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力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健力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54907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2 CN 103549074 B (21)申请号 201310493143.6 (22)申请日 2013.10.13 A23F 3/34(2006.01) A61K 36/752(2006.01) A61P 2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太仓市伟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400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上海西路 29 号 ( 通达 )607 室太仓市伟基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郭伟基托夫 郭章发 郭香玉 (54) 发明名称 一种健力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健力茶, 。
2、其配方按重量 份数配比为 : 黄芪 30-35 份、 蒿本 10-15 份、 细 辛 20-25 份、 人参 20-25 份、 苏叶 12-18 份、 陈皮 15-20 份、 木香 12-18 份、 升麻 12-14 份、 炙甘草 10-15 份, 按上述配方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取黄 芪、 蒿本、 细辛、 人参、 苏叶、 陈皮、 木香、 升麻、 炙甘 草, 将诸味配方进行筛选后分别进行碾压, 研磨, 搅拌后, 用 150 目筛子过筛后干燥, 真空分袋包装 即成, 配方以甘辛温为主, 以利补气升阳为辅, 具 有补中益气、 疏风止痛、 理气解郁的功效, 且制备 简单、 使用方便、 易吸收、 稳定性好。
3、。 (51)Int.Cl. 审查员 杨冰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549074 B CN 103549074 B 1/1 页 2 1. 一种健力茶, 其特征在于 : 配方按重量份数配比为, 黄芪 30-35 份、 蒿本 10-15 份、 细 辛 20-25 份、 人参 20-25 份、 苏叶 12-18 份、 陈皮 15-20 份、 木香 12-18 份、 升麻 12-14 份、 炙 甘草 10-1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健力茶, 其特征在于 : 。
4、配方按重量份数优选配比为, 黄芪 33 份、 蒿本 13 份、 细辛 23 份、 人参 23 份、 苏叶 16 份、 陈皮 18 份、 木香 16 份、 升麻 14 份、 炙 甘草 13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健力茶, 其特征在于 : 按上述配方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 取黄芪、 蒿本、 细辛、 人参、 苏叶、 陈皮、 木香、 升麻、 炙甘草, 将诸味配方进行筛选后分别进行 碾压, 研磨, 搅拌后, 用 150 目筛子过筛后干燥, 真空分袋包装即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49074 B 2 1/4 页 3 一种健力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力茶, 属于保。
5、健茶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 仍不明确, 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 其中, 研究最多的是有关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 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肌无力中的作用, 且大量的研究发现, 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 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 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 且突触后膜上 有 IgG 和 C3 复合物的沉积。 0003 并且证明, 血清中的抗 AchR 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 AchR数目的减少, 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 本病 的发。
6、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调节人体 AchR, 使之数目增多, 化解突触后膜上的 沉积, 抑制抗 AchR 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0004 还有研究认为人体肌肉组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 临床特 征为受累的骨路肌肉极易疲劳, 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 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任何年龄均可罹病, 但以 10 35 岁最多见, 亦有中年以上发 病者。 0005 西医对肌无力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抗胆碱酯酶药物 有新斯的明、 吡啶斯大林明、 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 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 多口水、 出汗、 腹。
