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15692.8 (22)申请日 2018.01.24 (73)专利权人 尚俊峰 地址 236627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税镇镇 农业综合服务站 (72)发明人 尚俊峰 李云静 于朝敏 董伟 袁超 范志峰 胡新见 梁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王新生 (51)Int.Cl. A01K 74/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 装置, 。
2、包括集结块和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外表面 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锁孔与锁块的卡合分别与上 管体和下管体相连接, 且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 体上均设置有管槽, 所述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 体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开口槽, 且下管体通过转盘 与椎头相连接, 所述集结块的上端通过拉绳与连 接环相连接, 且集结块的外侧通过连接绳与重球 相连接, 所述重球与重球之间通过框网相连接, 并且框网的下端与下管体相连接。 该水产品大规 模捕捞装置能便于调节长度, 以便于不同深度的 池塘使用, 能便于使用者独自使用, 能便于将框 网沉入池塘里, 能便于将锥头收入下管体内, 以 免锥头戳伤使用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
3、图4页 CN 207767311 U 2018.08.28 CN 207767311 U 1.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包括集结块 (4) 和连接管 (10) ,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 管 (10) 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锁孔 (15) 与锁块 (12) 的卡合分别与上管体 (1) 和下管体 (11) 相连接, 且上管体 (1) 、 连接管 (10) 和下管体 (11) 上均设置有管槽 (7) , 所述上管体 (1) 、 连接管 (10) 和下管体 (11) 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开口槽 (9) , 且下管体 (11) 通过转盘 (13) 与椎 头 (14) 相连接, 所述集结块 (4) 的上端。
4、通过拉绳 (5) 与连接环 (6) 相连接, 且集结块 (4) 的外 侧通过连接绳 (3) 与重球 (8) 相连接, 所述重球 (8) 与重球 (8) 之间通过框网 (2) 相连接, 并且 框网 (2) 的下端与下管体 (11) 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网 (2) 的结 构形状为立方体, 且框网 (2) 的上端为开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绳 (3) 的 个数与连接管 (10) 的个数相同, 且连接绳 (3) 等角度的连接于集结块 (4) 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
5、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槽 (7) 与开 口槽 (9) 相贯通, 且管槽 (7) 的直径不小于重球 (8) 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 (10) 的 上下两端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上管体 (1) 和下管体 (11) 相连接, 且上管体 (1) 和下管体 (11) 上均等间距的设置有锁块 (12) , 并且连接管 (10) 的个数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 (13) 采用 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椎头 (14) 的上端相连接, 且转盘 (13) 的结形状为六棱柱。 权 。
6、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767311 U 2 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相关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的提高, 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野生水产品已不足以满足人 们的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水产品现已人工养殖, 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 需要定期投 喂饲料, 以便于水产品快速的生长, 水产品捕捞装置就是一种便于捕捞池塘中水产品的装 置, 但是现有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一般最少需要两人才能完成捕捞作业, 若人手不够 时, 将无法完成捕捞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
7、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现有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不便于单人使用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包 括集结块和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锁孔与锁块的卡合分别与上管体 和下管体相连接, 且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体上均设置有管槽, 所述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 体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开口槽, 且下管体通过转盘与椎头相连接, 所述集结块的上端通过拉 绳与连接环相连接, 且集结块的外侧通过连接绳与重球相连接, 所述重球与重球之间通过 框网相连接, 并且框网的下端与下管体相连接。 000。
8、5 优选的, 所述框网的结构形状为立方体, 且框网的上端为开口结构。 0006 优选的, 所述连接绳的个数与连接管的个数相同, 且连接绳等角度的连接于集结 块的外侧。 0007 优选的, 所述管槽与开口槽相贯通, 且管槽的直径不小于重球的直径。 0008 优选的, 所述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相连 接, 且上管体和下管体上均等间距的设置有锁块, 并且连接管的个数为四个。 0009 优选的, 所述转盘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椎头的上端相连接, 且转盘的结形状为 六棱柱。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采用上管 体、 下管体、 。
9、连接管、 管槽、 重球、 锁块、 锁孔、 椎头和转盘的设计, 上管体、 下管体和连接管的 设计, 能便于调节该装置的长度, 以便于不同深度的池塘使用, 管槽的设计, 能便于放置重 球, 从而使得该装置能便于使用者独自使用, 重球的设计, 能便于将框网沉入池塘里, 且便 于使框网快速的形成一个平面矩形, 同时能便于使用者独自使用该装置, 锁孔和锁块的设 计, 能便于固定该装置的长度, 锥头的设计, 能便于该装置位稳定的插入池塘中, 转盘的设 计, 能便于将锥头收入下管体内, 以免锥头戳伤使用者。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767311 U 3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
10、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管体、 连接管和下管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上管体, 2、 框网, 3、 连接绳, 4、 集结块, 5、 拉绳, 6、 连接环, 7、 管槽, 8、 重球, 9、 开口槽, 10、 连接管, 11、 下管体, 12、 锁块, 13、 转盘, 14、 椎头, 15、 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
11、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包括 集结块4和连接管10, 连接管10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锁孔15与锁块12的卡合分别与上 管体1和下管体11相连接, 且上管体1、 连接管10和下管体11上均设置有管槽7, 连接管10的 上下两端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上管体1和下管体11相连接, 且上管体1和下管体11上均 等间距的设置有锁块12, 并且连接管10的个数为四。
12、个, 能便于调节该装置的长度, 管槽7与 开口槽9相贯通, 且管槽7的直径不小于重球8的直径, 能便于将重球8放入管槽7内, 且便于 框网2处于上管体1、 连接管10和下管体11的外侧, 上管体1、 连接管10和下管体11的外侧面 均设置有开口槽9, 且下管体11通过转盘13与椎头14相连接, 转盘13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 椎头14的上端相连接, 且转盘13的结形状为六棱柱, 能便于将椎头14收入下管体11内, 以免 椎头14戳伤使用者, 集结块4的上端通过拉绳5与连接环6相连接, 且集结块4的外侧通过连 接绳3与重球8相连接, 连接绳3的个数与连接管10的个数相同, 且连接绳3等角度的连接于。
13、 集结块4的外侧, 能便升起框网2, 从而便于捕捞水产品, 重球8与重球8之间通过框网2相连 接, 并且框网2的下端与下管体11相连接, 框网2的结构形状为立方体, 且框网2的上端为开 口结构, 能便于捕捞水产品。 0018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时, 首先将该水产品大规模捕捞装置 携带到渔船上, 并根据池塘的深度, 从连接管10内抽出适当长度的上管体1和下管体11, 再 通过锁块12和锁孔15卡合, 锁定上管体1和下管体11的抽出长度, 并转动转盘13, 使椎头14 伸出下管体11, 然后通过椎头14将上管体1、 连接管10和下管体11构成的机构垂直的插入到 池塘里, 并根。
14、据捕捞面积调节四个该机构围成的面积, 再将重球8放入管槽7内, 并使框网2 的四角穿过开口槽9, 最后将连接环6挂在船上, 此时框网2形成一个矩形的捕捞平面, 并处 于池塘的底部, 待一段时间后, 水产品游至框网2的上方时, 通过拉绳5拉动重球8, 使框网2 形成一个立方体, 从而使水产品被框网2框住, 并继续上拉该装置, 直至该装置被拉上岸, 至 此水产品同框网2一同被拉上岸,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 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19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 平” 、“顶” 、“。
15、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767311 U 4 方位、 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76731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7767311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7767311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7767311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7767311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