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气管道.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3911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21691.6

申请日:

20170607

公开号:

CN108992813A

公开日:

2018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7/12

主分类号:

A62B7/12

申请人:

吴超然

发明人:

吴超然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街通湖路236号通湖公寓3号楼515

优先权:

CN20171042169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供气管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供气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II或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链牙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带I和链带II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可在链带I和链带II上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两个导向口、底板、盖板、内芯体,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隙,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外侧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分离张开,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上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空隙、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I或孔洞II上设置有出气管口或设置有阀门或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出气管道,上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出气管道、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通过所述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以所述的链牙I和链牙II为导轨进行滑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垂直或基本垂直于所述盖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导向边I和导向边II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II,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一个导向口II。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气管道。

背景技术

建筑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烟雾对人们的侵害,现有技术已有如下:在建筑的结构的内部或结构外设置有供气管道,上述供气管道在楼层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出气口,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伸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因此建筑的下方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性就更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逃生的人们可打开阀门或开关通过所述的出气口吸入空气,由于供气管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建筑的外侧并没有受到烟雾的影响,或者就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气体过滤装置连接或与空气净化室连接或与氧气室连接或新风空调机房连接,那么即使烟雾蔓延到该处,但从上述进气口进入供气管道的气体是不会受到烟雾污染的,因此人们可借助出气口吸入没受烟雾影响的空气,然后憋住呼吸前进一段时间如5-20秒钟,在另一个出气口处呼出空气,同时打开另一个出气口的开关通过上述另一个出气口吸入空气后关闭开关继续前进,这样循环就可不断前进并且不会吸入烟雾,从而保证生命的安全并可逃离建筑。这样的技术措施存在使用出气口不方便的缺点,而且不能持续地吸入新鲜空气,会对逃生人员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并且容易造成争抢出气口的风险。

现有技术已揭示拉链的定义,拉链是由两条互为啮合的柔性牙链带及可使其重复进行拉开、拉合的拉头等组成的连接件。拉链可分为三个系列:金属、尼龙、胶牙(注塑);连续成型:尼龙;单个成型:金属(冲压)、胶牙(注塑)。按材质分类:金属材料分为铝质和铜质;尼龙的材料为聚酯单丝;胶牙的材料主要为聚甲醛(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拉链的工作原理一般是用合力和分力的原理解释的: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在夹角很小的情况下,作用在尖角上的力很大,两分力向拉链施力且分力大于竖直向下的合力,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离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分开。也可以说拉链又称拉锁,是一个可重复拉合、拉开的由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它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常见的拉链形式有单头闭尾式、双头闭尾式、双头开尾式等。拉链的原理是利用了一个简单机械——斜面,也叫楔。用手拉动时你会感觉很轻松,因为利用斜面是省力的,但要用手直接将拉链啮合,却是十分的困难。早在西元前2500年埃及人建金字塔时,即使用斜面来移动巨大石块。虽斜面已被人使用数世纪之久,直到1586年时斯蒂文才提出理论上的说明,当一物体沿一光滑斜面向上推时,将其提高到斜面顶端所需的力是F=wh/d,其中F是平行於斜面方向施加於物体的外力,W是物重,h足斜面的高度,d是斜面长度。斜面减少了提高物体所需之外力,因斜面具有机械利益,即d/h比值。斜面越平缓,机械利益越大。拉链也是斜面应用的一种,斜面使拉拉链的微小力量转换成足以分合链齿的强大力量。拉头是一头大一头小,有点像船形,大头端的中间还有一个中心顶舌,闭合拉链时,一对对锁齿被引导到小头,依靠小头逐对逐对地迫使锁齿互扣。打开拉链时,大头处的中心顶舌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锁齿,打开的锁齿被引导向大头,即向两旁分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气管道,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在人们逃离过程或避难时可以很方便地从上述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上述链带I和链带II能够安装一种通气滑块装置,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供气管道;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采用柔性材料;

其中,所述链带I和链带II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可在链带I和链带II上以链牙I和链牙II为导轨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端部的导向口、底板、盖板、内芯体,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隙,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外侧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上述内芯体分离张开或者被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部腔体的凸出的轨道或凸出的腔体结构分离张开,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所述排列的链牙I和链牙II相互交错排列,采用现有技术的拉头能够夹持链牙I和链牙II,借助上述拉头拉襻滑行即可使链牙I和链牙II相互啮合或脱开,上述通气滑块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拉头的结构进行改进、变化得到的,当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一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上述开口另一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I时,上述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上述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为便于安装通气滑块装置,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采用如下活动组装结构: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端部的导向口、底板、盖板、内芯体,底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内芯体,内芯体与盖板活动连接,例如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螺丝孔,对应上述螺丝孔位置的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采用螺丝穿过上述盖板上的孔洞就可旋转进入上述内芯体顶部的螺丝孔达到让上述底板连接固定盖板的目的,还有下列活动连接方案,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螺丝,对应上述螺丝位置的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上述盖板通过上述孔洞能够套在上述内芯体的螺丝上并采用螺帽旋转到上述螺丝上并压住盖板把盖板固定在上述内芯体上,上述活动连接的方式还可采用插接固定的方式,插接固定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里不作详述,在本申请的上述供气管道安装上述通气滑块装置时,我们先让上述链牙I与链牙处于分离状态,这很容易做的,我们把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与底板分离,先把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塞进或安装进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内,然后把盖板压住链牙I与链牙II并固定在上述内芯体上,链牙I与链牙II能够被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还有简单的方法是把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塞进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内时一边塞进一边沿链带I或链带II的方向左右移动,这样很快就能够把上述链牙I与链牙II安装进上述底板上的内部腔体或底板上的轨道内,然后把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压住上述链牙I与链牙II并连接固定到上述底板上的内芯体上并沿链带I或链带II的方向左右移动,这样通过通气滑块的导向口及内芯体的作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外侧附近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张开状态,但远离上述通气滑块的链带I和链带II依然处于分离状态,我们仅需把通气滑块装置滑动到上述链牙I及链牙II的一端再反向滑动到上述链牙I及链牙II的另一端就实现了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张开状态,通过上述安装方法还能够在链带I和链带II继续安装多个通气滑块装置并让安装在链带I和链带II上的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上述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张开状态,上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中穿过,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通气滑块装置在移动时位于上述导向口处的链牙I与链牙II能够被上述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中穿过并向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外部延伸后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位于所述供气管道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或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可打开或闭合链带I和链带II,闭合链带I和链带II时,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一对对链牙I和链牙II被引导到导向口,依靠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和链牙II互扣,打开链带I和链带II时,上述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和链牙II,打开的链牙I和链牙II在通气滑块装置内向两旁分开再被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腔体引导延伸到另一个导向口,上述内芯体设置有斜面或楔,内芯体的结构包括: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或内芯体为内芯支柱、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椭圆环形、或截面为圆环形、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或者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与通气管连接,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或者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当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密闭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上述空气罐采用无耐压功能的密闭空气罐或采用压缩空气罐,当采用无耐压功能的空气罐时,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设置有正压送气设备能够满足把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向所述建筑内输送或向通过空压机向另一个压缩空气罐输送,最好采用压缩空气罐,上述压缩空气罐与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呼吸空气压缩机启动时,经净化后的无污染的新鲜空气经呼吸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压缩气缸吸气口进入并通过处理后产生新鲜的高压空气,上述压缩空气罐通过供气竖管与上述本申请的供气管道连接,上述与压缩空气罐连接的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用来控制向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电磁阀还可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因此最好供气方案是设置两个空气罐,第一个空气罐的进气管或进气口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空气罐的外部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后产生的新鲜空气进入上述第一个空气罐,上述两个空气罐的第二个空气罐为压缩空气罐,在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用管道连接,上述管道上或上述压缩空气罐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呼吸空气压缩机,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呼吸空气压缩机的压缩处理后产生高压新鲜空气向压缩空气罐内输送,上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通过供气管路与上述本申请的供气管道连接,上述与压缩空气罐出气口连接的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通气阀用来控制向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当然我们还可在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电磁通气阀,上述空气净化设备、呼吸空气压缩机以及电磁通气阀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还有技术方案是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还有方案是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内部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带有正压送气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火灾时上述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启动往上述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气体并在供气管道内形成正压,所述供气管道的链带上设置有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进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进行吸气,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连接后,上述通气管能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时位于所述的滑块通气装置外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露或少泄露的目的,逃生人员在避难等待救援时可靠近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直接或通过吸气管吸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或者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不断从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内吸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气体过滤装置或空气净化室或氧气室,所述正压送气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上述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的电源采用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筑的供电线路,为了保证进气口躲避烟雾还有方案如下,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一卷软管,上述软管的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可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一起移动以避开烟雾,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伸到地面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因此建筑的下方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性就更低,上述供气管道设置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还有方案如下,上述供气管道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供气管道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部空间,也就是从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还有方案如下,上述供气管道有部分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部分供气管道和供气管道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也就是从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设置有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部分供气管道凸出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还有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供气管道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也就是所述供气管道悬挑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其中,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II或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链牙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让啮合的链带I、链带II能够起密封的作用;

