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52764.4 (22)申请日 2017.01.16 (73)专利权人 神州金山物联网科技 (上海) 有限 公司 地址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申滨南路968号 虹桥天街F栋9层 (72)发明人 朱梦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代理人 郝丹丹 (51)Int.Cl. A62C 31/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
2、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尤其涉及一 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 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火方式多样、 灭火彻底、 速度快的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 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 供了这样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 置, 包括有齿条、 滑轨、 移动板、 水泵、 齿轮、 旋转 电机、 推车、 出气管、 管道、 气泵、 喷头、 第一进水 管、 第二进水管等; 水箱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进水 管, 水箱内设有水泵, 水泵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 第一进水管穿过水箱。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灭火方 式多样、 灭火彻底、 速度快的效果, 利用本装置可 以快。
3、速地灭火, 且本装置采用风力和水力相结合 的方式, 可以节约灭火时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543343 U 2017.10.10 CN 206543343 U 1.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齿条(1)、 滑轨(2)、 移 动板(3)、 水泵(4)、 齿轮(5)、 旋转电机(6)、 推车(7)、 出气管(8)、 管道(9)、 气泵(10)、 喷头 (11)、 第一进水管(12)、 第二进水管(13)、 水箱(14)和滑块(15); 推车(7)顶部左侧设有水箱 (14), 水箱(14)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13), 水箱(14)内设。
4、有水泵(4), 水泵(4)右侧设有 第一进水管(12), 第一进水管(12)穿过水箱(14), 水箱(14)外右侧设有旋转电机(6), 旋转 电机(6)后侧设有齿轮(5), 推车(7)顶部右侧设有滑轨(2), 滑轨(2)上设有滑块(15), 滑块 (15)左侧连接有齿条(1), 齿条(1)和齿轮(5)啮合, 滑块(15)右侧设有移动板(3), 移动板 (3)右侧上部设有喷头(11), 喷头(11)与第一进水管(12)连接, 移动板(3)右侧中部设有气 泵(10), 移动板(3)右侧下部设有管道(9), 气泵(10)与管道(9)之间设有出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
5、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有滤网(16), 水箱(14)内顶部右侧设有滤网(16), 滤网(16)设在第二进水管(13)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有刻度板(17)、 指示杆(18)和浮球(20), 水箱(14)外侧顶部左侧设有刻度板(17), 水箱(14) 顶部中部设有小孔(19), 小孔(19)内设有指示杆(18), 指示杆(18)底端设有浮球(20), 浮球 (20)位于水箱(14)内, 指示杆(18)左端与刻度板(17)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6、 有工具箱(21), 推车(7)左侧下部设有工具箱(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水箱 (14)材质为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移动板 (3)材质为HT20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43343 U 2 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消防” 即消除防患, 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 工作、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 然、 偶然灾害。
7、的总称, 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 (扑灭)火灾的意思。 灭火与防火, 亦指灭火、 防火人员。 郭孝成 浙江光复记 :“卫队及巡警消防, 见势已烈, 均袖缀白布, 以表 输诚。 ” 如: 必须抓好消防工作。 例如: 消防车、 消防技术。 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消防历史,“消 防” 一词是二十世纪从日本引进的, 是一个外来语。 但 “消防” 的根在中国。 日本的文字是从 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 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 一词不仅字 形与汉字完全相同, 字义也无差别。 现代意义的消防可以更深层的理解为消除危险和防止 灾难。 0003 灭火装置是灭火产品的另一种说法。
