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72482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88576.0

申请日:

2013.05.11

公开号:

CN103290865A

公开日:

2013.09.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5/00申请日:2013051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5/00

主分类号:

E02D35/00

申请人:

叶长青

发明人:

叶长青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街道金川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本发明纠偏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
钻水平孔迫降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
孔洞离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间距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表5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石灰浆会产生膨胀,起到抑制地基沉降的效果。

说明书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平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倾斜是地基失稳的表现,其地基失稳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基土的软弱。地基土一般有厚薄不均,软硬不均等现象,若地基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②两建筑物相距过近,使地基中附加应力叠加,地基沉降量加大而导致建筑物(或相邻单元)间的相互倾斜;③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位时,引起相邻房屋地基失水固结,建筑物发生倾斜;④建筑物重心与基底形心经常会出现很大偏离的情况。针对建筑物发生倾斜,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沉降较小部位的地基发生沉降,从而来调整建筑物已存在的不均匀沉降,以达到新的沉降平衡,从而矫正建筑物的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本发明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 
在工程实践中分别钻一排、二排、三排、四排孔洞,发现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以下: 
(1)从基底到第一排水平孔洞顶点范围之间的土层,附加应力变化由两个趋势;所钻孔洞直径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现线性递减趋势;相邻两孔洞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该土层下界面,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 
(2)沿孔洞顶点至水平侧壁点再到孔洞底点,附加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钻孔前,孔洞顶点和底点附加应力减小,左右水平侧壁点附加应力明显增大,大小为钻孔前该点位置处附加应力的2.2~2.4倍,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每排水平孔洞中附加应力最大值位于孔洞水平侧壁点处,第一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附加应力比第二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要大,孔洞排数的变化对相同孔洞侧壁点处的附加应力幅值改变影响不大; 
(3)相邻两孔洞之间的土柱在孔洞直径厚度范围土层内,附加应力除在左右水平侧壁点位置处很小范围内变化较大外,在该土层其他区域变化较小,可将该区域附加应力场视为均匀应力场,大小与该土层中点的附加应力一致;简化取土 柱中点处附加应力值代表该应力场; 
(4)顶排孔洞底点到底排孔洞顶点之间的范围的土层,附加应力也有两个变化趋势:顶排孔洞直径范围内,从孔洞底点向下到底排两相邻孔洞间土柱,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顶排两相邻孔洞土柱宽度范围内,从上到底排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递减趋势; 
(5)从底排孔洞底点向下,附加应力也呈递减趋势;当向下大致至3倍孔洞直径范围的土层深度位置时,附加应力大小趋于钻孔前相应深度位置点处的附加应力值。 
地基沉降量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宽度范围内,同一水平层的土沉降量都相同,具有成层性特点; 
(2)由于钻孔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增大而产生沉降量的范围有限,影响深度为底排孔洞向下3倍直径深度处; 
(3)钻孔后的地基沉降量比钻孔前的要大,孔洞排数愈多,地基沉降量相应就愈大。 
(4)沿基础底面向下,地基沉降量逐渐减小,孔洞间土柱的沉降量也具有成层特点。 
采用钻水平孔迫降技术进行纠倾时,设孔洞直径、间距、个数、排数以及孔洞离基底的距离等参数影响地基的纠偏量。 
1、孔洞离基底距离对纠偏量的影响 
表1为二排孔、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间距为6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离基底距离分别为30~80cm情况下的纠偏量。A为端部检测点,B为中部检测点。 
表1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离基底距离情况下的纠偏量值 

孔洞离基底距离 A(cm) B(cm) 30 44.2 45.7 40 41.4 42.7 50 40.2 41.5 60 39.0 40.3 70 36.6 37.8 80 33.0 34.0

