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2648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53870.8

申请日:

2013.04.28

公开号:

CN103211611A

公开日:

2013.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6/10申请日:201304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B6/10; E04B2/74; E04B2/82

主分类号:

A61B6/1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明人:

戚跃勇; 邹利光; 戚恩浩; 张冬; 文利; 雷福章; 张台平; 周宇; 张启川; 梁开运; 席道友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1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手术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两根滑槽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固定部分和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手术板滑入所述两根滑槽,优选于所述活动手术板包括四块活动板,每根所述滑槽分为上滑槽和下滑槽,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上滑槽安装两块所述活动板,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下滑槽安装另外两块活动板。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床的部分放置于盒体内,且所述诊疗床在所述盒体内能自由移动,优选于在顶部安装有挡板的盒体,所述挡板与所述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宽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面积比所述固定防护屏、所述门、所述盒体和所述副防护屏所组成的窗口的面积略大,且所述活动防护屏可拆卸。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两千斤顶,所述两千斤顶固定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且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千斤顶的上端。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属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上设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索固定在挂钩上以调节盒体的高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单元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

说明书

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对X射线防护通常采用铅屏、铅房或铅衣方法。铅衣和铅屏都不能完全遮挡身体,会将身体的一部分暴露在X射线的照射下,且铅衣还会增加医师的负重,手术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医师操作;铅屏虽不会增加医师的负重,但铅屏不能完全隔离X射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师的操作;铅房能将射线隔离,但空间狭小,不能操作自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
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两根滑槽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固定部分和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手术板滑入所述两根滑槽,优选于所述活动手术板包括四块活动板,每根所述滑槽分为上滑槽和下滑槽,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上滑槽安装两块所述活动板,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下滑槽安装另外两块活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诊疗床的部分放置于盒体内,且所述诊疗床在所述盒体内能自由移动,优选于在顶部安装有挡板的盒体,所述挡板与所述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宽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防护屏的面积比所述固定防护屏、所述门、所述盒体和所述副防护屏所组成的窗口的面积略大,且所述活动防护屏可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两千斤顶,所述两千斤顶固定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且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千斤顶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上设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索固定在挂钩上以调节盒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单元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
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诊疗室分割成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无射线区范围宽广,医师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中主防护单元的左视图。
图3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后视图。
图4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另一种后视图。
图5是另一种活动防护屏的连接方式。
图6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一手术室中,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手术室内,所述主防护单元1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副防护单元包括两防护屏2,所述主防护单元1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之间。所述主防护单元1与所述副防护单元之间的缝隙则用铅橡皮条密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形成一道隔离墙,且所述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分别与手术室内相对的两面侧墙相抵触,如此将整个诊疗室分割为两个完全隔离的区域。
所述主防护单元1由铅玻璃制成,方便医师观察病人。所述主防护单元1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11、门12、固定防护屏14和活动防护屏13,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14固定设置于门12的正上方。所述门12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14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2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
所述盒体11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14之间放置有可拆除的活动防护屏13。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及图3,所述盒体11分为固定部分114和活动部分111,所述诊疗床4的部分放置于盒体11内,且所述盒体11的长度是诊疗床4的长度的2/3,即诊疗床4的一部分会伸出所述盒体11。请参考图6,其中,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包括活动手术窗、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其中一根滑槽固定在活动部分111上,另一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5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活动部分111上,所述每根滑槽包括上滑槽116和下滑槽117,所述两根滑槽长度相等,且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所述活动手术窗分为四块活动板,其中两块活动板滑入上滑槽116,另外两块活动挡板滑入下滑槽117,所述四块活动板的宽度总和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主动鞘管从活动板之间穿过,再插入病人的手术部位,所述活动板均有软铅皮包裹,可防止主动鞘管在穿过活动板时守到挤压时主动鞘管变形。如此可让主动鞘管随着病人手术部位的改变,改变出动鞘管穿过活动手术窗的位置,在有射线进行手术时还需在手术窗口上覆盖铅布,完全隔离手术室,在没有射线进行手术时,可以把手术窗变大,使其医师操作起来更方便。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诊疗床4可在所述盒体11内自由移动。两电动千斤顶M固定在地板上,且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被固定在电动千斤顶M的上端,根据需要可将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移动至需要的高度,即调整了整个盒体11的高度,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当盒体11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启动电动千斤顶M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即可实现,当然,按钮也可以设置成脚踏的形式。所述盒体11的顶部还设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与所述门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13的宽相等,如此即可使得活动防护屏13正好能被卡固在挡板15与门1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1具有2mm铅当量的厚度,所述副防护单元具有1mm铅当量的厚度,这样才能将X射线完全屏蔽。进一步的,所述副防护单元采用铅玻璃。
所述盒体11在其两侧板112的上方设有轨道,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滑槽114,且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的末端还设有一挡板16。手术前后,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出即可对盒体11的内部进行消毒,当消毒完成之后再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入即可。
又如图1所示,所述门12的宽度大于诊疗床4的宽度,且所述门12旋转角度在0度至180度,这样有利于病人上下诊疗床4,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的进出或者方便维修人员对诊疗床4的日常维修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与机械臂7相连,由机械臂7来控制活动防护屏13的运动。具体而言,所述活动防护屏13根据盒体11的高度来调整自身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防护屏13比固定防护屏14、门12、盒体11和副防护单元2所组成的窗口略大,才能将留下的缺口完全封闭。
如图4所示,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还可以由电动葫芦拉升,即通过电动葫芦升高或降低活动部分111的高度来调整盒体11的高度。另外,所述盒体11还可以从侧面打开,活动防护屏13则安装在滑槽内。
具体而言,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上设有两个挂钩,且顶板113的三边均设有凹槽,所述电动葫芦安装在天花板上,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子则固定在挂钩上。所述盒体11的侧板固定在顶板113的凹槽内。当所述盒体11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启动电动葫芦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即可,当然,按钮也可以设置成脚踏的形式。
如图5所示,所述活动防护屏13还可通过滑槽安装在主防护单元1上。所述副防护单元的靠近盒体11的一侧安装有滑槽,固定防护屏14在相对应处也设置有滑槽,活动防护屏13则卡设在凹槽内,即可使得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与盒体11一起移动。当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上升时,所述整个盒体11即一起上升。由于所述活动防护屏13具有自重,因此活动防护屏13可与盒体11一起下降。又因为活动防护屏13的下端有盒体11抵挡,因此不会出现突然下降,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以盒体11中活动部分111由电动千斤顶M为支撑和电动葫芦拉升,活动防护屏13由机械臂支撑和安装在滑槽内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以中盒体11中活动部分111由电动千斤顶M为支撑和电动葫芦拉升,活动防护屏13由机械臂支撑和安装在滑槽内为例,但是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只要盒体11能调节高度,活动防护屏13能完全封闭固定防护屏14、门12、盒体11和副防护单元2所组成的窗口,且能移动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11611A43申请公布日20130724CN103211611ACN103211611A21申请号201310153870822申请日20130428A61B6/10200601E04B2/74200601E04B2/82200601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址400037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138号72发明人戚跃勇邹利光戚恩浩张冬文利雷福章张台平周宇张启川梁开运席道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代理人滑春生54发明名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介入诊疗床边。

