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4498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039055.1

申请日:

20180116

公开号:

CN108307945A

公开日:

2018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2/05,A01G22/15,A01G22/00,A01G13/00,A01B79/02,A01N65/08,A01N63/00,A01N43/16,A01P3/00,A01P1/00,A01P7/04

主分类号:

A01G22/05,A01G22/15,A01G22/00,A01G13/00,A01B79/02,A01N65/08,A01N63/00,A01N43/16,A01P3/00,A01P1/00,A01P7/04

申请人:

平南县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达耀

地址:

537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贺岗开发区贺岗大道362号

优先权:

CN20181003905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牙斐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涉及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12%的芽孢杆菌、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并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本发明通过将火龙果、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还提高了产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包括扦插、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12%的芽孢杆菌、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将薄膜掀开后,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待火龙果定植后,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0~25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8~10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草的覆盖厚度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的使用量为10-20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栽培法为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5-10cm、高度为1.5-2m的柱子,两柱子间距为3-3.5m,每根柱子周围栽培3-4株小苗,每株小苗的间距为3-5cm,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原产中美洲,目前我国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均有种植。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亚热带果树,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含有大量药效成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需求量日渐增加。火龙果被少量引进时,病虫害较少,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但防治技术还未成熟。当前火龙果主要病害为茎腐病、基腐病、炭疽病、枯萎病、黑斑病、茎枯病、溃疡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为堆蜡粉蚧、黑刺粉虱和刺蛾类等;这些病虫害可危害火龙果果实和植株,使火龙果损失遭受严重损失,而现阶段火龙果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不但污染环境,达不到无公害种植效果,而且随着农药的大量滥用,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火龙果、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还提高了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包括扦插、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还包括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12%的芽孢杆菌、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将薄膜掀开后,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待火龙果定植后,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进一步地,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0~25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30cm。

进一步地,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8~10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稻草的覆盖厚度为2-3cm。

进一步地,所述尿素的使用量为10-20kg/亩。

进一步地,所述柱式栽培法为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5-10cm、高度为1.5-2m的柱子,两柱子间距为3-3.5m,每根柱子周围栽培3-4株小苗,每株小苗的间距为3-5cm,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火龙果、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还提高了产量。

(2)本发明种植火龙果前先种植芝麻,芝麻根、茎和叶的分泌物可抑制土壤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芝麻秸秆与芽孢杆菌一同处理大田,其共同作用抑菌效果更强,在处理后的大田中种植火龙果,其病害和虫害的发病率相对于传统种植方法均有下降,同时,在火龙果中套种和轮作紫苏和茴香,火龙果中套种的紫苏和茴香可分泌抑菌成分,对火龙果病害具有抑杀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发病率。

(3)本发明中的壳聚糖可诱导和刺激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素,进一步提高芽孢杆菌对火龙果土传病害的抑制。

(4)本发明紫苏和茴香轮作有可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土地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包括扦插、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还包括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的枯草芽孢杆菌、20%壳聚糖和20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cm的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尿素的使用量为10kg/亩,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将薄膜掀开后,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即先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5cm、高度为1.5m的柱子,两柱子间距为3m,每根柱子周围栽培3株小苗,每株小苗的间距为3cm,种植后浇上定根水,待火龙果定植后,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0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cm,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8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15cm,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包括扦插、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还包括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12%的蜡状芽孢杆菌、30%壳聚糖和30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3cm的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尿素的使用量为20kg/亩,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将薄膜掀开后,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即先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10cm、高度为2m的柱子,两柱子间距为3.5m,每根柱子周围栽培4株小苗,每株小苗的间距为5cm,种植后浇上定根水,待火龙果定植后,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5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30cm,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10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cm,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包括扦插、育苗、定植和水肥管理,还包括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芝麻采收后,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11%的枯草芽孢杆菌、26%壳聚糖和250%的腐殖土混匀,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5cm的稻草,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尿素的使用量为15kg/亩,并盖上薄膜;第二年春季,将薄膜掀开后,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即先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7cm、高度为1.7m的柱子,两柱子间距为3.4m,每根柱子周围栽培4株小苗,每株小苗的间距为4cm,种植后浇上定根水,待火龙果定植后,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3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5cm,收获紫苏后,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9cm,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18cm,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对比试验:

为说明本发明种植效果,申请人做了以下田间试验,分别布设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共7个小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小组样地3亩,样地中间设置10m隔离带,3重复,每组种植的株数相同,均种植红心火龙果。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分别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方法种植火龙果;对照组1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种植芝麻,也未用芽孢杆菌处理土壤,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2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种植芝麻,但用与实施例3等量的芽孢杆菌处理土壤,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3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种植芝麻,但用与实施例3等量的芽孢杆菌、腐殖土和壳聚糖处理土壤,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4只在火龙果中套种紫苏,未套种茴香,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各组其他管理条件均一致。火龙果种植2年后统计各组发病率和第2年的产量(即第2年平均每亩火龙果产量),结果见表1:

表1

项目/组别 病害发病率(%) 虫害发病率(%) 产量(kg/亩) 试验组1 9 11 3079 试验组2 7 10 3100 试验组3 6 9 3219 对照组1 69 62 2514 对照组2 58 55 2569 对照组3 54 52 2544 对照组4 52 50 1578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通过将火龙果、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还提高了产量。其中种植火龙果前先种植芝麻,芝麻根、茎和叶的分泌物可抑制土壤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壳聚糖可诱导和刺激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素,进一步提高芽孢杆菌对火龙果土传病害的抑制。同时,芝麻秸秆与芽孢杆菌一同处理大田,其共同作用抑菌效果更强,在处理后的大田中种植火龙果,其病害和虫害的发病率相对于传统种植方法均有下降,此外,在火龙果中套种和轮作紫苏和茴香,火龙果中套种的紫苏和茴香可分泌抑菌成分,对火龙果病害具有抑杀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发病率。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039055.1 (22)申请日 2018.01.16 (71)申请人 平南县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537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 县大安镇贺岗开发区贺岗大道362号 (72)发明人 李达耀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牙斐颖 (51)Int.Cl. A01G 22/05(2018.01) A01G 22/15(2018.01) A01G 22/00(2018.01) A01G 13/00(2006.01。

2、) A01B 79/02(2006.01) A01N 65/08(2009.01) A01N 63/00(2006.01) A01N 43/16(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P 1/00(2006.01) 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涉及种植技术领域。 所述方法为火龙果定植前一 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 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12的芽孢杆 菌、 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上面覆。

3、盖一层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并盖上薄膜; 第 二年春季,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并在火 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收获紫苏后, 于第三年春季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 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本发明通 过将火龙果、 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 不 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 达到无公害种植 目的, 还提高了产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307945 A 2018.07.24 CN 108307945 A 1.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包括扦插、 育苗、 定植和水肥管理,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

4、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 重量8-12的芽孢杆菌、 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并盖上薄膜; 第二年春季, 将薄膜 掀开后,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待火龙果定植后,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收获紫苏 后, 于第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 紫苏和茴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苏种植行株 距均为2025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30cm。 3.根据权利要。

5、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茴香种植行株 距均为810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芽孢杆菌为枯 草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稻草的覆盖厚 度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素的使用量 为10-20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式栽培法为 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5-10cm、 高度为1.5-2m的。

6、柱子, 两柱子间距为3-3.5m, 每根柱子周 围栽培3-4株小苗, 每株小苗的间距为3-5cm, 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07945 A 2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 原产中美洲, 目前我国海南、 广西、 广东和福建 等地均有种植。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 亚热带果树, 营养丰富, 功能独特, 含有大量药效 成分,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需求量日渐增加。 火龙果被少量引进时, 病虫害较少, 随着市场 需求。

7、量的增加, 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 但防治技术还未成熟。 当 前火龙果主要病害为茎腐病、 基腐病、 炭疽病、 枯萎病、 黑斑病、 茎枯病、 溃疡病和病毒病; 主 要虫害为堆蜡粉蚧、 黑刺粉虱和刺蛾类等; 这些病虫害可危害火龙果果实和植株, 使火龙果 损失遭受严重损失, 而现阶段火龙果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 不但污染环境, 达不到无公害种植效果, 而且随着农药的大量滥用, 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火龙果、 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 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 达到。

8、无公害种植目的, 还 提高了产量。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包括扦插、 育苗、 定植和水肥管理, 还包括火龙果定 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重量8- 12的芽孢杆菌、 20-30壳聚糖和200-30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上 面覆盖一层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并盖上薄膜; 第二年春季, 将薄膜掀开后,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待火龙果定植后,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收获紫苏后, 于第 三年春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

9、紫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 茴香。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紫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025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 果2030cm。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810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 1520cm。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稻草的覆盖厚度为2-3cm。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尿素的使用量为10-20kg/亩。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柱式栽培法为在大田上均匀插立半径为5-10cm、 高度为1.5-2m的 柱子, 两柱子间距为3-3.5m, 每根柱子周围栽培3-4株小。

10、苗, 每株小苗的间距为3-5cm, 种植 后浇上定根水。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307945 A 3 0013 (1)本发明通过将火龙果、 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 不但减少了火龙果病虫 害的发生, 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 还提高了产量。 0014 (2)本发明种植火龙果前先种植芝麻, 芝麻根、 茎和叶的分泌物可抑制土壤中致病 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 芝麻秸秆与芽孢杆菌一同处理大田, 其共同作用抑菌效果更强, 在 处理后的大田中种植火龙果, 其病害和虫害的发病率相对于传统种植方法均有下降, 同时, 在火龙果中套种和轮作。