7、痛、 腹泻等, 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 磷酰胺等。手术疗法适合于胸腺瘤患者。 0006 肌无力患者如果病疾累及延髓肌、 呼吸肌而使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 即进 入危险状态, 称为肌无力危象, 这时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尽早作气管切开或 鼻腔插管, 放置鼻饲导管和辅助呼吸, 另外应预防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本病在中医学中 属于 “痿证” 的范畴。 0007 医学界将肌无力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因这类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病程呈慢 性迁延性, 缓解与恶化交替。由于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 但多在 15-35 岁, 男女性 别比约 1 : 。
8、2.5。起病急缓不一, 多隐袭, 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 易于疲劳, 往往晨起时肌力 较好, 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 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 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 随着病情 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 出出复视, 最后眼球可固定, 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0008 此外延髓支配肌、 颈肌、 肩胛带肌、 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 讲话过久, 声音 逐渐低沉, 构音不清而带鼻音, 由于下颌、 软鄂及吞咽肌、 肋间肌等无力, 则可影响咀嚼及吞 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0009 肌无力的症状的暂时减轻、 缓解、 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 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 一般分为眼肌型、 延。
9、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极少数暴发 型起病迅速, 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 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 说 明 书 CN 103549074 B 3 2/4 页 4 相互转变。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 除个别为全身型外, 大多局限为眼 外肌。 0010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的观点, 眼睑部位属于脾 ; 而依脏腑学说的观点, 脾主四肢和肌 肉, 因此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 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为指导, 同时根据五脏六腑的 关系, 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 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 虚, 致气虚下陷, 脾虚失运, 肾虚失固, 筋脉肌肉。
10、失养, 脏腑功能失调, 而肌肉痿软无力。同 时, 由于肺脾肾虚, 卫外失固, 湿浊内生而致外感风邪, 内伤痰湿, 内外合攻, 加重病情, 故治 疗时当注重邪 ( 外邪、 湿痰 )、 正 ( 肺脾肾 ), 权衡标本。在治疗上首先祛邪扶正。 0011 肌无力在中医上称之为 “痿证” , 病因归为五类, 即肺热津伤, 湿热浸淫, 脾胃虚弱, 肝肾亏虚, 血虚血瘀。但这些病机是独立存在的, 同时又是互相有联系的, 中医药理论上作 了详细的辨证, 同时分别以清肺滋阴、 调补肝肾, 强筋壮骨、 调和脾胃、 气血等治则导向进行 施治。 0012 在治疗肌无力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中医将肌无力纳入中医睑、。
11、 视岐、 痿症范 畴。在治疗肌无力一类的痿病上, 重视热邪为患, 把 “热致津伤, 筋脉失养” 作为本证的重要 病机。以热邪为患来概括肌无力一类痿斑点发生的主因,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013 中医明确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那就是热邪可以导致津伤, 只有去除热邪, 才可以保 证津液不致枯竭, 生化有源, 肌无力一类痿症可起。给了施治者一个基本大法, 不管面前的 患者目前有没有 “热” 的表现, 但热的影响是时刻存在的, 治疗时不可不顾及。 0014 此外,“热” 作为一个全身性的表现, 必然累及各个脏腑, 治疗肌无力一类的痿病必 须调理脏气, 恢复正气, 方能起陈疴, 扶积弱。 0015 肌无。
12、力中医将此称为痿证。 系指肢体筋脉驰缓, 软弱无力, 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而将痿症的成因因而归于 “热” 和 “虚” , 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脏腑 亏虚, 功能失调所致。 0016 而本发明人认为, 人的心与神、 情态与内脏、 情绪与情态之间在生理、 病理上是互 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 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 利用情绪对内脏的功 能、 气机的影响, 通过精神因素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 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治疗目 的。因此围绕这一创新理论而研发一种防治肌无力的健力茶。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健力茶。 0。
13、018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 一种健力茶, 其配方按重量份 数配比为 : 黄芪 30-35 份、 蒿本 10-15 份、 细辛 20-25 份、 人参 20-25 份、 苏叶 12-18 份、 陈皮 15-20 份、 木香 12-18 份、 升麻 12-14 份、 炙甘草 10-15 份。 0019 一种健力茶, 其配方按重量份数优选配比为 : 黄芪33份、 蒿本13份、 细辛23份、 人 参 23 份、 苏叶 16 份、 陈皮 18 份、 木香 16 份、 升麻 14 份、 炙甘草 13 份。 0020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为 : 按各配方重量份数配比取黄芪、 蒿本、 。
