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逃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索缓降器。
背景技术
楼层火灾现场的紧急逃生是一件重大事情,处置方法不当或稍有不慎会危及生命安全,市场急需行之有效的设备装置或方法,来挽救火灾现场的生命。
目前,现有的缓降器结构复杂,且通常使用单索吊挂缓降,其操作麻烦,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索缓降器,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索缓降器,包括箱体、转轴、一级减速机构、两根绳索和二级减速/制动机构;
上述转轴横向转动安装在上述箱体内;
上述箱体上端间隔设有两个与两根上述绳索一一对应且连通上述箱体内部的出线孔,两根上述绳索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出线孔,并缠绕在上述转轴上;
上述一级减速机构与上述转轴的一端连接配合,用以降低上述转轴的转速;
上述二级减速/制动机构与上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配合,用以降低上述转轴的转速或抑制转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双索吊置稳定,通过一级减速机构和二级减速/制动机构利于调节整个装置的降落速度,比较操作灵活,安全性能较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扶手,上述扶手安装在上述箱体的上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使用者通过扶手保持平衡。
进一步,上述扶手设有两个,且竖向设置并间隔安装在上述箱体的上端对应两个上述出线孔的位置,每个上述扶手内均具有上下贯穿其的通孔,两根上述绳索分别贯穿两个上述扶手的通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利于绳索的安装,避免使用者使用不当与绳索缠绕,外形也比较美观。
进一步,上述一级减速机构包括摩擦筒、转动块和两个滑动摩擦块;
上述摩擦筒安装在上述箱体的其中一端,其内部具有与上述转轴同轴设置的圆柱状的空腔,上述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上述箱体的一端及摩擦筒与箱体连接的一端,并伸入上述空腔内;
上述转动块位于上述空腔内,并安装在上述转轴的一端端部,且其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与上述滑动摩擦块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的缺口;
两个上述缺口的底壁上对称设有相对于上述转轴径向向外延伸的滑动杆;
两个上述滑动摩擦块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上述滑动杆上,并可沿对应的缺口和滑动杆相对于上述转轴径向移动靠近或远离,且在移动远离过程中,上述滑动摩擦块可移动至与上述空腔的腔壁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整个装置空中下降过程中,绳索放线带动转轴及转动块和两个滑动摩擦块同步转动,转动过程中,两个滑动摩擦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转轴径向移动远离并与空腔腔壁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降低转轴的转速,从而降低绳索的放线速度,降低整个装置的下降速度,整个过程在下降过程中自动实现下降的减速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比较方便。
进一步,两个上述滑动摩擦块相对的外侧分别设置为与上述空腔的腔壁匹配的圆弧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弧面与腔壁接触面积大,并完全接触,利于转轴的转速降低,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上述二级减速/制动机构包括制动盘、钢带和制动件;
上述制动盘位于上述箱体内,并同轴套设在上述转轴上靠近其另一端的位置;
上述制动件竖向设置,上述箱体上端对应制动盘并靠近其中一个扶手的位置设有供上述制动件穿过的孔位,上述制动件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上述孔位处,且其下端穿过上述孔位伸入上述箱体内;
上述钢带绕过上述制动盘,且其两端分别延伸至制动盘的上方,并分别与上述制动件的下端和中部相连;
上述制动件的上端与其中一个上述扶手之间设有回弹部件;
初始状态下,上述钢带与制动盘接触,并可相对转动,外力作用下,上述制动件的上端绕与上述孔位的转接处靠近其中一个扶手移动,并压缩上述回弹部件,上述制动件的下端带动钢带整体向上移动,使上述钢带与上述制动盘相抵,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上述制动盘转速降低或停止转动,撤销外力,上述回弹部件回位,并带动钢带回到初始状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压制动件上端即可实现钢带与制动盘的自锁,从而抑制转轴的转动,操作比较方便。
进一步,上述回弹部件为弹簧,上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制动件的上端以及其中一个上述扶手对应制动件上端的位置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进一步,每个上述出线孔处分别设有用以牵引对应绳索的导向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绳索沿正确的方向出线放线。
进一步,上述导向结构由两根横向且并列设置的销棍组成,对于的上述绳索穿过两根上述销棍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索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索缓降器中去掉一级减速机构和二级减速/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索缓降器中一级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索缓降器中二级减速/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2、转轴,3、一级减速机构,4、两根绳索,5、二级减速/制动机构,6、扶手,11、导向结构,31、摩擦筒,32、转动块,33、滑动摩擦块,34、滑动杆,51、制动盘,52、钢带,53、制动件,54、回弹部件,111、销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索缓降器包括箱体1、转轴2、一级减速机构3、两根绳索4和二级减速/制动机构5;
