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0741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5.02 CN 202207414 U *CN202207414U* (21)申请号 201120267703.2 (22)申请日 2011.07.27 A62C 3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江苏中瑞电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3011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上 濮村 189 号 (72)发明人 赵明洁 凌文祥 张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何学成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置领域, 特别是用。
2、于 存储干粉且能在干粉喷射之前对干粉进行松动, 使干粉和气均匀混合的雾混罐。用于干粉灭火的 雾混罐包括雾混罐体, 出粉口设置在雾混罐体的 侧壁, 雾混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压力检测器, 雾混 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 口, 在雾混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雾化装置, 雾化装置 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 雾混罐体的外 部设置有对动力气源进行分配的分配装置, 分配 装置同时与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连接, 雾混罐体 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在雾混罐体内壁的且与出粉 口相通的出料管, 出料管的管口呈喇叭状, 喇叭口 的轴线与雾混罐体的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能使 干粉和气流的充分混合, 保证干粉气流的灭火。
3、效 果。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CN 202207414 U1/1 页 2 1. 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包括雾混罐体, 出粉口设置在雾混罐体的侧壁, 雾混罐体 的顶部还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雾混罐体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 在雾混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使干粉雾化的雾 化装置, 雾化装置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雾混罐体的外部设置有对动力 气源进行分配的分配装置, 分。
4、配装置同时与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雾混罐体的 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在雾混罐体内壁的且与出粉口相通的出料管, 所述的出料管的管口呈喇 叭状, 所述的喇叭口的轴线与雾混罐体的轴线平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盘 管雾化器,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呈环形管, 在盘管雾化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雾化 孔,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与盘管雾化器的径向平行,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 干个倾斜的第二雾化孔。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第二雾化孔的 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 15 80之间。。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蘑 菇雾化器, 所述的蘑菇雾化器由支撑管以及设置在支撑管上的蘑菇伞顶构成, 所述的蘑菇 伞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的出气孔由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出气孔和轴 线倾斜向下的第二出气孔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分配装置包括 与下进气口连接的第一分配管以及与上进气口连接的第二分配管, 在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 配管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 还包括一个联通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配管的分配支路, 所述 的分配支路上设置有电动开度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6、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出料管管口喇 叭口的直径为出料管直径的 2 20 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出粉管的喇叭 口的面积为 S1, 喇叭口与罐底之间的锥面面积为 S2, 所述的 S2 为 S1 的 1-10 倍。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第一雾化孔和第二雾化孔的数量比为 3 1。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于干粉灭火器的雾混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第一出气孔 和第二出气孔的数量比为 3 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20。
