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鱼类行为的装置,特别涉及测试鱼类水流速 度偏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行为学是研究鱼类对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外在反应的学科, 对渔业生产、鱼类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流水环境 中,鱼类为了保持位置需要不断的游泳。自然界中水流速度随时间和 空间变化巨大,而水流速度的变化也伴随着种内竞争压力、捕食压力 和食物资源的改变,因此鱼类对特定水流速度的偏好和选择对其生存 和繁衍至关重要,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鱼类水流速度偏好的研究一般在循环水道中进行, 水道采用设置障碍物或单纯改变水道横截面积来改变水流速度,用以 产生不同的水流速度区域。但此类装置产生的水流速度变化并不均匀 和连续,很难人为控制,且往往掺杂其他生态因子的干扰,例如基底 质、水深、泳道宽度等。这些实验装置的限制很容易导致实验数据可 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其他研究者很难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独测定鱼类水流速度偏好的试验装 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鱼类水流速度偏好的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槽,其 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内依次顺序设置有整流板、透明的过渡水道、放 射状筛板和梯度水道,在整流板的前部还设置有变频造浪器,在梯度 水道的后部设置有回流装置;其中整流板的截面被两个以上的隔板分 隔为多个均匀区域;放射状筛板内设置有发散状的薄壁细管,梯度水 道的形状为一端小、一端大的喇叭状,薄壁细管的发散幅度与梯度水 道的放散幅度一致;在梯度水道的末端封闭有导流筛板,其中导流筛 板的中部具有开口,开口部位设置有活动筛板;在放射状筛板和开口 之间设置有由螺旋状环绕的细钢丝和加固钢丝构成的泳道,回流装置 朝向梯度水道的侧面设置有凹球面。
所述梯度水道的前部还设置有具有盖子的投饵管。
梯度水道等距离的横截面半径与其对应水流速度的关系具体满 足如下条件:
vn+1=vn-10
rn+1/rn=(vn/vn+1)0.5
n=a、b、c、....,vn为在n点的截面处的水流速度,10为参数,代表水流 速度在截面均匀变化量为10cm/s,rn为梯度水道中n点截面处梯度水 道的半径。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该装置可以排除测定过程中基底质、水深以及泳道宽度等生态 因子的影响,较为精确的测定鱼类的水流速度偏好行为;
2.该装置能实现梯度水道中的水流速度横向均一稳定,纵向均匀 变化,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3.该装置水流速度范围可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自由调节,能够满足 不同大小和游泳能力试验鱼的测定要求;
4.该装置安装了投饵管,可根据试验需求极为方便地向水道中的 试验鱼投入饵料或信号物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整流板的截面图;
图3为梯度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摄像机,2为计算机,3为步进电机驱动器,4为变频 造浪器,5为整流板,6为过渡水道,7为放射状筛板,8为梯度水道, 9为泳道,10为导流筛板,11为活动筛板,12为投饵管,13为盖子, 14为梯度水道支架,15为回流装置,16为加固钢丝,17为细钢丝, 18为外部水槽,19为内置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试验时,向水槽中注水至没过回流装置15 约10cm。运行时,开启计算机2、步进电机驱动器3和变频造浪器4。 在计算机上操作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向步进电机驱动器3发出特定电 脉冲数,控制造浪器4螺旋桨的转速,进而控制初始水流速度(大于 80cm/s),即图3中a处的水流速度。由于电脉冲数可自由、精确设 定,使得梯度水道8的初始水流速度可自由调控。造浪器4产生的水 流为旋转水流,旋转水流向前经过整流板5,整流板5由4块内置薄 板19将整个截面均分,在尽可能不降低水流的前提下削减水体旋转, 水流经过整流板5之后基本为平流,继续向前经过透明过渡水道6进 入放射状筛板7。筛板7由呈发散状的薄壁细管构成,其发散幅度与 梯度水道8保持一致,使得从筛板7流出的水流均一、稳定,呈发散 状,避免了死角的产生,保证梯度水道8中水流的均匀。梯度水道8 由透明、硬质薄膜构成,利于试验鱼的观察的拍摄。水流进入梯度水 道8后,通过水道横截面积的增大,实现水流速度持续降低。本发明 通过设置水道横截面积不均匀但有规律的增大,实现水道中水流速度 的均匀降低。水道中等距离的横截面半径与其对应水流速度的关系具 体满足如下条件:
lab=lbc=lcd=lde=lef=lfg=lgh=lhi
vb=va-10
vc=vb-10
…
rb/ra=(va/vb)0.5
rc/rb=(vb/vc)0.5
…
其中lab、lbc、lcd等为a截面与b截面,b截面与c截面,c截面 与d截面等之间的距离;ra、vb、rc等为梯度水道中a,b,c等截面 处梯度水道的半径;va、vb、vc等为对应a,b,c等截面处的水流速 度;10为参数,代表水流速度在截面a,b,c等的均匀变化量为10cm/s。 试验时可根据试验场所的大小和试验鱼大小来决定梯度水道8的长 度,梯度水道8越长,其半径的变化就越为缓慢,水道内的水流速度 变化也更为缓和,使得测定结果更为精确。
梯度水道中水流速度的标定方法为:在梯度水道8的正下方平行 于水道中轴线放置一把长直尺,打开投饵管12的盖子13,用注射器 注入约一滴红色墨水,用高速相机拍摄红色墨水在梯度水道中的前进 过程。然后通过记录红墨水相对直尺的移动距离,计算梯度水道各截 面的水流速度。所测梯度水道8各截面的水流速度最后可通过水流速 度与对应横截面积的关系(二者成反比)进行矫正。
梯度水道8中心安装环状钢丝网构成的泳道9,泳道9前后直径 保持一致,由螺旋状环绕的细钢丝17和两条加固钢丝16构成,钢丝 足够细且排列较为稀疏,避免产生较大的阻力和遮挡视线。泳道9用 于限定试验鱼的游泳空间,保证试验鱼在测定过程中周围空间恒定, 避免了泳道横截面大小(游泳空间)对其流速偏好的影响。梯度水道 末端连接导流筛板10和活动筛板11,具有导流和防止试验鱼逃逸的 作用,其中活动筛板11安装于导流筛板10中部,可从导流筛板10 中拆卸,利于取出和放入试验鱼。回流装置15固定位于筛板10前方 20cm处,面对筛板10的方向有一个凹球面,利于水的回流。
投饵管12可根据研究需求,开盖后投入饵料、颜色标记物以及 气味物质等,可丰富该发明装置的研究内容,平时上盖为闭合状态。
具体试验操作为:该发明装置使用前,首先需要运用上文提到的 方法对梯度水道8的水流布局进行标定,然后根据水流速度的均匀递 减,将水道8区分为若干个流速区域。试验时,在计算机端将初始速 度调至预设值,打开活动筛板11,放入试验鱼后再关闭活动筛板11, 将试验鱼进行1小时的驯化,使其适应泳道9内的环境及水流速度的 变化。1小时后开启摄像机1,对试验鱼在泳道内的游泳行为进行为 时1小时的拍摄,拍摄结束后打开活动筛板11,取出试验鱼。拍摄 的视频采用专用行为学软件EthoVisionXT9(Nodus公司)进行分析, 计算的指标为试验鱼在每个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出现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