2、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11611ACN103211611A1/1页21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

3、置于手术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

4、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两根滑槽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固定部分和固定板上,所述活。

5、动手术板滑入所述两根滑槽,优选于所述活动手术板包括四块活动板,每根所述滑槽分为上滑槽和下滑槽,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上滑槽安装两块所述活动板,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下滑槽安装另外两块活动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床的部分放置于盒体内,且所述诊疗床在所述盒体内能自由移动,优选于在顶部安装有挡板的盒体,所述挡板与所述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宽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面积比所述固定防护屏、所述门、所述盒体和所述副防护屏所组成的窗口的面积略大,且所述活动防护屏可拆卸。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

6、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两千斤顶,所述两千斤顶固定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且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千斤顶的上端。9根据权利要求3所属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上设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索固定在挂钩上以调节盒体的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单元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权利要求书CN103211611A1/4页3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

7、线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0002背景技术0003现有对X射线防护通常采用铅屏、铅房或铅衣方法。铅衣和铅屏都不能完全遮挡身体,会将身体的一部分暴露在X射线的照射下,且铅衣还会增加医师的负重,手术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医师操作;铅屏虽不会增加医师的负重,但铅屏不能完全隔离X射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师的操作;铅房能将射线隔离,但空间狭小,不能操作自如。0004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

8、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

9、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0009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0010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两根滑槽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固定部分和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手术板滑入所述两根滑槽,优选于所述活动手术板包括四块活动板,每根所述滑槽分为上滑槽和下滑槽,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上滑槽安装两块所述活动板,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下滑槽安装另外两块活动板。0011进一步的,所述诊疗床的部分放置于盒。

10、体内,且所述诊疗床在所述盒体内能自由移动,优选于在顶部安装有挡板的盒体,所述挡板与所述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宽相等。说明书CN103211611A2/4页4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防护屏的面积比所述固定防护屏、所述门、所述盒体和所述副防护屏所组成的窗口的面积略大,且所述活动防护屏可拆卸。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两千斤顶,所述两千斤顶固定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且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千斤顶的上端。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上设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索固定在挂钩上以调节盒。

11、体的高度。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单元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0016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诊疗室分割成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无射线区范围宽广,医师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0017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中主防护单元的左视图。0020图3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后视图。0021图4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另一种后视图。0022图5是另一种活动防护屏的连接方式。0023图6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0024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结合附图。