7、7414 U1/5 页 3 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置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存储干粉且能在干粉喷射出去 之前对干粉进行松动, 并能使干粉和气均匀混合的雾混罐。 背景技术 0002 干粉具有扑救火灾速度快, 不导电, 不腐蚀, 价值便宜等优点, 对于扑救易燃、 可燃 液体、 气体火灾和电气火灾的独特效果已为世人所公认。 0003 常用的干粉灭火装置为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气和干粉封装在 一个罐体内, 长时间放置在罐内的高压条件下, 干粉容易沉积在罐底形成干粉饼, 使用时喷 出来的气和干粉的混合较差, 存在气量大于干粉量的问题, 灭火效果不理。
8、想。 0004 干粉灭火系统中, 采用单个罐体存放干粉, 罐体中不存在压力气体, 由于火灾的偶 然性和不确定性, 干粉必定在罐体中存放较长的时间, 由于重力作用, 干粉也会在罐体底部 沉积, 当需要进行灭火时, 气体直接从罐体的顶部充入, 这样从喷枪中出来的可能是粉饼或 者单纯的气, 其灭火效果不理想, 无法起到灭火的作用, 无法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能够对沉积在罐体底部干粉进 行预蓬松, 将沉积在罐体的干粉冲散还原成颗粒状的, 并同时与气体进行混合达到一个适 合灭火的气粉混合比的灭火剂的雾混罐。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
9、方案实现 : 0007 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包括雾混罐体, 出粉口设置在雾混罐体的侧壁, 雾混罐 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雾混罐 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 在雾混罐 体的内部设置有使干粉雾化 的雾化装置, 雾化装置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雾化装置由盘管雾化器和 / 或蘑菇雾化器构成, 所述的雾混罐体的外部设置有对动力气源进行分配的分配装置, 分配 装置同时与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连接, 所述的雾混罐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在雾混罐体内 壁的且与出粉口相通的出料管, 所述的出料管的管口呈喇叭状, 所述的喇叭口的。
10、轴线与雾 混罐体的轴线平行。 0008 本实用新型通过雾混罐内部设置多个雾化装置, 设置的雾混罐体外部的分配装置 对动力气源的进行分配, 所述的雾化装置和分配装置进行配合使用, 能对沉积在雾混罐体 底部的干粉进行了一个预冲散, 将沉积的干粉还原成颗粒状, 此时调整分配装置, 使雾混罐 体内部形成一个合适比例的气、 粉混合, 保证了喷出的灭火剂的气和干粉的混合比, 最大化 的实现了干粉灭火的效果, 有利于及时的扑灭火灾, 另外所述的出料管的管口呈喇叭状, 便 于气、 粉混合物的流出, 所述的喇叭口的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 便于气和干粉的进入, 降低 了出粉的阻力, 即降低了出粉需要的罐内压力, 即。
11、降低了罐体的制作难度, 便于生产制造。 0009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盘管雾化器,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呈环形管, 在盘管雾化器的外 说 明 书 CN 202207414 U2/5 页 4 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雾化孔,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与盘管雾化器的径向平行, 所述的盘 管雾化器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倾斜的第二雾化孔, 设置的第一雾化孔直接将动力气体 作用于罐壁上, 易于将附着在罐壁的干粉形成松动, 便于上方的干粉塌陷, 能迅速的松动沉 积的干粉, 同时设置的第二雾化孔同时将动力气体吹下罐体的底部, 碰撞后形成一个上升 气流, 带动气体和松动的干粉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0010 进一步说, 所述的第二。
12、雾化孔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 15 80之间。 0011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蘑菇雾化器, 所述的蘑菇雾化器有支撑管以及设置在支撑管上 的蘑菇伞顶构成, 所述的蘑菇伞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的 出气孔由轴线与水 平方向平行的第一出气孔和轴线倾斜向下的第二出气孔组成, 所述的第一出气孔的气流对 沉积的干粉起到松动和雾化的作用, 第二出气孔吹出的气流对松动的干粉进行雾化并使干 粉和气体进行混合, 得到合适的气粉比的干粉灭火剂。 0012 所述的分配装置包括与下进气口连接的第一分配管以及与上进气口连接的第二 分配管, 在第一分配管和第二分配管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 还包括一个联通第一分配管 。
