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2341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60652.1

申请日:

2014.04.21

公开号:

CN104563796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3/968申请日:20140421|||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968; E06B9/52; E06B3/26

主分类号:

E06B3/968

申请人:

清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丁辉; 张植渊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大寮区万大工业区农场路190号

优先权:

102137890 2013.10.18 TW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3

代理人:

孙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其中外框之内缘设有至少一窗扇,而折纱设于外框之内缘处并与窗扇邻接设置;又外框内缘上设有二框料定位件,而每一框料定位件具有两定位部,而至少一定位部可供折纱之框料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致折纱框料可方便自定位部上直接拆装分离;是以,藉由框料定位件之配置,可完全克服习用技术于内置折纱时因生干涉而有安装困难外,亦可完全杜绝折纱在运送过程中易有碰伤等情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至少具有两定位部,而该两定位部与两相接邻之框料相对设置,且至少一定位部供相对应之框料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而令该框料可方便自该定位部上拆装分离。

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定位部为一插掣件,且该相对应之框料外侧面设有一定位槽。

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相对应之框料外侧面更包括有一凸肋条,而该定位槽设于该凸肋条上。

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另一定位部为两卡扣件,而相对对之框料外侧面则设有两扣入件,且该两扣入件可与该两卡扣件形卡掣结合。

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更包括一固定部。

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框料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部为一穿孔。

7.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其中,该外框之内缘至少设有一窗扇;及
 该折纱设于该外框之内缘处并与该窗扇邻接设置,而该折纱至少具有一活动立框料、一固定立框料、一纱网、两横框料及两框料定位件;其中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设于该外框中,而该纱网之两端分别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且该两横框料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两端之该外框之该上、下横框料之内缘处;另该两框料定位件设于该固定立框料两端及该两横框料之间,且该两框料定位件至少包括两个定位部,而至少一定位部供该固定立框料之外侧面/或该活动立框料之外侧面定位于其上。

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包括有一插掣件,而该固定立框料之外侧面或该活动立框料之外侧面设有一定位槽。

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槽设于一凸肋条上。

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为两卡扣件,而该固定立框料之外侧面或该活动立框料之外侧面则设有两扣入件,且该两扣入件可与该两卡扣件形卡掣结合。

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料定位件上更包括一固定部。

1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部为一穿孔。

13.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定位于一折纱之两横料;
步骤二: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及两横框料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活动立框料、固定立框料及纱网组配于于该两横框料之间;及
步骤四:推移该固定立框料,使该固定立框料上下段之外侧面分别卡掣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

14.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定位于一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
步骤二: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固设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及
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1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一及该步骤二之间更包括一步骤一之1,而该步骤一之1:将该固定立框料固设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

1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二及该步骤三之间更包括一步骤二之1,而该步骤二之1:将该固定立框料固设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

17.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二:将一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定位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及
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18.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二: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定位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及
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说明书

