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2610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00001.6

申请日:

2013.05.27

公开号:

CN103255772A

公开日:

2013.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17/02申请公布日:201308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2申请日:20130527|||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2

主分类号:

E02D17/02

申请人: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印桥; 赵迎斌; 张永贤; 刘宇; 郑兴国; 臧柳; 阎子君; 张铭

地址:

300170 天津市河东区八纬北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赵美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下方的原土层,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与垫层,利用换撑结构及基础砖模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浇筑,待换撑结构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本发明为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具有省去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操作施工的优点,达到缩短工期和降低基坑风险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2)下方的原土层(5),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6)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2)与垫层(4),利用换撑结构(2)及基础砖模(6)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3)浇筑,待换撑结构(2)与基础底板(3)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1)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1)。

说明书

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换撑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使用面积,建筑物向地下纵深发展,从而进入深基坑作业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快深基坑的施工进度,降低基坑风险。
基坑工程中的换撑,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逐步取代发挥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从而保证临时性内支撑拆除后,工程施工能继续安全顺利地进行,其实质是应力的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
当深基坑距已有建筑物较近时,基坑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通常采用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支护桩+混凝土水平支撑的组成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上述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中的换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槽完毕后,为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基底土体回弹过大以及减少基坑回弹变形,其防止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减少暴露时间。为此,在基坑基底挖至设计基坑基底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基础底板,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换撑施工。在这一施工工艺流程中,换撑的施工顺序及其进度决定着上部水平支撑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的开始时间。由此可见,换撑的施工顺序及其进度对缩短基础施工进度和降低基坑风险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换撑施工方法,其施工顺序包括基础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和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撑结构,所述基础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是在支护结构与基础底板外边缘之间支设基础砖模后浇筑混凝土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所述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撑结构,是指基础底板完成后进行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撑结构,期间包括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杂物清理、回填土夯实、浇筑回填土上面的混凝土换撑。待换撑达到可以拆除支撑结构时的规定强度再进行上部水平支撑结构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待防水施工全部完毕后进行外槽还土达到安全部位。
传统换撑施工顺序的方法,其缺点是:1、基础底板边缘与支护结构之间空间小,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施工操作均很困难。2、换撑混凝土强度往往较低,等待其达到规定强度的时间较长。
因此,如何优化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免除进行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工序,换撑混凝土强度较高,等待其达到规定强度的时间较短,加速了换撑施工进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下方的原土层,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与垫层,利用换撑结构及基础砖模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浇筑,待换撑结构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显著的有益效果如下:
1、基础底板边缘与维护结构之间开槽预留原土层,省去了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操作的时间。
2、由于换撑混凝土强度低于底板混凝土强度,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的时间早于换撑混凝土,因此提前插入换撑施工时间、流水作业施工,节约了等待换撑达到强度的时间,进而提前了上部水平支撑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的插入时间,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基坑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施工后的支护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是传统深基坑换撑施工后的的支护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1中:1水平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3基础底板;4垫层;5原土层;6基础砖模; 8钻孔灌注支护桩;9止水帷幕。
图2中:1水平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3基础底板;4垫层;5原土层;6基础砖模;7杂物清理及夯实回填土;8钻孔灌注支护桩;9止水帷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2下方的原土层5,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6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2与垫层4,利用换撑结构2及基础砖模6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3浇筑,待换撑结构2与基础底板3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1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1。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传统换撑施工方法中,位于础底板3边缘与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支护结构空间为进行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的空间7。
在本发明中,所述逆作法(top‑down method)顺序施工,是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55772A43申请公布日20130821CN103255772ACN103255772A21申请号201310200001622申请日20130527E02D17/0220060171申请人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址300170天津市河东区八纬北路17号72发明人陈印桥赵迎斌张永贤刘宇郑兴国臧柳阎子君张铭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代理人赵美英54发明名称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下。

