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724791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40937.4

申请日:

20140327

公开号:

CN203816116U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31/00

主分类号:

A62B31/00

申请人:

朱建阳

发明人:

朱建阳

地址:

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南市街128号老地方大酒店

优先权:

CN201420140937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包括避难舱本体,避难舱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舱门外侧连接有管道,避难舱本体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固定连接,管道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窗户的侧边,管道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与墙壁固定连接,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避难舱本体呈立方体结构,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罐装浓缩氧,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内支撑层、隔热层、防火层,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等待救援时间,生还率高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包括避难舱本体(1),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2),避难舱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3),其特征是,所述的舱门(3)外侧连接有至少可供一个成年人通过的管道(4),所述避难舱本体(1)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管道(4)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窗户(5)的侧边,所述的管道(4)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6)与墙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7),所述的避难舱本体(1)呈立方体结构,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8)、供氧装置(9),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11)、内支撑层(12)、防火层(13)、隔热层(14),所述的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所述的内支撑层(11)和外支撑层(12)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隔热层的内侧还设有外隔离层(15)、内隔离层(16),所述的外隔离层和内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17),所述的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所述避难舱本体(1)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18),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管(17)的截面呈矩形,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外隔离层、内隔离层贴合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其特征是,隔热层(14)为纳米微孔隔热板,防火层(13)为无机玻镁板,所述的隔热层与防火层之间设有铝箔层(2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隔离层(16)、外隔离层(15)都由不锈钢制成,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隔热层(21),所述的软质隔热层由纳基隔热软毡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避难舱本体(1)上端设有上隔板(22),避难舱本体(1)下端设有下隔板(23),所述的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的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芯(24)、二级滤芯(25),避难舱本体(1)顶部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排气管(26),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上隔板(22)上设有透气孔(27),上隔板的上侧设有防尘透气膜(28),所述的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之间设有一组蓄电池(2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各地火灾时有发生,每次发生火灾时,高层楼层的人员很难及时逃离火灾现场,从而造成人身损伤,甚至在火灾中死亡。随着人们对高楼火灾越来越重视,楼层内建造安全通道,通道内设置防火柜,防火柜内装有防尘面具、手电筒、灭火器等,然而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处于恐慌状态,从而导致安全通道内相互拥挤,践踏,在火灾中,只要时间稍长就会造成窒息而死亡,现在也有些高楼上安装一些简易的救生舱,供火灾时避难,由于救生舱设施不完善,结构简单,隔热、防火效果差,避难时间短,救援人员救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简易的救生舱仍然很难有效的挽救人们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隔热效果好,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等待救援时间,生还率高的高楼避难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包括避难舱本体,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避难舱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所述的舱门外侧连接有至少可供一个成年人通过的管道,所述避难舱本体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管道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窗户的侧边,所述的管道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与墙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所述的避难舱本体呈立方体结构,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供氧装置,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内支撑层、防火层、隔热层,所述的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所述的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

高楼发生火灾时,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从窗户处进入管道内,逃入避难舱本体内避难,等待救援,避难舱本体外面的真空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内部设置隔热层、防火层能进一步起到隔热、防火的效果,使得避难腔内的温度远小于火灾现场的温度,内部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吸收打开舱门时进入避难腔内的灰尘等,供氧装置能为避难舱本体密封的空间提供足够的氧气,双重隔热,防火,较长时间的保持避难腔内适合人们生存的环境,为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救援时间,云梯口处有云梯,救援人员可以通过云梯口处配合云梯进行救援,生还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热层的内侧还设有外隔离层、内隔离层,所述的外隔离层和内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所述的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所述避难舱本体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冷却水从进水管处进入冷却管内,吸收外界层层传递过去的热量,保持避难腔内适合人们生存的温度,延长避难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管的截面呈矩形,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于外隔离层、内隔离层贴合接触。 

