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95861.6 (22)申请日 2016.05.28 (73)专利权人 沈六妹 地址 363500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南诏镇 东城街许寨巷154号 (72)发明人 陈锚锋 吴惠娟 张自义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 括机架、 烘干内筒、 保温外筒、 电机和进料装置, 所述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固定在机架上, 保温外 筒套设在烘干内筒外部, 。
2、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之 间形成热油储腔, 保温外筒的右端部开设有进油 口和出油口; 所述烘干内筒内水平设置有推料螺 杆, 推料螺杆上设置有螺杆叶片; 所述进料装置 设置在烘干内筒的左上端, 进料装置由料斗、 进 料导管、 振动器、 光电传感器、 报警装置、 分料板 和匀料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烘干效率 高, 能够有效避免烘干死角的出现, 进料装置能 够避免茶叶以茶团形式进入到烘干内筒, 如果进 料口发生堵塞, 能够及时提醒使用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884599 U 2017.01.18 CN 205884599 U 1.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机架、。
3、 烘干内筒、 保温外筒、 电机和进料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固定在机架上, 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呈圆柱形结构; 所述保温 外筒最外层为外保护层, 外保护层内设置有外保温层, 外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有机材料制作, 外保温层内设置为内保温层, 内保温层由耐高温无机材料制作; 所述保温外筒套设在烘干 内筒外部, 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之间形成热油储腔, 保温外筒的右端部开设有进油口和出 油口, 进油口和出油口与热油储腔的内部连通; 所述烘干内筒尾端设置有出料口, 烘干内筒 内水平设置有推料螺杆, 推料螺杆上设置有螺杆叶片, 推料螺杆与设置在烘干内筒外部的 电机连接;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烘。
4、干内筒的左上端, 进料装置由料斗、 进料导管、 振动器、 分 料板和匀料板组成, 进料导管与烘干内筒的内部连通, 进料导管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和报 警装置; 所述进料导管的上端连接有料斗, 料斗3和进料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料板, 料斗 内设置有匀料板, 料斗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茶叶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保护层上镀有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茶叶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导管上设置有观察 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84599 U 2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 具体是一种。
5、高效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经常喝茶叶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 的好处。 茶叶烘干是成茶制作中必要的一个过程, 茶叶烘干主要是出去茶叶中的水分, 从而 使茶叶定型和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现代茶叶烘干一般采用烘干锅的方法进行烘干, 在实际 运用中, 由于烘干锅的容量有限, 需要进行茶叶间歇性的放料, 这样就无法实现茶叶的大批 量烘干, 从而影响到茶叶的烘干效率, 同时烘干锅在烘干过程中, 容易出现烘干死角, 这样 对茶叶的烘干质量影响很大, 针对以上问题, 急需一种新型的茶叶烘干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烘干。
6、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机架、 烘干内筒、 保温外筒、 电机和进料装置, 所述烘干 内筒和保温外筒固定在机架上, 烘干内筒和保温外筒呈圆柱形结构; 所述保温外筒最外层 为外保护层, 外保护层内设置有外保温层, 外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有机材料制作, 外保温层内 设置为内保温层, 内保温层由耐高温无机材料制作; 所述保温外筒套设在烘干内筒外部, 烘 干内筒和保温外筒之间形成热油储腔, 保温外筒的右端部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进油口 和出油口与热油储腔的内部连通; 所述烘干内筒尾端设置有出料口。
7、, 烘干内筒内水平设置 有推料螺杆, 推料螺杆上设置有螺杆叶片, 推料螺杆与设置在烘干内筒外部的电机连接; 所 述进料装置设置在烘干内筒的左上端, 进料装置由料斗、 进料导管、 振动器、 分料板和匀料 板组成, 进料导管与烘干内筒的内部连通, 进料导管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所述 进料导管的上端连接有料斗, 料斗3和进料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料板, 料斗内设置有匀料 板, 料斗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外保护层上镀有锌。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进料导管上设置有观察窗。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杆进行推料, 可以实现茶叶的大批量不间歇 烘干。
8、, 不容易出现烘干死角, 利用热油进行加热, 同时保温外筒采用双层保温材料, 保温效 果好, 节省热量损失, 节约能源; 进料装置上设置有振动器、 匀料板和分料板可以使茶叶原 料分散开来, 使茶叶不会以茶团的形式进入烘干内筒, 从而影响到烘干质量, 而且进料导管 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能够及时提醒使用者, 防止进料导管堵塞, 从而影响到产 茶效率。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884599 U 3 0009 图1为高效茶叶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高效茶叶烘干机中保温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
9、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 请参阅图1-2,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机架11、 烘干内筒17、 保温外筒19、 电机1 和进料装置, 所述烘干内筒17和保温外筒19固定在机架11上, 烘干内筒17和保温外筒19呈 圆柱形结构; 所述保温外筒19最外层为外保护层20, 外保护层20上镀有锌, 无需再做防腐处 理, 节省成本, 外保护层20内设置有外保温层21, 外保温层21采用聚氨酯有机材料制作, 外 保温层21内设置为内保温层22, 内保温层22由耐高温无机材料制作, 采用内保温层22和外 保温层21双层保温, 保温效果好; 所述保温外筒19套设在烘干内筒17外部, 烘干内筒17和保 温。
10、外筒19之间形成热油储腔18, 保温外筒19的右端部开设有进油口10和出油口12, 进油口 10和出油口12与热油储腔18的内部连通; 所述烘干内筒17尾端设置有出料口13, 烘干内筒 17内水平设置有推料螺杆8, 推料螺杆8上设置有螺杆叶片9, 推料螺杆9与设置在烘干内筒 17外部的电机1连接;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烘干内筒17的左上端, 进料装置由料斗3、 进料导 管7、 振动器2、 分料板6和匀料板4组成, 进料导管7与烘干内筒17的内部连通, 进料导管7上 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4、 观察窗15和报警装置16, 当进料导管堵住的时候, 光电传感器14将接 收到的信号传给报警装置16, 从而提。
11、醒使用者, 观察窗15便于使用者观察进料导管7内部的 情况; 所述进料导管7的上端连接有料斗3, 料斗3和进料导管7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料板6, 料 斗3内设置有匀料板4, 料斗3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2, 分料板6和振动器2可以打散茶叶, 防止茶叶以茶团的形式进入进料导管, 影响到烘干质量, 原料茶叶从进料导管7进入烘干内 筒17中, 茶叶随着推料螺杆8强大的推动力向前运动, 同时热油储腔18内的热油对茶叶进行 加热烘干, 茶叶在烘干内筒17内前进翻转, 不存在烘干死角, 烘干质量高。 0013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做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884599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88459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