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9801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8.29 CN 202398012 U *CN202398012U* (21)申请号 201120267074.3 (22)申请日 2011.07.27 A62C 37/38(2006.01) A62C 35/02(2006.01) A62C 3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江苏中瑞电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3011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上 濮村 189 号 (72)发明人 凌文祥 张科 赵明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何学成 (54) 实用新型名。
2、称 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 系统, 包括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各个分区处的火源 探测器 ; 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处的温度探测器 ; A/D 转换器 ; 控制器 ; 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供气装置 ; 通 过输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的雾混罐 ; 设置与分区 数量对等的分区电动阀 ; 通过管道连接于各个分 区电动阀输出端的喷嘴。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对 每个划分的区域可以单独进行灭火的优点。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3、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6 页 1/2 页 2 1. 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各个分区处的火源探测器, 火源探测器将检测到火焰中的光谱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 以及 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处的温度探测器, 温度探测器将检测到的火焰温度转换为电信号输 出 ; 以及 A/D 转换器, 将火源探测器和 / 或温度探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以及 控制器, 该控制器接收来自于 A/D 转换器的信号后, 发出灭火控制指令 ; 以及 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供气装置, 该供气装置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输出具有压力的氮气 ; 以 及 通过输气管与供气装置连。
4、接的雾混罐, 控制器输出指令开启雾混罐上的阀门, 通入供 气装置提供的氮气使贮存在罐体内的干粉灭火剂松动后再与氮气混合形成雾化气流输出 ; 以及 设置与分区数量对等的分区电动阀, 分区电动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分区电动阀通过管 道与雾混罐连接 ; 以及 通过管道连接于各个分区电动阀输出端的喷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雾混罐包括雾 混罐体, 该雾混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器, 雾混罐体的 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 在雾混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使干粉雾化的雾化 装置, 雾化装置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 。
5、雾化装置由第一雾化器和 / 或第二雾化 器构成, 雾混罐体的外部设有用于动力气源分配的分配装置, 分配装置分别与上进气口和 下进气口连接, 一个物料输出管的出口端从雾混罐体的侧壁穿出, 物料输出管的进口端位 于雾混罐体内, 物料输出管的进口端呈喇叭状。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第一雾 化器为环形 管, 在第一雾化器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雾化孔, 该第一雾化孔的轴向与第一雾化器的水 平方向平行 ; 第一雾化器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雾化孔, 该第二雾化孔的轴向与第一雾化 器的水平方向形成 15 -85的夹角。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
6、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雾化器为 伞形的喷气管, 第二雾化器的伞底上设有喷向于雾混罐体内壁面上的喷气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分配装置包 括与下进气口连接的第一分配管以及与上进气口连接的第二分配管, 在第一分配管和第二 分配管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 还包括一个联通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配管的分配支路, 所 述的分配支路上设置有电动开度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嘴包括与干 粉灭火系统管网连接的喷嘴接头, 喷嘴接头的轴线上设置有供干粉气流进行流通并对干粉 气流进行压缩的第一流。
