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2627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44794.4

申请日:

2013.04.11

公开号:

CN103231696A

公开日:

2013.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S 9/14申请公布日:201308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S 9/14申请日:20130411|||公开

IPC分类号:

B60S9/14; E04H6/10

主分类号:

B60S9/14

申请人:

陈亚锋

发明人:

陈亚锋

地址:

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金都花园北区A1-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进一步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本发明具有停车方便、效率高、降低车位面积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
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是液压或电动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是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的轮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移动单元上锁。

7.
   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
(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停车场的拟停区域。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
(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

9.
   一种停车场,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过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全部为侧位停车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通道是单行道。

说明书

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特别涉及设有停车装置的自动车辆及其停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外出的必备工具。但城市规划往往滞后于汽车的迅猛发展,且较多驾驶员存在停车不规范的习惯,如一辆车占据两个停车位。因此,停车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问题。
目前,解决停车难的方案都是增大停车面积或减少汽车占地面积,如设置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库、开辟更多的地面停车场、在马路上画出停车位、发展微型车等。目前的解决方案存在诸多不足,如:
1、较多城市已经成型,开辟不出新的停车场,不能容纳更多的车辆;
2、由于受制于转向轮的转向幅度,侧位停车时需要斜着进入,车辆需多次调校才能完成,因此目前的侧位停车位面积都较大、较长,降低了停车数量,且耗费时间长。即使这样,对于驾驶技术不高的驾驶员来说,将车辆停泊在侧位停车位仍存在较大困难,经常发生刮擦事故而引起纠纷,安全性低。
还有,停车不规范会降低停车效率。如车辆停在两车位的交接处,造成两个车位仅停一辆车,其它车停不进来。
3、微型车占地面积虽小,但承载能力极其有限,不是大多数人的优选。
可见,现有方案中并没有提高(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停车场的停车能力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停车面积、提高停车效率的自动车辆,使得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停车场的泊车能力,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和降低了停车时间,特别是侧位停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
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是液压或电动装置。
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
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移动单元是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的轮子。
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
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移动单元上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使得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停车场的泊车能力,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特别是侧位停车。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
(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
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
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
(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
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3)中,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锁死所述移动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自动车辆对应的停车场,。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停车场,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过道、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全部为侧位停车位。
根据上述的停车场,优选地,所述车辆通道是单行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支撑单元撑起车身后,再通过移动单元去移动车身而一次进入拟停区域,无需目前侧位停车时多次调校车辆方向所必须的较大回旋空间,降低每个停车位占地面积,可以将停车场全部改成侧位停车位,仅留出车辆通道即可,提高了同样停车场的停车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难题。
由于降低了停车所需面积,提高了对停车不规范情况的适应能力,只要两车之间留出稍大于车辆长度的区域即可停进去。
2、无需多次调校车辆方向,而是直接、准确地进入拟停区域,提高了停车安全性,特别是侧位停车。
3、无需多次调校车辆方向,缩短了停车时间。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的框架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停车场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发明。为了教导本发明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车辆的框架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车辆包括:
动力单元、车身11及车轮12等,该部分单元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支撑单元21,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
驱动单元(未示出),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采用液压或电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或电动装置可连接自动车辆的动力单元,如发动机、蓄电池、发电机。
移动单元22,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优选地,所述移动单元采用轮子,便于移动。
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该设备可以采用软件或电路来实现。
为了更好地移动车身,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还包括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
为了增加自动车辆的安全性,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
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移动单元上锁。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车辆停泊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如图1中所示的自动车辆;
(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
为了防止所述自动车辆被盗,可选地,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
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
(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
为了防盗,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3)中,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锁死所述移动单元。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一种停车场的简图,所述停车场适于图1中的自动车辆的停泊,如图3所示,所述停车场仅设置侧位停车位31,车辆通道是双向或单向,但单向时的停车能力高于双向,更高于目前具有正向直接进入或倒入的停车位的停车场。所述侧位停车位的长度与自动车辆的长度的差小于30cm。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家庭轿车中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底部设置4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液压装置上,液压装置连接车辆的发动机,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柱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
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
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液压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停车到位,关闭电机;
再次操控液压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该车辆前的停车位空置,则正常开出车辆。如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
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液压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
再次操控液压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根据本实施例2的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由于是侧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故而无需斜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时的多次调校方向,进而无需较大面积的调校区域,停车位长度比车身长20cm即可进入,减少了停车位的长度和面积,相应地提高了停车场的容纳能力。同时,侧着车身直接进入侧位停车位,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擦碰事故,还降低了停车时间。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SUV中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底部设置3个支撑套管,支撑套管设置在电动装置上,以实现展开和回缩,电动装置连接车辆的蓄电池,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套管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所述轮子上还具有电动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中控台。
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
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装置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套管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如偏差过大,则需通过转向装置的按钮去调整方向,直至停车到位,关闭电机;
再次操控电动装置,使得支撑套管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该车辆前的停车位空置,则正常开出车辆。如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
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装置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套管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
再次操控电动装置,使得支撑套管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皮卡车中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底部设置4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气动装置上,气动装置采用活塞、气缸结构,支撑柱连接活塞,气缸设置在车身上,气缸连接空压机驱动的高压气包,空压机由车辆的发动机驱动,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柱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相当于锁死装置)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
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
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气动装置的开关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停车到位,关闭电机(相当于锁死);
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
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
再次操控气动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根据本实施例2的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由于是侧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故而无需斜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时的多次调校方向,进而无需较大面积的调校区域,减少了停车位的长度和面积,相应地提高了停车场的容纳能力。同时,侧着车身直接进入侧位停车位,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擦碰事故,还降低了停车时间。

