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245575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580070.4

申请日:

20171123

公开号:

CN207639177U

公开日:

2018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D29/00,A01F11/00

主分类号:

A01D29/00,A01F11/00

申请人:

王新春

发明人:

王新春

地址:

4734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沙河铺村江河口83号

优先权:

CN201721580070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淑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包括纵梁、后横梁、后轮、前轮和第一导航杆;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垄沟中,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并将花生秧压倒在传动带上,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后轮之间,当后轮向前转动时,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被向上拔起,从而将花生秧从地里拔出来,省事省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后横梁、后轮、前轮和第一导航杆;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且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行,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水平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并且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所述水平段的后端通过后段连接于所述后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犁铧杆和犁铧,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果装置,所述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和摘果器;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所述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摘果器包括压折条、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并使得压折条位于所述后轮的右侧,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向上超过所述后轮,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于从所述收果箱上方,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和后轮之间,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打轮;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上等间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后轮为同步轮,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平胶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背景技术

当前的花生收割设备在收割花生时,一般是先把花生连秧带果从土里铲出来,凌乱的放在地里晒几天,然后再用摘果器把花生连秧带果一起打碎,秧果分离后靠人力杨吹,分离出来花生米。

这种花生收割设备在使用时,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能够有效地将花生从地里拔出,省事省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包括纵梁、后横梁、后轮、前轮和第一导航杆;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且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

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

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行,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

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水平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并且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所述水平段的后端通过后段连接于所述后横梁上。

可选的,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可选的,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犁铧杆和犁铧,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铧。

可选的,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收果装置,所述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和摘果器;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所述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摘果器包括

压折条、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并使得压折条位于所述后轮的右侧,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向上超过所述后轮,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于从所述收果箱上方,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和后轮之间,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打轮;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配合。

可选的,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上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前轮和后轮为同步轮,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

可选的,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平胶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垄沟中,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并将花生秧压倒在传动带上,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后轮之间,当后轮向前转动时,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被向上拔起,从而将花生秧从地里拔出来,省事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摘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纵梁;2-后横梁;3-后轮;4-前轮;5-传动带;6-前横梁;7-前段;8-水平段;9-后段;11-收果箱;12-压折条;13-第一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5-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17-内拨打轮;18-外拨打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其包括纵梁1、后横梁2、后轮3、前轮4和第一导航杆。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而且,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上等间距分布,该间距以适应花生栽培时的行距而设定,或者该间距是可调的,从而适应不同的花生行距。

所述纵梁的一端(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且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

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行,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和后轮可以为同步轮,所述传动带可以为同步带;或者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平胶带。

当然,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可以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另一端(纵梁的前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花生收割的框架比较稳定,结实可靠。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或者固定于前横梁上(如图所示),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位于所述传动带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航杆和传动带交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水平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并且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所述水平段的后端通过后段连接于所述后横梁上。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垄沟中,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并将花生秧压倒在传动带上,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后轮之间,当后轮向前转动时,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被向上拔起,从而将花生秧从地里拔出来。

优选地,为了使得花生秧在后轮和传动带中被牢固地夹持,所述后轮的外壁面上开设有圆环形的凹槽,所述传动带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从而当花生秧被夹持在所述传动带上的凸起和后轮的凹槽中,能够被牢固地加持.

为了降低花生秧拔出时所需要的力,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犁铧杆和犁铧(图中未示出),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铧,以通过犁铧将花生的根部切断,即在花生秧被夹起的前一刻把花生根切断,并把根部稍向上动一下,以免秧被拔起而果却落在地里,花生秧和果在传动带和后轮的夹带下向上运动,从而省事省力地拔起,此时,所述犁铧的下端低于所述后轮,以使得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犁铧可以进入土里。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当后轮的数量较少时(例如小于5),可以采用手扶拖拉机提供动力,以方便普通农户使用,而且当后轮的数量较多时(例如大于等于5)也可以采用小麦收割机提供动力,即使用小麦收割机的后部动力和驾驶操作部分,以扩大小麦收割机的使用范围,减少小麦收割机的闲置时间,给农户带来额外的利润,增加机器的商业价值。

而且在将花生秧拔出后,将花生果摘下,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收果装置,所述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和摘果器;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以通过所述漏眼孔达到筛土的目的,所述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以通过所述通孔将花生向后输送。

所述摘果器包括压折条,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并使得压折条位于所述后轮的右侧,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向上超过所述后轮,以使得被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的根部进入后轮和压折条之间,并通过压折条被导向。

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于从所述收果箱上方,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以使得将所述花生秧通过所述压折条被导向至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在花生秧的根部被压倒向收果箱时,花生果已下垂转动到摘果器旁,然后把花生果打掉在收果箱里,以实现花生的收割。

