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挡墙.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52132A43申请公布日20131218CN103452132ACN103452132A21申请号201310398339722申请日20130905E02D29/0220060171申请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10017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大街223号72发明人徐志栓陶源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代理人吴静安54发明名称一种挡墙57摘要本发明涉及挡墙领域,尤其为一种内廊式挡墙,包括前墙、底板、立柱和卸荷平台,所述前墙的底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卸荷平台与前墙的上部一侧面水平连接,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上端与卸荷平台。
2、的下侧面连接。本发明利用卸荷平台,将上部荷载通过立柱传至底板,平台以下土体不再承受上部荷载,减少对前墙的水平土压力,甚至可以达到水平土压力降低25的效果。从而提高挡墙抗滑、抗倾性能,减少结构偏载程度,改善地基和结构受力状况。本发明无需地基处理,减少土方工程量,既解决工程结构问题,又降低工程造价;避免了开采开山采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52132ACN103452132A1/1页21一种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墙、底板、立柱和卸荷平台,所述前墙的底边与。
3、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卸荷平台与前墙的上部一侧面水平连接,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上端与卸荷平台的下侧面连接,所述卸荷平台将上部载荷通过立柱传导至底板上以减少上部载荷对前墙的水平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平台可通过若干肋板与所述前墙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圆柱或者方形柱。权利要求书CN103452132A1/2页3一种挡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挡墙领域,尤其为一种内廊式结构的挡墙。背景技术0002在水运、水利等建设中,均需要设置挡墙,以实现使用功能或边坡结构安全,或节约空间。传统的挡墙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整体抗滑、抗倾稳定,通。
4、常采用加宽底板D以增加抗力,或采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块石棱体作为墙后回填料,以减小墙后水平土压力。加宽底板一方面会增加挡墙本身的工程量,还会由此增加工作面开挖及墙后回填的工程量,经济性较差;采用块石棱体作为墙后回填料,需要开山采石,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另外,传统的挡墙结构,由于结构偏载,造成底板前趾和后踵应力差很大,当前趾应力超过地基承载能力时,就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因此,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改善地基应力状况,避免地基处理,以及实现就地取材或充分利用开挖土方,处理后作为墙后回填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挡墙结构,以实现节约、环保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的技术现有挡墙存在的上述问。
5、题,提供了一种挡墙结构,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4一种挡墙,包括前墙、底板、立柱和卸荷平台,所述前墙的底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卸荷平台与前墙的上部一侧面水平连接,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上端与卸荷平台的下侧面连接,所述卸荷平台将上部载荷通过立柱传导至底板上以减少上部载荷对前墙的水平压力。0005所述的挡墙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卸荷平台的通过若干肋板与所述前墙连接。0006所述的挡墙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立柱为圆柱或者方形柱。0007本发明利用卸荷平台,将上部荷载通过立柱传至底板,平台以下土体不再承受上部荷载,减少对前墙的水平土压力,甚至可以达到水平土压力降低25的效果。从而提高挡墙抗滑。
6、、抗倾性能,减少结构偏载程度,改善地基和结构受力状况。本发明无需地基处理,减少土方工程量,既解决工程结构问题,又降低工程造价;避免了开采开山采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附图说明0008图1是现有挡墙结构断面图。0009图2是本发明挡墙结构断面图。0010图3是本发明图2的A视图。0011图4是本发明挡墙结构断面后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452132A2/2页4001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1所示,该挡墙,包括前墙1、底板2、立柱3和卸荷平台4,前墙的底边与底板固定连接,卸荷平台4与前墙的上部一侧面水平连接,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上端与卸荷平台。
7、的下侧面支承连接。卸荷平台的可根据上部载荷的大小选择使用若干肋板5与前墙连接;立柱3为圆柱或者方形柱圆形为佳。卸荷平台4将上部载荷通过立柱3传导至底板2上以减少上部载荷对前墙1的水平压力。0014前墙1一般沿长度方向分段设计,分段长度根据地质情况及施工工艺取10M20M,底板2宽度可取前墙高度的501M进行试算,卸荷平台4后沿可与底板后沿平齐,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宽,卸荷平台的高度位置可取前墙高度中部处试算,当平台上部结合工艺设施一并设计时,可适当调整卸荷平台位置。0015墙后回填土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可参照场址地质勘探资料,或必要处理后的指标,进行试算。0016所有荷载,包括土体、水体、前墙结构。
8、和使用荷载等,均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荷载组合。设计过程是先进行地基承载、抗滑、抗倾等整体稳定计算,满足规范要求后,再进行结构细部尺寸及配筋计算。前墙结构前墙与底板、卸荷平台交界处设泄水孔。0017试算取值前墙厚03M05M,底板厚04M06M,立柱直径04M08M,卸荷平台厚03M05M,前墙与底板、平台相交处的加强角,可按构造要求取02M03M。肋板厚02M03M,如前墙上部悬臂部分较小或水平作用力较小,可取消肋板。0018本发明应用的一般流程是形成底板施工必要的作业面,并保持干施工状态;形成前墙及立柱至卸荷平台底面;形成卸荷平台及前墙上部或必要的局部加大处理;墙后回填并压实至预定高度;安。
9、装必要的设施。墙后回填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时的要求,有时需要进行处理。0019前墙底板与地基之间,根据地基情况和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垫层结构。前墙分段之间的沉降位移伸缩缝的临土侧、泄水孔的临土侧,应根据回填料情况,必要时应设反滤体。0020当本发明结构应用于不同专业工程时,可以在前墙临空或临水面设置防护、防撞设施,如护舷、护木等;在前墙上部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局部加大处理,设置专业设施,如系船柱(钩)、爬梯等;对卸荷平台进行局部加大处理,作为设备或塔架基础;在前墙顶面设置护栏等。0021本发明利用卸荷平台,将上部荷载通过立柱传至底板,平台以下土体不再承受上部荷载,减少对前墙的水平土压力,甚至可以达到水平土压力降低25的效果。从而提高挡墙抗滑、抗倾性能,减少结构偏载程度,改善地基和结构受力状况。本发明无需地基处理,减少土方工程量,既解决工程结构问题,又降低工程造价;避免了开采开山采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说明书CN103452132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452132A2/3页6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452132A3/3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345213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