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31696A43申请公布日20130807CN103231696ACN103231696A21申请号201310144794422申请日20130411B60S9/14200601E04H6/1020060171申请人陈亚锋地址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金都花园北区A10272发明人陈亚锋54发明名称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进一步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

2、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本发明具有停车方便、效率高、降低车位面积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31696ACN103231696A1/1页21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

3、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是液压或电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是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的轮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

4、移动单元上锁。7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停车场的拟停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9一种停车场,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过道、停车位;其。

5、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全部为侧位停车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通道是单行道。权利要求书CN103231696A1/6页3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特别涉及设有停车装置的自动车辆及其停泊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外出的必备工具。但城市规划往往滞后于汽车的迅猛发展,且较多驾驶员存在停车不规范的习惯,如一辆车占据两个停车位。因此,停车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问题。0003目前,解决停车难的方案都是增大停车面积或减少汽车占地面积,如设置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库、开辟更多的地面停车场、在马路上画出停车位、发展微型车等。目前的解决方案存在。

6、诸多不足,如00041、较多城市已经成型,开辟不出新的停车场,不能容纳更多的车辆;00052、由于受制于转向轮的转向幅度,侧位停车时需要斜着进入,车辆需多次调校才能完成,因此目前的侧位停车位面积都较大、较长,降低了停车数量,且耗费时间长。即使这样,对于驾驶技术不高的驾驶员来说,将车辆停泊在侧位停车位仍存在较大困难,经常发生刮擦事故而引起纠纷,安全性低。0006还有,停车不规范会降低停车效率。如车辆停在两车位的交接处,造成两个车位仅停一辆车,其它车停不进来。00073、微型车占地面积虽小,但承载能力极其有限,不是大多数人的优选。0008可见,现有方案中并没有提高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停车场的停车能。

7、力及安全性。发明内容0009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停车面积、提高停车效率的自动车辆,使得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停车场的泊车能力,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和降低了停车时间,特别是侧位停车。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11一种自动车辆,所述自动车辆包括动力单元、车身及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0012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0013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和回缩;0014移动单元。

8、,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0015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0016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是液压或电动装置。0017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0018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优选地,所述移动单元是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一端的轮说明书CN103231696A2/6页4子。0019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0020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0021根据上述的自动车辆,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0022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移动单。

9、元上锁。00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使得在不缩小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停车场的泊车能力,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特别是侧位停车。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24一种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5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0026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27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0028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0029。

10、B1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0030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0031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0032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0033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3中,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锁死所述移动单元。00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自动车辆对应的停车场,。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35一种停车场,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

11、过道、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全部为侧位停车位。0036根据上述的停车场,优选地,所述车辆通道是单行道。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00381、支撑单元撑起车身后,再通过移动单元去移动车身而一次进入拟停区域,无需目前侧位停车时多次调校车辆方向所必须的较大回旋空间,降低每个停车位占地面积,可以将停车场全部改成侧位停车位,仅留出车辆通道即可,提高了同样停车场的停车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难题。0039由于降低了停车所需面积,提高了对停车不规范情况的适应能力,只要两车之间留出稍大于车辆长度的区域即可停进去。00402、无需多次调校车辆方向,而是直接、准确地进入拟停区域,提高了停车安全。

12、性,特别是侧位停车。00413、无需多次调校车辆方向,缩短了停车时间。说明书CN103231696A3/6页5附图说明0042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0043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的框架简图;0044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停泊方法流程图;0045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停车场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0046图1、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发明。为了教导本发明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

13、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0047实施例10048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车辆的框架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车辆包括0049动力单元、车身11及车轮12等,该部分单元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50支撑单元21,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车身和移动单元之间,当所述支撑单元展开时支撑车身使所述车轮脱离地面,回缩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0051驱动单元未示出,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单元的展开。

