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493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8CN103306493ACN103306493A21申请号201310221320522申请日20130529E04G23/0220060171申请人叶香竹地址325000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雪山路雪景公寓5幢706室72发明人叶香竹54发明名称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混凝土楼板加固构造包括喷射混凝土、碳纤维布、钢压条、钢筋马凳、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楼板下部设置凹槽,凹槽宽度为5060MM,凹槽深度为2025MM,凹槽内设置钢筋马凳,钢筋马凳直径为810MM,钢筋马凳设置间距为30。
2、0400MM,混凝土楼板下面设置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35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下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交接部位粘贴钢压条进行加固。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493ACN103306493A1/1页21一种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混凝土楼板加固构造包括喷射混凝土、碳纤维布、钢压条、钢筋马凳、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楼板下部设置凹槽,凹槽宽度为5060MM,凹槽深度为2025MM,凹槽内设。
3、置钢筋马凳,钢筋马凳直径为810MM,钢筋马凳设置间距为300400MM,混凝土楼板下面设置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35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下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交接部位粘贴钢压条进行加固;梁加固构造包括钢梁、钢板条、对拉螺栓、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下面设置钢梁,钢梁采用空心方钢,钢梁高度为250300MM,钢梁与混凝土梁的钢筋进行焊接,钢梁和混凝土梁内侧和外侧均设置钢板条,钢板条厚度为812MM,对侧钢板条用对拉螺栓进行拉结,对拉螺栓的间距为400450MM,对拉螺栓的直径为2022MM;对于有裂缝的梁,采取以下加固方法凿去破碎层清洗干净后用环氧树脂。
4、砂浆修补加固。在混凝土梁下均设240MM厚砖承重横墙,墙顶与混凝土梁底面间钢楔塞紧,钢楔间距为500MM,钢楔之间浇灌C20细石混凝土捣实;柱加固构造包括碳纤维片压条、箍筋、喷射混凝土、锚固筋、混凝土柱,混凝土柱外侧四角粘贴碳纤维片压条,碳纤维片压条长度为3040MM,混凝土柱外围设箍筋,箍筋直径为810MM,箍筋设置间距为50100MM,箍筋通过锚固筋固定在混凝土柱,锚固筋做成S形,锚固筋直径为1012MM,混凝土柱预埋钢拉钩,锚固筋一端挂在钢拉钩,锚固筋另一端焊接在箍筋,箍筋外围设置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厚度为4050MM;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植筋、高强混凝土、受。
5、力筋、架立筋、水平筋、高强环氧树脂砂浆,基础预留竖向凹槽,凹槽深度为5060MM,凹槽内插入植筋,植筋直径为1618MM,植筋和凹槽之间空隙填充高强环氧树脂砂浆,基础外面浇筑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强度比基础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或者以上,且高强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膨胀混凝土两侧边设置架立筋,架立筋直径为16MM,架立筋内侧设置受力筋,受力筋直径为2022MM,架立筋下部水平段伸入基础的预留孔,基础上方设置水平筋进行加强,水平筋直径为2225MM。权利要求书CN103306493A1/3页3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背景技术。
6、000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出现越来越多,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工程界的重视。设计、施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都可能引发建筑质量事故,严重威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但是对于造价较高的建筑工程事故,拆除处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建筑物合理的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加固后的建筑物既能节省费用,又能够保证安全使用的要求,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但是传统的技术尚不能保证加固结构和原结构形成整体,达到共同承载的目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方法。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对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加固方法。0004本发明中混凝土。
7、楼板加固构造包括喷射混凝土、碳纤维布、钢压条、钢筋马凳、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楼板下部设置凹槽,凹槽宽度为5060MM,凹槽深度为2025MM,凹槽内设置钢筋马凳,钢筋马凳直径为810MM,钢筋马凳设置间距为300400MM,混凝土楼板下面设置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35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下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交接部位粘贴钢压条进行加固。本发明通过钢筋马凳的设置来加强加固体和原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加固体和原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后增大了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提高了结构体的抗弯能力。喷射混凝土下表面粘贴下部粘贴碳纤维布,可以通过碳纤维布的握裹力来提升构件的承。