其中,所述链带I、链带II、链牙I、链牙II以及链带I、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均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让啮合的链带I、链带II能够密封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为封闭状态,即所述供气管道的供气末端的截面采用密封构件如密封胶体进行堵塞、封堵;

其中,所述链带I和链带II的端部设置有上止和下止,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在上止和下止之间滑动;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管道如采用胶管,上述胶管的一端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填充泵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设置有呼吸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罐的出气口连接,距离与上述进气管连接的胶管的端部一段距离如3到20厘米的距离的胶管处开始设置所述的开口并开始连接设置所述链带I和链带II,所述胶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如所述胶管的另一端的截面被胶带或密封构件堵住,上述开口从上述进气口的一段开始延伸到上述胶管的另一端或延伸到距离上述胶管的另一端一段距离的位置,上述开口连接所述链带I、链带II并安装带有阀门的通气滑块装置后,上述供气管道的内部腔体形成圆柱状的杯体,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不会渗漏,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流进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后在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腔体内形成压力,当打开通气滑块装置的阀门后,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就可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孔洞中流动到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提供使用,使用者能够通过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洞不断吸取新鲜空气并能够移动逃生;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采用不锈钢管,上述不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上述不锈钢管设置有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从上述不锈钢管的一端开始延伸到上述不锈钢管的另一端,多根上述不锈钢管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让相邻两根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齐,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I、链带II设置在开口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在链带I、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后,通气滑块装置就能够在上述多根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续滑动,上述多根不锈钢管安装在建筑的楼梯间的墙壁上时,在转弯处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管,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上述圆弧形的不锈钢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连接并且能够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齐,由于啮合的链带I、链带II能够随意弯曲并不影响使用,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I、链带II设置在开口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在链带I、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后,通气滑块装置就能够在直线形不锈钢管的开口和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续滑动不受转弯改变方向的影响,这能够保证使用者通过呼吸面罩的通气管与上述通气滑块装置连接并带动通气滑块装置在上述楼梯间内转弯连续逃生同时不断通过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出气孔洞从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其中,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所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空隙、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上述孔洞I、空隙、孔洞II形成所述的出气孔洞;

其中,所述孔洞I或孔洞II上设置有出气管口或设置有阀门或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出气管道,上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出气管道、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上述孔洞I、出气管道、孔洞II形成所述的出气孔洞;

其中,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出气孔洞上设置有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滑块出气装置通过所述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以所述的链牙I和链牙II为导轨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链带由布带和链牙组成,链牙有大小之分,齿形各有不同,拉头造型富于变化,每一个链牙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链牙的孔眼匹配或啮合,上述滑块通气装置两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链带闭合牢固,只有滑动通气装置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上述链带由带由链牙I的链带I和带有链牙II的链带II组成,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结构包括底板、盖板、内芯体,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垂直或基本垂直于盖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导向边I和导向边II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II,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一个导向口II,也就是说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口I和导向口II,上述导向口I和导向口II外侧的链带I和链带II通过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链带II上的链牙II啮合而处于闭合状态,上述链带的链带I的链牙I和链带II的链牙II通过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导入口I进入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内部的时候被设置在滑动通气装置内的内芯支柱或内芯轨道或内芯腔体的斜面拉开或挤开而分离并通过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到向口II的挤压啮合后从导向口II延伸出,同时上述链带I和链带II的布带从上述滑动通气装置侧边的缝隙I和缝隙II中穿过,所述供气管道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被拉开或挤开的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空隙与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详细解释为:相配的链带I和链带II,通过滑动通气装置的导向口作用拉合,通过上述内芯体作用拉开,当拉合时,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链带II上的链牙II因上述导向口的内腔闭合角的形状限制,受到推挤,从而互相有规则的啮合,这就形成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闭合状态,当拉开时,通过滑动通气装置的内芯体或拉头内腔拉体柱或内腔支心的的两侧柱面组成的劈开角或二面角的作用把链牙I的牙峰和链牙II的牙谷逐个分开,使两条链带分离;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采用柔性材料,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如采用刚管或铁管或镀锌管,或者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如采用胶管或橡胶管;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开口的圆形或具有开口的椭圆形或具有开口的多边形,所述供气管道的端头设置有用于连接螺纹槽或用于快速连接的结构;

其中,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所述供气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

其中,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所述供气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如采用胶管,上述链带通过胶水或防火粘结剂与所述供气管道粘结,或者上述链带通过防火细绳缝制在所述供气管道上,当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时,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处的管壁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当供气管道采用胶管时,胶管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连续的指示灯,在火灾烟雾中可指引逃生人员把通气管插入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内,该指示灯与控制器连接,当火灾时可自动或人工控制上述指示灯通电;

其中,所述通气管与口罩或面罩连接,所述建筑内设置有多个通气管的存放处或在供气管道的附近设置有多处防烟面罩的存放处,上述存放处集中放置多个防烟面罩,防烟面罩连接有所述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调节器;

