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匀速救生器.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726160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7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37387.8

申请日:

20140126

公开号:

CN103736213B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1/00

主分类号:

A62B1/00

申请人:

河北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军

地址:

053900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邹村

优先权:

CN201410037387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玉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齿轮组和限位装置,及与齿轮组相配合的链条;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挂环,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从动轮一侧;使用时将所述链条挂合于主动轮的齿轮上,将挂环挂在高处,人体拉动链条,可带动齿轮组运动,同时限位装置对从动轮的运动进行限制,进一步带动链条匀速运动,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全处。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体积小、易固定、结实耐用、可匀速下降、安全性高、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的齿轮组(2)和限位装置(9),及与齿轮组(2)相配合的链条(3);所述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挂环(4),所述齿轮组(2)包括主动轮(5)和从动轮;所述限位装置(9)设置于从动轮一侧,所述限位装置(9)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上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实现对从动轮转速的限制;使用时将所述链条(3)挂合于主动轮(5)的齿轮上,将挂环(4)挂在高处,人体拉动链条(3),可带动齿轮组(2)运动,同时限位装置(9)通过所述限位柱对从动轮的转速进行限制,进一步带动链条(3)匀速运动,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全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6)、第二从动轮(7)和第三从动轮(8);所述主动轮(5)与第二从动轮(7)在空间上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6)与第三从动轮(8)在空间上呈横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5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51)和小齿轮(52),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6)包括传动轴(60)和设置于其上的齿轮(61);所述第二从动轮(7)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7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71)和小齿轮(72),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72)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8)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8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81)和小齿轮(82),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61)分别与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72)啮合,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71)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小齿轮(82)啮合,所述主动轮(5)的小齿轮(52)的转动带动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61)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72)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71)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小齿轮(82)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9)设置于第三从动轮(8)一侧,通过所述限位柱限制第三从动轮(8)的转速,控制链条(3)的运动速度,进一步控制人体的下降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9)还包括固定轴(90)和限位板(91),所述限位柱设置于限位板(91)上;所述限位板(91)可以固定轴(90)为轴转动;所述限位柱包括上限位柱(921),所述上限位柱(921)位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斜上方,并由于重力作用卡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两个相邻齿之间;齿轮组(2)转动时,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经过上限位柱(921)时,所述上限位柱(921)因受力而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使齿轮组(2)的转动受到限制,而保持匀速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匀速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柱(922),所述上限位柱(921)和下限位柱(922)对称设置于限位板(91)上,且所述下限位柱(922)位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斜下方,并由于重力作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处于松弛状态;齿轮组(2)转动时,上限位柱(921)由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转动而带动限位板(91)以固定轴(90)为轴反向转动,此时下限位柱(922)由于随限位板(91)的运动而卡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实现下限位柱(922)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防止限位板(91)跑脱的同时,控制齿轮组(2)匀速运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设施,特别是一种可匀速下降的高楼逃生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大厦 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突发事件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旦高楼大厦 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人们很难快速脱离,以至于许多人来不及逃跑而从 高楼跳下摔伤至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帮助人们及时从有突发情况的高 楼上快速逃生,有人发明了高楼救生器。中国专利CN202387130U公开 了一种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传动机构、减速机构、绳索,其减速装置 是通过减速轮及摩擦块实现的,这就造成减速装置易磨损,进而导致救生 器失效,并且绳索也容易磨断,或者在发生火灾时,绳索由于易燃烧而不 能使用,或者在使用中被烧断而让逃生者从高处坠落,造成摔伤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体积小、易固定、 结实耐用、可匀速下降、安全性高、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的匀速救生 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齿轮组和限位装置, 及与齿轮组相配合的链条;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挂环,所述齿轮组包括 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从动轮一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 位柱,所述限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上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 实现对从动轮转速的限制;使用时将所述链条挂合于主动轮的齿轮上,将 挂环挂在高处,人体拉动链条,可带动齿轮组运动,同时限位装置通过所 述限位柱对从动轮的转速进行限制,进一步带动链条匀速运动,将人体从 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全处。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 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在空间上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从动 轮与第三从动轮在空间上呈横向设置。

