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保温砌块.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2649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53907.7

申请日:

2013.04.27

公开号:

CN103216031A

公开日:

2013.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C 1/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素珍 郑七振 孙锦剑 赵玲娴 刘国军 王宝梁变更后:张素珍 郑七振 安亚琳 赵玲娴 刘国军 王宝梁 李成 李云勇|||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1/00申请日:20130427|||公开

IPC分类号:

E04C1/00; E04C1/41; E04B1/98

主分类号:

E04C1/00

申请人:

上海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素珍; 郑七振; 孙锦剑; 赵玲娴; 刘国军; 王宝梁

地址:

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代理人:

郁旦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外侧面、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
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
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
所述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所述外斜腔、所述内斜腔,所述外斜腔的斜度大于所述内斜腔的斜度,
所述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
所述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所述凹角的凹陷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
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
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所述凸面平台、所述凹面平台在所述中部和所述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
所述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所述凸面平台与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所述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所述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
所述凸面平台和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凹面平台和所述外下肩台、所述内下肩台之间的凹陷深度,用于形成所述砌块模腔。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
所述下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用于砌筑开始时与地面平稳接触,
所述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所述凸面平台与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所述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所述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中,所述上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用于砌筑完成时形成封底平台,
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外斜腔的斜度范围大于45°,所述内斜腔的斜度范围为30°至45°。

