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33764A43申请公布日20130807CN103233764ACN103233764A21申请号201310127939X22申请日20130410E21F1/0420060171申请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048006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镇晋煤设计院72发明人李建永褚东生崔永红毛清华宋朝阳54发明名称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解决了现有风硐与回风立井的连接处以及风硐与地面风道连接处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包括在风硐直线段6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7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台阶9,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19和防滑台阶9的垂直台阶面均。
2、与风硐下面的围岩8靠接在一起,在地面风道11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层15,在地面风道11的筒身上设置有方形缝隙13,在方形缝隙13内设置有沥青麻丝填充体14,方形缝隙13与风硐圆弧段10的外端出口12之间的距离为2米。本发明克服了风硐裂缝的产生,减少了不必要的漏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33764ACN103233764A1/1页21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5,风硐由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直线段6和。
3、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圆弧段10组成,风硐直线段6的外端入口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的风硐连接口5固定连通,风硐圆弧段10的外端出口12与地面风道11的一端连通,地面风道11的另一端与主筒风机16连通,其特征在于,在风硐直线段6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7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台阶9,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19和防滑台阶9的垂直台阶面均与风硐下面的围岩8靠接在一起,在地面风道11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层15,在地面风道11的筒身上设置有方形缝隙13,在方形缝隙13内设置有沥青麻丝填充体14,方形缝隙13与风硐圆弧段10的外端出口12之间的距离为2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其特征。
4、在于,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与风硐直线段6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7之间的夹角18是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与风硐直线段6之间的夹角17互余的,方形缝隙13的宽度为2030毫米,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19的宽度为1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侧面设置有安全出口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顶端设置有防爆盖基础座3,在防爆盖基础座3上设置有防爆盖4。权利要求书CN103233764A1/2页3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的回风立井上的风硐,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风硐与回风立井结合处开裂的回风立井风硐。背景技术0002深入地下。
5、的煤矿回风立井一般是通过风硐与地面上的风机风道连通的。为减少通风阻力,风硐与回风立井之间的夹角一般取40度到45度,因此,回风立井与风硐的连接处属于应力集中区域,容易形成裂缝。同时,为了减少外部漏风,一般将风硐下口,即风硐与回风立井连接处布置在距离设计地坪6米到8米以下的地方,在风硐使用过程中,回风立井井筒的位移错动、风硐与地面风道的层位差异和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都会造成风硐与回风立井的连接处以及风硐与地面风道连接处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到了矿井的通风安全。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解决了现有风硐与回风立井的连接处以及风硐与地面风道连接处容易产生裂缝的技术问题。0004。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0005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风硐,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风硐由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直线段和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圆弧段组成,风硐直线段的外端入口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上设置的风硐连接口固定连通,风硐圆弧段的外端出口与地面风道的一端连通,地面风道的另一端与主筒风机连通,在风硐直线段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台阶,防滑台阶的水平台阶面和防滑台阶的垂直台阶面均与风硐下面的围岩靠接在一起,在地面风道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层,在地面风道的筒身上设置有方形缝隙,在方形缝隙内设置有沥青麻丝填充体,方形缝隙与风硐圆弧段的外端出。
7、口之间的距离为2米。0006防滑台阶的水平台阶面与风硐直线段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之间的夹角是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与风硐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互余的,方形缝隙的宽度为2030毫米,防滑台阶的水平台阶面的宽度为1米。0007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侧面设置有安全出口,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顶端设置有防爆盖基础座,在防爆盖基础座上设置有防爆盖。0008本发明在风硐上增设了防滑台阶,在地面风道的筒身上设置了伸缩缝,从而避免了风硐裂缝的产生,减少了不必要的漏风,提高了通风机效率,降低了风机电耗。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233764A2/2页40010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
8、风硐,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5,风硐由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直线段6和横截面为方形的风硐圆弧段10组成,风硐直线段6的外端入口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的风硐连接口5固定连通,风硐圆弧段10的外端出口12与地面风道11的一端连通,地面风道11的另一端与主筒风机16连通,在风硐直线段6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7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台阶9,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19和防滑台阶9的垂直台阶面均与风硐下面的围岩8靠接在一起,在地面风道11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层15,在地面风道11的筒身上设置有方形缝隙13,在方形缝隙13内设置有沥青麻丝填充体14,方形缝隙13与。
9、风硐圆弧段10的外端出口12之间的距离为2米。0011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与风硐直线段6的倾斜的底面外侧面7之间的夹角18是与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与风硐直线段6之间的夹角17互余的,方形缝隙13的宽度为2030毫米,防滑台阶9的水平台阶面19的宽度为1米。001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侧面设置有安全出口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顶端设置有防爆盖基础座3,在防爆盖基础座3上设置有防爆盖4。0013本发明在风硐倾斜段基础下面增设防滑台阶,减小了风硐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在风硐与风道连接的圆弧曲线上部2M处增加了伸缩缝,使风硐与地面风道柔性连接,用伸缩缝吸收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相对位移。防滑台阶采用混凝土浇注,台阶平距一般取10米宽,坡度为风硐与回风立井的井筒的夹角余角的正切值,沿风硐倾斜段全长铺设。伸缩缝宽度一般取2030毫米,填充材料可用沥青麻丝等。说明书CN103233764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23376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