纵向设置与横向设置相配合,可以减小体积、节省空间。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所述主动轮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设置于 其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在贴近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 包括传动轴和设置于其上的齿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 轴、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在贴近底板的一侧;所述 第三从动轮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 述第三从动轮的大齿轮在贴近底板的一侧;第一从动轮的齿轮分别与主动 轮的大齿轮、第二从动轮的小齿轮啮合,第二从动轮的大齿轮与第三从动 轮的小齿轮啮合,主动轮上小齿轮的转动带动主动轮上大齿轮转动,进一 步带动第一从动轮上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从动轮上小齿轮转动,进 一步带动第二从动轮上大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三从动轮上小齿轮转 动,进一步带动第三从动轮大齿轮转动。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三从动轮一侧,通过限制第 三从动轮的转动,控制链条的运动速度,进一步控制人体的下降速度。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轴、限位板和设置于限位板 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板可以固定轴为轴转动;所述限位柱包括上限位柱, 所述上限位柱位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斜上方,并由于重力作用卡在第三 从动轮大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齿轮组转动时,第三从动轮大齿轮上的 齿经过上限位柱时,上限位柱因受力而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上的齿交替接 触与弹开,使齿轮组的转动受到限制,而保持匀速转动。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和 下限位柱对称设置于限位板上,且所述下限位柱位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 斜下方,并由于重力作用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处于松弛状态;齿轮组转动 时,上限位柱由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转动而带动限位板以固定轴为轴反 向转动,此时下限位柱由于随限位板的运动而卡在第三从动轮大齿轮,实 现下限位柱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防止限位板跑脱 的同时,控制齿轮组匀速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体积小、易固定、结实耐用、可匀速下降、安全性高、有助于遇困人员迅 速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不装链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不装链条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上的链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链条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链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装链条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4所示,1为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的底板,2为齿轮组,3 为链条,4为挂环,5为主动轮,50为主动轮5的传动轴,51为主动轮5 的大齿轮,52为主动轮5的小齿轮,6为第一从动轮,60为第一从动轮6 的传动轴,61为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7为第二从动轮,70为第二从动轮 7的传动轴,71为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72为第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 8为第三从动轮,80为第二从动轮8的传动轴,81为第二从动轮8的大齿 轮,82为第二从动轮8的小齿轮,9为限位装置,90为限位装置9的固定 轴,91为限位板,921为上限位柱,922为下限位柱。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的齿轮组2和限 位装置9,及与齿轮组2相配合的链条3;所述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挂环4; 所述齿轮组2包括主动轮5和第一从动轮6、第二从动轮7和第三从动轮 8,主动轮5与第二从动轮7在空间上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6与 第三从动轮8在空间上呈横向设置;所述主动轮5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 轴5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51和小齿轮52,所述大齿轮51在贴近底板1 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6包括传动轴60和设置于其上的齿轮61;所述 第二从动轮7为双联齿轮,包括传动轴7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71和小 齿轮72,所述小齿轮72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8为双联 齿轮,包括传动轴80、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81和小齿轮82,所述大齿轮 81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齿轮61分别与大齿轮51、小齿轮72啮合,大 齿轮71与小齿轮82啮合,小齿轮52的转动带动大齿轮51转动,进一步 带动齿轮61转动,进一步带动小齿轮72转动,进一步带动大齿轮71转 动,进一步带动小齿轮82转动,进一步带动大齿轮81转动;所述限位装 置9包括固定轴90、限位板91和设置于限位板91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 板91可以固定轴90为轴转动;所述限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上 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实现对从动轮转速的限制;所述限位柱包括上限 位柱921,所述上限位柱921位于大齿轮81的斜上方,并由于重力作用卡 在大齿轮81的两个相邻齿之间;齿轮组2转动时,大齿轮81上的齿经过 上限位柱921时,受到限制,而保持匀速转动;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 柱922,所述上限位柱921和下限位柱922对称设置于限位板91上,且所 述下限位柱922位于大齿轮81的斜下方,并由于重力作用与大齿轮81处 于松弛状态;齿轮组2转动时,上限位柱921由于大齿轮81的转动而带 动限位板91以固定轴90为轴反向转动,此时下限位柱922由于随限位板 91的运动而卡在大齿轮81,防止限位板91跑脱的同时,控制齿轮组2匀 速运动;使用时将所述链条3挂合于主动轮5的齿轮上,将挂环4挂在高 处,人体拉动链条3,带动齿轮组2运动,同时限位装置9对从动轮的运 动进行限制,进一步带动链条3匀速运动,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 安全处。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体积小、易固定、结实 耐用、可匀速下降、安全性高、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 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匀速救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匀速救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匀速救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匀速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匀速救生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37387.8 (22)申请日 2014.01.26 A62B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河北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053900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邹 村 (72)发明人 高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11419 代理人 王玉松 CN 2706189 Y,2005.06.29, GB 191215602 ,1913.03.06, CN 2310592 Y,1999.03.17, CN 203694437 U,2014.07.09, GB 191。