所述摘果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和后轮之间,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也就是说,所述收果箱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的拨打轮将花生拨打下来之后,能够落入所述收果箱。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所述内拨打轮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例如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上,并通过减速器带动所述内拨打轮转动;而且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打轮,所述外拨打轮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例如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上,并通过减速器带动所述外拨打轮转动;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配合,以在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配合下,将花生果从花生秧上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上可以设置多个内拨打轮,而且,所述第二横杆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外拨打轮,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结构相同,均包括圆筒、辐条和沿所述内拨打轮或外拨打轮轴向设置的拨打杆,所述圆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或者第二横杆上,以使得所述内拨打轮或者外拨打轮可以转动,所述拨打杆通过辐条安装于所述圆筒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半径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配合将所述花生果从花生秧上全部分离。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收割花生时,能够实现拔秧、摘果、筛土、扬净一次完成,填补国际上没有大型收获一次完成的机器,且落果损失少。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580070.4 (22)申请日 2017.11.23 (73)专利权人 王新春 地址 4734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 沙河铺村江河口83号 (72)发明人 王新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代理人 张淑贤 (51)Int.Cl. A01D 29/00(2006.01) A01F 11/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 摘机, 其包括纵梁、 后横梁、 后轮、 前轮和第一导 航杆;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 轮; 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 每一个 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 所述前 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所述第 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后端固 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 于所述前轮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 合收摘机在使用时, 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 垄沟中, 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 并 将花生秧压倒在传动带上, 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 后轮之间, 当后轮向前转动时, 夹在后轮。

3、和传动 带之间的花生秧被向上拔起, 从而将花生秧从地 里拔出来, 省事省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639177 U 2018.07.24 CN 207639177 U 1.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纵梁、 后横梁、 后轮、 前轮和第一导航 杆;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 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 且 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 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 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 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 所述前轮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 行, 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 所述前轮和与其对。

4、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且所述第 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 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 水平段和后段; 所述前段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纵 梁的前端, 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 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 并且 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 所述水平段的后端通过后段连接于所 述后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横梁, 所述前 横梁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

5、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犁铧杆和犁铧, 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果装置, 所述 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和摘果器; 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 所述 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摘果器包括压折条、 第一固定杆、 第二固定杆、 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 并使得压折条位于 所述后轮的右侧, 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向上超过所述后轮, 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于从 所述收果箱上方,。

6、 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 横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 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 横梁上, 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收果 箱和后轮之间, 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 并位于所 述收果箱的上方; 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 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打 轮; 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 上等间。

7、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轮和后轮为同步 轮, 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 平胶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39177 U 2 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的花生收割设备在收割花生时, 一般是先把花生连秧带果从土里铲出来, 凌 乱的放在地里晒几天, 然后再用摘果器把花生连秧带果一起打碎, 秧果分离后靠人力杨吹, 分离出来花生米。 000。

8、3 这种花生收割设备在使用时, 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能够有效地将花生从地里 拔出, 省事省力。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包 括纵梁、 后横梁、 后轮、 前轮和第一导航杆; 0006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 所述纵梁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 梁, 且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 0007 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 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 0008 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 所述前轮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 线平行, 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

9、后轮的直径, 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0009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且所 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 0010 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 水平段和后段; 所述前段的上端固定于所 述纵梁的前端, 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 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 并且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 所述水平段的后端通过后段连接 于所述后横梁上。 0011 可选的, 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前横梁, 所述前横梁固定于所述纵梁 的前端。 001。

10、2 可选的, 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犁铧杆和犁铧, 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 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铧。 0013 可选的, 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收果装置, 所述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 和摘果器; 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 所述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摘果器包括 0014 压折条、 第一固定杆、 第二固定杆、 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0015 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 并使得压折条 位于所述后轮的右侧, 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向上超过所述后轮, 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 于从。

11、所述收果箱上方, 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639177 U 3 0016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 第一横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 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 述后横梁上, 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 收果箱和后轮之间, 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 并位 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0017 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 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 打轮; 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

12、配合。 0018 可选的, 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上等间距分布。 0019 可选的, 所述前轮和后轮为同步轮, 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 0020 可选的, 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平胶带。 0021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 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垄沟中, 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 并将花生秧压倒 在传动带上, 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后轮之间, 当后轮向前转动时, 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 花生秧被向上拔起, 从而将花生秧从地里拔出来, 省事省力。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

13、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摘果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记示意为: 1-纵梁; 2-后横梁; 3-后轮; 4-前轮; 5-传动带; 6-前横梁; 7-前 段; 8-水平段; 9-后段; 11-收果箱; 12-压折条; 13-第一固定杆; 14-第二固定杆; 15-第一横 杆; 16-第二横杆; 17-内拨打轮; 18-外拨打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7 实施例1 002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 其包括纵梁1、 后横梁2、 后轮3、 前轮 4和第一导航杆。 002。

14、9 所述后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 而且, 所述后轮在所述后横梁上等 间距分布, 该间距以适应花生栽培时的行距而设定, 或者该间距是可调的, 从而适应不同的 花生行距。 0030 所述纵梁的一端(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 且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后横梁而设 置, 本实施例中, 所述纵梁的数量与所述后轮的数量相同, 并且, 每一个后轮对应一个纵梁。 0031 每一个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前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 本实施例中, 所述前轮 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行, 而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 所述前轮和与其对应的 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本实施例中, 所述前轮和后轮可以为同步轮, 所述。