当孔洞离基底距离为30cm时,各参照点的纠偏量值最大;随着孔洞离基底 距离的增大,纠偏量值逐渐减小。当孔洞离基底距离从30cm变化至80cm时,A点纠偏量值从44.2cm减小到33.0mm,变化幅度最大,达到33.9%;B点纠偏量值从45.7mm减小到34.0mm,变化幅度最小,为34.4%。孔洞离基底距离的改变引起各参照点纠偏量值变化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孔洞离基底距离是控制地基纠偏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实际工程中,钻孔位置距基底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距离过远,造成开挖深度增大;另外,基底下土体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可能向外坍塌,尤其在遭水浸泡后基底下土体向外塌落,可能引起不可控制的沉降。距离过近,基底下地基土变薄,基底反力变化过大,基础内力不均匀,导致基础对地基土的沉降调整能力下降。另外,孔洞离基底距离还要考虑是否适宜施工机械的操作。综合以上因素,孔洞离基底距离取为500mm。 
2、孔洞直径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孔洞直径的大小由钻孔机械所决定,其范围在100~300mm,因此,本发明对孔洞直径的大小变化范围依据实际机械情况而定。表2为二排孔、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间距孔洞直径为6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直径孔洞直径分别为100~300mm情况下的纠偏量。 
表2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直径情况下的纠偏量 
孔洞直径 A(cm) B(cm) 100 32.4 33 120 36.6 37 150 39.5 40 200 41.6 42 250 43.7 44 300 47.8 48

3、孔洞间距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 
孔洞间距影响应力集中效应的改变,因此选用不同的孔洞间距分析对纠偏量的影响。表3为二排孔、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间距分别为400~900mm情况下的纠偏量值。 
表3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间距情况下的纠偏量 
孔洞间距 A(cm) B(cm) 400 48.6 50.0 500 44.4 45.7 600 42.3 43.5 700 39.8 40.9 800 35.1 36.1 900 29.6 30.5

4、孔洞排数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 
表4为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间距为600mm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排数m为1~4排情况下的纠偏量值,A点、B点、C点、D点、E点、F点沿轴向方向均匀布置。 
表4各参照点在不同m情况下的纠偏量 

根据大量工程实践,钻水平孔迫降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 
孔洞离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间距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 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表5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 

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石灰浆会产生膨胀,起到抑制地基沉降的效果。 
本发明纠偏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某6层住宅楼系砖混结构,呈L形,高度18m,建于1985年,建筑面积为4800m2,设A、B、C、D四个单元,纵墙承重体系,每层隔层圈梁。其中A、B单位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埋深2.6m。C、D单元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一层地下室,基础埋深3.6m。在D、C单元间设有温度伸缩缝和基础沉降缝。 1999年,该建筑物A、B、C、D单元发生倾斜。2003年,发现纵墙整体向南倾斜120mm,超过国家规范3‰规定的允许值,横墙局部倾斜甚至达11‰,该倾斜造成建筑物整体重心产生很大偏移,基底压力不均匀分布加剧。又由于局部浸水,地基土压缩模量差异增大,致使楼房倾斜继续发展,为确保住宅楼中居民生命安全,必须进行纠倾加固工程。 
本实施例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 
孔洞离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孔洞间距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 
根据上述情况确定孔洞排数为3排,孔洞离基底距离为600mm,孔洞直径为220mm,孔洞间距为650mm。 
该工程纠偏自2003年5月开始,7月末完工,一层居民回迁入住。纠偏完工没有发生墙体开裂,沉降观测结果较理想。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90865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1CN103290865ACN103290865A21申请号201310188576022申请日20130511E02D35/0020060171申请人叶长青地址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街道金川路4号72发明人叶长青54发明名称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

2、。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本发明纠偏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90865ACN103290865A1/2页21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钻水平孔迫降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

3、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孔洞离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孔洞间距。

4、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表5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是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权利要求书CN103290865A2/2页3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石灰浆会产生膨胀,起到抑制地基沉降的效果。权利要求书CN103290865A1/5页4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平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的纠偏方法。背景技术0002建筑物倾斜是地基失稳的表现。

