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724052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4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358452.1

申请日:

20181115

公开号:

CN109287579A

公开日:

2019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0/00

主分类号:

A01K80/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邱天龙,李琼珍,孙建明,张涛,张兴志,杜以帅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优先权:

CN201811358452A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白振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底网的下方;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翻斗的下方设有储水箱,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框架的两端相连;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本发明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采苗框(2)设置在水槽(1)中、底部设有底网(202),所述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及拨水板(303),该框架(301)与水槽(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303)连接于框架(301)上,并位于所述底网(202)的下方;所述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7),所述翻斗(4)的底部铰接于水槽(1)或储水箱(7)上,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滑轮组件(11)分别与所述框架(301)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该生物净化器(9)通过提水管路(8)与所述储水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上设有导轨(304),框架(301)通过滚轮(302)与该导轨(304)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303)通过U型架(305)安装在框架(301)上;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设有连杆(306),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3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所述框架(301)为两根,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302),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沿同侧的导轨(304)运动;两根所述框架(301)之间通过连杆(306)相连;所述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包括采苗框架(201)、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该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所述底网(202)通过底网固定件(203)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为至少一个,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11)包括定滑轮(1101)及动滑轮(1102),所述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1101),翻斗(4)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1102);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翻斗(4)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1101)、动滑轮(1102)后连接于水槽(1)上,所述动滑轮(1102)的轮轴通过绳索与翻斗(4)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1101)后与所述配重(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水板(303)在翻斗(4)内水重力和配重(5)的作用下往复拨水,在所述采苗框(2)的底网(202)附近形成扰动的水流;所述动滑轮(1102)实现拨水板(303)运行行程为翻斗(4)运行行程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7)包括箱体A(701)、隔板(702)及冲孔板(703),该箱体A(701)上方开口,所述冲孔板(703)通过隔板(702)安装在箱体A(701)内,该冲孔板(703)与箱体A(701)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冲孔板(703)上设有过滤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管路(8)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7)及生物净化器(9)相连通,该提水管路(8)上分别设有水泵(801)、溢流控制阀(802)及流量计A(803),所述储水箱(7)内的水通过水泵(801)泵入生物净化器(9)内;所述进水管路(10)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9)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与所述采苗框(2)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1002),该水流分散管(1002)位于采苗框(2)的上方,所述水流分散管(1002)上安装有流量计B(10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器(9)包括箱体B(901)、液位管(902)、观察窗(903)、曝气管(904)、溢流管(905)、排污管(906)、进水管(907)、出水口(908)、出水主管(909)、盖板(9010)及光源固定轴(9011),该箱体B(901)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9010),在箱体B(901)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该箱体B(901)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901)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904),所述箱体B(901)上的进水管(907)与提水管路(8)相连、出水口(908)与进水管路(10)相连;所述出水主管(909)的上端靠近箱体B(901)的顶部,下端与所述出水口(908)相连,所述排污管(906)设置于箱体B(901)的下部,所述溢流管(905)的上端位于出水主管(909)上端的上方,该溢流管(905)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906)连通;所述箱体B(901)内设有光源固定轴(9011),该光源固定轴(9011)上安装有光源;所述箱体B(901)上分别设有液位管(902)及观察窗(903)。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流从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流下、在采苗框(2)内形成下降流,水透过所述底网(202)经回水管路(6)进入翻斗(4),所述翻斗(4)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4)翻转,进而带动所述拨水装置(3)在水槽(1)上的移动,实现反冲洗底网(202);所述翻斗(4)内的水流入储水箱(7),透过储水箱(7)内的过滤材料后进入储水箱(7)的下部,所述储水箱(7)内的水经提水管路(8)进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9)内,该生物净化器(9)内的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10)自动流入水槽(1)内,完成一个循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贝类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期,通常要经历附着变态,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固着、附着、底栖、埋栖等非浮游生活状态,这一过程也是进行贝类苗种繁育的重要环节,通常称这一过程为采苗过程。以巴菲蛤、文蛤、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等贝类进行采苗为例,当贝类幼虫发育至出现眼点幼虫时,须在育苗池底部铺沙或在池内悬挂附着基为幼虫附着提供场所([1]张成飞等.文蛤育苗技术[J].水产养殖,2017,38(12):28-29.[2]吴陈州,方镇熔.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9(05):42-44.[3]侯洪建等.文蛤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6(03):12-13.[4]李广毅.菲律宾蛤仔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07):241+246.),以保证采苗过程顺利完成,也有少数采用无附着基采苗的方式([5]闫喜武等.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01):41-44.[6]林志华等.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03):242-247.)。