2、213683 ,1913.01.23, GB 374243 ,1932.06.09, US 4662475 ,1987.05.05, CN 2166831 Y,1994.06.01, CN 2175011 Y,1994.08.24, JP 特开平 11-267230 A,1999.10.05, CN 2640517 Y,2004.09.15, CN 2863172 Y,2007.01.31, CN 202387130 U,2012.08.22, (54) 发明名称 一种匀速救生器 (57) 摘要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包括底板、 设置于底 板上的齿轮组和限位装置, 及与齿轮组相配合的 链条 ;。

3、 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挂环, 所述齿轮组 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从动 轮一侧 ; 使用时将所述链条挂合于主动轮的齿轮 上, 将挂环挂在高处, 人体拉动链条, 可带动齿轮 组运动, 同时限位装置对从动轮的运动进行限制, 进一步带动链条匀速运动, 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 速输送至安全处。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使用方 便、 操作简单、 体积小、 易固定、 结实耐用、 可匀速 下降、 安全性高、 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袁月明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0373。

4、6213 B 2016.06.29 CN 103736213 B 1.一种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1)、 设置于底板(1)上的齿轮组(2)和限位 装置(9), 及与齿轮组(2)相配合的链条(3); 所述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挂环(4), 所述齿轮 组(2)包括主动轮(5)和从动轮; 所述限位装置(9)设置于从动轮一侧, 所述限位装置(9)包 括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上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 实现对从动 轮转速的限制; 使用时将所述链条(3)挂合于主动轮(5)的齿轮上, 将挂环(4)挂在高处, 人 体拉动链条(3), 可带动齿轮组(2)运动, 同时限位装置(9。

5、)通过所述限位柱对从动轮的转速 进行限制, 进一步带动链条(3)匀速运动, 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全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6)、 第二 从动轮(7)和第三从动轮(8); 所述主动轮(5)与第二从动轮(7)在空间上呈纵向设置, 所述 第一从动轮(6)与第三从动轮(8)在空间上呈横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轮(5)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 轴(50)、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51)和小齿轮(52), 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在贴近底板 (1)的一侧; 所述第一从动轮(6)包括传动轴(60。

6、)和设置于其上的齿轮(61); 所述第二从动 轮(7)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70)、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71)和小齿轮(72), 所述第二从 动轮(7)的小齿轮(72)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 所述第三从动轮(8)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 (80)、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81)和小齿轮(82), 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在贴近底 板(1)的一侧; 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61)分别与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 所述第 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72)啮合, 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71)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 的小齿轮(82)啮合, 所述主动轮(5)的小齿轮(。

7、52)的转动带动所述主动轮(5)的大齿轮(51) 转动, 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61)转动, 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 小齿轮(72)转动, 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71)转动, 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 从动轮(8)的小齿轮(82)转动, 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装置(9)设置于第三从动轮 (8)一侧, 通过所述限位柱限制第三从动轮(8)的转速, 控制链条(3)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控 制人体的下降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装置(9)。

8、还包括固定轴(90) 和限位板(91), 所述限位柱设置于限位板(91)上; 所述限位板(91)可以固定轴(90)为轴转 动; 所述限位柱包括上限位柱(921), 所述上限位柱(921)位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 (81)的斜上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卡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两个相邻齿之间; 齿轮组(2)转动时, 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经过上限位柱(921)时, 所述上 限位柱(921)因受力而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 使齿轮 组(2)的转动受到限制, 而保持匀速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匀速救生器, 其特征在于,。