7、道, 喷嘴固定连接在喷嘴接头上, 喷嘴在于喷嘴接头连接处设置有 一个腔室, 所述的腔室与第一流道连接, 所述喷嘴上还设置有多个不同方向的与腔室连通 的喷道, 所述的喷道由进气段、 压缩段、 扩张段和导向段构成, 所述的压缩段的截面面积由 大变小, 扩张段的截面面积由小变大。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腔室为球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98012 U 2 2/2 页 3 或者锥形或者为圆柱形。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复合式喷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喷嘴接头的第一流道由压 缩流道和扩张流道构成, 所述的压缩流道的截面面积由。
8、大变小, 所述的扩张流道的截面面 积由小变大。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复合式喷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喷道的出口为圆形和 / 或 椭圆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98012 U 3 1/7 页 4 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防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火灾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均存在重大影响, 因此在消防领域中, 灭 火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常见的灭火设备有以下几种 : 0003 第一, 消火栓 : 消火栓是设置在消防给水管网上的消防供水装置, 由阀、 出水口和 壳体等。
9、组成。消火栓按其水压可分为低压式和高压式两种 ; 按其设置条件分为室内式和室 外式以及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 0004 第二, 二氧化碳灭火器 : 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喷出, 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使用时先拔出保险栓, 再压下压把 ( 或旋动阀门 ), 将喷口对准 火焰根部灭火。使用时要戴手套, 以避免皮肤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 防止冻伤。使用二氧化 碳灭火器扑救电器火灾时, 如果电压超过 600 伏, 应先断电后灭火。 0005 第三, 干粉灭火器 :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 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 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
10、添加剂经干燥、 粉碎、 混合 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 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 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 0006 在上述三种灭火设备中, 对于很大的火势, 用水为灭火介质时, 水被气化而无法灭 火 ; 以二氧化碳为灭火介质时, 其要受到断电因素的影响, 这对于一些大型的例如供配电站 等是不能断电进行灭火操作的, 因此, 以水和二氧化碳为灭火介质的灭火设备均会受到限 制。 对于干粉灭火器, 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 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 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 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 ; 干粉的粉末落在可 燃物表面外, 发生化学反应, 并在高温作用下形。
11、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 从而隔绝氧, 进而窒 息灭火。另外, 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场所基本不受限制, 特别是 对于一些不需要断电进行灭火的场所。 0007 传统的干粉灭火器一般是手提式和推车式。对于这两种形式的干粉灭火器, 均是 在有人值守时, 若保护物发生火情, 值守人员可取下灭火装置, 拔出保险插销, 灭火器对准 保护物的着火点根部, 按下应急启动手柄, 快速灭火。但在无人值守的时候, 现有的灭火装 置一般不会自动喷出灭火剂, 其自动化性能较低。 0008 鉴于上述干粉灭火器存在的不足之处, 专利号为 201020534649.9 的实用新型专 利公开了一种多启动方式的。
12、脉冲超细干粉灭火装置 ( 参照图 1 和图 2), 包括外壳 1、 分流器 2、 气体发生器 4、 密封板 13、 固定环 14、 启动控制盒 16 ; 分流器 2 焊接在外壳 1 内部, 气体发 生器 4 通过螺母固定在外壳内部, 外壳 1 内部分流器 2 外部充满超细干粉灭火剂 12, 密封 板 13 将外壳 1 的喷口密封, 通过固定环 14 将密封板 13 与外壳 1 固定牢固, 外壳 1 顶端焊 接有固定件一10, 固定件一10与固定件二2通过螺栓连接, 启动控制盒通过螺母16安装在 固定件一 10 的螺孔上, 热敏线或引火线从气体发生器 4 内的气体发生剂中直接引出。 说 明 书 。
