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猪圈.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23909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225042.9

申请日:

20180208

公开号:

CN208480443U

公开日:

2019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1/02,A01K1/015

主分类号:

A01K1/02,A01K1/015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发明人:

孙晓萍,刘建斌,袁超,郭婷婷,杨博辉,郭健,冯瑞林,牛春蛾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晶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猪圈,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圈舍本体,下层为发酵床,所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所述上层的圈舍本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垫料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圈舍本体,下层为发酵床,所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所述上层的圈舍本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垫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料层包括微生物菌、锯末、木屑、谷壳、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圈舍本体与所述发酵床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料层的厚度为60-8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舍本体的地面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木板或竹板铺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舍本体内部通过隔断分成大猪圈舍、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设有扶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猪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猪圈。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城郊、农村、工矿区,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粪便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已经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处置这些有机废物以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科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酵床养猪是目前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方法之一,它从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考虑,采用特定益生菌,按一定配方将稻草、锯末等木质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原料混合,形成有机垫料,铺在按一定要求设计的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在整个饲养过程不需要清理粪便,只需保持发酵活性即可,实现了养殖粪污的零排放、低污染。

虽然发酵床养猪有一定的优势,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发酵床湿度大,通风差,圈舍闷热,夏季可达到60℃,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浑身不自在,起湿疹,小猪甚至被热死;圈舍内空气污浊,刺鼻刺眼,蚊蝇多,猪厌食,精神欠佳,生长变慢,逐渐消瘦,料肉比高,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易腹泻感冒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猪圈,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圈舍本体,下层为发酵床,所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所述上层的圈舍本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垫料层。

优选地,所述垫料层包括微生物菌、锯末、木屑、谷壳、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上层圈舍本体与所述下层发酵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1.5m。

优选地,所述垫料层的厚度为60-80cm。

优选地,所述圈舍本体的地面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木板或竹板铺设。

优选地,所述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cm。

优选地,所述圈舍本体内部通过隔断分成大猪圈舍、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优选地,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设有扶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例如发酵床湿度大,通风差,圈舍闷热,夏季可达到60℃,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浑身不自在,起湿疹,小猪甚至被热死;圈舍内空气污浊,刺鼻刺眼,蚊蝇多,猪厌食,精神欠佳,生长变慢,逐渐消瘦,料肉比高,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易腹泻感冒等,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猪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圈舍本体;12-撑杆;13-扶梯;20-发酵床;21-鹅卵石层;22-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猪圈,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圈舍本体11,下层为发酵床20。其中,发酵床20位于地下开槽内。上层的圈舍本体11通过撑杆12进行支撑,发酵床20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21,鹅卵石层21的上方铺设垫料层22。

具体地,垫料层22的厚度为60-80cm。优选地,垫料层22的厚度为60cm、65cm、70cm、80cm。

其中,发酵床20的底部为水泥地面铺设,水泥地面上铺设一层鹅卵石(鹅卵石层21),防止尿液过多腐蚀垫料床,垫料(垫料层22)铺在鹅卵石层21的上方,并且确保地面不受地下水影响。

进一步地,垫料层22包括微生物菌、锯末、木屑、谷壳、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垫料层22是采用微生物菌和锯末、木屑、秸秆、锯末、谷壳和米糠等混合而成,它是发酵床关键部分,作为微生物菌载体,垫料混合物碳氮比要达到25:1,PH 7.0~7.5;要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当猪的排泄物与垫料混合后,垫料中的微生物菌就开始分解发酵,将排泄物中的有机质发酵转化。

进一步地,上层圈舍本体11与下层发酵床2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h为1.0-1.5m。优选地,h=1.0m;h=1.2m;h=1.5m。如此高度下,便于通风,空气好,夏天凉爽,冬季也不会太冷,猪圈温度适宜,便于猪的生长。