上述传统采苗工艺需要在原育苗池内进行,有基采苗方式苗种采集过程不易观察,附着基的铺设和收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基采苗方式需要经常倒池,或者采苗率较低,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两种采苗方式单位水体采苗效率低,每平方育苗池采苗量通常仅有数万粒。这种大排大换水的采苗方式,在生产过程严重受制于外海水质条件,高温、降雨以及突发水质事件对生产往往会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遇到的采苗工艺问题和水质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环境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该采苗设施基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将进入眼点期的贝类幼虫集中到设施内完成采苗过程,有基无基均可方便实现,操作管理简单,眼点幼虫发育至稚贝全过程无需倒池换水,水体循环利用,水温盐度可控可调,采苗过程便于观察,稚贝收集方便,极大的节省了厂房运行和日常管理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包括水槽、采苗框、拨水装置、翻斗、配重、回水管路、储水箱、提水管路、生物净化器、进水管路及滑轮组件,其中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所述拨水装置包括框架及拨水板,该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所述底网的下方;所述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该翻斗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所述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所述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其中:所述水槽上设有导轨,框架通过滚轮与该导轨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通过U型架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设有连杆,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连接;

所述水槽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框架为两根,每根框架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每根框架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沿同侧的导轨运动;两根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U型架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采苗框包括采苗框架、底网及底网固定件,该采苗框架设置在水槽内,所述底网通过底网固定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的底部;所述采苗框为至少一个,每个采苗框的底网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定滑轮及动滑轮,所述水槽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翻斗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翻斗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动滑轮后连接于水槽上,所述动滑轮的轮轴通过绳索与翻斗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相连;

所述拨水板在翻斗内水重力和配重的作用下往复拨水,在所述采苗框的底网附近形成扰动的水流;所述动滑轮实现拨水板运行行程为翻斗运行行程的两倍;

所述储水箱包括箱体A、隔板及冲孔板,该箱体A上方开口,所述冲孔板通过隔板安装在箱体A内,该冲孔板与箱体A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冲孔板上设有过滤材料;

所述提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及生物净化器相连通,该提水管路上分别设有水泵、溢流控制阀及流量计A,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泵入生物净化器内;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与所述采苗框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该水流分散管位于采苗框的上方,所述水流分散管上安装有流量计B;

所述生物净化器包括箱体B、液位管、观察窗、曝气管、溢流管、排污管、进水管、出水口、出水主管、盖板及光源固定轴,该箱体B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在箱体B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该箱体B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所述箱体B上的进水管与提水管路相连、出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所述出水主管的上端靠近箱体B的顶部,下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排污管设置于箱体B的下部,所述溢流管的上端位于出水主管上端的上方,该溢流管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箱体B内设有光源固定轴,该光源固定轴上安装有光源;所述箱体B上分别设有液位管及观察窗;

本发明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为:

水流从所述采苗框的上方流下、在采苗框内形成下降流,水透过所述底网经回水管路进入翻斗,所述翻斗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翻转,进而带动所述拨水装置在水槽上的移动,实现反冲洗底网;所述翻斗内的水流入储水箱,透过储水箱内的过滤材料后进入储水箱的下部,所述储水箱内的水经提水管路进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内,该生物净化器内的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自动流入水槽内,完成一个循环。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

2.本发明的拨水装置为机械式自动反冲装置,耐海水腐蚀、运行稳定、避免了电子器件在海水养殖设施中易损坏的风险;滑轮组件的设计在有效降低设备高度的前提下保证了拨水板全覆盖底网,反冲无死角。

3.本发明的生物净化器提供了微藻活力维持必须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本发明的全套循环水系统采用一次提水技术,水力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维护管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苗设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采苗设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采苗设施中拨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苗设施中生物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槽;

2为采苗框,201为采苗框架,202为底网,203为底网固定件;

3为拨水装置,301为框架,302为滚轮,303为拨水板,304为导轨,305为U型架,306为连杆;