13、CN 202398012 U 4 2/7 页 5 0009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第一, 通过遍布防护区的热敏线或引火线启动 : 当防护 区发生火灾时, 其感知温度达到自燃温度后被引燃, 穿过螺母 5, 传导到气体发生器 4, 引爆 气体发生剂, 气体发生剂瞬间产生的大量气流通过分流器 2 上的分流孔加速, 冲破隔离膜 3, 推动超细干粉灭火剂 12, 再冲破密封板 13, 将超细干粉 12 脉冲高速喷射到防护区。 0010 第二, 通过启动控制盒的自备电池启动 : 启动控制盒预留的探测端连接口可连接 混控开关, 当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 混控开关 23 闭合, 电流由启动电路经开关一 26。
14、 引燃点 火头 34, 引爆气体发生剂, 整个装置启动, 气体发生剂通过分流器 2 上的孔加速, 冲破隔离 膜 3, 推动超细干粉 12, 再冲破密封板 13, 将超细干粉 12 脉冲高速喷射到被保护区 ; 此时, 开关一 26 断开, 开关二 27 闭合, 电流经开关二 27 使继电器 K2 带电, 指示灯 35 亮, 开关五 30 断开, 开关六 31 闭合, 联动信号输出, 开关七 32 断开, 开关八 33 闭合, 反馈信号输出 ; 开 关三 28 断开, 开关四 29 闭合, 整个回路处于自锁状态, 温度降低时, 混控开关 23 断开, 启动 回路 20 重新恢复有效工作状态。 00。
15、11 虽然专利号为 201020534649.9 的多启动方式的脉冲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有自动灭 火的功能, 但这种干粉灭火器还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 0012 第一, 如果在一个被保护区域内放置了 N 个这样的干粉灭火器, 由于温度检测器 一旦检测到温度后, 其就打开控制阀, 这样, 所有的干粉灭火器均会工作, 对于火势小的情 况, 这将形成浪费。 其次, 控制阀门打开后, 贮存在壳体内的气体将全数喷出, 因此只能形成 一次灭火过程, 当被灭的火重新复燃后, 不能形成第二次或是多次灭火。第三, 壳体内预先 将干粉和氮气贮存在壳体内, 使用时干粉在氮气的带动下喷出。由于灭火器是长时间使用 一次, 时。
16、间长以后, 干粉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壳体, 在需要灭火时, 干粉没有形成一个松动 的过程, 致使喷出的混合气流中出现气多粉少的情况, 从而影响灭火效果。 发明内容 0013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每个划分的区域可以 单独进行灭火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0014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5 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包括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各个分区处的火源探测器, 火 源探测器将检测到火焰中的光谱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 以及 0016 设置于被保护区域处的温度探测器, 温度探测器将检测到的火焰温度转换为电信 号输出 ; 以及 0017 A/D 。
17、转换器, 将火源探测器和 / 或温度探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以 及 0018 控制器, 该控制器接收来自于 A/D 转换器的信号后, 发出灭火控制指令 ; 以及 0019 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供气装置, 该供气装置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输出具有压力的氮 气 ; 以及 0020 通过输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的雾混罐, 控制器输出指令开启雾混罐上的阀门, 通 入供气装置提供的氮气使贮存在罐体内的干粉灭火剂松动后再与氮气混合形成雾化气流 输出 ; 以及 0021 设置与分区数量对等的分区电动阀, 分区电动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分区电动阀通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5 3/7 页 6。
18、 过管道与雾混罐连接 ; 以及 0022 通过管道连接于各个分区电动阀输出端的喷嘴。 0023 采用了上述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 0024 1. 具有进行分区灭火的优点 : 当分区的火源探测器或者温度探测器检测到本分 区内有火情时, 控制器控制对应该分区的电动阀开启, 干粉氮气混合气流通过喷嘴喷射到 该起火的分区中进行灭火。通过各个火源探测器检测自己所在分区是否还存在未灭火和 / 或复燃火, 如果存在, 则系统又会启动对具有未灭火和 / 或复燃火的分区单独地再进行灭 火, 直到将火灭掉为止, 因此, 其具有分区灭火的优点, 同时也存在能够进行多次灭火的优 点。 0025。
