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60019.9 (22)申请日 2017.03.16 (73)专利权人 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山路 626号1幢649室 (72)发明人 张保刚 宋永玉 崔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张玺 (51)Int.Cl. A01C 7/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包 括排种器后壳、 排种盘和取种夹,。
2、 所述排种器后 壳的中心转动连接于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固定连 接于排种盘的中部, 所述排种器后壳的开口处通 过安装座连接有排种器前盖, 所述排种器前盖外 侧固定连接于种箱, 所述种箱的底端连通于设置 在排种器前盖上的进种口, 所述排种盘的表面一 体化设置有凸台, 所述凸台上固定连接有固定 座, 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取种夹, 所述排种器后 壳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种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通过压片可以定量的压取一定数量的种子, 提高了油菜种子的排种质量, 种子残余量少, 节 约种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06547302 U 2017.10.13 CN 206547302。
3、 U 1.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包括排种器后壳(3)、 排种盘(7)和取种夹(8),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排种器后壳(3)的中心转动连接于传动轴(9), 所述传动轴(9)固定连接于排种盘(7)的中 部, 所述排种器后壳(3)的开口处通过安装座(6)连接有排种器前盖(2), 所述排种器前盖 (2)外侧固定连接于种箱(1), 所述种箱(1)的底端连通于设置在排种器前盖(2)上的进种口 (21), 所述排种盘(7)的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凸台(71), 所述凸台(7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72), 所述固定座(72)内安装有取种夹(8), 所述排种器后壳(3)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种管 (5)。 2.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种器前盖(2)的底 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的斜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种夹(8)包括传动 杆(81)以及固定连接于传动杆(81)两端的压片(82)和导杆(83), 所述传动杆(81)上连接有 导杆(8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72)内部的安装室(721)内, 且安装室(721)内与导杆 (83)之间安装有回转弹簧(11), 所述导杆(83)的底端穿过排种盘(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种器后壳(3)的边 缘内侧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板(31), 所。
5、述排种器后壳(3)内表面一体化设置有一弧形凸条 (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片(82)位于凸台 (71)的外侧, 且压片(82)的表面设置有配合取种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83)的底端呈椭 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种管(5)的顶端设 置有取种口(51), 所述取种口(51)为移出上半部分的导种管(5), 且取种口(51)位于压片 (82)所在运动轨迹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种盘(7)的外周。
6、与 排种器后壳(3)边缘的内壁相切。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47302 U 2 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排种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 增加工作效率, 机械化农耕已经成了大多数 农民旋转的耕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 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农用机器。 其中播种 机是一种常用的农用机器, 大多数播种机可以一次实现开沟、 施肥、 播种、 附图、 镇压等多项 工序, 比较受农业工作者的喜欢。 油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农作物, 在我国油菜的种子面积占 1.1亿亩、。
7、 产量1200万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油菜面积和总产的1/3左右, 国产食用植 物油中, 约50来自于油菜籽, 长江流域冬油菜面积、 产量占90以上。 现有的油菜播种的 方式主要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 人工播种器效率低、 费时费力; 目前常用的油菜播种机多 由小麦播种机改装而成, 由于油菜种子与小麦、 玉米、 大豆等农作物相比体积更加小, 平均 直径仅2.2mm, 其重量较轻, 其播种方式也比较特殊, 现有的排种器并不能满足油菜种子的 播种, 导致播种机排种密度不均匀, 导致后期间苗成本高, 浪费种子, 且排种器内种子残余 量大, 不利于节约种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
8、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所述油菜种子排种器具通过压片可以定量的压取一定数量的种子, 提高了油菜种子 的排种质量, 种子残余量少, 节约种子。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包括排种器后壳、 排种盘和取种夹, 所述排种器后壳的中心 转动连接于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于排种盘的中部, 所述排种器后壳的开口处通过 安装座连接有排种器前盖, 所述排种器前盖外侧固定连接于种箱, 所述种箱的底端连通于 设置在排种器前盖上的进种口, 所述排种盘的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凸台, 所述凸台上固定连 接有固定座, 。