上述转轴2横向转动安装在上述箱体1内;
上述箱体1上端间隔设有两个与两根上述绳索5一一对应且连通上述箱体1内部的出线孔,两根上述绳索5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出线孔,并缠绕在上述转轴2上;
上述一级减速机构3与上述转轴2的一端连接配合,用以降低上述转轴2的转速;
上述二级减速/制动机构5与上述转轴2的另一端连接配合,用以降低上述转轴2的转速或抑制转轴2转动。
在两根绳索4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建筑物或其他物件的连接件,使用时,将连接件挂置或连接在窗户附近的建筑物或窗户上,将整个装置放于窗户外,逃生者通过设置在整个装置上的安全带与整个装置固定在一起,在重力作用下,整个装置开始下降,两根绳索4持续放线,在下降过程中,一级减速机构可降低转轴2的转速,使得整个装置下降速度变缓,同时,使用者克通过操作二级减速/制动机构5对转轴2的转速进一步降低或直接抑制转轴2转动,使得整个装置在下降过程中转速保持在适当的降落速度上,确保使用者能安全的进行缓降。
较佳的,还包括扶手6,上述扶手6安装在上述箱体1的上端,使用者可通过扶手6保持平衡,确保安全的降落。
较佳的,上述扶手6设有两个,且竖向设置并间隔安装在上述箱体1的上端对应两个上述出线孔的位置,每个上述扶手6内均具有上下贯穿其的通孔,两根上述绳索4分别贯穿两个上述扶手6的通孔,确保穿出出线孔并紧邻出线孔的一段绳索4隐藏在扶手6内,不会与使用者发生缠绕,安全性较高。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一级减速机构3包括摩擦筒31、转动块32和两个滑动摩擦块33;
上述摩擦筒31边缘处设有四个安装耳,在四个安装耳处通过螺栓与箱体1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摩擦筒1内部具有与上述转轴2同轴设置的圆柱状的空腔,上述转轴2的一端依次穿过上述箱体1的一端及摩擦筒31与箱体1连接的一端,并伸入上述空腔内;
上述转动块32位于上述空腔内,并安装在上述转轴2的一端端部,且其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与上述滑动摩擦块33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的缺口;
两个上述缺口的底壁上对称设有相对于上述转轴2径向向外延伸的滑动杆34;
两个上述滑动摩擦块33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上述滑动杆34上,并可沿对应的缺口和滑动杆34相对于上述转轴2径向移动靠近或远离,且在移动远离过程中,上述滑动摩擦块33可移动至与上述空腔的腔壁抵接,整个装置在下降过程中,绳索4另一端放线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转动过程中,带动转动块32和两个滑动摩擦块33同步转动,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因两个滑动摩擦块33可沿滑动杆34相对于转轴2径向移动,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两个滑动摩擦块33沿对应的滑动杆34径向远离上述转轴2,并与空腔的腔壁抵接,相互之间摩擦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轴2速度变缓,即就是整个装置的下降速度变缓。
两个上述滑动摩擦块33分别通过弹簧与队友的缺口底壁相连,滑动摩擦块33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簧力沿对应的滑动杆34径向远离上述转轴2,并与空腔的腔壁抵接,使得转轴2转速降低,当离心力消失或离心力不足以克服弹簧弹力时,弹簧回复初始状态带动滑动摩擦块33移动回位,确保整个装置下次的正常使用。
较佳的,两个上述滑动摩擦块33相对的外侧分别设置为与上述空腔的腔壁匹配的圆弧面,这就使得滑动摩擦块33外侧在与空腔腔壁接触时完全接触,接触面积较大,利于整个装置下降过程的缓慢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转动块32背离转轴2的一端端部设有与上述转轴2同轴设置的连杆,上述连杆远离转动块32的一端穿过并伸出上述摩擦筒31背离箱体1的一端外,并连接有机械转盘,当整个装置单次使用后,因绳索4均在下降过程中放线处理,此时,通过机械转盘带动转轴2相对于下降过程的转动方向反向转动,即可实现对绳索4的卷绕收线,便于下次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二级减速/制动机构5包括制动盘51、钢带52和制动件53;
上述制动盘51位于上述箱体1内,并同轴套设在上述转轴2上靠近其另一端的位置;
上述制动件53竖向设置,上述箱体1上端对应制动盘51并靠近其中一个扶手6的位置设有供上述制动件53穿过的孔位,上述制动件53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上述孔位处,且其下端穿过上述孔位伸入上述箱体1内;
上述钢带52绕过上述制动盘51,且其两端分别延伸至制动盘51的上方,并分别与上述制动件53的下端和中部相连;
上述制动件53的上端与其中一个上述扶手6之间设有回弹部件54;
初始状态下,上述钢带52与制动盘51接触,并可相对转动,整个装置只是在一级减速机构3的作用下减缓下降速度,若此时下降速度还是过快,则在外力作用下按压上述制动见53的上端,使上述制动件53的上端绕与上述孔位的转接处靠近其中一个扶手6移动,并压缩上述回弹部件54,制动件53的下端以弧形的轨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并带动与制动件53下端连接的钢带52的其中一端向上移动,因钢带52的另一端与制动件53中部连接,制动件53的中部在转动过程中位置高度不变,因此,在钢带52一端向上移动,另一端位置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钢带52整体向上移动,并与上述制动盘51相抵或紧密接触,钢带52与制动盘5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上述制动盘51转速降低或停止转动,使得整个装置的下降速度进一步降低或停止下降,撤销外力,上述回弹部件54回位,并带动钢带52回到初始状态,整个装置继续在重力作用下保持下降。
优选的,上述回弹部件54为弹簧,上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制动件53的上端以及其中一个上述扶手6对应制动件53上端的位置连接,弹簧使用方便,装配简单,生产成本低。
较佳的,每个上述出线孔处分别设有用以牵引对应绳索4的导向结构11,确保绳索4以正确的放线由出线孔处放线。
较佳的,上述导向结构11由两根横向且并列设置的销棍111组成,对于的上述绳索4穿过两根上述销棍111之间,两根销棍111外表面光滑,降低与绳索4之间接触的摩擦,绳索4限制在一对销棍111之间,确保不会发生缠绕或打结的现象,保证绳索4的良好放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