19、 2. 具有自动松粉并使干粉雾化优点 : 控制器控制供气装置输出的气体首先从雾 混罐的底部输入, 使雾混罐内贮存的干粉灭火剂在气体的冲击以及剪切的作用下进行松 动, 将沉积以久的干粉灭火剂还原为本来的颗粒状, 以便于使干粉灭火剂与氮气在混合时 能够充分混合, 该雾化气流中具有一个合适的气粉比例, 对于灭火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 帮助。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多启动方式的脉冲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主视图 ; 0027 图 2 为现有技术中多启动方式的脉冲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用启动控制盒的电路原 理图 ; 002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20、 4 为雾混罐的结构示意图 ; 0030 图 4a 为第一雾化器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 0031 图 4b 为第一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 0032 图 4c 为第二雾化器的仰视图 ; 0033 图 5a 为本实用新型中喷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34 图 5b 为图 5a 的 A 向视图 ; 0035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网式干粉灭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 0036 附图中, 10 为火源探测器, 20 为温度探测器, 30 为 A/D 转换器, 40 为控制器, 50 为 供气装置, 60 为雾混罐, 61 为混罐体, 62 为压力检测器, 63 为第一雾化器, 630 为第一雾化 孔。
21、, 631为第二雾化孔, 64为第二雾化器, 641为喷气孔, 65为第一分配管, 66为第二分配管, 67 为电动三通阀, 68 为分配支路, 69 为电动开度阀, 70 为分区电动阀, 80 为喷嘴, 81 为喷嘴 接头, 82 为喷嘴, 83 为第一流道, 811 为压缩流道, 812 为扩张流道, 84 为腔室, 85 为喷道, 851 为进气段, 852 为压缩段, 853 为扩张段, 854 为导向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参照图 3, 本实用新型的管网式分区干粉灭火系统, 其主要由火源探测器 10、 温度 探测器 20、 A/D 转换器 30、 控制器 40、 供气装置 50。
22、、 雾混罐 60、 分区电动阀 70、 喷嘴 80 组 成。本实用新型的图 1 只是示意性的画出了一个被保护区域 (4 个分区 ) 的示意图, 根据需 要, 还可以对系统进行扩展, 即根据被保护区域的数量, 在对应的被保护区域处增加雾混罐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6 4/7 页 7 以及探测器, 这些增加的雾混罐以及探测器均与同一个控制器 40 连接, 即形成管网式的干 粉灭火系统。下面对每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 0038 对于一个需要被保护的灭火区域, 首先对该区域进行分区, 在每个分区处设置火 源探测器10, 火源探测器将检测到火焰中的光谱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火源探测。
23、器10的 数量根据分区的大小进布置, 从图 1 中的椭圆虚线框部分的表示可以看出, 每个火源探测 器 10 均有自己的探测范围。 0039 被保护区域处设有温度探测器 20, 温度探测器将检测到的火焰温度转换为电信号 输出。 0040 A/D 转换器 30 将火源探测器和 / 或温度探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以提供给控制器使用。 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控制器40, 该控制器接收来自于A/D转换器30的电信 号后, 发出灭火控制指令。对于这些控制指令, 使控制器表现出了至少具有以下特性 : 0042 1. 具有分区灭火特性 ; 2. 具有使干粉灭火剂松动并使干粉雾化特性 。
24、; 0043 对于以上二大特性, 在下面的灭火流程中进行详细阐述。 0044 供气装置 50 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供气装置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输出具有压力的氮 气。 0045 参照图 4、 图 4a、 图 4b、 图 4c, 雾混罐 60 通过输气管与供气装置 50 连接。控制器 40 输出指令开启雾混罐上的阀门, 通入供气装置提供的氮气使贮存在罐体内的干粉灭火剂 松动后再与氮气混合形成雾化气流输出。雾混罐的具体结构如下 : 0046 雾混罐 60 包括雾混罐体 61, 该雾混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 测的压力检测器 62, 雾混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 在雾混。
25、罐体 的内部设置有使干粉雾化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 雾化装 置由第一雾化器63和/或第二雾化器64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 雾化装置由第一雾化器63和 第二雾化器64构成。 第一雾化器63为环形管, 在第一雾化器的外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雾化孔 630, 该第一雾化孔的轴向与第一雾化器的水平方向平行 ; 第一雾化器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 二雾化孔 631, 该第二雾化孔的轴向与第一雾化器的水平方向形成 15 85的夹角 , 本实用新型的夹角 为 30。第二雾化器 64 为伞形的喷气管, 第二雾化器的伞底上设有 喷向于雾混罐体内壁面上的喷气孔 641。雾混罐体的外部设有用于动力气。