说明书

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建筑物而言,通常需要考虑的有稳定性、保温性、防水性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传统墙体砌块一般为实心矩形体,砌筑时同层和相邻层的砌块之间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以保持固定,砌筑时对砂浆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砌缝间的砌筑砂浆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水平裂缝等。另外,还存在所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不防潮的缺陷,需要另做防潮层和保温层,因此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而且墙体的占地空间大也就使可使用空间减少。
目前,也存在全保温材料制作的轻质保温砌块和内填保温材料的保温空心砌块等,例如,中国专利2108131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砌块,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也存在现有的抗震保温砌块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抗渗性抗震性差,强度低,每层砌筑前都需要“找平”以免墙体逐渐歪斜导致的施工不方便。保温空心砌块存在着会降低保温性能的“冷桥”。因此,缺乏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以及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的保温性能、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具有这样的特征: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
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凸面平台、凹面平台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凸面平台和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的凸起高度大于凹面平台和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之间的凹陷深度,用于形成砌块模腔。
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用于砌筑开始时与地面平稳接触,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
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用于砌筑完成时形成封底平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
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斜腔的斜度范围大于45°,内斜腔的斜度范围为30°至45°。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性好、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强度高并且抗渗性好。
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使同层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在同层砌筑时给粘合填浆预留出空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上下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能互相卡合。利用上述凸角、凹角以及上下砌筑时互相卡合的紧密结合、不松散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达到了抗震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在上下砌筑时,层与层之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起到了抗震保温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效果,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发生筑墙时逐渐歪斜的情况,抹砂浆时可不需要“找平”工序,砌筑方式简单、施工方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复数个保温包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冷热空气即使可从砌块缝中交换,但由于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复数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同时,这样沿砌筑方向的错位通槽设计与延伸整体抗震保温砌块被平行设置的结构相比,也避免了结构强度上的牺牲。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保温性好、强度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可被砌筑在常被淋雨的墙体外侧或者靠近浴室等潮湿环境的一侧。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中,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陡,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深,防潮抗渗效果好,但是用于粘合的泥浆接触面很少,在垂直于墙体的方向上粘合力小,强度差;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缓,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浅,抗震效果不佳,并且易渗水。因此,本发明提出处于一侧的外斜腔较陡能有效防止水分由砌块腔体中渗入,并且处于另一侧的内斜腔较缓能最大程度扩大上下砌筑时泥浆接触面,具有抗渗性好并且强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案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由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筑墙100由复数块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砌筑六层而成,该筑墙100在水平地面上垂直砌筑,在砌筑开始时与水平地面平稳接触,在砌筑完成时形成了平整美观的封底平台。
如图1中所示的靠筑墙100的外侧为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02,相对向于外侧面102,靠筑墙100的里侧则为内侧面103。
抗震保温砌块101在沿着筑墙100方向上具有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通过相邻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的卡合,同一层的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具有同层砌缝106,在同层砌缝106中填塞灌注粘合泥浆,保证了沿筑墙100方向上的粘合力。
图2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
如图2所示,图2为沿着图1中所示的F方向的筑墙1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除了上述图1中所述的外侧面102、内侧面103、前端面104以及后端面105,每个抗震保温砌块101还具有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107、与上斜面107对向的砌筑时朝下的下斜面108。
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形成有砌块腔体200,该砌块腔体200可被用于填浆粘合。
砌块腔体200,包括中部201、位于中部201的两侧且与中部201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202、靠近外侧面102的外斜腔203以及靠近内侧面103的内斜腔204,两个侧边部202与中部201形成了一个倒直角U型。
砌筑时位于下方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上斜面107和砌筑时位于上方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下斜面108在中部201和两个侧边部202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200的中部201与水平面相平行。
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202的两侧,即、图2中的左侧和右侧,砌块腔体200逐渐变宽且形成了外斜腔203、内斜腔204,在外斜腔203和内斜腔204中填塞用于粘合的水泥浆。
外斜腔203的斜度大于内斜腔204的斜度,即、外斜腔203更加陡,内斜腔204更加缓。外斜腔203的斜度范围应采用大于45°,内斜腔204的斜度范围应采用30°至45°。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的抗震保温砌块300中与上述筑墙100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上斜面107为整体凸起形状的上凸面301,下斜面108为整体凹陷形状的下凹面302,如图1中所示,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用于砌筑除了底层和顶层以外的筑墙100,上凸面301、下凹面302的结构方便层层之间的套接扣合。
如图1和图3中所示,除了上凸面301、下凹面302,实施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同样的具有更适合处于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02、内侧面103,在沿着筑墙100方向上也具有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如图3中所示,在前端面104上设有凸角303,后端面105上设有凹角304,凸角303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304的凹陷长度1cm,那么,如图1中所示,在同层的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形成了同层砌缝106。
抗震保温砌块300包括四个通槽305和图3中未显示的四个保温包。四个通槽305都贯穿前端面104、后端面105,四个通槽305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在抗震保温砌块300中,四个保温包被分别匹配填充在四个通槽305中,再将抗震保温砌块300的通槽305前后槽口用砂浆封口。图3中未显示的,每个保温包中都可充满干燥、除虫处理后的稻草、谷壳、粉碎的麦秸、玉米茎杆以及废旧泡沫塑料颗粒,再经过铝箔复合塑料薄膜袋的密封包装形成,采用上述这些松散保温材料还能吸收声音,不仅保温而且隔音效果也好。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图4为沿着图3中所示的G方向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整体呈倒扣的U型。