11、紫苏和茴香, 火龙果中套种的紫苏和茴香可分泌抑菌成分, 对火龙 果病害具有抑杀作用, 进一步降低了发病率。 0015 (3)本发明中的壳聚糖可诱导和刺激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素, 进一步提高芽孢杆菌 对火龙果土传病害的抑制。 0016 (4)本发明紫苏和茴香轮作有可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了土地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18 实施例1 0019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包括扦插、 育苗、 定植和水肥管理, 还包括 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 重量8的枯草芽孢杆菌、 。

12、20壳聚糖和20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上 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cm的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尿素的使用量为10kg/亩, 并 盖上薄膜; 第二年春季, 将薄膜掀开后,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即先在大田上均匀插 立半径为5cm、 高度为1.5m的柱子, 两柱子间距为3m, 每根柱子周围栽培3株小苗, 每株小苗 的间距为3cm, 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待火龙果定植后,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所述紫苏种植 行株距均为20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20cm, 收获紫苏后, 于第三年春季在火 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8cm, 且与火龙。

13、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 15cm,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0020 实施例2 0021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包括扦插、 育苗、 定植和水肥管理, 还包括 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麻秸秆 重量12的蜡状芽孢杆菌、 30壳聚糖和30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 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3cm的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尿素的使用量为20kg/亩, 并盖上薄膜; 第二年春季, 将薄膜掀开后,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即先在大田上均匀 插立半径为10cm、 高度为2m的柱子。

14、, 两柱子间距为3.5m, 每根柱子周围栽培4株小苗, 每株小 苗的间距为5cm, 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待火龙果定植后,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所述紫苏种 植行株距均为25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30cm, 收获紫苏后, 于第三年春季在 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10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 20cm,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0022 实施例3 0023 本实施例一种火龙果的防病种植方法, 包括扦插、 育苗、 定植和水肥管理, 还包括 火龙果定植前一年先在大田上种植芝麻, 芝麻采收后, 将芝麻秸秆粉碎后与所述芝。

15、麻秸秆 重量11的枯草芽孢杆菌、 26壳聚糖和250的腐殖土混匀, 然后均匀撒入大田中, 再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307945 A 4 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5cm的稻草, 最后在稻草上均匀撒一层尿素, 尿素的使用量为15kg/ 亩, 并盖上薄膜; 第二年春季, 将薄膜掀开后, 使用柱式栽培法种植火龙果, 即先在大田上均 匀插立半径为7cm、 高度为1.7m的柱子, 两柱子间距为3.4m, 每根柱子周围栽培4株小苗, 每 株小苗的间距为4cm, 种植后浇上定根水, 待火龙果定植后, 在火龙果行间种植紫苏, 所述紫 苏种植行株距均为23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果。

16、25cm, 收获紫苏后, 于第三年春 季在火龙果行间种植茴香, 所述茴香种植行株距均为9cm, 且与火龙果靠近的一排距离火龙 果18cm, 茴香收获后继续种植紫苏, 按上述方法循环种植紫苏和茴香。 0024 对比试验: 0025 为说明本发明种植效果, 申请人做了以下田间试验, 分别布设试验组1、 试验组2、 试验组3、 对照组1、 对照组2、 对照组3、 对照组4共7个小组,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每个小 组样地3亩, 样地中间设置10m隔离带, 3重复, 每组种植的株数相同, 均种植红心火龙果。 试 验组1、 试验组2、 试验组3分别采用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的方法种植火龙果;。

17、 对照组1 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种植芝麻, 也未用芽孢杆菌处理土壤, 其他步骤均与实 施例3相同; 对照组2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种植芝麻, 但用与实施例3等量的芽 孢杆菌处理土壤, 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照组3未在火龙果种植前一年先在样地上 种植芝麻, 但用与实施例3等量的芽孢杆菌、 腐殖土和壳聚糖处理土壤, 其他步骤均与实施 例3相同; 对照组4只在火龙果中套种紫苏, 未套种茴香, 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 各组其 他管理条件均一致。 火龙果种植2年后统计各组发病率和第2年的产量(即第2年平均每亩火 龙果产量), 结果见表1: 0026 表1 0027 项目/组。

18、别病害发病率()虫害发病率()产量(kg/亩) 试验组19113079 试验组27103100 试验组3693219 对照组169622514 对照组258552569 对照组354522544 对照组452501578 0028 从表1可以看出, 本发明方法通过将火龙果、 紫苏和茴香进行合理套种轮作, 不但 减少了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 达到无公害种植目的, 还提高了产量。 其中种植火龙果前先种 植芝麻, 芝麻根、 茎和叶的分泌物可抑制土壤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而壳聚糖可诱导和刺 激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素, 进一步提高芽孢杆菌对火龙果土传病害的抑制。 同时, 芝麻秸秆与 芽孢杆菌一同处理大田, 其共同作用抑菌效果更强, 在处理后的大田中种植火龙果, 其病害 和虫害的发病率相对于传统种植方法均有下降, 此外, 在火龙果中套种和轮作紫苏和茴香, 火龙果中套种的紫苏和茴香可分泌抑菌成分, 对火龙果病害具有抑杀作用, 进一步降低了 发病率。 0029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 均应属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307945 A 5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30794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