作为优选,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防火层为无机玻镁板,所述的隔热层与防火层之间设有铝箔层。纳米微孔隔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无机玻镁板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铝箔具有良好的反射热辐射功能,削弱热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隔离层、外隔离层都由不锈钢制成,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隔热层,所述的软质隔热层由纳基隔热软毡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避难舱本体上端设有上隔板,避难舱本体下端设有下隔板,所述的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的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芯、二级滤芯,避难舱本体顶部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上隔板上设有透气孔,上隔板的上侧设有防尘透气膜,所述的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之间设有一组蓄电池。过滤腔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通过透气孔与避难腔连通,保持避难腔内部的气压平衡,一级滤芯、二级滤芯、防尘透气膜分别起到三重过滤烟雾,防止外界烟雾进入避难腔内,蓄电池为避难舱本体内的各种电器提供电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等待救援时间,生还率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墙壁连接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避难舱本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舱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避难舱本体1  避难腔2  舱门3  管道4  窗户5  固定支架6  云梯口7  空气净化装置8  供氧装置9  支撑杆10  外支撑层11  内支撑层12  防火层13  隔热层14  外隔离层15  内隔离层16  冷却管17  进水管18  出水管19  铝箔层20  软质隔热层21  上隔板22  下隔板23  一级滤芯24  二级滤芯25  排气管26  透气孔27  防尘透气膜28  蓄电池29  墙壁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包括避难舱本体1,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2,避难舱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3,舱门3外侧连接有至少可供一个成年人通过的管道4,避难舱本体1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30固定连接,管道4的左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窗户5的侧边,对于有阳台的高层建筑,管道的左端也可以朝向阳台侧面,本实施例中的窗户为飘窗,室内飘窗位置设有避难舱只是标识,便于火灾发生时,人们能快速寻找到避难舱进口位置,管道4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6与墙壁固定连接,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7。如图2所示,避难舱本体1呈立方体结构,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8、罐装浓缩氧9,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11、内支撑层12、防火层13、隔热层14,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内支撑层11和外支撑层12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10,外支撑层11、内支撑层12都为不锈钢板,平时,间隙内的气压为外界气压的1/5,间隙内空气稀薄处于负压状态,通过支撑杆支撑,防止塌陷,外界发生火灾时能有效的降低热传递,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间隙内残余的空气受热会膨胀,由于之前处于负压状态,膨胀后仍然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不会导致外支撑层11、内支撑层12发生膨胀外凸的现象,隔热层14为纳米微孔隔热板,防火层13为无机玻镁板,纳米微孔隔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无机玻镁板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如图3所示,隔热层与防火层之间设有铝箔层20,铝箔具有良好的反射热辐射功能,有效的削弱热辐射;避难舱本体1上端设有上隔板22,避难舱本体1下端设有下隔板23,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之间形成过滤腔,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芯24、二级滤芯25,避难舱本体1顶部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排气管26,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上隔板22上设有透气孔27,上隔板的上侧设有防尘透气膜28,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之间设有一组蓄电池29,过滤腔内端通过透气孔与避难腔内部连通,外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保持避难腔内外的压力平衡,同时又能防止外界烟雾进入避难腔内。

如图2和图3所示,隔热层的内侧还设有外隔离层15、内隔离层16,外隔离层和内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17,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避难舱本体1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18,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19,冷却管17的截面呈矩形,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于外隔离层、内隔离层贴合接触,本实施例中,内隔离层16、外隔离层15都由不锈钢制成,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隔热层21,软质隔热层由纳基隔热软毡制成,冷却水中进水管处进入冷却管中,吸收残余热量,保持避难舱内适合人们生存的温度,延长避难时间,提高生还率。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火灾时,人们第一时间从飘窗外侧面进入管道内,打开舱门进入避难舱内,然后关闭舱门,启动空气净化装置,把由于打开舱门时而进入避难腔内的烟雾吸收掉,同时打开供氧装置,保证避难腔内充足的氧气,外界火灾热量从避难舱本体外侧一层层传递,首先受到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真空间隙的隔热,削弱一部分热量的传递,防火层在高温下也不软化,起到加强支撑整个避难舱本体的作用,经过隔热层继续削弱热量传递,铝箔层能有效的削弱热辐射,冷却水从下端进入冷却管内,带走大量的热量,最后避难舱本体最内层软质隔热层隔绝残余的热量,因此外界热量想要传递到避难腔内要经过三重隔热、一重冷却,因此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避难腔内的温度处于人类能够存活的温度,为救援人员提供足够的救援时间,同时又能防止避难舱整体塌陷。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等待救援时间,生还率高的有益效果。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611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 CN 203816116 U (21)申请号 201420140937.4 (22)申请日 2014.03.27 A62B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朱建阳 地址 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南市街 128 号老地方大酒店 (72)发明人 朱建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 尤其公开 了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包括避难舱本体, 避难舱 本。