如图3和图4所示,上凸面301包含凸面平台301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上凸面301还包含外上斜坡301d、内上斜坡301e,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301a与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之间。外上斜坡301d具有的外斜度A为60°,内上斜301e坡具有的内斜度B为40度,外斜度A大于内斜度B,即保证了靠近外侧面102位置的防潮抗渗效果,又使用于靠近内侧面103位置的泥浆接触面尽可能大,保证了强度、抗震效果。
下凹面302包含凹面平台302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凸面平台301a、凹面平台302a、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外下肩台302b以及内下肩台302c都与水平面相平行,方便砌筑。
如图2和图4所示,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300的凸面平台301a、凹面平台301a紧密贴合以形成了呈倒直角U型的中部201和两个侧边部202。
凸面平台301a和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之间的凸起高度H大于凹面平台302a和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之间的凹陷深度h,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凸起高度H大于凹陷深度h1cm,使处于不同层的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300不至于完全卡死,与同层砌缝106同样的道理,形成了填塞粘合泥浆的砌块模腔200。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从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俯视角度可以更加明显的得知,在前端面104上设有凸角303,后端面105上设有凹角304,凸角303的凸出长度Y大于凹角304的凹陷长度y1cm。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是对实施例二的抗震保温砌块400说明。
另外,对于和图1中抗震保温砌块101、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300具有的相同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的上斜面107为整体凸起形状的上凸面301,下斜面108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401,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可用于匹配辅助如实施一中的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如图1和图6所示,用于砌筑开始时与水平地面平稳接触。
上凸面301包含凸面平台301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
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的凸面平台301a、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以及下平面401均与水平面相平行。
实施例三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抗震保温砌块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是对实施例三的抗震保温砌块500说明。
另外,对于和图1中抗震保温砌块101、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300具有的相同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的上斜面107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501,下斜面108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302,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可用于匹配辅助如实施一中的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如图1和图7所示,用于在砌筑完成时形成了平整美观的封底平台。
下凹面302包含凹面平台302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
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的凹面平台302a、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以及上平面501均与水平面相平行。
如图1、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抗震保温砌块400、实施例三的抗震保温砌块500以及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构筑形成了如图1中所示的筑墙100,分别位于最低层、最顶层以及中间的四层。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由于四个通槽305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100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四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并且,每个通槽305并非从靠近上斜面107的位置到靠近下斜面108的位置完全分布,以避免牺牲抗震保温砌块101本身的强度。
图1至图7中未显示的,可按照如图3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图6的抗震保温砌块400以及图7中所示的抗震保温砌块500分别制作相应的模具,利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砌块成型机上通过空心砌块生产方法来生产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保温砌块的砌块长为400mm,宽为240mm,高为200mm,具体尺寸可根据用户需要来进行设计。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性好、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强度高并且抗渗性好。
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使同层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在同层砌筑时给粘合填浆预留出空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上下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能互相卡合。利用上述凸角、凹角以及上下砌筑时互相卡合的紧密结合、不松散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达到了抗震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在上下砌筑时,层与层之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起到了抗震保温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效果,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发生筑墙时逐渐歪斜的情况,抹砂浆时可不需要“找平”工序,砌筑方式简单、施工方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复数个保温包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冷热空气即使可从砌块缝中交换,但由于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复数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同时,这样沿砌筑方向的错位通槽设计与延伸整体抗震保温砌块被平行设置的结构相比,也避免了结构强度上的牺牲。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保温性好、强度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可被砌筑在常被淋雨的墙体外侧或者靠近浴室等潮湿环境的一侧。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中,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陡,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深,防潮抗渗效果好,但是用于粘合的泥浆接触面很少,在垂直于墙体的方向上粘合力小,强度差;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缓,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浅,抗震效果不佳,并且易渗水。因此,本发明提出处于一侧的外斜腔较陡能有效防止水分由砌块腔体中渗入,并且处于另一侧的内斜腔较缓能最大程度扩大上下砌筑时泥浆接触面,具有抗渗性好并且强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保温包充满了干燥、除虫处理后的稻草、谷壳、粉碎的麦秸、玉米茎杆以及废旧泡沫塑料颗粒,由于芯材的特殊性,松散保温材料还能吸收声音,不仅保温而且隔音效果也好。
由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配套辅助抗震保温砌块,可以形成不仅完整美观并且基座稳固的筑墙。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构筑形成了如图1中所示的筑墙的底层、顶层以及中间层,实施例一的抗震保温砌块整体上为“上凸下凹”的结构,与另一块同样“上凸下凹”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上、下砌合。另外,本发明还可以为整体上为“上凸下凸”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与另一块“上凹下凹”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上、下砌合,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抗震保温砌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震保温砌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震保温砌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保温砌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保温砌块.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16031A43申请公布日20130724CN103216031ACN103216031A21申请号201310153907722申请日20130427E04C1/00200601E04C1/41200601E04B1/9820060171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地址200093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72发明人张素珍郑七振孙锦剑赵玲娴刘国军王宝梁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代理人郁旦蓉54发明名称抗震保温砌块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外侧面、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砌块。