9、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取种夹, 所述排种器后壳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种管。 0006 优选的, 所述排种器前盖的底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的斜挡。 0007 优选的, 所述取种夹包括传动杆以及固定连接于传动杆两端的压片和导杆, 所述 传动杆上连接有导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内部的安装室内, 且安装室内与导杆之间安 装有回转弹簧, 所述导杆的底端穿过排种盘。 0008 优选的, 所述排种器后壳的边缘内侧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板, 所述排种器后壳内 表面一体化设置有一弧形凸条。 0009 优选的, 所述压片位于凸台的外侧, 且压片的表面设置有配合取种的凹槽。 0010 优选的, 所述导杆的底端呈椭圆形。 0011 优。
10、选的, 所述导种管的顶端设置有取种口, 所述取种口为移出上半部分的导种管, 且取种口位于压片所在运动轨迹的下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547302 U 3 0012 优选的, 所述排种盘的外周与排种器后壳边缘的内壁相切。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油菜种子排种器, 通过传动轴带动排种盘转动, 进而带动取种夹一同随排种盘转动, 当取种夹上的导杆运动至凸条上时, 凸条推动导杆带 动传动杆进行小幅转动, 进而使得压片与排种盘的表面分离, 当压片经过种子时, 导杆离开 凸条, 传动杆在回转弹簧的作用下, 回转复位, 进而将种子固定在压片和排种盘的表面, 完 成种子夹。
11、取, 当压片运动至导种管上的取种口时, 凸条推动导杆转动, 通过传动杆带动压片 转起, 释放种子, 种子通过取种口进入导种管内, 进行播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通过压片 可以定量的压取一定数量的种子, 提高了油菜种子的排种质量, 种子残余量少, 节约种子。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种器后壳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种盘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种夹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种管结。
12、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种箱、 2排种器前盖、 21进种口、 3排种器后壳、 31环形挡板、 4斜挡、 5导种管、 51取种口、 6安装座、 7排种盘、 71凸台、 72固定座、 721 安装室、 8取种夹、 81传动杆、 82压片、 83导杆、 9传动轴、 10弧形凸条、 11回转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13、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油菜种子排种器, 包括排种器后壳3、 排种 盘7和取种夹8, 所述排种器后壳3的中心转动连接于传动轴9, 所述传动轴9固定连接于排种 盘7的中部, 所述排种器后壳3的开口处通过安装座6连接有排种器前盖2, 所述排种器前盖2 外侧固定连接于种箱1, 所述种箱1的底端连通于设置在排种器前盖2上的进种口21, 所述排 种盘7的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凸台71, 所述凸台7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72, 所述固定座72内安 装有取种夹8, 所述排种器后壳3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种管5。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排种器前盖2的底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
14、的斜挡4, 通过斜挡4, 可以 有效的将落入排种器内的种子向排种盘7一侧集中, 有利于在排种盘7转动时提高取种夹8 的取种效率, 避免排种器内积存过多的种子, 提高种子利用率。 0025 进一步的, 所述取种夹8包括传动杆81以及固定连接于传动杆81两端的压片82和 导杆83, 所述传动杆81上连接有导杆8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72内部的安装室721内, 且 安装室721内与导杆83之间安装有回转弹簧 11, 所述导杆83的底端穿过排种盘7, 通过导杆 83带动传动杆81转动, 进而带动传动杆81另一端的压片82对种子进行压取, 完成取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54730。
15、2 U 4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排种器后壳3的边缘内侧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板31, 所述排种器后 壳3内表面一体化设置有一弧形凸条10, 通过挡板31可以提高排种器前盖2进行支撑, 提高 排种器前盖2的安装精度, 通过凸条10, 可以在推动导杆83随排种盘7转动时, 对导杆83进行 推动, 进而完成取种。 0027 进一步的, 所述压片82位于凸台71的外侧, 确保压片82与排种盘7之间留有足够的 间距进行压住种子, 且压片82的表面设置有配合取种的凹槽, 通过凹槽提高取种效率。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导杆83的底端呈椭圆形, 有利于凸条10对导杆83进行传动, 避免卡 住。 0029。
16、 进一步的, 所述导种管5的顶端设置有取种口51, 所述取种口51为移出上半部分的 导种管5, 且取种口51位于压片82所在运动轨迹的下方, 当压片 82运动到取种口51的位置 时, 凸条10推动导杆83转动, 通过传动杆81带动压片82转起, 释放种子, 种子通过取种口51 进入导种管5内, 进行播种。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排种盘7的外周与排种器后壳3边缘的内壁相切, 可以避免种子从 排种盘7与排种器后壳3的连接处进入排种盘7的后侧, 造成种子的浪费, 提高种子利用率。 0031 具体的, 使用时, 将种子通过种箱1加入到排种器内, 通过传动轴9带动排种盘7转 动, 进而带动取种夹8一。
17、同随排种盘7转动, 当取种夹8上的导杆83运动至凸条10上时, 凸条 10推动导杆83带动传动杆81进行小幅转动, 进而使得压片82与排种盘7的表面分离, 当压片 82经过种子时, 导杆83离开凸条10, 传动杆81在回转弹簧11的作用下, 回转复位, 进而将种 子固定在压片82和排种盘7的表面, 完成种子夹取, 当压片82运动至导种管5上的取种口51 时, 凸条10推动导杆83转动, 通过传动杆81带动压片82转起, 释放种子, 种子通过取种口51 进入导种管5内, 进行播种。 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
18、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547302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206547302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206547302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206547302 U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206547302 U 9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206547302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