8、载力。另外,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交接部位剪力较大,故在该部位粘贴钢压条进行加固。0005本发明中梁加固构造包括钢梁、钢板条、对拉螺栓、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下面设置钢梁,钢梁采用空心方钢,钢梁高度为250300MM,钢梁与混凝土梁的钢筋进行焊接,钢梁和混凝土梁内侧和外侧均设置钢板条,钢板条厚度为812MM,对侧钢板条用对拉螺栓进行拉结,对拉螺栓的间距为400450MM,对拉螺栓的直径为2022MM。本发明通过钢梁来加强混凝土梁的抗弯能力,对拉螺栓将钢板条扣紧,钢板条将钢梁和混凝土梁进一步联成整体,避免钢梁和混凝土梁连接部位出现裂缝。0006本发明对于有裂缝的梁,采取以下加固方法凿去破碎层清洗干净后。
9、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加固。在混凝土梁下均设240MM厚砖承重横墙,墙顶与混凝土梁底面间钢楔塞紧,钢楔间距500MM,钢楔之间浇灌C20细石混凝土捣实。0007本发明中柱加固构造包括碳纤维片压条、箍筋、喷射混凝土、锚固筋、混凝土柱,混凝土柱外侧四角粘贴碳纤维片压条,碳纤维片压条长度为3040MM,混凝土柱外围设箍筋,箍筋直径为810MM,箍筋设置间距为50100MM,箍筋通过锚固筋固定在混凝土柱,锚固筋做成S形,锚固筋直径为1012MM,混凝土柱预埋钢拉钩,锚固筋一端挂在钢拉钩,说明书CN103306493A2/3页4锚固筋另一端焊接在箍筋,箍筋外围设置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喷射混凝。
10、土厚度为4050MM。柱四角在承载时,由于应力集中而成为薄弱环节,本发明通过柱四角设置碳纤维片压条来增强柱承载力。S形锚固筋有助于加固箍筋和混凝土柱形成整体。0008本发明中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植筋、高强混凝土、受力筋、架立筋、水平筋、高强环氧树脂砂浆,基础预留竖向凹槽,凹槽深度为5060MM,凹槽内插入植筋,植筋直径为1618MM,植筋和凹槽之间空隙填充高强环氧树脂砂浆,基础外面浇筑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强度比基础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或者以上,且高强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膨胀混凝土两侧边设置架立筋,架立筋直径为16MM,架立筋内侧设置受力筋,受力筋直径为2022MM,架立筋下部水平段伸入。
11、基础的预留孔,基础上方设置水平筋进行加强,水平筋直径为2225MM。基础和加固体如何形成整体是工程的难题,本发明通过基础预埋凹槽,凹槽内插连接筋可以提高加固体和基础的整体性,使加固后的基础在受载情况下加固体和基础共同承载,架立筋和水平筋都起到增强结构整体性的作用。0009本发明具有承载性能强、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0010图1为混凝土楼板加固构造示意图,图2为梁加固构造示意图,图3为柱加固构造示意图,图4为基础加固结构示意图。0011附图标记1、喷射混凝土,2、碳纤维布,3、钢压条,4、钢筋马凳,5、混凝土楼板,6、钢梁,7、钢板条,8、对拉螺栓,9、混凝土梁,10、碳纤维片压条,11、箍筋,。
12、12、喷射混凝土,13、锚固筋,14、混凝土柱,15、基础、16、植筋、17、高强混凝土,18、受力筋,19、架立筋,20、水平筋,21、高强环氧树脂砂浆。具体实施方式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0013图1为混凝土楼板加固构造示意图,混凝土楼板加固构造包括喷射混凝土1、碳纤维布2、钢压条3、钢筋马凳4、混凝土楼板5,混凝土楼板5下部设置凹槽,凹槽宽度为55MM,凹槽深度为20MM,凹槽内设置钢筋马凳4,钢筋马凳4直径为8MM,钢筋马凳4设置间距为350MM,混凝土楼板5下面设置喷射混凝土1,喷射混凝土1厚度为30MM,喷射混凝土1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1下表明粘贴碳纤维布2。
13、,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5交接部位粘贴钢压条3进行加固。0014图2为梁加固构造示意图。梁加固构造包括钢梁6、钢板条7、对拉螺栓8、混凝土梁9,混凝土梁9下面设置钢梁6,钢梁6采用空心方钢,钢梁6高度为280MM,钢梁6与混凝土梁9的钢筋进行焊接,钢梁6和混凝土梁9内侧和外侧均设置钢板条7,钢板条7厚度为10MM,对侧钢板条7用对拉螺栓8进行拉结,对拉螺栓8的间距为420MM,对拉螺栓8的直径为20MM。0015本实施例对于有裂缝的梁,采取以下加固方法凿去破碎层清洗干净后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加固。在混凝土梁9下均设240MM厚砖承重横墙,墙顶与混凝土梁9底面间钢楔塞紧,钢楔间距为500MM,钢楔之。
14、间浇灌C20细石混凝土捣实。0016图3为柱加固构造示意图。柱加固构造包括碳纤维片压条10、箍筋11、喷射混凝土说明书CN103306493A3/3页512、锚固筋13、混凝土柱14,混凝土柱14外侧四角粘贴碳纤维片压条10,碳纤维片压条10长度为35MM,混凝土柱14外围设箍筋11,箍筋11直径为10MM,箍筋11设置间距为80MM,箍筋11通过锚固筋13固定在混凝土柱14,锚固筋13做成S形,锚固筋13直径为10MM,混凝土柱14预埋钢拉钩,锚固筋13一端挂在钢拉钩,锚固筋13另一端焊接在箍筋11,箍筋11外围设置喷射混凝土12,喷射混凝土12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12厚度为45MM。0。
15、017图4为基础加固结构示意图。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基础15、植筋16、高强混凝土17、受力筋18、架立筋19、水平筋20、高强环氧树脂砂浆21,基础15预留竖向凹槽,凹槽深度为55MM,凹槽内插入植筋16,植筋16直径为18MM,植筋16和凹槽之间空隙填充高强环氧树脂砂浆21,基础15外面浇筑高强混凝土17,高强混凝土17强度为C40,高强混凝土17两侧边设置架立筋19,架立筋19直径为16MM,架立筋19内侧设置受力筋18,受力筋18直径为20MM,架立筋19下部水平段伸入基础15的预留孔,基础15上方设置水平筋20进行加强,水平筋20直径为25MM。说明书CN103306493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306493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30649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