14、和回缩;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采用液压或电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或电动装置可连接自动车辆的动力单元,如发动机、蓄电池、发电机。0052移动单元22,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和展开的支撑单元配合以使所述车身移动;优选地,所述移动单元采用轮子,便于移动。0053控制人员或设备,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该设备可以采用软件或电路来实现。0054为了更好地移动车身,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还包括用于所述轮子转向的转向装置或用于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电机。0055为了增加自动车辆的安全性,可选地,所述自动车辆进一步包括0056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用于给所述移动单元上锁。0057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

15、实施例的自动车辆停泊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58A1停稳所述自动车辆,如图1中所示的自动车辆;0059A2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展开,从而支撑自动车辆的车身,并使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60A3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的移动单元接触地面并移动车身,从而使自动车辆停泊在说明书CN103231696A4/6页6拟停区域。0061为了防止所述自动车辆被盗,可选地,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0062B1在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0063根据上述的停泊方法,可。

16、选地,当所述自动车辆不能从所述拟停区域移出时,所述停泊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0064C1所述移动单元移动车身,从而将自动车辆移出所述拟停区域;0065C2在所述控制人员或设备作用下,及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支撑单元回缩,从而使自动车辆的车轮接触地面。0066为了防盗,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3中,在所述自动车辆停泊在拟停区域后,锁死所述移动单元。0067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一种停车场的简图,所述停车场适于图1中的自动车辆的停泊,如图3所示,所述停车场仅设置侧位停车位31,车辆通道是双向或单向,但单向时的停车能力高于双向,更高于目前具有正向直接进入或倒入的停车位的停车场。所述侧位停车位的长度与自动车辆的长。

17、度的差小于30CM。0068实施例2006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家庭轿车中的应用例。0070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底部设置4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液压装置上,液压装置连接车辆的发动机,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柱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0071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0072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液压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73。

18、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停车到位,关闭电机;0074再次操控液压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0075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该车辆前的停车位空置,则正常开出车辆。如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0076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液压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77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0078再次操控液压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

19、0079根据本实施例2的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由于是侧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故而无需斜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时的多次调校方向,进而无需较大面积的调校区域,停车位长度比车身长20CM即可进入,减少了停车位的长度和面积,相应地提高了停车场的容说明书CN103231696A5/6页7纳能力。同时,侧着车身直接进入侧位停车位,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擦碰事故,还降低了停车时间。0080实施例3008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SUV中的应用例。0082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底部设置3个支撑套管,支撑套管设置在电动装置上,以实现展开和回缩,电动装置连接车辆的蓄电池,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套。

20、管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所述轮子上还具有电动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中控台。0083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0084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装置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套管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85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如偏差过大,则需通过转向装置的按钮去调整方向,直至停。

21、车到位,关闭电机;0086再次操控电动装置,使得支撑套管回缩,所述车轮触地。0087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该车辆前的停车位空置,则正常开出车辆。如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0088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装置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套管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89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0090再次操控电动装置,使得支撑套管回缩,所述车轮触地。0091实施例4009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车辆在皮卡车中的应用例。0093在该应用例中,在车身。

22、底部设置4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气动装置上,气动装置采用活塞、气缸结构,支撑柱连接活塞,气缸设置在车身上,气缸连接空压机驱动的高压气包,空压机由车辆的发动机驱动,开关设置轿车内的中控台位置,在4个支撑柱的底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车辆的蓄电池,电机的开关相当于锁死装置设置在自动车辆内的中控台位置,便于驾驶员在车内控制。0094具体的停泊方式为自动车辆行进到侧位停车位的一侧,保证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不会擦碰前、后部的已停车辆,并刹住;0095驾驶员操控中控台位置处的气动装置的开关按钮,使得行车时回缩的支撑柱伸出,所述轮子触地,从而将整个车身顶起,自动车辆的车轮离开地面;0096操控所。

23、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侧位停车位转动行进,驾驶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停车到位,关闭电机相当于锁死;0097如欲开出所述自动车辆,相邻前方停车位已停车辆,则0098操控所述中控台位置处的电动轮子按钮,使得轮子朝着车辆过道转动行进,驾驶说明书CN103231696A6/6页8员通过探头或后视镜观察进入情况,直至移动到车道,关闭电机;0099再次操控气动装置,使得支撑柱回缩,所述车轮触地。0100根据本实施例2的自动车辆及停泊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由于是侧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故而无需斜着进入侧位停车位时的多次调校方向,进而无需较大面积的调校区域,减少了停车位的长度和面积,相应地提高了停车场的容纳能力。同时,侧着车身直接进入侧位停车位,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擦碰事故,还降低了停车时间。说明书CN103231696A1/2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31696A2/2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3231696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