5、,其地基失稳的主要原因有地基土的软弱。地基土一般有厚薄不均,软硬不均等现象,若地基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两建筑物相距过近,使地基中附加应力叠加,地基沉降量加大而导致建筑物或相邻单元间的相互倾斜;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位时,引起相邻房屋地基失水固结,建筑物发生倾斜;建筑物重心与基底形心经常会出现很大偏离的情况。针对建筑物发生倾斜,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沉降较小部位的地基发生沉降,从而来调整建筑物已存在的不均匀沉降,以达到新的沉降平衡,从而矫正建筑物的倾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建筑物的纠偏方法。

6、。0004本发明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钻水平孔,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受荷载面积减小而发生附加应力重力分布,土中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水平孔与周围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地基下沉而迫使建筑物达到回倾目的。0005在工程实践中分别钻一排、二排、三排、四排孔洞,发现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以下00061从基底到第一排水平孔洞顶点范围之间的土层,附加应力变化由两个趋势;所钻孔洞直径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现线性递减趋势;相邻两孔洞范围内的土柱从基底向下到该土层下界面,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00072沿孔洞顶点至水平侧壁点再到孔洞底点,附加应力。

7、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钻孔前,孔洞顶点和底点附加应力减小,左右水平侧壁点附加应力明显增大,大小为钻孔前该点位置处附加应力的2224倍,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每排水平孔洞中附加应力最大值位于孔洞水平侧壁点处,第一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附加应力比第二排孔洞水平侧壁点的要大,孔洞排数的变化对相同孔洞侧壁点处的附加应力幅值改变影响不大;00083相邻两孔洞之间的土柱在孔洞直径厚度范围土层内,附加应力除在左右水平侧壁点位置处很小范围内变化较大外,在该土层其他区域变化较小,可将该区域附加应力场视为均匀应力场,大小与该土层中点的附加应力一致;简化取土柱中点处附加应力值代表该应力场;00094顶排孔洞底点到底排孔洞顶点。

8、之间的范围的土层,附加应力也有两个变化趋势顶排孔洞直径范围内,从孔洞底点向下到底排两相邻孔洞间土柱,附加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趋势;顶排两相邻孔洞土柱宽度范围内,从上到底排孔洞顶点,附加应力大致呈递减趋势;说明书CN103290865A2/5页500105从底排孔洞底点向下,附加应力也呈递减趋势;当向下大致至3倍孔洞直径范围的土层深度位置时,附加应力大小趋于钻孔前相应深度位置点处的附加应力值。0011地基沉降量具有以下特点00121基础宽度范围内,同一水平层的土沉降量都相同,具有成层性特点;00132由于钻孔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增大而产生沉降量的范围有限,影响深度为底排孔洞向下3倍直径深度处;0014。

9、3钻孔后的地基沉降量比钻孔前的要大,孔洞排数愈多,地基沉降量相应就愈大。00154沿基础底面向下,地基沉降量逐渐减小,孔洞间土柱的沉降量也具有成层特点。0016采用钻水平孔迫降技术进行纠倾时,设孔洞直径、间距、个数、排数以及孔洞离基底的距离等参数影响地基的纠偏量。00171、孔洞离基底距离对纠偏量的影响0018表1为二排孔、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间距为6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离基底距离分别为3080CM情况下的纠偏量。A为端部检测点,B为中部检测点。0019表1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离基底距离情况下的纠偏量值0020孔洞离基底距离ACMBCM304424574041442。

10、7504024156039040370366378803303400021当孔洞离基底距离为30CM时,各参照点的纠偏量值最大;随着孔洞离基底距离的增大,纠偏量值逐渐减小。当孔洞离基底距离从30CM变化至80CM时,A点纠偏量值从442CM减小到330MM,变化幅度最大,达到339;B点纠偏量值从457MM减小到340MM,变化幅度最小,为344。孔洞离基底距离的改变引起各参照点纠偏量值变化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孔洞离基底距离是控制地基纠偏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实际工程中,钻孔位置距基底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距离过远,造成开挖深度增大;另外,基底下土体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可能向外坍塌,尤其在。