8、, 现今人们对灭火产品的称号除了 灭火装置 外, 还有: 灭火器材、 灭火系统、 灭火设备、 灭火器、 灭火药剂、 灭火剂。 0004 现有的灭火装置存在灭火方式单一、 灭火不彻底、 速度慢的缺点, 因此亟需设计一 种灭火方式多样、 灭火彻底、 速度快的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消防用灭火装置存在灭火方式单一、 灭火不彻底、 速 度慢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火方式多样、 灭火彻底、 速度快的 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 火装置, 包括有齿条、 滑轨、 移动板、 水泵、 齿轮、 旋转电机、 推车、 出气管、 管道、 气泵、 喷头、 第一进水管、 第二进水管、 水箱和滑块; 推车顶部左侧设有水箱, 水箱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进 水管, 水箱内设有水泵, 水泵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 第一进水管穿过水箱, 水箱外右侧设有 旋转电机, 旋转电机后侧设有齿轮, 推车顶部右侧设有滑轨, 滑轨上设有滑块, 滑块左侧连 接有齿条, 齿条和齿轮啮合, 滑块右侧设有移动板, 移动板右侧上部设有喷头, 喷头与第一 进水管连接, 移动板右侧中部设有气泵, 移动板右侧下部设有管道, 气泵与管。
10、道之间设有出 气管。 0009 优选地, 还包括有滤网, 水箱内顶部右侧设有滤网, 滤网设在第二进水管下方。 0010 优选地, 还包括有刻度板、 指示杆和浮球, 水箱外侧顶部左侧设有刻度板, 水箱顶 部中部设有小孔, 小孔内设有指示杆, 指示杆底端设有浮球, 浮球位于水箱内, 指示杆左端 与刻度板接触。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43343 U 3 0011 优选地, 还包括有工具箱, 推车左侧下部设有工具箱。 0012 优选地, 水箱材质为不锈钢。 0013 优选地, 移动板材质为HT200。 0014 工作原理: 当需要灭火时, 工作人员将推车推到合适位置。 工作人员通过。
11、第二进水 管往水箱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再控制水泵工作, 水泵通过第一进水管将水箱中的水抽入喷 头中, 再通过喷头喷出, 同时控制气泵工作, 气泵通过出气管将风吹进管道, 再通过管道吹 出来。 然后工作人员控制旋转电机逆时针转动, 带动齿轮逆时针旋转, 从而带动齿条向上移 动, 进而带动滑块向上移动, 滑块向上移动带动移动板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喷头和管道向上 移动, 当移动板移动到一定距离后, 再控制旋转电机顺时针转动, 带动齿轮顺时针旋转, 从 而带动齿条向下移动, 进而带动滑块向下移动, 滑块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 从而带 动喷头和管道向下移动。 工作人员控制旋转电机不断地顺时针和逆时。
12、针交替转动, 使喷头 和管道不断地上下移动, 进而增加灭火范围, 当灭火工作完毕后, 工作人员关闭气泵、 水泵 以及旋转电机, 并将推车推回到合适位置。 0015 因为还包括有滤网, 水箱内侧顶部右侧设有滤网, 滤网设在第二进水管下方, 当往 水箱中注水时, 滤网可以过滤掉一部分的杂质, 从而防止杂质进入到水泵当中, 妨碍水泵工 作。 0016 因为还包括有刻度板、 指示杆和浮球, 水箱外侧顶部左侧设有刻度板, 水箱顶部中 部设有小孔, 小孔内设有指示杆, 指示杆底端设有浮球, 浮球位于水箱内, 指示杆左端与刻 度板接触, 往浮球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整个装置开始运作以后, 当水箱中的水逐渐地被。
13、抽走 以后, 水位不断下降, 浮在水面上的浮球随着水位的下降也在下降, 当水箱内因为加水使水 箱内水位上升时, 指示杆也随之向上移动, 所以浮球上的指示杆可以随着浮球的上下运动 而上下运动, 从而在刻度板上指示出水位, 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水位, 来确定水箱中的水是否 充足, 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加水, 节约灭火时间。 0017 因为还包括有工具箱, 推车左侧下部设有工具箱, 工作人员可以将工作时所需要 的工具放入工具箱当中, 节省去取工具的时间,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8 (3)有益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灭火方式多样、 灭火彻底、 速度快的效果, 利用本装置可以快速 地灭火, 。
14、且本装置采用风力和水力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节约灭火时间, 提高灭火效果, 从而 减轻火灾中的财物损失,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中的标记为: 1-齿条, 2-滑轨, 3-移动板, 4-水泵, 5-齿轮, 6-旋转电机, 7-推 车, 8-出气管, 9-管道, 10-气泵, 11-喷头, 12-第一进水管, 13-第二进水管, 14-水箱, 15-滑 块, 16-滤。