4.为翻斗,5为配重,6为回水管路;

7为储水箱,701为箱体A,702为隔板,703为冲孔板;

8为提水管路,801为水泵,802为溢流控制阀,803为流量计A;

9为生物净化器,901为箱体B,902为液位管,903为观察窗,904为曝气管,905为溢流管,906为排污管,907为进水管,908为出水口,909为出水立管,9010为盖板,9011为光源固定轴;

10为进水管路,1001为流量计B,1002为水流分散管;

11为滑轮组件,1101为定滑轮,1102为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采苗设施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水槽1呈长方体,底部具有3°~5°的坡度,在水槽1内设有至少一个采苗框2;本实施例的采苗框2为四个,沿水槽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采苗框2包括采苗框架201、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该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底网固定件203呈方框形,将能够透水的底网202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

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滚轮302、拨水板303、导轨304、U型架305及连杆306,水槽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框架301为两根,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滚轮302,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与同侧的导轨304滚动连接、沿同侧的导轨304运动。两根框架301之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306固接于一体。拨水板303通过U型架305安装在框架301上,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框架301上。本实施例的拨水装置3的数量与采苗框2相同,也为四个;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

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储水箱7,翻斗4的底部铰接于水槽1的侧面或储水箱7上,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306连接。滑轮组件11包括定滑轮1101及动滑轮1102,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1101,翻斗4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1102;框架301两端的连杆306均连接有绳索,翻斗4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1101、动滑轮1102后连接于水槽1上,动滑轮1102的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绳索与翻斗4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1101后与配重5相连。拨水板303在翻斗4内水重力和配重5的作用下往复拨水,在采苗框2的底网202附近形成扰动的水流;动滑轮1102可实现拨水板303运行行程为翻斗4运行行程的两倍。

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该回水管路6的一端与水槽1较深一端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固定于翻斗4的上方。储水箱7位于翻斗4的下方,包括箱体A701、隔板702及冲孔板703,该箱体A701上方开口,冲孔板703通过隔板702安装在箱体A701内、隔板702用于辅助固定冲孔板703,该冲孔板703与箱体A701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冲孔板703上设有过滤材料(本实施例的过滤材料为多孔纤维滤棉)。

生物净化器9包括箱体B901、液位管902、观察窗903、曝气管904、溢流管905、排污管906、进水管907、出水口908、出水主管909、盖板9010及光源固定轴9011,该箱体B901呈上端开口的圆柱形,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9010,在箱体B901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本实施例的生物载体填料可为PP多孔填料);该箱体B901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901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904,箱体B901上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进水管907、靠近底部的位置开有出水口908,本实施例的进水管907为一弯头,一端与箱体B90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提水管路8相连。出水口908与进水管路10相连。出水主管909的上端靠近箱体B901的顶部,下端与出水口908相连;排污管906设置于箱体B901的下部,溢流管905的上端位于出水主管909上端的上方,该溢流管905的下端与排污管906连通,溢流管905可避免箱体B901内的水由盖板9010与箱体B901顶部之间溢出。箱体B901内设有光源固定轴9011,该光源固定轴9011上安装有光源,提供了微藻活力维持必须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箱体B901上分别设有液位管902及观察窗903。

提水管路8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7的箱体A701内部及生物净化器9的进水管97相连通,该提水管路8上分别设有水泵801、溢流控制阀802及流量计A803,储水箱7内的水通过水泵801泵入生物净化器9的箱体B901内。

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进水管路10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9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与采苗框2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1002,该水流分散管1002位于采苗框2的上方,水流分散管1002上安装有流量计B1001。

本发明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为:

水流从采苗框2的上方流下、在采苗框2内形成下降流,水透过底网202经回水管路6进入翻斗4,翻斗4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4翻转,进而带动拨水装置3沿固定在水槽1上导轨304的移动,实现反冲洗底网202。同时,翻斗4内的水流入储水箱7,透过储水箱7内的过滤材料后进入储水箱7的下部,储水箱7内的水经提水管路8上的水泵801泵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9内,该生物净化器9内的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10自动流入水槽1内,完成一个循环。

