁33,第二外壁32和第二内壁33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34,在在第三油管3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25。
所述第四油管4的左端设有台肩41,该台肩41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41上开设有通孔42;通孔42与第四油管4的管孔43连通。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由于各管道之间的连接配合结构相同,故在本实施了中仅给出了第二油管的左视图为例,其它管道的端面结构可参照图2的结构)所述第一油管1、第二油管2、第三油管3和第四油管4依次通过螺纹紧密连接;第一油管1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2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1的右端面和第二油管2的左端面上均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凹槽5分别与第一油管1的第一输油通道12及第二油管2的左端的过油孔25连通;第二油管2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3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2的右端面和第三油管3的左端面上均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凹槽5分别与第二油管2的右端的过油孔25及第三油管3的左端的过油孔25连通;第三油管3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4左端面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3的右端面和台肩41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凹槽5分别与第三油管3的右端的过油孔25及台肩41上的通孔41连通。由于设有凹槽5,在采用螺纹连接时,即使各管道之间的过油孔25位置没对准,也可以通过凹槽5形成导油通道,确保了第一输油通道12、第二输油通道24、第三输油通道34和第四油管的管腔43的顺次连通,各个端面之间紧密贴合,避免石油漏出。
使用时,在第一输油通道12为输油通孔,在输油通孔内安装单向阀,将动力系统的电机和换向机构(或其他往复式动力驱动系统)均安装在第三油管3的动力系统容纳腔31中,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从第三油管3的管腔中穿出,通过插销式轴联器与位于第二油管2的管腔中的连杆连接,连杆左端端部安装在第一油管的中心孔中,与其间隙配合(该间隙较小,连杆可在第一管道的管孔中呈密封式滑动,即能够阻止石油通过第一管道的管孔内壁与连杆之间缝隙进入管孔中),连杆的最左端通过连接轴套与柱塞泵的柱塞连接。在所述第四油管4的台肩41上还开设有电缆线过孔44,电缆线过孔44需与通孔42相错开。工作时,电缆(或其他管线)经电缆线过孔44接入电机,电机经换向机构后驱动动力传动轴,带动连杆及柱塞运动,实现抽油,石油从管壁的夹层中输出,而完全避免了对动力系统的腐蚀和破坏。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33685A43申请公布日20130807CN103233685ACN103233685A21申请号201310135583422申请日20130418E21B17/0020060171申请人江克坚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三街27号51372发明人江克坚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代理人康海燕54发明名称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

2、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本发明避免了石油腐蚀动力系统,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可靠使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33685ACN103233685A1/1页21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管孔为与无杆抽油。

3、系统的连杆端部配合的孔,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三油管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在第二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第三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

4、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三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通过过油孔使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第三输油通道和台肩上的通孔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二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一油管的第一输油通道及第二油管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二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三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二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第三油管左。

5、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三油管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左端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的右端面或/和台肩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三油管右端的过油孔及台肩上的通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为输油通孔,在该输油通孔内设置有开启方向朝向第二油管的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油管的台肩上还开设有电缆线过孔,电缆线过孔与通孔相错开。权利要求书CN103233685A1/3页3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

6、层油管。背景技术0002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减少能耗,降低制造成本,油田采油更倾向于采用往复式无杆采油系统。而往复式无杆采油系统需把动力系统安装在油井下,通过连杆的连接,使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带动柱塞泵工作。由于油井下的石油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其腐蚀性极强,容易对动力系统中零部件进行腐蚀,而影响动力系统工作,甚至导致动力系统的毁坏,而现有技术中还未能找到一种很好的方法来防止动力系统被石油腐蚀,故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结构来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使用。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往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其能够避免石油腐蚀动力系统,保证动力系统在井下安全使用。0004本发明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

7、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管孔为与无杆抽油系统的连杆端部配合的孔,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在第二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三油管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在第三油管的管壁内沿轴向设有第三输油通道;所述第四油管在与第三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台肩,该台肩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和第三输油通道依次连通,第三输油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第四油管的管孔连通。0005进一步,所述第二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

8、在第二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第三油管的管壁是由内、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壁之间形成第三输油通道,在第三油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通过过油孔使第一输油通道、第二输油通道、第三输油通道和台肩上的通孔依次连通。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二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一油管的第一输油通道及第二油管的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二油管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的右端面或/和第三油管的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二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第三。