15、网, 17-刻度板, 18-指示杆, 19-小孔, 20-浮球, 21-工具箱。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543343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消防用风力和水力结合式灭火装置, 如图1-4所示, 包括有齿条1、 滑轨2、 移动 板3、 水泵4、 齿轮5、 旋转电机6、 推车7、 出气管8、 管道9、 气泵10、 喷头11、 第一进水管12、 第二 进水管13、 水箱14和滑块15; 推车7顶部左侧设有水箱14, 水箱14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 13, 水箱14内设有水泵4, 水泵4右侧设。
16、有第一进水管12, 第一进水管12穿过水箱14, 水箱14 外右侧设有旋转电机6, 旋转电机6后侧设有齿轮5, 推车7顶部右侧设有滑轨2, 滑轨2上设有 滑块15, 滑块15左侧连接有齿条1, 齿条1和齿轮5啮合, 滑块15右侧设有移动板3, 移动板3右 侧上部设有喷头11, 喷头11与第一进水管12连接, 移动板3右侧中部设有气泵10, 移动板3右 侧下部设有管道9, 气泵10与管道9之间设有出气管8。 0028 还包括有滤网16, 水箱14内顶部右侧设有滤网16, 滤网16设在第二进水管13下方。 0029 还包括有刻度板17、 指示杆18和浮球20, 水箱14外侧顶部左侧设有刻度板17,。
17、 水箱 14顶部中部设有小孔19, 小孔19内设有指示杆18, 指示杆18底端设有浮球20, 浮球20位于水 箱14内, 指示杆18左端与刻度板17接触。 0030 还包括有工具箱21, 推车7左侧下部设有工具箱21。 0031 水箱14材质为不锈钢。 0032 移动板3材质为HT200。 0033 工作原理: 当需要灭火时, 工作人员将推车7推到合适位置。 工作人员通过第二进 水管13往水箱14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再控制水泵4工作, 水泵4通过第一进水管12将水箱14 中的水抽入喷头11中, 再通过喷头11喷出, 同时控制气泵10工作, 气泵10通过出气管8将风 吹进管道9, 再通过管道9吹。
18、出来。 然后工作人员控制旋转电机6逆时针转动, 带动齿轮5逆时 针旋转, 从而带动齿条1向上移动, 进而带动滑块15向上移动, 滑块15向上移动带动移动板3 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喷头11和管道9向上移动, 当移动板3移动到一定距离后, 再控制旋转电 机6顺时针转动, 带动齿轮5顺时针旋转, 从而带动齿条1向下移动, 进而带动滑块15向下移 动, 滑块15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3向下移动, 从而带动喷头11和管道9向下移动。 工作人员控 制旋转电机6不断地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 使喷头11和管道9不断地上下移动, 进而增 加灭火范围, 当灭火工作完毕后, 工作人员关闭气泵10、 水泵4以及旋转电机。
19、6, 并将推车7推 回到合适位置。 0034 因为还包括有滤网16, 水箱14内侧顶部右侧设有滤网16, 滤网16设在第二进水管 13下方, 当往水箱14中注水时, 滤网16可以过滤掉一部分的杂质, 从而防止杂质进入到水泵 4当中, 妨碍水泵4工作。 0035 因为还包括有刻度板17、 指示杆18和浮球20, 水箱14外侧顶部左侧设有刻度板17, 水箱14顶部中部设有小孔19, 小孔19内设有指示杆18, 指示杆18底端设有浮球20, 浮球20位 于水箱14内, 指示杆18左端与刻度板17接触, 往浮球20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整个装置开始运 作以后, 当水箱14中的水逐渐地被抽走以后, 水位不。
20、断下降, 浮在水面上的浮球20随着水位 的下降也在下降, 当水箱14内因为加水使水箱14内水位上升时, 指示杆18也随之向上移动, 所以浮球20上的指示杆18可以随着浮球20的上下运动而上下运动, 从而在刻度板17上指示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543343 U 5 出水位, 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水位, 来确定水箱14中的水是否充足, 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加 水, 节约灭火时间。 0036 因为还包括有工具箱21, 推车7左侧下部设有工具箱21, 工作人员可以将工作时所 需要的工具放入工具箱21当中, 节省去取工具的时间,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3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 改进及替代, 这 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 准。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43343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543343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54334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