本发明可实现水体循环利用,使单胞藻饵料保持鲜活,该设备尤其适用于进入眼点幼虫期的贝类幼虫进行采苗。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358452.1 (22)申请日 2018.11.15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72)发明人 邱天龙 李琼珍 孙建明 张涛 张兴志 杜以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02 代理人 白振宇 (51)Int.Cl. A01K 80/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

2、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 施及其使用方法, 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 底部设 有底网, 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 拨水板 连接于框架上, 并位于底网的下方; 翻斗及配重 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 翻斗的下方设有储水箱, 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 翻斗的上部 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框架的两端相连; 翻 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 采苗框 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 该生 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储水箱连通。 本发明根 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 降流养殖工艺, 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 率, 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 态。 权利要求书2页 。

3、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09287579 A 2019.02.01 CN 109287579 A 1.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包括水槽(1)、 采苗框(2)、 拨水装置 (3)、 翻斗(4)、 配重(5)、 回水管路(6)、 储水箱(7)、 提水管路(8)、 生物净化器(9)、 进水管路 (10)及滑轮组件(11), 其中采苗框(2)设置在水槽(1)中、 底部设有底网(202), 所述拨水装 置(3)包括框架(301)及拨水板(303), 该框架(301)与水槽(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 所述拨水 板(303)连接于框架(301)上, 并位于所述底网(202)的下方;。

4、 所述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 于水槽(1)的两端, 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7), 所述翻斗(4)的底部铰 接于水槽(1)或储水箱(7)上, 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滑轮组件(11)分别与所述框架 (301)的两端相连; 所述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 所述采苗框 (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 该生物净化器(9)通过提水管路(8) 与所述储水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槽(1)上设 有导轨(304), 框架(301)通过滚轮(302)与该导轨(。

5、304)滚动连接, 所述拨水板(303)通过U 型架(305)安装在框架(301)上; 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设有连杆(306), 翻斗(4)的上部及 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3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槽(1)的顶 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 所述框架(301)为两根, 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 所述滚轮(302), 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沿同侧的导轨(304)运动; 两 根所述框架(301)之间通过连杆(306)相连; 所述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

6、, 通过螺母固定在 所述框架(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苗框(2)包 括采苗框架(201)、 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 该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 所 述底网(202)通过底网固定件(203)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苗框(2)为 至少一个, 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组件(11) 包括定滑轮(1101)及。

7、动滑轮(1102), 所述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1101), 翻斗(4)所 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1102); 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 翻斗(4)所在一端的绳 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1101)、 动滑轮(1102)后连接于水槽(1)上, 所述动滑轮(1102)的轮轴 通过绳索与翻斗(4)的上部相连; 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1101)后与所述配重(5)相 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水板(303) 在翻斗(4)内水重力和配重(5)的作用下往复拨水, 在所述采苗框(2)的底网(202)附近形成 扰动的水流; 所述动滑轮(1。

8、102)实现拨水板(303)运行行程为翻斗(4)运行行程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箱(7)包 括箱体A(701)、 隔板(702)及冲孔板(703), 该箱体A(701)上方开口, 所述冲孔板(703)通过 隔板(702)安装在箱体A(701)内, 该冲孔板(703)与箱体A(701)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 所述 冲孔板(703)上设有过滤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水管路(8) 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7)及生物净化器(9)相连通, 该提水管路(8)上分别设有水泵(801)、 权 利 要 。

9、求 书 1/2 页 2 CN 109287579 A 2 溢流控制阀(802)及流量计A(803), 所述储水箱(7)内的水通过水泵(801)泵入生物净化器 (9)内; 所述进水管路(10)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9)相连通, 另一端连通有与所述采苗框(2) 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1002), 该水流分散管(1002)位于采苗框(2)的上方, 所述水流分散 管(1002)上安装有流量计B(10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净化器 (9)包括箱体B(901)、 液位管(902)、 观察窗(903)、 曝气管(904)、 溢流管(905)、 排污。

10、管 (906)、 进水管(907)、 出水口(908)、 出水主管(909)、 盖板(9010)及光源固定轴(9011), 该箱 体B(901)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9010), 在箱体B(901)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 该箱体B (901)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901)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904), 所述箱体B (901)上的进水管(907)与提水管路(8)相连、 出水口(908)与进水管路(10)相连; 所述出水 主管(909)的上端靠近箱体B(901)的顶部, 下端与所述出水口(908)相连, 所述排污管(906) 设置于箱体B(901)的下部, 所述溢流管(905)的上端。