2、腔体,其特征在于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

3、216031ACN103216031A1/1页21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所述砌块腔。

4、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所述外斜腔、所述内斜腔,所述外斜腔的斜度大于所述内斜腔的斜度,所述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所述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所述凹角的凹陷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所述凸面平台、所述凹面平台在所述中部和所述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所述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所述凸面平台与。

5、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所述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所述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所述凸面平台和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凹面平台和所述外下肩台、所述内下肩台之间的凹陷深度,用于形成所述砌块模腔。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所述下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用于砌筑开始时与地面平稳接触,所述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所述凸面平台与所述外上肩台、所述内上肩台之间,所述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所述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4根据权利要求。

6、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中,所述上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用于砌筑完成时形成封底平台,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斜腔的斜度范围大于45,所述内斜腔的斜度范围为30至45。权利要求书CN103216031A1/6页3抗震保温砌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保温砌块。背景技术0002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建筑物而言,通常需要考虑的有稳定性、保温性、防水性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传。

7、统墙体砌块一般为实心矩形体,砌筑时同层和相邻层的砌块之间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以保持固定,砌筑时对砂浆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砌缝间的砌筑砂浆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水平裂缝等。另外,还存在所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不防潮的缺陷,需要另做防潮层和保温层,因此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而且墙体的占地空间大也就使可使用空间减少。0003目前,也存在全保温材料制作的轻质保温砌块和内填保温材料的保温空心砌块等,例如,中国专利2108131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砌块,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也存在现有的抗震保温砌块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抗渗性抗震性差,强度低,每层砌筑前都需要“找平”以免墙体逐渐。

8、歪斜导致的施工不方便。保温空心砌块存在着会降低保温性能的“冷桥”。因此,缺乏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以及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的保温性能、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000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具有这样的特征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

9、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0006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

10、凸面平台、凹面平台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凸面平台和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的说明书CN103216031A2/6页4凸起高度大于凹面平台和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之间的凹陷深度,用于形成砌块模腔。0007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用于砌筑开始时与地面平稳接触,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

11、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0008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用于砌筑完成时形成封底平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0009在本发明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斜腔的斜度范围大于45,内斜腔的斜度范围为30至45。0010本发明的效果在于0011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性好、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强度高并且抗渗性好。0012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使同层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在同。

12、层砌筑时给粘合填浆预留出空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上下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能互相卡合。利用上述凸角、凹角以及上下砌筑时互相卡合的紧密结合、不松散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达到了抗震效果。0013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在上下砌筑时,层与层之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起到了抗震保温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效果,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发生筑墙时逐渐歪斜的情况,抹砂浆时可不需要“找平”工序,砌筑方式简单、施工方便。0014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复数个保温包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冷热空气即使可从砌块缝中交换,但由。

13、于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复数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同时,这样沿砌筑方向的错位通槽设计与延伸整体抗震保温砌块被平行设置的结构相比,也避免了结构强度上的牺牲。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保温性好、强度高。0015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可被砌筑在常被淋雨的墙体外侧或者靠近浴室等潮湿环境的一侧。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中,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陡,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深,防潮抗渗效果好,但是用于粘合的泥浆接触面很少,在垂直于墙体的方向上粘合力小,强度差;如果。

14、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缓,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浅,抗震效果不佳,并且易渗水。因此,本发明提出处于一侧的外斜腔较陡能有效防止水分由砌块腔体中渗入,并且处于另一侧的内斜腔较缓能最大程度扩大上下砌筑时泥浆接触面,具有抗渗性好并且强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3216031A3/6页50016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0017图2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0018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俯。

15、视结构示意图;0021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2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3具体实施案例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5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0026如图1所示,由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筑墙100由复数块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砌筑六层而成,该筑墙100在水平地面上垂直砌筑,在砌筑开始时与水平地面平稳接触,在砌筑完成时形成了平整美观的封底平台。0027如图1中所示的靠筑墙100的外侧为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02,相对向于外侧面102,靠筑墙100的里侧则为。

16、内侧面103。0028抗震保温砌块101在沿着筑墙100方向上具有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通过相邻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的卡合,同一层的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具有同层砌缝106,在同层砌缝106中填塞灌注粘合泥浆,保证了沿筑墙100方向上的粘合力。0029图2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0030如图2所示,图2为沿着图1中所示的F方向的筑墙1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除了上述图1中所述的外侧面102、内侧面103、前端面104以及后端面105,每个抗震保温砌块101还具有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107、与上斜面107对向的砌筑时朝下的下斜面1。