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开窗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及用于将内置折纱定位于开窗中之定位结构与其组装方法。
先前技术
按,吾人习知,目前许多的开窗结构中均会设置一折纱,并藉由该折纱之展开与收纳而启闭该开窗之开口,藉以达到空气流通及阻隔外界蚊虫进入至室内等效益;缘是,目前于开窗结构中装设折纱的方式大多采外挂及内置二种方式,其中外挂之方式主要利用多个螺固组件将一折纱结构直接螺固于开窗之外侧,惟此类外挂折纱的方式在外观上经常给人一种不协调之视觉感受,而影响产品美观甚巨,以致目前有许多之开窗结构选择将折纱内置于开窗中,来改善开窗外挂折纱的缺点。
是以,目前于开窗结构中内置折纱的方法,则是将习用之折纱结构直接装设入开窗中,然而此种直接安装之方式却因折纱外框与开窗外框常有干涉现象而安装困难外,且即便将开窗之开口尺寸加大许多,令折纱可方便安装入开窗中,但此种配置于折纱收纳时却有无法于藏于开窗中之情事,又造成外观的不协调,于是近来有逐渐发展将折纱收纳后可完全隐藏于开窗中之趋势,例如:TW370003、CN201020606856.0、CN201110208998.0及CN201120490710.9等等,惟该等专利技术仍不脱将一折纱结构直接安装入开窗结构中,惟整樘之折纱在运送的过程中,仍易有碰伤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之情事外,亦有组装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框料定位件,其主要设置于两框料交接处,令至少一框料之外侧面可定位于其上,致该框料可方便自该框料定位件上行拆装分离。
本发明之又一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由于本发明可利用框料定位件将折纱中之横框料等构件先行定位于开窗结构中,再将折纱其它构件安装入该开窗中,因而可克服习用技术以整樘折纱置入开窗中所产生之干涉现象而致有安装之困难外,亦可杜绝折纱构件有碰伤等情事发生。
本发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由于本发明利用框料定位件先行组装折纱之横框料或立框料于开窗后,再将折纱之活动立框料、固定立框料及纱网组合成一模块承放入开窗结构中,因而可简化安装及拆离之工序,而达易装易拆之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框料定位件,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至少具有两定位部,而该两定位部与两相接邻之框料相对设置,且至少一定位部供相对应之框料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而令该框料可方便自该定位部上拆装分离。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其中该外框之内缘至少设有一窗扇;及该折纱设于该外框之内缘处并与该窗扇邻接设置,而该折纱至少具有一活动立框料、一固定立框料、一纱网、两横框料及两框料定位件;其中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设于该外框中,而该纱网之两端分别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且该两横框料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两端之该外框之该上、下横框料之内缘处;另该两框料定位件设于该固定立框料两端及该两横框料之间,且该两框料定位件至少包括两个定位部,而至少一定位部供该固定立框料之外侧面/或该活动立框料之外侧面定位于其上。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定位于一折纱之两横料;步骤二: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及两横框料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步骤三:将该折纱之活动立框料、固定立框料及纱网组配于于该两横框料之间;及步骤四:推移该固定立框料,使该固定立框料上下段之外侧面分别卡掣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定位于一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步骤二: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固设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及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二:将一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定位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及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固设于一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二:将该折纱之两横框料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后,将该两横框料定位于该开窗外框之内缘; 步骤三:将该折纱之一固定立框料的两端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及步骤四:将该折纱中之一活动立框料及一纱网组配于该两横框料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框料定位件,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至少具有两定位部,而该两定位部与两相接邻之框料相对设置,且至少一定位部供相对应之框料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而令该框料可方便自该定位部上拆装分离。