11、位于出水主管(909)上端的上方, 该溢 流管(905)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906)连通; 所述箱体B(901)内设有光源固定轴(9011), 该 光源固定轴(9011)上安装有光源; 所述箱体B(901)上分别设有液位管(902)及观察窗 (903)。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流从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流下、 在采苗框(2)内形成下降流, 水透过所述底 网(202)经回水管路(6)进入翻斗(4), 所述翻斗(4)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4)翻转, 进而带动 所述拨水装置(3)在水槽(1)上的移动,实现反冲洗底网(202);。

12、 所述翻斗(4)内的水流入储 水箱(7), 透过储水箱(7)内的过滤材料后进入储水箱(7)的下部, 所述储水箱(7)内的水经 提水管路(8)进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9)内, 该生物净化器(9)内的 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10)自动流入水槽(1)内, 完成一个循环。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9287579 A 3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 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贝类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期, 通常要经历附着变态, 从浮游生活转变为。

13、固着、 附着、 底栖、 埋栖等非浮游生活状态, 这一过程也是进行贝类苗种繁育的重要环节, 通常称 这一过程为采苗过程。 以巴菲蛤、 文蛤、 菲律宾蛤仔、 中国蛤蜊等贝类进行采苗为例, 当贝类 幼虫发育至出现眼点幼虫时, 须在育苗池底部铺沙或在池内悬挂附着基为幼虫附着提供场 所(1张成飞等.文蛤育苗技术J.水产养殖,2017,38(12):28-29.2吴陈州,方镇熔.文 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9(05):42-44.3侯洪建等.文蛤人工育苗技术 J.齐鲁渔业,2006(03):12-13.4李广毅.菲律宾蛤仔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技术J.现 代农业科技,2017(07):241+2。

14、46.), 以保证采苗过程顺利完成, 也有少数采用无附着基采苗 的方式(5闫喜武等.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 (01):41-44.6林志华等.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03):242- 247.)。 0003 上述传统采苗工艺需要在原育苗池内进行, 有基采苗方式苗种采集过程不易观 察, 附着基的铺设和收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无基采苗方式需要经常倒池, 或者采苗率较 低, 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这两种采苗方式单位水体采苗效率低, 每平方育苗 池采苗量通常仅有数万粒。 这种大排大换水的采苗方式, 在生产过程严重受制于。

15、外海水质 条件, 高温、 降雨以及突发水质事件对生产往往会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遇到的采苗工艺问题和水质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环境问 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该采苗设施基 于循环水养殖模式, 可将进入眼点期的贝类幼虫集中到设施内完成采苗过程, 有基无基均 可方便实现, 操作管理简单, 眼点幼虫发育至稚贝全过程无需倒池换水, 水体循环利用, 水 温盐度可控可调, 采苗过程便于观察, 稚贝收集方便, 极大的节省了厂房运行和日常管理成 本。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 本发明的贝类下降流高密。

16、度采苗设施包括水槽、 采苗框、 拨水装置、 翻斗、 配重、 回 水管路、 储水箱、 提水管路、 生物净化器、 进水管路及滑轮组件, 其中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 底部设有底网, 所述拨水装置包括框架及拨水板, 该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 所述拨 水板连接于框架上, 并位于所述底网的下方; 所述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 该翻斗 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 所述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 翻斗的上部及 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端相连; 所述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9287579 A 4 管路, 所述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

17、器连通的进水管路, 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 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0007 其中: 所述水槽上设有导轨, 框架通过滚轮与该导轨滚动连接, 所述拨水板通过U 型架安装在框架上; 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设有连杆, 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 件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连接; 0008 所述水槽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 所述框架为两根, 每根框架上均 安装有所述滚轮, 每根框架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沿同侧的导轨运动; 两根所述框架之间 通过连杆相连; 所述U型架的两端车丝, 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0009 所述采苗框包括采苗框架、 底网及底网固定件, 该采苗框架设置在水槽内, 所述底 网通。