其中,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包括在楼梯间或走道或休息平台或卫生间或窗户旁或阳台旁或卧室内或客厅内或墙体上或建筑地板上,所述供气管道的截面面积为3平方厘米到78平方厘米之间,当然供气管道还可不必设置在建筑结构的内部,那供气管道的截面面积就可扩大为3平方厘米到390平方厘米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我们在走道和楼梯间的内墙上安装设置有所述的供气管道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互为啮合的链带,链带上设置有滑块通气装置,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可在链带上移动,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内设置有通气孔,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上述通气孔能够与通气管连接,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当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空气罐连接或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火灾时上述呼吸空气压缩机或正压送气设备启动保证上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保持有一定的正压,上述供气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进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进行吸气,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连接后,上述通气管能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时位于所述的滑块通气装置外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露或少泄露的目的。还有方案是在进气口一端连接有呼吸空气压缩机,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或人工启动呼吸空气压缩机,这样供气管道内就迅速充满新鲜空气并形成正压,逃生人员用通气管插入供气管道上的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后供气管道内的新鲜空气通过通气管就可直接进入使用者的嘴内,这样使用者就可轻松地吸入没受烟雾影响的空气,使用者吸入空气,保证了使用者的氧气需求,使用者吸完空气后,并且上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受正压送气装置的作用会不断从出气口排放出气体阻止烟雾的渗入,上述供气管道的链带上可设置有众多的通气滑块装置确保了在供气管道可同时连接多根通气管以满足多人在同一位置的同时使用,并且连接便捷,这样就可保证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带动通气管在供气管道上移动并从通气管内不断吸入新鲜空气,这比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当供气管道设置在阳台时,逃生人员在阳台就可使用通气管延续生命等待救援,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上述供气管道设置在卧室或客厅的窗户旁时,逃生人员心里上就多了一道逃生的方法,被困的逃生人员可迅速清理窗户边的可燃物,防止窗户旁发生明火,清理完窗户旁的可燃物后,逃生人员就可通过窗户旁的供气管道吸入新鲜气体维持生命等待救援,如果在窗户旁备有防火布则更是增加获救的可能性,因为防火布可阻挡火焰和高温对人体的伤害;还有,所述通气管连接有压力调节器,上述压力调节器用来调节通气管的出气口的气体流速,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即使供气管道内的气压太大也不会影响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压力调节器保证了通气管的出气口可保持稳定的出气压力和流量,同时保证使用者吸入新鲜气体的舒适性。还有技术方案是上述通气管还连接有面罩或口罩或防烟面罩,使用者戴上口罩或面罩后,通气管就可向口罩或面罩内输送新鲜空气并形成正压,使用者可方便地进行呼吸,并且口罩或面罩外的烟雾也无法渗透到口罩或面罩内。上述风机或正压送气设备或气泵或空压机的电源采用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筑的供电线路,这保证了呼吸空气压缩机运行所需的供电不会受到所述建筑发生火灾时断电的影响;还有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一卷软管,上述软管的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可移动设置,这保证发生火灾时如果火灾产生的烟雾蔓延到进气口,那么我们可把进气口移动到没有烟雾的地方,因为上述一卷软管可展开并延伸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后的侧视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侧视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时链带被拨开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59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供气管道59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2和链带II3,链带I2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5,链带II3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I6,链带I2和链带II3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16,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在链带I2和链带II3上以链牙I5和链牙II6为导轨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底板、盖板、内芯体,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隙,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的外侧的链带I2的链牙I5与链带II3的链牙II6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被上述内芯体张开,位于上述导向口处的链牙I5与链牙II6能够被上述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所述链带I2和链带II3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位于所述供气管道59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16的底板和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孔洞15,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打开或闭合位于其内部的链带I2和链带II3,闭合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一对对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到导向口,依靠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打开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上述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链牙I5和链牙II6,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向两旁分开,上述内芯体为内芯支柱,上述内芯体设置有斜面或楔,内芯体的结构还可采用: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椭圆环形、或截面为圆环形、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59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能够与设置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16沿供气管道59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同时位于滑动通气装置16的外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而连接在一块起到封闭供气管道59的作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通过通气孔15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59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供气管道59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2和链带II3,链带I2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5,链带II3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I6,链带I2和链带II3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16,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在链带I2和链带II3上以链牙I5和链牙II6为导轨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25、导向口26、底板17(位于链带2下方虚线部分)、盖板18、内芯体11、内芯体12,底板17通过内芯体11、内芯体12与盖板18连接,底板17和盖板18之间设置有缝隙,上述盖板18、侧边7、侧边8和底板17形成通气滑块装置16的一个导向口25,上述盖板18、侧边9、侧边10和底板17形成通气滑块装置16的另一个导向口26,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25和导向口26的外侧的链带I2的链牙I5与链带II3的链牙II6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被上述内芯体11和内芯体12张开,位于上述导向口25处的链牙I5与链牙II6能够被上述导向口25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位于上述导向口26处的链牙I5与链牙II6能够被上述导向口26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所述链带I2和链带II3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位于所述供气管道59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16的底板17和盖板18上设置有出气孔洞15,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打开或闭合位于其内部的链带I2和链带II3,闭合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一对对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到导向口25或导向口26,依靠导向口25或导向口26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打开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上述内芯体11或内芯体12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链牙I5和链牙II6,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向两旁分开,上述内芯体11和内芯体12为内芯支柱,上述内芯体设置有斜面或楔,内芯体的结构还可采用: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椭圆环形、或截面为圆环形、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59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能够与设置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16沿供气管道59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同时位于滑动通气装置16的外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而连接在一块起到封闭供气管道59的作用,供气管道59内的气体能够在供气管道59的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通过通气孔洞15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例如当逃生人员带动滑动通气装置16向右移动时(面对附图2向右移动),附图2中的啮合的链牙I5和链牙II6进入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26,内芯体12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5和链牙II6,导向口26的侧边9和侧边10呈张开的“八”字形,上述张开的“八”字形的侧边9、侧边10和内芯体12之间形成链牙I5和链牙II6的滑行通道,被内芯体12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到通气孔洞15的上下两侧后被引导到导向口25,依靠导向口25的侧边7和侧边8的挤压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啮合后从导向口25滑动出去,在通气滑块装置16滑动过程,通气滑块装置16两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始终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处于闭合状态,通气滑块装置16的通气孔洞15始终与供气管道59的内部腔体相通,供气管道59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始终能够通过通气孔洞15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提供使用。我们可在通气孔洞15上设置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如果在建筑的楼梯间或过道设置供气管道59后,并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火灾时建筑下的方的呼吸空气压缩机或压缩空气罐能够向供气管道59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当打开通气孔洞15的阀门或气塞后,供气管道59内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就可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提供给逃生人员使用,逃生人员戴上具有通气管的面罩后把面罩的通气管与通气孔洞15连接相通后,就可一边进行移动逃生一边吸进新鲜空气,这样就保证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行走过程不会受到火灾烟雾的侵害,这比现有技术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创造性。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59的横向剖视图,供气管道59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19,该开口19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2和链带II3,链带I2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5,链带II3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I6,链带I2和链带II3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16,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在链带I2和链带II3上以链牙I5和链牙II6为导轨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结构包括设置在通气滑块装置16一端的导向口25、设置在通气滑块装置16另一端的导向口(图3中被通气滑块装置16挡住无法看到,可参阅附图2及上述附图2的说明)、底板17、盖板18、内芯体11(另一个内芯体在图3中被通气滑块装置16挡住无法看到,可参阅附图2及上述附图2的说明),底板17通过内芯体11和上述另一个内芯体与盖板18连接,底板17和盖板18之间设置有缝隙,盖板18的侧边7和底板17之间设置有缝隙22,盖板18的侧边8和底板17之间设置有缝隙23,上述盖板18、侧边7、侧边8和底板17形成通气滑块装置16的一个导向口25,上述盖板18、另外两个侧边和底板17形成通气滑块装置16的另一端的导向口,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25的外侧的链带I2的链牙I5与链带II3的链牙II6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被上述内芯体11张开,位于上述导向口25处的链牙I5与链牙II6能够被上述导向口25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所述链带I2从缝隙22中穿过,所述链带II3从缝隙23中穿过,位于供气管道59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16的底板17和盖板18上设置有出气孔洞15,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打开或闭合位于其内部的链带I2和链带II3,闭合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一对对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到导向口25或另一个导向口,依靠导向口25或另一个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打开链带I2和链带II3时,上述内芯体11或另一个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链牙I5和链牙II6,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向两旁分开,上述内芯体11为内芯支柱,上述内芯体11设置有斜面或楔,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59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能够与设置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16沿供气管道59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同时位于滑动通气装置16的外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而连接在一块起到封闭供气管道59的作用,供气管道59内的气体能够在供气管道59的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通过通气孔洞15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在通气滑块装置16滑动过程,通气滑块装置16两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始终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处于闭合状态,通气滑块装置16的通气孔洞15始终与供气管道59的内部腔体相通,供气管道59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始终能够通过通气孔洞15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提供使用,当啮合的链牙I5和链牙II6进入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25后,内芯体11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5和链牙II6,导向口25的侧边7和侧边8呈张开的“八”字形,上述张开的“八”字形的侧边7、侧边8和内芯体11之间形成链牙I5和链牙II6的滑行通道,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向通气孔15的上下两侧后被引导到另一个导向口,依靠另一个导向口的两侧的侧边的挤压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啮合后从另一个导向口滑动出去。我们可在通气孔洞15上设置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如果在建筑的楼梯间或过道设置供气管道59后,并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火灾时建筑下方的呼吸空气压缩机或压缩空气罐能够向供气管道59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当打开通气孔洞15的阀门或气塞后,供气管道59内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就可流动到供气管道59的外部提供给逃生人员使用,逃生人员戴上具有通气管的面罩后把面罩的通气管与通气孔洞15连接相通后,就可一边进行移动逃生一边吸进新鲜空气,这样就保证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行走过程不会受到火灾烟雾的侵害,这比现有技术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创造性。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剖面示意图。建筑50的外侧的地面52上设置有呼吸空气填充泵1并与建筑50外侧的气体相通,与呼吸空气填充泵51连接的水平进气管53从建筑50的外侧延伸进入建筑50的内部,有垂直进气管55与水平进气管53连接相通。上述垂直进气管55向上延伸设置并在每一楼层的过道61的墙上安装有气体压力调节器58,每一楼层上的气体压力调节器58均连接有水平的供气管道59并在楼梯间62内斜向延伸安装在楼梯间62的墙体上,上述供气管道59可以设置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还有方案如下,上述供气管道59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供气管道59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部空间,也就是从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供气管道59的开口,还有方案如下,上述供气管道59有部分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部分供气管道59和供气管道59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也就是从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设置有上述供气管道59的开口的部分供气管道59凸出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还有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供气管道59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也就是所述供气管道59悬挑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上述建筑50发生火灾时,呼吸空气填充泵51启动后向水平进气管53内不断输送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空气,水平进气管53内新鲜空气又受压力作用通过垂直进气管55向上流动并通过气体压力调节器58流进供气管道59内部形成正压,上述垂直进气管55内的高压空气经过气体压力调节器58的调节能够以稳定的压力和流量流进供气管道59,上述气体压力调节器58保证了供气管道59内的气压不会太大以便使用者使用,如果供气管道59内的压力和流量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那使用者所使用的通气管上就无需再安装设置气体压力调节器,使用者直接用通气管就可与供气管道59上的通气滑块装置16连接,这可降低成本,上述气体压力调节器58的设计可使通气管大量生产并配置在公共场所。供气管道59上可设置有多个通气滑块装置16以提供给多人使用,通气滑块装置16旁的链带带设置处于啮合状态,这保证了供气管道9内的新鲜空气不会泄露,上述供气管道59的具体结构可参阅上述附图1到附图3以及附图1到附图3的说明,即使拉链密封不够密实,但由于供气管道59内的正压新鲜空气的作用会从上述不够密实的空隙中流出,这就保证了火灾烟雾不会向供气管道59内渗透,从而保证供气管道59和垂直进气管55、水平进气管53内部的新鲜空气不会受到污染而影响使用。逃生人员被困在走道61内或楼梯间62内等待救援时就可用通气管与供气管道59的通气孔连接相通并吸入供气管道59内的新鲜空气。通气孔还可连接有一段柔软的通气管,上述被困人员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上述柔软的通气管从供气管道59内一边吸进新鲜空气一边进行逃生。上述通气孔上还安装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器,气体压力调节器可保证从供气管道59内的正压气体经气体压力调节器的调节稳定在适合使用者的压力范围,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从压力调节器流出的气体压力和流量是可根据压力调节器的调节的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还有最佳方案就是供气管道59的的出气口还可与面罩的通气管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挂线把面罩挂在耳朵上并使面罩罩在面部进行吸气,这样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空气就可在口罩内形成正压,这正压气体会从面罩与面部之间的空隙内流出并阻止面罩外部的烟雾或气体流入面罩内,并且由于面罩内存在着正压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就可直接地被压力输送到使用者的嘴边,同时没有戴面罩或口罩的憋闷感觉,让使用者呼吸自由方便。