9、 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柱(922), 所 述上限位柱(921)和下限位柱(922)对称设置于限位板(91)上, 且所述下限位柱(922)位于 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的斜下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 轮(81)处于松弛状态; 齿轮组(2)转动时, 上限位柱(921)由于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 (81)的转动而带动限位板(91)以固定轴(90)为轴反向转动, 此时下限位柱(922)由于随限 位板(91)的运动而卡在所述第三从动轮(8)的大齿轮(81), 实现下限位柱(922)与所述第三 从动轮(8)的大齿轮(81)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 防止限位板(91。

10、)跑脱的同时, 控制齿轮组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3736213 B 2 (2)匀速运动。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3736213 B 3 一种匀速救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设施, 特别是一种可匀速下降的高楼逃生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 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高楼大厦给人们带来 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突发事件造成的安全隐患。 一旦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 人们很 难快速脱离, 以至于许多人来不及逃跑而从高楼跳下摔伤至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帮助人 们及时从有突发情况的高楼上快速逃生, 有人。

11、发明了高楼救生器。 中国专利CN202387130U 公开了一种高楼救生器, 包括底板、 传动机构、 减速机构、 绳索, 其减速装置是通过减速轮及 摩擦块实现的, 这就造成减速装置易磨损, 进而导致救生器失效, 并且绳索也容易磨断, 或 者在发生火灾时, 绳索由于易燃烧而不能使用, 或者在使用中被烧断而让逃生者从高处坠 落, 造成摔伤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体积小、 易固定、 结实耐用、 可匀 速下降、 安全性高、 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的匀速救生器。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5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包括底板、 设置于底板。

12、上的齿轮组和限位装置, 及与齿轮组 相配合的链条; 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挂环, 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限位装 置设置于从动轮一侧,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 上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 实现对从动轮转速的限制; 使用时将所述链条挂合于主动轮的 齿轮上, 将挂环挂在高处, 人体拉动链条, 可带动齿轮组运动, 同时限位装置通过所述限位 柱对从动轮的转速进行限制, 进一步带动链条匀速运动, 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 全处。 0006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 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 所 述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在空间上呈纵向设。

13、置, 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三从动轮在空间上呈横 向设置。 0007 纵向设置与横向设置相配合, 可以减小体积、 节省空间。 0008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所述主动轮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 和小齿轮, 所述大齿轮在贴近底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从动轮包括传动轴和设置于其上的齿 轮; 所述第二从动轮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 所述小齿轮 在贴近底板的一侧; 所述第三从动轮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和小齿 轮, 所述第三从动轮的大齿轮在贴近底板的一侧; 第一从动轮的齿轮分别与主动轮的大齿 轮、 第二从动轮的小齿轮啮合, 第二从动轮。

14、的大齿轮与第三从动轮的小齿轮啮合, 主动轮上 小齿轮的转动带动主动轮上大齿轮转动, 进一步带动第一从动轮上齿轮转动, 进一步带动 第二从动轮上小齿轮转动, 进一步带动第二从动轮上大齿轮转动, 进一步带动第三从动轮 说 明 书 1/3 页 4 CN 103736213 B 4 上小齿轮转动, 进一步带动第三从动轮大齿轮转动。 0009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三从动轮一侧, 通过限制第三从动轮的 转动, 控制链条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控制人体的下降速度。 0010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轴、 限位板和设置于限位板上的限位柱; 所述限位板可以固定轴为轴转动; 所述限位柱。

15、包括上限位柱, 所述上限位柱位于第三从动 轮大齿轮的斜上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卡在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两个相邻齿之间; 齿轮组转 动时, 第三从动轮大齿轮上的齿经过上限位柱时, 上限位柱因受力而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 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 使齿轮组的转动受到限制, 而保持匀速转动。 0011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柱, 所述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对 称设置于限位板上, 且所述下限位柱位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斜下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与 第三从动轮大齿轮处于松弛状态; 齿轮组转动时, 上限位柱由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的转动 而带动限位板以固定轴为轴反向转动, 此时下限位柱由于随限位板的运动而。