2、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 舱门外侧 连接有管道, 避难舱本体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 墙壁固定连接, 管道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 窗户的侧边, 管道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与墙 壁固定连接, 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 避难舱 本体呈立方体结构, 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罐装浓缩氧, 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 外支撑层、 内支撑层、 隔热层、 防火层, 内支撑层和 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 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 内 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因 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 让人们又足够的 避难、 等待救援时间, 生还率高的有益效果。 (51)Int.Cl. 权利。

3、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6116 U CN 203816116 U 1/1 页 2 1.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包括避难舱本体 (1) , 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 (2) , 避难舱 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 (3) , 其特征是, 所述的舱门 (3) 外侧连接有至少可供 一个成年人通过的管道 (4) , 所述避难舱本体 (1) 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固定连接, 所 述的管道 (4) 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壁上窗户 (5) 的侧边,。

4、 所述的管道 (4) 靠近墙壁侧通过 固定支架 (6) 与墙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管道的另一侧面设有云梯口 (7) , 所述的避难舱本体 (1) 呈立方体结构, 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8) 、 供氧装置 (9) , 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 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 (11) 、 内支撑层 (12) 、 防火层 (13) 、 隔热层 (14) , 所述的内支撑层和外 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的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 所述的内支撑层 (11) 和外支撑层 (12) 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 (10)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其特征是, 所述的隔热层的内侧还设 有外隔离层 。

5、(15) 、 内隔离层 (16) , 所述的外隔离层和内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 (17) , 所述 的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 所述避难舱本体 (1) 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 (18) , 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 (19)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其特征是, 所述的冷却管 (17) 的截面 呈矩形, 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外隔离层、 内隔离层贴合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其特征是, 隔热层 (14) 为纳 米微孔隔热板, 防火层 (13) 为无机玻镁板, 所述的隔热层与防火层之间设。

6、有铝箔层 (20) 。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其特征是, 所述的内隔离层 (16) 、 外隔离层 (15) 都由不锈钢制成, 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隔热层 (21) , 所述的软质隔热层 由纳基隔热软毡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其特征是, 所述的避难舱本体 (1) 上端 设有上隔板 (22) , 避难舱本体 (1) 下端设有下隔板 (23) , 所述的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 之间形成过滤腔, 所述的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芯 (24) 、 二级滤芯 (25) , 避难 舱本体 (1) 顶部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排气管 (。

7、26) , 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 上隔板 (22) 上设有透气孔 (27) , 上隔板的上侧设有防尘透气膜 (28) , 所述的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 之间设有一组蓄电池 (29)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16116 U 2 1/3 页 3 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全国各地火灾时有发生, 每次发生火灾时, 高层楼层的人员很难及时逃离火 灾现场, 从而造成人身损伤, 甚至在火灾中死亡。随着人们对高楼火灾越来越重视, 楼层内 建造安全通道, 通道内设置防火柜, 防火柜内装有防。

8、尘面具、 手电筒、 灭火器等, 然而当发生 火灾时, 人们会处于恐慌状态, 从而导致安全通道内相互拥挤, 践踏, 在火灾中, 只要时间稍 长就会造成窒息而死亡, 现在也有些高楼上安装一些简易的救生舱, 供火灾时避难, 由于救 生舱设施不完善, 结构简单, 隔热、 防火效果差, 避难时间短, 救援人员救援需要较长的时 间, 因此简易的救生舱仍然很难有效的挽救人们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 提供了一种隔热效果好, 让人们又足 够的避难、 等待救援时间, 生还率高的高楼避难舱结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