火灾时,还有逃生方案如下:逃生人员从门60内进入走道61内后,逃生人员戴上连接有通气管的面罩并把通气管供气管道59的通气滑块装置16连接,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在过供气管道59上移动,上述通气管上安装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器,气体压力调节器可保证从供气管道59内的正压气体经气体压力调节器的调节稳定在适合使用者的压力范围,并且从压力调节器流出的气体压力和流量是可通过压力调节器进行调节的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上述通气管的出气口与面罩的进气口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挂线把面罩挂在耳朵上并使面罩罩在面部进行吸气,这样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空气就可在口罩内形成正压,这正压气体会从面罩与面部之间的空隙内流出并阻止面罩外部的烟雾或气体流入面罩内,并且由于面罩内存在着正压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就可直接地被压力输送到使用者的嘴边,同时没有戴面罩或口罩的憋闷感觉,让使用者呼吸自由方便。这样就可保证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带动通气管在供气管道上移动并从通气管内不断吸入新鲜空气,这比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上述建筑50内设置有多个通气管的存放处或在供气管道59的附近设置有多处通气管或面罩的存放处,上述存放处集中放置多个通气管或面罩,上述面罩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调节器。

另如图4所示,垂直进气管55的上端延伸凸出屋面57并设置有阀门56,维保时可打开阀门56并关闭水平进气管53与呼吸空气填充泵51的阀门,还要打开水平进气管53的泄气阀门,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就可从上向下往垂直进气管55内注入消毒清洁液体或消毒蒸汽清洗供气管道59和垂直进气管55、水平进气管53内部的管壁卫生,清洁后的消毒清洁液体或消毒蒸汽从上述水平进气管53的泄气阀门或泄水阀门流出。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建筑的外侧的地面上设置有正压送气设备并与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的水平进气管从建筑的外侧延伸进入建筑的内部,有垂直进气管55与水平进气管连接相通。上述垂直进气管55向上延伸设置并在楼层的过道61的墙上安装有气体压力调节器58,气体压力调节器58连接有水平的供气管道59并在楼梯间62斜向延伸安装在楼梯间62的墙体上。

火灾时,还有逃生方案如下:逃生人员从门60内进入走道61内后,逃生人员戴上连接有通气管68的面罩65并把通气管68与供气管道59上的通气滑块装置16的通气孔连接相通并可在供气管道59上移动。火灾时,建筑下方进气口的加压设备启动后向供气管道59内不断输送新鲜的没有被烟雾污染的空气,并在供气管道59内形成正压,这样逃生人员可一边逃生一边进行安全呼吸,这样就可免受火灾烟雾的侵害。我们还可在通气管68上安装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器66,气体压力调节器66可保证从供气管道59内的正压气体经气体压力调节器66的调节稳定在适合使用者的压力范围,并且从压力调节器66流出的气体压力和流量是可通过压力调节器66进行调节的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上述通气管68的出气口与面罩65的进气口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挂线把面罩65挂在耳朵上并使面罩65罩在面部进行吸气,这样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空气就可在面罩65内形成正压,这正压气体会从面罩65与面部之间的空隙内流出并阻止面罩65外部的烟雾或气体流入面罩65内,并且由于面罩65内存在着正压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就可直接地被压力输送到使用者的嘴边,同时没有戴面罩65或口罩的憋闷感觉,让使用者呼吸自由方便。这样就可保证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带动通气管68在供气管道59上移动并从通气管68内不断吸入新鲜空气,这比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另如图5所示,垂直进气管55的上端延伸凸出屋面57并设置有阀门56,维保时可打开阀门56并关闭水平进气管53与呼吸空气填充泵51的阀门,还要打开水平进气管53的泄气阀门,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就可从上向下往垂直进气管55内注入消毒清洁液体或消毒蒸汽清洗供气管道59和垂直进气管55、水平进气管53内部的管壁卫生。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供气管道70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供气管道70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80和链带II81,链带I80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71,链带II81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I72,链带I80和链带II81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78,上述通气滑块装置78可在链带I80和链带II81上以链牙I71和链牙II72为导轨滑动,上述通气滑块装置78的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75、导向口76、底板、盖板82、内芯体77,底板通过内芯体77与盖板82连接,底板和盖板82之间设置有缝隙,上述盖板82、盖板82两侧的侧边和底板形成通气滑块装置78的导向口75和导向口76,上述通气滑块装置78的导向口75和导向口76的外侧的链带I80的链牙I71与链带II81的链牙II72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78内的链牙I71与链牙II72被上述内芯体77张开,内芯体77为一根圆环形的通气管道77,该通气管道即内芯体77的外侧与通气滑块装置78的盖板78和底板连接,位于上述导向口75处的链牙I71与链牙II72能够被上述导向口75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位于上述导向口76处的链牙I71与链牙II72能够被上述导向口76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所述链带I80和链带II81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位于所述供气管道70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78的底板和盖板82与内芯体的外侧连接,所述通气滑块装置78可打开或闭合位于其内部的链带I80和链带II81,闭合链带I80和链带II81时,一对对链牙I71和链牙II72被引导到导向口75或导向口76,依靠导向口75或导向口76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71和链牙II72互扣,打开链带I80和链带II81时,上述内芯体77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链牙I71和链牙II72,打开的链牙I71和链牙II72向两旁分开,上述内芯体77为圆管,圆管的外侧面形成有斜面或楔,内芯体77的结构还可采用: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或截面为椭圆环形、或截面为圆环形、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所述供气管道70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管道77与所述供气管道70的外部相通,上述通气管道77即内芯体77穿过通气滑块装置78内的链牙I71与链牙II72之间的空隙79,所述通气滑块装置78能够与设置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通气管道77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78沿供气管道70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同时位于滑动通气装置70的外侧的链带I80和链带II81通过链牙I71和链牙II72的啮合而连接在一块起到封闭供气管道70的作用,供气管道70内的气体能够在供气管道70的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通过上述通气管道77流动到供气管道70的外部,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通过通气管道77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例如当逃生人员带动滑动通气装置78向右移动时(面对附图2向右移动),附图6中的啮合的链牙I71和链牙II72进入通气滑块装置78的导向口76,内芯体77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71和链牙II72,被内芯体77打开的链牙I71和链牙II72被引导到内芯体77的上下两侧后被引导到导向口75,依靠导向口75的内部腔体的挤压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71和链牙II72互扣啮合后从导向口75滑动出去,在通气滑块装置78滑动过程,通气滑块装置78两侧的链带I80和链带II81始终通过链牙I71和链牙II72的啮合处于闭合状态,通气滑块装置78的通气管道77始终与供气管道70的内部腔体相通,供气管道70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始终能够通过通气管道77流动到供气管道70的外部提供使用。我们可在通气管道77上设置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如果在建筑的楼梯间或过道设置供气管道70后,并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火灾时建筑下发的气体加压设备或压缩空气罐能够向供气管道70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当打开通气管道77的阀门或气塞后,供气管道70内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就可流动到供气管道70的外部提供给逃生人员使用,逃生人员戴上具有通气管的面罩后把面罩的通气管与通气管道77连接相通后,就可一边进行移动逃生一边吸进新鲜空气,这样就保证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行走过程不会受到火灾烟雾的侵害,这比现有技术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创造性。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后的侧视视示意图。所述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底板100、盖板111,底板100与盖板111能够通过螺帽116、螺帽117连接后固定。底板100上设置有内芯支柱101、内芯支柱102,内芯支柱101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3,内芯支柱102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5,底板100的中间位置垂直设置有出气孔洞即出气管道106,上述出气管道106贯穿底板100,底板10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四条侧边包括侧边108和侧边110,侧边108和另一条侧边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侧边110和另一条侧边也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内芯支柱101和内芯支柱102能够分离或拨开啮合的两列链牙。盖板111上设置有孔洞112、孔洞113、孔洞115,孔洞112能够套在螺杆103上并用螺帽116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1的顶部,孔洞113能够套在螺杆105上并用螺帽117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2的顶部,孔洞115能够套在出气管道106上。盖板111固定在底板100上后能够把链带上的链牙平整地压在底板100上,并在侧边108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的挤压下就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在侧边110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的挤压下也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侧视视示意图。所述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118的结构包括底板100、盖板111,底板100与盖板111能够通过螺帽116、螺帽117活动连接。底板100上设置有内芯支柱101、内芯支柱102,内芯支柱101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3,内芯支柱102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5,底板100的中间位置垂直设置有出气孔洞即出气管道106,上述出气管道106贯穿底板100和盖板111,底板10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四条侧边包括侧边108和侧边110,侧边108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侧边110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也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内芯支柱101和内芯支柱102能够分离或拨开已啮合的两列链牙。盖板111上设置有三个孔洞,盖板111通过上述三个孔洞中的一个孔洞能够套在螺杆103上并用螺帽116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1的顶部,盖板通过其中上述三个孔洞中的一个孔洞能够套在螺杆105上并用螺帽117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2的顶部,出气管道106贯穿上述三个孔洞中的中间的一个。盖板111固定在底板100上后能够把链带上的链牙平整地压在底板100上,并在侧边108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的挤压下就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在侧边110和对应的另一条侧边的挤压下也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侧边108、相对的另一条侧边(即附图6所示的侧边107)、底板100、盖板111形成一个导向口,侧边110、相对的另一条侧边(即附图6所示的侧边109)、底板100、盖板111形成另一个导向口,底板100的侧边108、侧边110与盖板111之间形成缝隙119,通气滑块装置118能够以链带上设置有的链牙为轨道进行滑行,上述链带能够穿过缝隙119向外延伸并与供气管道或供气管道连接起密封作用。