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其中该外框之内缘至少设有一窗扇;该折纱设于该外框之内缘处并与该窗扇邻接设置,而该折纱至少具有一活动立框料、一固定立框料、一纱网、两横框料及两框料定位件;其中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设于该外框中,而该纱网之两端分别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且该两横框料设于该活动立框料及该固定立框料两端之该外框之该上、下横框料之内缘处;另该两框料定位件设于该固定立框料两端及该两横框料之间,且该两框料定位件至少包括两个定位部,而至少一定位部供该固定立框料之外侧面/或该活动立框料之外侧面定位于其上。
另,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其至少具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两框料定位件之其中一定位部定位于一折纱之两横料;步骤二:将该两框料定位件及两横框料固设于一开窗之内缘上;步骤三:将该折纱之活动立框料、固定立框料及纱网组合之模块,承放于两横框料之间;步骤四:推移该固定立框料,使该固定立框料上下段之外侧面卡掣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之另一定位部。
附图说明
第一图:为本发明中框料定位件之立体示意图。
第二图:为本发明中框料定位件另一实施态样之立体示意图。
第三图:为本发明中开窗结构之示意图。
第四图:为本发明中之折纱示意图。
第五图:为本发明中开窗结构中框料定位件之示意图。
第六图:为本发明中开窗结构中框料定位件另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第七图:为本发明中开窗结构中框料定位件结合固定立框料之剖面示意图。
第八图:为本发明之组装方法之流程图。
第九图:为本发明又一组装方法之流程图之一。
第九图A:为本发明又一组装方法之流程图之二。
第九图B:为本发明又一组装方法之流程图之三。
第十图:为本发明再一组装方法之流程图。
第十一图:为本发明另一组装方法之流程图。
标号说明
(1)      本体 (2)      折纱 (3)      外框 (4)      折纱 (11)     第一定位部 (11’)    第一定位部 (12)     第二定位部 (13)     固定部 (21)     框料(横框料) (22)     框料(立框料) (31)     上横框料 (32)     左立框料 (33)     下横框料 (34)     右立框料 (35)     开口 (36)     窗扇 (41)     活动立框料 (42)     固定立框料 (43)     纱网 (44)     横框料 (45)     框料定位件 (111)    插掣件 (111’)   插掣件 (112)    抵掣件 (112’)   抵掣件 (121)    卡扣件 (122)    卡扣件 (123)    凸卡部 (124)    凸卡部 (211)    凸肋条 (212)    定位槽 (221)    扣入件 (222)    扣入件 (223)    卡钩部 (224)    卡钩部 (421)    扣入件 (422)    扣入件 (423)    卡钩部 (424)    卡钩部 (441)    凸肋条 (442)    定位槽
(451)    第一定位部 (452)    第二定位部 (453)    插掣件 (454)    抵掣件
(455)    卡扣件
(456)    卡扣件
(457)    凸卡部
(458)    凸卡部 (459)    固定部 (A)      螺固组件 
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一图所示,本发明一种框料定位件之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上设有一第一定位部(11)及一第二定位部(12),而该第一定位部(11)及该第二定位部(12)可与两相接邻之框料(21)、(22)对应设置,而在本实施例中,该两框料(21)、(22)可分别为一折纱结构中之横框料及立框料,但不以此为限;又该第一定位部(11)及该第二定位部(12)至少其中一定位部(11)/或(12)可供相对之该框料(21)/或(22)之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而使该框料(21)/或(22)可方便自该定位部(11)/或(12)上拆装分离。