11、遭水浸泡后基底下土体向外塌落,可能引起不可控制的沉降。距离过近,基底下地基土变薄,基底反力变化过大,基础内力不均匀,导致基础对地基土的沉降调整能力下降。另外,孔洞离基底距离还要考虑是否适宜施工机械的操作。综合以上因素,孔洞离基底距离取为500MM。00222、孔洞直径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0023实际工程中,孔洞直径的大小由钻孔机械所决定,其范围在100300MM,因此,本发明对孔洞直径的大小变化范围依据实际机械情况而定。表2为二排孔、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间距孔洞直径为6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直径孔洞直径分别为100300MM情况下的纠偏量。0024表2各参照点在。

12、不同孔洞直径情况下的纠偏量说明书CN103290865A3/5页60025孔洞直径ACMBCM10032433120366371503954020041642250437443004784800263、孔洞间距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0027孔洞间距影响应力集中效应的改变,因此选用不同的孔洞间距分析对纠偏量的影响。表3为二排孔、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个数为4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间距分别为400900MM情况下的纠偏量值。0028表3各参照点在不同孔洞间距情况下的纠偏量0029孔洞间距ACMBCM400486500500444457600423435700398409。

13、80035136190029630500304、孔洞排数对地基纠偏量的影响0031表4为孔洞离基底距离为500MM、孔洞直径为200MM、孔洞间距为600MM条件下,各参照点在孔洞排数M为14排情况下的纠偏量值,A点、B点、C点、D点、E点、F点沿轴向方向均匀布置。0032表4各参照点在不同M情况下的纠偏量00330034根据大量工程实践,钻水平孔迫降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003。

14、5孔洞离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0036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说明书CN103290865A4/5页70037孔洞间距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

15、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0038表5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00390040纠偏量控制在每天20MM以内,如果纠偏量过大,要在钻好水平孔注入石灰浆,石灰浆会产生膨胀,起到抑制地基沉降的效果。0041本发明纠偏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实施方式0042某6层住宅楼系砖混结构,呈L形,高度18M,建于1985年,建筑面积为4800M2,设A、B、C、D四个单元,纵墙承重体系,每层隔层圈梁。其中A、B单位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埋深26M。C、D单元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一层地下室,基础埋深36M。在D、C单元间设有温度伸缩缝和基础沉降缝。1999年,该建筑物A、B、C、D单。

16、元发生倾斜。2003年,发现纵墙整体向南倾斜120MM,超过国家规范3规定的允许值,横墙局部倾斜甚至达11,该倾斜造成建筑物整体重心产生很大偏移,基底压力不均匀分布加剧。又由于局部浸水,地基土压缩模量差异增大,致使楼房倾斜继续发展,为确保住宅楼中居民生命安全,必须进行说明书CN103290865A5/5页8纠倾加固工程。00430044本实施例技术参数选择如下孔洞排数根据纠偏量进行选取,对于纠偏量小于20CM,孔洞排数为1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20CM小于30CM,孔洞排数为2排,对于纠偏量大于或等于30CM小于40CM,孔洞排数为3排,对于纠偏量大于40CM,孔洞排数为4排。0045孔洞离。

17、基底距离H500A1B1C1D1E1,A1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1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1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1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1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0046孔洞直径D200A2B2C2D2E2,A2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2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2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2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2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0047孔洞间距L600A3B3C3D3E3,A3为结构类型调整系数,B3为建筑层数调整系数,C3为纠偏量调整系数,D3为地基土类型调整系数,E3为地基含水量调整系数,不同情况的参数调整系数采用表5。0048根据上述情况确定孔洞排数为3排,孔洞离基底距离为600MM,孔洞直径为220MM,孔洞间距为650MM。0049该工程纠偏自2003年5月开始,7月末完工,一层居民回迁入住。纠偏完工没有发生墙体开裂,沉降观测结果较理想。说明书CN10329086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