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时链带被拨开时的示意图。供气管道120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一侧的管壁121连接链带126,该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122连接链带127,链带126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125,链带127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123,被拉合的链带123和链带125能够被尖状物拨开,拨开的链带123和链带125之间形成空隙128,通过上述空隙128在链带123和链带125之间能够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示意图。供气管道120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一侧的管壁121连接链带126,该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122连接链带127,链带126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125,链带127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123,被拉合的链带123和链带125能够被尖状物拨开,拨开的链带123和链带125之间形成空隙128,通过上述空隙128在链带123和链带125之间能够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安装所述通气滑块装置时,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100(附图10中虚线部分)从上述空隙128伸进供气管道120内,把链带126上的链牙125和链带127上的链牙123塞入或嵌入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100的侧边107与侧边108之间,并且调整链带126和链带127把链带126上的链牙125和链带127上的链牙123再塞入或嵌入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100的侧边109与侧边110之间,出气管道106穿过空隙128延伸到供气管道120的外部。通过螺帽旋紧用盖板把链牙125和链牙123压在底板100上后固定,先让所述通气滑块装置以链牙125和链牙123为导轨向一边滑动到顶端或滑动到前方的链牙125和链牙123处于啮合的状态的位置后再反方向滑动并滑动到顶端或滑动到前方的链牙125和链牙123处于啮合的状态的位置。这样就形成在所述通气滑块滑动过程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带125的链牙125与链带127的链牙123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125与链牙123被上述内芯支柱101和内芯支柱102张开,上述空隙128形成出气孔洞或用于设置出气管道106,所述链带126和链带127从底板100和盖板之间的缝隙之间穿过。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的示意图。安装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18时,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18的底板从链牙125与链牙123之间的空隙伸进供气管道120内,把链带126上的链牙125和链带127上的链牙123塞入或嵌入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18的底板的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之间,并且调整链带126和链带127把链带126上的链牙125和链带127上的链牙123再塞入或嵌入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18的底板的另一对侧边之间,出气管道106穿过上述空隙贯穿盖板111并延伸到供气管道120的外部提供使用,出气管道106设置有控制阀和气体压力调节器并能够与带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相通。通过螺帽116旋紧螺杆103并通过螺帽117旋紧螺杆105压住盖板111把通气滑块装置118内的链牙125和链牙123压在底板上后固定,先让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18以链牙125和链牙123为导轨向一边滑动到顶端或滑动到前方的链牙125和链牙123处于啮合的状态的位置后再反方向滑动并滑动到顶端或滑动到前方的链牙125和链牙123处于啮合的状态的位置。这样就形成在所述通气滑块118滑动过程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18外侧的链带125的链牙125与链带127的链牙123处于啮合状态,位于通气滑块装置118内的链牙125与链牙123被内芯支柱张开,上述空隙形成出气孔洞或用于设置出气管道106,所述链带126和链带127从底板和盖板111之间的缝隙之间穿过。

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后的俯视示意图。所述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底板100、盖板111,底板100与盖板111能够通过螺帽116、螺帽117连接后固定。底板100上设置有内芯支柱101、内芯支柱102,内芯支柱101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3,内芯支柱102上垂直设置有一段螺杆105,底板100中间垂直设置有出气孔洞即出气管道106,上述出气管道106贯穿底板100,底板10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侧边107、侧边108、侧边109、侧边110,侧边107和侧边108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侧边109和侧边110也能够挤压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内芯支柱101和内芯支柱102能够分离或拨开啮合的两列链牙。盖板111上设置有孔洞112、孔洞113、孔洞115,孔洞112能够套在螺杆103上并用螺帽116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1的顶部,孔洞113能够套在螺杆105上并用螺帽117旋转固定在内芯支柱102的顶部,孔洞115能够套在出气管道106上。盖板111固定在底板100上后能够把链带上的链牙平整地压在底板100上,并在侧边107和侧边108的挤压下就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同样在侧边109和侧边110的挤压下也能够啮合塞进或经过的两列链牙。

一种供气管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种供气管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种供气管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供气管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供气管道.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21691.6 (22)申请日 2017.06.07 (71)申请人 吴超然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街通 湖路236号通湖公寓3号楼515 (72)发明人 吴超然 (51)Int.Cl. A62B 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供气管道 (57)摘要 一种供气管道,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 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 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 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 列的链牙I, 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

2、链牙 II, 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 供气管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7页 CN 108992813 A 2018.12.14 CN 108992813 A 1.一种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该 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 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 链带II的 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 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供气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II或 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

3、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 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链牙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防水 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连接处设置有通气 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可在链带I和链带II上滑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两 个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隙,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外侧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态, 位于通 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分离张开,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之间穿过, 所 述通气滑块。

4、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出 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 链牙II被上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 空隙、 孔洞II 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洞I或孔洞II上设置有出气管口 或设置有阀门或设置有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 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 出气管道, 上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供 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 出气管道、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气盖或气塞或 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通过所述设置在两端 的导向口以所述的链牙I和链牙II为导轨进行滑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管道, 其特征在于: 。

6、垂直或基本垂直于所述盖板的两侧边 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 导向边I和导向边II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II, 导 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一个导向口II。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92813 A 2 一种供气管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气管道。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发生火灾时, 为了避免烟雾对人们的侵害, 现有技术已有如下: 在建筑的结构 的内部或结构外设置有供气管道, 上述供气管道在楼层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供 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 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 。