18、过底网固定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的底部; 所述采苗框为至少一个, 每个采苗框 的底网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 0010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定滑轮及动滑轮, 所述水槽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 翻斗所在的 一端设有动滑轮; 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 翻斗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 动滑轮后连接于水槽上, 所述动滑轮的轮轴通过绳索与翻斗的上部相连; 另一端的绳索绕 过该端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相连; 0011 所述拨水板在翻斗内水重力和配重的作用下往复拨水, 在所述采苗框的底网附近 形成扰动的水流; 所述动滑轮实现拨水板运行行程为翻斗运行行程的两倍; 0012 所述储水箱包括箱体A、 隔板及冲孔板。

19、, 该箱体A上方开口, 所述冲孔板通过隔板安 装在箱体A内, 该冲孔板与箱体A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 所述冲孔板上设有过滤材料; 0013 所述提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及生物净化器相连通, 该提水管路上分别设有 水泵、 溢流控制阀及流量计A, 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泵入生物净化器内; 所述进水管 路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相连通, 另一端连通有与所述采苗框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 该水 流分散管位于采苗框的上方, 所述水流分散管上安装有流量计B; 0014 所述生物净化器包括箱体B、 液位管、 观察窗、 曝气管、 溢流管、 排污管、 进水管、 出 水口、 出水主管、 盖板及光源固定轴, 该箱体B的顶。

20、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 在箱体B内装有 生物载体填料, 该箱体B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 所述箱 体B上的进水管与提水管路相连、 出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出水主管的上端靠近箱体B 的顶部, 下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 所述排污管设置于箱体B的下部, 所述溢流管的上端位于 出水主管上端的上方, 该溢流管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连通; 所述箱体B内设有光源固定轴, 该光源固定轴上安装有光源; 所述箱体B上分别设有液位管及观察窗; 0015 本发明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为: 0016 水流从所述采苗框的上方流下、 在采苗框内形成下降流, 水透过所述底网经回水 管路进。

21、入翻斗, 所述翻斗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翻转, 进而带动所述拨水装置在水槽上的移 动,实现反冲洗底网; 所述翻斗内的水流入储水箱, 透过储水箱内的过滤材料后进入储水箱 的下部, 所述储水箱内的水经提水管路进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内, 该生物净化器内的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自动流入水槽内, 完成一个循环。 0017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8 1.本发明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 可以大 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 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9287579 A 5 0019 2.本发明。

22、的拨水装置为机械式自动反冲装置, 耐海水腐蚀、 运行稳定、 避免了电子 器件在海水养殖设施中易损坏的风险; 滑轮组件的设计在有效降低设备高度的前提下保证 了拨水板全覆盖底网, 反冲无死角。 0020 3.本发明的生物净化器提供了微藻活力维持必须的光照条件, 增加了循环水系统 运行的稳定性。 0021 4.本发明的全套循环水系统采用一次提水技术, 水力运行稳定, 可靠性高, 维护管 理简单。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采苗设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 图2为本发明采苗设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 图3为本发明采苗设施中拨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采苗设施中。

23、生物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 1水槽; 0027 2为采苗框, 201为采苗框架, 202为底网, 203为底网固定件; 0028 3为拨水装置, 301为框架, 302为滚轮, 303为拨水板, 304为导轨, 305为U型架, 306 为连杆; 0029 4.为翻斗, 5为配重, 6为回水管路; 0030 7为储水箱, 701为箱体A, 702为隔板, 703为冲孔板; 0031 8为提水管路, 801为水泵, 802为溢流控制阀, 803为流量计A; 0032 9为生物净化器, 901为箱体B, 902为液位管, 903为观察窗, 904为曝气管, 905为溢 流管, 90。

24、6为排污管, 907为进水管, 908为出水口, 909为出水立管, 9010为盖板, 9011为光源 固定轴; 0033 10为进水管路, 1001为流量计B, 1002为水流分散管; 0034 11为滑轮组件, 1101为定滑轮, 1102为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0036 如图14所示, 本发明的采苗设施包括水槽1、 采苗框2、 拨水装置3、 翻斗4、 配重5、 回水管路6、 储水箱7、 提水管路8、 生物净化器9、 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 其中水槽1呈长 方体, 底部具有3 5 的坡度, 在水槽1内设有至少一个采苗框2; 本实施例的采。