进一步地,圈舍本体11的地面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木板或竹板铺设。其中,圈舍本体11内部通过隔断分成大猪圈舍、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具体地,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cm。饲养小猪的圈舍木板间缝隙(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以1cm为宜,成年大猪缝隙(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以3cm为宜。如此设置,不至于小猪的脚卡在缝隙中,同时便于猪粪便、尿液通过缝隙直接掉落在发酵床20上,引导下层的发酵床20发酵。将猪饲养在上层的圈舍本体11内,当猪的排泄物与辅料(垫料层22)混合后,辅料(垫料层22)中的微生物菌就开始分解发酵,将排泄物中的有机质发酵转化,完成上层养猪,下层发酵。

进一步地,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设有扶梯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可轻易实现上层养猪,下层发酵,需要翻床时,不影响上层养猪,直接就可在一层采用人工或机械翻,方便高效。

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猪的大小、数量按照要求在发酵床20的上层搭建猪圈(圈舍本体11),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例如发酵床湿度大,通风差,圈舍闷热,夏季可达到60℃,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浑身不自在,起湿疹,小猪甚至被热死;圈舍内空气污浊,刺鼻刺眼,蚊蝇多,猪厌食,精神欠佳,生长变慢,逐渐消瘦,料肉比高,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易腹泻感冒等,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新型猪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猪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猪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猪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猪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25042.9 (22)申请日 2018.02.08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 研究所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 湖硷沟沿335号 (72)发明人 孙晓萍 刘建斌 袁超 郭婷婷 杨博辉 郭健 冯瑞林 牛春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杨晶晶 (51)Int.Cl. A01K 1/02(2006.01) A01K 1/01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猪。

2、圈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猪圈, 猪圈具有 上下两层结构, 上层为圈舍本体, 下层为发酵床, 所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 所述上层的圈舍本 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 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 卵石层, 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垫料层。 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 较好地解 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问题和弊端, 不仅提 高了养殖效率, 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8480443 U 2019.02.12 CN 208480443 U 1.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 上层为圈舍本体, 下层为发酵 床, 所。

3、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 所述上层的圈舍本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 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 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垫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料层包括微生物菌、 锯末、 木屑、 谷壳、 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圈舍本体与所述发酵床 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料层的厚度为60-8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舍本体的地面采用间隔一 定距离的木板或。

4、竹板铺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 为1-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舍本体内部通过隔断分成 大猪圈舍、 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猪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 设有扶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480443 U 2 一种新型猪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猪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猪圈。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城郊、 农村、 工矿区, 养殖场规 模越来。

5、越大, 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大量粪便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 个主要原因。 已经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 因此, 如何迅速、 有效地处置这些有机废物以保护 环境已成为我国科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0003 发酵床养猪是目前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方法之一, 它从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考 虑, 采用特定益生菌, 按一定配方将稻草、 锯末等木质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原料混合, 形成 有机垫料, 铺在按一定要求设计的猪舍, 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 排泄物被 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 消化, 在整个饲养过程不需要清理粪便, 只需保持发酵活性 即可, 实现了养殖粪污的零排放、 低污染。 0。

6、004 虽然发酵床养猪有一定的优势,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发酵床湿度大, 通风差, 圈 舍闷热, 夏季可达到60, 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浑身不自在, 起湿疹, 小猪甚至被 热死; 圈舍内空气污浊, 刺鼻刺眼, 蚊蝇多, 猪厌食, 精神欠佳, 生长变慢, 逐渐消瘦, 料肉比 高, 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易腹泻感冒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猪圈, 猪圈具有 上下两层结构, 上层为圈舍本体, 下层为发酵床, 所述发酵床位于地下开槽内, 所述上层的 圈舍本体通过撑杆进行支撑, 所述发酵床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 所述鹅卵石层的上方铺设。

7、 垫料层。 0006 优选地, 所述垫料层包括微生物菌、 锯末、 木屑、 谷壳、 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 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0007 优选地, 所述上层圈舍本体与所述下层发酵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1.5m。 0008 优选地, 所述垫料层的厚度为60-80cm。 0009 优选地, 所述圈舍本体的地面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木板或竹板铺设。 0010 优选地, 所述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cm。 0011 优选地, 所述圈舍本体内部通过隔断分成大猪圈舍、 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0012 优选地, 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设有扶梯。 0013 有益效果: 0014 本。