2、方的原土层,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与垫层,利用换撑结构及基础砖模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浇筑,待换撑结构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本发明为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具有省去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操作施工的优点,达到缩短工期和降低基坑风险的有益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55772ACN103255772A1/1页21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

3、其特征在于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2)下方的原土层(5),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6)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2与垫层(4),利用换撑结构2及基础砖模6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3浇筑,待换撑结构2与基础底板3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1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1。权利要求书CN103255772A1/3页3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换撑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背。

4、景技术0003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使用面积,建筑物向地下纵深发展,从而进入深基坑作业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快深基坑的施工进度,降低基坑风险。0004基坑工程中的换撑,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逐步取代发挥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从而保证临时性内支撑拆除后,工程施工能继续安全顺利地进行,其实质是应力的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0005当深基坑距已有建筑物较近时,基坑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通常采用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支护桩混凝土水平支撑的组成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上述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中的换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槽完毕后,为防止深基坑挖。

5、土后基底土体回弹过大以及减少基坑回弹变形,其防止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减少暴露时间。为此,在基坑基底挖至设计基坑基底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基础底板,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换撑施工。在这一施工工艺流程中,换撑的施工顺序及其进度决定着上部水平支撑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的开始时间。由此可见,换撑的施工顺序及其进度对缩短基础施工进度和降低基坑风险起着重要作用。0006传统换撑施工方法,其施工顺序包括基础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和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撑结构,所述基础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是在支护结构与基础底板外边缘之间支设基础砖模后浇筑混凝土底板的换撑结构施工,所述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

6、撑结构,是指基础底板完成后进行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换撑结构,期间包括基础底板与支护结构之间杂物清理、回填土夯实、浇筑回填土上面的混凝土换撑。待换撑达到可以拆除支撑结构时的规定强度再进行上部水平支撑结构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待防水施工全部完毕后进行外槽还土达到安全部位。0007传统换撑施工顺序的方法,其缺点是1、基础底板边缘与支护结构之间空间小,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施工操作均很困难。2、换撑混凝土强度往往较低,等待其达到规定强度的时间较长。0008因此,如何优化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

7、,该施工方法,说明书CN103255772A2/3页4可免除进行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工序,换撑混凝土强度较高,等待其达到规定强度的时间较短,加速了换撑施工进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0010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下方的原土层,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与垫层,利用换撑结构及基础砖模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浇筑,待换撑结构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的强度之时,便可。

8、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显著的有益效果如下1、基础底板边缘与维护结构之间开槽预留原土层,省去了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操作的时间。00122、由于换撑混凝土强度低于底板混凝土强度,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的时间早于换撑混凝土,因此提前插入换撑施工时间、流水作业施工,节约了等待换撑达到强度的时间,进而提前了上部水平支撑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的插入时间,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基坑风险。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施工后的支护结构体系示意图;图2是传统深基坑换撑施工后的的支护结构体系示意图。0014图1中1水平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

9、;3基础底板;4垫层;5原土层;6基础砖模;8钻孔灌注支护桩;9止水帷幕。0015图2中1水平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3基础底板;4垫层;5原土层;6基础砖模;7杂物清理及夯实回填土;8钻孔灌注支护桩;9止水帷幕。具体实施方式001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0017参见图1,一种优化深基坑换撑施工顺序的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顺序施工,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在基坑开槽时预留换撑结构2下方的原土层5,基坑开槽及基础砖模6砌筑完毕后,同时浇筑换撑结构2与垫层4,利用换撑结构2及基础砖模。

10、6同时作为底板外模,待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基础底板3浇筑,待换撑结构2与基础底板3混凝土的强度全部达到可以拆除水平支撑结构1的强度之时,便可拆除上部水平支撑结构1。0018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传统换撑施工方法中,位于础底板3边缘与由钻孔灌注支护桩8和止水帷幕9组成支护结构空间为进行清理杂物及回填夯实土的空间7。0019在本发明中,所述逆作法(TOPDOWNMETHOD)顺序施工,是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说明书CN103255772A3/3页5部或一部分作为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255772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255772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5577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