15、传动带可以为同 步带; 或者所述传动带为耐磨损的平胶带。 0032 当然, 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可以包括前横梁, 所述前横梁固定于所述纵 梁的另一端(纵梁的前端), 以使得本实施例的花生收割的框架比较稳定, 结实可靠。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639177 U 4 0033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或者固定于前横梁上(如图所 示), 后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且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轮的右侧, 所述第一 导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后轮的左侧, 也就是说, 所述第一导航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位于所 述传动带的两侧, 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航杆和传动带交叉。 0。

16、03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导航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 水平段和后段; 所述前段的上 端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 且前端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连接角为锐角; 所述水平 段水平设置, 并且与传动带的交叉点位于所述传动带与后轮的结合处; 所述水平段的后端 通过后段连接于所述后横梁上。 0035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 将前轮和后轮布置在花生的垄沟 中, 通过第一导航杆将花生秧进行聚拢, 并将花生秧压倒在传动带上, 然后被送入传动带和 后轮之间, 当后轮向前转动时, 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被向上拔起, 从而将花生秧 从地里拔出来。 0036 优选地, 为了使得花生秧在后轮。

17、和传动带中被牢固地夹持, 所述后轮的外壁面上 开设有圆环形的凹槽, 所述传动带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从而当花生秧被夹持 在所述传动带上的凸起和后轮的凹槽中,能够被牢固地加持. 0037 为了降低花生秧拔出时所需要的力, 所述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括犁铧杆和 犁铧(图中未示出), 所述犁铧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犁铧杆的下端设置有犁 铧, 以通过犁铧将花生的根部切断, 即在花生秧被夹起的前一刻把花生根切断, 并把根部稍 向上动一下, 以免秧被拔起而果却落在地里, 花生秧和果在传动带和后轮的夹带下向上运 动, 从而省事省力地拔起, 此时, 所述犁铧的下端低于所述后轮, 以使得。

18、本实施例的卷拔式 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 犁铧可以进入土里。 0038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使用时, 当后轮的数量较少时(例如小于5), 可以采用手扶拖拉机提供动力, 以方便普通农户使用, 而且当后轮的数量较多时(例如大于 等于5)也可以采用小麦收割机提供动力, 即使用小麦收割机的后部动力和驾驶操作部分, 以扩大小麦收割机的使用范围, 减少小麦收割机的闲置时间, 给农户带来额外的利润, 增加 机器的商业价值。 0039 而且在将花生秧拔出后, 将花生果摘下,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还包 括收果装置, 所述收果装置包括收果箱和摘果器; 所述收果箱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本实施。

19、 例中, 所述收果箱的底板和侧壁上均形成有漏眼孔, 以通过所述漏眼孔达到筛土的目的, 所 述收果箱的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以通过所述通孔将花生向后输送。 0040 所述摘果器包括压折条,所述压折条通过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本实 施例中, 所述压折条为圆弧形, 并使得压折条位于所述后轮的右侧, 所述压折条的一端在径 向上超过所述后轮, 以使得被夹在后轮和传动带之间的花生秧的根部进入后轮和压折条之 间, 并通过压折条被导向。 0041 所述压折条的另一端位于从所述收果箱上方, 并且在径向上小于所述后轮, 以使 得将所述花生秧通过所述压折条被导向至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0042 在花生秧。

20、的根部被压倒向收果箱时, 花生果已下垂转动到摘果器旁, 然后把花生 果打掉在收果箱里, 以实现花生的收割。 0043 所述摘果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杆、 第二固定杆、 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第一固定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639177 U 5 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 所述 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杆, 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 所述第二 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和 后轮之间, 并位于所述收果箱的上方, 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收果箱的右部, 并位于所述收 。

21、果箱的上方, 也就是说, 所述收果箱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 以在所述第一横杆 和第二横杆上的拨打轮将花生拨打下来之后, 能够落入所述收果箱。 004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内拨打轮, 所述内拨打轮可以通过 电机驱动, 例如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上, 并通过减速器带动所述内拨打轮转动; 而 且所述第二横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外拨打轮, 所述外拨打轮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 例如所 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并通过减速器带动所述外拨打轮转动; 所述内拨打轮和外 拨打轮的转向相反并相互配合, 以在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配合下, 将花生果从花生秧上 分离。 0045 本实。

22、施例中, 所述第一横杆上可以设置多个内拨打轮, 而且, 所述第二横杆上也可 以设置多个外拨打轮, 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结构相同, 均包括圆筒、 辐条和沿所述内拨 打轮或外拨打轮轴向设置的拨打杆, 所述圆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或者第二横杆上, 以使 得所述内拨打轮或者外拨打轮可以转动, 所述拨打杆通过辐条安装于所述圆筒上, 本实施 例中, 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的半径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 以 使得所述内拨打轮和外拨打轮配合将所述花生果从花生秧上全部分离。 0046 本实施例的卷拔式花生联合收摘机在收割花生时, 能够实现拔秧、 摘果、 筛土、 扬 净一次完成, 填补国际上没有。

23、大型收获一次完成的机器, 且落果损失少。 0047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 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48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639177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639177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639177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