8、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 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 问题和弊端, 例如发酵床湿度大, 通风差, 圈舍闷热, 夏季可达到60, 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 应激反应, 浑身不自在, 起湿疹, 小猪甚至被热死; 圈舍内空气污浊, 刺鼻刺眼, 蚊蝇多, 猪厌 食, 精神欠佳, 生长变慢, 逐渐消瘦, 料肉比高, 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易腹泻感冒等, 不仅提高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480443 U 3 了养殖效率, 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猪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其中: 11-圈舍本体; 12-撑杆; 13-。

9、扶梯; 20-发酵床; 21-鹅卵石层; 22-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0018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猪圈, 猪圈具有上下两层结构, 上层为圈舍本体11, 下层为发酵床20。 其中, 发酵床20位于地下开槽内。 上层的圈舍本体11 通过撑杆12进行支撑, 发酵床20的底层铺设鹅卵石层21, 鹅卵石层21的上方铺设垫料层22。 0019 具体地, 垫料层22的厚度为60-80cm。 优选地, 垫料层22的厚度为60cm、 65cm、 70cm、 80cm。 0020 其中, 发酵床20的底部为水泥地面铺设, 水泥地面上。

10、铺设一层鹅卵石(鹅卵石层 21), 防止尿液过多腐蚀垫料床, 垫料(垫料层22)铺在鹅卵石层21的上方, 并且确保地面不 受地下水影响。 0021 进一步地, 垫料层22包括微生物菌、 锯末、 木屑、 谷壳、 米糠以及秸秆中的一种或几 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0022 垫料层22是采用微生物菌和锯末、 木屑、 秸秆、 锯末、 谷壳和米糠等混合而成, 它是 发酵床关键部分, 作为微生物菌载体, 垫料混合物碳氮比要达到25: 1, PH 7.07.5; 要选择 碳供应强度大、 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 吸附性好的材料, 当猪的排泄物与垫料混合 后, 垫料中的微生物菌就开始分解发酵, 。

11、将排泄物中的有机质发酵转化。 0023 进一步地, 上层圈舍本体11与下层发酵床2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h为1.0-1.5m。 优选 地, h1.0m; h1.2m; h1.5m。 如此高度下, 便于通风, 空气好, 夏天凉爽, 冬季也不会太 冷, 猪圈温度适宜, 便于猪的生长。 0024 进一步地, 圈舍本体11的地面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木板或竹板铺设。 其中, 圈舍本 体11内部通过隔断分成大猪圈舍、 小猪圈舍和人员通道。 0025 具体地, 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cm。 饲养小猪的圈舍木板间缝隙(木板 或竹板之间的间隔)以1cm为宜, 成年大猪缝隙(木板或竹板之间的间隔)以3cm为宜。

12、。 如此设 置, 不至于小猪的脚卡在缝隙中, 同时便于猪粪便、 尿液通过缝隙直接掉落在发酵床20上, 引导下层的发酵床20发酵。 将猪饲养在上层的圈舍本体11内, 当猪的排泄物与辅料(垫料层 22)混合后, 辅料(垫料层22)中的微生物菌就开始分解发酵, 将排泄物中的有机质发酵转 化, 完成上层养猪, 下层发酵。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圈舍本体的圈门与地面之间设有扶梯13。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 可轻易实现上层养猪, 下层发酵, 需要翻 床时, 不影响上层养猪, 直接就可在一层采用人工或机械翻, 方便高效。 0028 具体使用时, 可根据猪的大小、 数量按照要求在。

13、发酵床20的上层搭建猪圈(圈舍本 体11), 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猪圈, 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发酵床养猪的诸多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480443 U 4 问题和弊端, 例如发酵床湿度大, 通风差, 圈舍闷热, 夏季可达到60, 猪在床内产生严重的 应激反应, 浑身不自在, 起湿疹, 小猪甚至被热死; 圈舍内空气污浊, 刺鼻刺眼, 蚊蝇多, 猪厌 食, 精神欠佳, 生长变慢, 逐渐消瘦, 料肉比高, 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易腹泻感冒等, 不仅提高 了养殖效率, 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48044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8480443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