14、细辛、 人参、 苏叶、 陈 皮、 木香、 升麻、 炙甘草, 将诸味配方进行筛选后分别进行碾压, 研磨, 搅拌后, 用 150 目筛子 过筛后干燥, 真空分袋包装即制成一种健力茶。 0021 上述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549074 B 4 3/4 页 5 0022 黄芪 : 黄芪味甘, 性微温, 归肝、 脾、 肺、 肾经。有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 托疮生肌、 利 水消肿之功效。 0023 蒿本 : 归辛, 温, 归膀胱经, 具有祛风, 散寒, 除湿, 止痛的功效, 用于风寒感冒, 巅顶 疼痛, 风湿痹痛等。 0024 细辛 : 味辛, 性温, 小毒, 具有消除乳发炎。
15、症, 散结消肿,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温肺 化饮, 下气祛痰, 通窍。 0025 人参 :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性平、 味甘、 微苦, 微 温。 0026 苏叶 : 辛, 微温, 无毒, 发表, 散寒, 理气, 和营。 0027 陈皮 : 苦、 辛, 温。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 食少吐泻, 咳嗽痰多。 0028 木香 : 辛味辛, 苦, 性温, 理气药 ; 行气药, 温里药。 理气调中, 燥湿化痰。 行气止痛, 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 嗳吐泄泻, 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 泻痢后重、 食积 不消、 不思饮食。 0029 升麻。
16、 : 辛、 微甘, 微寒。归肺、 脾、 胃、 大肠经。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用于 风热头痛, 齿痛, 口疮, 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 阳毒发斑 ; 脱肛, 子宫脱垂。 0030 炙甘草 : 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补脾和胃, 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 力, 心动悸, 脉结代, 可解附子毒。 0031 本发明的一种健力茶, 以黄芪甘温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为主方。 人参、 炙甘草甘温 益气, 助黄芪补益之力, 木香、 甘苦温燥, 健脾燥湿为辅。陈皮、 木香、 枳壳辛温香燥, 理气燥 湿解郁, 使诸方不雍中, 蒿本、 细辛、 升麻疏风止痛, 升举清阳, 共奏升举之。
17、力。 炙甘草调和诸 方, 方中以辛甘温燥为主, 甘温补益、 辛温升提行气、 苦温燥湿, 补、 升、 行、 燥兼顾, 使气虚得 补, 气陷得升, 且能燥湿运脾, 补不雍中, 使脾气旺, 清阳升, 运化健, 气血生, 则诸证自愈。 0032 本发明的一种健力茶, 还具有以下优特点 : 0033 一、 制备简单、 使用方便、 易吸收、 稳定性好 ; 0034 二、 依托中国医学典籍 景岳全书痿论 为研发思路, 集世界卫生组织 (WHO) 痿 症诊疗标准, 总结前人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 按人体五脏使人痿, 在心肝脾肺肾是一个整体 的 “五脏六腑” 思路上, 成功研制的一种新的综合茶疗法 ; 0035 。
18、三、 本发明打破了痿症难治、 易复发的治疗瓶颈, 在科学性、 准确性、 规范性方面有 其显著的特点。 尤以配方原理按诸症因脾虚不升所致, 脾喜补恶攻, 喜燥恶湿, 喜运恶滞, 以 升为健而施疗, 并以甘辛温为主, 以利补气升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7 实施例一 0038 一种健力茶, 其配方按重量份数配比为 : 黄芪34份、 蒿本14份、 细辛23份、 人参22 份、 苏叶 17 份、 陈皮 16 份、 木香 15 份、 升麻 13 份、 炙甘草 12 份, 将诸味配方进行筛选后分 别进行碾压, 研磨, 搅拌后, 用 150 目筛子过筛后干燥,。
19、 真空分袋包装即制成一种健力茶。 0039 实施例二 0040 一种健力茶, 其配方按重量份数优选配比为 : 黄芪33份、 蒿本13份、 细辛23份、 人 说 明 书 CN 103549074 B 5 4/4 页 6 参23份、 苏叶16份、 陈皮18份、 木香16份、 升麻14份炙甘草13份, 将诸味配方进行筛选后 分别进行碾压, 研磨, 搅拌后, 用 150 目筛子过筛后干燥, 真空分袋包装即制成一种健力茶。 0041 本发明对肌无力有明显效果。以下为部分临床例。 0042 临床例一 0043 陈某, 男, 31 岁, 司机, 两年前诊断重症肌无力, 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无力, 肌肉萎 缩,。
20、 肢体变形, 皮肤枯燥或伴有发热, 呛咳无痰, 小便短赤、 热痛。逐以本实施例二的产品每 天2次, 每次冲饮300毫升, 20天后, 症状减轻, 坚持使用1个月后, 已能依托木杖行走, 停饮 半年后继续饮用 2 个月后停用, 现已能无依托独自行走。 0044 临床例二 0045 蔡某, 男, 59 岁, 私企老板, 患下肢肌无力两年, 不能久立, 腰脊酸软。一侧或双侧 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有头昏目眩、 耳鸣、 遗精、 遗尿, 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大。根据患 者肝肾亏虚, 精血不足, 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病理而采用益肝补肾、 滋阴清热的治疗原 则, 逐以本实施例二的产品, 让患者每天2次, 每次冲饮300毫升, 60天后, 患者症状减轻, 坚 持使用 3 个月后, 已能独自行走, 重归商场。 0046 临床例三 0047 许某, 男, 61 岁, 农民, 因四肢软弱无力, 手足麻木不仁及面色无华唇紫而入某市中 医院就医, 诊断为血虚血瘀型肌无力, 患者医治一个月未见好转, 出院后, 根据患者血虚则 四肢失养、 血瘀则阻脉络成痿的病理和养血活血、 祛瘀通络的治疗原则, 逐以本实施例一的 产品, 让患者每天2次, 每次冲饮300毫升, 20天后, 症状减轻, 坚持使用2个月后, 已能无依 托独自行走。 说 明 书 CN 103549074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