7、伸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 因此建筑的下方 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 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的可能 性就更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逃生的人们可打开阀门或开关通过所述的出气口吸入空 气, 由于供气管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建筑的外侧并没有受到烟雾的影响, 或者就如上述技术 方案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气体过滤装置连接或与空气净化室连接或与氧气室连接或 新风空调机房连接, 那么即使烟雾蔓延到该处, 但从上述进气口进入供气管道的气体是不 会受到烟雾污染的, 因此人们可借助出气口吸入没受烟雾影响的空气, 然后憋住呼吸前进 一段时间如5-20。

8、秒钟, 在另一个出气口处呼出空气, 同时打开另一个出气口的开关通过上 述另一个出气口吸入空气后关闭开关继续前进, 这样循环就可不断前进并且不会吸入烟 雾, 从而保证生命的安全并可逃离建筑。 这样的技术措施存在使用出气口不方便的缺点, 而 且不能持续地吸入新鲜空气, 会对逃生人员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 并且容易造成争抢出气 口的风险。 0003 现有技术已揭示拉链的定义, 拉链是由两条互为啮合的柔性牙链带及可使其重复 进行拉开、 拉合的拉头等组成的连接件。 拉链可分为三个系列: 金属、 尼龙、 胶牙(注塑); 连 续成型: 尼龙; 单个成型: 金属(冲压)、 胶牙(注塑)。 按材质分类: 金属材料。

9、分为铝质和铜质; 尼龙的材料为聚酯单丝; 胶牙的材料主要为聚甲醛(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 拉链的工作原 理一般是用合力和分力的原理解释的: 拉开拉链时, 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 动, 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 在夹角很小的情况下, 作用在尖角上的力很 大, 两分力向拉链施力且分力大于竖直向下的合力, 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 所以很难直接分 离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分开。 也可以说拉链又称拉锁, 是一个可重复拉合、 拉开的由 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 它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常见的拉链 形式有单头闭尾式、 双头闭尾式、 双头开尾式等。 拉链的原理是利。

10、用了一个简单机械斜 面, 也叫楔。 用手拉动时你会感觉很轻松, 因为利用斜面是省力的, 但要用手直接将拉链啮 合, 却是十分的困难。 早在西元前2500年埃及人建金字塔时, 即使用斜面来移动巨大石块。 虽斜面已被人使用数世纪之久, 直到1586年时斯蒂文才提出理论上的说明, 当一物体沿一 光滑斜面向上推时, 将其提高到斜面顶端所需的力是Fwh/d, 其中F是平行於斜面方向施 加於物体的外力, W是物重, h足斜面的高度, d是斜面长度。 斜面减少了提高物体所需之外 力, 因斜面具有机械利益, 即d/h比值。 斜面越平缓, 机械利益越大。 拉链也是斜面应用的一 种, 斜面使拉拉链的微小力量转换成。

11、足以分合链齿的强大力量。 拉头是一头大一头小, 有点 说 明 书 1/17 页 3 CN 108992813 A 3 像船形, 大头端的中间还有一个中心顶舌, 闭合拉链时, 一对对锁齿被引导到小头, 依靠小 头逐对逐对地迫使锁齿互扣。 打开拉链时, 大头处的中心顶舌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锁齿, 打开的锁齿被引导向大头, 即向两旁分开。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气管道, 当建筑发生火灾时, 在人们逃离过程或避难 时可以很方便地从上述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供气管道,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

12、口, 该开口的两 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和链带II, 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 链带II的一侧边设 置有排列的链牙II, 上述链带I和链带II能够安装一种通气滑块装置, 上述两列链牙I和链 牙II能够啮合密封上述供气管道; 0007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采用柔性材料; 0008 其中,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可在链 带I和链带II上以链牙I和链牙II为导轨滑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 在端部的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 缝隙,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

13、外侧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处于啮合状 态,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上述内芯体分离张开或者被上述通气滑块装 置内部腔体的凸出的轨道或凸出的腔体结构分离张开,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之 间穿过,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所述排列的链牙I和链牙II相互交错排列, 采 用现有技术的拉头能够夹持链牙I和链牙II, 借助上述拉头拉襻滑行即可使链牙I和链牙II 相互啮合或脱开,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拉头的结构进行改进、 变化得到的, 当 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一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 上述开口另一侧的管壁连接有链带II时, 上 述链带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

14、的链牙I, 上述链带II的一侧边设置有排列的链牙II, 为便于 安装通气滑块装置,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结构采用如下活动组装结构: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 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端部的导向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内芯体, 内芯 体与盖板活动连接, 例如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螺丝孔, 对应上述螺丝孔位置的上述盖 板上设置有孔洞, 采用螺丝穿过上述盖板上的孔洞就可旋转进入上述内芯体顶部的螺丝孔 达到让上述底板连接固定盖板的目的, 还有下列活动连接方案, 上述内芯体的顶端设置有 垂直的螺丝, 对应上述螺丝位置的上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 上述盖板通过上述孔洞能够套 在上述内芯体的螺丝上并采。

15、用螺帽旋转到上述螺丝上并压住盖板把盖板固定在上述内芯 体上, 上述活动连接的方式还可采用插接固定的方式, 插接固定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熟知的, 这里不作详述, 在本申请的上述供气管道安装上述通气滑块装置时, 我们先让上述 链牙I与链牙处于分离状态, 这很容易做的, 我们把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与底板分离, 先把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塞进或安装进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 内, 然后把盖板压住链牙I与链牙II并固定在上述内芯体上, 链牙I与链牙II能够被通气滑 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 还有简单的方法是把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 的链牙II塞进上述通气滑块装。

16、置的底板的内部腔体内时一边塞进一边沿链带I或链带II的 方向左右移动, 这样很快就能够把上述链牙I与链牙II安装进上述底板上的内部腔体或底 说 明 书 2/17 页 4 CN 108992813 A 4 板上的轨道内, 然后把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压住上述链牙I与链牙II并连接固定到上 述底板上的内芯体上并沿链带I或链带II的方向左右移动, 这样通过通气滑块的导向口及 内芯体的作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导向口的外侧附近的链带I的链牙I与链带II的链牙II 处于啮合状态,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张开状态, 但远离上述通气滑 块的链带I和链带II依然处于分离状态, 我们仅需把通。

17、气滑块装置滑动到上述链牙I及链牙 II的一端再反向滑动到上述链牙I及链牙II的另一端就实现了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 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 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链牙I与链牙II处于张开状态, 通过上述安 装方法还能够在链带I和链带II继续安装多个通气滑块装置并让安装在链带I和链带II上 的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外侧的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啮合状态, 上述所有通气滑块装置内的 链牙I与链牙II均处于张开状态, 上述链带I和链带II从上述缝隙中穿过, 所述通气滑块装 置设置有出气孔洞, 通气滑块装置在移动时位于上述导向口处的链牙I与链牙II能够被上 述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 所述链带I和链。

18、带II从上述缝隙中穿过并向所述通 气滑块装置的外部延伸后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两侧的管壁连接, 位于所述供气管道内部 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或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可打开或闭合链带I和 链带II, 闭合链带I和链带II时,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部的一对对链牙I和链牙II被引导到 导向口, 依靠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地迫使链牙I和链牙II互扣, 打开链带I和链带II 时, 上述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开啮合的链牙I和链牙II, 打开的链牙I和链牙II在通 气滑块装置内向两旁分开再被通气滑块装置的内部腔体引导延伸到另一个导向口, 上述内 芯体设置有斜面或楔, 内芯体的结构包括: 内芯体。

19、为三角形的物体、 或内芯体为内芯支柱、 或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 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 或截面为椭圆环形、 或截面为圆环 形、 截面的外部轮廓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 或者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所述通气 滑块装置能够与通气管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或者通气滑块装 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 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 装置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进行吸气动作一 边进行逃生, 当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

20、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 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 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密闭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空气罐连接或 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 上述空气罐采用无耐压功能的密闭空气罐或采用压 缩空气罐, 当采用无耐压功能的空气罐时, 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设置有正压送气设备能够 满足把该无耐压功能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向所述建筑内输送或向通过空压机向另一个压 缩空气罐输送, 最好采用压缩空气罐, 上述压缩空气罐与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 呼吸空气压 缩机启动时, 经净化后的无污染的新鲜空气经呼吸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压缩气缸吸气口进入 并通。