26、源分配的分配装 置, 分配装置分别与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连接。分配装置包括与下进气口连接的第一分配 管 65 以及与上进气口连接的第二分配管 66, 在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配管之间设置有电动 三通阀 67, 还包括一个联通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配管的分配支路 68, 所述的分配支路上设 置有电动开度阀 69。一个物料输出管 601 的出口端从雾混罐体的侧壁穿出, 物料输出管的 进口端位于雾混罐体内, 物料输出管的进口端呈喇叭状。 0047 雾混罐的工作过程是 : 控制器 40 控制供气装置 50 输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电动三通 阀 67、 第一分配管 65 进入雾混罐体 61 的底部, 一部分氮气从第二雾。
27、化器的喷气孔喷向雾 混罐体61的罐壁, 这些氮气从罐壁产生一个反向的推力, 将沉积在雾混罐体61的干粉灭火 剂向雾混罐体 61 的上部推动。另一部分氮气从第一雾化器 63 的第一雾化孔 630 和第二 雾化孔 631 喷出, 由于第一雾化孔 630 与第一雾化器的水平方向平行, 因此, 从第一雾化孔 630 喷出的氮气对上升的干粉灭火剂施以水平方向的冲击力, 成块或紧实的干粉灭火剂被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7 5/7 页 8 冲散 ; 而第二雾化孔631是倾斜设置的, 从第二雾化孔631喷出的氮气对干粉灭火剂施以斜 下方向的冲击力, 同样对成块或紧实干粉灭火剂形成冲散作用,。
28、 在来自于平行、 垂直、 倾斜 于雾混罐体 61 轴向的三个方向的冲击作用力下, 贮存在雾混罐体 61 内的干粉灭火剂被还 原成细小的颗粒状。松粉时间完毕后, 控制器控制电动三通阀 67 关闭, 控制电动开度阀 69 开启, 一部分氮气依次通过分配支路 68、 第一雾化器、 第二雾化器 64 输出, 另一部分氮气通 过第二分配管 66 从从雾混罐体 61 的顶部输入。在上下两部份压力的作用下, 使松动后的 干粉灭火剂与氮气混合形成雾化气流。 0048 分区电动阀 70 的数量与分区对等, 以便于在喷射雾化气流时能对每个分区进行 覆盖喷射, 实行每个分区均有一个电动阀进行管理, 分区电动阀 70。
29、 与控制器电连接, 分区 电动阀通过管道与雾混罐连接。 0049 参照图 4, 喷嘴 80 通过管道连接于各个分区电动阀的输出端, 一个分区电动阀的 输出端可以连接多个喷嘴 80, 这些喷嘴根据计算可以从各个分区的不同角度进行布置, 以 提高喷火的效率。喷嘴的具体结构如下 : 0050 参照图 5a 和图 5b, 其包括与干粉灭火系统管网连接的喷嘴接头 81, 喷嘴接头 81 的轴线上设置有供干粉气流流通并对干粉气流进行压缩的第一流道 83, 喷嘴 82 固定连接 在喷嘴接头81上, 喷嘴82和喷嘴接头8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喷嘴82在连接喷嘴接头81处 设置有一个腔室 84, 设置的腔室 8。
30、4 能对从输送管进来的气粉混合物进行一个缓冲和混合, 在腔室84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气压, 保证了从喷道85流出的干粉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所 述的腔室 84 与第一流道 83 连通, 所述喷嘴 82 上还设置有多个不同方向的与腔室 84 连通 的喷道 85, 设置不同方向的喷道 85 扩大了喷嘴所能覆盖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 在喷嘴上以 喷嘴轴线为圆心, 在 69.5 和 169 的圆上分别均布设置有三个喷道和六个喷道, 对称的 两个喷道的轴线的夹角为 50, 同时喷道对气粉混合物进行导向作用, 所述的喷道由进气 段 851、 压缩段 852、 扩张段 853 和导向段 854 构成, 所述的。
31、压缩段的截面面积由大变小, 当 干粉气流经过压缩段时, 干粉气流的速度加大, 增加了干粉气流的流速, 当干粉气流经过扩 张段时, 扩张段的截面面积由小变大, 此时气流速度会有一定的减缓, 但经过压缩段和扩张 段喷射出来的干粉气流的流速高于普通圆柱形管道的流速, 提高了喷嘴的喷射距离, 也即 实现了可能覆盖较大的灭火面积, 干粉气流通过扩张段后增大了喷射出去后干粉气流所能 覆盖的面积, 最后设置的导向段实现对干粉流的导向, 同时也能防止干粉流的弥散, 保证了 干粉气流的灭火效果。 005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腔室可以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腔室, 常用的有球形、 锥形和圆柱 形 : 0052 1、 腔室为。
32、球形, 采用球形的腔室, 能满足大角度喷嘴的要求, 采用球形腔室, 最大 能形成 180的喷射范围。 0053 2、 腔室为锥形, 采用锥形的腔室, 一方面能对能进行预扩散, 预扩散能提高气粉的 混合的均匀性。 0054 3、 所述的腔室为圆柱形, 采用圆柱形设计, 结构简单, 便于加工。 0055 本实施例中的腔室采用锥形设计。 0056 所述的喷嘴接头 81 的第一流道 83 由压缩流道 811 和扩张流道 812 构成, 所述的 压缩流道 811 的直径由大变小, 所述的扩张流道 812 的直径由小变大。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8 6/7 页 9 0057 所述的喷道。