25、苗框2为四 个, 沿水槽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采苗框2包括采苗框架201、 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 该 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 底网固定件203呈方框形, 将能够透水的底网202可拆卸地安 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 0037 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 滚轮302、 拨水板303、 导轨304、 U型架305及连杆306, 水槽 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 框架301为两根, 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滚轮 302, 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与同侧的导轨304滚动连接、 沿同侧的导轨304 运动。 两根框架301之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306固接。

26、于一体。 拨水板303通过U型架305安装 在框架301上, 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 通过螺母固定在框架301上。 本实施例的拨水装置3的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9287579 A 6 数量与采苗框2相同, 也为四个; 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 0038 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 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储水箱7, 翻斗4的底部 铰接于水槽1的侧面或储水箱7上, 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 两端的连杆306连接。 滑轮组件11包括定滑轮1101及动滑轮1102, 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 轮1101, 翻斗4所在的一。

27、端设有动滑轮1102; 框架301两端的连杆306均连接有绳索, 翻斗4所 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1101、 动滑轮1102后连接于水槽1上, 动滑轮1102的轮轴的 两端分别通过绳索与翻斗4的上部相连; 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1101后与配重5相 连。 拨水板303在翻斗4内水重力和配重5的作用下往复拨水, 在采苗框2的底网202附近形成 扰动的水流; 动滑轮1102可实现拨水板303运行行程为翻斗4运行行程的两倍。 0039 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 该回水管路6的一端与水槽1较深 一端的底部相连通, 另一端固定于翻斗4的上方。 储水箱7位于翻斗4的下方, 包。

28、括箱体A701、 隔板702及冲孔板703, 该箱体A701上方开口, 冲孔板703通过隔板702安装在箱体A701内、 隔 板702用于辅助固定冲孔板703, 该冲孔板703与箱体A701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 冲孔板703 上设有过滤材料(本实施例的过滤材料为多孔纤维滤棉)。 0040 生物净化器9包括箱体B901、 液位管902、 观察窗903、 曝气管904、 溢流管905、 排污 管906、 进水管907、 出水口908、 出水主管909、 盖板9010及光源固定轴9011, 该箱体B901呈上 端开口的圆柱形, 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9010, 在箱体B901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本实。

29、施 例的生物载体填料可为PP多孔填料); 该箱体B901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901 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904, 箱体B901上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进水管907、 靠近底部的位置开 有出水口908, 本实施例的进水管907为一弯头, 一端与箱体B901的内部相连通, 另一端与提 水管路8相连。 出水口908与进水管路10相连。 出水主管909的上端靠近箱体B901的顶部, 下 端与出水口908相连; 排污管906设置于箱体B901的下部, 溢流管905的上端位于出水主管 909上端的上方, 该溢流管905的下端与排污管906连通, 溢流管905可避免箱体B901内的水 由盖板9010与。

30、箱体B901顶部之间溢出。 箱体B901内设有光源固定轴9011, 该光源固定轴 9011上安装有光源, 提供了微藻活力维持必须的光照条件, 增加了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 性。 箱体B901上分别设有液位管902及观察窗903。 0041 提水管路8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7的箱体A701内部及生物净化器9的进水管97相连 通, 该提水管路8上分别设有水泵801、 溢流控制阀802及流量计A803, 储水箱7内的水通过水 泵801泵入生物净化器9的箱体B901内。 0042 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 进水管路10的一端与生物 净化器9相连通, 另一端连通有与采苗框2数量相同。

31、的水流分散管1002, 该水流分散管1002 位于采苗框2的上方, 水流分散管1002上安装有流量计B1001。 0043 本发明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的使用方法为: 0044 水流从采苗框2的上方流下、 在采苗框2内形成下降流, 水透过底网202经回水管路 6进入翻斗4, 翻斗4内水位升高引起翻斗4翻转, 进而带动拨水装置3沿固定在水槽1上导轨 304的移动,实现反冲洗底网202。 同时, 翻斗4内的水流入储水箱7, 透过储水箱7内的过滤材 料后进入储水箱7的下部, 储水箱7内的水经提水管路8上的水泵801泵入到装有光源和生物 载体填料的生物净化器9内, 该生物净化器9内的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进水管路10自动流 入水槽1内, 完成一个循环。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9287579 A 7 0045 本发明可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使单胞藻饵料保持鲜活, 该设备尤其适用于进入眼 点幼虫期的贝类幼虫进行采苗。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9287579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9287579 A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9287579 A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9287579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