16、卡在第三从动 轮大齿轮, 实现下限位柱与第三从动轮大齿轮上的齿交替接触与弹开, 防止限位板跑脱的 同时, 控制齿轮组匀速运动。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体积小、 易固 定、 结实耐用、 可匀速下降、 安全性高、 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不装链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不装链条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上的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 (a) 为链条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3 (b) 为链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的匀速。

17、救生器装链条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8 实施例 0019 如附图14所示, 1为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的底板, 2为齿轮组, 3为链条, 4为挂环, 5为主动轮, 50为主动轮5的传动轴, 51为主动轮5的大齿轮, 52为主动轮5的小齿轮, 6为第一 从动轮, 60为第一从动轮6的传动轴, 61为第一从动轮6的齿轮, 7为第二从动轮, 70为第二从 动轮7的传动轴, 71为第二从动轮7的大齿轮, 72为第二从动轮7的小齿轮, 8为第三从动轮, 80为第二从动轮8的传动轴, 81为第二从动轮8的大齿轮, 82为第二从动轮8的小齿。

18、轮, 9为限 位装置, 90为限位装置9的固定轴, 91为限位板, 921为上限位柱, 922为下限位柱。 0020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包括底板1、 设置于底板1上的齿轮组2和限位装置9, 及与齿 轮组2相配合的链条3; 所述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挂环4; 所述齿轮组2包括主动轮5和第一从 动轮6、 第二从动轮7和第三从动轮8, 主动轮5与第二从动轮7在空间上呈纵向设置, 所述第 一从动轮6与第三从动轮8在空间上呈横向设置; 所述主动轮5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50、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51和小齿轮52, 所述大齿轮51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 所述第一从动轮6 包括传动轴60和设置于其上的齿轮6。

19、1; 所述第二从动轮7为双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70、 设置 说 明 书 2/3 页 5 CN 103736213 B 5 于其上的大齿轮71和小齿轮72, 所述小齿轮72在贴近底板1的一侧; 所述第三从动轮8为双 联齿轮, 包括传动轴80、 设置于其上的大齿轮81和小齿轮82, 所述大齿轮81在贴近底板1的 一侧; 齿轮61分别与大齿轮51、 小齿轮72啮合, 大齿轮71与小齿轮82啮合, 小齿轮52的转动 带动大齿轮51转动, 进一步带动齿轮61转动, 进一步带动小齿轮72转动, 进一步带动大齿轮 71转动, 进一步带动小齿轮82转动, 进一步带动大齿轮81转动; 所述限位装置9包括固定轴 。

20、90、 限位板91和设置于限位板91上的限位柱; 所述限位板91可以固定轴90为轴转动; 所述限 位柱通过与转动中的所述从动轮上齿轮的交替接触与弹开, 实现对从动轮转速的限制; 所 述限位柱包括上限位柱921, 所述上限位柱921位于大齿轮81的斜上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卡 在大齿轮81的两个相邻齿之间; 齿轮组2转动时, 大齿轮81上的齿经过上限位柱921时, 受到 限制, 而保持匀速转动; 所述限位柱还包括下限位柱922, 所述上限位柱921和下限位柱922 对称设置于限位板91上, 且所述下限位柱922位于大齿轮81的斜下方, 并由于重力作用与大 齿轮81处于松弛状态; 齿轮组2转动时, 。

21、上限位柱921由于大齿轮81的转动而带动限位板91 以固定轴90为轴反向转动, 此时下限位柱922由于随限位板91的运动而卡在大齿轮81, 防止 限位板91跑脱的同时, 控制齿轮组2匀速运动; 使用时将所述链条3挂合于主动轮5的齿轮 上, 将挂环4挂在高处, 人体拉动链条3, 带动齿轮组2运动, 同时限位装置9对从动轮的运动 进行限制, 进一步带动链条3匀速运动, 将人体从高处向下匀速输送至安全处。 0021 本发明的匀速救生器,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体积小、 易固定、 结实耐用、 可匀速下 降、 安全性高、 有助于遇困人员迅速逃生。 002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 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6 CN 103736213 B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103736213 B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103736213 B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103736213 B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103736213 B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