33、 85 的出口呈圆形, 采用圆形设计的喷道道口, 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能 防止干粉氮气混合气流过度弥散, 保证灭火效果。 0058 所述的喷道 85 的出口还可以是椭圆形, 椭圆形设计喷道道口能增加干粉氮气混 合气流的速度和喷射出来时的压力, 提高了喷嘴的射程。 0059 所述的喷嘴的端部呈球面状, 采用球面的设计便于喷道的布置。 0060 综上所述 :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喷嘴上设置了一个腔室, 腔室能对从输送管进来的 气粉混合物进行一个缓冲, 保证从喷道喷射出去的干粉氮气混合气流具有均匀性, 即提高 了气粉的混合型, 保证了喷射出去的气粉混合物的灭火性能, 另外对喷道的结构进行了改 进, 通过。
34、设置的压缩段来对干粉氮气混合气流进行一个压缩, 提高了气粉的速度, 设置的扩 张段突然对压缩的干粉氮气混合气流进行一个释放, 使干粉氮气混合气流形成一个扩散, 扩大了干粉氮气混合气流的能够喷射到的面积, 瞬间的压缩释放也能提高气粉的喷射速 度, 提高了喷嘴的喷射距离, 最后设置的导向段实现对干粉流的导向, 同时也能防止干粉流 的弥散, 保证了干粉气流的灭火效果, 采用多喷道设计, 喷道可以布置在不同的方向, 扩大 的喷嘴的覆盖范围。 0061 参照图 6, 本实用新型的管网式干粉灭火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 0062 步骤 1, 通过火源探测器 10 和 / 或温度探测器 20 对被保护区域进。
35、行探测, 通过 A/ D 转换器 30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至控制器 40 进行判断。若步骤 1 判断结果为 否。若步骤 1 判断结果为是, 表明是分区有了火灾出现, 则进入以下步骤对起火的分区进行 灭火。 0063 步骤 2, 控制器控制供气装置上的电动阀门开启, 控制器控制供气装置输出气体到 雾混罐中, 使雾混罐内的干粉灭火剂松动后再与氮气混合形成雾化气流。控制器中设置了 充气压力的级数, 控制器可使步骤 2 执行选择充气压力向雾混罐内进行充气, 尽力提高灭 火效率。 0064 对于步骤2的氮通入到雾混罐内的氮气, 其方式为 : 控制器40控制供气装置50输 出的气体首先从雾混罐 。
36、60 的底部输入, 使雾混罐 60 内贮存的干粉灭火剂在气体的冲击以 及剪切的作用下进行松动, 将沉积以久的干粉灭火剂还原为本来的颗粒状, 以便于使干粉 灭火剂与氮气在混合时能够充分混合。在对干粉灭火剂进行松动的过程中, 也是初步地形 成气粉雾化的过程, 但这个初步的雾化过程的气粉比例还不理想。因此, 在松粉时间完毕 后, 控制器控制供气装置输出的气体一部分从雾混罐 60 的底部输入, 另一部分从雾混罐 60 的顶部输入, 从雾混罐的顶部输入氮气的压力要大于从雾混罐的底部输入氮气的压力, 通 入的氮气与干粉灭火继续混合雾化形成可以灭火的雾化气流, 该雾化气流中具有一个合适 的气粉比例, 对于灭。
37、火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混合达到设定的时间时, 进入步骤 3。 0065 步骤 3, 当气粉混合好以后, 控制器控制雾混罐的输出电动阀以及对应起火的分区 电动阀 70 均开启, 含有干粉灭火剂的雾化气流通过喷嘴喷射到被保护区域内进行首次灭 火。当分区电动阀 70 均开启, 从雾混罐 60 中输出雾化气流的过程为 : 由于雾混罐底部的出 气口离雾混罐 60 输出管的进口距离近, 因此, 在开启雾混罐上输出阀的瞬间, 由于雾混罐 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力, 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 从雾混罐底部的出气口出来的气体 大部份会先进入雾混罐60的输出管, 进而带/拉着混合的雾化气流流动, 而另一方面,。
38、 从雾 混罐 60 顶部输入的氮气同时给雾化气流一定压力, 这样这部分气体推动着雾化气流流动,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9 7/7 页 10 在一拉一推的作用下, 雾化气流在输出管内又会形成一个混合的过程, 不但使雾化气流在 输出管内畅通的流动, 而且还不会于出现粉多气少, 或者粉少气多的情况。 0066 步骤 4, 对应起火的分区电动阀 70 开启进行灭火完成间隔 M 分钟后, 控制器 40 根 据各分区的火源探测器传送的信号, 判断各分区内是否还存在未灭火和 / 或复燃火, 若判 断结果为是, 说明存在未灭火和 / 或复燃火, 则返回步骤 2, 重复步骤 2 和 3 的灭。
39、火过程。当 步骤 4 的判断结果为否时, 则说明火源已被清除, 可以返回步骤 1 进入新一轮监控, 或者进 入步骤 5 判断等待是否有停机信号输入。 0067 步骤 5, 骤 4 的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新一轮监控是自动模式下的设置, 无需人为参 与, 而进入步骤 5 的手动模式等待停机信号是人为的输入信号, 通过人为的观察, 还有可能 存在复燃火, 则人为的控制系统暂缓停止检测, 一旦起火, 则让系统工作进行灭火。控制器 检测到该停机信号为高电平时, 返回步骤 1 进入新一轮监控, 控制器检测到该停机信号为 低电平时, 返回步骤 2 继续进行灭火操作。 说 明 书 CN 202398012 U 10 1/6 页 11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1 2/6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2 3/6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3 4/6 页 14 图 4a 图 4b 图 4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4 5/6 页 15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5 6/6 页 16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98012 U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