17、08。0031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形成有砌块腔体200,该砌块腔体200可被用于填浆粘合。0032砌块腔体200,包括中部201、位于中部201的两侧且与中部201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202、靠近外侧面102的外斜腔203以及靠近内侧面103的内斜腔204,两个侧边部202与中部201形成了一个倒直角U型。0033砌筑时位于下方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上斜面107和砌筑时位于上方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下斜面108在中部201和两个侧边部202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200的中部201与水平面相平行。0034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202的两侧,即、图2中的左侧和右侧,砌块腔体200逐渐。

18、变宽且形成了外斜腔203、内斜腔204,在外斜腔203和内斜腔204中填塞用于粘合的水泥浆。0035外斜腔203的斜度大于内斜腔204的斜度,即、外斜腔203更加陡,内斜腔204更加缓。外斜腔203的斜度范围应采用大于45,内斜腔204的斜度范围应采用30至45。0036实施例一0037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8实施例一的抗震保温砌块300中与上述筑墙100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说明书CN103216031A4/6页60039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上斜面107为整体凸起形状的上凸。

19、面301,下斜面108为整体凹陷形状的下凹面302,如图1中所示,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用于砌筑除了底层和顶层以外的筑墙100,上凸面301、下凹面302的结构方便层层之间的套接扣合。0040如图1和图3中所示,除了上凸面301、下凹面302,实施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同样的具有更适合处于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02、内侧面103,在沿着筑墙100方向上也具有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如图3中所示,在前端面104上设有凸角303,后端面105上设有凹角304,凸角303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304的凹陷长度1CM,那么,如图1中所示,在同层的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形成了同层砌。

20、缝106。0041抗震保温砌块300包括四个通槽305和图3中未显示的四个保温包。四个通槽305都贯穿前端面104、后端面105,四个通槽305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在抗震保温砌块300中,四个保温包被分别匹配填充在四个通槽305中,再将抗震保温砌块300的通槽305前后槽口用砂浆封口。图3中未显示的,每个保温包中都可充满干燥、除虫处理后的稻草、谷壳、粉碎的麦秸、玉米茎杆以及废旧泡沫塑料颗粒,再经过铝箔复合塑料薄膜袋的密封包装形成,采用上述这些松散保温材料还能吸收声音,不仅保温而且隔音效果也好。0042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43如图4所示,图4为沿着图3中所示的G。

21、方向的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整体呈倒扣的U型。0044如图3和图4所示,上凸面301包含凸面平台301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上凸面301还包含外上斜坡301D、内上斜坡301E,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301A与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之间。外上斜坡301D具有的外斜度A为60,内上斜301E坡具有的内斜度B为40度,外斜度A大于内斜度B,即保证了靠近外侧面102位置的防潮抗渗效果,又使用于靠近内侧面103位置的泥浆接触面尽可能大,保证了强度、抗震效果。0045下凹面302包含凹面平台。

22、302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凸面平台301A、凹面平台302A、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外下肩台302B以及内下肩台302C都与水平面相平行,方便砌筑。0046如图2和图4所示,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300的凸面平台301A、凹面平台301A紧密贴合以形成了呈倒直角U型的中部201和两个侧边部202。0047凸面平台301A和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之间的凸起高度H大于凹面平台302A和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之间的凹陷深度H,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凸起高度H大于凹陷深度H1CM,使处于不同层的上。

23、、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300不至于完全卡死,与同层砌缝106同样的道理,形成了填塞粘合泥浆的砌块模腔200。0048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49如图5所示,从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300的俯视角度可以更加明显的得知,在前端面104上设有凸角303,后端面105上设有凹角304,凸角303的凸出长度Y大于凹角304的凹陷长度Y1CM。0050实施例二0051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3216031A5/6页70052以下是对实施例二的抗震保温砌块400说明。0053另外,对于和图1中抗震保温砌块101、实施例一中抗震。

