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谷子苗后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在中国,谷子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历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一直是一种好吃的低产作物,亩产不过百十来斤。张家口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进行谷子杂优利用,锲而不舍地培育杂交谷子走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之路,终于选育出杂交谷子品种,使其产量达到亩产500公斤左右,2010年10月张杂谷在山西省最高达到了843公斤。
谷子营养丰富、价值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杂粮。而且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只要科学种植,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左右。谷子中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
谷子田杂草种类较多,主要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占优势,其次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具体发生种类和数量因地区、土壤类型、地势等条件不同略异。在东北、内蒙古春谷种植区,主要有稗草、狗尾草,其次是藜、酸模叶蓼、苋、苍耳、鸭跖草等;华北和黄土高原的春谷、夏谷种植区,主要是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画眉草、铁苋菜、藜、苋、马齿苋、龙葵等。能够用在谷子田除草的除草剂种类较少,目前主要有单嘧磺隆、扑草净、2,4-滴等,用于播后苗前封闭,苗后除草剂品种基本上是空白。
2,4-滴异辛酯属于激素型除草剂,其主要导致杂草致畸,化学名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异辛酯,主要适用于小麦、大麦、青稞、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播娘蒿、藜、蓼、芥菜、离子草、繁缕、反枝苋、律草、问荆、苦荬菜、刺儿菜、苍耳、田旋花、马齿苋等阔叶杂草,但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烯禾啶(又称拿捕净)的化学名称为2-[1-(乙氧基亚氨基)丁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环己-2-烯酮,属肟类除草剂,是有丝分抑制剂,几乎对所有禾本科杂草有高活性,对阔叶杂草无效而安全。用于阔叶作物(棉花、亚麻、油菜、马铃薯、大豆、向日葵和蔬菜),防除禾本科杂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除阔叶杂草,又能防除禾本科杂草,且效果良好的含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谷子苗后复配除草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谷子苗后复配除草剂,其活性成份为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所述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重量比为1~3:1。
进一步方案,所述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重量比为2:1。
进一步方案,所述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重量和为所述复配除草剂总重量的5~85%。
进一步方案,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复配除草剂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2,4-滴异辛酯、烯禾啶按1~3:1,其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2,4-滴异辛酯、烯禾啶按1~3:1比例混配对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对谷子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2,4-滴异辛酯·烯禾啶复配茎叶处理,抑制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10%时的ED10=2948.15,抑制晋谷21谷子品种时的ED10=2842.18,抑制汾选8号谷子品种的ED10=2219.71,及抑制杂草90%时的ED90=571.96,通过公式计算:对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选择性系数=2948.15/571.96=5.15>2,谷子品种晋谷21选择性系数=2842.18/571.96=4.97>2,谷子品种汾选8号的选择性系数=2219.71/571.96=3.88>2,认为该药剂对三种不同的谷子品种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谷子3叶期到5叶期,杂草1-7叶不等期,谷子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谷子安全。杂草的防效10天达到75%以上,3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对谷子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两种活性成分的谷子苗后复配除草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乳油(2,4-滴异辛酯:烯禾啶=2:1)
24%的2,4-滴异辛酯·烯禾啶乳油(24%是指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两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取16kg2,4-滴异辛酯,8kg烯禾啶,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低萘溶剂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微乳剂(2,4-滴异辛酯:烯禾啶=3:1)
32%的2,4-滴异辛酯·烯禾啶微乳剂,取24kg2,4-滴异辛酯,8kg烯禾啶,乳化剂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9%,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甲醇8%,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悬浮剂(2,4-滴异辛酯:烯禾啶=2.5:1)
21%的2,4-滴异辛酯·烯禾啶悬浮剂,取15kg2,4-滴异辛酯,6kg烯禾啶,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苯基醚3%,硅酸镁铝1%,丙二醇3%,黄原胶0.2%,卡松0.1%,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水分散粒剂(2,4-滴异辛酯:烯禾啶=1.75:1)
55%2,4-滴异辛酯·烯禾啶可湿性粉剂,取35kg2,4-滴异辛酯,20kg烯禾啶,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26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可分散油悬浮剂(2,4-滴异辛酯:烯禾啶=1.5:1)
20%的2,4-滴异辛酯·烯禾啶油悬浮剂,取12kg2,4-滴异辛酯,8kg烯禾啶,Pluronic125 8%,丙二醇5%,黄原胶0.8%,1%甲酯化植物油,植物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6: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或拿捕净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
1、试验目的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4-滴异辛酯、烯禾啶二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二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为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
2.2供试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狗尾草
(Setairaviridis(L.)Beauv)、播娘蒿(DeECurainia sophia(L.)EChur)、藜
(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2.3试验条件及试材的培养
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15-20℃。选取直径为15cm,高度为15cm的聚乙烯塑料盆钵,盆钵的底部打1cm直径的透水孔。透水孔用双层滤纸覆盖,钵内装入事先准备消毒过的壤土至钵高10cm处,用清水从下部浸透土壤。试验时,将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
2.4其它条件
以底部渗水的方式定期补水(药后2天内不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3试验设计
3.1药剂
3.1.1供试药剂
95%2,4-滴异辛酯原药(辽宁丹东市农药总厂);
95%烯禾啶原药(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1.2供试药剂药液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
3.1.3试验设计
3.1.3.1 2,4-滴异辛酯和烯禾啶的联合作用
将2,4-滴异辛酯、烯禾啶或拿捕净单剂及5个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所述比例为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的活性成分重量比。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
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亩)
3.2施药方法
3.2.1施药方法
于谷子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喷药采用可调速的室内天车式喷雾试验装置,模拟田间常规喷雾方法。喷头为扇形喷头,型号为Teejer8002E型,喷药量40公斤/亩。喷雾高度0.5米,喷幅0.7米,步速0.224米/秒。喷雾压力2.0兆帕,流量697升/分。
3.2.2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谷子3-5叶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
4调查方法
施药后详细记录谷子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
4.1联合作用测定方法
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
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
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试验中以烯禾啶为标准药剂。
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5.1 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的联合作用
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混配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结果见表2.