21、过处理后产生新鲜的高压空气, 上述压缩空气罐通过供气竖管与上述本申请的供气管 道连接, 上述与压缩空气罐连接的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用来控制向所述建筑的供气管道 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 电磁阀还可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 工控制, 因此最好供气方案是设置两个空气罐, 第一个空气罐的进气管或进气口设置有空 气净化设备, 空气罐的外部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后产生的新鲜空气进入上述第一个 空气罐, 上述两个空气罐的第二个空气罐为压缩空气罐, 在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和压缩空气 说 明 书 3/17 页 5 CN 108992813 A 5 罐之间用管道连接, 上述管道上或上述压缩空气。

22、罐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呼吸空气压缩机, 上 述第一个空气罐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呼吸空气压缩机的压缩处理后产生高压新鲜空气向压 缩空气罐内输送, 上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通过供气管路与上述本申请的供气管道连接, 上 述与压缩空气罐出气口连接的供气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通气阀用来控制向所述建筑的供气 管道内输送新鲜压缩空气的管道通路的通或断, 当然我们还可在上述第一个空气罐和压缩 空气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电磁通气阀,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 呼吸空气压缩机以及电磁通气 阀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 还有技术方案是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 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与。

23、空气 净化设备连接或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 还有方案是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 伸到所述建筑的内部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与空 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带有正压送气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 火灾 时上述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 设备启动往上述供气管道内输送新鲜气体并在供气管道内形成正压, 所述供气管道的链带 上设置有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进 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进行吸气, 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连接后, 上述通气管能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

24、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移动时位于所述的滑块通 气装置外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露或少泄露的目 的, 逃生人员在避难等待救援时可靠近上述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洞直接或通过吸气管吸 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或者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不断从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内吸 入没有被烟雾污染的新鲜气体,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与正压送气 设备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 气体过滤装置或空气净化室或氧气 室, 所述正压送气设备采用包括下列方式之一: 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 空气压缩机, 上述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

25、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 正压送气设备的电源采用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筑的供电线路, 为 了保证进气口躲避烟雾还有方案如下, 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一卷软管, 上述软管的 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可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 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或正压送气设备一起移动以避开烟雾, 上述供 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 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 伸到地面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向上流动的, 因此建筑 的下方的空气一般是不会有烟雾的, 如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如10米的地方出现烟雾 。

26、的可能性就更低, 上述供气管道设置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 还有方 案如下, 上述供气管道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供气管道的开 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部空间, 也就是从上述建筑的柱或 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 还有方案如下, 上述供气管 道有部分预埋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表面内但部分供气管道和供气管道 的开口向外并暴露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侧, 也就是从上述建筑的柱或 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的外面可以看到设置有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部分供气管道凸出 上述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

27、砖墙的表面, 还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供气管道通过连 接件连接固定在建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也就是所述供气管道悬挑固定在建 说 明 书 4/17 页 6 CN 108992813 A 6 筑的柱或梁或板或剪力墙或砖墙上; 0009 其中, 所述链带I或链带II或链牙I或链牙II或链带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 接处或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连接处或链带I与链牙I的连接处或链带II与链牙 II的连接处或链牙I与链牙II的啮合连接处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 条, 让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能够起密封的作用; 0010 其中, 所述链带I、 链带II、 链牙I、 链。

28、牙II以及链带I、 链带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管 壁的连接处均刷涂有防水胶或刷涂有密封胶或粘结有密封胶条, 让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能 够密封所述的供气管道; 0011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为封闭状态, 即所述供气管道的供气末端的截面采用 密封构件如密封胶体进行堵塞、 封堵; 0012 其中, 所述链带I和链带II的端部设置有上止和下止,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能够在上 止和下止之间滑动; 0013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管道如采用胶管, 上述胶管的一端的进气口与进气 管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填充泵连接或者与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设置有呼吸空气压 缩机的压缩空气罐的出气口连接, 距离与上述。

29、进气管连接的胶管的端部一段距离如3到20 厘米的距离的胶管处开始设置所述的开口并开始连接设置所述链带I和链带II, 所述胶管 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如所述胶管的另一端的截面被胶带或密封构件堵住, 上述开口从上述 进气口的一段开始延伸到上述胶管的另一端或延伸到距离上述胶管的另一端一段距离的 位置, 上述开口连接所述链带I、 链带II并安装带有阀门的通气滑块装置后, 上述供气管道 的内部腔体形成圆柱状的杯体, 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不会渗漏, 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流 进具有压力的新鲜空气后在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腔体内形成压力, 当打开通气滑块装置的 阀门后,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就可从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

30、内部孔洞中流动到所述供 气管道的外部提供使用, 使用者能够通过上述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洞不断吸取新鲜空气 并能够移动逃生; 0014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不锈钢管, 上述不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的 内螺纹或外螺纹, 上述不锈钢管设置有所述开口, 所述开口从上述不锈钢管的一端开始延 伸到上述不锈钢管的另一端, 多根上述不锈钢管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让相邻 两根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齐, 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设置在开口 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 在链带I、 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块装置后, 通气滑块 装置就能够在上述多根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续滑动,。

31、 上述多根不锈钢管安装在建筑的楼梯 间的墙壁上时, 在转弯处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管, 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 纹连接的内螺纹或外螺纹, 上述圆弧形的不锈钢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 连接并且能够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与直线形的不锈钢管的螺纹处的开口对 齐, 由于啮合的链带I、 链带II能够随意弯曲并不影响使用, 这样就可采用一根啮合的链带 I、 链带II设置在开口处起密封供气管道的作用, 在链带I、 链带II上安装设置所述的通气滑 块装置后, 通气滑块装置就能够在直线形不锈钢管的开口和圆弧形的不锈钢管的开口上连 续滑动不受转弯改变方向的影响, 这能够保证使用者通过呼。

32、吸面罩的通气管与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连接并带动通气滑块装置在上述楼梯间内转弯连续逃生同时不断通过上述通气滑 块装置内的出气孔洞从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 说 明 书 5/17 页 7 CN 108992813 A 7 0015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出气孔洞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 通; 0016 其中,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上述 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被所述内芯体张开形成空隙,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 空隙、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上述孔 洞I、 空隙、 孔洞II形成。

33、所述的出气孔洞; 0017 其中, 所述孔洞I或孔洞II上设置有出气管口或设置有阀门或设置有气体压力调 节装置; 0018 其中,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设置有底板和盖板, 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孔洞I, 在上述 盖板上设置有孔洞II, 上述孔洞I与孔洞II之间设置有出气管道, 上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通 气滑块装置内的链牙I与链牙II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通过上述孔洞I、 出 气管道、 孔洞II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上述孔洞I、 出气管道、 孔洞II形成所述的出气 孔洞; 0019 其中,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的出气孔洞上设置有气盖或气塞或阀门或开关或气体压 力调节装置; 0020 其中,。

34、 所述滑块出气装置通过所述设置在两端的导向口以所述的链牙I和链牙II 为导轨进行滑动; 0021 其中, 所述链带由布带和链牙组成, 链牙有大小之分, 齿形各有不同, 拉头造型富 于变化, 每一个链牙都是一个小型的钩, 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链牙的孔 眼匹配或啮合, 上述滑块通气装置两侧的链带处于闭合状态, 链带闭合牢固, 只有滑动通气 装置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上述链带由带由链牙I的链带I和带有链牙II的链带II组 成, 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结构包括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垂直或 基本垂直于盖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边I和导向边II, 导向边I和导。

35、向边II与底板之间 设置有缝隙I和缝隙II, 导向边I和导向边II在端头与所述底板和盖板组成一个导向口I和 一个导向口II, 也就是说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口I和导向口II, 上述导向口 I和导向口II外侧的链带I和链带II通过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链带II上的链牙II啮 合而处于闭合状态, 上述链带的链带I的链牙I和链带II的链牙II通过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 导入口I进入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内部的时候被设置在滑动通气装置内的内芯支柱或内芯 轨道或内芯腔体的斜面拉开或挤开而分离并通过上述滑动通气装置的到向口II的挤压啮 合后从导向口II延伸出, 同时上述链带I和链带II的布带从上述滑。

36、动通气装置侧边的缝隙I 和缝隙II中穿过, 所述供气管道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被拉开或挤开的链带I和链带II之间 的空隙与供气管道的外部相通, 详细解释为: 相配的链带I和链带II, 通过滑动通气装置的 导向口作用拉合, 通过上述内芯体作用拉开, 当拉合时, 上述链带I上的链牙I与上述链带II 上的链牙II因上述导向口的内腔闭合角的形状限制, 受到推挤, 从而互相有规则的啮合, 这 就形成链带I和链带II之间的闭合状态, 当拉开时, 通过滑动通气装置的内芯体或拉头内腔 拉体柱或内腔支心的的两侧柱面组成的劈开角或二面角的作用把链牙I的牙峰和链牙II的 牙谷逐个分开, 使两条链带分离; 0022 其中。