9、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包括避难舱本体, 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 避难舱本体的 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 所述的舱门外侧连接有至少可供一个成年人通过的管道, 所述避难舱本体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管道的外端朝向高楼外侧墙 壁上窗户的侧边, 所述的管道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与墙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管道的另 一侧面设有云梯口, 所述的避难舱本体呈立方体结构, 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供氧装 置, 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 内支撑层、 防火层、 隔热层, 所述的内支撑 层和外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的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 所述的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 间均匀。

10、设有若干支撑杆。 0006 高楼发生火灾时, 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从窗户处进入管道内, 逃入避难舱本体内避 难, 等待救援, 避难舱本体外面的真空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同时内部设置隔热层、 防火 层能进一步起到隔热、 防火的效果, 使得避难腔内的温度远小于火灾现场的温度, 内部的空 气净化装置能吸收打开舱门时进入避难腔内的灰尘等, 供氧装置能为避难舱本体密封的空 间提供足够的氧气, 双重隔热, 防火, 较长时间的保持避难腔内适合人们生存的环境, 为救 援人员提供充足的救援时间, 云梯口处有云梯, 救援人员可以通过云梯口处配合云梯进行 救援, 生还率高。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的隔热层的内侧还。

11、设有外隔离层、 内隔离层, 所述的外隔离层和内 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 所述的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 所述避难舱本体下端设 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 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冷却水从进水 管处进入冷却管内, 吸收外界层层传递过去的热量, 保持避难腔内适合人们生存的温度, 延 长避难时间。 说 明 书 CN 203816116 U 3 2/3 页 4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的冷却管的截面呈矩形, 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于外隔离层、 内隔离层贴合接触。 0009 作为优选, 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 防火层为无机玻镁板, 所述的隔热层与防火 层之间设有铝箔层。纳米微。

12、孔隔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无机玻镁板具有良好的防火效 果, 铝箔具有良好的反射热辐射功能, 削弱热辐射。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的内隔离层、 外隔离层都由不锈钢制成, 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 隔热层, 所述的软质隔热层由纳基隔热软毡制成。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的避难舱本体上端设有上隔板, 避难舱本体下端设有下隔板, 所述 的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之间形成过滤腔, 所述的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 芯、 二级滤芯, 避难舱本体顶部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排气管, 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 上 隔板上设有透气孔, 上隔板的上侧设有防尘透气膜, 所述的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之间 设有一组。

13、蓄电池。 过滤腔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通过透气孔与避难腔连通, 保持避难腔内 部的气压平衡, 一级滤芯、 二级滤芯、 防尘透气膜分别起到三重过滤烟雾, 防止外界烟雾进 入避难腔内, 蓄电池为避难舱本体内的各种电器提供电源。 0012 因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 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 等待救援时间, 生还率 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与墙壁连接俯视图。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避难舱本体剖视图。 0015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舱壁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 避难舱本体 1 避难腔 2 舱门 3 管道 4 窗户 5 固定支架 6 云梯口 7 。

14、空气 净化装置 8 供氧装置 9 支撑杆 10 外支撑层 11 内支撑层 12 防火层 13 隔热层 14 外隔 离层 15 内隔离层 16 冷却管 17 进水管 18 出水管 19 铝箔层 20 软质隔热层 21 上隔板 22 下隔板 23 一级滤芯 24 二级滤芯 25 排气管 26 透气孔 27 防尘透气膜 28 蓄电池 29 墙壁 3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 0018 如图 1 所示的一种高楼避难舱结构, 包括避难舱本体 1, 避难舱本体内设有避难腔 2, 避难舱本体的侧面设有与避难腔连通的舱门 3, 舱门 3 外侧连接有至少。