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11)包括一插掣件(111)及两抵掣件(112),且与该第一定位部(11)相对之框料为一折纱(2)之横框料(21),而该横框料(21)之外侧面上形具有一凸肋条(211),且该凸肋条(211)上则设有一定位槽(212),而该定位槽(212)供该第一定位部(11)之该插掣件(111)插固定位于其中外,该第一定位部(11)之该两抵掣件(112)亦分别抵靠于该凸肋条(211)之两侧,而令该第一定位部(11)可定位于该横框料(21)之该凸肋条(211)上,而无脱落之虞外,且一旦需要拆离时,仅需将该第一定位部(11)之该插掣件(111)自该横框料(21)之该定位槽(212)上抽离即可,拆装十分的方便快速;再者,该第一定位部(11)有两种不同之实施态样;其一实施态样为:该第一定位部(11)设于该本体(1)之侧部(如第一图所示),令该插掣件(111)可由该定位槽(212)之其中一侧开口插入而定位于其中,而该两抵掣件(112)则分别抵靠于该凸肋条(211)之两侧;而另一实施态样为:该第一定位部(11’)设于该本体(1)之底部(如第二图所示),令该插掣件(111’)可由上往下插入至该定位槽(212)中,且同时该两抵掣件(112’)则分别抵靠于该凸肋条(211)之两侧。 
续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定位部(12)为两卡扣件(121)及(122),且该两卡扣件(121)及(122)相隔一距离,又该两卡扣件(121)及(122)相对之侧面各设有一凸卡部(123)及(124),而与该第二定位部(12)相对之框料为该折纱(2)之立框料(22),且该立框料(22)与该第二定位部(12)之该两卡扣件(121)及(122)相对的外侧面形具有两扣入件(221)及(222),而该两扣入件(221)及(222)之末端各向外设有一卡钩部(223)及(224),是以,该立框料(22)藉由该两扣入件(221)及(222)之该卡钩部(223)及(224),而与该第二定位部(12)之该两卡扣件(121)及(122)之该凸卡部(123)及(124)形成卡掣连接,且令该立框料(22)之外侧面可直接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12)上外,亦使该立框料(22)之外侧面可方便自该第二定位部(12)上分开脱离。
再者,该本体(1)更包括一固定部(13),而该固定部(13)供固结于一开窗之外框内缘(图中未示),而将该本体(1)定位于该开窗之外框内缘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13)为一穿孔,以供一螺固组件(A)穿设后,而螺固于该开窗之外框内缘;惟前述之固定手段并非仅限螺固之方式,凡举可将该固定部(13)连结于开窗之外框内缘之手段,均为本发明之使用范畴。
请参阅第三图至第七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外框(3)及一折纱(4);其中该外框(3)由一上横框料(31)、一左立框料(32)、一下横框料(33)及一右立框料(34)等框料依序组配而成,且该等框料之内缘框围界定形成一开口(35),且该开口(35)之内缘至少设有一窗扇(36),藉以启闭该开口(35)。
如第三图至第五图所示,该折纱(4)设于该外框(3)之内缘并与该窗扇(36)接邻设置;是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局限该折纱(4)是设于该开窗(3)之室外侧或室内侧外,且该开窗类型可为一外开窗、一内开窗或一平开窗之其中一种;而该折纱(4)至少具有一活动立框料(41)、一固定立框料(42)、一纱网(43)、两横框料(44)及两框料定位件(45);其中该活动立框料(41)及该固定立框料(42)设于该外框(3)之该开口(35)中,而该纱网(43)之两端分设于该活动立框料(41)及该固定立框料(42),且该两横框料(44)设于该活动立框料(41)及该固定立框料(42)两端之该外框(3)内缘上。
如第五图至第七图所示,该两框料定位件(45)设于该固定立框料(42)两端及该两横框料(44)之间,且该每一框料定位件(45)相对该横框料(44)及该固定立框料(42)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定位部(451)及一第二定位(45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451)包括一插掣件(453)及两抵掣件(454),且与该第一定位部(451)相对之该横框料(44)上形具有一凸肋条(441),且该凸肋条(441)上则设有一定位槽(442),而该定位槽(442)供该第一定位部(451)之该插掣件(453)插固定位于其中外,该第一定位部(451)之该两抵掣件(454)亦分别抵靠于该凸肋条(441)之两侧,而令该第一定位部(451)可定位于该横框料(44)之该凸肋条(441)上,而无脱落之虞外,且一旦需要拆离时,仅需将该第一定位部(451)之该插掣件(453)自该横框料(44)之该定位槽(442)上抽离即可,拆装十分的方便快速;再请参阅第五图及第六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451)可定位于该横框料(44)之该定位槽(442)之顶部及侧部两种不同之实施态样;惟无论是那一实施态样,均可供该横框料(44)可自第一定位部(451)上方便抽离。 
续请参阅第五图及第六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定位部(452)为两卡扣件(455)及(456),且该两卡扣件(455)及(456)相隔一距离,又该两卡扣件(455)及(456)相对之侧面各设有一凸卡部(457)及(458),而与该第二定位部(452)相对之框料则为该折纱(4)之立框料(42),且该立框料(42)与该第二定位部(452)之该两卡扣件(455)及(456)相对的外侧面形具有两扣入件(421)及(422),而该两扣入件(421)及(422)之末端各向外设有一卡钩部(423)及(424),是以,该立框料(42)可藉由该两扣入件(421)及(422)之该卡钩部(423)及(424),而与该第二定位部(452)之该两卡扣件(455)及(456)之该凸卡部(457)及(458)形成卡掣连接,而令该立框料(42)之外侧面可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452)上外,亦使该立框料(42)之外侧面可方便自该第二定位部(452)上分开脱离。