9、油管的左端的过油孔连通;第三油管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左端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的右端面或/和台肩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分别与第三油管的右端的过油孔及台肩上的通孔连通。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为输油通孔,在该输油通孔内设置有开启方向朝向第二油管的单向阀。说明书CN103233685A2/3页40008使用时,将动力系统的电机和换向机构(或其它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如直线电机驱动,及气动、液压驱动系统)均安装在第三油管的管孔中,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从第三油管的管孔中穿出,通过插销式轴联器与位于第二油管的管孔中的连杆连接,连杆左端端部安装在第一油管的管孔中,与其间隙配合(该。

10、间隙较小,连杆可在中心孔中滑动并呈密闭滑动状态,即能够阻止石油通过第一油管的管孔内壁与连杆间的间隙而进入管腔中),连杆的最左端通过连接轴套与柱塞泵的柱塞连接。0009本发明所述无杆往复式抽油系统的夹层油管,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将无杆采油的往复式驱动动力系统安装在油管的管孔中,石油从油管管壁的夹层中流过,避免了石油因与动力系统的接触而对动力系统产生腐蚀,很好地保障了动力系统在油井下安全可靠的工作。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第二油管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0012参见图1所示,该无杆往复式抽油。

11、系统的夹层油管,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第一油管1、第二油管2、第三油管3和第四油管4;所述第一油管开设有与连杆端部配合的管孔11,在第一油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输油通道12。0013所述第二油管2的管孔为连杆容纳腔21,所述第二油管2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外壁22和第一内壁23,第一外壁22和第一内壁23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24,在第二油管2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25。0014所述第三油管3的管孔为动力系统容纳腔31,第三油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二外壁32和第二内壁33,第二外壁32和第二内壁33之间形成第二输油通道34,在在第三油管3的两端均开设有过油孔25。0015所述第四油管4的左端设。

12、有台肩41,该台肩41将第四油管左端的端口封闭,在台肩41上开设有通孔42;通孔42与第四油管4的管孔43连通。0016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由于各管道之间的连接配合结构相同,故在本实施了中仅给出了第二油管的左视图为例,其它管道的端面结构可参照图2的结构)所述第一油管1、第二油管2、第三油管3和第四油管4依次通过螺纹紧密连接;第一油管1的右端面与第二油管2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油管1的右端面和第二油管2的左端面上均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凹槽5分别与第一油管1的第一输油通道12及第二油管2的左端的过油孔25连通;第二油管2的右端面与第三油管3的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二油管2的右端面和第三油管3。

13、的左端面上均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凹槽5分别与第二油管2的右端的过油孔25及第三油管3的左端的过油孔25连通;第三油管3的右端面与第四油管4左端面的台肩左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三油管3的右端面和台肩41左端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凹槽5,该说明书CN103233685A3/3页5凹槽5分别与第三油管3的右端的过油孔25及台肩41上的通孔41连通。由于设有凹槽5,在采用螺纹连接时,即使各管道之间的过油孔25位置没对准,也可以通过凹槽5形成导油通道,确保了第一输油通道12、第二输油通道24、第三输油通道34和第四油管的管腔43的顺次连通,各个端面之间紧密贴合,避免石油漏出。0017使用时,在第一输油通道1。

14、2为输油通孔,在输油通孔内安装单向阀,将动力系统的电机和换向机构(或其他往复式动力驱动系统)均安装在第三油管3的动力系统容纳腔31中,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从第三油管3的管腔中穿出,通过插销式轴联器与位于第二油管2的管腔中的连杆连接,连杆左端端部安装在第一油管的中心孔中,与其间隙配合(该间隙较小,连杆可在第一管道的管孔中呈密封式滑动,即能够阻止石油通过第一管道的管孔内壁与连杆之间缝隙进入管孔中),连杆的最左端通过连接轴套与柱塞泵的柱塞连接。在所述第四油管4的台肩41上还开设有电缆线过孔44,电缆线过孔44需与通孔42相错开。工作时,电缆(或其他管线)经电缆线过孔44接入电机,电机经换向机构后驱动动力传动轴,带动连杆及柱塞运动,实现抽油,石油从管壁的夹层中输出,而完全避免了对动力系统的腐蚀和破坏。说明书CN103233685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3368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