表2 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
由表2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3。
表3: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
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11.60、249.75、354.03、288.40、205.40,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达到增效作用,特别是处理E的共毒系数最大,达到354.03,说明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以2:1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通过试验可知,2,4-滴异辛酯、烯禾啶按3:1~1.5:1比例混配有增效作用,对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特别是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或拿捕净以2:1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实施例7:2,4-滴异辛酯·烯禾啶复配茎叶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4-滴异辛酯、烯禾啶二元复配茎叶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为2,4-滴异辛酯与烯禾啶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晋谷21、汾选8号(糯质)。
2.2供试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狗尾草(Setairaviridis(L.)Beauv)、播娘蒿(DeECurainia sophia(L.)EChur)、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2.3试验条件及试材的培养
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15-20℃。选取直径为15cm,高度为15cm的聚乙烯塑料盆钵,盆钵的底部打1cm直径的透水孔。透水孔用双层滤纸覆盖,钵内装入事先准备消毒过的壤土至钵高10cm处,用清水从下部浸透土壤。试验时,将谷子种子20粒、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放入温室内培养(15-20℃),谷子苗和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出齐后留10株健壮的苗,待谷子苗长到3~4叶和杂草长到3~5时施药处理。
2.4其它条件
以底部渗水的方式定期补水(药后2天内不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3试验设计
3.1药剂
3.1.1供试药剂
95%2,4-滴异辛酯原药(辽宁丹东市农药总厂);
95%烯禾啶原药(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1.2供试药剂药液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
3.2施药方法
3.2.1施药方法
于谷子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喷药采用可调速的室内天车式喷雾试验装置,模拟田间常规喷雾方法。喷头为扇形喷头,型号为Teejer8002E型,喷药量40公斤/亩。喷雾高度0.5米,喷幅0.7米,步速0.224米/秒。喷雾压力2.0兆帕,流量697升/分。
3.2.2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谷子3叶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
4调查及计算方法
4.1作物调查
施药后,调查各处理谷子有无药害症状,若有则详细记录药害症状、等级,药后20天,测量各处理谷子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以明确试验药剂对谷子的安全性。
4.2杂草调查
施药后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于药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杂草的鲜重防效。
4.3计算方法
用DPS软件对药剂剂量的对数值与谷子鲜重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抑制作物10%时的剂量ED10,及抑制杂草90%ED90,求出选择性指数。
选择性指数=ED10/ED90
5结果与分析
5.1 2,4-滴异辛酯·烯禾啶或拿捕净茎叶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标准见表4,施药后3天观察,2,4-滴异辛酯·烯禾啶高浓度3600g a.i./公顷(推荐高剂量的4倍)处理三种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晋谷21、汾选8号(糯质)个别谷子叶片发黄心叶扭曲,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处理谷子生长基本正常;施药后7-12天,低浓度处理谷子长势正常,3600g a.i./公顷处理谷子也慢慢恢复。施药后20天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乳油对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晋谷21、汾选8号(糯质)的抑制作用分别见表5、表6、表7。
表4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测法评价标准
表5 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或拿捕净乳油对张杂谷5号的抑制作用
表6 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乳油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由表6可知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之毒力回归方程、LD50,列于表7。
表7: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
处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LD50 95%置信区间 A Y=-0.2550+2.3706x 0.9930 164.7248 143.4720-189.1257
由表7可知: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EC的LD50为:164.7248,95%置信区间为143.4720-189.1257。
表8 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乳油对晋谷21的抑制作用
表9 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EC对汾选8号的抑制作用
由表5、表6、表8、表9通过DPS软件,得到抑制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10%时的ED10=2948.15,抑制晋谷21谷子品种时的ED10=2842.18,抑制汾选8号谷子品种的ED10=2219.71,及抑制杂草90%时的ED90=571.96,通过公式计算:对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选择性系数=2948.15/571.96=5.15>2,谷子品种晋谷21选择性系数=2842.18/571.96=4.97>2,谷子品种汾选8号的选择性系数=2219.71/571.96=3.88>2,认为该药剂对三种不同的谷子品种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6综合评价
本试验结果表明,2,4-滴异辛酯·烯禾啶茎叶处理高浓度处理(推荐高剂量处理4倍量)对处理三种谷子品种张杂谷5号、晋谷21、汾选8号(糯质)个别谷子叶片发黄心叶扭曲,生长受到抑制,其它浓度处理谷子生长基本正常。说明24%2,4-滴异辛酯·烯禾啶EC推荐高剂量及其倍量对谷子是安全的。另外,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知,2,4-滴异辛酯·烯禾啶对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8:田间药效试验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谷子4-5期,杂草1-7叶不等期,利用本发明的20%2,4-滴异辛酯·烯禾啶(4%2,4-滴异辛酯+16%烯禾啶)可分散油悬浮剂(OD)剂量200、250、300、400毫升/亩,兑水40公斤/亩喷施,10、30天及成熟期目测谷子安全性及杂草防效,10、30天测诸防效,结果如下表:
通过目测,谷子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谷子安全。对禾本科杂草稗草的防效200毫升/亩10天达到80%以上,30天达到9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对阔叶杂草的防效200毫升/亩10天达到75%以上,3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谷子田200毫升/亩即可对杂草有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除草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除草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