24、保温砌块300具有的相同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0054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的上斜面107为整体凸起形状的上凸面301,下斜面108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401,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可用于匹配辅助如实施一中的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如图1和图6所示,用于砌筑开始时与水平地面平稳接触。0055上凸面301包含凸面平台301A、分别与外侧面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0056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400的凸面平台301A、外上肩台301B、内上肩台301C以及下平面401均与水平面相平行。0。

25、057实施例三0058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抗震保温砌块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9以下是对实施例三的抗震保温砌块500说明。0060另外,对于和图1中抗震保温砌块101、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300具有的相同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0061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的上斜面107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501,下斜面108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302,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可用于匹配辅助如实施一中的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如图1和图7所示,用于在砌筑完成时形成了平整美观的封底平台。0062下凹面302包含凹面平台302A、分别与外侧面。

26、102、内侧面103连接的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0063本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500的凹面平台302A、外下肩台302B、内下肩台302C以及上平面501均与水平面相平行。0064如图1、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抗震保温砌块400、实施例三的抗震保温砌块500以及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300构筑形成了如图1中所示的筑墙100,分别位于最低层、最顶层以及中间的四层。0065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由于四个通槽305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100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四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并且,每个通。

27、槽305并非从靠近上斜面107的位置到靠近下斜面108的位置完全分布,以避免牺牲抗震保温砌块101本身的强度。0066图1至图7中未显示的,可按照如图3的抗震保温砌块300、图6的抗震保温砌块400以及图7中所示的抗震保温砌块500分别制作相应的模具,利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砌块成型机上通过空心砌块生产方法来生产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保温砌块的砌块长为400MM,宽为240MM,高为200MM,具体尺寸可根据用户需要来进行设计。0067发明的作用与效果006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在于0069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性好、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强度高并且抗渗性好。。

28、说明书CN103216031A6/6页80070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使同层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在同层砌筑时给粘合填浆预留出空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上下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能互相卡合。利用上述凸角、凹角以及上下砌筑时互相卡合的紧密结合、不松散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达到了抗震效果。0071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在上下砌筑时,层与层之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起到了抗震保温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效果,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发生筑墙时逐渐歪斜的情况,抹砂浆时可不需要“找平”工序,砌筑方式简单。

29、、施工方便。0072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复数个保温包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冷热空气即使可从砌块缝中交换,但由于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复数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同时,这样沿砌筑方向的错位通槽设计与延伸整体抗震保温砌块被平行设置的结构相比,也避免了结构强度上的牺牲。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保温性好、强度高。0073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可被砌筑在常被淋雨的墙体外侧或者靠近浴室等潮湿环境的一侧。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中,外斜腔的斜度大于。

30、内斜腔的斜度,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陡,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深,防潮抗渗效果好,但是用于粘合的泥浆接触面很少,在垂直于墙体的方向上粘合力小,强度差;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缓,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浅,抗震效果不佳,并且易渗水。因此,本发明提出处于一侧的外斜腔较陡能有效防止水分由砌块腔体中渗入,并且处于另一侧的内斜腔较缓能最大程度扩大上下砌筑时泥浆接触面,具有抗渗性好并且强度高的优点。0074本发明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保温包充满了干燥、除虫处理后的稻草、谷壳、粉碎的麦秸、玉米茎杆以及废旧泡沫塑料颗粒,由于芯材的特殊性,松散保温材料还能吸收声音,不仅保温而且隔音效果也好。0075由本发明提供。

31、的抗震保温砌块、配套辅助抗震保温砌块,可以形成不仅完整美观并且基座稳固的筑墙。0076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一中的抗震保温砌块构筑形成了如图1中所示的筑墙的底层、顶层以及中间层,实施例一的抗震保温砌块整体上为“上凸下凹”的结构,与另一块同样“上凸下凹”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上、下砌合。另外,本发明还可以为整体上为“上凸下凸”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与另一块“上凹下凹”结构的抗震保温砌块上、下砌合,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77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216031A1/3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16031A2/3页10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216031A103/3页11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216031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