37、,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或采用柔性材料, 所述供气管道采用刚性材料 如采用刚管或铁管或镀锌管, 或者所述供气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如采用胶管或橡胶管; 说 明 书 6/17 页 8 CN 108992813 A 8 0023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开口的圆形或具有开口的椭圆形或 具有开口的多边形, 所述供气管道的端头设置有用于连接螺纹槽或用于快速连接的结构; 0024 其中, 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 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 所述供 气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 0025 其中, 所述链带由防火布带和链牙组成, 链牙固定设置在防火布带的边缘, 所述供 气。

38、管道的材料采用金属材料或防火材料如采用胶管, 上述链带通过胶水或防火粘结剂与所 述供气管道粘结, 或者上述链带通过防火细绳缝制在所述供气管道上, 当供气管道采用刚 性材料时, 上述供气管道的开口处的管壁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 当供气管道采用胶 管时, 胶管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洞; 0026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指 示灯, 所述供气管道的附近位置或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的侧边的管壁上设置有连续的指示 灯, 在火灾烟雾中可指引逃生人员把通气管插入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内, 该指示灯与控 制器连接, 当火灾时可自动或人工控制上述指示灯通电; 002。

39、7 其中, 所述通气管与口罩或面罩连接, 所述建筑内设置有多个通气管的存放处或 在供气管道的附近设置有多处防烟面罩的存放处, 上述存放处集中放置多个防烟面罩, 防 烟面罩连接有所述通气管, 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调节器; 0028 其中, 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包括在楼梯间或走道或休息平台或卫生间或窗户 旁或阳台旁或卧室内或客厅内或墙体上或建筑地板上, 所述供气管道的截面面积为3平方 厘米到78平方厘米之间, 当然供气管道还可不必设置在建筑结构的内部, 那供气管道的截 面面积就可扩大为3平方厘米到390平方厘米之间。 002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我们在走道和楼梯间的内墙上安装设置有所述的供。

40、气管道 后, 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互 为啮合的链带, 链带上设置有滑块通气装置, 上述滑块通气装置可在链带上移动, 上述滑块 通气装置内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供气管道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外 部相通, 上述通气孔能够与通气管连接, 并且通气管能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沿供气管 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逃生, 当所述供气管道设置于建筑,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 或呼吸空气压缩机连接或者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正压送气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够容 纳新鲜空气的。

41、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 备的空气罐连接或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 火灾时上述呼吸空气压缩机或正压 送气设备启动保证上述供气管道内的新鲜气体保持有一定的正压, 上述供气管道上设置有 多个滑块通气装置并同时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进上述滑块 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进行吸气, 上述通气管与滑块通气装置的通气孔连接后, 上述通气管能 够在上述链带上沿供气管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移动时位于所述的滑块通气装置外侧的 链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供气管道内的正压气体不会泄露或少泄露的目的。 还有方案是 在进气口一端连接有呼吸空气压缩机, 当发生火。

42、灾时自动启动或人工启动呼吸空气压缩 机, 这样供气管道内就迅速充满新鲜空气并形成正压, 逃生人员用通气管插入供气管道上 的通气滑块装置的通气孔后供气管道内的新鲜空气通过通气管就可直接进入使用者的嘴 内, 这样使用者就可轻松地吸入没受烟雾影响的空气, 使用者吸入空气, 保证了使用者的氧 说 明 书 7/17 页 9 CN 108992813 A 9 气需求, 使用者吸完空气后, 并且上述供气管道内的气体受正压送气装置的作用会不断从 出气口排放出气体阻止烟雾的渗入, 上述供气管道的链带上可设置有众多的通气滑块装置 确保了在供气管道可同时连接多根通气管以满足多人在同一位置的同时使用, 并且连接便 捷。

43、, 这样就可保证逃生人员在逃离过程可带动通气管在供气管道上移动并从通气管内不断 吸入新鲜空气, 这比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当供气管道设置在阳台时, 逃生人 员在阳台就可使用通气管延续生命等待救援, 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上述供气管道设置 在卧室或客厅的窗户旁时, 逃生人员心里上就多了一道逃生的方法, 被困的逃生人员可迅 速清理窗户边的可燃物, 防止窗户旁发生明火, 清理完窗户旁的可燃物后, 逃生人员就可通 过窗户旁的供气管道吸入新鲜气体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如果在窗户旁备有防火布则更是增 加获救的可能性, 因为防火布可阻挡火焰和高温对人体的伤害; 还有, 所述通气管连接有压 力调节。

44、器, 上述压力调节器用来调节通气管的出气口的气体流速, 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 即 使供气管道内的气压太大也不会影响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 压力调节器保证了通气管的出 气口可保持稳定的出气压力和流量, 同时保证使用者吸入新鲜气体的舒适性。 还有技术方 案是上述通气管还连接有面罩或口罩或防烟面罩, 使用者戴上口罩或面罩后, 通气管就可 向口罩或面罩内输送新鲜空气并形成正压, 使用者可方便地进行呼吸, 并且口罩或面罩外 的烟雾也无法渗透到口罩或面罩内。 上述风机或正压送气设备或气泵或空压机的电源采用 市政供电线路或小区公共供电线路或其它栋建筑的供电线路, 这保证了呼吸空气压缩机运 行所需的供电不会受到。

45、所述建筑发生火灾时断电的影响; 还有所述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 一卷软管, 上述软管的进气口即为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 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可移动 设置, 这保证发生火灾时如果火灾产生的烟雾蔓延到进气口, 那么我们可把进气口移动到 没有烟雾的地方, 因为上述一卷软管可展开并延伸移动。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侧视图; 0031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横向剖视图; 0033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剖面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设置在。

46、过道和楼梯间内的局部放大的剖面 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后 的侧视视示意图; 0037 图8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侧视视示意图; 0038 图9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时链带被拨 开时的示意图; 0039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底板的 示意图; 0040 图11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的安装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盖板的 示意图; 说 明 书 8/17 页 10 CN 1089928。

47、13 A 10 0041 图12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管道所采用的可拆分的通气滑块装置的拆分 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如图1所述,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供气管道59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 供气管 道59的管壁设置有沿管道长度方向的开口, 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链带I2和链带 II3, 链带I2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I5, 链带II3的一侧边设置有有序排列的链牙 II6, 链带I2和链带II3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滑块装置16,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在链带I2和 链带II3上以链牙I5和链牙II6为导轨滑动,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 端的导向。

48、口、 底板、 盖板、 内芯体, 底板通过内芯体与盖板连接, 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缝 隙, 上述通气滑块装置16的导向口的外侧的链带I2的链牙I5与链带II3的链牙II6处于啮合 状态, 位于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被上述内芯体张开, 位于上述导向口处的 链牙I5与链牙II6能够被上述导向口的内部腔体挤压啮合到一起, 所述链带I2和链带II3从 上述缝隙之间穿过, 位于所述供气管道59内部的通气滑块装置16的底板和盖板上设置有出 气孔洞15,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16可打开或闭合位于其内部的链带I2和链带II3, 闭合链带I2 和链带II3时, 一对对链牙I5和链牙II6被引导到导向。

49、口, 依靠导向口的内部腔体逐对逐对 地迫使链牙I5和链牙II6互扣, 打开链带I2和链带II3时, 上述内芯体逐对逐对地顶开或张 开链牙I5和链牙II6, 打开的链牙I5和链牙II6向两旁分开, 上述内芯体为内芯支柱, 上述内 芯体设置有斜面或楔, 内芯体的结构还可采用: 内芯体为三角形的物体、 或截面为三角形的 柱体, 或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体、 或截面为椭圆环形、 或截面为圆环形、 截面的外部轮廓 形同三角形或形同锥形, 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以及通气滑块装 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供气管道59的外部相通, 所述通气滑块装置 16能够与设置有呼吸面罩的通气管连接, 所述供气管道59内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通气孔洞15 以及通气滑块装置16内的链牙I5与链牙II6之间的空隙与上述通气管相通, 并且通气管能 够带动上述滑动通气装置16沿供气管道59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移动同时位于滑动通气装 置16的外侧的链带I2和链带II3通过链牙I5和链牙II6的啮合而连接在一块起到封闭供气 管道59的作用, 这可使逃生人员可以一边使用通气管通过通气孔15进行吸气动作一边进行 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