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6如图1所示,本发明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一手术室中,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手术室内,所述主防护单元1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0027所述副防护单元包括两防护屏2,所述主防护单元1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之间。所述主防护单元1与所述副防护单元之间的缝隙则用铅橡皮条密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形成一道隔离墙,且所述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分别与手术室内相对的两面侧墙相抵触,如此将整个诊疗室分割为两个完全隔离的区域。0028所述主防护单元1由铅玻璃制。

13、成,方便医师观察病人。所述主防护单元1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11、门12、固定防护屏14和活动防护屏13,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14固定设置于门12的正上方。所述门12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14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2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0029所述盒体11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14之间放置有可拆除的活动防护屏13。0030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及图3,所述盒体11分为固定部分114和活动部分111,所述诊疗床4的部分放置于盒体11内,且所述盒体11的长度是诊疗床4的长度的2/3,即诊说明书CN103211611A3/4页5疗床4的一部分会伸出所述盒。

14、体11。请参考图6,其中,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包括活动手术窗、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其中一根滑槽固定在活动部分111上,另一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5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活动部分111上,所述每根滑槽包括上滑槽116和下滑槽117,所述两根滑槽长度相等,且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所述活动手术窗分为四块活动板,其中两块活动板滑入上滑槽116,另外两块活动挡板滑入下滑槽117,所述四块活动板的宽度总和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主动鞘管从活动板之间穿过,再插入病人的手术部位,所述活动板均有软铅皮包裹,可防止主动鞘管在穿过活动板时守到挤压时主动鞘管变形。如此可让主动鞘管随着病人手术部位的。

15、改变,改变出动鞘管穿过活动手术窗的位置,在有射线进行手术时还需在手术窗口上覆盖铅布,完全隔离手术室,在没有射线进行手术时,可以把手术窗变大,使其医师操作起来更方便。0031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诊疗床4可在所述盒体11内自由移动。两电动千斤顶M固定在地板上,且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被固定在电动千斤顶M的上端,根据需要可将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移动至需要的高度,即调整了整个盒体11的高度,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当盒体11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启动电动千斤顶M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即可实现,当然,按钮也可以设置成脚踏的形式。所述盒体11的顶部还设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与所述门12之间。

16、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13的宽相等,如此即可使得活动防护屏13正好能被卡固在挡板15与门12之间。00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1具有2MM铅当量的厚度,所述副防护单元具有1MM铅当量的厚度,这样才能将X射线完全屏蔽。进一步的,所述副防护单元采用铅玻璃。0033所述盒体11在其两侧板112的上方设有轨道,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滑槽114,且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的末端还设有一挡板16。手术前后,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出即可对盒体11的内部进行消毒,当消毒完成之后再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入即可。0034又如图1所示,所述门12的宽度大于诊疗床4的宽度,且所述门。

17、12旋转角度在0度至180度,这样有利于病人上下诊疗床4,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的进出或者方便维修人员对诊疗床4的日常维修的操作。0035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与机械臂7相连,由机械臂7来控制活动防护屏13的运动。具体而言,所述活动防护屏13根据盒体11的高度来调整自身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防护屏13比固定防护屏14、门12、盒体11和副防护单元2所组成的窗口略大,才能将留下的缺口完全封闭。0036如图4所示,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还可以由电动葫芦拉升,即通过电动葫芦升高或降低活动部分111的高度来调整盒体11的高度。另外,所述盒体11还可以从侧面打开,活。

18、动防护屏13则安装在滑槽内。0037具体而言,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上设有两个挂钩,且顶板113的三边均设有凹槽,所述电动葫芦安装在天花板上,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子则固定在挂钩上。所述盒体11的侧板固定在顶板113的凹槽内。当所述盒体11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启动电动葫芦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即可,当然,按钮也可以设置成脚踏的形式。0038如图5所示,所述活动防护屏13还可通过滑槽安装在主防护单元1上。所述副防护单元的靠近盒体11的一侧安装有滑槽,固定防护屏14在相对应处也设置有滑槽,活动防说明书CN103211611A4/4页6护屏13则卡设在凹槽内,即可使得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与盒体11一起移动。。

19、当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上升时,所述整个盒体11即一起上升。由于所述活动防护屏13具有自重,因此活动防护屏13可与盒体11一起下降。又因为活动防护屏13的下端有盒体11抵挡,因此不会出现突然下降,提高了安全性。0039本实施例中以盒体11中活动部分111由电动千斤顶M为支撑和电动葫芦拉升,活动防护屏13由机械臂支撑和安装在滑槽内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以中盒体11中活动部分111由电动千斤顶M为支撑和电动葫芦拉升,活动防护屏13由机械臂支撑和安装在滑槽内为例,但是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只要盒体11能调节高度,活动防护屏13能完全封闭固定防护屏14、门12、盒体11和副防护单元2所组成的窗口,且能移动即可。004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211611A1/3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211611A2/3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211611A3/3页9图6说明书附图CN1032116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