再者,该等框料定位件(45)上均具有一固定部(459),而该固定部(459)供固结于该外框(3)内缘;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459)为一穿孔,以供一螺固组件(A)穿设后,而将该等框料定位件(45)螺设于该外框(3)之内缘上;惟前述之固定手段并非仅限螺固之方式,凡举可将该固定部(459)连结于该外框(3)内缘之技术手段,均为本发明之使用范畴。
请参阅第八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组装方法,而当本发明于组装时,首先将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1)先定位于该折纱(4)之两横料(44)上,再将该两框料定位件(45)固设于该外框(3)之上横框料(31)与右立框料(34)及下横框料(33)与右立框料(34)两交接处之内缘上,并使该折纱(4)之该两横框料(44)呈上、下对置后,将两横框料(44)固定于外框(3)内缘;接续,将该折纱(4)之该活动立框料(41)、该固定立框料(42)及该纱网(43)组合之模块,承放于两横框料(44)之间,再推移该固定立框料(42),令该固定立框料(42)上、下段之外侧面定位于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2)上,而完成整个内置折纱之安装工序。 
请参阅第九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又一组装方法,其主要是将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2)定位于该折纱(4)之一固定立框料(42)的两端,再将该两框料定位件(45)固设于该开窗外框(3)之内缘;而该折纱(4)之两横框料(44)之一端则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1)后,再固设于该外框(3)之内缘上;接续,将该折纱(4)中之活动立框料(41)及纱网(43)组配于该两横框料(44)之间,即完成安装之步骤;再请参阅第九图A及第九图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1)固设于该外框(3)内缘之前或后,可将该固定立框料(42)固设于该外框(3)内缘,藉以增益该折纱(4)之稳定性。
请参阅第十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再一组装方法,其主要是将该两框料定位件(45)固设于该开窗外框(3)之内缘,且将该折纱(4)之固定立框料(42)的两端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2);而该折纱(4)之两横框料(44)之一端则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1)后,再定位于该外框(3)之内缘;接续,则将该折纱(4)中之活动立框料(41)及纱网(43)组配于该两横框料(44)之间,即完成组装之程序。
续请参阅第十一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之另一组装方法,其主要是将该两框料定位件(45)固设于该开窗外框(3)之内缘,再将该折纱(4)之两横框料(44)之一端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1)后,则把该两横框料(44)定位于该外框(3)之内缘;而该折纱(4)之固定立框料(42)的两端则分别定位于该两框料定位件(45)之定位部(452);接续,将该折纱(4)中之活动立框料(41)及纱网(43)组配于该两横框料(44)之间,即完成本发明的组装流程。
据上可知,上述之组装方法可有效地简化安装及拆离之工序,而达易装易拆等效益外,亦可克服习用技术于开窗中内置折纱时所产生之干涉现象,并同时杜绝整樘折纱于运送过程中有碰伤之情事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之特征,举凡利用本发明相关之技术手段、创设原理之再发明,仍属本发明的发明范畴,因此本发明图式及说明书所述之陈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方为合理。

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及其框料定位件与其组装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具有内置折纱之开窗结构,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其中外框之内缘设有至少一窗扇,而折纱设于外框之内缘处并与窗扇邻接设置;又外框内缘上设有二框料定位件,而每一框料定位件具有两定位部,而至少一定位部可供折纱之框料外侧面定位于其上,致折纱框料可方便自定位部上直接拆装分离;是以,藉由框料定位件之配置,可完全克服习用技术于内置折纱时因生干涉而有安装困难外,亦可完全杜绝折纱在运送过程中易有碰伤等情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