15、可供一个成年人 通过的管道4, 避难舱本体1的另一侧面与高楼外侧墙壁30固定连接, 管道4的左端朝向高 楼外侧墙壁上窗户 5 的侧边, 对于有阳台的高层建筑, 管道的左端也可以朝向阳台侧面, 本 实施例中的窗户为飘窗, 室内飘窗位置设有避难舱只是标识, 便于火灾发生时, 人们能快速 寻找到避难舱进口位置, 管道4靠近墙壁侧通过固定支架6与墙壁固定连接, 管道的另一侧 面设有云梯口 7。如图 2 所示, 避难舱本体 1 呈立方体结构, 避难舱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8、 罐装浓缩氧 9, 避难舱本体的舱壁从内到外依次为外支撑层 11、 内支撑层 12、 防火层 13、 隔 热层 14, 内支撑层和外。

16、支撑层之间设有间隙, 间隙内处于真空状态, 内支撑层 11 和外支撑 层 12 之间均匀设有若干支撑杆 10, 外支撑层 11、 内支撑层 12 都为不锈钢板, 平时, 间隙内 说 明 书 CN 203816116 U 4 3/3 页 5 的气压为外界气压的 1/5, 间隙内空气稀薄处于负压状态, 通过支撑杆支撑, 防止塌陷, 外界 发生火灾时能有效的降低热传递, 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间隙内残余的空气受热会膨胀, 由 于之前处于负压状态, 膨胀后仍然处于负压状态, 从而不会导致外支撑层 11、 内支撑层 12 发生膨胀外凸的现象, 隔热层 14 为纳米微孔隔热板, 防火层 13 为无机玻镁板。

17、, 纳米微孔隔 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无机玻镁板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 如图 3 所示, 隔热层与防火层 之间设有铝箔层 20, 铝箔具有良好的反射热辐射功能, 有效的削弱热辐射 ; 避难舱本体 1 上 端设有上隔板 22, 避难舱本体 1 下端设有下隔板 23, 上隔板与避难舱本体顶面之间形成过 滤腔, 过滤腔内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一级滤芯24、 二级滤芯25, 避难舱本体1顶部设有与过滤 腔连通的排气管 26, 排气管的外端与大气连通, 上隔板 22 上设有透气孔 27, 上隔板的上侧 设有防尘透气膜 28, 下隔板与避难舱本体底面之间设有一组蓄电池 29, 过滤腔内端通过透 气孔与避难腔。

18、内部连通, 外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保持避难腔内外的压力平衡, 同时又 能防止外界烟雾进入避难腔内。 0019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隔热层的内侧还设有外隔离层 15、 内隔离层 16, 外隔离层和内 隔离层之间设有冷却管 17, 冷却管呈螺旋形套在避难腔外周, 避难舱本体 1 下端设有与冷 却管连通的进水管18, 避难舱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冷却管连通的出水管19, 冷却管17的截面 呈矩形, 冷却管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于外隔离层、 内隔离层贴合接触, 本实施例中, 内隔离 层 16、 外隔离层 15 都由不锈钢制成, 内隔离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隔热层 21, 软质隔热层由纳 基隔热软毡制成,。

19、 冷却水中进水管处进入冷却管中, 吸收残余热量, 保持避难舱内适合人们 生存的温度, 延长避难时间, 提高生还率。 0020 结合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 当发生火灾时, 人们第一时间从飘窗外 侧面进入管道内, 打开舱门进入避难舱内, 然后关闭舱门, 启动空气净化装置, 把由于打开 舱门时而进入避难腔内的烟雾吸收掉, 同时打开供氧装置, 保证避难腔内充足的氧气, 外界 火灾热量从避难舱本体外侧一层层传递, 首先受到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真空间隙的隔 热, 削弱一部分热量的传递, 防火层在高温下也不软化, 起到加强支撑整个避难舱本体的作 用, 经过隔热层继续削弱热量传递, 铝箔层能有。

20、效的削弱热辐射, 冷却水从下端进入冷却管 内, 带走大量的热量, 最后避难舱本体最内层软质隔热层隔绝残余的热量, 因此外界热量想 要传递到避难腔内要经过三重隔热、 一重冷却, 因此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避难腔内的温度处 于人类能够存活的温度, 为救援人员提供足够的救援时间, 同时又能防止避难舱整体塌陷。 因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效果好, 让人们又足够的避难、 等待救援时间, 生还率高的有益 效果。 说 明 书 CN 203816116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116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116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116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