13、和第二分配管的分配支路, 所述的分配支路上设置有电动开度阀, 此处设置的分配装置能 对动力气流进行流向进行调节, 同时能控制各个流向的动力气流的流量的大小, 配合雾化 装置进行对沉积的干粉进行松动和混合作业。 0013 所述的出料管管口喇叭口的直径为出料管直径的 2-20 倍, 采用此设计是为了让 灭火剂能快速的进入出料管中, 降低了出粉的阻力。 0014 所述的出粉管的喇叭口的面积为 S1, 喇叭口与罐底之间的锥面面积为 S2, 所述的 S2 为 S1 的 1-10 倍, 此处通过计算喇叭口面积与锥面面积的比值来决定喇叭口的高度。 0015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和第二雾化孔的数量比为 3 1。 。
14、0016 所述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的数量比为 3 1。 0017 采用上述比例设计提高了盘管雾化器和蘑菇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能快速实现干粉 的松动以及干粉与气体的混合。 0018 综上所述, 在灭火喷射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雾化装置能对罐体内沉积的干 粉进行一个有效的松动, 并使干粉和动力气体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 得到一个合适的气粉 比的灭火剂, 保证了喷射出来的干粉能有效的进行灭火, 提 高了灭火的效率, 克服了传统 灭火器喷出来的气粉比不均, 灭火效果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盘管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
15、3 为盘管雾化器 A-A 向剖视图 ; 0022 图 4 为蘑菇雾化器的剖视图 ; 0023 图中 1 为雾混罐体, 2 为盘管雾化器, 3 为喇叭口, 4 为蘑菇雾化器, 5 为压力检测 器, 7 为上进气口, 8 为第二分配管, 9 为分配支路, 10 为电动开度阀, 12 为电动三通阀, 13 为 第一分配管, 14为出粉口, 15为下进气口, 16为出料管, 21为第一雾化孔, 22为第二雾化孔, 41 为第一出气孔, 42 为第二出气孔。 说 明 书 CN 202207414 U3/5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 0025 实施方式一 :。
16、 0026 如图1所示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包括雾混罐体1, 出粉口14设置在雾混罐 体的侧壁, 雾混罐体 1 的顶部还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器 5, 所述的 雾混罐体 1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 7 和下进气口 15, 在雾混罐体 1 的内部设置 有使干粉雾化的雾化装置, 此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雾化装置为通过动力气体对沉积的干粉进 行松动, 将干粉还原成颗粒状, 并使干粉和气体混合, 形成干粉雾的装置, 雾化装置与雾混 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 15 连接, 所述的雾化装置由盘管雾化器 2 和蘑菇雾化器 4 构成, 本实 施例中两种雾化器组合使用, 所述的雾混罐体 1 。
17、的外部设置有对动力气源进行分配的分配 装置, 分配装置同时与上进气口 7 和下进气口 15 连接, 所述的雾混罐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固 定在雾混罐体1内壁的且与出粉口相通的出料管16, 所述的出料 管16的管口呈喇叭状, 所 述的喇叭口的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 0027 如图 2 所示的盘管雾化器 2 为环形管, 在盘管雾化器 2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 第一雾化孔 21,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 21 与盘管雾化器 2 的径向平行,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内 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雾化孔 22, 所述的第二雾化孔 22 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 40之间。设置的第一雾化孔 21 直接将动力气体作用于罐壁上,。
18、 易于将附着在罐壁的干粉 形成松动, 便于上方的干粉塌陷, 能迅速的松动沉积的干粉, 同时设置的第二雾化孔 22 同 时将动力气体吹下罐体的底部, 碰撞后形成一个上升气流, 带动气体和松动的干粉进行进 一步的混合。 0028 所述的蘑菇雾化器 4 有支撑管 43 以及设置在支撑管上的蘑菇伞顶构成, 所述的 蘑菇伞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的出气由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出气孔 41 和轴线倾斜向下的第二出气孔 42 组成, 所述的第一出气孔的气流对沉积的干粉起到松动 和雾化的作用, 第二出气孔吹出的气流对松动的干粉进行雾化并使干粉和气体进行混合, 得到合适的气粉比的干粉灭火剂。 002。
19、9 所述的分配装置包括与下进气口 15 连接的第一分配管 13 以及与上进气口 7 连接 的第二分配管 8, 在第一分配管 13 和第二分配管 8 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 12, 电动三通阀 12 用于控制动力气体的流向, 还包括一个联通第一分配管 13 和第二分配管 8 的分配支路 9, 所述的分配支路 9 上设置有电动开度阀 10, 此处设置的分配装置能对动力气流进行流向 进行调节, 同时能控制各个流向的动力气流的流量的大小, 配合雾化装置进行对沉积的干 粉进行松动和混合作业。 0030 所述的出料管 16 管口喇叭口的直径 D1 为出料管直径 D2 的 5 倍, 采用此设计是为 了让灭火剂。
20、能快速的进入出料管中, 降低了出粉的阻力。 0031 所述的出粉管 16 的喇叭口的面积为 S1, 喇叭口与罐底之间的锥面面积为 S2, 所 述的锥面棉结 S2 为喇叭口面积 S1 的 3 倍 ; 此处通过计算喇叭口面积与锥面面积的比值来 决定喇叭口的高度。 0032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和第二雾化孔的数量比为 3 1。 0033 所述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的数量比为 3 1。 0034 采用上述比例设计提高了盘管雾化器和蘑菇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能快速实现干粉 说 明 书 CN 202207414 U4/5 页 6 的松动以及干粉与气体的混合。 0035 下面对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阐述 : 0。
21、036 1、 分配装置的电动三通阀工作, 控制动力气体进入雾混罐的下进气口 ; 0037 2、 动力气体通过下进气口进入雾化装置, 雾化装置的盘管雾化器和蘑菇头雾化器 对沉积的干粉进行松动和混合 ; 0038 3、 经过一段时间后, 分配装置的电动三通阀工作, 使动力气体转向进入第二分配 管, 进入雾混罐的上进气口, 上进气口进入的动力气体推动沉积的干粉下降, 此时同时打开 设置在分配支路上的电动开度阀, 少量动力气体继续进入雾化装置, 雾化装置继续对下降 的干粉进行松动和雾化, 并对动力气体和干粉进行一个混合 ; 0039 4、 压力检测装置对雾混罐体内的压力检测, 检测是否达到设定的喷射压。
22、力。 0040 5、 当达到设定压力时, 开启出粉口设置的喷射阀, 同时分配装置仍按照步骤三的 进气方式工作。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雾混罐内部设置雾化装置, 设置的雾混罐体外部的分配装置对动 力气源的进行分配, 所述的雾化装置和分配装置进行配合使用, 能对沉积在雾混罐体底部 的干粉进行了一个预冲散, 将沉积的干粉还原成颗粒状, 解决了干粉沉积成块无法灭火的 问题, 此时调整分配装置, 使雾混罐体内部形成 一个合适比例的气、 粉混合, 保证了喷出的 灭火剂的气和干粉的混合比, 最大化的实现了干粉灭火的效果, 有利于及时的扑灭火灾。 0042 另外所述的出料管的管口呈喇叭状, 便于气、 粉混合。
23、物的流出, 所述的喇叭口的轴 线垂直于水平方向, 便于气和干粉的进入, 降低了出粉的阻力, 即降低了出粉需要的罐内压 力, 即降低了罐体的制作难度, 便于生产制造。 0043 本实施方式适合用于普通干粉或者超细干粉, 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松粉和混合的作 用。 0044 实施方式二 : 0045 如图4所示的用于干粉灭火的雾混罐, 其包括雾混罐体1, 出粉口14设置在雾混罐 体 1 的侧壁, 雾混罐体 1 的顶部还设置有对雾混罐体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器 5, 所述 的雾混罐, 1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 7 和下进气口 15, 在雾混罐体 1 的内部设置 有使干粉雾化的雾化装置, 雾化装。
24、置与雾混罐体 1 底部的下进气口 15 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盘管雾化器 2, 所述的雾混罐体 1 的外部设置有对动力气源进行分配的 分配装置, 分配装置同时与上进气口 7 和下进气口 15 连接, 所述的雾混罐体 1 的内部还设 置有固定在雾混罐体 1 内壁的且与出粉口 14 相通的出料管 16, 所述的出料管 16 的管口呈 喇叭状, 所述的喇叭口的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 0046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 2 为环形管, 在盘管雾化器 2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雾 化孔 21, 所述的第一雾化孔 21 与盘管雾化器 2 的径向平行, 所述的盘管雾化器 2 内侧壁上 还设置有若干。
25、个第二雾化孔22, 所述的第二雾化孔22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设 置的第一雾化孔直接将动力气体作用于罐壁上, 易于将附着在罐壁的干粉形成松动, 便于 上方的干粉塌陷, 能迅速的松动沉积 的干粉, 同时设置的第二雾化孔同时将动力气体吹下 罐体的底部, 碰撞后形成一个上升气流, 带动气体和松动的干粉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0047 其他组件的结构和连接与实施方式一的相同, 本实施方式主要适用于超细干粉使 用。 说 明 书 CN 202207414 U5/5 页 7 0048 综上所述, 在灭火喷射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雾化装置能对罐体内沉积的干 粉进行一个有效的松动, 并使干粉和动力气体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 得到一个合适的气粉 比的灭火剂, 保证了喷射出来的干粉能有效的进行灭火, 提高了灭火的效率, 克服了传统灭 火器喷出来的气粉比不均, 灭火效果差的缺陷。 说 明 书 CN 202207414 U1/2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07414 U2/2 页 9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